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1. 廣東省公安廳的信息公開指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本機關製作和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並由本機關保存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予公開的外,由本機關負責主動公開或者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予以提供。
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需要獲得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建議閱讀本《指南》。
本《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和本機關政府網站上查閱本《指南》。
一、信息分類和編排體系
本機關在職責范圍內,負責主動或依申請公開下列各類政府信息:
(一)機構職能
主要包括:本機關機構設置及主要職能情況;領導成員等。
(二)規章文件
主要包括:由本省制定的規章;以本機關名義發布或者本機關作為主辦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等。
(三)規劃計劃
主要包括:公安廳重大政策、工作部署;公安廳組織開展的有關專項行動、專項斗爭;公安廳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等。
(四)業務工作
主要包括:本部門各項行政許可的事項、依據、條件、數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准;行政處罰依據和標准;公安信訪工作等。
(五)統計數據
主要包括:全省公安機關打擊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穩定的總體情況,有關統計數據;對公眾安全感有較大影響或社會普遍關注的重大案(事)件偵破、查處情況等。
(六)其他
主要包括:本機關重要會議、活動的主要情況;人事任免事項;本機關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招考錄用計劃、程序、結果;公安機關重大基本建設項目的招標、政府采購;公安機關通緝令等,以及本機關職責范圍內依法應當公開的其他信息。
為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查詢本機關主動和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本機關在編排以上各類政府信息時,按照業務和信息類別,劃分為1-3級類目。各類信息的編排體系為:信息名稱、信息來源、創建日期、發表日期、公開方式、公開時限、責任編輯。
1、信息名稱。簡要描述廣東省公安廳公開信息內容。
2、信息來源。描述公開信息內容的出處。
3、公開方式。公開方式是指政府公開信息的種類,分為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兩大類。公開信息目錄僅限於主動公開。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或本機關政府網站上查閱該《目錄》,也可以到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公室查閱。
二、獲取形式
(一)主動公開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詳見《目錄》。
公開形式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主要採取政府網站網上公開形式。。
本機關還將採用以下輔助方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1.通過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和報紙、廣播、電視等公共媒體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2.本機關在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公室設有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到該查閱點查閱本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
3.本機關在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公室設有政府信息公告欄、電子觸摸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本機關網上公開的信息,除機關機構職能、規章文件、業務工作信息以外,網上留存的期限為兩年。超過留存期的信息,本機關不再繼續通過網上公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 到本機關設立的公共查閱點(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公室)查閱。
公開時限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
除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見本《指南》第三條),負責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本機關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提出申請
向本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應當書面填寫《廣東省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件1)。《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處領取,也可以在本機關網站上下載電子版,復制有效。
申請人對申請獲取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內容的提示。
1. 本機關受理書面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除申請人當面提交《申請表》外,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申請人通過電報、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
2. 本機關受理通過互聯網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申請人可通過互聯網在本機關網站上填寫電子版《申請表》,向本機關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申請人向本機關申請獲取與自身相關的行政許可辦理情況等方面政府信息時,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證明文件,當面向本機關提交書面申請。
本機關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短消息等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相應的服務業務。
申請處理
本機關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後,根據需要,通過相應方式對申請人身份進行核對。
本機關收到申請後,將從形式上對申請的要件是否完備進行審查,對於要件不完備的申請予以退回,要求申請人補正信息。
對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本機關將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答復,詳見本機關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流程圖。
本機關辦理申請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能夠當場答復的,將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確需延長答復期限的,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延長答復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並告知申請人。《條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信息時,除不應當公開的內容外,根據掌握該信息的實際狀態進行提供,不對信息進行加工、統計、研究、分析或者其他處理。
收費標准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費標准依照國家物價與財政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
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公民,確有經濟困難的,本人可向本機關提出減免相關費用的申請,並填寫《申請表》相關欄目。
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為:
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公室
辦公地址:廣州市越秀區黃華路97號
辦公時間: 8:30-12:00 14:00-17:30(工作日)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為:
1.廣東省公安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辦公室(受理書面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辦公地址:廣州市越秀區黃華路97號郵政編碼:510050
辦公時間: 8:30-12:00 14:00-17:30(工作日)
2.廣東省公安廳政務網站
(受理通過互聯網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3.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局(僅受理出入境管理、外國人管理類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辦公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698號 郵政編碼:510030
辦公時間: 9:00-12:00 13:00-17:00(工作日)
4.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僅受理交通管理類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辦公地址:廣州市白雲區嘉禾388號 郵政編碼:510050
辦公時間:8:30-12:00 14:00-17:30(工作日)
四、其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可以向本機關提出更正申請,並提供證據材料。本機關將根據申請作出相應處理,並告知申請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本機關投訴舉報(接待投訴時間:工作日8:30-12:00 14:00-17:30)。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2. 廣東省財政廳的信息公開指南
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方便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快速、准確地查找廣東省財政廳依法公開的政府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制定本指南。
一、主動公開
(一)公開信息分類
廣東省財政廳依法公開的政府信息為廣東省財政廳制發的非涉密公文類信息,包括:涉及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需要社會公眾廣泛知曉或者參與的;反映省財政廳機構設置、職能、辦事程序等情況的;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應當主動公開的公文。具體參照《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目錄》。
1.組織機構
主要包括廣東省財政廳領導簡歷、機構設置、職責范圍、聯系方式等組織機構情況;
2.部門文件
主要包括廣東省財政廳發布或廣東省財政廳作為主辦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及有關財政政策、發展規劃;
3.行政執法
主要包括廣東省財政廳行政許可和行政審批事項;
4.辦事指南
主要包括廣東省財政廳行政審批事項的名稱、主辦機構、法律法規依據、審批范圍和條件、辦事流程、申報材料、辦結時限、收費項目、收費標准、申請表格及獲取方式、咨詢電話、投訴電話、受理地址等信息;
5.工作動態
主要包括部門會議、領導同志活動及有關工作部署、進展等信息;
6.財政預決算
主要包括財政收支統計數據及經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財政預算報告、決算報告;
7.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8.其他
(二)信息編排體系
廣東省財政廳公開政府信息的編排體系見下表
信息索引號
信息名稱
發文日期
發布機構
(三)公開的方式
廣東省財政廳依法公開的政府信息主要是通過廣東省財政廳門戶網站公開,輔以新聞發布會、報刊、廣播、電視等其他方式公開。
廣東省財政廳門戶網站開設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欄目,公眾可通過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目錄的引導,查找廣東省財政廳公開的政府信息。
二、依申請公開
除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依法向廣東省財政廳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一)工作機構、受理機構
廣東省財政廳自2008年5月1日起正式受理依申請公開。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為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室,詳細地址:廣州市北京路376號。辦公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2:00,14:00-17:30(節假日、公休日除外)。
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受理機構為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室,詳細地址:廣州市北京路376號。辦公時間:周一至周五,8:30-12:00,14:00-17:30(節假日、公休日除外)。
(二)受理方式
向省財政廳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申請人),應當填寫《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件1)。《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處領取,也可以在省財政廳門戶網站下載,復制有效。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室目前只受理按照《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填寫的書面申請。
1.通過互聯網提出申請。申請人可以通過省財政廳門戶網站(政務信息>政務公開>依申請公開申請)或廣東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依申請公開)進入政府信息網上依申請公開系統,選擇廣東省財政廳,填寫《廣東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並確認提交。申請信息到達網站伺服器的時間為申請時間。
2.信函、電報、傳真申請。申請人通過掛號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申請人通過電報、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信函、電報、傳真到達申請受理機構的時間為申請時間。
3.當面申請。申請人可以到省財政廳政府信息公開指定地點,當場提出申請。填寫申請表確有困難的,申請人可以口頭提出,由工作人員代為填寫。
申請人申請獲取與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的,應當持有效身份證件,當面提交書面申請。
為了提高處理申請的效率,申請人對所需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載體的提示。
申請人對申請獲取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受理機構確定信息內容的提示。
本機關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相應的服務業務。
(三)申請處理
受理機構收到申請後,根據需要,通過相應方式對申請人身份進行核對。同時,將按規定從形式上對申請的要件是否完備進行審查,對於要件不完備的申請予以退回,要求申請人補正信息。
對申請人提出的申請,受理機構將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答復。詳見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流程圖(附件2)。
受理機構辦理申請人的申請時,能夠當場答復的,將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確需延長答復期限的,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延長答復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並告知申請人。《條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信息時,除不應當公開的內容外,根據掌握該信息的實際狀態進行提供,不對信息進行加工、統計、研究、分析或者其他處理。
(四)收費標准
依照廣東省物價部門與廣東省財政部門制訂的收費標准,收取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過程中發生的檢索、復制、郵寄成本費用,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按「收支兩條線」管理。
農村五保戶供養對象、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以及領取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憑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出具的有效證明,經本人申請、廣東省財政廳辦公室審核,可以免收相關費用。
廣東省財政廳負責對本指南進行解釋。
3. 廣東省教育廳的信息公開指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本機關製作和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並由本機關保存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予公開的外,由本機關負責主動公開或者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予以提供。
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教育廳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需要獲得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建議閱讀本《指南》。
本《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和本機關政府網站上查閱本《指南》。
一、信息分類和編排體系
本機關在職責范圍內,負責主動或依申請公開下列各類政府信息:
(一)機構職能
主要包括:本機關機構設置及主要職能情況;機構領導及分工情況;內設機構設置及職能情況;下(直)屬單位設置及職能情況等。
(二)政策文件
主要包括:以本機關名義發布或者本機關作為主辦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等。
(三)規劃計劃
主要包括:本省教育發展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本機關階段性工作計劃、工作重點安排等。
(四)業務工作
主要包括:教育行政許可事項及其依據、條件、程序、期限以及申請行政許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錄及辦理情況;教育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教育招生、考試、收費、資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實施情況;全省性教育表彰獎勵的情況;教育系統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等。
(五)統計數據
主要包括:教育統計信息;專項統計報告;年鑒等。
(六)其他
主要包括:本機關重要會議、活動的主要情況;人事任免事項;本機關公務員招考錄用計劃、程序、結果等,以及本機關職責范圍內依法應當公開的其他信息。
為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查詢本機關主動和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教育廳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本機關在編排以上各類政府信息時,按照業務和信息類別,劃分為1-3級類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或本機關政府網站上查閱該《目錄》。
二、獲取形式
(一)主動公開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詳見《目錄》。
公開形式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主要採取政府網站網上公開形式。
本機關還將採用以下輔助方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1.通過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和報紙、廣播、電視等公共媒體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2.本機關在廣州市東風東路723號設有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到該查閱點查閱本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
3.本機關在廣州市東風東路723號設有政府信息公告欄、電子屏幕,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本機關網上公開的信息留存的期限為5年。超過留存期的信息,本機關不再繼續通過網上公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到本機關設立的公共查閱點(廣州市東風東路723號)查閱。
公開時限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
除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見本《指南》第三條),負責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本機關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提出申請
向本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應當書面填寫《廣東省教育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件1)。《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處領取,也可以在本機關網站上下載電子版,復制有效。
申請人對申請獲取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內容的提示。
1.本機關受理書面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除申請人當面提交《申請表》外,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申請人通過電報、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
2.本機關受理通過互聯網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申請人可通過互聯網在本機關網站上向本機關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可通過登陸「政務公開」欄目下的「依申請公開」欄目實現。
申請人向本機關申請獲取與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時,應當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或證明文件,當面向本機關提交書面申請。
本機關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簡訊息等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相應的服務業務。
申請處理
本機關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後,根據需要,通過相應方式對申請人身份進行核對。
本機關收到申請後,將從形式上對申請的要件是否完備進行審查,對於要件不完備的申請予以退回,要求申請人補正信息。
對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本機關將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答復,詳見本機關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流程圖。
本機關辦理申請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能夠當場答復的,將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確需延長答復期限的,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延長答復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並告知申請人。《條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信息時,除不應當公開的內容外,根據掌握該信息的實際狀態進行提供,不對信息進行加工、統計、研究、分析或者其他處理。
收費標准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費標准依照國家物價與財政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
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公民,確有經濟困難的,本人可向本機關提出減免相關費用的申請,並填寫《申請表》相關欄目。
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為:
廣東省教育廳政務公開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其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可以向本機關提出更正申請,並提供證據材料。本機關將根據申請作出相應處理,並告知申請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本機關投訴舉報(辦公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23號省教育紀工委辦公室,接待投訴時間:工作日8:30-12:0014:00-17:30)。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附件:
1.廣東省教育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
2.廣東省教育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處理流程
4. 廣東省水利廳的信息公開指南
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方便公眾依法獲取本機關的政府信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規定,制定《廣東省水利廳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本《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本機關門戶網站上查閱本《指南》,也可以到本《指南》指定發放點:廣東水利廳行政服務大廳 (地址:廣州市天壽路116號廣東水利大廈) 領取。
一、信息分類和編排體系
(一)信息分類
本機關在職責范圍內,負責主動或依申請公開下列各類政府信息:
1、組織機構
主要包括:本機關機構設置及主要職能情況;機構領導及分工情況;內設機構設置及職能情況;派駐機構情況;下(直)屬單位設置及職能情況等。
2、部門文件
主要包括:以本機關名義發布或者本機關作為主辦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等。
3、行政執法
4、辦事指南
主要包括:本機關行政審批事項的名稱、主辦機構、法律法規依據、審批范圍和條件、辦事流程、申報材料、辦結時限、收費項目、收費標准、申請表格及獲取方式、咨詢電話、投訴電話、受理地址等信息。
5、工作動態
主要包括:部門會議、領導同志活動及有關工作部署、進展等信息。
6、財政預決算
7、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8、其他
(二)編排體系
本機關在編排以上各類政府信息時,按照業務和信息類別,劃分為1-2級類目。各類信息的編排體系見下表。
索引號 信息名稱 生成日期 文號
二、獲取形式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採取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兩種方式。
(一)、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1.公開范圍
本機關主動向社會公開的政務信息范圍詳見本機關編制的《廣東省水利廳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登錄本機關門戶網站上查閱《目錄》,或在本機關行政服務大廳現場查閱。
2.公開形式
主要採取網上公開和現場查閱方式。本機關門戶網站,現場查閱地點:廣州市天壽路116號廣東水利大廈一樓行政服務大廳;同時還採取電子屏幕、新聞媒體、報紙、廣播、電視等其他輔助性的公開方式。
3.公開時限
屬於主動公開范圍的各類政務信息,本機關自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
除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申請人)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1.受理機構、時間、地點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為:
廣東省水利廳政務服務中心
辦公地址:廣州市天壽路116號廣東水利大廈
辦公時間:8:30-12:00 14:00-17:30(法定節假日除外)
2.提出申請
向本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應當書面填寫《廣東省水利廳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件1)。《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處領取,也可以在本機關網站上下載電子版,復制有效。
(1).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應當真實載明下列內容:
1)申請人的姓名或名稱、有效身份證明、聯系方式。
2)申請人對申請獲取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並提供包括能夠以指向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內容的提示。
3)所需政府信息的用途,必要時,提交說明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關聯性證明。
4)承諾所獲取的政府信息,只用於自身的特殊需要,不作任何炒作及隨意擴大公開范圍。
(2).申請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出申請:
1)書面申請。
除申請人當面提交《申請表》外,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應當在信封的顯著位置標注「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申請人通過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信函、傳真到達申請受理機關的時間為申請時間。
2)通過互聯網提出申請。
申請人在本機關的門戶網站「依申請公開」專欄中選擇申請項目,填寫電子版《申請表》後直接提交。
(3).電話咨詢。
本機關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短消息等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相應的服務業務。
3.申請處理
登記初審。受理機構收到申請後,將進行登記和初審(視情需出具回執的將出具回執)。
(1).經初審申請的內容描述不明確,形式要求不完整,包括應當提供身份證明或說明自身特殊需要的關聯性證明而未提供,不符合《條例》第二十一條第四款規定的,告知申請人予以補充。
(2).經初審申請符合受理各項規定的,本機關將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答復,詳見本機關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流程圖(見附件2)。
本機關辦理申請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能夠當場答復的,將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確需延長答復期限的,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延長答復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並告知申請人。《條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3).對於一個申請同時提出幾項獨立請求的,為提高處理效率,請申請人按照「一事一申請」原則進行申請。
4.本機關依申請提供信息時,除不應當公開的內容外,按《廣東省水利廳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粵水辦政務〔2010〕11號)有關規定和掌握該信息的實際狀態進行提供,並不對信息進行加工、統計、研究、分析或者其他處理。
三、收費標准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費標准依照國家物價與財政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
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公民,確有經濟困難的,本人可向本機關提出減免相關費用的申請,並填寫《申請表》相關欄目。
四、其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可以向本機關提出更正申請,並提供證據材料。本機關將根據申請作出相應處理,並告知申請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本機關投訴舉報(辦公地址:廣州市天壽路116號,接待投訴時間:工作日8:30-12:00 14:00-17:30 法定節假日除外)。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5. 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信息公開指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本機關製作和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獲取並由本機關保存的政府信息,除依法免予公開的外,由本機關負責主動公開或者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予以提供。
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需要獲得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建議閱讀本《指南》。
本《指南》每年更新一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和本機關政府網站上查閱本《指南》。
一、信息分類和編排體系
本機關在職責范圍內,負責主動或依申請公開下列各類政府信息:
(一)省國資委機構設置及主要職責情況,內設機構設置及職能情況,機構領導及分工情況;
(二)以省國資委名義發布或省國資委作為主辦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發布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三)省國資委擬發布需徵求意見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四)省屬企業(省國資委監管企業)基本情況;
(五)省屬企業國有資產有關統計信息;
(六)產權交易檢查及信息統計;
(七)重大建設項目的批准和實施情況;
(八)省屬企業負責人職務變動及公開招聘有關情況;
(九)省國資委向省屬企業派出監事會有關情況;
(十)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預警信息及應對情況;
(十一)省國資委有關重要會議、活動的主要情況;
(十二)省國資委政府集中采購項目的目錄、標准及實施情況;
(十三)省國資委人事任免事項;
(十四)省國資委公務員招考錄用計劃、程序、結果;
(十五)省國資委工作人員廉潔自律有關規定;
(十六)國資年鑒;
(十七)省國資委辦公地址、總機電話,投訴、舉報、信訪途徑;
(十八)省國資委職責范圍內的其他應當依法主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公開的信息。
為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查詢本機關主動和依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本機關在編排以上各類政府信息時,按照業務和信息類別,劃分為1-3級類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或本機關政府網站上查閱該《目錄》。
二、獲取形式
(一)主動公開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詳見《目錄》。
公開形式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主要採取政府網站網上公開形式。
本機關還將採用以下輔助方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通過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和報紙、廣播、電視等公共媒體主動公開政府信息;印製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政策法規匯編公布相關政策法規。
本機關網上公開的信息,網上留存的期限為兩年。超過留存期的信息,本機關不再繼續通過網上公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到本機關查閱。
公開時限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者變更之日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
除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見本《指南》第三條),負責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本機關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提出申請
申請人對申請獲取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內容的提示。
除申請人當面提交《申請表》或通過網路提交《申請表》外,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申請人通過電報、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
1、本機關受理書面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向本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的,可書面填寫《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件1)。《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處領取,也可以在本機關網站上下載電子版,復制有效。
2、機關受理通過互聯網提交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申請人可通過互聯網在本機關網站上填寫電子版《申請表》,向本機關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3、本機關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短消息等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咨詢相應的服務業務。
申請人可通過互聯網在本機關網站上填寫電子版《申請表》,向本機關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申請處理
本機關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後,根據需要,通過相應方式對申請人身份進行核對。
本機關收到申請後,將從形式上對申請的要件是否完備進行審查,對於要件不完備的申請予以退回,要求申請人補正信息。
對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本機關將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答復,詳見本機關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流程圖(見附件2).
本機關辦理申請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能夠當場答復的,將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確需延長答復期限的,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延長答復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並告知申請人。申請公開的國資監管信息涉及第三方權益的,徵求第三方意見所需時間不計算在規定期限內。《條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信息時,除不應當公開的內容外,根據掌握該信息的實際狀態進行提供,不對信息進行加工、統計、研究、分析或者其他處理。
收費標准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費標准依照國家物價與財政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
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公民,確有經濟困難的,本人可向本機關提出減免相關費用的申請,並填寫《申請表》相關欄目。
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及公開申請受理機構為:
廣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辦公地址: 天河路45號之六 郵政編碼: 510075
辦公時間: 8:30-12:00, 14:00-17:30(工作日)
四、其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可以向本機關提出更正申請,並提供證據材料。本機關將根據申請作出相應處理,並告知申請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本機關投訴舉報 。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也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6. 廣東省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政策和法規有哪些
——工作協調機制基本建立。先後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省級聯席會議制度,成立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統籌協調小組,出台《廣東省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工作方案》,明確建設工作任務和步驟。各市相應建立了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
——制度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07年,在全國率先出台地方性法規《廣東省企業信用信息公開條例》,開啟地方信用立法先河,並先後出台《廣東省企業信用信息收集和公開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規范性文件和相關政策文件,為我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證。
——行業和部門信用建設穩步推進。依託「金信」、「金稅」、「金質」等國家重大信息化工程,推進相關行業和部門信息系統建設,推行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在全國率先建立用人單位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社會公布制度;建立了公安、司法信息公開、發布和查詢系統,推行「黑名單」制度;建設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行業自律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平台建設及應用取得良好成效。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采錄我省的信用主體數量和我省信用報告查詢量均居全國前列。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截至2013年底,累計為36萬戶中小企業和253萬戶農戶建立信用檔案。開通運行「廣東省企業信用信息網」,初步建成事業單位跨部門信息數據共享平台。
——信用服務市場初步形成。信用服務業加快發展,初步形成了信用徵集、信用調查、信用評級、信用擔保等多種業態並存發展的良好格局,形成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本土評級機構品牌。截至2013年底,融資擔保機構發展至362家,在保余額1545億元;在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備案的信用評級機構有6家,年營業收入達2.26億元。
——地方信用建設進展順利。各市積極開展企業信用建設,雲浮等地的信用體系創建活動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充分肯定。大力開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試點探索,廣州、珠海、汕頭、惠州、雲浮、順德等地和信貸、地稅行業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7.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的信息公開
為了更好地開展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下簡稱申請人)獲得政府信息,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特編制本指南。
一、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
(一)公開范圍
向社會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參見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編制的環境信息公開目錄和辦事指南。申請人可以在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政府網站上查閱。
(二)公開形式
對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主要採取以下形式公開:
1、廣東省環境保護廳政府網站;
2、廣東省環保廳便民窗口(省環保廳一樓大廳);
3、新聞媒體、便民資料、咨詢會、座談會
二、主動公開信息的主要內容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主要向社會主動公開下列信息:
1、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標准和其他規范性文件;
2、環境保護規劃;
3、環境質量狀況;
4、環境統計和環境調查信息;
5、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預案、預報、發生和處置等情況;
6、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分配及落實情況,排污許可證發放情況,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結果;
7、大、中城市固體廢物的種類、產生量、處置狀況等信息;
8、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受理情況,受理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結果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結果,其他環境保護行政許可的項目、依據、條件、程序和結果;
9、排污費徵收的項目、依據、標准和程序,排污者應當繳納的排污費數額、實際徵收數額以及減免緩情況;
10、環保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項目、依據、標准和程序;
11、經調查核實的公眾對環境問題或者對企業污染環境的信訪、投訴案件及其處理結果;
12、環境行政處罰、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情況;
13、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或者地方排放標准,或者污染物排放總量超過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污染嚴重的企業名單;
14、發生重大、特大環境污染事故或者事件的企業名單,拒不執行已生效的環境行政處罰決定的企業名單;
15、環境保護創建審批結果;
16、環保部門的機構設置、工作職責及其聯系方式等情況;
17、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公開的其他環境信息。
下列政務信息免予公開:
l.屬於國家秘密的;
2.屬於商業秘密或者公開可能導致商業秘密被泄露的;
3.屬於個人隱私或者公開可能導致對個人隱私造成不當侵害的;
4.正在調查、討論、處理過程中的,但法律、法規和本意見另有規定的除外;
5.與行政執法有關,公開後可能會影響檢查、調查、取證等執法活動或者會威脅個人生命安全的;
6.法律、法規規定免予公開的其他情況。
具體信息可參見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編制的《環境信息公開目錄》。主動公開以上信息的時限為信息產生或變更之日起20個工作日。有規定公開時間范圍,按照相關規定時限公開。
三、公開信息的分類
(一)按主題分類
1、組織機構信息
領導成員及分工、機構設置和職能、直屬機構及職責、其他組織機構
2、環境質量狀況信息
環境狀況公報、城市空氣質量日報、江河水質周報、飲用水源水質月報
3、環境政務管理信息
人事管理、政府文件、領導講話、環保工作動態、環保大事記、紀檢監察、其他政務信息
4、環保業務信息
環保規劃計劃、環保創建考核、環境監測管理、環保科技管理、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環境統計及調查、建設項目環保審批、危險及固體廢物管理、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監察執法、環境污染應急管理、排污費徵收管理、污染源監管、核與輻射管理、環境合作與交流、環境宣傳教育、環境法律法規標准、環保資金管理、其他環保業務信息
(二)按體裁分類
決定、公告、通告、通知、通報、議案、報告、請示、批復、意見、函、會議紀要、其它
(三)按機構分類
辦公室、規財處、法規處、監測科技處、總量處、環評處、水處、大氣處、生態處、核應急處、輻射處、宣教交流處、人事處、環監局、黨辦、監察室、其它
(四)按省直部門類目分類
組織機構、部門文件、行政執法、辦事指南、工作動態、財政預決算、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其他
四、公開信息的編排體系
(一)索引號(Identifier,20位字元串)
系指每條政府公開信息的標識符。索引號主要用於跨地區、跨部門政府信息公開和共享的計算機應用系統中,是每條信息唯一不變的標識,一經生成不因發布機構變更而更改。
索引號採用「前段碼/後段碼」的格式,省環保廳「006940060/2010-12345」,索引號後段碼可由計算機按信息發布的日期自動生成。在目錄檢索結果的顯示上,既可以顯示索引號的完整字元,也可以只顯示後段碼。
(二)名稱(Title,自由文本字元串)
系指每條政府公開信息的標題。如有主副標題的,只填主標題。
在目錄檢索的條件查詢功能中,信息的名稱一般作為文字檢索的主要查詢項使用,應支持模糊查詢。
3、生成日期(Date,日期型)
系指政府公開信息形成的時間。其中,對於公文類信息,特指該信息的發文時間。
生成日期按《GB/T7408-2005》執行,格式為CCYY-MM-DD。
在目錄檢索的條件查詢功能中,生成日期一般作為時間檢索主要查詢項使用。
4、文號(DocumentNumber,自由文本字元串)
系指政府公開信息的文件編號。對於公文類信息,特指發文文號。文號屬於必選項。
在目錄檢索程序的條件查詢功能中,文號可作為文字檢索的查詢項使用,應支持模糊查詢。
5、發布機構(Publisher,復合型)
系指政府信息發布單位的名稱(合組織機構代碼,如屬於行政機關內設或所屬機構,其代碼自行編制)。作為多項必選項,可以包括多個發文機構(聯合發文)。
在目錄檢索的條件查詢功能中,機構名稱可作為文字檢索或枚舉檢索的查詢項使用,應支持模糊查詢。
6、關鍵詞(Keywords,復合型)
系指反映政府公開信息內容特點的詞語。它包括主題關鍵詞和位置關鍵詞兩類,都是文本字元串,需要按照限定詞表進行標引。每條信息的關鍵詞以3-5個為宜。
在目錄檢索的條件查詢功能中,主題關鍵詞和位置關鍵詞可作為文字檢索的查詢項使用,支持模糊查詢。
7、信息分類(Category,復合型)
這里特指政府公開信息所屬類別的標識,包括分類類目名稱和分類代碼,可並列採用多種分類方法。
在目錄檢索的條件查詢功能中,分類信息(類目名稱和分類代碼〉可作為文字檢索項使用,支持模糊查詢。
五、依申請公開的有關事項
1、受理申請機構
本廳自2008年5月1日起在正常工作日(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8:45-12:00下午14:00-17:00,
星期六、日及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統一受理機構為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如通過互聯網提出申請。現場受理地址為: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213號一樓大廳102室,通信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213號廣東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
2、申請的提出
申請人可提出書面申請,並填寫《信息公開申請表》。申請表可向受理機構處申請領取或自行復制,也可下載電子版本。或填寫電子表格後直接提交,採用書面形式確有困難的,申請人可以口頭提出,由接待人員代為填寫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申請人可通過前述聯系電話咨詢相關申請手續。
(1)通過互聯網提出申請
請登錄以下網址在線填寫提交《廣東省環境保護廳信息公開申請表》。為了提高處理申請的效率,申請人對所需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的索引號的,本廳將按規定時限在15個工作日內答復或者予以公開。
(2)書面申請
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環境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申請人通過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請註明「環境信息公開申請」的字樣。
3、申請的內容
(1)申請人的姓名或名稱、聯系方式;
(2)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內容描述;
(3)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的形式要求;
(4)申請人對所申請公開內容有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的相關證明材料。
4、申請的處理
本局收到申請後,應當場登記。除可以當場予以答復的外,應當自登記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進行實質性審查,並根據下列不同情況,作出答復:
(1)屬於應當公開的,製作公開決定書;
(2)屬於免予公開的,製作不予公開決定書;
(3)屬於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本局或其他部門已經向社會主動公開的,應當指引告知申請人;
(4)屬於應當主動公開,但未公開的政府信息,應當向社會公開,並且指引告知申請人;
(5)申請的政府信息不屬於本局掌握范圍的,應當告知申請人,如能夠確定該信息掌握部門或者單位,應當告知聯系方式;
(6)申請公開的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應當告知申請人;
(7)申請公開的內容不明確的,應當告知申請人更改、補充。因正當理由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答復的,經政府環境信息公開工作機構同意,可以將答復的期限適當延長,並書面告知申請人,延長期最長不超過15個工作日。
5、政府機關依申請提供信息的收費項目和收費標准
根據申請人申請並通過紙張、磁碟、光碟等介質提供政府信息的,可以按照提供政府信息的件數收取檢索費;材料需復印、列印、刻錄、拷貝,並使用紙張、磁碟、光碟等物品的,收取相應成本費用;郵寄、遞送等方式送交材料將按照國家標准收取相應費用。通過其他形式向申請人提供環境信息公開並需收費的,需批准後執行。
主動公開的環境信息,應申請人要求所發生的復制、郵寄、遞送費用可參照上述收費標准執行。申請人申請減免費用的,屆時請提供相關證明。
六、監督方式及程序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本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有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投訴。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本廳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
8. 廣東省人力資源廳說:信息公開條例在我這里就是放屁,有法律不到的地方,看,法官都怕我們,有權力不執行
我國是法制國家,抄各級政府都必須依法行政。各個機關的行政性權力是依法賦予的行政機關的,不是賦予某個個人的。如果有證據證明哪個政府官員敢說出上述的話,提供給當地或上一級監察委員會,或去新聞媒體上曝光。那麼這位官員第一時間就會被撤職。要相信我們的國家,不要相信個別腐敗的官員。
9. 廣東省地方稅務局的信息公開指南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進一步提高稅收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國家稅務總局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的規定,結合我省地稅工作實際,特編制本指南。
一、信息內容分類
按照「公開為常規,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本機關將對與行使職能相關的信息和涉及社會公眾及納稅人的信息進行公開。公開信息分為主動公開和依申請公開兩大類。
主動公開類信息主要包括:政務公開、工作動態、政策法規、納稅輔導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具體內容如下:
(一)政務公開
主要包括:規章制度;地稅概況;機構職能;領導簡介;計劃總結;統計數據;人事信息;隊伍建設;政府采購;稅務稽查;行政許可和非許可審批;注稅管理等。
(二)工作動態
主要包括:圖片新聞;重要提示;稅務新聞;通知公告;基層連線等。
(三)政策法規
主要包括:政策法規庫;法規公告;最新法規;優惠政策等。
(四)納稅輔導
主要包括:稅種介紹;稅務登記;納稅申報;發票管理;納稅檢查;稅款繳納;憑證賬簿管理;復議訴訟;社保征繳;案例分析;稅額計算;辦稅地圖等。
依申請公開類信息主要是向申請人公開除主動公開以外的涉稅政府信息。
二、信息公開方式
(一)主動公開
本機關主要通過下列方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1.廣東省地方稅務局網站;
2.召開新聞發布會;
3.其他新聞媒體;
4.廣東省地方稅務局法規公告,地方稅務雜志等。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通過以上方式,獲取本機關主動公開的信息。
(二)依申請公開
1.申請
申請人提出申請時,應填寫《廣東省地方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申請表》可以在受理機構領取,也可以在廣東省地方稅務局網站上下載電子版。
申請人申請提供與其自身相關的涉稅信息時,應提供有效身份證件或證明文件,向受理機構提交書面申請。
(1)通過互聯網提出申請
申請人在填寫電子版《申請表》後,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受理機構電子郵箱。
(2)書面申請
申請人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通過電報、傳真方式提出申請,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
(3)口頭申請
本機關一般不受理口頭申請。如採用書面形式確有困難,申請人可以口頭申請,受理機構代為填寫《申請表》,申請人必須親自簽名或者簽章予以確認。
2.受理
本機關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機構為:廣東省地方稅務局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工作辦公室。
辦公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600號
辦公時間:8:30—12:00,14:00—17:30(法定節假日除外)
通信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北路600號
3.答復
本機關處理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答復流程請參見《廣東省地方稅務局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工作規程》。
三、監督方式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上級行政機關、監察機關或者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舉報。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10. 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信息公開指南
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獲取政府信息,進一步提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促進依法行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和《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政府信息公開辦法》的規定,結合我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實際,特編制本指南。為了更好地提供政府信息公開服務,需要獲取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服務的社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建議閱讀本《指南》。
本《指南》可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和本機關的門戶網站上查閱,也可到本《指南》指定查閱點「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大廳」(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西路57號紅盾大廈二樓)查閱或領取。
一、信息分類和編排體系
本機關在職責范圍內,負責主動公開下列各類政府信息:
(一)組織機構。
主要包括:本機關機構概況、設置及主要職能情況;機構領導及分工情況;內設機構設置及職能情況;下(直)屬單位設置及職能情況等。
(二)部門文件。
主要包括:以本機關名義發布或者本機關作為主辦部門與其他部門聯合發布的規范性文件等。
(三)行政執法。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本機關行使的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行政徵收等職能的法律依據。
(四)辦事指南。
主要包括:本機關行政職能相關業務的辦事指南,具體包括辦事法律依據、辦理條件、申請方式、辦理程序、辦理時限、所需表格下載等。
(五)工作動態。
主要包括:本機關有關新聞及工作動態。
(六)財政預決算。
主要包括:本機關年度財政預算、決算報告。
(七)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工作報告。
主要包括: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開展情況報告。
(八)其他。
主要包括:本機關發布的需社會廣泛知曉的通知公告、統計信息,年度工作計劃等內容。
為方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查詢本機關政府信息,本機關編制了《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政府信息公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在廣東省人民政府網站或本機關的門戶網站(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門戶網站)上查閱該《目錄》,也可以到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大廳(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西路57號紅盾大廈二樓)查閱。
二、獲取形式
(一)主動公開。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范圍,詳見《目錄》。
1.公開形式。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主要採取政府網站網上公開形式,在網上獲取本機關政府信息請登陸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門戶網站
本機關還將採取以下輔助方式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1)通過政府公報、新聞發布會等形式和報紙、廣播、電視等公共媒體主動公開政府信息;
(2)本機關在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大廳(廣州市天河區體育西路57號二樓)設有電子觸摸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到該電子觸摸屏查閱本機關公開的政府信息。
本機關網上公開的信息,除有明確時限或已經變更的信息以外,一般網上存留時限原則上為3年。超過留存期的信息,本機關將不再繼續通過網上公開。
2.公開時限。
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自政府信息形成或變更之日20個工作日內予以公開。法律、法規對政府信息公開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依申請公開。
除本機關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本機關申請獲取相關政府信息。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負責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本機關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1.提出申請。
向本機關提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應當填寫《廣東省工商局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以下簡稱《申請表》,見附件1)。申請表可以在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領取,也可以在本機關網站上下載電子版,復制有效。申請人對申請獲取信息的描述請盡量詳盡、明確;若有可能,請提供該信息的標題、發布時間、文號或者其他有助於本機關確定信息內容的提示。申請人向本機關申請獲取政府信息應當提供有效身份證件或證明文件。
(1)書面申請。
申請人可通過設在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記注冊大廳的「信息公開受理」窗口當面提交《申請表》,也可通過信函、電報、傳真等方式提出申請。通過信函方式提出申請的,請在信封左下角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通過電報、傳真方式提出申請的,請相應註明「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字樣。信函、傳真申請到達受理機構的時間為申請時間。
(2)網上申請。
申請人可通過互聯網在本機關網站上使用廣東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系統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也可通過向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電子郵箱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提交政府信息公開申請。
(3)口頭申請。
本機關一般不受理口頭申請。如採用書面形式確有困難,申請人可以口頭申請,受理機構代為填寫《申請表》,申請人必須親自簽名或者簽章予以確認。
本機關不直接受理通過電話、短消息等方式提出的申請,但申請人可以通過電話進行業務咨詢。
2.申請處理。
本機關收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後,根據需要,通過相應方式對申請人身份進行核對,並從形式上對申請的要件是否完備進行審查,對於要件不完備的申請予以退回,要求申請人補正。
對申請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本機關將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答復,詳見本機關處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流程圖。
本機關辦理申請人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時,能夠當場答復的,將當場答復;不能當場答復的,自收到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予以答復;確需延長答復期限的,經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負責人同意,延長答復時間不超過15個工作日,並告知申請人。《條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時,除不應公開的內容外,根據掌握該信息的實際狀態進行提供,不對信息進行加工、統計、研究、分析或者其他處理。
3.收費標准。
本機關依申請提供政府信息的收費標准依照國家物價與財政部門制定的標准執行,收取的費用全部上繳財政。
申請公開政府信息的公民,確有經濟困難的,可向本機關提出減免相關費用的申請,並填寫《申請表》相關欄目。
三、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為: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辦公室
辦公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西路57號紅盾大廈
辦公時間:8:30-12:0014:00-17:30(工作日)
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受理機構為:廣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辦公室
辦公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西路57號紅盾大廈1906室
辦公時間:8:30-12:0014:00-17:30(工作日)
四、監督投訴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未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開義務的,可以向省紀委派駐廣東省工商局監察室投訴舉報。
辦公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體育西路57號紅盾大廈2605室
五、其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本機關提供的與其自身相關的政府信息記錄不準確的,可以向本機關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機構提出更正申請,並提供證據材料。本機關將根據申請做出相應處理,並告知申請人。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