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法規的作用
『壹』 簡述學習安全和法規的意義是什麼
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內涵,處理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范,理解和實踐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依法制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做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國的建設者,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通過學習經濟法規,學習合同法,學習婚姻法等。可以使大學生深刻理解到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使我們能夠在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正確的行使我們的權利,正確的履行我們應盡的義務。在學習工作過程中,更能正確地遵守法律規定,使我們更能夠在工作生活中免受困擾,保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
法律知識是大學生必備素質之一,我們必須通過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和規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問題。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過程中,遵守法律,享受個人權利,履行義務。
同時還能學到國與國之間的法律,這些法律所規范的范圍不僅僅在國內,而是規范國際關系。了解如何處理國際關系。
作為新世紀大學生,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人,也是先進文化技術水平的先進代表,所以大學生要樹立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人民公僕的義務感。在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努力家強公民意識,法律意識的培養,樹立人民公僕的法律義務感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以備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通過學習,在心中重新建立了法的概念,全面認識了法的功能,懂得了法律是整個社會的調解器的功能。懂得了法律在社會中的全面調解功能,我國法律的調解范圍已經涉及民主保障、社會管理、經濟協調、文化科技發展、生態平衡、環境保護、人口控制、資源節約以及權利制約、國際糾紛仲裁等十分廣闊的領域,成為了整個社會的調解器。但是我國法律相對來說還並不是很完善,完善法律也將成為新一代大學生的工作。
學習法律常識,普及法律,刻不容緩。通過學習法律只是,可以使自己的法律意識有所提高,能夠領悟到法律的深層內涵,處理事情一般會理性些,從而可以使大學生思想產生質的轉變。 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老師講解很多鮮活生動的案例,使我們理解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觀點和鄧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掌握了基本的法學知識,理解憲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規范,理解和實踐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的依法制國的基本方略,提高對法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另一方面,做為新一代的大學生,作為21世紀的中國的建設者,通過學習這門課程,加強自我修養,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貳』 信息安全法的信息安全法的作用
信息安全法在信息時代起著重要的作用,具體體現在:
1.指引作用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了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
2.評價作用法律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判作用。
3.預測作用當事人可以根據法律規范,預先估計到他們應該如何行為以及某行為在法律下的後果。
4.教育作用通過法律的實施對一般人今後的行為將會產生影響。
5.強製作用法律對違法行為具有制裁、懲罰的作用。
『叄』 什麼是安全生產法規
安全生產法規
1、安全生產法規的特點
安全生產法規的特點有:
保護的對象是勞動生產人員;
安全生產法規具有強制性;
安全生產法規涉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因此具有政策性特點,又有科學技術性特點。
2、《安全生產法》中的七項基本法律制度
《安全生產法》確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法律制度有七項,它們是:
1)、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
2)、生產經營單位安全保障制度;
3)、從業人員安全生產權利義務制度;
4)、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責任制度;
5)、安全中介服制度;
6)、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度;
7)、事故應急救援和處理制度。
3、《安全生產法》規定的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六項責任
《安全生產法》特別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的安全生產責任作了專門的確定:
1)、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
2)、組織制定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3)、保證安全生產投入;
4)、督促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5)、組織制定並實施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6)、及時如實報告生產安全事故。
4、《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從業人員八大權利
《安全生產法》明確的從業人員的八項權利是:
⑴知情權,即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和事故應急措施;⑵建議權,即有權對本單位珠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⑶批評權、檢舉、控告權,即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
⑷拒絕權,即有權拒絕違章作業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⑸緊急避險權,即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
⑹依法向本單位提出要求賠償的權利;
⑺獲得符合國家標准或者行業標准勞動防護用品的權利;
⑻獲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的權利。
5、《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從業人員三項義務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從業人員的三義務:
⑴自律遵規的義務,即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⑵自覺學習安全生產知識的義務,要求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⑶危險報告義務,即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時,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
6、《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生產四種監督方式
《安全生產法》以法定的方式,明確規定了我國安全生產的多種監督方式:
第一是工會民主監督,即工會有權對建設項目的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投入生產和使用進行監督,提出意見。
第二是社會輿論監督,即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單位有對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的權利。
第三是公眾舉報監督,即任何單位開者個人對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均有權向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報告或者舉報;
第四是社區報告監督,即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發現其所在區域內的生產經營單位存在事故隱患或者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時,有權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報告。
7、《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監管部門的三大職權
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監管部門的安全監督檢查員具有如下三項職權:
第一是現場調查取證權,即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員可以進入生產經營單位進行現場調查,單位不得拒絕,有權向被檢查單位調閱資料,向有關人員(負責人、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了解情況。
第二是現場處理權,即對安全生產違法行業當場糾正權;對現場檢查出的隱患,責令排、限期改正、停產停業或使用的職權;責令緊急避險權和依法行政處罰處。
第三是查封、扣押行政強制措施權,其對象是安全設施、設備、器材、儀表等;依據是不符合國家或行業安全標准;條件是必須按程序辦事、有足夠證據、經部門負責人批准、通知被查單位負責人到場、登記記錄等,並必須在15日內作出決定。
8、《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安全監管部門及監督檢查人員的五項義務
《安全生產法》除規定了安全監管部門和監督檢查人員的權利外,還明確了其要求和應盡的義務:一是審查、驗收禁止取費用;二是禁止要求被審查、驗收的單位購買指定產品;三是必須遵循忠於職守、堅持原則、秉公執法的執法原則;四是監督檢查時須出示有效的監督執法證件;五是對檢查單位的技術秘密、業務秘密盡到保密之義務。
9、《安全生產法》明確的違法行為——三十八種違法行為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政府、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和中介機構可能的38種違法行為。其中政府及監管部門可能的違法行為有5種;生產經營單位可能的違法行為有30種;中介機構可能的違法行為有1種(出具虛假證明);生產其中生產經營單位及負責人30種,政府監督部門及人員5種,中介機構1種,從業人員可能的違法行為有2種。
10、《安全生產法》規定的十三種處罰方式
《安全生產法》明確了相應違法行為的處罰方式:對政府監督管理人員有降級、撤職的行政處罰;對政府監督管理部門有責令改正、責令退還違法收取的費用的處罰;對中介機構有罰款、第三方損失連帶賠償、撤銷機構資格的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有責令限期改正、停產停業整頓、經濟罰款、責令停止建設、關閉企業、吊銷其有關證照、連帶賠償等處罰;對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有行政處分、個人經濟罰款、限期不得擔任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降職、撤職、處十五日以下拘留等處罰;對從業人員有批評教育、依照有關規章制度給予處分的處罰。無論任何人,造成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11、企業職工勞動保護的權利及義務
企業職工的勞動保護義務是:必須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規,遵守勞動紀律和安全生產操作規程,愛護並正確使用防護措施、用品、用具。
企業職工的勞動保護權利是:對違章指揮有權拒絕操作;險情特別嚴重時,有權停止作業,採取緊急防範措施,並撤離危險崗位;對漠視職工安全健康的領導者,有權批評、檢舉、控告。
12、安全生產責任制
安全生產責任制是企業崗位責任制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企業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安全規章制度的核心,安全生產責任制的實質是「安全生產、人人有責」。
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核心是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的領導,建立起以政府、部門、企業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制。安全生產責任制要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13、三負責制
三負責制是對企業生產領導提出的工作要求,即企業各級生產領導在安全生產方面要「向上級負責,向職工負責,向自己負責」。
14、企業應建立怎樣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企業應建立如下三類安全生產規章制度:
1)以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為核心的全廠性安全生產總則;
2)各種單項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如安全生產教育制度、檢查制度、措施計劃管理制度、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制度、危險作業審批制度、工傷事故管理制度、工業衛生管理制度、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制度、電氣安全管理制度、消防管理制度等;
3)企業崗位安全操作規程。
15、企業職工的安全職責
《安全生產法》規定了企業從業人員具有三項保障安全生產的義務,同時從責任制的角度,還具有如下安全生產職責:
1)認真學習和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勞動紀律,不違章作業,並勸阻制止他人的違章作業。
2)精心操作,做好各項記錄,交接班必須交接安全生產情況,交班要為接班創造安全生產的良好條件。
3)正確分析、判斷和處理各種事故苗頭,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發生事故,要果斷正確處理,及時如實向上級報告,嚴格保護現場,作好詳細記錄。
4)按時認真進行巡迴檢查,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和報告。
5)加強設備維護,保持作業現場清潔,搞好文明生產。
6)上崗必須按規定著裝。妥善保管,正確使用各種防護用品和消防器材。
7)積極參加各種安全活動。
8)有權拒絕違章作業的指令。
16、什麼是特種作業人員
特種作業人員是指在生產過程中直接從事對操作者本人或他人及其周圍設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因素的作業人員。
17、為什麼要對特種作業人員進行專門培訓
由於特種作業人員勞動生產過程中擔負著特殊任務,所承擔的風險較大。一旦發生事故,便會對企業生產、職工生命安全帶來較大損失。因此,對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堅持過行專門安全技術知識教育和安全操作技術訓練,並經嚴格的考試。考試合格並取得特種作業安全操作許可證者,方可上崗工作。這是企業安全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保證安全生產,防止重大傷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安全生產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打傷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凡從事特種作業人員必須年滿18周歲、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體健康、無防礙從事本工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具備相應工種的知識,參加國家規定的安全技術理論和實際操作考核並成績合格。
『肆』 談談信息安全法律法規的重要性
電子信息網路如同其它先進的新科學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一樣,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電子信息網路在發揮它的積極作用或正效應的同時,也已暴露出或潛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或危險。較明顯的是電子信息網路通道的管理和電子信息網路犯罪的出現,前者是使用上的飛速發展所產生的前進中的問題,源自於管理水平和技術,而後者則是有意識的破壞性的,甚至反社會的犯罪活動。它對國家的政治安全、國防安全、社會治安、經濟安全、科技安全、公民權利都會帶來極大的危害。
由於電子信息網路對社會生活影響的普遍性和深刻性,這種犯罪活動的危害將會是極其嚴重的。當前,一方面要切實提高電子信息網路管理的水平和技術,另一方面要即刻制定一個規范電子信息網路活動和制止網路犯罪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信息網路法」。
我國曾制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等有關法律。由於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技術進步、生活提高,我國政治和經濟形勢已有很大變化。國際政治經濟和科技形勢也有很大變化。郵電通信的范圍和方式已完全不同於過去封閉的和傳統的模式,它已含有新的方式和新技術。而且,從現在開始,社會各行各業和個人對電子信息網路的要求,甚至可以說是依賴,已超出郵電通信的概念,電子信息網路不僅僅是為了通訊,通訊可以說只是電子信息網路中的一小部分功能。電子信息網路更重要的功能是信息數據的採集,資料庫的建立、管理和應用。將會涉及越來越多的與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安全、秘密、權益有關的數據和信息的管理和利用。
在利用信息網路或針對信息網路技術進行的各種違法犯罪行為中,淫穢色情、賭博和詐騙呈現多發性特徵,其危害已引起廣泛關注。
互聯網的開放、互動、傳播面廣、匿名性強,為不法分子實施犯罪行為提供了隱蔽的作案手段。並且,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網上利益增多,更容易引發犯罪行為。而計算機系統自身的脆弱性,以及安全技術、安全意識的相對滯後,也都是網上犯罪的重要原因。
為了有效打擊網路犯罪行為,應建立和完善我國信息網路法律規范。目前在我國,電子數據鑒定、信息網路犯罪的調查取證等在程序法上仍是空白。利用互聯網實施的傳統違法犯罪和新型犯罪行為缺乏積極的立法應對,對犯罪主體的限定和刑罰設置方面還有一定缺陷。同時,由於跨區域、跨國界的違法犯罪活動越來越多,對跨地區信息網路犯罪的問題亟待研究,信息網路犯罪的國際司法援助也有待加強
為了從一開始就保證我國的電子信息網路的發展走在一條健康有序的道路上,確保國家、集體和公民各方的安全和權益,因而早日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信息網路法」是十分必要的和迫切的。
參考
『伍』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作用有哪些,謝謝大家
1、為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強安全生產責任的法制化管理。
3、知道和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發展,促進企業安全生產。
4、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陸』 交通安全法規的重要性是什麼
交通法規,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重要意義是維護道路交通秩序,回預防和減少交通答事故,保護人身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財產安全及其他合法權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條: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應當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眾的原則,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暢通。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
(6)安全法規的作用擴展閱讀:
交規的版本修訂:
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03年10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八號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柒』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意義
1.為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我國的安全生產法規是以搞好安全生產、工業衛生、保障職工在生產中的安全、健康為目的的。它從管理上規定了人們的安全行為規范,也從生產技術上、設備上規定實現安全生產和保障職工安全健康所需的物質條件。多年安全生產工作實踐表明,切實維護勞動者安全健康的合法權益,也是按照科學辦事,尊重自然規律、經濟規律和生產規律,尊重群眾,保證勞動者得到符合安全衛生要求的勞動條件。
2.加強安全生產的法制化管理安全生產法規是加強安全生產法制化管理的章程,很多重要的安全生產法規都明確規定了各個方面加強安全生產、安全生產管理的職責,推動了各級領導特別是企業領導對勞動保護工作的重視,把這項工作擺上領導和管理的議事日程。
3.指導和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發展,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安全生產法規反映了保護生產正常進行、保護勞動者安全健康所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對企業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由於它是一種法律規范,具有法律約束力,要求人人都要遵守,這樣,它對整個安全生產工作的開展具有用國家強制力推行的作用。
4.推進生產力的提高,保證企業效益的實現和國家經濟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安全生產是企業十分關切,關繫到他們切身利益的大事,通過安全生產立法,使勞動者的安全健康有了保障,職工能夠在符合安全健康要求的條件下從事勞動生產,這樣必然會激發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使勞動生產率的大大提高。同時,安全生產技術法規和標準的遵守和執行,必然提高生產過程的安全性,使生產的效率等到保障和提高,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效益。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對生產的安全衛生條件提出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強制性要求,這就迫使企業領導在生產經營決策上,以及在技術、裝備上採取相應措施,以改善勞動條件、加強安全生產為出發點,加速技術改造的步伐,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安全生產法規以法律形式,協調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維護生產的正常秩序,為勞動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為生產經營者提供可行、安全可靠的生產技術和條件,從而產生間接生產力作用,促進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捌』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作用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為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責任的法制化管理,指導和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發展,促進企業安全生產,同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保證企業效益的實現和國家經濟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
『玖』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的作用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的作用是維護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保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所制定的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發布
1993年2月22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68號公布施行過一部國家安全法,主要是規定國家安全機關履行的職責特別是反間諜工作方面的職責。但隨著國家安全形勢的發展變化,這部法律已難以適應全面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的需要。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相應廢止了1993年2月22日通過的國家安全法。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29號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拾』 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作用有哪些
1、為保護勞動者的安全健康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強安全生產責任的法制化管理。
3、指導和推動安全生產工作的發展,促進企業安全生產。
4、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保證企業效益的實現和國家經濟建設事業的順利發展。
關於安全生產法律法規體系的注意事項:
1、安全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在各種支持基礎之上,而安全生產的法規體系尤為重要。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安全生產方針,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法規。
2、據統計,建國50年來,頒布並在用的有關安全生產、勞動保護的主要法律法規約280餘項,內容包括綜合類、安全衛生類、三同時類、傷亡事故類、女工和未成年工保護類、職業培訓考核類、特種設備類、防護用品類和檢測檢驗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