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刑事執行移交
A. 看守所轉監獄的具體程序是怎樣的
在法律法規規定下,一名罪犯從看守所轉入監獄的過程如下:
自判決書生效之日起一個月之內,將該罪犯正式移交給監獄進行刑事執行。
換言之,這意味著在人民法院將確定刑罰的判決書送到犯罪者被關押的監管場所後的一個月期限內,由公安機關決定何時將罪犯轉移至監獄接受實際的刑罰制裁。
對於那些在被轉監前,剩餘刑期在三個月以內的罪犯,可由看守所依法承擔其刑期執行職責。
B. 民事訴訟包括執行階段嗎
法律分析:民事訴訟包括執行階段。訴訟主要包括五個階段:立案、偵查、起訴、審判和執行。具體如下:
1、立案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對報案、控告、舉報和犯罪人的自首等方面的材料進行審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實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依法決定是否作為刑事案件交付偵查或審判的訴訟活動;
2、偵查指由特定的司法機關為收集、查明、證實犯罪和緝獲犯罪人而依法採取的專門調查工作和有關的強制性措施;
3、起訴有兩種,包括公訴和自訴;
4、審判是指人民法院在控、辯雙方及其他訴訟參與人參加下,依照法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對於依法向其提出訴訟請求的刑事案件進行審理和裁判的訴訟活動;
5、執行則指刑事執行機關為了實施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所確定的內容而進行的活動,在我國,刑事執行的主體主要是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監獄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C. 刑事執行是干什麼的
對刑罰執行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
【法律分析】
要知道刑事執行是干什麼的,就要先了解什麼事刑事執行。所謂刑事執行,即刑罰執行,簡稱行刑,是指國家刑罰執行機關根據人民法院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或者裁定,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將已經確定的刑罰付諸行動的刑事司法活動。刑事執行有專門的刑事執行機構,就是刑事執行檢查局。刑事執行檢察局的職責:1.對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和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機構等執行機關執行刑罰活動和人民法院執行沒收違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財產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2.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的提請、審理、裁定、決定、執行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3.對監管被刑事拘留、逮捕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4.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期限是否合法實行監督;5.對被逮捕後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進行羈押必要性審查;6.對強制醫療執行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7.對刑事執行機關的監管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8.對罪犯又犯罪案件審查逮捕、審查起訴、出庭公訴,對罪犯又犯罪案件的立案、偵查、審判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9.受理刑事被執行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控告、舉報和申訴;10.其他事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審判監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審判程序中審判人員的違法行為,有權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