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失效

行政訴訟法失效

發布時間: 2025-07-18 23:10:05

❶ 行政訴訟適用法律錯誤的情形有哪些

在現實生活中行政案件的訴訟是經常出現的,那麼行政訴訟適用法律錯誤的情形有哪些?行政訴訟適用法律的問題涉及到訴訟的權威性,下面為各位就行政訴訟適用法律這一問題進行解答。
一、適用的法律與案件性質明顯不符的
如根據法律規定,應該適用甲法而適用了乙法。
二、適用已經廢止、失效或者尚未施行的法律的
對於已經明確廢止或者失效的法律,在其以後仍然作為法律依據進行處理。對尚未施行的法律,在處理中作為法律依據引用。
三、違反法律溯及力規定的
法不溯及既往是指法律的規定僅適用於法律生效以後的事件和行為,對於法律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不適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5號《魯濰(福建)鹽業進出口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訴江蘇省蘇州市鹽務管理局鹽業行政處罰案》引用了此原則。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也有這樣的案例——《錢群偉訴浙江省慈溪市掌起鎮人民政府案》。
四、違反法律適用規則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在「第五章適用與備案」一章的相關條文作了以下明確的規定:第七十九條法純搭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第八十條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第八十一條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更是作了詳細的適用規定。實踐中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5號《魯濰(福建)鹽業進出口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訴江蘇省蘇州市鹽務管理局鹽業行政處罰案》中的裁判理由指出:......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參照規章。蘇州鹽務局在依職權對魯濰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時,雖然適用了《江蘇鹽業實施辦法》,但是未遵循《立法法》第七十九條關於法律效力等級的規定,未依照《行政許可法》和《行政處罰法》的相關規定,屬於適用法律錯誤
五、沒有依法引用相應的法律依據
最高裂褲山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之《如果愛婚姻服務有限公司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案》,該案指出「......被訴告知書有可援引的法律依據而未援引,應屬適用法律錯誤。」
六、只是引用法律名稱,而沒有引用相應的條款
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41號《宣懿成等訴浙江省衢州市國土資源局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案》中的裁判理由指出:......衢州市國土局作為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有權依照肆中《土地管理法》對轄區內國有土地的使用權進行管理和調整,但其行使職權時必須具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被告在作出《通知》時,僅說明是依據《土地管理法》及浙江省的有關規定作出的,但並未引用具體的法律條款,故其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屬於適用法律錯誤。

❷ 行政訴訟中6個月與兩年的時效怎麼區分

六個月是一般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如果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訴訟時效可以延長,版但最長不得超權過2年。

行政訴訟法司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❸ 征地拆遷糾紛案例:新行訴法解釋第64條對被徵收人訴權的影響

新行訴法司法解釋生效之後,未告知行政相對人訴訟期限的行政行為,起訴期限將一律變為不超過一年,這對征地拆遷案件當事人的維權期限,將產生重要影響。 2018年2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頒布了新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8〕1號)。
根據其第一百六十三條的規定:本解釋自2018年2月8日起施行。
即新的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新解釋將對被徵收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影響呢,這需要在未來的司法實踐中不斷檢驗。
本文,來通過在明律師梁紅麗所代理的一起案件窺探這一問題……
【基本案情:違法強拆後的艱難維權】
近期,梁紅麗律師代理的西北某省李先生的征地拆遷糾紛案件,險些受到該新的司法解釋的影響。
2016年初,李先生經營的賓館以及停車場被納入某國道改擴建施工的征地范圍。
據悉,該停車場的土地使用權是李先生2000年向該鎮政府購買所得。
因為法治的不健全,鎮政府始終未協助李先生辦理該土地的使用權手續。
李先生取得土地後,依法對土地進行平整,並在使用權范圍內修建圍牆及附屬建築。
李先生的土地被納入徵收范圍之後,因為補償安置問題始終未取得一致意見,並未在期限內簽訂補償安置協議。
迫於工期緊張的壓力,鎮政府於2016年9月強行拆除了李先生停車場的建築,並在平整土地後強行實施了綠化。
鎮政府強拆行為發生後,梁律師依法指導當事人提起強拆行政訴訟,經過一審、二審法院的審理,法院依法判決強拆行為違法。
強拆案件審理期間,關於補償安置的溝通協調一直在進行。
鎮政府的補償標准雖有提高,但始終未能彌補李先生的實際損失。
2017年10月,為促使案件進一步的溝通協調,梁律師在調查取證的基礎上,認為鎮政府的佔地行為並無征地批文,屬於違法佔地,故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法院受理案件後認為,該案件應當屬於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一款規定的復議前置程序,故裁定駁回了李先生的起訴。
2017年11月,李先生根據法院裁定,依法向鎮政府的上級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經過延期,2018年2月10日,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認為李先生提起復議的期限超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六十日的期限,決定駁回李先生的復議申請。
李先生的復議申請是否超過行政復議法規定的六十日的復議期限呢?根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應當告知其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申請期限。
即告知行政相對人提起行政復議的許可權,是行政機關的法定義務。
鎮政府違法佔地時,與李先生一直在溝通補償安置問題,始終未依法告知李先生提起行政復議的權利。
同時,根據修改前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8號)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
2017年10月,李先生就鎮政府強占其經營用地行為提起行政訴訟時,並未超過原司法解釋規定的不超過2年的起訴期限。
2017年11月,法院告知案件屬於復議前置案件,裁定駁回李先生起訴後,應當作為起算李先生提起行政復議六十日的起點。
故李先生在法定的十五日內,因不服復議決定,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目前,案件仍在法院的審理過程中。
【法律分析:起訴期限縮減帶來的變化】
回溯本案,強拆、佔地的時點發生在2016年9月,因為強拆訴訟以及其他輔助程序的開展,李先生與鎮政府的補償安置協商一直進行著,至2017年10月李先生提起行政訴訟,案件已經超過一年的時間。
因為提起訴訟、申請行政復議的期限發生在2018年2月8日之前,所以,仍然應用舊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法釋〔2000〕8號)的規定。
通常,征地拆遷案件的全部程序並不是同時提起的,而是根據律師主導的一個最主要案件,結合其他程序進行輔助,進而推進補償安置的協商談判。
當然,這種訴訟設計也有減輕當事人負擔、減少當事人律師差旅費用支出的考慮。
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征地拆遷類案件,會在律師主導的一個主要程序的基礎上達成補償安置協議,這是此類案件的一般規律。
同時,因舊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十一條2年起訴期限的緣故,在主程序未果的情形下,其他程序會在兩年內提起,這也能適當延長當事人的維權期限。
就本案而言,決定在2017年11月提起復議程序,是結合李先生與鎮政府談判未果的實際進行的。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第六十四條之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一年。
如果李先生提起訴訟的期限在2018年2月8日之後,舊司法解釋規定的兩年訴訟期限已經失效,李先生將喪失提起違法佔地訴訟或者行政復議的權利。
新行訴法司法解釋生效之後,未告知行政相對人訴訟期限的行政行為,起訴期限將一律變為不超過一年,這對征地拆遷案件當事人的維權期限,將產生重要影響。
同時,也將促使律師業已形成的維權模式進行重大調整。

❹ 法律訴訟失效期是多長時間

我國民事訴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

第一百八十八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

特殊訴訟時效賣棚可分為這樣兩類:

(1)時效期間不同。

有的期間比較長,例如合同法第129條規定涉外合中悉則同期間為4年;也有與民法通則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一致的,如合同法規定涉外合同以外的合同糾紛訴訟時效為2年;

還有短於2年的,如海商法第257條規定,就海上貨物運輸向承運人要求賠償的請求權,時效期間為1年,在時效期間內或者時效期屆滿後,被認定為負有責任的人向第三人提起追償請求的,時效期間為90日。

(2)時效期間起算不同。

如海商法第258條第1項規定:有關旅客人身傷害的請求權,自旅客離船或者應當離船之日起計算。

(4)行政訴訟法失效擴展閱讀:

1、訴訟時效的起算

訴訟時效的起算,也即訴訟時效期間的開始,它是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開始計算,即從權利人能行使請求權之日開始算起。

2、訴訟時效的中斷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中,因發生一定的法定事由,致使已經經過的時效期間統歸無效,待時效中斷的事由消除後,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

3、訴訟時效的中止

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產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停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民法通則》139條規定:「在訴訟時效進行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因不可抗拒力或其它障礙不陸銀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❺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

1、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程序法是規定以保證權利和職權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行政法是實體法。實體法是規定和確認權利和義務以及職權和責任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2、行政法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大部分:

(1)行政組織法;

(2)行政行為法;

(3)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

行政法的這三個部分分別調整著不同的行政關系:

行政組織法主要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行政行為法,主要調整行政管理關系;

行政法制監督、行政救濟、行政責任法主要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3、 行政訴訟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活動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4、 行政訴訟法的淵源
具體而言其法律淵源主要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憲法的規定尤其是有關公民基本權利的規定對行政訴訟活動的進行具有基礎性的指導和規范作用。
(2)國際條約。《行政訴訟法》第7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
(3)《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中有關審判組織、審判程序以及法律監督的規定。
(4)行政訴訟法典。
(5)單行法律、法規。
(6)正式有效的法律解釋。主要是指《若干解釋》以及有權機關對法律、法規所作的其它解釋;
(7)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訴訟法和本解釋外,可以參照民事訴訟的有關規定。

5、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范圍,是指行政訴訟法的適用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訟法的空間效力、時間效力、對人的效力和對事的效力。

(1) 空間效力
空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地域范圍。我國行政訴訟法適用於我國國家主權所及一切空領域,包括我國的領土、領空、領海以及領土延伸的所有空間。也就是說凡在我國進行行政訴訟活動,均應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
我國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有關行政訴訟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只能在本行政區域內適用。

(2) 時間效力
時間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適用的時間范圍,具體包括行政訴訟法的生效、失效的起止時間以及行政訴訟法對該法生效前發生的行政案件的溯及力。我國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本法從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該日期即為行政訴訟法的生效日期。同時,我國行政訴訟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3) 對人的效力
行政訴訟法的效力,是指行政訴訟法能對哪些人有拘束力,對哪些人沒有拘束力。我國行政訴訟法採用屬地原則確定對人的效力。凡在我國領域內進行行政訴訟的,無論當事人為中國公民、法人還是外國公民、外國組織或無國籍人,均適用我國行政訴訟法。但是,中國參加或締結的國際條約對外國公民的權利作了特殊規定的,適用該規定。外交代表享有民事管轄豁免和行政管轄豁免,據此,除非派遣國政府明確表示放棄豁免或者外交人員從事與公務無關的活法,行政訴訟法對其沒有約束力。

(4) 對事的效力
對事的效力,是指行政訴法對行政案件的適用范圍,即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圍。

6、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法的關系

(1)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
行政訴訟法是規范行政訴訟行為,調整行政訴訟關系的程序法,它規定法院、訴訟當事及其他參與人在訴訟活動中的程序性權利和義務,因此,是有關程序規范的總和。而行政實體法是規定行政機關及相對一方實體權利義務的法律規范。所以,二才規定的內容及范圍是不同的。但是,行政訴訟法與行政實體法也有一定的聯系。行政訴訟法是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的重要手段。

(2)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
行政訴訟法與行政程序法都屬於程序法,都是保證行政實體法正確實施的手段。但適用的主體不同,所處的階段也不同。行政訴訟法主要是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的程序依據;而行政程序法主要是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實施公務行為的依據。從適用的階段看,行政訴訟法是審理行政案件時適用的程序法,因而是事後救濟程序;而行政程序法是關於行政得為的程序法,它於行政行為的全過程,不僅包括事後救濟程序,也包括事前、事中程序。通常情況下,行政實體法首先通過行政程序法得以實施,只有發生行政爭議時,才有適用行政訴訟法,通過訴訟程序實施行政實體法的必要。

7、 行政訴訟法的立法目的

(1) 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行政案件

(2) 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3) 維護和監督行政機關依行使行政職權

❻ 最高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失效了嗎

抄新的最高法院適用行政訴襲訟法解釋法條僅有27條,是史上條文最少的對訴訟法適用的全面的司法解釋。根據新是規定,原解釋與新解釋不一致的自動失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釋〔2015〕9號 2015年4月22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准。

熱點內容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
依法治國讀後感600字 發布:2025-07-19 01:15:16 瀏覽:33
自學考試經濟法專業 發布:2025-07-19 00:51:56 瀏覽:98
退休後法官津貼 發布:2025-07-19 00:44:03 瀏覽:471
立法炒房 發布:2025-07-19 00:34:08 瀏覽:795
勞動法加班補多少倍工資 發布:2025-07-19 00:20:52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