社工服務條例4月1日
1. 2018徵信新政策4月1日
2018年4月1日起,增設M級納稅信用級別,納稅信用級別由A、B、C、D四級變更為A、B、M、C、D五級。對納稅信用評價為M級的企業,稅務機關實行兩項激勵措施:一是取消增值稅專用發票認證;二是稅務機關適時進行稅收政策和管理規定的輔導。
2. 關於4月1日
4月
1日:木之本櫻(魔卡少女櫻);面堂終太郎(福星小子);櫻木花道(sd);貴鬼(聖鬥士星矢);星史郎(x)烏索普(海賊王);忍部美子(魔神英雄傳);小島有希(Whistle!);加賀小次郎(高智能方程式);天才鋁場(游戲王)
3. 4月1日法定上班日!民政局上班么但是是周六~有沒有知道的
4月1日上班,4月2日-4日為2017年度清明節放假期間。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7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國辦發明電〔2016〕1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經國務院批准,現將2017年元旦、春節、清明節、勞動節、端午節、中秋節和國慶節放假調休日期的具體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1月2日(星期一)補休。
二、春節:1月27日至2月2日放假調休,共7天。1月22日(星期日)、2月4日(星期六)上班。
三、清明節:4月2日至4日放假調休,共3天。4月1日(星期六)上班。
四、勞動節:5月1日放假,與周末連休。
五、端午節:5月28日至30日放假調休,共3天。5月27日(星期六)上班。
六、中秋節、國慶節: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30日(星期六)上班。
節假日期間,各地區、各部門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衛等工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祥和平安度過節日假期。
國務院辦公廳
2016年12月1日
4. 2010年4月1日 開始實施 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酒駕將扣12分 新交規2010年4月1日開始實施
交規, 實施
公安部17日正式對外公布了新修改的《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此次修改後,殘疾人駕駛汽車的身體條件進一步放寬,辦理駕駛證業務程序進一步簡化,對酒後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則進一步加大。
● 五類殘疾人將可駕駛機動車
通過此次修訂,允許右下肢、雙下肢缺失或者喪失運動功能,但能夠自主坐立的殘疾人,可以申請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准駕車型的機動車駕駛證。
允許手指末節殘缺或者右手拇指缺失的人員,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准駕車型的機動車駕駛證。
加裝肢體殘疾人駕駛汽車操縱輔助裝置的汽車
允許有聽力障礙但佩戴助聽設備能夠達到合格標准(兩耳分別距音叉50厘米能辨別聲源方向)的人員,可以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准駕車型的駕駛證。
新規定明確了右下肢、雙下肢殘疾人在申請駕駛汽車時應到由省級衛生主管部門指定的專門醫療機構進行身體檢查,對其殘疾程度、坐立能力、操作能力等進行專門評估;持有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駕駛證的,每三年以及駕駛證期滿換證時,應當進行一次身體條件檢查;一定要使用規定車型;在車身前部和後部設置專用標志;由專門機構或專業技術人員安裝和拆卸輔助裝置;聽力障礙的駕駛人在駕駛車輛時應當佩戴助聽設備。
● 五大變化便利百姓辦理駕駛證業務
針對群眾反映駕駛人身體檢查過於頻繁的問題,新規定延長了駕駛人身體條件檢查的間隔期限,將大型客車、牽引車、城市公交車、中型客車、大型貨車駕駛人的體檢周期,由每年一次調整為每兩年一次。該措施實施後,約6000萬名駕駛人不必每年進行身體條件檢查和提交身體條件證明。值得注意的是,新規定對年齡超過60周歲的駕駛人,借鑒了國外的做法,保留了每年提交身體條件證明的規定。
允許延期辦理駕駛證業務,當駕駛人因服兵役、出國(境)等原因,無法在規定時間內辦理駕駛證期滿換證、提交身體條件證明的,可以向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申請延期辦理。
將提交身體條件證明、注銷駕駛證、延期辦理業務也納入可委託辦理的范圍,進一步方便機動車駕駛人。
增加被注銷駕駛證的恢復措施,提供法律救濟保障。
酒後駕駛等3種違法行為一次記12分
調整後違法記分項目由47項減為38項,其中,一次記12分的6項,記6分的9項,記3分的11項,記2分的8項,記1分的4項。
加強駕駛人源頭管理,對部分駕駛人主觀過錯大、嚴重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擾亂道路交通秩序的交通違法行為提高記分分值,加大對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將飲酒後駕駛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倒車、逆行、掉頭,使用偽造、變造機動車牌證3種違法行為,由一次記6分調整為記12分。
交警在對一名駕駛員進行酒精含量測試
——對違反禁令標志、禁止標線指示違法行為的記分分值由2分提高至3分。
——新增遇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或者緩慢行駛時,借道超車或者佔用對面車道、穿插等候車輛,以隱瞞、欺騙手段補領機動車駕駛證和機動車在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上遇交通擁堵,佔用應急車道行駛等3類違法行為記分。
● 駕駛人身體條件發生變化須自主申報
通過修改,明確規定,駕駛人身體條件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向駕駛證核發地車輛管理所申報,申請降低准駕車型或者注銷駕駛證。身體條件不適合駕駛機動車的,不得駕駛機動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表示,將加大路面檢查力度,加強與醫療機構、精神病院等單位的信息溝通,對發現駕駛人身體條件發生變化的,要求降低准駕車型或者注銷駕駛證。對駕駛人身體條件不適合駕駛機動車仍繼續駕車的,發生交通事故後將追究相關責任。
新《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正式發布 2010年4月1日起實施
5. 4月1日之前這一天包括4月一日這一天嗎
不包括,即4月一日00:00以前的時間
6. 行政處罰2020年4月1日新法賣淫辦法
組織賣淫是由刑法處理的
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回節嚴重的,答有下列情形之一,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組織他人賣淫,情節嚴重的;
(二)強迫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賣淫的;
(三)強迫多人賣淫或者多次強迫他人賣淫的;
(四)強奸後迫使賣淫的;
(五)造成被強迫賣淫的人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
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沒收財產。
7. 4月1日起新的通訊規則是真得嗎
4月1日起新的通訊規則是假的。新的通訊規則是5月1日起實施。具體信息如下:
5月1日起,更多電子數據將可正式成為打官司的證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12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的決定》將於2020年5月1日起生效,決定進一步細化並擴大了電子數據的范圍。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該規定將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細化了電子數據的種類,包括5大類各種形式:
1、網頁、博客、微博客等網路平台發布的信息;
2、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即時通信、通訊群組等網路應用服務的通信信息。
3、用戶注冊信息、身份認證信息、電子交易記錄、通信記錄、登錄日誌等信息。
4、文檔、圖片、音頻、視頻、數字證書、計算機程序等電子文件。
5、其他以數字化形式存儲、處理、傳輸的能夠證明案件事實的信息。
這就意味著,自5月1日起,上述電子數據均可以正式作為打官司的證據。
(7)社工服務條例4月1日擴展閱讀:
電子數據是2012年《民事訴訟法》增加的一種新的證據形式;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對於電子數據的含義作了原則性、概括性規定。
為解決審判實踐中的操作性問題,此次《修改決定》對電子數據范圍作出比較詳細的規定,明確了當事人提供和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保全電子數據的要求和電子數據審查判斷規則,完善了電子數據證據規則體系。對於擴展證據收集途徑、統一法律適用標准,保障當事人訴訟權利具有積極意義。
隨著信息化的推進,人們的行為方式逐步從「線下」向「線上」轉變,訴訟中的證據越來越多以電子數據的形式呈現,尤其是因個人民間借貸、網路借貸、網路購物等引發的糾紛中。
電子數據的應用較為頻繁,且多數情況下,當事人能夠提供的證據僅限於微信聊天記錄、網路轉賬等電子數據。因此,電子數據如何提取以及如何作為證據使用,對當事人證明案件事實、維護合法權益,尤為重要。
8. 《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4月1日起施行
《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4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了影響運營安全的10類禁止性行為,包括在非緊急狀態下動用緊急裝置,在運行的自動扶梯上逆行等;影響運營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包括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在列車內進食等。
ETC用戶可開電子發票
根據交通運輸部、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4月1日起,辦理ETC卡的客戶可開具收費公路通行費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電子發票的代碼為12位,號碼為8位。使用ETC卡交納的通行費,以及ETC卡充值費開具通行費電子發票,不再開具紙質票據。未辦理ETC卡的客戶,仍按原有方式交納通行費和索取票據。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9.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1987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自發布之日起執行)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1987年4月1日國務院發布)是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體健康而制定的條例。
《國務院關於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已經2016年1月13日國務院第119次常務會議通過,將《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第八條修改為:「除公園、體育場(館)、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
第一條
為創造良好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預防疾病,保障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下列公共場所:
(一)賓館、飯館、旅店、招待所、車馬店、咖啡館、酒吧、茶座;
(二)公共浴室、理發店、美容店;
(三)影劇院、錄像廳(室)、游藝廳(室)、舞廳、音樂廳;
(四)體育場(館)、游泳場(館)、公園;
(五)展覽館、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
(六)商場(店)、書店;
(七)候診室、候車(機、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第三條
公共場所的下列項目應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
(一)空氣、微小氣候(濕度、溫度、風速);
(二)水質;
(三)採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顧客用具和衛生設施。
公共場所的衛生標准和要求,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四條
國家對公共場所以及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實行「衛生許可證」制度。「衛生許可證」由縣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簽發。
第五條
公共場所的主管部門應當建立衛生管理制度,配備專職或者兼職衛生管理人員,對所屬經營單位(包括個體經營者,下同)的衛生狀況進行經常性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條件。
第六條
經營單位應當負責所經營的公共場所的衛生管理,建立衛生責任制度,對本單位的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培訓和考核工作。
第七條
公共場所直接為顧客服務的人員,持有「健康合格證」方能從事本職工作。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期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公共衛生的疾病的,治癒前不得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工作。
第八條
除公園、體育場(館)、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申請辦理『衛生許可證』。『衛生許可證』兩年復核一次。
第九條
公共場所因不符合衛生標准和要求造成危害健康事故的,經營單位應妥善處理,並及時報告衛生防疫機構。
第十條
各級衛生防疫機構,負責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工作。
民航、鐵路、交通、廠(場)礦衛生防疫機構對管轄范圍內的公共場所,施行衛生監督,並接受當地衛生防疫機構的業務指導。
第十一條
衛生防疫機構根據需要設立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執行衛生防疫機構交給的任務。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同級人民政府發給證書。
民航、鐵路、交通、工礦企業衛生防疫機構的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由其上級主管部門發給證書。
第十二條
衛生防疫機構對公共場所的衛生監督職責:
(一)對公共場所進行衛生監測和衛生技術指導;
(二)監督從業人員健康檢查,指導有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的教育和培訓;
(三)對新建、擴建、改建的公共場所的選址和設計進行衛生審查,並參加竣工驗收。
第十三條
衛生監督員有權對公共場所進行現場檢查,索取有關資料,經營單位不得拒絕或隱瞞。衛生監督員對所提供的技術資料有保密的責任。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員在執行任務時,應佩戴證章、出示證件。
第十四條
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單位或者個人,衛生防疫機構可以根據情節輕重,給予警告、罰款、停業整頓、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
(一)衛生質量不符合國家衛生標准和要求,而繼續營業的;
(二)未獲得「健康合格證」,而從事直接為顧客服務的;
(三)拒絕衛生監督的;
(四)未取得「衛生許可證」,擅自營業的。
罰款一律上交國庫。
第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的規定造成嚴重危害公民健康的事故或中毒事故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受害人賠償損失。
違反本條例致人殘疾或者死亡,構成犯罪的,應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對罰款、停業整頓及吊銷「衛生許可證」的行政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天內,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但對公共場所衛生質量控制的決定應立即執行。對處罰的決定不履行又逾期不起訴的,由衛生防疫機構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第十七條
公共場所衛生監督機構和衛生監督員必須盡職盡責,依法辦事。對玩忽職守,濫用職權,收取賄賂的,由上級主管部門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本條例的實施細則由衛生部負責制定。
第十九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0. 4月1日申報社保,當月生效嗎
生效什麼?只能生效允許你繳費,其他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