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美國邊境條例

美國邊境條例

發布時間: 2021-12-31 21:16:49

1. 美國國會條例的內容

根據美國《憲法》的規定:美國國會每兩年為一屆,國會兩院分別為參議院和眾議院。眾議院議員任期與國會任期相同,每兩年全部改選。參議員任期六年,每屆國會屆滿時改選三分之一。眾議院名額按各州人口的比例分配,1787年制定的憲法規定每3萬人選出1名眾議員,根據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結果確定各州的議席,但每州至少須有1名眾議員。後來根據國會在1929年通過的法律,眾議員的總人數被固定為435名,根據每10年一次的人口統計結果於各州之間調整。參議院的名額分配,各州不論大小,都有2名國會參議員,現在美國有50個州,全國現共有100名國會參議員。

2. 美國大兵的22條作戰條例

美國大兵的22條軍規
這22條作戰條例,美國軍方的軍事教科書上找不到,只能是來自第一線的大兵們的實戰經驗,而且很可能是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
戰場是復雜的,充滿著變數,人生也是如此.
對於習慣了正向,單向思維的我們,這22條幫助我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第一條,你不是超人;
第二條,如果一個愚蠢的方法有效,那它就不是愚蠢的方法;
第三條,不要太顯眼,因為那樣會引人攻擊;
第四條,別和比你勇敢的傢伙待在一個掩體里;
第五條,別忘了你手上的武器是由出價最低的承包商製造的;
第六條,如果你的攻擊很順利,那你一定是中了圈套;
第七條,沒有任何計劃能在遇敵後繼續執行;
第八條,所有5秒的手榴彈的引線都會在3秒內燒完;
第九條,裝成無關緊要的人,因為敵人的彈葯可能不夠了;
第十條,那支你不加註意的敵軍部隊其實是攻擊的主力;
第十一條,重要的事總是簡單的;
第十二條,簡單的事總是難做的;
第十三條,好走的路總會被布上雷;
第十四條,如果你除了敵人什麼都不缺,那你一定在交戰中;
第十五條,飛來的子彈有優先通過權;
第十六條,如果敵人在你的射程內,別忘了你也在他的射程內;
第十七條,要一起用才能生效的設備通常不會一起運來;
第十八條,無線電總會在你急需火力支援時斷掉;
第十九條,你做的任何事都有可能讓你挨槍子兒----什麼都不做也一樣;
第二十條,唯一比敵方炮火還精確的是友軍的炮火;
第二十一條,專業士兵的行為是可以預測的,但世上卻充滿了業余玩家;
第二十二條,當兩軍都覺得自己愉快時,那他們可能都是對的.

3. 美國q條例是什麼工具

Q條例是指美聯儲禁止會員銀行向活期儲戶支付利息,同時規定定期存款支付利息的最高限額的條例。

Q條例的內容是:銀行對於活期存款不得公開支付利息,並對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設定最高限度,即禁止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會員銀行對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以下)支付利息,並對上述銀行所吸收的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規定了利率上限。

當時,這一上限規定為2.5%,此利率一直維持至1957年都不曾調整,而此後卻頻繁進行調整,它對銀行資金的來源去向都產生了顯著影響。

Q條例的作用

Q條例成為美國創建立貨幣市場基金的最初動因。20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經濟處於低谷,形成滯脹現象。由於Q條例關於商業銀行的存款利率不得超過5.25%~5.5%的規定,使得公眾對存款越來越沒有興趣。

而在1970年,美國國會取消了「Q條例」中關於10萬美元以上存款利率最高限額的規定。這就造成了對存款小戶的利率歧視。

於是,貨幣市場基金應運而生,將小戶的資金集中起來,以大戶的姿態出現在金融市場上。另一方面,Q條例的規定則為歐洲美元市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供給,促進了離岸金融市場的飛速發展。

4. 美國法律對正當防衛是如何規定的!

在美國,如有人未經允許,闖入了私人領地,在主人警告無效之後,是可以開槍射殺的。

在美國司法界,一個普遍接受的原則是,個人可以在適當的情況下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即使這種行為通常構成犯罪。在美國的法律體系中,每個州允許被告在被指控犯有暴力罪行時要求自衛,美國聯邦層面的法律是如此。

但是,在美國,有關自衛的具體規則因各州司法管轄區而異。而且美國是講究案例法,所以,如何判斷正當防衛需要結合各州的各自歷史案例,及案件實際具體情況進行法律判斷。

(4)美國邊境條例擴展閱讀:

美國正當防衛的特點:

在美國,其實並沒有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的說法,大多數州的刑法堅持的是「不退讓法」(Stand your Ground),可以翻譯為「就地防衛法」,也就是說遇到緊急情況時,沒有必要退讓,可以當場使用武力(包括槍支),甚至直接將對方打死,來保護自己和家人。

美國僅要求「防衛人合理地相信為避免非法侵害而使用暴力是必要的」,即便認識錯誤,結果失當,也可以作合法辯護。合理的標准取決於普通人的一般認識,由陪審團判定。

因為防衛人是先遭侵害的一方,其防衛行為自然得到12名陪審員的同情。陪審團決定被告人是否有罪,生效判決自動成為判例,這對於防衛人比較有利。

參考資料:網路-不退讓法

5. 從美國帶葯回國,兩邊的出入境各有什麼規定嗎

攜帶葯品要適量

無論是出遊東南亞國家,還是澳洲、歐美等大部分國家,入境海關都會對葯品進行檢查。大部分國家都允許遊客隨身帶進有限數量的葯品,但須符合某些條件。
我國相關部門規定,出入境葯物總價值不得超過300元
來自外交部官方網站的消息稱,由於以攜帶葯品名義走私毒品的案件時有發生,近年來,阿聯酋當局嚴厲禁止外國人超量攜帶「去痛片」等葯品入境。

鑒於此,再次提醒遊客:出境旅行千萬不要輕易為別人攜帶葯品,因為你根本無法鑒別攜帶的葯品中有沒有危險的成分。攜帶葯品切勿超量,更不要違反當地法律進行倒賣;此外,應注意備妥有關葯品成分的英文說明、醫生處方及購葯發票等,以免入境時遇到不必要的麻煩。

一般來說帶適量的葯品是可以的,但是不要過多。

6. 美國聯邦條例與美國憲法的區別

一、時間不同

1、聯邦條例:邦聯條例是獨立戰爭勝利後北美十三個殖民地代表回簽署的一份政治答協議。

2、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美國聯邦憲法是1787年制定通過的。

二、作用不同

1、聯邦條例:通過它北美十三個殖民地組建了一個鬆散的國家聯盟,各州仍然保持獨立。

2、美利堅合眾國憲法:了應對邦聯帶來的危機而制定的,由於邦聯中央的軟弱,導致各州之間矛盾頻生,邦聯中央無力應對起義、財政及軍事的問題,所以各州選舉代表制定了美國聯邦憲法,該憲法確立了美國的聯邦制度,建立了一個真正的獨立國家。

(6)美國邊境條例擴展閱讀:

兩個世紀以來,美國共制定了27條憲法修正案。重要的修改有:1791年9月由國會通過的包括保證信仰、言論、出版自由與和平集會權利在內的憲法前10條修正案,後通稱「民權法案」(或「權利法案」);1865年和1870年通過的關於廢除奴隸制度和承認黑人公民權利的第13條和15條修正案;1951年通過的規定總統如不能行使職權由副總統升任總統的第25條修正案。

憲法是一個國家的基本法,規定了一個國家的制度方向,說簡單點,就是聯邦條例必須遵循憲法,要在憲法的基礎上立法

7. 美國內戰前,美國憲法是不是規定每個州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聯邦

不是每個州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聯邦

憲法概要

美國憲法第六條第二款將其本身的地位表述為「國家的最高法律」。法官們通常將之理解為:當國會或者州的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與美國憲法有所沖突的話,這些法律將被宣布無效。兩個多世紀以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眾多判例不斷地強化美國憲法的權威性。
美國憲法明確了由選舉產生的政府具有唯一的合法性。人民通過選舉或者指定產生的政府官員和議員來行使權力。議員們也可以修改美國憲法和其他基本法律,甚至還可以重新起草新的憲法。
根據產生方式的不同,各種政府官員在權力上有著不同的限制。通過選舉產生的官員只有通過選舉才能繼續留任其職位。而由政府首長或部門指派的其他官員則根據指派人的意願決定去留,而且隨時可以被罷免。這一規則也存在例外:美國聯邦法院系統法官在接受美國總統的任命之後,該項任命將終身有效。創立這一例外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法官在司法過程中不因為其職位的變動而受到行政權力的不當干涉和壓力。
[編輯]政府運作的基本原則

盡管美國憲法歷經多次修改,但是1789年憲法的基本原則至今依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權分立——美國國家權力分為三部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這三部分權力相互之間保持獨立。在理論上,三權是完全平等,並且互相制衡。每種權力都有限制另外兩種權力濫用的職能。這就是現代民主社會著名的三權分立原則。一般認為其思想根源來自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的著作《論法的精神》。
聯邦體制——美國憲法規定美國採用聯邦制的國體。聯邦政府只擁有在憲法中列舉的有限權力,而其餘未列明的權利都屬於各州或者人民。(參看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
憲法至上——美國憲法以及國會通過的法律的效力高於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規定。自從1803年著名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之後,美國聯邦法院系統擁有了違憲審查權。這意味著聯邦各級法院可以審查立法機關通過的法律是否與憲法相抵觸,並且可以宣布違反憲法的法律無效。同時,法院還可以審查包括美國總統在內的各級政府頒布的法令的合憲性。但是,法院的這種審查權不能主動行使,只能在某一具體訴訟中被運用。因此,這也被稱作「被動的審查權」。(參看美國聯邦政府訴尼克森案)
人人平等——根據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人人都有平等地獲得法律保護的權利。各州之間也保持平等地位,原則上任何州都不能獲得聯邦政府的特殊對待。根據憲法的規定,各州要互相尊重和承認彼此的法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要在形式上保持共和體制。
根據美國憲法第5章所規定的程序,美國國會可以通過憲法修正案。此外,美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州可以聯合提出修改憲法的議案。一旦修正案獲得通過,將被視為美國憲法的一部分,其效力等同於美國憲法主文。
[編輯]憲法序言

主條目:美國憲法序言
美國憲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話,由52個單詞構成。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其中譯文如下: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防務,促進公共福利,並使我們自己和後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
這篇序言並沒有賦予或者限制任何主體的權力,僅僅闡明了制定美國憲法的理論基礎和目的。盡管如此,這篇序言尤其是最開頭的「我們合眾國人民」(英文為"We the people"三個單詞)卻成為美國憲法中被引用頻率最高的部分。

憲法序言

主條目:美國憲法序言
美國憲法的序言只有一句話,由52個單詞構成。
We the people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form a more perfect union, establish justice, insure domestic tranquility, provide for the common defense, promote the general welfare, and secure the blessings of liberty to ourselves and our posterity, do ordain and establish this Constitution for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其中譯文如下:
我們合眾國人民,為建立更完善的聯邦,樹立正義,保障國內安寧,提供共同防務,促進公共福利,並使我們自己和後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為美利堅合眾國制定本憲法。
這篇序言並沒有賦予或者限制任何主體的權力,僅僅闡明了制定美國憲法的理論基礎和目的。盡管如此,這篇序言尤其是最開頭的「我們合眾國人民」(英文為"We the people"三個單詞)卻成為美國憲法中被引用頻率最高的部分。

在序言之後,美國憲法的正文由7個章節組成。主要規定了政府三大權力的組織和運作,各州與聯邦政府的關系,憲法本身的修改和批准程序等。與現代世界各國憲法頗為不同的是,美國憲法正文中幾乎沒有提到人民享有的權利(即人權)。但在憲法生效後不久,美國國會一次性通過了10條修正案,主要規定了人民應享有的基本人權,其主要內容成為現代憲法中人權規定的主要淵源之一。
[編輯]立法權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一章

憲法第一章規定了立法機構即美國國會的權力和組織。美國國會包括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部分。憲法規定了國會議員的選舉辦法以及任職資格條件。此外,條文還簡要規定了立法程序以及國會的職權范圍。第一章的末尾規定了對聯邦和各州立法機關的限制。
[編輯]行政權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二章

憲法第二章規定了行政機構即美國總統的相關事項:美國總統選舉的程序、政府官員任職資格、就任儀式的宣誓、政府官員的權力和職責、指派官員的程序。同時,這一章還特別規定了美國副總統的職位,並規定在美國總統失去行為能力或者辭職之後由副總統繼任其職位。憲法規定,美國副總統兼任美國參議院議長一職,但是在近些年來的實踐中,這種做法已非常少見。第二章最後還規定了對政府官員(包括總統、副總統、法官和其他官員)的彈劾以及免職程序。 (參看美國行政系統)
[編輯]司法權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三章

憲法第三章 是對司法機關即美國聯邦法院系統(包括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有關規定。憲法規定要建立一個最高法院,原則上美國國會可以設立低級別的法院,而所有低級法院的判決和命令都可由最高法院進行再審。這一章還規定了所有刑事訴訟的被告有權要求實行陪審團制度、叛國罪的定義、國會對於叛國罪的處罰以及限制。
[編輯]各州權力和限制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四章
憲法第四章規定了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以及各州之間的關系。例如,憲法規定,各州政府要完全尊重和充分信賴其他州的法令、記錄和司法程序。國會有權調整各州承認上述文件效力的程序。「特權和免責條款」禁止各州政府為了本地居民利益而差別性地對待其他州的居民。(例如,禁止規定「在亞利桑那州犯罪的俄亥俄州居民將得到比本地居民更嚴厲的處罰」)第四章還規定了各州之間的罪犯引渡程序,各州之間遷徙和旅遊的自由等。現在居住在各州邊境地區的居民對於跨州的移動早已習以為常,但是如果根據曾經生效的邦聯條例,跨越各州邊境通常是非常困難和花費成本的事情。
[編輯]憲法修正程序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五章
憲法第五章規定了修正美國憲法的程序。早在憲法制定之初,憲法的起草者們就已經清楚地意識到隨著國家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憲法需要不斷被修改。同時,他們也認為憲法的修改不宜過於頻繁。為了做到兩者的平衡,起草者們設計了一套啟動修憲的雙重程序。
修正程序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被啟動:國會發起或者各州發起。首先,國會兩院必要人數(而非全體議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可以提出憲法修正的議案。其次,美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州要求國會召開修憲會議時,國會必須召集全國性修憲會議。至今為止,美國憲法的歷次修正都是通過以上方法啟動的。
憲法修正案在獲得國會或者全國性修憲會議的通過後,還需要獲得四分之三以上的州的批准方能生效。憲法第五章規定了國會有權選擇各州立法機關或者各州特別修憲會議來執行上述批准程序。歷史上,只有憲法第二十一修正案是由各州的特別修憲會議批準的。憲法第五章還規定了對於修正案的唯一限制:在未經各州同意之前,任何修正案都不能剝奪各州在參議院的平等代表席位。
與許多國家的憲法不同,美國憲法的修正案並不對憲法本文進行修改,而是在憲法後進行附加。即使憲法的原文顯得過時或者應該被廢止,但仍然不能被直接刪除或者修改。
[編輯]聯邦權力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六章
憲法第六章規定了憲法本身和聯邦政府制定的法律以及簽訂的條約在全國范圍內具有最高權威。同時,憲法也確認了根據邦聯條例而發行的國債,還要求所有立法、行政、司法機關要宣誓維護憲法的地位。
[編輯]憲法批准程序
主條目:美國憲法第七章
憲法第七章規定了這部憲法本身得以生效的表決程序。起初美國憲法作為邦聯條例的修正形式,需要獲得全部13個州的批准方能成立。然而憲法第七章只要求獲得9個州以上的批准就可以使憲法生效。為此,許多學者認為一旦只有9個州批准了這部憲法草案,那麼將從原有的邦聯中脫離出來,成立一個新的聯邦體國家。而不批準的其餘州將留在舊邦聯體制內。事實上,這種理論並沒有得到實踐的印證,因為13個州最終全部批准了這部憲法。
[編輯]憲法修正案

主條目:美國憲法修正案和美國權利法案
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憲法共通過了27個有效的修正案。其中,最初的10個修正案是一次性被通過的,因為其主要規定了人民的權利和對政府的限制,因此被統稱為權利法案。此後的17個修正案則是逐次獲得通過的。
編號 法案批准日期 主要內容
1 1791年12月15日 信仰、出版、集會、示威自由
2 1791年12月15日 攜帶武器的自由
3 1791年12月15日 軍隊不得進入民房
4 1791年12月15日 免於不合理的搜查與扣押
5 1791年12月15日 正當審判程序、一罪不再理、無罪推定、徵用私產需賠償
6 1791年12月15日 刑事案件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
7 1791年12月15日 民事案件接受陪審團審判的權利
8 1791年12月15日 禁止過度嚴厲的刑罰和罰款
9 1791年12月15日 憲法未列明的權利同樣受保護
10 1791年12月15日 憲法未賦予政府的權利都屬於各州和人民
11 1795年2月7日 限制聯邦法院對各州的管轄權
12 1804年6月15日 總統選舉辦法
13 1865年12月6日 廢除奴隸制度
14 1868年7月9日 國籍、處罰程序、眾議員選舉、叛國罪、國債,所有公民享有平等被保護權
15 1870年2月3日 所有公民不得由於膚色和種族的區別而受到選舉權的限制。(不包括性別)
16 1913年2月3日 國會對所得稅的徵收權
17 1913年4月8日 代表各州的聯邦參議員必須直接選舉
18 1919年1月16日 禁止在美國國內製造、運輸酒類(後被第21條廢止)
19 1920年8月18日 禁止選舉中的性別歧視
20 1933年1月23日 規定總統任期、國會議事程序
21 1933年12月5日 廢除第18條修正案
22 1951年2月27日 總統最多連任一次
23 1961年3月19日 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選舉規則
24 1964年1月23日 選舉權不受稅收限制
25 1967年2月10日 總統與副總統的繼任規則
26 1971年7月1日 保護18歲以上公民選舉權
27 1992年5月7日 禁止隨意改動議員薪酬
[編輯]憲法的修改和適

美國憲法草案簽署時的情景,由霍華德·錢德勒·克莉絲蒂所繪
部分學說認為,由於美國各州的人口差異很大,而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因此美國憲法規定的修正程序導致少數人可以否決大多數人的決定。在極端的情況下,擁有僅僅美國4%人口的州可以否決90%以上的美國人的議案。但反對派認為這種極端情況並不會出現。但是,根據憲法規定,任何對於憲法修正程序的修改都需要通過新的修正案,這將會導致出現與第二十二條軍規一樣的情況。
除了直接對憲法條文進行的修正之外,美國司法機構也可以通過判例對憲法進行實質上的修正。美國在法律傳統上屬於普通法國家,因此法庭在判決案件時有義務遵循之前的判例。當最高法院在判斷美國憲法的部分條文與現存法律的關系時,事實上就是對憲法行使了解釋權。在美國憲法生效後不久的18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馬歇爾在馬伯利訴麥迪遜案中,確立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違憲審查權,即法院有權判斷國會的立法是否與憲法的精神相違背,從而可以宣布國會的立法合憲或者無效。這一判例也確立了法院在對具體案件進行審判時,可以對憲法進行解釋並運用到實際判決中。這樣的判例往往會反映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化,因此這也使得美國憲法可以在不進行修改條文的情況下,具有適應歷史發展的彈性。多年以來,從政府對廣播電視的管理政策到刑事案件中被告的權利,一系列的著名案例對美國政治和社會帶來了不可忽視的影響。

8. 美國有治安管理條例嗎

有(聯邦治安安全管理)法案,實施部門有,聯邦調查局,法院,警察局

9. 美國一共頒布了多少部法律法規

一:美國有憲法、 民法、契約法、侵權法、 財產法、 繼承法、婚姻法商法回、 公司法、 刑法、訴答訟法、司法管轄、 殘疾人法、 國防教育法。
二:美國法來源於英國法,又根據美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作了較多的改變。美國建國初期就制定了成文的聯邦憲法,但聯邦和各州都自成法律體系。聯邦除在國防、外交和州際商業等方面外,無統一的立法權;刑事和民商事方面的立法權基本上屬於各州
三:由美國憲法授權美國政府所制定頒布的成文法。當議案在國會兩院以簡單多數的得票通過,接著再由總統簽署後即完成立法,並正式成為聯邦法律。在頒布成為聯邦法律之前,議案必須通過參眾兩院的半數投票同意後,再經總統簽署。
四:在美國憲法的規定中,若總統在時限內未對議案或決議文表示意見並交還國會,議案將自動成為法律;然而,若國會在這段期間內休會,那議案便會被廢棄且無法發起再審(參見:口袋否決)。此外,若總統在國會會期間否決了議案或決議文,再審成功的條件需要獲得國會兩院三分之二以上的投票支持。
五:所有國會法案都不得違反憲法,也不得超越憲法賦予國會的權力。否則美國最高法院將能夠宣布法案違憲。

熱點內容
南通法律顧問招標 發布:2025-07-12 13:25:02 瀏覽:598
社會與法2017新 發布:2025-07-12 13:23:59 瀏覽:553
福建省法律援助電話是多少 發布:2025-07-12 13:18:09 瀏覽:811
株洲法官受賄 發布:2025-07-12 13:14:21 瀏覽:676
英劇同性警察和律師 發布:2025-07-12 13:14:08 瀏覽:581
婚姻法2015年10號文件離婚 發布:2025-07-12 13:05:53 瀏覽:560
法院布告死刑 發布:2025-07-12 12:59:05 瀏覽:788
鍾敏律師 發布:2025-07-12 12:53:53 瀏覽:616
社會與法消矢的 發布:2025-07-12 12:52:23 瀏覽:699
民事訴訟法刑事執行移交 發布:2025-07-12 12:39:16 瀏覽: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