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死亡超過36人法規
『壹』 事故一次傷亡人數大於36,國際上會有什麼懲罰
你好,我們先認識一下我國的事故等級的劃分。
輕微事故,死亡0人,重傷0人,直接經濟損失0元,上報縣級,企業處理。
一般事故,死亡1至2人,重傷1至9人(包括急性工業中毒,下同),直經損100萬至900萬,上報市級,縣級處理。
較大事故,死亡3至9人,重傷10至49人,直經損1000萬至5000萬,上報省級,市級處理。
重大事故,死亡10至29人,重傷50至99人,直經損5000萬至1億,上報國務院,省級處理。
特別重大事故,死亡30人以上,重傷100人以上,直經損1億以上,上報國務院,國務院處理。
以上各條件為或的關系。符合一項即可定性。
其它不同行業還有相應標准:
一、火災事故嚴重程度分類
1996年11月11日由公安部、原勞動部、國家統計局聯合頒布的《火災統計管理規定》將火災事故分為特大火災、重大火災和一般火災三類。
1、特大火災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災,為特大火災: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重傷20人以上;死亡、重傷20人以上;受災50戶以上;直接財產損失100萬元以上。
2、重大火災事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火災,為重大火災事故;死亡3人以上;重傷10人以上;死亡、重傷10人以上;受災30戶以上;直接財產損失30萬元以上。
3、一般火災事故:不具有前列兩項情形的燃燒事故,為一般火災。
凡在火災和火災撲救過程中因燒、摔、砸、炸、窒息、中毒、觸電、高溫輻射等原因所致的人員傷亡,列入火災人員傷亡統計范圍。其中死亡以火災發生後7天內死亡為限,傷殘統計標准按原勞動部的有關規定認定。火災損失分直接財產損失和間接財產損失兩項統計,具體計算方法按公安部的有關規定執行。
凡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都為火災,所有火災不論損害大小,都應列入火災統計范圍。所有統計火災應包括下列火災:(1)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燃燒爆炸引起的火災;(2)破壞性試驗中引起非實驗體的燃燒;(3)機電設備因內部故障導致外部明火燃燒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燒;(4)車輛、船舶、飛機以及其他交通工具發生的燃燒(飛機因飛行事故而導致本身燃燒的除外),或者由此引起其他物件的燃燒。
二、船舶交通事故分級標准
1990年6月16日交通部發布的第16號令《船舶交通事故統計規則》,船舶發生碰撞、擱淺、觸礁、觸損、浪損、風災、火災及其他造成財產和營業員損失或人身傷亡的交通事故。根據事故船舶的等級、死亡人數和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將船舶交通事故分為小事故、一般事故、大事故、重大事故。
三、道路交通事故嚴重程度分類
國務院發布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6條規定,根據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程度和數額,交通事故分為輕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根據公安部修訂的道路交通事故等級劃分標准,各類的標准如下:
1、輕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輕傷1至2人,或者財產損失機動車事故不足1000元,非機動車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
2、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傷1至2人,或者輕傷3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不足3萬元的事故。
3、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傷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財產損失3萬元以上不足6萬元的事故。
4、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傷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同時重傷8人以上,或者死亡2人,同時重傷5人以上,或者財產損失6萬元以上的事故。
四、 鐵路行車事故分類
1987年12月10日鐵道部頒布的《鐵路行車事故處理規則》按照事故的性質、損失及對行車造成的影響,將行車事故分為重大事故、大事故、險性事故和一般事故。
(一) 重大事故
1、客運列車發生沖突、脫軌、火災或爆炸,造成下列後果之一的,構成重大事故:
(1)人員死亡3人或死亡、重傷5人及其以上者;
(2)機車中破1台;
(3)動車、客車中破1輛;
(4)貨車大破1輛;
(5)單線或雙線之一線行車中斷滿2小時,或影響本列車滿2小時。
2、其他列車發生沖突、脫軌、火災或爆炸,造成下列後果之一的,構成重大事故:
(1)人員死亡3人或死亡、重傷5人及其以上者;
(2)機車大破1台或中破2台;
(3)動車、客車大破1輛或中破2輛;
(4)貨車報廢1輛或大破4輛(大破2輛摺合報廢1輛);
(5)單線行車中斷滿4小時並影響其他列車,雙線之一線行車中斷滿4小時,雙線行車完全中斷滿2小時。
3、調車作業(包括機車車輛整備作業)發生沖突或脫軌,造成下列後果之一時,構成重大事故:
(1)人員死亡3人或死亡、重傷5人及其以上者;
(2)機車大破1台;
(3)動車、客車報廢1輛;
(4)貨車報廢3輛;
(5)單線行車中斷滿4小時並影響其他列車,雙線之一線行車中斷滿4小時,雙線行車完全中斷滿2小時。
4、由於鐵路技術設備、其他臨時設備破損或貨物裝載不良,致使鐵路技術設備破損,造成2款各項後果之一時,構成重大事故。
(二) 大事故
1、客運列車發生沖突、脫軌、火災或爆炸,造成下列後果之一的,構成大事故:
(1)人員死亡1人或重傷2人及其以上者;
(2)中途摘車或貨車中破1輛;
(3)重型軌道車報廢;
(4)單線或雙線之一線行車中斷滿1小時,或影響本列車滿1小時;
(5)報廢鋼軌200米及其以上或鋼筋混凝土軌枕500根及其以上。
2、其他列車發生沖突、脫軌、火災或爆炸,造成下列後果之一的,構成大事故:
(1)人員死亡1人或重傷2人及其以上者;
(2)機車中破1台;
(3)動車、客車中破1輛;
(4)貨車大破1輛或中破2輛;
(5)重型軌道車報廢;
(6)單線行車中斷滿2小時瓶影響其他列車,雙線之一線行車中斷滿2小時,雙線行車完全中斷滿1小時;
(7)報廢鋼軌200米及其以上或鋼筋混凝土軌枕500根及其以上。
3、調車作業(包括機車車輛整備作業)發生沖突或脫軌,造成下列後果之一時,構成大事故:
(1)人員死亡1人或重傷2人及其以上者;
(2)機車中破1台;
(3)動車、客車大破1輛或中破2輛;
(4)貨車報廢1 輛或大破2輛;
(5)重型軌道車報廢;
(6)單線行車中斷滿2小時並影響其他列車,雙線之一線行車中斷滿2小時,雙線行車完全中斷滿1小時;
(7)報廢鋼軌200米及其以上或鋼筋混凝土軌枕500根及其以上。
4、由於鐵路技術設備、其他臨時設備破損或貨物裝載不良,致使鐵路技術設備破損,造成(2)款各項後果之一時,構成大事故。
五、建築工程重大事故等級評定
建築工程重大事故系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於責任過失造成工程倒塌或報廢、機械設備毀壞和安全設施失當造成人身傷亡或者重大經濟損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分為四個等級:
(一)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為一級重大事故:
1.死亡30人以上;
2.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以上。
(二)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為二級重大事故:
1.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
2.直接經濟損失100萬元以下,不滿300萬元。
(三)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為三級重大事故:
1.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
2.重傷20人以上;
3.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不滿100萬元。
(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者為四級重大事故:
1.死亡2人以下;
2.重傷3人以上,19人以下;
3.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不滿30萬元。
『貳』 死亡超過36,省委書記要撤職真的嗎,謝謝了
當然是假的,因為追究責任過和這個不是必須的,主要看有沒有存在瀆職濫權的領導責任問題。
因為對於省委書記來說他管的是黨務和人事,並不負責經濟領域的傷亡,傷亡主要是由當地的行政首長負責,而且省委書記屬於前三排領導幹部,職務任免都需要中央政治局開會決定,像這種死亡36人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純屬意外,如果沒有直接涉及貪腐的問題話,根本沒有公務員可能被撤職,更不用說省委書記。
『叄』 中國大的事故死亡人數為什麼剛好都不會超出36人呢
瞎說的,有很多也比36人多的。很多死亡35人都是炒作的。
『肆』 為什麼所有事故都會控制在36人以內
可能有心理專家告訴ZF,要控制這范圍,以免產生負面影響和恐慌情緒。
『伍』 36人死亡 市長要負什麼樣的責任
1、死亡36人,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規定,已經達到特別重大事故標准。特別重大事故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提出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2、市長因為事故下台,如果不是直接認定的責任事故原因,那就屬於引咎辭職。
《引咎辭職暫行規定》第十四條:黨政領導幹部因工作嚴重失誤、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或者對重大事故負有重要領導責不宜再擔任現職,本人應當引咎辭去現任領導職務。
第十五條:黨政領導幹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引咎辭職:
(一)因工作失職,引發嚴重的群體性事件,或者對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處置失當,造成嚴重後果或者惡劣影響,負主要領導責任的;
(二)決策嚴重失誤,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或者惡劣影響,負主要領導責任的;
(三)在抗災救災、防治疫情等方面嚴重失職,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負主要領導責任的;
(四)在安全工作方面嚴重失職,連續或者多次發生重大責任事故,或者發生特大責任事故,負主要領導責任的;連續或者多次發生特大責任事故,或者發生特別重大責任事故,負主要領導責任、重要領導責任的;
(五)在市場監管、環境保護、社會管理等方面管理、監督嚴重失職,連續或者多次發生重大事故、重大案件,造成巨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負主要領導責任的;
(六)執行《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不力,造成用人嚴重失察、失誤,影響惡劣, 負主要領導責任的;
(七)疏於管理監督,致使班子成員或者下屬連續或多次出現嚴重違紀違法行為,造成惡劣影響,負主要領導責任的;
(八)對配偶、子女、身邊工作人員嚴重違紀違法知情不管,造成惡劣影響的;
(九)有其他應當引咎辭職情形的。
『陸』 安全事故死亡多少人以上領導會被追責
36人以上,含36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六十三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違反本法規定,不履行法定職責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或者監察機關責令改正;
有「未按規定採取預防措施」、「遲報、謊報、瞞報、漏報」等八種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6)事故死亡超過36人法規擴展閱讀: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第三條,根據生產安全事故(以下簡稱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
事故一般分為以下等級
(一)特別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三)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國務院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事故等級劃分的補充性規定。
本條第一款所稱的「以上」包括本數,所稱的「以下」不包括本數。
『柒』 死亡35人和死亡36人在法律上有什麼定性
同為特別重大安全事故。
『捌』 所謂的35人定律 政府的規定是當場死36人問責么
所謂「35人定律」是一種謠言,是許多群眾對於發生事故時官方數據的一種不信任而造成的以謠傳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