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德軍法規

德軍法規

發布時間: 2021-12-20 04:22:35

1. 在中國出售二戰德軍勛章紀念品違反那些法律

違反2018年5月1日起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宣揚、美化侵略戰爭和侵略行為,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 二戰期間,在德國的華人遭遇如何

在二戰期間,其實在德國的華人並沒有一個非常幸福的生活。因為在當時德國人本身就對華人有著非常大的歧視,當地那些德國法西斯也開始大面積抓捕唐人街的華人。要知道被那些納粹抓捕之後,這些華人的生活肯定會非常悲慘。

通過研究當時的法律法規,其實發現這些法規對中國華人並不友好並且還帶著一些歧視。比如有一條規定,就是不允許中國和德國兩國人民進行通婚。在二戰爆發之後,在德國居住的華人更是彷彿深陷到地獄當中。說到當時納粹人處置求翻的手段是非常殘忍的,所以一旦被納粹人關押的話,那麼這些華人也將面臨著這些非常悲慘的刑罰。


3. 希特勒規定地中海戰區德軍1942年需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1941年12月,希特勒給地中海戰區德軍下達指令,規定1942年的任務是:「取得義大利南部到北非之間的制空權和制海權並牢牢地掌握在手裡,以保證通向利比亞和昔蘭尼加海路的安全,尤其要不惜代價壓制馬爾他……切斷敵人經過地中海的交通線以及英國從圖卜魯克和馬爾他實施的補給。」該指令同時任命凱瑟林元帥為德軍南線總司令。此外,德軍統帥部將第2航空隊派往西西里,旨在協同義大利艦隊作戰,加強對馬爾他島的攻擊,對其實施海、空封鎖,想以此擊垮馬其他島。

4. 1918年德軍戰敗後,《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不能擁有海、空軍,陸軍不能超過10萬。那麼〔見下例補充〕

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達了一個重整軍備的秘密手令,到1935年春,則公開宣布了此計劃:將國防軍由10萬擴充到30萬。這是公開違反凡爾賽和約,它立即引起西方國家的強烈反應。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議,並達成共同防禦的協定,但一切只不過是停留在紙面上.至於說學校英美則沒有制裁的文本

5. 德國哪條法律規定不能向正在發生戰事或者存在戰爭風險的國家出售武器了

德國軍工企業向歐盟國家、北約盟國以及「北約等同地位國」出口武器,原則上都會獲批准。所謂「北約等同地位國」,包括了瑞士以及澳大利亞、日本、紐西蘭。向上述名單之外的國家出售武器,則必須遵守德國軍火控製法、對外經濟法以及聯邦政府武器出口條例、歐盟武器及軍事科技出口准則中的相關規定。簡單而言,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正在發生戰事、或者存在戰爭風險,就不能向該國出口武器。不過,上述規定也有一個例外:聯合國授權的軍事行動,獲授權的國家可以從德國購置軍火。
德國聯邦政府的武器出口條例中,還規定了如果有足夠理由懷疑一個國家對內鎮壓民眾、或者持續、系統地侵犯人權,便不能向該國出口武器。條例強調,武器購買國的人權狀況是一個重要因素。
在條例中,還對「戰爭武器」與「一般軍火」作了區分。主戰坦克便屬於「戰爭武器」。條例中,原則上禁止出口「戰爭武器」,不過,如果某出口案與德國的外交及國防利益高度相關,則可以在充分考慮盟國利益後獲得例外許可。
一樁軍火出售案是否獲批准,並不需要聯邦內閣全體成員的共同討論。做決定的,則是一個內閣中小范圍的「聯邦安全委員會」。該委員會成員包括:總理、總理辦公廳主任、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內政部長、司法部長、經濟與發展部長,共8人。此外,總統辦公廳主任也是該委員會的列席觀察員。
而負有監督政府重任的聯邦議會,則要到次年年底聯邦政府呈交武器出口報告時,方才有機會核查政府是否遵守了自己頒布的條例;而此後,還要再等幾個月,議會才能夠對此展開辯論。通常,反對黨議員都會指責政府過於偏袒「盟國利益」,以及過於高估了購買德國武器國家的人權狀況。反對黨還會呼籲議會應能夠在事前審核武器出售,但是,如果在野黨大選後成為了執政黨,那些議員們通常都會很快忘記他們早先的呼籲。

6. 德國佔領其他國家觸犯了什麼法律

佔領法規,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據以成立的基本法律文件之一。1949年4月8日美、英、法三國政府聯合制定。規定在即將成立的聯邦德國國家保持佔領軍,有關該國外交、非軍事化和賠償等方面的權力仍由佔領當局掌握,其餘立法權和行政權改由聯邦德國政府按照被稱為「基本法」的本國憲法行使。在制定該法規的同時,三國政府還協議取消三國駐德軍政府,將佔領國保留的政治和軍事權力分別賦予三國各自的駐德高級專員和佔領軍司令。1951年修改。1955年5月5日隨1952年《波恩條約》生效而廢止。 
歐洲中世紀的神學家聖安塞姆,在論述法律應該有的地位之時,毫不猶豫的給了它至高無上的地位,強調「上帝服從正義,正義由法律規定」,將法律傳統深入歐洲人的「基因」深處。
所以近代歐洲人對於法律這個約束性的事物,有著一種天生的喜愛,不但地方議會會制定出詳細的法律,約束轄區內的人怎樣規范生活,國與國之間也無時無刻的尋求使用「法律」來保障和平,因而也就有了著名的1907年海牙公約。
然而雖然法律在歐洲人的思維中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是制定法律的主體必定是人,因而在利益熏心之下,有時法律往往會違背自己的初衷(代表世間的正義),成為有心人迫害對手的工具。
1939年隨著德國閃擊波蘭,打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將戰爭的毀滅再次降臨於人類卑微的身子骨上,德國人成為了踐踏法律最主力的時代先鋒。
時任德國波蘭總督漢斯?弗蘭克在1939年11月談及法律在波蘭德古佔領區的地位之時,毫不留情且冷漠的說道「對德意志民族有用的和必須的東西就是法律,凡是損害德意志利益的東西都是非法的,當前,這就是指導我們的原則」。
如此一來代表德國利益的「國家法庭」,在德國戰爭初期廣袤的佔領區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的遍地的開花,它們以法律的名義去掠奪和打壓那些不支持納粹德國的人和事,滿滿的全是一個族群的私心。
直接將法律這種應該站在正義這方的事物,變成了某個利益群體的工具。基於上文中弗蘭克對法律的態度,弗蘭克一度喊出「波蘭人應該成為德意志帝國的奴隸」這種違背人性的瘋話。
既然二戰中的德國人覺得法律只是一種奴役其他族群的「工具」,那德國人做事該以什麼東西為基本准則,進而保證德國人依舊是生活在秩序中的生物,而非無秩序下的野獸。
時任德國內政負責人施圖卡爾特,在1941年5月明確提出了:行政工作就是「按照領導所制定的指示去為何和發展社會」,簡而言之即為二戰中的德國人眼中:法律當「兒戲」,領導指示最大。
也正是因為德國人有了「領導指示最大」的意識,當德國士兵攻入蘇聯的廣袤土地之後,很多軍官出於自身利益,直接了當的告訴自己的下屬「只要我批准,這件事違不違法不重要」。
如此一來直接促使德國佔領區內出現大量德國軍人違背倫理道德的行為,譬如屠殺普通平民取樂,肆意的搶奪地方民眾私有財產。
在「犯罪」的時候,這群「瘋」了的德國士兵,在我是執行領導命令的狡辯中完成一種某種形式的救贖,那時那刻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絲毫不會後悔。

7. 二戰時德意法西斯制定了哪些佔領法規

德意法西斯制定了一系列佔領法規,實施法西斯專政和掠奪性的「經濟一體化」,並設置有關機構。例如,德軍入侵蘇聯不久,希特勒便於1941年7月17日發布《關於東方新佔領區管理工作的法令》和《關於東方新佔領區治安保衛工作的法令》。上述法令規定,這些地區一旦停止戰斗,即由德國軍事當局移交有黨衛隊和警方等有關人員參加的民政部門管理。為統一領導上述地區各專員公署,德國還新建以阿爾弗雷德·羅森貝格為首的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除在佔領區實施連坐責任制外,希特勒於1941年12月2日發布「夜霧命令」,規定「任何人觸犯德國佔領當局或德國佔領軍,除判死刑者外,都應秘密押回德國,移交治安警察和黨衛隊保安處判刑或處決」。這些人須佩帶NN(夜與霧的縮寫)標志,在押期間不得同本國和家屬通信,死後不通知家屬,以獲得「持久的威嚇效果」。對佔領區事務,德國內政部、經濟部、秘密警察、黨衛隊、負責戰略工程構築的「托特組織」和勞動力分配事務專員等紛紛插手。它們職權重疊,各自為政,形成混亂無序的歐洲「新秩序」的雛形。

8.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作了哪幾方面的處理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在國土疆界、境外權利和利益、軍事、經濟和賠償、戰爭責任和審判等五個方面進行了處理。

1、國土疆界。國土被戰勝國法國、比利時、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瓜分,根據和約,德國領土共減少1/8。

2、境外權利和利益。德國將海外屬地的一切權利交與主要協約及參戰各國,其前殖民地按國聯委任統治制度被主要協約國瓜分。

3、軍事。解散德國參謀部及其類似組織;廢除德國義務兵役制;嚴格限制德國軍備的數量,成立協約國監督委員會以監督上述軍事條款的實施。

4、經濟和賠償。德國關稅不得高於他國;戰勝國對德國輸入貨物不受限制;在1921年5月1日以前,德國應付清總值200億金馬克的賠償,可用黃金、商品、船隻、有價證券及其他物資支付;德國應負擔其境內外國佔領軍的維持費用。

5、戰爭責任和審判。組織特別軍事法庭,審判犯有「侵害國際道德及條約尊嚴」罪行的前德皇威廉二世;協約國及參戰各國有權對被控違犯戰爭法規與慣例的行為者交軍事法庭審判。

9. 二戰期間,德意法西斯制定的佔領法規包括什麼內容

德意法西斯制定了一系列佔領法規,實施法西斯專政和掠奪性的「經濟一體化」,並設置有關機構。例如,德軍入侵蘇聯不久,希特勒便於1941年7月17日發布《關於東方新佔領區管理工作的法令》和《關於東方新佔領區治安保衛工作的法令》。上述法令規定,這些地區一旦停止戰斗,即由德國軍事當局移交有黨衛隊和警方等有關人員參加的民政部門管理。為統一領導上述地區各專員公署,德國還新建以阿爾弗雷德•羅森貝格為首的東方佔領區事務部。除在佔領區實施連坐責任制外,希特勒於1941年12月2日發布「夜霧命令」,規定「任何人觸犯德國佔領當局或德國佔領軍,除判死刑者外,都應秘密押回德國,移交治安警察和黨衛隊保安處判刑或處決」。這些人須佩帶NN(夜與霧的縮寫)標志,在押期間不得同本國和家屬通信,死後不通知家屬,以獲得「持久的威嚇效果」。對佔領區事務,德國內政部、經濟部、秘密警察、黨衛隊、負責戰略工程構築的「托特組織」和勞動力分配事務專員等紛紛插手。它們職權重疊,各自為政,形成混亂無序的歐洲「新秩序」的雛形。

10. 在公開場合穿二戰德軍軍服違反法律嗎

應該不會最多教育你!不過這種行為很愚蠢,比如趙薇當年穿日本軍旗的衣服被很多人罵。

熱點內容
裴蓁律師個人簡歷 發布:2025-07-18 03:18:10 瀏覽:456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不動產包括 發布:2025-07-18 03:12:41 瀏覽:925
唐律婚姻法 發布:2025-07-18 03:08:35 瀏覽:8
社會與法普法欄目劇鄉村醫生 發布:2025-07-18 03:01:20 瀏覽:853
婚姻法對財產分割 發布:2025-07-18 02:56:32 瀏覽:338
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的真實案例 發布:2025-07-18 02:55:55 瀏覽:737
罰款屬於什麼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8 02:35:26 瀏覽:404
刑法對銀商 發布:2025-07-18 02:35:25 瀏覽:626
具備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 發布:2025-07-18 02:30:37 瀏覽:564
讀國際商法相關書籍 發布:2025-07-18 02:25:45 瀏覽: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