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供水條例
① 安裝自來水收費標准
以內江為例,安裝自來水包括了兩塊費用,具體為:
一、公共管網建設費
1、居民生活用水公共管網建設建設費按DN15普通水表1800元/戶,老用戶850元/戶收取,(老用戶改造原則上以單元為單位提出整體改造),營業門面按建築設計開單,每一開單為一戶居民生活DN15計算,營業大面積用房和辦公用房按房屋使用面積換算,營業用戶以80平方米/戶,辦公用房以150平方米/戶居民用水計算。
二、綜合管理費:(包括查勘、設計審核、施工管理、竣工驗收、用戶賠償等過程中發生的費用)。
1、綜合管理費按DN15水表每戶300元計算,超過DN15表徑或超面積按公共管網建設費標准換算。
管道安裝工程費由安裝部門按安裝工程定額計算收取,也可根據用戶自願經協商實行費用定額預算包干,包干費標准為每戶(DN15)最高不超過1000元收取(使用新型水表或智能水表應補水表材料費)。
供水技術:
供水系統從各種地點獲取水源,這些水源都經過了適當的處理,包括地下水、地表水(湖泊和河流),以及經過淡化的海水。水源處理步驟一般包括:凈化、氯化消毒,有時還包括添加氟化劑。
在現階段,消毒劑除氯氣外,還有二氧化氯,臭氧,採用代用消毒劑可降低有害物質的生成量,同時提高處理效率。
世界上安全的自來水消毒方法是臭氧消毒,不過這種方法的處理費用太昂貴,而且經過臭氧處理過的水,它的保留時間是有限的,至於能保留多長時間,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所以只有少數的發達國家才使用這種處理方法。
處理後的水資源通過重力或通過水泵抽水聚集到水庫中,並通過水塔或通過地面設施供應。水被使用後,廢水一般排入下水道系統,並在排入河流、湖泊、海洋前在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或再利用於景觀、灌溉或工業用水。
以上內容參考內江市人民政府-自來水安裝收費標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自來水
② 無限多分求(分科加):城鎮供水原有政策
現在只能找到這些,如果你要詳細的只能去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了
這里有一些城鎮供水的條例
http://www.iwatertech.com/policies/urban-water-supply/index.htm
還有一些相關的文章,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城鎮供水事業發展形勢與展望
http://www.cepi.com.cn/experts/article/20070125111513194.htm
中國城鎮供水協會是在建設部指導下,以城鎮供水企業和地方城鎮供水為主體以及相關單位或個人自願參加組成的社會團體。協會的宗旨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守憲法和法律,認真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推進行業管理,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反映會員願望,促進企業間的橫向交流,為會員提供多種形式的服務,發揮政府主管部門與企業間聯系的橋梁紐帶作用,促進城鎮供水事業的發展。
概況:我國城鎮供水事業誕生於清朝後期,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經過長期發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范圍內的城市、縣鎮都已興建了供水企業。中國城鎮供水協會成立於1985年4月21日,設有基本團體會員、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特邀會員和榮譽會員,現共有會員2,672個。
主要活動:
1.積極、認真、扎扎實實地為會員服務。
(1)幫助企業探討改革之路;
(2)積極推行工資改革;
(3)協助合理調整水價;
(4)積極配合建設部實施企業上等級工作;
(5)全力抓好經常性的工作。
2.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作用。
(1)配合建設部完善供水行業的法制建設;
(2)協助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行業規劃;
(3)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4)舉辦供水、節水產品展銷活動。
組織機構:中國水協的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權利執行機構是理事會,秘書處是常設機構。協會下設專業委員會有:科學技術委員會、企業管理委員會、節約用水委員會、縣鎮供水委員會、思想政治委員會、編輯出版委員會、
經濟實體及其他組織:1992年,中國水協與上海自來水公司所屬上海給水設備工程公司聯合組建了「華水新技術開發公司」。該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城鎮供水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為供水企業技術改造、技術診斷提供咨詢和勞務服務;稱貸凈水工程、管道工程設計施工任務;經銷供水節水專用設備、器材,組織展銷和產品定點加工。兩年來業務不斷擴展,經營效益初見成效,為協會擴大服務,增加財政收入創造了一個有效的途徑。為了維護供水企業和廣大用戶的利益,促進供水、節水設備器材質量的不斷提高,開辟優質產品的信息傳遞,中國水協在科學技術委員會和節約用水委員會下分別設置了供水、節水產品推薦辦公室,開展優質產品推薦工作。
刊物: 《城鎮供水》是中國水協主辦的綜合性學術刊物,刊物的主要內容除供水技術的報道和專題探討外,還有有關城鎮供水的方針、政策、協會重大活動,供水企業的經營管理,國際城市供水技術發展,國際水界的活動以及普及性供水技術,企業管理等方面的資料。《供水節水報》是中國水協主辦的會報,用於宣傳有關城鎮供水和城市節水的方針、政策、法規,報道城鎮供水事業發展,中國水協重大活動,全國各地供水企業經營管理的成果和新動向,改革開放的舉措與動態,刊登人物傳記以及會員的文學藝術作品、供水企業間的文體活動。
1.總則
1.1 為了加強西部地區小城鎮供水管理,發展西部小城鎮供水事業,保障居民生活用水、生產用水和其它用水,根據國務院令第158號《城市供水條例》、《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2006)、《城市供水水質標准》(CJ/T206-2005)、《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小城鎮建設技術政策》、《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等有關的法律、法規,結合我國西部小城鎮實際情況,制定本政策。
1.2 本技術政策所稱小城鎮①,是指依法設立的建制鎮。
1.3 本技術政策所稱小城鎮供水,是指以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設備)向居民和單位的生產、生活和其它各項建設提供用水的供水系統的總稱。
1.4 本技術政策適用於西部小城鎮供水系統規劃、工程建設,指導供水系統及處理工藝的選擇,並作為供水管理的政策依據。
1.5 城鎮供水應根據地區的差別實行分類指導,應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自然環境條件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選擇供水方式。城鎮供水設施建設,應根據城鎮發展規劃合理確定城鎮供水設施建設規模。城鎮供水應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1.6 城鎮供水應當遵循合理開發水源與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相結合的原則。
1.7城鎮供水應當貫徹有利於城鎮供水事業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鼓勵開展供水科學技術研究,採用經濟適用、技術成熟工藝,積極穩妥推行供水新技術、提高城鎮供水水平。
①小城鎮規模分級:一級鎮,指縣駐地鎮、經濟發達地區3萬以上人口的中心鎮、經濟發展一般地區2.5萬以上鎮區人口的中心鎮;二級鎮, 經濟發達地區一級鎮以外的中心鎮和2.5萬以上人口的一般鎮、經濟發展一般地區一級鎮以外的中心鎮、2萬以上鎮區人口的一般鎮、經濟欠發達地區1萬以上鎮區人口縣城鎮以外的其它鎮;三級鎮,二級鎮以外的一般鎮和在規劃期將發展的建制鎮。資料來源:《小城鎮規劃標准研究》(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
2.目標與原則
2.1 遵照建設部《建設事業「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綱要》,結合西部小城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爭取大部分小城鎮供水普及率在2010年達到85%,2020年達到95%。
2.2 供水工程是城鎮的生命線,應當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協調發展,確保水量、水質和水壓安全。
2.3 在條件合適的小城鎮群之間鼓勵採取區域聯合供水。
2.4 城鎮供水設施建設,應近、遠期相結合,以近期進行建設,以遠期進行規劃、設計。近期設計年限宜採用5年,遠期規劃年限宜採用5~15年。
2.5根據本地區經濟狀況,推廣適用的水廠自動化技術工藝,同時開展管網和生產管理的優化調度。
3.水源及取水
3.1 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管理,確保飲用水源安全。有條件的地區,盡量採用雙水源供水。給水工程設計應從全局出發考慮水資源的節約利用、水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的可持續性,優先保證城鎮生活用水。
3.2 根據地表水、地下水具體情況,科學確定供水水源的開發次序。供水水源應當區域統籌考慮,地表水豐富地區,將地下水作為儲備水源;對地表水比較缺乏的城鎮,可取用地下水。此外,缺水地區可根據情況積極開發雨水、再生水(不宜作為飲用水水源)、苦鹹水等水源。
3.3 取水位置需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綜合考慮水質,地形、水文地質,施工等因素。應優先選用水質好、距離近、位置較高能實現自流和水量充足的水庫水(泉水),提高供水經濟性。
3.4 水源水量要求
3.4.1合理利用水資源,在滿足基本生態用水前提下,統籌兼顧城鎮生活用水、工業用水、農業用水和其它用水。
3.4.2對所在地區的水資源狀況進行認真勘測,建制鎮給水水源的枯水流量保證率宜不低於90%,當水源的枯水流量不能滿足上述要求時,可適當降低保證率或採取多水源調節、水量調蓄等措施保證用水量。
3.5 水源水質要求
3.5.1 供水水源地必須依法建立水源保護區。保護區內嚴禁建設任何可能危害水源水質的設施和進行有礙水源水質的活動。對於以河流為水源,應加強對取水口上游1000m至下游100m水域的保護,對取用水庫水,應由當地「人大」立法劃定水庫徑流區為一級水源保護區,對於地下水水源,應加強水源井核心區的保護;此外,還應加強二級水源保護區的保護。
3.5.2 選用地表水作為供水水源時,應參照執行現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的條款。
3.5.3 選用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時,應參照執行現行《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的條款。
3.5.4 當水源水質不符合要求時,不宜作為供水水源。若限於條件需加以利用時,水源水質超標項目經水廠處理後,出水水質應達到現行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要求。
3.6 取水構築物類型選擇
3.6.1 地下水取水構築物,當地下潛水埋藏較淺,水位變化不大時,採用大口徑管井取水;當河床為透水性良好的砂礫層,含水層較厚,水量較豐富時,可採用大口井或滲渠取地下滲流水。
3.6.2 地表水取水構築物型式,應在滿足安全供水前提下,根據河床地形及地質、河床沖刷、淤積、水深及水位變幅、泥沙及漂浮物、冰情和航運以及施工條件等因素考慮,江河取水一般考慮採用江河固定式;當水源水位變幅大,水位漲落速度小於2.0m/h,且水流不急、要求施工周期短和建造固定式取水構築物有困難,且取水安全性要求不高或臨時取水時,可考慮採用纜車或浮船等活動式取水構築物;當水庫水深較大時,採用庫壩式取水構築物,設置分層取水,構築物可與壩體同時設計和施工,或在庫壩後由涵洞放水,防止損傷壩體,同時不受船隻、風浪影響。
3.6.3 當山溪河流取水深度不足,或者取水量占河流枯水量的百分率較大(>30%),推移質不多時,可在河流上修建低壩抬高水位和攔截足夠的水量。低壩可用固定式或活動式。
3.6.4 在水淺、大顆粒推移質較多的山溪河流,取水量較大時採用底欄柵式取水。
4.輸水系統
4.1輸水管渠定線應符合城市總體規劃要求。輸水系統必須保證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4.2 輸水管渠定線應充分考慮地形和地質條件,同時便於施工和管理,盡量降低造價。
4.3 輸水管渠可採用壓力管渠和重力管渠兩種形式。當遠距離輸水,可採用加壓和重力輸水兩者相結合的形式。
4.4 從供水安全考慮,輸水管渠不宜少於兩條;在地形條件復雜和經濟條件不允許時,可用單管渠輸水,但要充分考慮貯水設施、管道的安全措施和維護條件。
4.5 考慮供、輸水壓力及地質條件、埋深及防止二次污染等因素,可分段、分區選用經濟實用、就地或附近能生產的國家推薦的新型管材。
5.凈水系統
5.1 選擇准則
5.1.1 凈水工藝應選擇投資省,運行費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簡單,佔地少的工藝。同時應根據處理的規模、原水水質以及現行《室外給水設計規范》(GB50013)要求,經技術經濟比較後優選確定。
5.1.2 凈水工藝選擇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包括:基建投資、年經營費、單位水量投資、單位水量電耗;佔地面積、運行可靠性、管理維護難易程度、總體安全效益等。
5.1.3 不同地區,不同水源水質應採用相應的凈水技術。凈水工藝選擇時須充分了解原水中污染物的形成及發展趨勢,以便對所選工藝可能的改善措施做出分析與判斷。
5.2 處理工藝
5.2.1採用地表水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質符合現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Ⅱ類標準的水體,宜採用混凝→沉澱或澄清→過濾→消毒的常規工藝;採用地下水作為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時,水質符合現行的《地下水質量標准》(GB14848)Ⅲ類標準的水體,經適當處理可用作飲用水。
5.2.2 處理構築物不宜少於兩組。原水含沙量高時,宜採取預沉措施。條件允許時,也可修建蓄水構築物,以供沙峰期間取用。
5.2.3 對於原水中含有天然有機物或微量有機物及富營養化原水根據污染或富營養化程度選擇合適的預處理或強化處理、深度處理工藝或組合工藝。適宜的預處理或強化處理工藝有:化學氧化法(如投加高錳酸鉀、二氧化氯等),投加助凝劑、絮凝劑,投加粉末活性炭,增設生物濾池;適宜的深度處理工藝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膜技術。
5.2.4 原水中鐵、錳含量超過現行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限量時,應考慮除鐵除錳。單獨除鐵除錳均可採用曝氣→接觸氧化過濾;原水中鐵錳同時超標可採用曝氣→一級過濾→二級過濾。
5.2.5原水中氟含量超過現行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時,應考慮除氟。適宜的除氟方法有混凝沉澱法、活性氧化鋁吸附法、電滲析法、納濾法和反滲透法,視經濟條件採用。
5.2.6消毒宜採用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線消毒等。
5.2.7 葯劑的投加控制,宜採用計量泵自動投加。
6.配水系統
6.1 配水管網應按照城鎮規劃要求,一般沿城鎮規劃道路敷設,在城鎮主幹道上應沿人行道敷設。
6.2 管線布置沿水流方向,以最短的路線布置干管,干管應從用水量較大的街區通過,干管間距可根據街區情況設置。干管之間用連接管聯結成環狀,連接管間距,可根據街區大小情況設置。
6.3管網宜布置成環狀,以保證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當允許間斷供水時,可布置為樹枝狀,但應考慮將來有連成環狀管網的可能。
6.4 城鎮生活飲用水的管網嚴禁與非生活飲用水的管網連接。
6.5 開展供水系統的優化調度,保障管網水量、水質並節省能量。
6.6 供水調節方式可採用水塔調節或利用地形設置高位水池、水泵調速方式。
7.污泥處理系統
7.1 水廠污泥的處理與利用原則是減量化、無害化,小城鎮水廠污泥按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適當處理。
7.2 水廠污泥處理工藝一般包括濃縮、調理和脫水。污泥調理視情況採用物理法或化學法;污泥的脫水以離心或壓濾工藝為主。
8.自動控制系統
8.1給水工程設備機械化和自動化程度,應從提高供水水質和供水可靠性、降低能耗,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改善勞動條件和增加經濟效益出發,根據需要及設備供應情況,妥善確定。
8.2水廠設備操作以手控為主,新建水廠在條件成熟時可建設自動控制系統,提高水廠的科學管理與自動化水平。
9.供水安全及節水
9.1做好供水系統重大事故應急方案,保護人民正常生活,保障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將供水安全納入地區統一安全應急預案。
9.2 對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內源性水質惡化、有毒有害化學品和生物製品事故性泄漏、水廠運行事故均要做好預警方案與對應的措施。
9.3 應急供水水量要滿足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可採用運送飲用水、鋪設臨時管道供水、車載凈水設備供水等方式。
9.4 小城鎮應注意節約用水,城鎮人均綜合用水量宜≤240L/d,農村人均綜合用水量宜≤120L/d。
10.運營管理
10.1 為使城鎮供水系統建立標准化運營機制,提高供水管理的技術水平,確保安全、穩定、優質、低耗供水,應加強對城鎮供水系統的運行、維護及安全方面的管理。
10.2 水源水質監測、城市及村鎮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質檢測過程中采樣點選擇、檢驗項目和頻率、合格率按照相應的標准執行;水質檢驗方法原水檢驗應按照GB3838執行;生活飲用水檢驗的方法應按照《生活飲用水水質檢驗方法》GB/T5750執行。
10.3 供水設施、設備的運行、維護及廠級調度參照《城鎮供水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58執行。
10.4 應注意水廠消毒劑氯、氨及二氧化氯的使用安全,嚴格按照相應的安全規程操作和使用;電氣安全嚴格遵守相關的工作規程。
10.5 加強管網的日常運行和維護管理,提高管網管理的技術水平,防止供水管網系統的二次污染
③ 農村盜用自來水犯法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四川省村鎮供水條例》(其他各省也有類似的法律版法規)權,盜用自來水肯定是不合法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裝、遷移或者拆除公共供水設施;不得拆卸、啟封、損壞結算水表或者干擾水表正常計量。擅自改裝、遷移、拆除公共供水設施,拆卸、啟封、損壞結算水表或者干擾水表正常計量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狀,並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擅自在村鎮公共供水管道上連接取水設施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狀,並處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罰款;擅自將生產、使用有毒有害物質的設施與村鎮公共供水管道連接的,由縣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糾正,排除危害,並處以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盜用的數量達到一定標準是可以追究刑事責任的。
④ 建築法規體系的構成是什麼
建設法規體系的構成:所謂法規體系的構成,就是指法規體系採取的結構形式。建設法規體系是由很多不同層次的 法規組成的,它的結構形式一般有:寶塔形和梯形兩種。
建設法規體系,是指把已經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設法規、建設行政法規和建設部門規章銜接起來,形成一個相互聯系、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完整統一的框架結構。包括地方性建設法規和建設規章。建設法規體系是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4)村鎮供水條例擴展閱讀:
建設行政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國家強制性保證實施的,國家建設管理機關從宏觀上、全局上管理建設業的法律規范,對促進國家建築業發展,制裁行政違法行為,起著主導作用。
(1)城市規劃法,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規劃法實施條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市政公用事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管理條例、城市供水條例、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綠化條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3)村鎮建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4)風景名勝區管理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風景名勝管理暫行條例。
(5)工程設計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中外合作設計工程項目暫行規定、注冊建築師條例。
(6)建築法,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築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⑤ 與房地產相關的法律
·房地產法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004-05-29
中華人民共版和國建築法權 2004-05-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2004-05-29
·房地產法規 ·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2004-05-29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004-05-29
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 2004-05-29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 2004-05-29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004-05-29
·房地產規章 ·
城市房地產權屬檔案管理辦法 2004-05-29
房產測繪管理辦法 2004-05-29
住宅室內裝飾裝修管理辦法 2004-05-29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004-05-29
⑥ 建設法規體系按立法許可權分為哪幾個層次
建設法規體系分為:
1、建設行政法律
建設行政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國家強制性保證實施的,國家建設管理機關從宏觀上、全局上管理建設業的法律規范,對促進國家建築業發展,制裁行政違法行為,起著主導作用。
(1)城市規劃法,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規劃法實施條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2)市政公用事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城市道路管理條例、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管理條例、城市供水條例、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城市綠化條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
(3)村鎮建設類法規,對應的行政法規是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
2、建設民事法律
建設民事法律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國家強制性保證其實施的,體現人民意志的,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建設關系的法律規范。對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利用價值規律調整經濟關系,促進建築企業經營管理必不可少。包括: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公司法等。
3、建設技術法規
建設技術法規是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工程勘察、設計、規劃、施工、安裝、檢測、驗收等的技術規程、規則、規范、條例、辦法、定額、指標等規范性文件。它以建設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方面專家綜合評價、科學論證而制定,分為國家、專業(部)、地方和企業四級。
(6)村鎮供水條例擴展閱讀
建設法規體系,國家法律體系中的組成部分,它必須要與國家的憲法和相關法律保持一致,不能出現與其他法律法規相互矛盾和抵觸的地方,但是由於自己的行業特徵,它又具有相對獨立性。
從法的制定和法的實施上考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只有一個。人大專門委員會、政府部門和地方都沒有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這些機構既沒有必要更沒有可能在國家法律體系之下或以外建立自己獨立的「法律體系」。
⑦ 長江流域完成高效節水灌溉超多少萬畝
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推進,農村水利建設的進一步加強,黨的十八大以來,長江流域累計完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25.06萬畝,至此,流域總灌溉面積接近一半實現有效灌溉,農村水生態文明建設得到顯著提升。
據長江委有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4月《農田水利條例》出台後,流域各省水利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等省率先出台了相關配套文件,並相繼推出《村鎮供水條例》等系列管理辦法,流域農村水利法規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規劃方面,農村水利規劃的引領和剛性約束逐漸加強;以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為重點,城鄉一體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設和標准化水廠建設加快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