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演練法規
『壹』 消防演習法規法律規定一年幾次
1、《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沒有規定消防演練次數。
2、《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規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練,其他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參照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至少每年組織一次演練。
第十三條 下列范圍的單位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按照本規定的要求,實行嚴格管理:
(一)商場(市場)、賓館(飯店)、體育場(館)、會堂、公共娛樂場所等公眾聚集場所(以下統稱公眾聚集場所);
(二)醫院、養老院和寄宿制的學校、托兒所、幼兒園;
(三)國家機關;
(四)廣播電台、電視台和郵政、通信樞紐;
(五)客運車站、碼頭、民用機場;
(六)公共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檔案館以及具有火災危險性的文物保護單位;
(七)發電廠(站)和電網經營企業;
(八)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生產、充裝、儲存、供應、銷售單位;
(九)服裝、製鞋等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企業;
(十)重要的科研單位;
(十一)其他發生火災可能性較大以及一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單位。
『貳』 新安全生產法關於安全演練的規定有嗎
《安全生產法》是在「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下就事故的防範與事故的責任,處理法進行了規定,沒有就安全事故的類別化分進行規定。事故類別化分是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進行化分的,事故劃分為特別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個等級。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其中,事故造成的急性工業中毒的人數,也屬於重傷的范圍。
『叄』 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頻率及參考標准
1、應急救援預案演練頻率:
綜合應急預案演練和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年進行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每半年進行一次。
2、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參考標准:
(1)腳本:腳本內容規范,符合要求,演練目標可行;
(2)儀表:參演護士儀表端莊、服裝整潔了解患者的生命體症、意識狀態、評估到位;
(3)評估:對清醒患者進行解釋取得患者配合,溝通用語文明,態度和藹;
(4)演練效果及操作流程:
① 通知醫護人員及時人員到位迅速准確;
② 操作熟練准確,職責明確物資充分,全部有效個人防護到位;
③ 整體組織准確、高效應急小組分工合理、高效報告上級及時;
④ 與配合部門協作好;
⑤ 操作過程中護患溝通及時演練過程醫護、護護配合到位操作後,物品處置准確及時操作中,遵循無菌原則,身份核對准確演練流程符合要求,流程合理。
(5)效果評價:動作準確,規范、安全,演練效果達到預期目標
(3)應急演練法規擴展閱讀:
1、應急救援預案演練的指導方針:
「居安思危,預防為主」
2、原則:
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提出了六項工作原則,即:以人為本,減少危害;居安思危,預防為主;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依法規范,加強管理;快速反應,協同應對;依靠科技,提高素質。
3、內容:
應急管理工作內容概括起來叫做「一案三制」。
(1)「一案」是指應急預案,就是根據發生和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事先研究制訂的應對計劃和方案。應急預案包括各級政府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以及基層單位的預案和大型活動的單項預案。
(2)「三制」是指應急工作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法制。
『肆』 危化品生產企業的應急預案每年都要全部演練嗎,如果是這樣,應急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到底怎麼解釋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應急管理辦法。
2016年7月1日起施行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風險特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同時第六條也定義了各種預案的區別:
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分為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
綜合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各種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綜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單位應對生產安全事故的總體工作程序、措施和應急預案體系的總綱。
專項應急預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為應對某一種或者多種類型生產安全事故,或者針對重要生產設施、重大危險源、重大活動防止生產安全事故而制定的專項性工作方案。
現場處置方案,是指生產經營單位根據不同生產安全事故類型,針對具體場所、裝置或者設施所制定的應急處置措施。
根據國辦發〔2013〕101號《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演練組織單位要根據實際情況,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應急預案的規定,制訂年度應急演練規劃,按照"先單項後綜合、先桌面後實戰、循序漸進、時空有序"等原則,合理規劃應急演練的頻次、規模、形式、時間、地點等。
『伍』 安全生產法中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每年進行幾次以上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演練
在生產過程中
難免會發生各類工傷事故
為了及時正確地做好事故現場急救工作
每位市民都應掌握一些最常用的急救知識
0 1
急救原則:先救命、後治傷。
0 2
急救步驟:止血、包紮、固定、救運。
常見急救方法:
(1)包紮:傷口包紮綳帶必須清潔,傷口不要用水沖洗。如傷口大量出血,要用折疊多層的綳帶蓋住,並用手帕或毛巾(必要時要撕下衣服)扎緊,直到流血減少或停止。
(2)碰傷:輕微的碰傷,右將冷濕布敷在傷處。較重的碰傷,應小心把傷員安置在擔架上,等待醫生處理。
(3)骨折:手骨或腿骨折斷,應將傷員安放在擔架上或地上,用兩塊長度超過上下兩個關節、寬度不小於10~20厘米的木板或竹片綁縛在肢體的外側,夾住骨折處,並扎緊,以減輕傷員的痛苦和傷勢。
(4)碎屑入目:當眼睛為碎屑所傷時,要立即去醫院治療,不要用手、手帕、毛巾、火柴梗及別的東西楷擦眼睛。
(5)灼燙傷:用清潔布覆蓋傷面後包紮,不要弄破水泡,避免創面感染。傷員口渴時可給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經現場處理後的傷員要迅速送醫院治療。
(6)煤氣中毒:立即將中毒者移到空氣新鮮的地方,讓其仰卧,解開衣服,但勿使受涼。如中毒者呼吸停止,則施行人工呼吸搶救。
(7)觸電:發現有人觸電時,應立即關閉電門或用干木等絕緣物把電線自觸電者身上撥開。進行搶救時,注意勿直接接觸觸電者。如觸電者已失去知覺,應使其仰卧地上,解開衣服,使其呼吸不受阻礙。觸電者呼吸停止,則應進行人工呼吸。
『陸』 應急預案的編制單位是否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
應急預案的編制單位應當建立應急演練制度。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預案培訓工作,通過各種形式,使有關人員了解環境應急預案的內容,熟悉應急職責、應急程序和崗位應急處置預案。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環境應急預案演練制度,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演練。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定期進行應急演練,並積極配合和參與有關部門開展的應急演練。
(6)應急演練法規擴展閱讀:
應急預案演練包括以下內容:
明確生產經營單位不同類型應急預案演練的形式、范圍、頻次、內容以及演練評估、總結等要求
應急處置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事故應急處置程序。根據可能發生的事故及現場情況,明確事故報警、各項應急措施啟動、應急救護人員的引導、事故擴大及同生產經營單位應急預案的銜接的程序。
b)現場應急處置措施。針對可能發生的火災、爆炸、危險化學品泄露、坍塌、水患、機動車輛傷害等,從人員救護、工藝操作、事故控制,消防、現場恢復等方面制定明確的應急處置措施。
c)明確報警負責人以及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絡方式和聯系人員,事故報告基本要求和內容。
『柒』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演練指南的應急演練原則
應急演練應符合以下原則:
a)符合相關規定。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准及有關規定組織開展演練;
b)切合企業實際。結合企業生產安全事故特點和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型組織開展演練;
c)注重能力提高。以提高指揮協調能力、應急處置能力為主要出發點組織開展演練;
d)確保安全有序。在保證參演人員及設備設施安全的條件下組織開展演練。
『捌』 安全應急演練中不能使用真實的葯品是哪個法規條文規定的
應急管理部2號令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2019年9月1日起實施
第三十三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本單位的應急預案演練計劃,根據本單位的事故風險特點,每年至少組織一次綜合應急預案演練或者專項應急預案演練,每半年至少組織一次現場處置方案演練。
『玖』 事故應急演練活動包括哪幾個階段其具體內容是什麼
,應急演練組織的步驟分為:計劃、准備、實施、總結評估、改進五個階段。
計劃:明確演練需求,提出演練的基本構想和初步安排。
准備:完成演練策劃,編制演練總體方案及其附件,進行必要的培訓和預演,做好各項保障工作安排。
實施:按照演練總體方案完成各項演練活動,為演練評估總結收集信息。
評估總結:評估總結演練參與單位在應急准備方面的問題和不足,明確改進的重點,提出改進計劃。
改進:按照改進計劃,由相關單位實施落實,並對改進效果進行監督檢查。
『拾』 應急預案演練的次數在哪不法律中規定了
是否指消防應急預案的演練呢?如果是,請看:
根據你單位是否屬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來確定,看《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第十三條 下列范圍的單位是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按照本規定的要求,實行嚴格管理:
(一)商場(市場)、賓館(飯店)、體育場(館)、會堂、公共娛樂場所等公眾聚集場所(以下統稱公眾聚集場所);
(二)醫院、養老院和寄宿制的學校、托兒所、幼兒園;
(三)國家機關;
(四)廣播電台、電視台和郵政、通信樞紐;
(五)客運車站、碼頭、民用機場;
(六)公共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檔案館以及具有火災危險性的文物保護單位;
(七)發電廠(站)和電網經營企業;
(八)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生產、充裝、儲存、供應、銷售單位;
(九)服裝、製鞋等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企業;
(十)重要的科研單位;
(十一)其他發生火災可能性較大以及一旦發生火災可能造成重大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單位。
高層辦公樓(寫字樓)、高層公寓樓等高層公共建築,城市地下鐵道、地下觀光隧道等地下公共建築和城市重要的交通隧道,糧、棉、木材、百貨等物資集中的大型倉庫和堆場,國家和省級等重點工程的施工現場,應當按照本規定對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要求,實行嚴格管理。
然後第四十條 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應當按照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演練,並結合實際,不斷完善預案。其他單位應當結合本單位實際,參照制定相應的應急方案,至少每年組織一次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