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的計算財經法規
A. 增值稅是怎麼計算的
一、增值稅分為一般納稅人、小規模納稅人,兩者的演算法是不一樣的。
1、一般納稅人的計算方法是:
應納增值稅額=銷項稅額-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銷售收入*適用稅率
進項稅額=購進貨物金額*適用稅率
2、小規模納稅人的計算方法是:
應納增值稅額=銷售收入額*適用稅率
二、營業稅
營業稅=營業額*稅率
三、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四、營業稅是對在中國境內提供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或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就其所取得的營業額徵收的一種稅。營業稅屬於流轉稅制中的一個主要稅種。2011年11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公布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方案。
B. 財經法規計算增值稅的題
銷項稅額=(93600+2000)*17%/1.17=13890.6元
答案是對的,啤酒黃酒外酒類銷售收取的包裝物押金要並入內銷售一起計算容增值稅和消費稅。
參考法規: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加強增值稅徵收管理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5]192號):「從1995年6月1日起,對銷售除啤酒、黃酒外的其他酒類產品而收取的包裝物押金,無論是否返還以及會計上如何核算,均應並入當期銷售額繳稅。」
C. 財經法規中算增值稅學不懂怎麼辦
= =財經法規中的?增值稅?財經法規是學一些有關會計的法律法規,你是剛學會計的嗎?是會計中的增值稅不懂吧?哪方面不懂?可以在校問老師。或者把你不懂的題目打上來 解決。
D. 增值稅計算公式
增值稅計算公式如下所示:銷售額=含稅銷售收入/(1+17%);含稅銷售收入=銷售額*(1+17%)=銷售額+銷售額*17%;=銷售額+銷項稅(或進項稅);銷項稅額(或進項稅額)=含稅銷售收入/(1+17%)*17%=銷售額*17%。
一、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區別
增值稅專用發票和增值稅普通發票的區別如下:兩者內容不同:增值稅專用發票除采購單位、銷售單位、貨物或服務名稱、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格、發票單位、收款人、發票日期和其他普通發票的內容一樣外, 增值稅專用發票還包括納稅人稅務登記號, 不包括增值稅金額、適用稅率、增值稅金額;兩者主體不同: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只能由一般增值稅納稅人購買和使用, 小規模納稅人需要使用, 只有經當地稅務機關代表, 普通發票才能從事業務活動和稅務登記的各種納稅人購買和使用, 納稅人未登記納稅, 也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使用普通發票購買。兩者的徵收規定不同:根據《稅收征管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製, 其他發票由省、自治區、國家稅務機關指定的企業印製,未經前款規定的稅務機關指定, 不得按照發票規定的規定印製地方稅務局。
二、有個增值稅專用發票稅點
增值稅發票稅率有17%、11%、6%、3%、0%。納稅人兼營不同稅率的項目,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項目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增值稅專用發票只適用於一般納稅人三、法律依據
《增值稅專用發票使用規定》 一般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領購使用專用發票:會計核算不健全,即不能按會計制度和稅務機關的要求准確核算增值稅的銷項稅額、進項稅額和應納稅額者;不能向稅務機關准確提供增值稅銷項稅額、進項稅額、應納稅額數據及其他有關增值稅稅務資料者。 上述其他有關增值稅稅務資料的內容,由國家稅務總局直屬分局確定。
E. 有關增值稅的計算公式
增值稅計算,基本上就是如下幾個概念:
1、銷售額=含稅銷售收入/(1+17%)
2、含稅銷售收入=銷售額*(1+17%)
=銷售額+銷售額*17%
=銷售額+銷項稅(或進項稅)
3、銷項稅額(或進項稅額)=含稅銷售收入/(1+17%)*17%=銷售額*17%
(5)增值稅的計算財經法規擴展閱讀
徵收范圍和納稅人
(1)徵收范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應稅服務以及進口的貨物。
(2)納稅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應稅服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參考資料增值稅_網路
F. 關於會計財經法規(增值稅)
1 記入進項 34+10*7%(專用發票可以全部抵扣,運費,抵扣7%)34.7
2 農產品 ,抵扣13% 80*13% =10.4
3 普通 不能內抵扣
進項=1+2=45.1
4銷項 400*1170/(1+17%)*17%=6.8以舊換新 是以容本身該賣的錢,不是實際收到的。
5. 1500*17%=255
銷項=4+5
不能抵扣為第3
G. 會計中的增值稅怎麼算的
會計中的增值稅有2種計算方法,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
1、一般納稅人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銷項稅額:是指納稅人提供應稅服務按照銷售額和增值稅稅率計算的增值稅額。
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加工修理修配勞務和應稅服務,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稅額。
2、小規模納稅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7)增值稅的計算財經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十九條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一)發生應稅銷售行為,為收訖銷售款項或者取得索取銷售款項憑據的當天;先開具發票的,為開具發票的當天。
(二)進口貨物,為報關進口的當天。
增值稅扣繳義務發生時間為納稅人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的當天。
第二十條增值稅由稅務機關徵收,進口貨物的增值稅由海關代征。
個人攜帶或者郵寄進境自用物品的增值稅,連同關稅一並計征。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一條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應當向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購買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並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分別註明銷售額和銷項稅額。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一)應稅銷售行為的購買方為消費者個人的;
(二)發生應稅銷售行為適用免稅規定的。
第二十二條增值稅納稅地點:
(一)固定業戶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總機構和分支機構不在同一縣(市)的,應當分別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經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財政、稅務機關批准,可以由總機構匯總向總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二)固定業戶到外縣(市)銷售貨物或者勞務,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報告外出經營事項,並向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
未報告的,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
(三)非固定業戶銷售貨物或者勞務,應當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未向銷售地或者勞務發生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的,由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補征稅款。
(四)進口貨物,應當向報關地海關申報納稅。
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其扣繳的稅款。
H. 增值稅額的計算公式
提前退休的增值稅額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其增值稅額計算方式為: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由於個人所得稅在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時,一般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取得的銷售收入均為含稅銷售額。所以在計算應納稅額時,必須將含稅銷售額換算為不含稅的銷售額後才能計算應納稅額。
提前退休的個人所得稅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應納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8)增值稅的計算財經法規擴展閱讀:
增值稅額稅率:
改革之後,原來繳納營業稅的改交增值稅,增值稅增加兩檔低稅率6%(現代服務業)和11%(交通運輸業)。
根據上海試點的經驗,改革之後企業的稅負有所降低。營業稅是按收入全額計算繳納稅金的,改成增值稅之後,可以扣除一些成本及費用,實際上可以降低稅負。
由於引入增值稅抵扣,與原營業稅全額徵收相比,稅負會有所減少甚至大幅降低;對8.5萬戶小規模納稅人而言,營業稅改增值稅後,實行3%的徵收率,較原先營業稅率要低2個百分點。改革的確存在個別企業稅負增加的情況。
綜合所得(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經營所得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比例稅率。對個人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增值稅
I. 財經法規作業 簡述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計算原理
3%的小規模納稅人的復增值稅率。第制十一條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簡易辦法計算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付的計算公式為稅收如下:應納稅額=銷售額×的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率為3%的稅率第十二條。如果沒有稅收很簡單:=銷售額×3%左右,如果計費,一般都是稅,即:=銷售額/(1 + 3%)* 3%。從2009年1月1日起,小規模納稅人統一的增值稅稅率3%,計算公式如下:銷售不含稅=應交增值稅例* 3%:銷售總額為:RMB10000元* 3%=應付人民幣3億元的增值稅。
J. 增值稅的計算方法
從增值稅所採用的計算方法看,從理論上講,可分為兩種方法:
一、直接計演算法
直接計演算法,是指直接求出商品或勞務的增值額,然後再乘以規定稅率,計算出應納的增值稅稅額。計算公式為: 應納增值稅=增值額×稅率
在直接計演算法中又分為「加法」和「減法」 ①加法,是指將構成增值額的各要素如工資、租金、利息、利潤及其它增值項目的金額加起來,求出增值額,然後再乘以增值稅稅率,計算出應納的增值稅稅額。公式:應納增值稅=(工資+利息+租金+利潤+其它增值項目)×稅率 ②減法,又稱扣額法。是指從銷售額全值中扣除非增值稅項目的金額,如外購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扣除項目的金額,求出增值額,然後乘以增值稅稅率,計算出應納增值稅稅額。公式:應納增值稅=(銷售額-非增值項目金額)×稅率
二、間接計演算法
間接計演算法,又稱稅款扣稅法。是指以銷售額全值乘以增值稅稅率求出產品的整體稅額,然後從中扣除外購非增值項目已經繳納的稅額,以這個稅差作為應納的增值稅稅額,計算公式為:應納增值稅=銷售額×稅率-非增值項目的已納稅款。
雖然增值稅的應納稅額計算方法有上述幾種,但在實際實行中普遍採用的只有扣稅法,這是因為:
第一,稅款抵扣制是增值稅最本質的特徵,它有利於貫徹公平稅負的原則,保證財政收入。目前,大多數實行增值稅的國家,其增值稅稅率都在二檔以上,不同稅率的產品在流轉環節間的整體稅負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實行直接計演算法,就會出現稅率同整體稅負不相吻合的情況,其結果是全能廠與專業廠之間仍然存在稅負不平的矛盾,而且還有可能出現納稅人故意將購入商品或勞務成本在不同稅率產品或勞務之間進行不合理分攤,而逃避稅收。而扣稅法則避免這些漏洞。
第二,實行扣稅法,有利於簡化增值稅的計算辦法,採用直接計演算法須在產品核算過程中劃分確定增值項目或非增值項目,使應納稅額的計算十分復雜。實行扣稅法,尤其是採用憑發票註明稅款扣稅的辦法,則可以使稅金的計算與成本核算脫鉤,計算徵收手續比較簡便。 對非增值項目的已納稅款的確定,有兩種方法:
(1)先確定非增值項目(扣除項目),然後再衍乘以適用的扣除率,求出扣除項目的已納稅款。
計算公式為:扣除項目的已納稅款=扣除項目×適用的扣除率
在確定扣除項目時,會由於生產過程的不同環節而採用不同的計算辦法。具體有:
①購進扣稅法。是指扣除項目的扣除稅款在購進環節進行抵扣。只要是當期購進的,不論是否投入生產,其應抵扣的稅款,當期均允許抵扣。計算公式:
本期扣除稅款=∑(本期外購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
②投入實耗扣稅法。即按當期投入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扣除項目計算。計算公式為:
本期扣除稅款=∑[(本期投入生產過程的扣除項目金額+ 本期為銷售應稅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
③產出實耗扣稅法。即按當期完工產品中所耗用的扣除項目計算。公式為:
本期扣除稅額=∑[(本期完工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 本期為銷售應稅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 ×扣除稅率]
④銷售實耗扣稅法。即按當期銷售產品中所耗用的扣除項目計算。公式為:
本期扣除稅額=∑(本期銷售產品所耗用的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
(2)憑發票註明稅款抵扣辦法。 新增值稅實行此辦法,即憑購進允許抵扣項目的專用發票上註明已征稅款,作為扣除項目的已征稅款,並在購進環節進行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