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應急管理條例解讀
① 什麼是應急管理
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後恢復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採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應用科學、技術、規劃與管理等手段,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
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
② 如何理解安全生產應急管理的內涵
一、建立健全應急組織:
1、建立應急指揮機構,明確相關人員、部門事故處臵工作職責;
2、建立應急管理機構,實現機構、編制、職責、人員、經費「五落實」;
3、健全相關的工作機制、程序。
4、各級政府:在安委會框架內有關部門之間安全生產應急救援協調機制。
5、各級安監部門:與氣象、海洋等部門建立的自然災害預警工作機制,與環保部門機制。
相關周邊地區之間機制。
各類企業:企業之間、企業與政府及部門之間機制。
單位內部的工作程序。
二、完善預案體系。
預案編制:
1、隱患、危險源排查、評估,事故分類,預案分類,形成預案框架;
2、編制各級各類應急預案,橫向覆蓋各部門、各類事故,縱向覆蓋各級單位直至作業崗位;
3、修訂完善應急預案,實現科學、嚴密、簡明、有針對性、可操作;
4、維護應急預案;
5、開展預案評審和備案管理,搞好預案銜接,形成體系;
幾點注意事項:
1、預案是針對不確定的事故,制定的盡可能確定的工作方案。不同於工程設計,不同於管理規定和要求。
2、總體預案管全局、定原則,專項預案管某類事故的全局,部門、崗位預案管本部門、本崗位,處臵方案管具體事故的處臵。
3、預案銜接:預案規定的目標、行動具有一致性,職責一致、不留空當,程序相互銜接。
4、預案中載明的應當是現有的、確定的、落實的,而不是將要建設的,要求購臵的。
5、制定預案的過程,就是落實責任、建立機制、配備資源的過程。
三、落實應急資源。
1、隊伍:建立專職隊伍,建立兼職隊伍,與相鄰專業隊伍簽訂協議;
2、裝備、物資:配臵裝備、儲備物資,協議落實裝備、物資;
3、專家:內部建立專家組,與外部專家建立關系;
4、與相關部門、單位、隊伍建立應急協調機制;
5、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保障預案內容、涉及的資源的有效性。
四、建立應急平台。
1、通訊調度網路;
2、危險源、重要部位監控系統及資料庫;
3、應急資源、預案等資料庫;
4、單位地理信息系統;
5、輔助決策系統。
五、加強應急值守。
1、事故接報、信息處理;
2、事故分析、研判、跟蹤;
3、災害預警信息發布;
4、事故救援現場指導。
六、開展培訓演練宣教工作。
1、開展預案培訓、演練,相關人員明確自身職責、行動;
2、培養專業應急管理人員;
3、全面開展崗位應急知識教育;
4、面向全社會普及應急知識。
七、其他基礎工作。
1、掌握應急資源,包括相關的社會資源,建立應急資源資料庫。
2、對每起重特大事故救援分析評估,定期開展應急管理工作評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工作,統計上報應急管理信息。
3、組織開展救援隊伍質量標准化建設,開展資質認定,組織隊伍開展預防性檢查、訓練,促進救援隊伍業務建設。
4、積累救援音像、視頻、文字資料,組織剖析典型事故應急救援成功經驗和教訓,開展救援技戰術研究,不斷提高救援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5、健全應急管理制度,加大應急投入。把應急管理納入安全生產工作,納入發展規劃,納入年度總體工作計劃,安全生產各項工作中都要納入應急管理的相關內容。包括法規標准制定、各類督查檢查、安全許可、事故調查處理等方面。
③ 為什麼現在領導要高度重視應急管理
應急管理是應對於特重大事故災害的危險問題提出的。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後恢復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採取一系列必要措施,應用科學、技術、規劃與管理等手段,保障公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危險包括人的危險、物的危險和責任危險三大類。首先,人的危險可分為生命危險和健康危險;物的危險指威脅財產安全的火災、雷電、台風、洪水等事故災難;責任危險是產生於法律上的損害賠償責任,一般又稱為第三者責任險。其中,危險是由意外事故、意外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蘊藏意外事故發生可能性的危險狀態構成。
事故應急管理的內涵,包括預防、准備、響應和恢復四個階段。盡管在實際情況中,這些階段往往是重疊的,但他們中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單獨的目標,並且成為下個階段內容的一部分
④ 應急管理方面法律法規有哪些內容
關於突發性事件、應急管理的相關規定散見於各類法律以及行政法專規之中。現按屬大類梳理一二。
安全保護類: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關於原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等;
交通救援類: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搜救民用航空器規定等;
應急管理類: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醫療衛生類: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⑤ 什麼是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及基本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規定,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
突發事件具有四個明顯特點:
一是突然性。突發事件的發生帶有很強的隨機性,暴發突然,蔓延迅速,始終處於急速變化之中,容易引發連鎖反應。
二是不確定性。突發事件各有各的情況,很難對某一個事件的形成、發展、演變給出一個明確的客觀判斷。
三是社會性。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勢必會給事發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損失,並很快成為人們關注的中心。
四是決策的非程序化。對突發事件的處置必須打破常規,省略很多程序,由現場指揮員直接決策,負責指揮處置,而不能按部就班地層層召開會議研究。
應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機構在突發事件的事前預防、事發應對、事中處置和善後管理過程中,通過建立必要的應對機制,採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眾生命財產安全,促進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有關活動。
應急管理是對突發事件的全過程管理,可分為預防與應急准備、監測與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後恢復與重建四個過程。
應急管理機制包括隱患排查監控機制、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機制、信息報告和共享機制、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社會動員機制、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機制。
⑥ 國家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
省級總體應急預案 1.北京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 天津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 河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4.山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5. 內蒙古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6. 遼寧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7. 吉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8.黑龍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9.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0. 江蘇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1. 浙江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2. 安徽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試行) 13. 福建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4. 江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5.山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6.河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7. 湖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8. 湖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19.廣東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簡本) 21. 海南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2. 重慶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3. 四川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4.貴州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5.雲南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6.西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7. 陝西省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8. 甘肅省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29. 青海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0.寧夏回族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國家專項應急預案 1. 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 2.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 3. 國家地震應急預案 4.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5. 國家處置重、特大森林火災應急預案 6. 國家安全生產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7. 國家處置鐵路行車事故應急預案 8. 國家處置民用航空器飛行事故應急預案 9. 國家海上搜救應急預案 10. 國家處置城市地鐵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11. 國家處置電網大面積停電事件應急預案 12.國家核應急預案 13.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14.國家通信保障應急預案 15. 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16.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 17. 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 18. 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9.國家糧食應急預案(待發布) 20.國家金融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21.國家涉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待發布)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於2007年8月30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自然災害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 水法 · 防汛條例 · 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 · 蓄滯洪區運用補償暫行辦法 · 防沙治沙法 · 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 · 軍隊參加搶險救災條例 · 防震減災法 · 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 · 森林法 · 森林防火條例 · 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 森林法實施條例 · 草原防火條例 · 自然保護區條例 ·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 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事故災難類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 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 · 建築法 · 消防法 · 礦山安全法實施條例 · 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 ·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 ·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 工傷保險條例 ·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 道路運輸條例 · 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 · 漁業船舶檢驗條例 · 河道管理條例 · 海上交通安全法 · 海上交通事故調查處理條例 · 鐵路運輸安全保護條例 · 電力監管條例 · 電信條例 · 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 ·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 環境保護法 · 民用核設施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 防治海岸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 · 大氣污染防治法 · 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 水污染防治法 ·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 海洋環境保護法 · 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 ·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 · 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條例 ·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 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 ·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公共衛生事件類 · 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 傳染病防治法 · 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 食品衛生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動物防疫法 · 國境衛生檢疫法 · 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 植物檢疫條例 · 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 社會安全事件類 · 民族區域自治法 · 戒嚴法 · 人民警察法 · 集會遊行示威法 · 監獄法 · 信訪條例 · 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 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 · 殯葬管理條例 · 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 中國人民銀行法 · 商業銀行法 · 保險法 · 證券法 · 銀行業監督管理法 · 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 · 預備役軍官法 · 領海及毗連區法 · 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 國防交通條例 · 民兵工作條例 · 民用運力國防動員條例 · 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 價格法 · 農業法 ·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 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 · 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條例 · 種子法 · 野生動物保護法 ·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 · 農葯管理條例 · 獸葯管理條例 ·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 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 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
採納哦
⑦ 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解讀
2006年1月26日,上海市發布《上海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這份總體預案是本市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整體計劃、規劃程序和行動指南,也是指導各級政府部門和有關單位編制應急預案的規范性文件。
據了解,由於上海城市人口、財富、資源高度密集,且處於活躍流動狀態,一旦發生突發公共事件,造成的絕對損失具有放大效應,影響范圍更廣。因此,此次發布的《總體應急預案》既符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要求,也適應特大型城市的需求,在先期處置、預案體系和信息報告等領域具有鮮明的上海特色。
多層預案未雨綢繆
根據《總體應急預案》,上海將逐步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網格化、全覆蓋的應急預案體系框架,使應急管理工作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據了解,這一預案體系包括專項及部門預案、區縣預案等多個層級。
相比國家預案體系,上海的各級預案體系中增加了基層單元預案。有關人士解釋說,在一些特殊的基層單元,應急管理中存在社會影響大、協調工作涉及面廣,管理責任主體不夠明確的特點。破解上述症結,上海將初步選擇洋山深水港、上海化工區、浦東和虹橋機場、新客站、軌道交通站點、民防工程及地下空間、寶鋼集團和世博園區等作為第一批8個市級基層單元,單獨對相關區域突發公共事件制定工作計劃、保障方案和操作規程。此外,舉辦大型會展和文化體育等重大活動,主辦單位應當制定應急預案,並報批准舉辦活動的政府部門審定。
未雨綢繆,預案還需經過實踐的考驗。據了解,今年本市將初步考慮通過綜合演習,檢驗化學危險品事故、水污染事故和地下空間安全事故處置等預案的操作性。同時,還將結合楊浦區大連路綠地等新建項目,啟動本市緊急避難場所建設的試點。
應急聯動先期處置
高效聯動,是上海應急管理體系的另一個重要特色。
根據《總體應急預案》,這種聯動,從預測預警就開始了。上海將整合各個部門的監測信息資源,建立全時段、全覆蓋的突發公共事件預測預警系統,並對可能發生和可以預警的突發公共事件,分為特別嚴重、嚴重、較重和一般四個級別進行預警,依次使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表示。
上海率先提出的「先期處置」概念,更明顯地體現出應急聯動的特點。2004年9月,上海市應急聯動中心在市公安局正式啟用。《總體應急預案》明確,這一機構負責聯動處置一般及較大等級突發公共事件,並將負責組織對特大或重大突發公共事件進行先期處置。一旦發生先期處置仍不能控制的緊急情況,市應急委將明確應急響應等級和范圍,啟動相應預案,必要時還會設立應急處置指揮部,實施應急處置工作。
此外,《總體應急預案》還提出了即時應急處置的概念,即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單位和所在社區負有進行先期處置的第一責任,要組織群眾展開自救互救,相關單位必須在第一時間進行即時應急處置。
2小時內書面報告
《總體應急預案》還明確,在組織搶險救援的同時,必須及時匯總相關信息並迅速報告。對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突發公共事件重要情況的行為,將依法對有關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據了解,國家總體預案規定,重大和特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後,省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級標准》立即如實向國務院報告,最遲不得超過4小時。而結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點,本市的《總體應急預案》指出,一旦發生重特大突發公共事件,各應急機構、事發地所在區縣政府、職能部門和責任單位必須在接報後1小時內分別向市委、市政府值班室口頭報告,在2小時內分別向市委、市政府值班室書面報告,特大、特殊情況,必須立即報告。此外,《總體應急預案》還明確,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要向社會發布信息,並根據事件處置情況做好後續發布工作。
⑧ 我國有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法規有哪些
關於突發性事抄件、應急管理的相關規襲定散見於各類法律以及行政法規之中。現按大類梳理一二。
安全保護類: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關於原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國務院關於預防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的特別規定等;
交通救援類: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搜救民用航空器規定等;
應急管理類: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
醫療衛生類:醫療事故處理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