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江蘇省交通事故條例

江蘇省交通事故條例

發布時間: 2021-12-19 19:13:41

A.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的說明摘要

2007年12月29日修改後的《中復華人民共和國制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機動車一方沒有過錯的,承擔不超過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而該條例中關於「非機動車、行人負事故全部責任的,機動車一方減輕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的賠償責任的規定與上位法不一致,需要作相應修改。

B.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67條是什麼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後,機動車應負全責,由此引發了諸多案例。

●人車之爭很快被簡約成某種符號並成為一種互相影響的社會情緒,它讓爭執陷入了又一種意識形態的爭端。

8月9日到8月15日,北京市針對《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徵求意見稿)》進行為期一周的意見徵集。此次意見徵集使《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正式施行三個多月後,再次就「機動車負全責」這一話題陷入了越來越強烈的爭議和社會情緒之中。

9月3日,北京市人大法制委員會舉行了立法聽證會,其中最引人關注的話題就是:發生事故後,機動車司機是否應當負全部責任?會上共有16位陳述人,其中有10人對這個條款持反對態度,不過在會上,也有5個陳述人是贊同這項條款的。

9月13日,新浪網網民對「機動車負全責」的規定認為法規不合理與合理的意見以91.92%對7.63%的懸殊比例依然針鋒相對。

認為法規不合理的人紛紛表示:「生命權大於通行權」的提法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行人違章依然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麼,在這場究竟怎樣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爭執中,到底哪一方會最後勝出呢?雖然至今未有定論,但北京陸續發生的兩起在公眾中引起重大反響的案例值得深思。

新交通法規實施第一案

這是一起典型的人車相撞的慘劇。被撞的曹志秀死了,其丈夫要求開車人賠償近24萬元,並為此告上法庭。至今審判結果還沒有下達……

2004年5月9日晚上9點左右,從四川來北京打工的吳軍發和妻子曹志秀為了抄近路,在橫穿南二環菜戶營橋主路時,曹志秀被一輛在內側車道行駛的奧拓車撞倒,當場死亡。當時駕駛這輛奧拓車的司機劉寰說:「當時她正在橫穿馬路,我踩剎車來不及了,因為我想她往前走兩步,就過去了;因為我還怕追尾。」

事故發生地是在二環主路的隔離帶上,這里有五六處地方的鐵絲網是後來加上去的。在這里散步的居民表示,每天都有人從這個地方橫穿二環主路。

對這起事故,北京市交管部門認定,行人曹志秀違法橫穿機動車道,但同時司機劉寰發現情況後也未及時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結果應該是雙方負同等責任。

事故發生不久,劉寰和吳軍發曾經在交警部門的調解下,進行過協商,但是對於事故責任的認定和賠償數額卻無法達成一致。最終吳軍發把劉寰告上了法院,要求其賠償。吳軍發的訴訟請求賠償一共是239618元。

在接受采訪時,吳軍發的代理律師武良軍告訴記者:「雖然4個月過去了,但吳軍發悲痛的心情仍然沒有平復。現在他跟隨老鄉到了天津,本來從事木工的他只能在這里的建築工地上做一些零活。他和曹志秀的孩子仍然在四川,有時候他一打電話給孩子,心情就更加不好,所以沒法做工。」

同時,武良軍解釋了吳軍發請求賠償金額的來源:「我們提出的賠償數額,是按照新的道路交通法提出的。盡管死者穿越封閉道路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但是奧拓車也負有責任。奧拓車存在著操作不當和剎車不合格,應該負主要責任。」而奧拓車的代理律師認為死者違法橫穿快速路是造成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奧拓車是正常行駛,事故發生時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因此在這個交通事故中不應該負有同等責任。本著公平人道的原則,駕駛員願意承擔30%的賠償責任。

據了解,這起案件還在審理當中,法院已經開了兩次庭,但目前仍然沒有宣判結果。按照新交通法,到底誰應該負什麼樣的責任,賠償會是多少,這些都還是個未知數。武良軍向記者透露,吳軍發一直在等待著結果,拿到錢後,他就准備回家了。而此前,吳軍發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說:「我的孩子太小了,我就沒有時間出來了,我想有點錢,也好養育他們。」

肇事司機劉寰同樣也在等待著判決結果。他告訴記者,自己的損失也是很大的。出事後,劉寰就把自己的奧拓車以1萬元賣了,並用這1萬元錢墊付了對方的喪葬費。同時,他還失去了原來的工作。一旦判決讓他陪24萬的話,他說自己真不知道從哪裡去籌這筆錢。

夫妻因怕「機動車負全責」而離婚

《道路交通安全法》出台之後,還配套出台了新的人身損害賠償標准。其中第17條規定,國家實行機動車強制保險,現在起步就是20萬,最高的甚至達到百萬元。

對於每一個開車人而言,規定的賠償金額過於龐大,特別是如果主要責任在行人而非駕駛者,這筆巨額賠償有點「冤枉」。

正因此,北京一家媒體近日爆出一條和新交通法規有關的新聞,大概內容是,在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梁小姐在8月19日跟結婚4年的丈夫正式協議離婚。致使兩人婚姻「破裂」的原因,據梁小姐所說,是對「機動車負全責」這一規定將要實施的擔心。該報道稱,梁小姐夫妻的收入都不錯,家裡所有資產達上百萬元。結婚4年來,她和丈夫一直都很恩愛,兩人還有一個1歲多的孩子。但是,自從新《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後,「機動車負全責」這一項規定卻讓兩人萌生不安。

報道提到,梁小姐很激動地說:「我們覺得『機動車負全責』這一條規定太不合理了!現在你不去撞人,但別人來撞你怎麼辦?總不能讓司機負全責啊!」梁小姐的丈夫擔心萬一出事了,高額的賠款會對家裡經濟狀況造成打擊,加上樑小姐的車技並不熟練,所以其丈夫「勒令」她從此不能再自己開車,上下班都由他接送或打車。為了規避風險,他倆做出了驚人之舉:離婚。離婚前,其丈夫把自己名下的上百萬財產都轉給了梁小姐,個人財產就只剩下一部車。

梁小姐表示,「離婚」只是為了表達自己對新法規的不滿,也希望有關部門能夠知道許多人會因為此事而想出各種辦法避免賠款。但她同時也說:「如果9月份的聽證會上,『機動車負全責』這一規定有所修改,我們會考慮復婚的。」

記者獲悉,梁小姐和她的丈夫依然生活在一起,好像根本沒有離婚這回事。

這條新聞一出,立刻在網上引發了很大的討論。有網友這么認為,「雖然假離婚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這種為了逃避交通責任的假離婚和為了在拆遷、分房等時佔便宜的假離婚是兩碼事。這樣做是很冒險的,因為缺乏了約束和負擔,自我控制意識就會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也就越高。」還有網友表示,「他們的想法太簡單了!一般買車都會上保險,萬一車主撞人了,保險公司必定會替車主賠償大部分。如果實在沒錢給付剩下的部分,法院就會強制把車拿去拍賣付款。假如連車也過戶給媳婦,追查起來還是得賠錢。不過新交規還真是害人,這也算是規避法律風險的一種無奈之舉吧。」

生命至上:立法以人為本

「新法規的實施直接影響到每個交通參與者的觀念和行為。如果發生交通事故,駕駛員要立即停車,搶救傷員,然後根據事故性質決定私了或者報警。」北京市交管局宣傳處副處長郝滿良並不贊同坊間的說法。

制訂交通法的想法最初是由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出的。該局宣傳部門的王姓幹事告訴記者:「現實的交通情況對法律的需求極為迫切。1984年的秋天,交通開始逐步發達的北京市第一次出現了擁堵。1993年公安部開始起草,1996年10月至1998年初步擬就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送審國務院,經過國務院辦公廳與法制辦三年討論協調以後,形成《道路交通安全法(草案)》於2001年12月進入人大立法程序。人大常委會二次審議時,草案增加了機動車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若無過錯,可以免責的規定,即民間俗稱的『撞了也白撞』。到了三審,考慮到與行人和非機動車相比,機動車處於相對強勢地位,因此規定除非交通事故是由行人或非機動車一方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引起的,而機動車駕駛人已經採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否則機動車不能免責。」王幹事還透露,「該條款對機動車的責任認定方式,在四審時仍然引起若干代表的不同意見。不過,新交規的出台,也意味著中國的道路交通管理體制將面臨交通管理與安全管理的『依法』分離。」

郝滿良在接受采訪時說,新交規的「以人為本」的原則包括秩序管理、方便群眾和事故救助三方面。「作為機動車負全責,實際上遵循的是無過錯責任的原則,只要造成傷害,機動車就要承擔全部的責任,這體現了法律法規的人性化和社會的理性關懷。《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是在去年頒布的,今年5月1日在全國實施。在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前,我國對於交通事故的處罰標准一直是『以責論處』,即『交通事故責任』等同於『賠償責任』,交通事故過錯方承擔全部事故後果。實施後,兩者不再是一種對等關系,完全分開。也就是說,交管部門雖然判定了交通事故的過錯方,但事實後果就極有可能是過錯方事實『受益』,由非過錯方負擔賠償責任,承擔其過錯引發的後果。其實,這種『責任』與『賠償』完全分開的做法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在採用,都作為『以人為本』的標志。」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教授朱世明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稱:交通立法的目的既是為了「善後」交通事故,也是為了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不管違規者是哪一方,當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時,「最受傷的」經常是非機動車和行人。這可能是讓「機動車負全責」最基本的背景。另一個背景就是,「現在司機車開得都挺猛的」。朱世明坦言,如果這一條能讓司機稍微「膽小一點」,讓行人少受些「傷」,那麼立法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但他也指出,「機動車負全責」這一條規定讀起來比較原則、籠統。「說它原則是指仍需要對相關問題加以詳盡的解釋和細致的規定;說它籠統是講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會有三種責任,即:民事責任、行政責任,還有刑事責任。然而在該條文中僅表述為責任過於籠統,這樣容易使人產生誤解,混淆法律概念。」

誰來維護司機權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那法律究竟是保護誰的利益?對於守法者來說這樣的法律是不公平的。」國家行政學院法學教研室教授陳天棋則就「機動車負全責」提出了完全相左的意見。

他尖銳地指出,「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應過分強調對行人的人文關懷,司機應同樣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受惠者。」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7條規定,現在賠償金額起步就是20萬元,確定具體數額不僅要根據當地的人均消費水平,甚至還要根據個人收入水平。「這也就是說,撞死一個大款和平常人大不相同。現在很多保險公司還正在將無過錯責任賠償取消了,因為你沒有過失,保險公司就不賠償了。而在很多發達國家,這些風險都是由保險公司而不是由機動車駕駛員個人承擔的。」陳天棋表示,法律法規的實施應與制度相配套,但在新法規下,出事之後駕駛員的利益既得不到法律法規的保護,又得不到保險公司的賠付。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系周政教授與其持有相同的觀點,認為與過去相比,「機動車負全責」這個規定矯枉過正,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曲解。「『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包含司機的權利?過去,『撞了白撞』這種提法在話語權上是對行人的一種傷害,但現在一出事故就把司機一棍子打死的做法,似乎並不妥當。強調『以人為本』是對的,但司機在正常行駛時,是否也應享有保護呢?如果車輛『闖』進人行道,司機理當受到制裁;但照章行車,法律也應給予保護。不能一提『以人為本』,就照顧了一個群體而忽視了另一部分人利益的存在。」

他說自己研究過新《道路交通安全法》,裡面確有不妥之處。「第69條第二項,應當與第67條綜合在一起來寫,因為制定法律、法規應當清楚明確,讓人一看就明白,不至於產生歧義。我認為,應該這樣書寫:『機動車與機動車,非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與行人,非機動車與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依各方當時的過錯程度來定,無法確定當事人過錯的由各方當事人共同承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生交通事故的,機動車駕駛員不能提出非機動車駕駛員、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存在過錯證據的,應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以後,出現了這樣一些「碰瓷兒」的人。他們經常故意被車撞到,然後向駕駛員索取賠償。周政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分析:「正是新交規明顯的不合理之處,鼓勵了一些人做出不尊重自身生命權的違法行為,打破了現行的保險體系,哺育了這個『碰瓷兒行業』的發展壯大,這讓法官也無所適從。替違法分子敲詐守法駕駛員,使駕駛員成了法律面前最大的弱者和受害者,這樣的不法行人越來越多(當然付出生命權的也越來越多);守法的駕駛員中傾家盪產的越來越多……」

說到這里,他的語氣越來越短促。「這樣,將造成許多原來守法的駕駛員被迫選擇獲取責任,以獲得保險賠償。而這將造成更加嚴重的人員傷亡,因為駕駛員如果沒有責任,保險公司是不會賠償的。最終,生命權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路權就更談不上了,交通事故越來越多,死傷越來越重。倒使『碰瓷兒』現象成為一種『新興產業』了。」

9月10日下午,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召開了由江蘇省政府相關部門參加的座談會,徵集對《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草案修改稿的意見。值得一提的是,草案中對於機動車與行人發生交通事故,規定機動車一方可不必負全責。《廣東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也正在制定、修改之中,這個正在廣泛征詢意見中的「條例」的最大亮點就是:機動車與有違章行為的行人相碰,駕駛員已採取必要措施的,減除機動車一方的責任,機動車賠償也相應減除。

C.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四十三條規定

第五十五條
非機動車駕駛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五十元罰款:
(一)不按照交通信號燈版指示通行的權;
(二)在機動車道內行駛的;
(三)醉酒駕車的;
(四)轉彎時未減速慢行、伸手示意,突然猛拐的;
(五)非下肢殘疾的人駕駛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的;
(六)駕駛加裝動力裝置的自行車、三輪車的。
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其他通行規定的,處以二十元罰款。
第五十六條
機動車駕駛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五十元罰款:
(一)行經人行橫道或者遇行人橫過道路,不按規定減速、停車、避讓行人的;
(二)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的;
(三)駕駛摩托車未按規定戴安全頭盔的;
(四)摩托車違反規定載人的;
(五)在車門、車廂沒有關好時行車的;
(六)在機動車駕駛室的前後窗范圍內懸掛、放置妨礙駕駛人視線的物品的;
(七)駕車時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的;
(八)下陡坡時熄火、空檔滑行的;
(九)駕車時向道路上拋撒物品的;
(十)駕駛摩托車手離車把或者車把上懸掛物品的;
(十一)未按規定鳴喇叭示意的;
(十二)在禁止鳴喇叭的區域或者路段鳴喇叭的;
最後兩條,你說的515條還沒出台

D.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43條和道路交通安全法56條怎麼處罰

不按規定停車,罰款200

E.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58條17項是什麼

第五十八條 機動車駕駛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二百元罰款: (一)逆向行駛的; (二)黃燈亮時未越過停止線的車輛繼續通行的; (三)在紅燈、紅色叉形燈或者箭頭燈禁行時繼續通行的; (四)不服從交通警察指揮的; (五)不避讓執行任務的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的; (六)連續駕駛超過四小時未停車休息或者停車休息時間少於二十分鍾的; (七)遇有前方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時,未依次停在路口以外等候的; (八)遇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時,從前方車輛兩側穿插或者超越行駛的; (九)在車道減少的路口、路段,遇有前方機動車停車排隊等候或者緩慢行駛時,未依次交替通行的; (十)遺灑、飄散載運物的; (十一)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違反規定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的; (十二)違反牽引掛車規定或者不按規定牽引故障機動車的; (十三)在禁止掉頭的地方掉頭的; (十四)在禁止倒車的地點倒車的; (十五)行經鐵路道口、渡口、上下渡船時,不按規定通行的; (十六)運載超限物品或者運載危險物品時,不按規定的時間、路線、速度行駛,或者未懸掛警示標志的; (十七)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機件不符合技術標准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的; (十八)上道路行駛的機動車未懸掛機動車號牌的; (十九)故意遮擋、污損或者不按規定安裝機動車號牌的; (二十)未經登記或者無臨時通行牌證的機動車上道路行駛的; (二十一)在駕駛證被依法扣留期間或者記分達到十二分仍駕駛機動車的; (二十二)車輛發生故障需停車排除時,未立即開啟危險報警閃光燈並將故障車輛移到不妨礙交通的地方停放的; (二十三)車輛發生故障或者事故後難以移動時,未按規定使用燈光並設置警告標志的; (二十四)使用非教練車上道路學習駕駛的; (二十五)駕駛未經檢驗合格的機動車的; (二十六)違反法律、法規關於機動車停放或者臨時停車規定,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駕駛人拒絕立即駛離的。 故而,第17項為「(十七)駕駛安全設施不全或者機件不符合技術標准等具有安全隱患的機動車的」,處理結果應為罰款200元。

F.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43條是什麼

第四復十三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停放、臨時制停車,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在禁止停車或者妨礙交通的地點停車;

(二)在劃有停車泊位的路段,應當在停車泊位內停放;

(三)車身右側距道路邊緣不得超過30厘米。

G. 《江蘇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是什麼

第四十抄五條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只准搭載一名十二周歲以下的人員。搭載學齡前兒童的,應當使用安全座椅。
十二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駕駛自行車或者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駕駛電動自行車,不得搭載人員。
一般搭載未成年人不罰款

H. 江蘇省交通事故與工傷可否雙賠最新規定

雙賠主要從法律層面談,地方的政府規章可以不用考慮,哪怕有不支持雙賠的規定也可以打贏官司

I. 江蘇省地區交通事故賠償規定

江蘇交通事故賠償包括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以及因康復護理、繼續治療實際發生的必要的康復費、護理費、後續治療費等。被扶養人生活費=受訴法院所在地人均年消費性支出×撫養年限。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條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損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營養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輔助器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熱點內容
人才中介相關勞動法 發布:2025-07-18 08:27:38 瀏覽:303
婚姻法男方沒有性能力 發布:2025-07-18 08:19:39 瀏覽:607
信息披露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08:10:15 瀏覽:54
公司勞動法不包括哪些內容 發布:2025-07-18 08:10:12 瀏覽:726
職業道德試題答案 發布:2025-07-18 08:08:51 瀏覽:71
最新法律法規民法典 發布:2025-07-18 08:08:12 瀏覽:998
咸陽免費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18 08:01:01 瀏覽:31
法院20 發布:2025-07-18 08:00:19 瀏覽:446
項目資料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18 08:00:11 瀏覽:189
古代公主的刑法 發布:2025-07-18 07:58:44 瀏覽: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