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網路文化法規

網路文化法規

發布時間: 2021-12-17 20:05:01

❶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互聯網文化的管理,保障互聯網文化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互聯網文化健康、有序地發展,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以及國家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文化產品是指通過互聯網生產、傳播和流通的文化產品,主要包括:
(一)音像製品;
(二)游戲產品;
(三)演出劇(節)目;
(四)藝術品;
(五)動畫等其他文化產品。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主要包括:
(一)互聯網文化產品的製作、復制、進口、批發、零售、出租、播放等活動;
(二)將文化產品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計算機、固定電話機、行動電話機、收音機、電視機、游戲機等用戶端,供上網用戶瀏覽、閱讀、欣賞、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
(三)互聯網文化產品的展覽、比賽等活動。
互聯網文化活動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向上網用戶收費或者電子商務、廣告、贊助等方式獲取利益,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向上網用戶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
第四條 本規定所稱互聯網文化單位,是指經文化行政部門和電信管理機構批准,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五條 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應當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播有益於提高民族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第六條文化部負責制定互聯網文化發展與管理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監督管理全國互聯網文化活動;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實行許可制度,對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實行備案制度;對互聯網文化內容實施監管,對違反國家有關法規的行為實施處罰。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對本行政區域內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單位進行初審,對本行政區域內申請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單位進行審核,對本行政區域內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違反國家有關法規的行為實施處罰。
第七條申請設立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 有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 有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范圍;
(三)有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並取得相應從業資格的業務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
(四)有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資金、設備和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措施;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審批設立互聯網文化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互聯網文化單位總量、結構和布局的規劃。
第八條 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初審同意後,報文化部審批。
申請設立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審核批准,並報文化部備案。
第九條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者營業執照和章程;
(三)資金來源、數額及其信用證明文件;
(四)工作場所使用權證明文件;
(五)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對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提出初審意見;初審合格的,報文化部審批;不合格的,應當通知申請者並說明理由。文化部自收到初審意見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者;批準的,發給《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條 申請設立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請書;
(二)章程;
(三)資金來源、數額及其信用證明文件;
(四) 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及主要業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證明和身份證明文件;
(五)工作場所使用權證明文件;
(六)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
對申請設立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者;批準的,發給批准文件;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一條申請設立互聯網文化單位經批准後,應當持《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按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到所在地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辦理相關手續。
第十二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在其網站主頁的顯著位置標明文化行政部門頒發的《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批准文件編號,標明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備案編號。
第十三條 互聯網文化單位改變名稱、業務范圍,合並或者分立,應當依據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辦理變更手續,並持文化行政部門的《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文件到當地電信管理機構辦理相應的手續。
第十四條 互聯網文化單位變更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或者終止互聯網文化活動的,應當在30日內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並到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辦理互聯網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的變更或注銷手續。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辦理變更或者注銷手續須報文化部備案。
第十五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自取得《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並依法辦理企業登記之日起滿180日未開展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由文化部或者原審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提請文化部注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同時通知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
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自取得批准文件之日起滿180日未開展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由原審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注銷批准文件,同時通知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
第十六條互聯網文化單位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應當報文化部進行內容審查。
文化部應當自收到內容審查申請書之日起3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批準的,發給批准文件;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
第十七條互聯網文化單位不得提供載有以下內容的文化產品:
(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
(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
(五)宣揚邪教、迷信的;
(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
(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
(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第十八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的文化產品,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第十九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實行審查制度,有專門的審查人員對互聯網文化產品進行審查,保障互聯網文化產品的合法性。其審查人員應當接受上崗前的培訓,取得相應的從業資格。
第二十條互聯網文化單位發現所提供的互聯網文化產品含有本規定第十七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保存有關記錄,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報告並抄報文化部。
第二十一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記錄備份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內容及其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記錄備份應當保存60日,並在國家有關部門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
第二十二條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十七條的規定予以查處。
未經批准,擅自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責令停止互聯網文化活動,處1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三條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第十九條、第二十條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處5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四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含有本規定第十七條禁止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或者提供未經文化部批准進口的互聯網文化產品的,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責令停止提供,沒有違法所得的,處10000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倍以上3倍以下罰款,但最高不超過30000元;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
第二十五條違反本規定第二十一條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停業整頓或者責令暫時關閉網站。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施行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的單位,應當自本規定施行之日起60日內依據本規定第八條、第九條、第十條的規定補辦審核手續。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二○○三年五月十日

❷ 網路文化它是什麼,特徵有哪些國家的規定有什麼

  1. 傳播速度快

  2. 傳播內容沒有約束

  3. 接受人群廣泛

    以上是特徵

  4. 國家出台,《網路安全法》,《網路信息傳播條例》等。來約束網路空間。

❸ 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的正文

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第一條為了加強對互聯網文化的管理,保障互聯網文化單位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互聯網文化健康、有序地發展,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以及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互聯網文化產品是指通過互聯網生產、傳播和流通的文化產品,主要包括:(一)專門為互聯網而生產的網路音樂娛樂、網路游戲、網路演出劇(節)目、網路表演、網路藝術品、網路動漫等互聯網文化產品;(二)將音樂娛樂、游戲、演出劇(節)目、表演、藝術品、動漫等文化產品以一定的技術手段製作、復制到互聯網上傳播的互聯網文化產品。第三條本規定所稱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主要包括:(一)互聯網文化產品的製作、復制、進口、發行、播放等活動;(二)將文化產品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移動通信網等信息網路發送到計算機、固定電話機、行動電話機、電視機、游戲機等用戶端以及網吧等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供用戶瀏覽、欣賞、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三)互聯網文化產品的展覽、比賽等活動。互聯網文化活動分為經營性和非經營性兩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以營利為目的,通過向上網用戶收費或者以電子商務、廣告、贊助等方式獲取利益,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向上網用戶提供互聯網文化產品及其服務的活動。第四條本規定所稱互聯網文化單位,是指經文化行政部門和電信管理機構批准或者備案,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適用本規定。第五條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應當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播有益於提高公眾文化素質、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的思想道德、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第六條文化部負責制定互聯網文化發展與管理的方針、政策和規劃,監督管理全國互聯網文化活動。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對申請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單位進行審批,對從事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單位進行備案。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對從事互聯網文化活動違反國家有關法規的行為實施處罰。第七條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符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並具備以下條件:(一)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范圍;(三)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並取得相應從業資格的8名以上業務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四)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設備、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措施;(五)不低於100萬元的注冊資金,其中申請從事網路游戲經營活動的應當具備不低於1000萬元的注冊資金;(六)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審批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除依照前款所列條件外,還應當符合互聯網文化單位總量、結構和布局的規劃。第八條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審核批准。第九條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提交下列文件:(一)申請書;(二)企業名稱預先核准通知書或者營業執照和章程;(三)資金來源、數額及其信用證明文件;(四)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及主要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證明和身份證明文件;(五)工作場所使用權證明文件;(六)業務發展報告;
(七)依法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對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批準的,核發《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並向社會公告;不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從事經營的,應當於有效期屆滿30日前申請續辦。第十條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自設立之日起60日內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備案,並提交下列文件:(一)備案報告書;(二)章程;(三)資金來源、數額及其信用證明文件;(四)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主要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資格證明和身份證明文件;(五)工作場所使用權證明文件;(六)需要提交的其他文件。第十一條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經批准後,應當持《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按照《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到所在地電信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辦理相關手續。第十二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在其網站主頁的顯著位置標明文化行政部門頒發的《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備案編號,標明國務院信息產業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頒發的經營許可證編號或者備案編號。
第十三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變更單位名稱、網站名稱、網站域名、法定代表人、注冊地址、經營地址、注冊資金、股權結構以及許可經營范圍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20日內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辦理變更手續。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變更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業務范圍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60日內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辦理備案手續。第十四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終止互聯網文化活動的,應當自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辦理注銷手續。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自取得《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並依法辦理企業登記之日起滿180日未開展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由原審核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注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同時通知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停止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由原備案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注銷備案,同時通知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
第十五條經營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的活動應當由取得文化行政部門核發的《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實施,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應當報文化部進行內容審查。文化部應當自受理內容審查申請之日起20日內(不包括專家評審所需時間)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批準的,發給批准文件;不批準的,應當說明理由。經批準的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應當在其顯著位置標明文化部的批准文號,不得擅自變更產品名稱或者增刪產品內容。自批准之日起一年內未在國內經營的,進口單位應當報文化部備案並說明原因;決定終止進口的,文化部撤銷其批准文號。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經營的國產互聯網文化產品應當自正式經營起30日內報省級以上文化行政部門備案,並在其顯著位置標明文化部備案編號,具體辦法另行規定。第十六條互聯網文化單位不得提供載有以下內容的文化產品:(一)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的;(二)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三)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者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四)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的;(五)宣揚邪教、迷信的;(六)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七)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九)危害社會公德或者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十)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的。第十七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的文化產品,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的,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第十八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建立自審制度,明確專門部門,配備專業人員負責互聯網文化產品內容和活動的自查與管理,保障互聯網文化產品內容和活動的合法性。第十九條互聯網文化單位發現所提供的互聯網文化產品含有本規定第十六條所列內容之一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保存有關記錄,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報告並抄報文化部。第二十條互聯網文化單位應當記錄備份所提供的文化產品內容及其時間、互聯網地址或者域名;記錄備份應當保存60日,並在國家有關部門依法查詢時予以提供。第二十一條未經批准,擅自從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活動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的規定予以查處。第二十二條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條,逾期未辦理備案手續的,由縣 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 法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 的,責令停止互聯 網文 化活動,並處10 00 元以下罰款。第二十三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的,由縣級以上 人民政府文化 行政部門或 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限期改正,並可根據情節 輕重處10000元以下罰款。
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二條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 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 的,責令停止互聯 網文化活動,並處500元以下 罰款。第二十四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三條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 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改正,沒收違法 所得,並處10000 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 重的,責令停業整 頓直至吊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構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 事責任。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三條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 行政 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 正的,責令停止互聯網 文化活動,並處10 00元以下 罰款。第二十五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五條,經營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未在其顯著位置標明文化部批准文號、經營國產互聯網文化產品未在其顯著位置標明文化部備案編號的,由縣級以 上人民政 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 構責令改正,並可根據 情節輕重處10000元以下罰 款 。第二十六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五條,擅自變更進口互聯網文化產品的名稱或者增刪內容的,由縣級以上人民 政府文化行政部 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停止提供,沒 收違法所得,並處10000元以上30000元 以下罰款;情節嚴 重的,責令停業整頓直 至吊銷《網 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七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五條,經營國產互聯網文化產品逾期未報文化行政部門備案的, 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 機構責令改正,並可根據情節輕重處20 000元以下罰款。
第二十八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含有本規定第十六條禁止內容的互聯網文化產品,或者提供 未經文化部批准進口的互聯網文化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 合執法機構責令停止提供,沒收違法 所得,並處 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 下罰款;情節 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 銷《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構成 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責任。非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提供含有本規定第十六條禁止內容 的互聯網文化產品,或者提 供未 經文化部批准進口的互聯網文化產品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 門或者文化 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停止提供,處1000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二十九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八條的,由縣級以上人 民政府文化 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責令改正,並可根據情節輕重處20000 元以下罰款。第三十條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違反本規定第十九條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處10000元以下罰款。第三十一條違反本規定第二十條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電信管理機構責令停業整頓或者責令暫時關閉網站。第三十二條本規定所稱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是指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相對集中地行使文化領域行政處罰權以及相關監督檢查權、行政強制權的行政執法機構。第三十三條文化行政部門或者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查處違法經營活動,依照實施違法經營行為的企業注冊地或者企業實際經營地進行管轄;企業注冊地和實際經營地無法確定的,由從事違法經營活動網站的信息服務許可地或者備案地進行管轄;沒有許可或者備案的,由該網站伺服器所在地管轄;網站伺服器設置在境外的,由違法行為發生地進行管轄。第三十四條本規定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2003年5月10日發布、2004年7月1日修訂的《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❹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年檢(年審)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簡稱 文網文 。文網文包含游戲文網文、音樂娛樂文網文、動漫文網文、藝術品文網文、演出據節目(表演)文網文、展覽比賽文網文、網吧文網文,其中網吧文網文已經停批,游戲文網文暫停辦理。

文網文年檢是每年的一月至三月,有效期為是3年,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經營的,在許可證期滿前兩個月內辦理續期手續。被吊銷文網文年檢的公司將三年不能再申請辦理。文網文內容有變化的,應填報「公司基本情況變更表」,並辦理網路文化許可證變更手續。

企業文網文年檢要准備的材料有:

1、文網文正副本(原件);

2、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基本情況年報表;

3、有效的房屋租賃使用證明;

4、工商營業執照副本;

5、公安網監部門年檢的安全合格證副本;

6、 年檢審核登記表。

證書案例

❺ 我國規范網路市場的法律有那些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股東大會網路投票實施細則》
保護網路作內品權利信息公約
國家計委、財容政部、信息產業部關於調整蜂窩公眾通信網路頻率佔用費收費辦法和標准通知
《信息網路傳播保護條例》、《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域名爭議解決辦法》、《中國互聯網路自律公約》、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關於中國互聯網路域名體系的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路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的決定
《文化部關於網路音樂發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域名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計算機網路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在北京、廣東、貴州、河南、江西、寧夏自治區、天津都有各自的地方規范

❻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中 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指的是什麼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簡稱文網文,文網文包含游戲文網文、音樂娛樂文網文、動漫文網文、藝術品文網文、演出據節目(表演)文網文、展覽比賽文網文、網吧文網文,其中網吧文網文已經停批。

企業申請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需要滿足以下條件:

1、經營者為依法設立的公司

2、公司注冊資金100萬以上

3、公司屬於內資企業

4、網站域名證書

5、八名計算機相關人員畢業證

6、公司名下3名員工社保

企業申請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需要准備的材料有:

1、營業執照副本

2、法人及股東身份證

3、公司章程(需要最新的,工商局加蓋檔案查詢章)

4、8名計算機相關人員畢業證、身份證

5、公司人員身份證、及人員的手機、郵箱

6、公司座機、法人手機、郵箱

7、網站域名證書(公司名義購買)

8、部分省份需要1-3名網路安全員

證書案例

❼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的申請條件

網路文化許可證辦理條件是:
1、有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2、有確定的互聯網文化活動范圍;
3、具有合法的互聯網文化產品來源渠道或互聯網文化產品生產能力;
4、有取得相應從業資格的業務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
5、有100萬以上的注冊資金、適應互聯網文化活動需要的設備、工作場所以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措 施;申請游戲產品業務的,注冊資金須達到1000萬以上;
6、符合文化部關於互聯網文化單位總量、結構和布局的規劃。
網路文化許可證辦理材料是:
1、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申請表;
2、工商營業執照副本復印件;
3、公司最新章程;
4、企業股東、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和簡歷,股東如有法人股東的,須提供法人股東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章程,以及上述法人股東中法定代表人、每個自然人股東的身份證復印件和個人簡歷;
5、驗資報告復印件(資金來源、數額及其信用證明);
6、8名業務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證明和學歷證明(或職稱證明);
7、注冊地址和經營地址的房產權屬證書。租賃場地經營的,還應當提交租賃合同或者租賃意向書,房產證復印件須產權人簽名或蓋章;
8、網站域名登記證明,非申請法人單位注冊登記的域名還應有轉讓協議;
9、企業發展可行性報告,包括公司簡介、人員構成情況、申請項目及相應的經營管理技術方案、設備情況、業務發展計劃、市場分析,項目內容及盈利模式分析等。

❽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管理辦法都規定了什麼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管理辦法在《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中有體現。我挑出來方便看。
第六條 從事網路游戲上網運營、網路游戲虛擬貨幣發行和網路游戲虛擬貨幣交易服務等網路游戲經營活動的單位,應當具備以下條件,並取得《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
(一)單位的名稱、住所、組織機構和章程;
(二)確定的網路游戲經營范圍;
(三)符合國家規定的從業人員;
(四)不低於1000萬元的注冊資金;
(五)符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條件。
第七條 申請《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提出申請。
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部門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日內做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批準的,核發《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並向社會公告;不批準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有效期為3年。有效期屆滿,需繼續從事經營的,應當於有效期屆滿30日前申請續辦。
第八條 獲得《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的網路游戲經營單位變更網站名稱、網站域名或者法定代表人、注冊地址、經營地址、注冊資金、股權結構以及許可經營范圍的,應當自變更之日起20日內向原發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網路游戲經營單位應當在企業網站、產品客戶端、用戶服務中心等顯著位置標示《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等信息;實際經營的網站域名應當與申報信息一致。

如果違反了管理辦法的規定會被處罰的,最好還是不要違法規定。對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還有什麼想知道的可以咨詢「漢唐」他們應該是代辦這項業務的。

❾ 國家對《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有什麼新規定

目前是網路文化經營許可證持證單位年報的時間, 一、2015年年報採用網上直報形式。
二、請認真閱讀「2015全國文化市場基礎信息採集系統用戶使用手冊」。
具體的登錄方式、數據錄入的操作步驟已在使用手冊中詳細說明。
三、統計時點:以2015年12月31日的數字為准。
四、平台上線時間:2016年1月4日。
五、請於2016年1月15日前完成數據錄入、上報工作。

熱點內容
自學考試經濟法專業 發布:2025-07-19 00:51:56 瀏覽:98
退休後法官津貼 發布:2025-07-19 00:44:03 瀏覽:471
立法炒房 發布:2025-07-19 00:34:08 瀏覽:795
勞動法加班補多少倍工資 發布:2025-07-19 00:20:52 瀏覽:341
行政法法律部門是 發布:2025-07-19 00:11:35 瀏覽:637
勞動法摘抄 發布:2025-07-19 00:03:34 瀏覽:533
黨內法規制度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18 23:51:20 瀏覽:147
高密法官霍 發布:2025-07-18 23:11:21 瀏覽:354
滿俠大律師 發布:2025-07-18 23:10:07 瀏覽:224
行政訴訟法失效 發布:2025-07-18 23:10:05 瀏覽: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