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水源地保護條例
⑴ 水源地保護區劃分工作的實施
當使用HEARLAW模型計算出HEARLAW指數後,就可以根據該指數選擇恰當的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該方法綜合各方因素來考慮是比較適合於該水源地的。
1)當HEARLAW指數為23~32時,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建議選擇經驗值法,即根據表5.6來進行保護區經驗半徑的計算。使用此方法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水源地介質類型,例如當介質類型是細砂時,保護區半徑就可以分別取30~50m及300~500m;當介質類型是中砂時,保護區半徑則取50~100m及500~1000m。如此,使用經驗值法時,只需使用水源地介質類型去選擇對應保護區半徑即可。
表5.6 保護區經驗半徑表
2)當HEARLAW指數計算結果為33~54時,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建議選擇經驗計算公式(式5.3)。
即使用經驗計算公式計算水源地保護區時,只需收集含水層滲透系數、平均水力坡度及有效孔隙度,然後代入式5.3即可得出保護區半徑。
3)當HEARLAW指數為55~65時,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建議選擇圓柱法式5.2。
即使用此方法劃分水源地保護區時,需要收集水源井抽水速率、孔隙度及抽水井濾管長度,然後代入式5.2即可計算得出水源地保護區半徑。
4)當HEARLAW指數結果在66~71時,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建議選擇分析法。該方法主要考慮承壓水源地接受越流補給或者潛水水源地存在區域性補給的情況,如果滲透補給率q1可知(可由抽水試驗及達西定律求得),則可以計算出圓柱體范圍內的垂向或區域補給量:
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管理:以吳忠市金積水源地為例
時間t內的抽水量Q等於圓柱體內自身含水量與滲透補給量之和:
Q=Q1+Qa (5.6)
因此,有越流或滲漏情況發生下,我們可以得到保護區半徑的計算公式:
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與管理:以吳忠市金積水源地為例
式中:Q——抽水速率;
t——各級保護區的運移時間標准;
n——含水層孔隙度;
b——抽水井濾管長度;
q1——垂向滲透或區域補給率;
Rt——與時間t對應的保護區半徑。
即該情況下水源地保護區劃分需要收集抽水速率、孔隙度、抽水井濾管長度及垂向滲透或區域補給率,代入式5.7即可得出保護區半徑結果。
當水源地所處傾斜坡度大於0.05%時,這種具有明顯傾斜度且傾斜度在區域范圍內保持不變時,其含水層范圍內的保護區將呈不規則橢圓且向上游偏移,偏移程度取決於含水層傾斜度的大小。其中 Forchheimer(1930)提出了計算水源地降落漏斗范圍的方程,即:
xlimit=Q/2πK (5.8)
ylimit=Q/K (5.9)
式中:xlimit——降落漏斗在水源井下遊方向的最大延伸距離;
ylimit——降落漏斗在水源井上遊方向的最大寬度;
i——區域內含水層坡度;
K——水平方向滲透系數。
如圖5.4所示沿著影響寬度的邊界線向上游延伸直至遇到分水嶺或其他類型含水層邊界,中間區域即為抽水補給區。保護區范圍可以這樣判斷,下遊方向以xlimit計算值為界,上遊方向根據需要的運移時間標准畫出時間等值線作為上游保護區邊界,上游邊界是根據地下水流速和運移時間標准計算的,如下所示:
υ=KI/n (5.10)
d=t×υ=t×KIi (5.11)
式中:υ——抽水井周圍地下水平均流速;
K——水平方向滲透系數;
I——平均水力梯度;
t——需要確定的運移時間。
即此情況下通過收集抽水速率、滲透系數、抽水井濾管長度及水力梯度按照上述公式計算即可得出保護區范圍。
5)當HEARLAWA指數為72~80時,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建議選擇解析模型法。使用該方法劃分保護區,首先需要建立解析模型來計算地下水流場分布,然後根據水質點運移時間標准完成保護區劃分。具體分為以下5個步驟。
Ⅰ.查明研究區水文地質條件,全面了解區域內自然條件,包括水文、地質、地貌、地下水補徑排方式和邊界條件、含水層延伸范圍和形狀等,尤其是水源地初始狀態和邊界條件,分析對地下水流動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對目標水源地進行合理簡化;
Ⅱ.對影響物理模型的因素進行取捨,忽略與研究問題無關或影響不大的因素,確定對保護區計算結果影響明顯的因素,對地質條件進行合理概化,得到刻畫水源地的物理模型;
Ⅲ.從物理模型出發,用數學關系刻畫其時間空間和數量的關系,得到一組偏微分方程或積分方程;
Ⅳ.採用解析解法求解該數學方程,根據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得到水頭或水位降深的解析表達式,從而求出地下水流場或降深分布;
Ⅴ.在地下水流場基礎上,結合水質點運移時間標准繪出各級保護區。
使用解析法來進行保護區劃分,需要的資料比前述方法多很多,包括滲透系數、抽水速率、有效孔隙度、水力梯度、抽水井濾管長度及水文邊界條件等。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第四步時無法得出解析解,那麼就需要考慮依據當地實際情況轉向數值模擬法或者分析法等。
6)當HEARLAW指數大於80時,水源地保護區劃分方法建議選擇數值模擬法。該方法是指用數值模擬法求得地下水流場分布基礎上,依據給定的時間標准對水質點進行正向或反向示蹤,圈定保護區范圍。具體分為以下6個步驟。
Ⅰ.確立模型目標,明確建模目的;
Ⅱ.模型概化。識別模型邊界,圈定計算區,確定含水岩組,了解區域概況,根據水文地質資料分析地下水系統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收集動態監測資料;
Ⅲ.建立數學模型和數值模型;
Ⅳ.模型識別和調參。為了使建立的模型能夠代表實際研究區域的地下水行為和狀態,必須進行模型的識別和調參,地下水流場和地下水動態都應與實測的相符合;
Ⅴ.模型的校正、分析和驗證。通過反復的修改和調整達到最理想的擬合結果,得到地下水流場分布;
Ⅵ.粒子示蹤。依據前面計算出來的流場,使用粒子示蹤軟體,依據給定的時間標准圈劃出特定時間下能進入開采井的水質點范圍,作為保護區范圍。
使用數值模擬法時,需要輸入的數據是最多的,包括滲透系數、孔隙度、給水度、含水層厚度、源匯項、含水層形狀、邊界位置和性質等,根據數值模擬軟體的需求盡可能多的收集相關參數。
⑵ 水庫 水源地的保護和執法可以依據哪些法律法規
我國對水源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很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資源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保護水源地的法律法規不缺,缺的是嚴格執法,但靠嚴格執法還遠不能保護好水源地。
⑶ 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的基本原則
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分一般遵循如下5個原則。
1)地下水和地表水統一原則:地下水和地表水相互作用、互為補給,兩者之間在水量和水質上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必須堅持地下水和地表水同時保護。
2)水質和水量兼顧原則:地下水保護主要是保護地下水質量。對未污染水體要加強保護,防止水質惡化。對已經遭受污染的水體,要控制消除污染以提高水質。同時,不可忽視對地下水資源量的保護,堅持水質和水量兼顧的原則。
3)優先保護原則:由於資金技術及時間因素,地下水保護和治理應當以敏感性較強的地下水體為優先考慮對象。
4)協調一致原則:協調一致原則包括以下3方面:橫向協調,即與地下水管理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如環境保護、國土資源、水利等部門;縱向協調,即國家、省、地區、縣市級間的協調;與地下水保護相關的法律規章協議之間的協調一致。
5)預警原則:污染物運移至地下水體需要經歷很長時間,這個過程與包氣帶厚度、介質特徵、水文地球化學和生物降解性及污染物本身性質數量、濃度相關,通過污染源、水文地質條件等因素的調查和地下水監測可以預測地下水系統可能遭受的危害並盡早提出警告,以選擇恰當的預防措施,防止地下水體遭到污染。
⑷ 水源保護區劃分范圍怎麼分
以取水點來劃分。
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
一級保護區:以取水點起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
二級保護區:從一級保護區上界起止溯2500米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
準保護區:從二級保護區上界起止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區為單一功能的飲用水功能區,將飲用水功能區全部水域劃為水源保護區;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區是以飲用為主導功能的多功能型水功能區,將取水口上游2~3km至下游100m的河道水域劃為水源保護區,但不超過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區的上邊界;
河網地區和感潮河段的水源地,其下游保護區范圍可根據水流狀況適當擴大;
有堤防河道保護區寬度為河道堤防之間的區域;
無堤防河道保護區寬度為河道設防洪水位所能淹沒的陸域,未定設防洪水位的河道可按河流5年或10年一遇洪水位劃定;
如水功能區未劃及對岸,則保護區水域寬度以水功能區在河流中的邊界為准。
水源保護區,是指國家對某些特別重要的水體加以特殊保護而劃定的區域。198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12條規定,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將下述水體劃為水源保護區:生活飲用水水源地、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 其中,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包括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和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
水源保護區是指國家對某些特別重要的水體加以特殊保護而劃定的區域。1984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12條規定,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將下述水體劃為水源保護區:生活飲用水水源地、風景名勝區水體、重要漁業水體和其他有特殊經濟文化價值的水體。對水源保護區要實行特別的管理措施,以使保護區內的水質符合規定用途的水質標准。
劃分方法
我國水源保護區等級的劃分依據為對取水水源水質影響程度大小,將水源保護區劃分為水源一級、二級保護區。
結合當地水質、污染物排放情況將位於地下水口上游及周圍直接影響取水水質(保證病原菌、硝酸鹽達標)的地區可劃分為水源一級保護區。
將一級水源保護區意外的影響補給水源水質,保證其他地下水水質指標的一定區域劃分為二級保護區。
地下水與地表水
地下水——有機物和微生物污染較少,而離子則溶解較多,通常硬度較高,蒸餾燒水時易結水垢;有時錳氟離子超標,不能滿足生產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較地下水有機物和微生物污染較多,如果該地屬石灰岩地區,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陽、綿陽、廣元、阿壩等地區。
原水與凈水
原水——通常是指水處理設備的進水,如常用的城市自來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總固體含量)檢測其水質,中國城市自來水TDS值通常為100~400ppm。
凈水——原水經過水處理設施處理後即稱之為凈水。
純凈水與蒸餾水
純凈水——原水經過反滲透和殺菌裝置等成套水處理設施後,除去了原水中絕大部分無機鹽離子、微生物和有機物雜質,可以直接生飲的純水。
蒸餾水——以蒸餾方式制備的純水,通常不用於飲用。
純化水和注射用水
純化水——醫葯行業用純水,電導率要求<2μs/cm。
注射用水——純化水經多效蒸餾、超濾法再次提純去除熱原後可以配製注射劑的水。
自由水和結合水
自由水——又稱體相水,滯留水。指在生物體內或細胞內可以自由流動的水,是良好的溶劑和運輸工具。水在細胞中以自由水與束縛水(結合水)兩種狀態存在,由於存在狀態不同,其特性也不同。自由水占總含水量的比例越大,使原生質的粘度越小,且呈溶膠狀態,代謝也愈旺盛。
結合水——是水在生物體和細胞內的存在狀態之一,是吸附和結合在有機固體物質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氫鍵與蛋白質的極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結合形成的水膠體。
參考資料:網路-水源保護區
⑸ 國家對水源保護的有關規定·
第二章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和防護
第七條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陸域,其范圍應按照不同水域特點進行水質定量預測並考慮當地具體條件加以確定,保證在規劃設計的水文條件和污染負荷下,供應規劃水量時,保護區的水質能滿足相應的標准。
第八條在飲用水地表水源取水口附近劃定一定的水域和陸域作為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的水質標准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Ⅱ類標准,並須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的要求。
第九條在飲用水地表水源一級保護區外劃定一定水域和陸域作為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二級保護區的水質標准不得低於國家規定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Ⅲ類標准,應保證一級保護區的水質能滿足規定的標准。
第十條根據需要可在飲用水地表水源二級保護區外劃定一定的水域及陸域作為飲用水地表水源準保護區。準保護區的水質標准應保證二級保護區的水質能滿足規定的標准。
第十一條飲用水地表水源各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內均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禁止一切破壞水環境生態平衡的活動以及破壞水源林、護岸林、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
二、禁止向水域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及其它廢棄物。
三、運輸有毒有害物質、油類、糞便的船舶和車輛一般不準進入保護區,必須進入者應事先申請並經有關部門批准、登記並設置防滲、防溢、防漏設施。
四、禁止使用劇毒和高殘留農葯,不得濫用化肥,不得使用炸葯、毒品捕殺魚類。
第十二條飲用水地表水源各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內必須分別遵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內
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口必須拆除;
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停靠船舶;
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
禁止設置油庫;
禁止從事種植、放養畜禽和網箱養殖活動;
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遊活動和其他活動。
二、二級保護區內
禁止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原有排污口依法拆除或者關閉;
禁止設立裝卸垃圾、糞便、油類和有毒物品的碼頭。
三、準保護區內
禁止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三章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的劃分和防護
第十三條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應根據飲用水水源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的數量、開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劃定。
第十四條飲用水地下水源保護區的水質均應達到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的要求。
各級地下水源保護區的范圍應根據當地的水文地質條件確定,並保證開采規劃水量時能達到所要求的水質標准。
第十五條飲用水地下水源一級保護區位於開采井的周圍,其作用是保證集水有一定滯後時間,以防止一般病原菌的污染。直接影響開采井水質的補給區地段,必要時也可劃為一級保護區。
第十六條飲用水地下水源二級保護區位於飲用水地下水源一級保護區外,其作用是保證集水有足夠的滯後時間,以防止病原菌以外的其它污染。
第十七條飲用水地下水源準保護區位於飲用水地下水源二級保護區外的主要補給區,其作用是保護水源地的補給水源水量和水質。
第十八條飲用水地下水源各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內均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禁止利用滲坑、滲井、裂隙、溶洞等排放污水和其它有害廢棄物。
二、禁止利用透水層孔隙、裂隙、溶洞及廢棄礦坑儲存石油、天然氣、放射性物質、有毒有害化工原料、農葯等。
三、實行人工回灌地下水時不得污染當地地下水源。
第十九條飲用水地下水源各級保護區及準保護區內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一級保護區內
禁止建設與取水設施無關的建築物;
禁止從事農牧業活動;
禁止傾倒、堆放工業廢渣及城市垃圾、糞便和其它有害廢棄物;
禁止輸送污水的渠道、管道及輸油管道通過本區;
禁止建設油庫;
禁止建立墓地。
二、二級保護區內
(一)對於潛水含水層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建設化工、電鍍、皮革、造紙、制漿、冶煉、放射性、印染、染料、煉焦、煉油及其它有嚴重污染的企業,已建成的要限期治理,轉產或搬遷;
禁止設置城市垃圾、糞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廢棄物堆放場和轉運站,已有的上述場站要限期搬遷;
禁止利用未經凈化的污水灌溉農田,已有的污灌農田要限期改用清水灌溉;
化工原料、礦物油類及有毒有害礦產品的堆放場所必須有防雨、防滲措施。
(二)對於承壓含水層地下水水源地
禁止承壓水和潛水的混合開采,作好潛水的止水措施。
三、準保護區內
禁止建設城市垃圾、糞便和易溶、有毒有害廢棄物的堆放場站,因特殊需要設立轉運站的,必須經有關部門批准,並採取防滲漏措施;
當補給源為地表水體時,該地表水體水質不應低於《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Ⅲ類標准;
不得使用不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准》的污水進行灌溉,合理使用化肥;
保護水源林,禁止毀林開荒,禁止非更新砍伐水源林。
第四章飲用水 水源保護區污染 防治的監督管理
第二十條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作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污染防治工作並根據當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和頒布地方飲用水 水源保護區污染 防治管理規定。
第二十一條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跨市、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協商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協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徵求同級有關部門的意見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有關流域管理機構劃定;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後,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范圍,確保飲用水安全。
第二十二條環境保護、水利、地質礦產、衛生、建設等部門應結合各自的職責,對飲用水 水源保護區污染 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第二十三條因突發性事故造成或可能造成飲用水水源污染時,事故責任者應立即採取措施消除污染並報告當地城市供水、衛生防疫、環境保護、水利、地質礦產等部門和本單位主管部門。
由環境保護部門根據當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組織有關部門調查處理,必要時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後採取強制性措施以減輕損失。
第五章獎勵與懲罰
第二十四條對執行本規定保護飲用水水源有顯著成績和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給予表揚和獎勵。獎勵辦法由市級以上(含市級)環境保護部門制定,報經當地人民政府批准實施。
第二十五條對違反本規定的單位或個人,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罰。
第六章附則
第二十六條本規定由國家環境保護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七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5)遼寧省水源地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所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指國家為防止飲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證水源地環境質量而劃定,並要求加以特殊保護的一定面積的水域和陸域。
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要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還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
劃分不同級別的保護區應當按照不同的水質標准和防護要求,不同級別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將採取不同的保護管理措施。
⑹ 一級水源保護區規定
根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一級保護區內有如下規定:
1.禁止新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
2.禁止向水域排放污水,已設置的排污口必須拆除;
3.不得設置與供水需要無關的碼頭,禁止停靠船舶;
4.禁止堆置和存放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和其他廢棄物;
5.禁止設置油庫;
6.禁止從事種植、放養畜禽和網箱養殖活動;
7.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遊活動和其他活動。
(6)遼寧省水源地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水源保護區的劃定以取水點來劃分。
一級保護區:以取水點起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
二級保護區:從一級保護區上界起止溯2500米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
準保護區:從二級保護區上界起止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兩側縱深各200米的陸域。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區為單一功能的飲用水功能區,將飲用水功能區全部水域劃為水源保護區;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區是以飲用為主導功能的多功能型水功能區,將取水口上游2~3km至下游100m的河道水域劃為水源保護區,但不超過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區的上邊界;
河網地區和感潮河段的水源地,其下游保護區范圍可根據水流狀況適當擴大;
有堤防河道保護區寬度為河道堤防之間的區域;
無堤防河道保護區寬度為河道設防洪水位所能淹沒的陸域,未定設防洪水位的河道可按河流5年或10年一遇洪水位劃定;
如水功能區未劃及對岸,則保護區水域寬度以水功能區在河流中的邊界為准。
⑺ 水源地保護范圍多少米
1、以江、河為水源的飲用水水源的水域保護區,分為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
取水點周圍半徑100米內的水域為一級保護區。
取水點至上游1000米、至沿岸、到中泓線的水域內且在一級保護區外的水域為二級保護區。
取水點上游1000米至5000米的水域為準保護區。
2、以湖泊、水庫為源的飲用水水源的水域保護區分為一級和二級。
取水點半徑300米內的水域為一級保護區。
取水點周圍半徑500米內且在一級保護區外的水域為二級保護區。
3、以江、河為水源的飲用水水源的陸域保護區分一級、二級和準保護區。
取水點上、下游100米,寬度為沿岸至江堤范圍的陸域為一級保護區。
取水點上游100米至1000米,寬度為沿岸至江堤范圍的陸域為二級保護區。
取水點上游1000米至5000米,寬度為沿岸至江堤范圍的陸域為準保護區。
4、以湖泊、水庫為水源的飲用水水源的陸域保護區分一級、二級。
取水設施沿岸周圍半徑300米內的陸域為一級保護區。
在一級保護區外半徑延伸至500米處的陸域為二級保護區。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⑻ 國家有規定水源地周圍不許有居民住宅么
沒有這個規定,但是有規定禁止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具體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五條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游泳、垂釣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飲用水水體的活動。
第六十六條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從事網箱養殖、旅遊等活動的,應當按照規定採取措施,防止污染飲用水水體。
第六十七條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內新建、擴建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改建建設項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第六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環境保護等部門,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地下水型飲用水源的補給區及供水單位周邊區域的環境狀況和污染風險進行調查評估,篩查可能存在的污染風險因素,並採取相應的風險防範措施。
飲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脅供水安全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責令有關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採取停止排放水污染物等措施,並通報飲用水供水單位和供水、衛生、水行政等部門;跨行政區域的,還應當通報相關地方人民政府。
(8)遼寧省水源地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六十三條 國家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可以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
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跨市、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協商提出劃定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協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徵求同級有關部門的意見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商有關流域管理機構劃定;協商不成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等部門提出劃定方案,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後,報國務院批准。
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保護飲用水水源的實際需要,調整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范圍,確保飲用水安全。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的警示標志。
⑼ 二級水保護條例
飲水水源保護管理辦法 1、 已劃定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由水利部門組織設定界碑或界樁。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破壞、擅自改變保護標志和界樁。 2、在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禁止下列行為: (一)開山採石、采礦; (二)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 (三)經營向水域排污的餐飲、娛樂業; (四)施用化肥,使用高濃度、高殘留農葯; (五)建設畜禽養殖場以及敞養、放養畜禽; (六)向水體排放污水; (七)排放生活垃圾,傾倒、堆放、填埋其它固體廢物; (八)毀林開荒、燒山開荒、破壞植被和非更新性砍伐水源林、護岸林等破壞水環境生態平衡的行為(必須根除森林病蟲害及因防火需要的除外); (九)其它有可能污染水體的活動。 3、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已設置的排污口由區環保部門報請區人民政府依法處置。 4、 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與供水設施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由縣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5、5、禁止在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新建、改建、擴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已建成的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由縣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閉。 6、 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已有的污染源,有明確治理主體的由縣環保部門責令其限期治理;沒有明確治理主體的,由縣環保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制定治理規劃,報區人民政府批准後分步實施。 7、因事故和突發性事件已經或可能造成飲用水源污染的,當事人應立即切斷污染源,採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並立即報告縣環保部門,由縣環保部門協調相關部門對事件依法進行調查處理。 8、各有關監督管理部門有權對飲用水源保護范圍內的排污單位進行現場檢查,被檢查單位必須如實反映情況,提供必要的資料。檢查機關有責任為被檢查的單位保守技術秘密和業務秘密。 9、成立專門機構對全縣飲用水水源水質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1)貫徹實施飲用水水源污染防治有關法律、法規、規章,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2)負責組織宣傳和監督實施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規劃和計劃; (3)負責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質進行監控; (4)負責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污染事故查處; (5)負責污染源監督管理。 10、 違反上述規定者,由縣水利部門責令停止破壞。
⑽ 水源地保護有哪些法律和法規的支持和約束
我國對水源地保護的法律法規很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水資源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