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條例頒發流程

條例頒發流程

發布時間: 2021-12-23 12:07:27

『壹』 管理辦法,管理條例,細則有什麼區別

1、內容針對的不同。

管理條例,一般針對企業基本行為規范,而且內容比較簡單,工作內容及表現行為容易界定。如勞動紀律、安全管理、日常行為規范、黨、政、工團的組織要求行為約束、廉潔自律等。

管理辦法,一般針對比較復雜的工作和業務活動,制定具體運行規范和規范處理流程。細則是專門對某一管理制度具體如何落實和操作進行更一步明確,是針對具體工作實踐的落實辦法和步驟。

2具體內容性質不同。

條例一般針對較多的工作內容或一種業務的多種情形,制定具體的規范,多為允許和禁止的規定。

辦法一般是為組織某一工作或業務問題提供一種規范的操作流程和具體的解決方案,一般包括、適用范圍、原則、目標、標准、措施、責任人、考核及獎懲等一個完整的管理系統。

細則重點在落實執行,針對性強,是廣泛的制度和原則性規范的本地化、部門化實操步驟。

前兩種形式,重點是建立一種規范和標准,細則是對現有制度的落實提供具體可操作的解決辦法和步驟,是對已有管理制度和辦法的補充。

(1)條例頒發流程擴展閱讀

管理制度

是對一定的管理機制、管理原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機構設置的規范。它是實施一定的管理行為的依據,是社會再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的保證。

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簡化管理過程,提高管理效率。

它具有如下特點:

1、權威性。管理制度由具有權威的管理部門制定,在其適用范圍內具有強制約束力,一旦形成,不得隨意修改和違犯;

2、排它性。某種管理原則或管理方法一旦形成制度,與之相抵觸的其他做法均不能實行; 特定范圍內的普遍適用性。

各種管理制度都有自己特定的適用范圍,在這個范圍內,所有同類事情,均需按此制度辦理; 相對穩定性。管理制度一旦制定,在一般時間內不能輕易變更,否則無法保證其權威性。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當現行制度不符合變化了的實際情況時,又需要及時修訂。管理制度具有社會屬性。因而,社會主義的管理制度總是為維護全體勞動者的利益而制定的。

『貳』 國辦頒發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條例》,比較2000年國辦頒發《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

一、公文處理的概念更加科學
《辦法》規定「公文處理是指公文的辦理、管理、整理(立卷)、歸檔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條例》中按照公文辦理的工作流程將公文辦理工作概括為「擬制、辦理、管理」三個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環節,簡潔明了,「擬制」包括了「起草、審核、簽發」三個環節(《辦法》中隸屬於發文辦理),同時將整理(立卷)、歸檔劃歸至公文辦理范疇。
二、公文的種類更加豐富
原《辦法》中規定公文種類為13種,新《條例》中規定公文種類為15種,增加了「決議」 (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和「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同時將「會議紀要」改為「紀要」。
三、公文要素做出了調整
《辦法》第三章第九條規定「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增加了「份號」、「發文機關署名」、「頁碼」,減少了「主題詞」。同時,對涉密文件、緊急公文、聯合行文、公文標題等有了明確的規定:涉密文件要標注份號,緊急公文標注「特急」「加急」,聯合發文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公文標題應標明發文機關,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可以不加蓋公章等。
四、行文規則上做了具體規定
《條例》中規定向上級機關行文「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並要提出傾向性意見;「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事項外,不得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公文,不得以本機關負責人名義向上級機關報送公文」;向下級機關行文也有明確的規定,「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本級黨委、政府授權,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門和單位不得向下級黨委、政府發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級黨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經政府審批的具體事項,經政府同意後可以由政府職能部門行文,文中須註明已經政府同意」、「黨委、政府的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行文」。
五、文件簽發程序更加規范
《條例》規定「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發」(《辦法》只對上行文作此規定),「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黨委、政府授權制發的公文,由受權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發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簽發」。
六、公文辦理環節更加簡明
收文辦理環節增加了「承辦」和「傳閱」環節,對「承辦」和「傳閱」環節也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和要求;發文辦理環節減少為四個,將「起草」、「審核」、「簽發」環節劃歸到「公文擬制」部分了,「用印」劃分到「印製」部分了。
七、公文管理環節更加嚴格
第七章第二十九條規定「黨政機關公文由文秘部門或者專人統一管理。設立黨委(黨組)的縣級以上單位應當建立機要保密室和機要閱文室,並按照有關保密規定配備工作人員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設施設備」,第三十二條對「復制、匯編機密級、秘密級公文」也做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
對照兩辦的《條例》檢查工文辦理過程中的格式和辦理環節,「公務員考試之路」新浪博客博主上海劉源老師還發現有很多與新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疏理之後發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九個方面,提請公考考生注意:
1、明確密級及保密期限。經過定密程序定為秘密文件的,應當在文件上標注密級及保密期限,規范用語為「絕密」「機密」「秘密」。
2、明確緊急程度。有時審計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安排布署工作發文時,要在文件上標明緊急程度,文件上的規范用語應標注「特急」「加急」,電報上的規范用語應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3、規范發文標志。《條例》中規定發文標志「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也可以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標志可以並用聯合發文機關名稱,也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對於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應有一個統一規定,是用發文機關全稱,還是用規范化簡稱加「文件」兩字,必須統一。有時用發文機關全稱,有時用簡稱加「文件」兩字,讓人犯疑。
4、落實簽發人。在《條例》中文件格式部分對「簽發人」有明確的要求:重要公文和上行文應當標注簽發人姓名。
5、規範文件標題。文件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在工作實務中,有時由於文件標題太長,文件上又有發文標志,往往在標題中忽略了發文機關名稱,亟需規范。
6、規範文件落款。在《條例》第三章文件格式部分中,增加了「發文機關署名」的內容(「署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在現實中因為要加蓋單位公章,或文件頭上已有發文標志,往往只署發文日期,沒署發文機關,亟需改正。
7、規范成文日期。按照《條例》中的規定「署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聯合行文時,署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
8、刪除主題詞一欄。在公文的要素上,《條例》中減少了「主題詞」的內容,在以後制文時就需刪除這一欄內容,同時還規范抄送機關和印發機關及印發日期: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者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9、嚴格上行文的報送程序: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屬於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當直接報送上級主管部門。
至於文件的字體、字型大小、版式等,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執行。

『叄』 地方性法規出台的程序是什麼

一、《立法法》第七十二條:
1、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2、設區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法律對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須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報請批準的地方性法規,應當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不抵觸的,應當在四個月內予以批准。
3、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對報請批準的設區的市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審查時,發現其同本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的規章相抵觸的,應當作出處理決定。
4、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綜合考慮本省、自治區所轄的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5、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依照本條第二款規定行使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的職權。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依照前款規定確定。
6、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已經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涉及本條第二款規定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二、《立法法》第七十三條: 地方性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1、(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需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情況作具體規定的事項;
(二)屬於地方性事務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事項。
2、除本法第八條規定的事項外,其他事項國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地方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國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生效後,地方性法規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規相抵觸的規定無效,制定機關應當及時予以修改或者廢止。
3、設區的市、自治州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性法規,限於本法第七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
4、制定地方性法規,對上位法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一般不作重復性規定。

『肆』 國務院 制定 條例 過程是怎樣的

如果國務Y要制定一部法規,比喻水利法規,先由水利部組成起草小組,然後進行條例的起草和調研,達成草案後報國務Y,由國務Y進行徵求意見,討論,然後由國務Y總理簽署命令發布。

『伍』 人力資源制度發布的流程要合法是依據《勞動合同法》哪一條的內容

這個問題,有關公司制度是否合法,就《勞動合同法》來說,主要有如下幾點:

1,制定程序的民主性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第二款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第四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2,規章制度的公示性

企業內部規章制度的適用對象是本企業的全體職工和本企業行政的各個組成部分,所以它必須為企業的所有成員所知悉。《勞動合同法》對此已有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也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的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依據」。
3,規章制度的內容合法性

企業在實際操作中,對於規章制度內容的設置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合法合理:就是要符合《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的規定,這是企業規章制度能夠被法律認可的大前提。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如最低工資標准,休息休假規定,工資發放,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等;

2.具有可操作性: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條款對企業來說沒有比有更好,比如很多企業規定:「員工不遵守執行領導合理指示的視為一般違紀」,何謂「合理」?各有各的說法,實際可操作性極弱。企業一旦按照此條款操作,往往引發勞動爭議。因此,規章制度的條款需要可操作性強的表述。

3.完備性:盡可能多地考慮生產經營、員工管理中可能發生的情況,避免發生情況後「無法可依」。
。。。。。還有其它更多的更詳細的點,建議學習下《勞動合同法》及《公司法》《勞動權益保障法》《工資支付條例》等。

『陸』 請教高手:辦法、制度、規范、程序、流程、標準的區別及適用范圍

一、辦法、制度、規范、程序、流程、標準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

1、辦法是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對貫徹執行某一法令、條例或進行某項工作的方法、步驟、措施等,提出具體規定的法規性公文。

2、制度的含義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准則,人們依靠制度來衡量自己的行為。

3、規范的基本定義是對於某一工程作業或者行為進行定性的信息規定。

4、程序是指為進行某活動或過程所規定的途徑。

5、流程就是多個人員、多個活動有序的組合。

6、標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則。

(二)特點不同

1、辦法的特點:

(1)辦法的法規約束性側重於行政約束力。

(2)辦法的條款都具體、完整,不能抽象籠統。

2、 制度是某一領域的制度體系,如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法律制度和文化制度等。制度是企業的法律,相當於憲法以及國家的各項法律,是代表企業意志的企業最高法令,格式需規范,合乎國家法律並體現公平公正原則,具有較高的嚴肅性,應當以公文形式發文。

3、規范主要是因為無法精準定量的形成標准 。

4、程序是由序列組成的,為實現特定目標或解決特定問題採取的命令序列的集合。程序一般指工作流程,譬如差旅費報銷程序:員工填出差審批單——部門經理審核——領導審批——財務借款——報銷由部門經理審核——財務部審核——領導審批,即為一簡單的程序。

5、流程關心的是誰做了什麼事,產生了什麼結果,傳遞了什麼信息給誰。

6、標准: 明確相關專業領域應遵循的規范化要求。

(三)適用范圍不同:

1、辦法用於對有關法令、條例、規章提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措施。

2、制度具體應用時候可大可小。如政治制度、經濟制度,企業制度等。

3、規范主要用於定義無法精準定量的標准要求 。

4、程序一般用於工作流程、辦事流程等 。

5、流程用於描述多個人員、多個有序的一系列活動,如財務報銷流程。

6、標准:用於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二、適用范圍

1、辦法是對有關法令、條例、規章提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措施,是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工作、有關事項的具體辦理、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重在可操作性。

2、制度含義較為廣泛,具體應用時候可大可小。如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是大的制度;小的制度,如具體到一個企業的制度,通常指大家需要共同遵守的章程。

3、規范主要用於定義無法精準定量的標准要求 。

4、程序一般用於工作流程、辦事流程等 。

5、流程用於描述多個人員、多個活動有序的組合,如財務報銷流程。

6、標准:用於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並由公認機構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規范性文件。

『柒』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規定、辦法、條例 的准確大小順序是

公司或企業的制度是其他內容的綜合體,順序應該是這樣的:工作流版程----工作標准---管理規權定------管理條例----管理辦法(如:獎懲內容)---------這些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
制度一旦定下來,不能隨意更改,但辦法、條例、規定可按照企業或公司的發展需要對其進行增加暫行

『捌』 規章、規程、規定、規范的區別

1:含義的區別

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設區市的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規程指是「規則+流程」。所謂流程即為實現特定目標而採取的一系列前後相繼的行動組合,也即多個活動組成的工作程序。

規定是指對某一事物做出關於方式、方法或數量、質量的決定。強調預先(即在行為發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於法律條文中的決定。規定作動詞指對事物的數量,質量或方式,方法等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決定,比如說:~產品的質量標准 | 不得超過~的日期等。

規范意指符合邏輯,客觀、真實、全面、完整、准確、及時,達標。

2:使用對象的區別

規章:規章是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實施管理,規范工作、活動和有關人員行為,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並發布實施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書的總稱。規章分為行政規章,組織規章,業務規章,一般規章。

規程:作程序貫穿一定的標准、要求和規定,如安全操作規程,工作規程,技術管理規程。

規定:法律用詞,預先制定規則,以作為行為的標准。或者權威性地確定為一種指導、指示或行動規則。泛指定出具體要求。

規范:榜樣,標准,典範,示例;標準的例子;如坐姿規范。習俗或法規;約定俗成或明文規定的標准

3:詞語特性的區別

規章:作名詞

規程:作名詞

規定:作名詞,動詞等詞性

規范:作名詞,動詞等詞性

(8)條例頒發流程擴展閱讀:

例句:

規章制度的制定程序關鍵是要保證制定出來的規章制度內容具有民主性和科學性。

《煤礦安全規程》是2011年2月煤炭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編寫。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二:「我們對於這項工作是規定了這樣的步驟的。」

老一輩的人說,這個人真本分,做事說話全憑良心,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說話誠實,現在的年輕人,露大腿。不規范。

『玖』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什麼時候頒布

最新版的條例是2012年補充修改的《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

2012年4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同時廢止了1996年中辦印發的《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和2000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條例》的發布施行,對推進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將發揮重要作用。與《辦法》對比,《條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公文處理的概念更加科學
《辦法》規定「公文處理是指公文的辦理、管理、整理(立卷)、歸檔等一系列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條例》中按照公文辦理的工作流程將公文辦理工作概括為「擬制、辦理、管理」三個相互關聯、銜接有序的工作環節,簡潔明了,「擬制」包括了「起草、審核、簽發」三個環節(《辦法》中隸屬於發文辦理),同時將整理(立卷)、歸檔劃歸至公文辦理范疇。
二、公文的種類更加豐富
原《辦法》中規定公文種類為13種,新《條例》中規定公文種類為15種,增加了「決議」(適用於會議討論通過的重大決策事項)和「公報」(適用於公布重要決定或者重大事項),同時將「會議紀要」改為「紀要」。
三、公文要素做出了調整
《辦法》第三章第九條規定「公文一般由份號、密級和保密期限、緊急程度、發文機關標志、發文字型大小、簽發人、標題、主送機關、正文、附件說明、發文機關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註、附件、抄送機關、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頁碼等組成」,增加了「份號」、「發文機關署名」、「頁碼」,減少了「主題詞」。同時,對涉密文件、緊急公文、聯合行文、公文標題等有了明確的規定:涉密文件要標注份號,緊急公文標注「特急」「加急」,聯合發文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公文標題應標明發文機關,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可以不加蓋公章等。
四、行文規則上做了具體規定
《條例》中規定向上級機關行文「原則上主送一個上級機關」;「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請示」應當一文一事,並要提出傾向性意見;「除上級機關負責人直接交辦事項外,不得以本機關名義向上級機關負責人報送公文,不得以本機關負責人名義向上級機關報送公文」;向下級機關行文也有明確的規定,「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本級黨委、政府授權,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門和單位不得向下級黨委、政府發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級黨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需經政府審批的具體事項,經政府同意後可以由政府職能部門行文,文中須註明已經政府同意」、「黨委、政府的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可以向下級黨委、政府的相關部門行文」。
五、文件簽發程序更加規范
《條例》規定「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發」(《辦法》只對上行文作此規定),「黨委、政府的辦公廳(室)根據黨委、政府授權制發的公文,由受權機關主要負責人簽發或者按照有關規定簽發」。
六、公文辦理環節更加簡明
收文辦理環節增加了「承辦」和「傳閱」環節,對「承辦」和「傳閱」環節也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和要求;發文辦理環節減少為四個,將「起草」、「審核」、「簽發」環節劃歸到「公文擬制」部分了,「用印」劃分到「印製」部分了。
七、公文管理環節更加嚴格
第七章第二十九條規定「黨政機關公文由文秘部門或者專人統一管理。設立黨委(黨組)的縣級以上單位應當建立機要保密室和機要閱文室,並按照有關保密規定配備工作人員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設施設備」,第三十二條對「復制、匯編機密級、秘密級公文」也做出了明確詳細的規定。
對照兩辦的《條例》檢查工文辦理過程中的格式和辦理環節,「公務員考試之路」新浪博客博主上海劉源老師還發現有很多與新要求不一致的地方,疏理之後發現主要表現在以下九個方面,提請公考考生注意:
1、明確密級及保密期限。經過定密程序定為秘密文件的,應當在文件上標注密級及保密期限,規范用語為「絕密」「機密」「秘密」。
2、明確緊急程度。有時審計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在安排布署工作發文時,要在文件上標明緊急程度,文件上的規范用語應標注「特急」「加急」,電報上的規范用語應標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3、規范發文標志。《條例》中規定發文標志「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加『文件』二字組成,也可以使用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聯合行文時,發文機關標志可以並用聯合發文機關名稱,也可以單獨用主辦機關名稱」,對於一個部門一個單位應有一個統一規定,是用發文機關全稱,還是用規范化簡稱加「文件」兩字,必須統一。有時用發文機關全稱,有時用簡稱加「文件」兩字,讓人犯疑。
4、落實簽發人。在《條例》中文件格式部分對「簽發人」有明確的要求:重要公文和上行文應當標注簽發人姓名。
5、規範文件標題。文件標題由發文機關名稱、事由和文種組成,在工作實務中,有時由於文件標題太長,文件上又有發文標志,往往在標題中忽略了發文機關名稱,亟需規范。
6、規範文件落款。在《條例》第三章文件格式部分中,增加了「發文機關署名」的內容(「署發文機關全稱或者規范化簡稱」),在現實中因為要加蓋單位公章,或文件頭上已有發文標志,往往只署發文日期,沒署發文機關,亟需改正。
7、規范成文日期。按照《條例》中的規定「署會議通過或者發文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聯合行文時,署最後簽發機關負責人簽發的日期。」
8、刪除主題詞一欄。在公文的要素上,《條例》中減少了「主題詞」的內容,在以後制文時就需刪除這一欄內容,同時還規范抄送機關和印發機關及印發日期:除主送機關外需要執行或者知曉公文內容的其他機關,應當使用機關全稱、規范化簡稱或者同類型機關統稱。
9、嚴格上行文的報送程序:黨委、政府的部門向上級主管部門請示、報告重大事項,應當經本級黨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權;屬於部門職權范圍內的事項應當直接報送上級主管部門。
至於文件的字體、字型大小、版式等,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執行。

熱點內容
我國的司法主體 發布:2025-07-15 07:26:13 瀏覽: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146條 發布:2025-07-15 07:20:30 瀏覽:895
最嚴黨紀條例發布 發布:2025-07-15 07:11:40 瀏覽:286
佛山法院招聘 發布:2025-07-15 07:09:31 瀏覽:479
最高法官電話 發布:2025-07-15 07:09:03 瀏覽:248
民法典描述 發布:2025-07-15 07:08:55 瀏覽:723
濟寧法律咨詢網 發布:2025-07-15 07:06:37 瀏覽:549
南師大法律碩士非全日制 發布:2025-07-15 07:06:04 瀏覽:568
法院眾議院 發布:2025-07-15 07:06:04 瀏覽:852
2015注會經濟法真題回憶 發布:2025-07-15 07:06:02 瀏覽: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