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建設法規的實施
C 立法
Ⅱ 建設法規的簡介
本書是21世紀高等學校規劃教材。全書共分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建設法規概述、工程建設程序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城市及村鎮建設規劃法規、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規、工程建設監理法規、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規、房地產管理法規。為了便於將工程建設法律制度與典型案例有機結合起來,滿足教師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每章後均附有案例分析和思考題。另外,書後還附有工程建設中經常涉及到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內容,以便於查閱。
本書可作為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建築行業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前言
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法制的經濟。沒有社會主義法制來保障,就不可能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我國現在已加入WTO,建設業正在逐步與國際接軌,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建設市場已基本形成。現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依法管理建設市場,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維護建設市場內的秩序。隨著全國上下反腐倡廉,要求凈化建設市場環境,實行公平競爭,確保工程質量的呼聲日益高漲,建設行業必將進入法制化運作的時代。
當前,法律已滲透到建設企業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建設企業的經營行為要合法,追求營利的手段也要合法。面對激烈的建設市場競爭,僅用一般的行政手段和有限的經濟手段來處理市場經濟條件下復雜的建設企業內外關系,已突顯不足。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用法律手段,依法管理建設企業,依法維護建設企業的合法權益,依法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管理法》等法律的頒布實施,隨著《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的不斷出台,隨著《評標委員會和評標方法暫行規定》、《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管理辦法》、《建築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建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等行政規章的相繼制定,使得我國建設業的法制建設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局面。
本教材共分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建設法規概述;工程建設程序法規;工程建設執業資格法規;城市及村鎮建設規劃法規;建設工程發包與承包法規;建設工程勘察設計法規;工程建設監理法規;工程建設安全生產管理法規;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法規;建設工程合同管理法規;房地產管理法規。而且,為了便於將工程建設法律制度與典型案例有機結合起來,為了滿足教師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的需要,每章後均附有案例分析和思考題。另外,我們還將工程建設中經常涉及到的法律、行政法規、行政規章等作為附錄列在了書後,以便於查閱。
本書由李永福、史偉利和張紹河任主編。全書由李永福統稿,各章編寫分工如下:李永福、萬克淑編寫第2章、第5章、第8章、第10章;史偉利編寫第1章、第11章;高會芹、李祥軍編寫第3章、第4章、第9章;張紹河、辛翠香、崔淑梅編寫第6章、第7章和附錄。
本教材以規范建設活動的基本法律為基礎,以基本建設程序為主線,本著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原則,力爭做到選用法律法規新、內容全,理論性和實用性強。全書在內容上涵蓋了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專業必備的工程法律知識,可作為工程管理專業本、專科學生《建設法規》課程的教學用書。同時,也可作為高等院校其他工程建設類學生教學及工程建設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由於一些重要法規最近才予頒行,由於成書時間較短和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會出現不足或疏漏之處,懇請讀者和同行給予批評指正並提出寶貴意見。此外,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大量同類專著和教材,在此一並感謝。
編 者
二OO五年十一月
Ⅲ 建築法規體系的構成是什麼
建設法規體系的構成:所謂法規體系的構成,就是指法規體系採取的結構形式。建設法規體系是由很多不同層次的 法規組成的,它的結構形式一般有:寶塔形和梯形兩種。
建設法規體系,是指把已經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設法規、建設行政法規和建設部門規章銜接起來,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完整統一的框架結構。包括地方性建設法規和建設規章。建設法規體系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什麼是建設法規的實施擴展閱讀:
建設行政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國家強制性保證實施的,國家建設管理機關從宏觀上、全局上管理建設業的法律規范,對促進國家建築業發展,制裁行政違法行為,起著主導作用。
(1)城市規劃法,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規劃法實施條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市政公用事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管理條例、城市供水條例、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綠化條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3)村鎮建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4)風景名勝區管理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風景名勝管理暫行條例。
(5)工程設計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中外合作設計工程項目暫行規定、注冊建築師條例。
(6)建築法,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築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Ⅳ 何謂建設法規其調整對象是什麼
1、建設法規是指國家立法機關或其授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旨在調整國家及其有關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民之間在建設活動中或建設行政管理活動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法規的統稱。
2、建設法規的調整對象,是在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它包括建設活動中所發生的行政管理關系、經濟協作關系及其相關的民事關系。
《建設法規》劉仁輝主編書籍簡介:
構成工程法律體系的法律、法規。其中,以《建築法》、《招標投標法》、《安全生產管理條例》和《質量管理條例》為核心,輔以《民法》、《合同法》等相關知識,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工程法律體系。
結構上力求貼近國家執業資格考試用書,表述上力求採用適合工程建設領域從業人員的語言。本書不僅可以用於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也可以供項目管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參考使用。
(4)什麼是建設法規的實施擴展閱讀:
《建設法規》的資料簡介:
1、《建設法規》是由劉仁輝主編的作為土木工程類、工程管理類專業建設法規課程的一本教材書。2011年5月1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2、內容簡介
《建設法規(第2版)》系統地對基本建設工程項目過程中應遵守的法律、法規作了詳細的介紹,包括建立企業法律制度、城鄉規劃法律制度、建設用地法律制度、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法律制度、市政公用法律制度、房地產法律制度和企業維護自身權利的制度。
《建設法規(第2版)》可作為工程管理和土木工程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供建築業、房地產業、市政基礎建設、物業管理以及城市管理等相關專業人員參考使用。
Ⅳ 建設法規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建設法規基本特徵:
1、科學性:建設技術法規的制定來自大量的科學論證與工程實踐檢驗,是建設業執業人員普遍遵守的科學規范。
2、標准性:所規定的內容是人們普遍接受的技術標准,包括國家標准、國際標准、專業標准和地方標准及企業標准,所採用的術語、符號、代號、方法是規范統一的。
3、系統性: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作為一個工程項目,從項目論證到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的技術法規相互銜接、相互制約。
4、穩定性:作為法律,一方面體現國家統治階級的意志,另一方面建設技術法規作為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學總結,又是人們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統一規范。
(5)什麼是建設法規的實施擴展閱讀
建築法規的作用:
1、維護建築市場秩序
與建築行業相關的法規頒布之後,建設行政主管單位對建築行業的監管得以加強。比如《招標投標法》頒布之後,我國的建築招標、投標活動開始步入正軌,相關活動更加公平。
從此,招標、投標的展開,讓建築行業的交易帶有競爭性質,某種程度_上減少了通過賄賂等行為得到土地的現象。工程預算也更加合理,法律法規也讓建築的質量得到有效改善。
2、對建築活動起到規范、指導作用
人在社會中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在一定的准則下進行,建築活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活動的各個環節也需要法律的約束。《建築法》等相關建築法律法規的出台,讓建築行業的發展面臨全新的局面,從禁止、授權、強制等角度對建築活動提出了新的要求。
Ⅵ 建設法規表現形式有哪些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范性文件、技回術法規、國際公答約、國際慣例、國際標准。
Ⅶ 建設法規的實施主要從哪些方面進行
份工資5300;
5月份
Ⅷ 什麼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在法治建設中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
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在法治建設中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
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行第四次集體學習。書記指出:「行政機關是實施法律法規的重要主體,要帶頭嚴格執法,維護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執法者必須忠實於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