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成都市市政工程設施管理條例

成都市市政工程設施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04 22:18:23

1. 成都市城鄉規劃條例的第三章 城鄉規劃的實施

第二十二條 在城鄉規劃區內進行土地利用和各項建設的,應當遵循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符合城鄉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第二十三條 本市對城鄉規劃區內的各項建設實行規劃許可制度。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城鄉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上進行各項建設的,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取得規劃許可,並按照規劃許可的內容進行建設。
在依法設立的自然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和森林公園等范圍內進行各項建設的,在申請規劃許可前,應當先經其管理機構審核。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建設工程是否符合規劃條件予以核實,對符合要求的,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違反城鄉規劃作出規劃許可。
第二十四條 按照國家規定需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準的建設項目,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在報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准前,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
需要報上級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按規定報審後方可核發選址意見書。
本條第一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不需要申請選址意見書。
第二十五條 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在取得選址意見書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提出劃撥地塊的規劃條件,並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六條 以出讓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用地性質等要求,提出出讓地塊的規劃條件,作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建設單位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應當及時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七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已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進行改建、擴建或者重建的,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或者變更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用地性質等要求,提出可用於建設的地塊的規劃條件。
原國有土地使用權以劃撥方式取得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同時核發規劃條件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原國有土地使用權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先提供規劃條件,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變更協議或者重新簽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後,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 城市、鎮規劃區內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確定的用地性質等要求,提出地塊的規劃條件。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利用城市、鎮規劃區內集體建設用地進行建設的,按照規定取得規劃條件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二十九條 以出讓方式提供公共開敞空間的地下空間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在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利用地下空間的規劃條件,作為該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合同的組成部分。
建設單位在簽訂地下空間使用權出讓合同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依法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登記或者變更登記手續時,應當提交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一條 城市、鎮規劃區內建設用地以及鄉、村規劃區內國有建設用地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建設用地使用權批准文件或者土地使用權證書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其中,屬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情形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提交重新取得的變更後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等材料。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規劃條件對建設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審查,符合要求的,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二條 在公共開敞空間內進行功能配套性建(構)築物新建、改建、擴建的,以及符合本條例第二十九條的規定取得公共開敞空間的地下空間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符合規劃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採取上跨等方式利用公共開敞空間的建設項目,符合規劃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規劃未予明確,確需採取上跨等方式利用公共開敞空間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論證,論證同意並辦理相關手續後,向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第三十三條 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取得選址意見書1年內,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並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在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年內,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並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前款規定期限屆滿需要延續的,應當在期限屆滿30日前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未在規定期限內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選址意見書自行失效;未在規定期限內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
第三十四條 符合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規定的,建設單位應當在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1年內,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並取得施工許可證。未在規定期限內取得施工許可證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自行失效。
第三十五條 鄉、村規劃區內集體建設用地上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鄉村規劃,提出地塊的規劃條件。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取得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批准文件後,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符合要求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核發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
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應當符合城鄉規劃。
第三十六條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核發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予以公布。
第三十七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規劃條件進行建設。確需變更的,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變更內容不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或者鄉村規劃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將依法變更後的規劃條件通報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並予以公示。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及時將依法變更後的規劃條件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依法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登記手續。
因公共利益需要修改城鄉規劃,確需變更規劃條件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法變更規劃條件。因依法變更規劃條件給被許可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三十八條 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平面圖經依法許可後不得隨意修改。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要求修改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予以公告,徵求利害關系人的意見。對有重大分歧意見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論證會、聽證會等方式,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經審查符合要求且確需修改的,可以變更規劃許可。
因變更規劃許可給相關利害關系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申請人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三十九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依法取得的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受法律保護。
規劃許可依據的批准文件被撤銷、撤回、吊銷或者收回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注銷相應的規劃許可。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依法變更或者撤回已作出的規劃許可。因變更或者撤回規劃許可給被許可人合法權益造成損失的,應當依法給予補償。
第四十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規劃許可,應當如實提交有關材料、反映真實情況,對其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合法性負責,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四十一條 城鄉規劃的實施應當加強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和優秀近現代建築的保護。
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和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保護規劃進行審查。經組織專家論證並公告後,方可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公告的時間不得少於20日。
對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范圍及其建設控制地帶內的各項建設,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保護規劃提出規劃條件前,應當徵求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四十二條 在城市、鎮規劃區內因公益事業、基礎設施配套等需要進行臨時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發臨時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涉及臨時用地的,應當提交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的臨時用地批准文件。影響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
臨時建設的使用期限,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確定。
第四十三條 臨時建設應當依照規劃許可建設和使用,不得轉讓或者改變使用性質。
臨時建設應當在許可的使用期滿後自行拆除。在使用期限內,因城鄉建設需要拆除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規定期限內無條件自行拆除。
第四十四條 建設工程竣工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據規劃條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對建設工程予以核實。符合規劃要求的,應當核發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組織竣工驗收,有關部門不得予以竣工驗收備案和房屋所有權登記。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在辦理規劃核實手續前,應當將建設工程的規劃實施情況予以公示。公示的時間不得少於7日。
第四十五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後6個月內,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有關竣工驗收資料。
第四十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道路、橋梁、隧道、地鐵等市政工程,相關市政管線敷設應當同步規劃、同步審批、同步實施、同步驗收。同類管線應當同槽同井。
第四十七條 中心城區和其他有條件的區域,架空的高壓電力、路燈照明、通訊、廣播電視等管線應當逐步改造為地下敷設。
第四十八條 以拍賣、招標等方式依法處置不動產的,負責處置的機構應當事先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實標的物所附著地塊的相關規劃要求。

2. 建築工程施工違法行為及處罰標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第七條規定,建築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內按照國家容有關規定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

若建設單位未向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施工許可證就開工建設,即是屬無證施工違法建設行為。

(2)成都市市政工程設施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維護建築市場秩序,保證建築工程的質量和安全,促進建築業健康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建築活動,實施對建築活動的監督管理,應當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建築活動,是指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

第三條 建築活動應當確保建築工程質量和安全,符合國家的建築工程安全標准。

第四條 國家扶持建築業的發展,支持建築科學技術研究,提高房屋建築設計水平,鼓勵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提倡採用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工藝、新型建築材料和現代管理方式。

第五條 從事建築活動應當遵守法律、法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3. 成都發布「臟車」禁止駛入主城區條例,該政策的初衷是什麼

首先,如果能經常把車輛洗一洗,那駕駛這樣一輛車上路以後,駕駛員感到清清爽爽,路面上前後左右的司機、在無法躲避開需要注視到這樣一輛干凈的車以後,心情也能變得清清爽爽一些;

而這(讓人感到心情舒暢讓人愉悅),在出門辦事、完成各類生產活動之外,不正是一切一切人類活動的更高目標、乃至最終目標嗎?

在這個意義上看,我們要為成都市政府、城管部門,推出的該項政策嘗試鼓一下掌。

需要指出的是,對各類車輛的管理,也許應當以建立各類自治組織,作為最佳辦法;

包括車輛的清潔工作,某類車輛的控制工作,也都可以交給我們做好分級的自治組織去完成

單一的城市管理部門,經常不可能照顧到生活方式迥異人們(如那些臟車駕駛員)的訴求,在與當事司機溝通上面也可能存在諸多隔閡。

當然,隨著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未來車輛清潔的情況,應當會得到大幅改觀。

4. (成都市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內容

成府法規審[2007]75號 《成都市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已經市政府法制辦審查,符合《成都市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和備案規定》,已登記備案。 二00七年九月五日 成都市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我市交通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明確安全生產責任,防止和減少安全生產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國務院《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交通部《公路水運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及《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市交通建設工程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我市交通建設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等活動的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本規定所稱交通建設工程,是指公路工程的路基、路面、橋梁、隧道及沿線設施,公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水運工程的港口、航道、航標、通航建築物及上述工程的輔助和附屬設施等。 第三條 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第四條 發生施工安全事故,堅持「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從業人員受不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防範措施不放過、責任者得不到追究不放過),必須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責任,落實整改措施,做好事故處理工作,並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第五條 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應當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三同時」進行安全條件論證和安全評價,其安全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使用,並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審查手續。 第六條 在我市行政區域內從事交通建設活動的參建單位(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檢測、供應商等與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有關的單位),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本規定,保證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依法承擔安全生產責任。 第七條 對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隱患、安全生產事故,任何單位 和個人都有權向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安全生產監督機構和其他有關部門報告、檢舉。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八條 成都市交通委員會交通基本建設質量監督站(以下簡稱質監站)負責全市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其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執行國家和行業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和技術標准,並結合本市交通建設工程的實際,制定有關施工安全監督管理的具體規定和實施細則; (二)監督、指導本行政區域內所管轄的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市級交通建設工程以及對直接監督的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監督檢查有關整改意見的落實情況; (三)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監督、指導區(市)縣交通局、交通建設從業單位貫徹、落實施工安全生產管理的各項規定; (四)依法組織或參與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處理; 第九條 各區(市)縣交通局要嚴格按照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技術標准,負責對所轄區域內交通建設工程實施監督管理;農村公路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工作由各區(市)縣交通局確定具體的安全生產管理人員負責監督管理,組織開展對施工現場的監督檢查,協助調查所轄區域內的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事故。 第十條 質監站在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職責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公路水運工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四川省安全生產條例》之有關規定依法採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檢查單位提供有關安全生產的文件和資料; (二)進入被檢查單位的辦公場所、施工現場進行檢查、拍照、錄像; (三)糾正施工中違反安全生產要求的行為; (四)對檢查中發現的安全隱患,責令立即整改;重大安全事故隱患整改前或者整改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的,責令從危險區域內撤出作業人員或者暫時停止施工。 第十一條 質監站和各區(市)縣交通局應當建立舉報制度,及時受理對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事故及安全事故隱患的檢舉和投訴。 第三章 安全生產監督程序和監督檢查內容. 第十二條 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監督期自接受施工安全監督申請起至竣工驗收完畢止。 第十三條 建設單位在向質監站辦理質量監督手續的同時一並辦理施工安全生產監督手續。 (一)建設單位在申請辦理安全監督手續時應向質監站提供下列主要文件和資料: (1)有關管理部門批復該工程項目的證明文件; (2)工程概況; (3)安全文明生產合同; (4)參建單位組織機構,安全管理組織機構和安全管理人員名單及其資質情況,安全生產組織計劃; 第十四條 質監站對建設單位施工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從業單位施工安全保證體系、施工安全管理責任制的建立健全及其運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根據項目開展實際情況,組織對受監工程進行現場施工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發布檢查通報和工程施工安全動態。 (一) 對建設單位的監督檢查主要包括: 1.項目施工安全責任制度和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和人員是否落實;是否設立了安全生產專項經費,施工單位在工程報價中包含安全生產費用一般不得低於投標價的1%,且不得作為競爭性報價; 2.汛期施工安全生產保證措施是否切合實際; 3.是否編制了項目施工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是否定期組織演練。 (二) 對勘察(測)、設計單位的監督檢查主要包括: 1.是否嚴格執行工程建設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強制性標准; 2.對涉及施工安全的重點部位和環節,設計文件中是否予以註明並提出防範安全事故的指導意見。 (三) 對監理單位的監督檢查主要包括: 1.是否建立了施工安全生產監理程序,並配備了安全監理工程師;有無安全生產台帳; 2.在施工過程中,安全監理工程師是否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有關 規定,是否按照程序開展安全監理工作。 (四) 對施工單位的監督檢查主要包括: 1.是否具備《施工安全生產許可證》、《水上水下施工作業許可證》, 「三類人員」(施工企業主要負責人、項目負責人、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持證情況,特種作業上崗人員的持證情況,施工現場應當按照每5000萬元施工合同額配備一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不足5000萬元應至少配備一名專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 2.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是否 落實,是否按有關規定設立了安全專項經費; 3.是否編制了施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應急物資、人員和設 備到位情況; 4.汛期施工安全生產保證措施是否切合實際; 5.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安全技術交底情況; 6.對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是否編制了專項施工方案,並經施工單位技術負責人、監理工程師簽字: 7.現場使用的特種設備(如起重機械、整體提升腳手架/模板等)是否經有相應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驗合格; 8.施工現場安全警示標志、防護設施的設置情況及作業人員的安全防護用具使用情況; 9.施工用電、易燃易爆(爆破器材)材料的保管和使用制度,消防安全設施、器材的配備情況; 10.安全生產技術資料編制、歸檔情況; 11.其他有關施工安全的事項。 第十五條 質監站在監督檢查後,應及時向建設單位和有關從業單位提出監督檢查意見,對發現的問題責令相關單位予以整改;建設單位應將整改結果及今後的防範措施及時反饋給質監站。 第四章 施工安全生產事故的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 第十六條 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制定本建設項目的施工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並定期組織演練。應急救援預案應當包括緊急救援的組織機構、人員配備、物資准備、人員財產救援措施、事故分析與報告等方面的方案。 第十七條 施工單位應當根據交通建設工程施工的特點和范圍,對施工現場易發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環節進行監控,制定施工現場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應急救援組織或者配備應急救援人員,救援器材、設備,並定期組織演練。 第十八條 施工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傷亡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的規定,及時、如實地向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以及行業主管部門報告;特種設備發生事故的,還應當同時向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實行施工總承包的建設工程,由總承包單位負責上報事故。 第十九條 發生施工安全生產事故後,有關單位應當採取措施防止事故擴大,保護事故現場。需要移動現場物品時,應當做出標記和書面記錄,妥善保管有關證物。 第二十條 交通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生產事故的調查、對事故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處罰與處理,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本規定由成都市交通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5. 打圍施工規范

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強揚塵污染治理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深化揚塵治理工作,做好「提檔升級」工作,突出城市文化,就我區「三大工地」打圍標准進行統一,具體如下:

一、商業建築工地,必須採用高度為2.5米,厚度不少於0.24米得磚砌築圍牆,圍牆進行壓頂,外牆面使用噴繪技術進行景觀化打圍,噴繪內容需帶有公益性質,充分結合商業開發宣傳和青白江生態文化特色,著力塑造濃郁地方文化和鮮明個性的景觀化打圍,噴繪至少兩個月更新一次,以保持外牆面光彩整潔。

二、市政建設工地。一是塊狀地形工地嚴格按照商業建築工地打圍標准進行,必須採用高度為2.5米,厚度不少於0.24米得磚砌築圍牆,圍牆進行壓頂,外牆面使用噴繪技術進行景觀化打圍。二是帶狀、線狀工地,包括綠化、道路建設施工打圍應設置高度不低於1.8米的硬質板材隔離圍擋,外側應設置0.2米高的護腳條形基礎,板材面採用立體噴繪技術打造飛檐,配套建設光彩工程,噴繪內容以生態建設成效和公益宣傳為主。

三、維修改造工地。一是市政道路維修改造、電力設施搶修和水、氣管道改造等參照市政建設工地標准進行打圍,設置高度不低於1.8米的硬質板材隔離圍擋並進行立體噴繪;二是臨時佔道裝修,應設置不低於2米高的鋼架並進行立體噴繪打圍。

四、拆遷工地,打圍應設置高度不低於1.8米的硬質板材隔離圍擋,外側應設置0.2米高的護腳條形基礎,板材面採用立體噴繪技術打造飛檐,噴繪內容以生態建設成效和公益宣傳為主

以上工地打圍噴繪內容均需在打圍前報區城鄉管理局審定後實施

6. 成都市建委2005年第842號文件急用

關於印發《成都市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後的勘察設計變更管理辦法》的通知(成建委發[2005]842號)
文號:成建委發[2005]842號
各區(市)縣建設局、高新區建管局、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成都石化基地管委會、各建設單位、施工圖審查機構:
為加強對施工過程中勘察設計文件變更的管理,確保建築工程質量,我委制定了《成都市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後的勘察設計變更管理辦法》,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執行過程中有何問題請及時與我委勘察設計處聯系。聯系人:宋鋒,聯系電話:86694602。
附:《成都市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後的勘察設計變更管理辦法》
二○○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主題詞:勘察設計 變更
通知抄送:省建設廳,市質監站,市施工圖審查中心,各勘察設計企業。
成都市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05年12月13日印(共印160份)
附件
成都市建築工程施工圖審查合格後的勘察設計變更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建築工程勘察設計質量監督與管理,切實貫徹執行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保護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根據《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四川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法規的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勘察設計變更,是指建築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審查合格後的工程勘察報告、施工圖設計文件的修改。
第三條 勘察設計一經審查合格,對涉及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涉及公共利益、公眾安全,涉及建築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內容,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擅自修改。如確需對建築工程勘察、設計中涉及上述內容進行變更,建設單位應當委託原勘察設計單位按有關規定和標准進行變更勘察設計,並依據本辦法重新報原審批部門和審查機構審查合格後,方可進行施工。
第四條 對已經審查合格的勘察設計進行變更時,凡涉及工程建設標准強制性條文以及進行下列變更時,均應視為重大變更,必須向原審批部門和審查機構重新報審:
(一)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1、更改地質時代、地貌單元及重新劃分岩土分層;
2、修改或提供新的有關岩土層的物理力學指標;
3、施工時發現與勘察報告不相符,需進行的工程勘察補勘或施工勘察;
4、施工時發現或因施工造成的不良地質作用影響場地穩定性而進行的補勘;
5、設計文件在建築規模、平面形狀和尺寸、結構的抗震設防等級、結構體系、荷重、基礎形式、基礎埋深等方面的重大變更,造成原勘察報告不能滿足要求時而進行的補充勘察工作。
(二)施工圖設計文件
1、建築
(1)改變建築規模(如:改變建築基地面積及范圍、增減層數及建築面積),改變建築標准(如:增減中央空調系統等);
(2)改變層高、建築總高度;
(3)改變建築物的使用性質;
(4)改變建築平面形狀和外形尺寸,改變建築內部的平面布局、主要功能空間布局和尺寸;
(5)改變建築外立面色彩、風格;
(6)改變建築的牆體材料、裝修材料、防水材料、保溫隔熱材料及保溫系統、門窗材料或構造措施從而使建築物的消防安全、節能性能等主要功能發生變化的;
(7)改變建築造型,並涉及主體結構的改變;
(8)增加或減少樓梯的數量和形式、電梯的數量;
(9)增加或減少門窗數量與尺寸;
(10)改變消防設施、消防分區、疏散通道等。
2、結構
(1)改變建築結構的抗震設防烈度、設防類別或抗震等級;
(2)改變建築結構體系;
(3)改變承重構件的布置和傳力途徑,改變主要荷載,改變砌體結構抗震牆的位置;
(4)改變基礎形式或地基處理形式;
(5)改變主要結構材料等級(如材料強度、配筋等);
(6)增、減結構伸縮縫、沉降縫、防震縫的數量。
(7)改變結構的用途和使用環境(如樓面改為公共浴室、桑拿、有水的娛樂等)。
3、給排水
(1)改變給水、排水系統和涉及環保、衛生、公共利益的設施;
(2)改變消防系統和涉及人身、財產安全的設施。
4、暖通
(1)改變集中冷熱源方案;
(2)改變防排煙系統及設施;
(3)改變空調系統;
(4)改變建築防火分區、防煙樓梯間位置、建築加層、面積改變、層高改變、功能改變等。
5、電氣
(1)改變用電負荷等級、一級配電電壓及系統結線、系統容量、低壓配電系統(一、二級)結線形式等;
(2)改變防雷類別、雷電防護做法、接地形式等;
(3)改變火災自動報警保護對象級別、系統形式、聯動控制、探測器選擇、系統供電等;
(4)改變戶內配變電所、發電機房、消防控制室位置。
6、勘察報告的重大變更,相應的設計文件應進行變更及重新審查。
第五條 前款規定以外的勘察設計變更為一般性變更,直接由原勘察設計單位修改後交建設單位實施。
第六條 以下重大變更應由建設單位首先報規劃管理部門進行方案審批,方案審批同意後再進行施工圖設計與審查,審查合格後方能實施。
(一)改變建築基地面積及范圍;
(二)改變建築物的使用性質:
(三)改變建築平面形狀和外形尺寸;
(四)改變建築總高度;
(五)改變建築外立面色彩、風格。
第七條 涉及消防、人防、市政公用、衛生防疫等行政部門審查內容的變更,應由建設單位重新報行政及技術審查並獲批准後才能實施。
第八條 其餘重大變更的勘察設計應由建設單位向原審查機構重新報審,並提供下列資料:
(一)建設單位要求修改勘察設計文件的報告:
(二)《成都市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通知書》;
(三)規劃部門批準的建築總平方案;
(四)原審查合格的施工圖設計文件1套;
(五)由設計單位出具的修改完成的施工圖設計文件(包括設計變更單);
(六)審查機構認為需要的其它資料。
第九條 勘察設計重大變更程序性審查的內容;
(一)變更的勘察設計是否由原勘察設計單位進行;
(二)變更勘察設計單位進行勘察設計修改是否徵得原勘察設計單位的書面同意;
(三)現勘察設計單位資質是否與本工程等級相符;
(四)現執業人員執業資格是否與本工程等級相符;
(五)變更後的工程用途與規模是否與規劃批準的工程用途與規模一致。其它程序性審查內容及要求與原施工圖審查相同。
第十條 勘察設計重大變更行政及技術性審查內容與原施工圖審查內容相同,重點審查變更勘察設計部分以及與其相關的其他內容。
第十一條 勘察設計重大變更審查發現問題,由審查部門出具意見並由技術性審查機構出具《施工圖審查意見表》交建設單位,待其補充修改完善後重新送審;勘察設計重大變更審查合格,由審查機構出具《成都市建設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合格書》並註明變更事項,在變更的勘察設計文件上加蓋審查機構的審查專用章。
第十二條 審查完成後,審查機構應在5日內向項目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三條 工程項目的監理單位應要求建設單位按本辦法將變更後的勘察設計文件向原審查部門和機構報審;對有違反本規定的行為,工程監理單位應予以制止並及時向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四條 質量監督部門應加強對施工圖審查合格後的勘察設計變更及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未經審查合格的勘察設計變更文件,不得作為工程竣工驗收的依據,質量監督部門不予出具監督報告。
第十五條 勘察設計重大變更未經審查合格擅自施工,由項目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按《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四川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對有關單位及個人進行處罰。
第十六條 本辦法由成都市建設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十七條 本辦法於2006年1月13日起施行。
(完)

7. 成都市城鄉規劃條例的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四條 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全市城鄉規劃的制定、實施情況實施監督管理。
五城區及其他區(市)縣人民政府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違法建設的制止、拆除等查處工作,執行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規劃督查意見和決定。
五城區及其他區(市)縣違法建設查處納入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管理的,按照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通報批評,依法追究責任:
(一)應當編制城鄉規劃而未按本條例規定編制,或者擅自下放城鄉規劃編制、審批、修改許可權的;
(二)未按本條例規定的程序組織編制、審批、修改城鄉規劃的;
(三)委託不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編制、修改城鄉規劃的。
第五十六條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有權機關依據職權責令改正,通報批評,依法追究責任:
(一)超越職權或者對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人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
(二)對符合規定條件的申請人未在規定期限內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
(三)未按法定程序核發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
(四)未按規劃核發選址意見書的;
(五)未按控制性詳細規劃或者鄉村規劃提出規劃條件的;
(六)批准變更的規劃條件不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或者鄉村規劃的、未將依法變更後的規劃條件通報同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或者依法變更後的規劃條件未予以公示的;
(七)未按規劃條件審查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
(八)未依法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予以公布的;
(九)同意修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前,未按規定聽取利害關系人意見的;
(十)未依據規劃條件、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其附圖、附件,對建設工程予以核實的;
(十一)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前,未對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築和優秀近現代建築保護范圍內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組織專家論證並公告的。
第五十七條 有關部門或者單位對未取得城鄉規劃相關證書或者違法進行建設活動的建設項目,辦理相關手續或者提供相關服務,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權機關依據職權責令改正,通報批評,依法追究責任:
(一)對未取得選址意見書的建設單位核發建設項目批准或者核准文件的;
(二)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未確定規劃條件,或者擅自修改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中規劃條件的。對未取得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的建設單位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
(三)不依據經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平面圖審查建設工程施工圖的。對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以及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的要求核發施工許可證的;
(四)未按照戶外廣告設置總體規劃制定詳細規劃,以及未按照詳細規劃批准設置廣告的;
(五)對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建設工程予以竣工驗收備案的。對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建設工程或者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合格證的相關內容核發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換發土地使用權證書的;
(六)對未按照規劃許可載明的房屋使用性質向申請人核發有關許可或者營業執照的;
(七)對當事人不執行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不按要求及時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實行強制拆除等措施的;
(八)對政府投資的市政工程、建築工程等,未經規劃核實並報送竣工驗收資料,予以審計的;
(九)對違法建設提供水、電、氣、通訊等相關服務的。
第五十八條 城鄉規劃編制、勘測單位採取隱瞞真實情況等手段編制城鄉規劃、進行勘測,或者提供虛假城鄉規劃、勘測成果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以合同約定的規劃編制、勘測費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建議原發證機關降低其資質等級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在原發證機關作出處理決定之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中止在本市的執業活動。
第五十九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隱瞞真實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申請規劃許可或者規劃核實合格證件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處以合同約定的勘測、建築設計費1倍以上2倍以下的罰款。尚未取得規劃許可或者規劃核實合格證件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作出不予規劃許可或者不予規劃核實的決定;已取得規劃許可或者規劃核實合格證件的,應當予以撤銷。
勘測、建築設計單位提供虛假勘測、建築設計成果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建議原發證機關降低其資質等級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在原發證機關作出處理決定之前,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中止在本市的執業活動。
第六十條 未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完善手續,處以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建(構)築物或者沒收因轉讓、經營建(構)築物所得收入,可以並處以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的罰款。
未取得規劃審批手續在居住建築區劃內擅自新建、改建、擴建配套設施,符合下列條件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減輕處罰:
(一)經核實未侵害公共利益;
(二)業主大會和利害關系人同意;
(三)符合管理規約的約定。
第六十一條 未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或者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建設;尚可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改正,完善手續,處以違法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的罰款,其中,未增加建築面積的或者無法計算工程造價的,處以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下的罰款;無法採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違法建(構)築物或者沒收因轉讓、經營違法建(構)築物所得收入,可以並處以該違法建設工程造價5%以上10%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在鄉、村規劃區內未取得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進行建設的,由區(市)縣人民政府督促,鎮(鄉)人民政府責令停止建設、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第六十三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拆除,可以並處以臨時建設工程造價50%以上100%以下的罰款:
(一)未按照規劃許可進行臨時建設的;
(二)擅自改變臨時建(構)築物使用性質的;
(三)臨時建(構)築物超過許可期限不自行拆除的。
第六十四條 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後6個月內,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未向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有關竣工驗收資料的,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補報;逾期不報的,處以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五條 對無法確定當事人的違法建設,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通過公共媒體以及在違法建設所在地,對強制拆除決定書予以公告。自公告發出之日起60日後仍無法確定當事人的,市或者區(市)縣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實施強制拆除或者沒收。
第六十六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暫停核發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的相關規劃許可或者撤回已作出的規劃許可:
(一)妨礙、阻撓城鄉規劃監督檢查活動;
(二)拒不執行城鄉規劃監督檢查意見;
(三)逾期不履行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行政處理決定。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後,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市或者區(市)縣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採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對正在進行的違法建設,責令停止建設而不停止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扣押其施工設施設備;違法建設引發或者可能引發突發事件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採取應急或者臨時措施,強行制止違法建設,消除違法結果。

8. 成都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規劃管理暫行規定

成都市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規劃管理暫行規定(成規辦[2011]202)

第一條 為促進成都市規劃建設協調發展,規范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規劃管理工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技術標准)》( CJJ /T141- 2010)等有關規定和標准,結合本市建設項目實施具體情況,制定本規定。
本規定適用於成都市域范圍內的城鄉規劃、設計和管理活動。

第二條 本市以下區域內,並符合所列規模的建設項目應當進行交通影響評價工作。
(一)居住、商業、服務、辦公類建設項目交評啟動閥值
表1居住、商業、服務、辦公類建設項目交評啟動閥值
區 位 ①用地面積(萬平方米) ②建設項目的商業建築面積(萬平方米)
區域 范圍 居住用地 商業、服務、辦公等用地
第一區 中心城區三環路內及紅星路南延線、天府二街、劍南大道、三環路圍合區域 ≥5 ≥1 ≥3
第二區 中心城區三環~外環區域(不包括198地區)、區市縣城區 ≥7 ≥1.5 ≥4.5
第三區 中心城198地區、區(市)縣其他地區 ≥10 ≥3 ≥9
註:1.符合上表中①、②任意一項應啟動交評;
2.上表第②條中「建設項目的商業建築面積」主要針對居住用地兼容容商業的建設項目;有建築設計方案時按商業總建築面積計算,無建築設計方案時按用地面積×容積率×商業兼容比例計算。
(二)其他需要進行交評的項目
停車泊位數超過100個的醫院、超過200個的場館與公園(停車泊位數按《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配建機動車標准測算)、
單獨報建的中小學校項目;
長途車站、公交場站、公共停車場及第一區的加油加氣站(含改擴建)項目;
用地面積超過100畝的物流、工業項目;
需在城市主幹道及以上道路一側設置機動車出入口的建設項目;
涉及交通需求可能增加的規劃調整項目(改變用地性質、調整容積率);
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認為需進行交通影響評價的其他項目。

第三條 符合第二條應進行交通影響評價的項目按下列情形實行分類管理。
(一)核提規劃條件階段交評
規劃條件申請方在申請核提規劃條件時應提交已審定的交
評意見,規劃管理部門以交評意見為依據之一核提規劃條件。
核提規劃條件的交通影響評價應主要對項目開發程度(對交通的影響)、項目開口、項目用地內各類交通設施配置要求等提出交評意見。如果商業建築面積可能大於等於第二條啟動閥值2倍以上的項目,還應要求在方案階段在細化交通影響評價。
(二)規劃調整論證階段交評
涉及用地性質調整或容積率調增的項目,應在其調整論證階
段同步進行交評,交評意見應作為調整論證的條件之一。
與用地性質調整或容積率調增論證同步進行的交通影響評價,應重點對擬調整事項(對交通的影響)、項目開口、項目用地內各類交通設施配建要求提出交評意見。
(三)項目方案階段交評
商業建築面積大於等於第二條啟動閥值2倍以上的建築項目,還應在方案階段同步進行交評,交評意見作為方案審查的依據之一。
方案階段的交通影響評價,不改變已核發的規劃條件。主要針對建設項目具體的交通設施配建、交通組織方案進行評價。提出相應優化措施作為交評意見。
(四)簡易交通影響評價
對距離城市主次幹道及以上等級道路一個街坊以上需作交評的建設項目、擬在城市主幹道及以上道路一側設置機動車出入口的較小建設項目(未達到第二條表1所示規模),可由規劃行
政主管部門會同建設、交通、公安交管部門研究提出交評意見。

第四條 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應當以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等法定規劃和經主管部門認定的相關規劃和數據、指標為依據

第五條 建設項目交通影響評價的基本要求和內容如下:
調查分析項目建設前交評范圍內的交通量及交通設施服務水平,分析項目投入使用後的交通量及交通設施服務水平的變化,並提出具體的應對方案,使交通狀況不惡化。
(一)項目內容;
(二)交通影響評價的范圍;
(三)評價范圍內交通及交通設施調查及現狀分析;
(四)項目建成年及使用後5-10年的交通預測分析;
(五)交評對象(各類交通設施)的交通分析評估;
(六)應對方案及規劃控制要求;
(七)評價結論。

第六條 交通影響評價應當委託具有城市規劃乙級及以上或工程咨詢(市政交通類)甲級資質的單位進行。中心城區的交通影響評價應委託城市規劃甲級或工程咨詢(市政交通類)甲級資質的單位進行。
市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單位)根據交評報告的質量定期對交通影響評價咨詢編制單位進行考校,並納入規劃信用管理(具體辦法見成規辦(2010)166號)。

第七條 交通影響評價的評審由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建設、交通通和公安交管部門參與,組織城市規劃、交通等相關專家進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審定的交評報告形成交評意見。
規劃調整論證階段和項目方案階段交評的評審工作可與規劃調整論證、項目方案審查合並進行。

第八條 交通影響評價編制單位提供的評價報告,經過評
審,認為不符合交通影響評價要求的,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
要求編制單位熏新修正、完善評價報告。

第九條 本規定自2011年9月1日實施。

9. 四川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實施辦法的實施辦法

四川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實施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政府出資及有特殊規定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規范審查范圍和程序,提高工程質量,促進資源和投資節約,保障公共利益和公眾安全,根據國務院《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四川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國發[2004]20號),結合四川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四川省行政區域內政府出資及有特殊規定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審查(以下簡稱「初步設計審查」)及其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縣級以上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審查及監督管理工作。
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發展改革、財政、項目主管部門對政府出資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初步設計審查。
政府出資以外有特殊規定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本辦法的規定執行。
第四條 下列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依法必須進行初步設計審查:
(一)政府出資的建設項目;
(二)法律法規規定應當進行初步設計審查的國家及省重點建設項目和其他建設項目;
(三)涉及公眾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大型房屋建築、各類市政公用行業建設項目。
(四)列入國家標准《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GB50223-2008)界定的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建設項目。
其中,(二)、(三)、(四)項屬於不分投資來源、出資性質、有特殊規定的建設項目。
除上述規定情形外,民間資本、外資、非政府組織出資建設的中小型房屋建築,不屬於初步設計審查的范圍。
本辦法所稱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是指住房城鄉建設部頒布的《工程設計資質標准》(建市[2007]86號)中設計規模劃分表規定的大中小型建築行業(建築工程)、市政行業建設項目。
第五條 下列大型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文件編制完成後,在進入施工圖設計文件編製程序前,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工程監管范圍及分級審查原則,分別向省、市(州)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初步設計審查:
一、大型房屋建築建設項目:
(一)單體建築總面積2萬平方米及以上或建築高度50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築;技術要求復雜或具有經濟、文化、歷史等意義的省級中小型公共建築以及高標準的古建築、保護性建築;技術要求復雜的工業廠房;
(二)建築層數20層及以上的居住建築;
(三)規劃設計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及以上的住宅小區、工廠生活區;
(四)總建築面積大於1萬平方米的地下空間利用工程及防護等級四級及以上的附建式人防工程;
二、大型市政行業建設項目:
(一)給水工程:10萬立方米/日及以上的凈水廠、20萬立方米/日及以上泵站、管徑1600毫米及以上管道的管網工程;
(二)排水工程:8萬立方米/日及以上的污水處理廠、10萬立方米/日及以上泵站、管徑1500毫米及以上管道的管網工程;
(三)燃氣工程:10000萬立方米/年及以上的城市燃氣輸配系統(含門站、儲備站、調壓站、各級壓力管網系統的整體項目)、30萬立方米/日及以上的人工氣源廠、4000瓶/日灌裝能力及以上的城市液化石油氣儲備站、燃氣汽車加氣站;
(四)道路工程:城市快速路、主幹道、全苜蓿葉型、雙喇叭型、樞紐型等獨立的互通式立體交叉工程及交通設施;
(五)橋梁工程:單跨40米及以上、總長100米及以上的橋梁;
(六)城市隧道工程(不分規模);
(七)公共交通工程:快速公交系統(BRT)、電氣系統、公共交通專用道、6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公交場站、公交樞紐;
(八)軌道交通工程(不分規模);
(九)環境衛生工程及固體廢棄物處理工程:生活垃圾焚燒工程、日處理500噸及以上的衛生填埋場、日處理300噸及以上的堆(制)肥工程、日處理400噸及以上的轉運站、危險廢棄物處理、日處理5噸及以上的醫療廢棄物處理工程。
三、根據法律法規及本辦法第四條規定,應當進行初步設計審查的中小型公共建築、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執行住房城鄉建設部頒布的《工程設計資質標准》中設計規模劃分表的規定,分別向市(州)、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初步設計審查。
第六條 負責受理並組織初步設計審查的建設項目類別、規模以及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分級管理職責按以下規定劃分執行:
(一)凡列入國家和省人民政府年度計劃的重點建設項目,由省發展改革委批准、核准或備案的房屋建築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報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
國務院各部委批准、核準的房屋建築建設項目,報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項目建設地市(州)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組織審查。法律法規及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二)建築高度50米及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築,單體建築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或建築高度100米以上的房屋建築,規劃設計總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超限高層建築,大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報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進行初步設計安全、技術性審查。
成都市轄行政區域的上述大型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成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組織審查。除超限高層建築和部分技術復雜、單體建築體量巨大的房屋建築外,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委託成都市組織審查。
(三)市(州)、縣(市、區)發展改革部門批准、核准或備案的建設項目中,屬於第(一)項規定情形外的其他大型房屋建築、中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市(州)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其中,使用財政部及省財政廳專項資金的城市給水工程、排水工程、環境衛生及固體廢棄物處理工程建設項目,報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
對技術復雜或者使用專有技術特定專利技術,建築造型有特殊要求、市(州)組織專家審查不便的,市(州)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可報請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
(四)其他依法應當進行初步設計審查的政府出資中小型公共建築、房屋建築及小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市、縣(市、區)發展改革部門批准、核准或備案的同級市、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審查。其中,屬於本辦法第四條(一)項類別的功能單一、技術要求簡單的小型公共建築、房屋建築及除橋梁外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在不超概預算的前提下,可不再組織進行初步設計審查。
超限高層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大型人員密集場所和其他特殊建設項目的消防審核的建築規模及范圍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 初步設計審查由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會同建設項目相關主管部門,以及供水、供電、燃氣等相關部門和建築、結構、給水排水、暖通空調、電氣、道路、橋梁、園林、岩土、造價等相關專業的專家進行。
政府出資的房屋建築及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發展改革、財政、城鄉規劃相關項目主管部門及專家進行審查。
屬於民間資本、外資出資的房地產開發小區及大型房屋建築項目,由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公安消防、人防主管部門及專家進行審查。
屬於民間資本、外資出資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根據項目類別,由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城鄉規劃、市政道路、城市管理、給排水、燃氣主管部門及專家進行審查。
參與審查的部門及專家根據建設項目涉及的相關監督管理部門、相關專業確定。
第八條 建設單位申請初步設計審查,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四川省房屋建築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申請表(詳見附表1)
四川省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申請表(詳見附表2)。
(二)依法提供相關行政批件:
1、發展改革部門建設項目批准、核准或備案文件(表)(需提供2份,其中1份提供評審會使用,1份存檔,下同)。
2、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以出讓方式獲得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建設項目除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規劃設計條件材料、規劃建築紅線圖,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劃建築設計方案審查意見;
3、建設項目用地預審意見或項目建設用地批准文件(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
4、建設項目涉及法律法規規定類別、規模和范圍內須提供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人防、安全生產、衛生防疫等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或備案文件,涉及消防(《消防法》「第十一條規定」)、水務、航空管制、地鐵、風景名勝、航道通航等內容的,須提供相關主管部門的審查或備案意見。
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或突破擴大法律法規規定類別、規模和范圍的上述有關批准或備案文件,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要求其提供。
(三)依照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提供技術文件。主要包括:
1、擬建設場址工程地質勘察報告(2份);
2、法律規定屬特殊設防類(甲類)的重大建設工程和可能發生嚴重次生災害的建設項目,應當提交地震安全性評價報告(2份);
3、屬超限高層建築工程,需提交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批準的抗震設防審查意見(2份);
4、應當進行抗震專項論證的市政公用設施專項工程,需提交抗震專項論證意見(2份);
5、初步設計文件(包括節能設計專篇的設計說明書、概算書等)。根據工程規模和性質,選用A3或A2圖紙裝訂成冊。(初步設計文件2份或以上,特殊工程項目另定)
第九條 初步設計文件編制的內容和深度應當根據不同專業、類型建設工程項目初步設計文件編制的標准和要求,滿足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的需要,其中,建築工程應當按照《建築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執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應當按照《市政公用工程初步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執行。
第十條 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單位報送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核,符合法定條件的,應當在受理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會同發展改革、財政和項目主管部門並組織專家召開初步設計審查會議,形成有專家簽名的專家組書面審查意見。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收到確認有關部門和專家組正式的書面審查意見後,應當在10個工作日內作出書面批復。
第十一條 初步設計按下列程序進行審查:
(一)建設單位提出書面申請(申請表),由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規定時限內根據項目類別確定會同審查部門及專家,並與建設單位確定審查日期。
(二)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從省勘察設計行業專家庫內抽取專家。若專家庫內的專家不能滿足初步設計審查專業需要的,經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可邀請其他符合條件的專家。
專家組由有關各專業的專家組成,專家人數按初步設計文件審查涉及的專業要求確定(大型建設項目7名及以上)。專家組遵守審查迴避制度並兼顧就近原則。
(三)召開審查會7個工作日前,將會議通知、各有關部門批復文件和建設單位的初步設計文件送至參加評審會單位和專家組。專家組按本辦法規定依法、依標准進行審查,並提出審查意見。審查意見應明確初步設計審查結論:審查通過、修改後審查通過、重新編制提交審查。
(四)建設單位應及時將參加審查單位、專家組的書面審查意見,以及初步設計審查歸檔資料匯總送交組織審查的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其內容主要包括:
1、建設單位的初步設計審查申請表以及相關主管部門批文復印件(加蓋建設單位用章);
2、本辦法第九條「第(三)項」的技術文件;
3、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會議通知》、《會議簽到表》原件(參加審查的相關部門、專家及勘察設計單位人員的簽名);
4、初步設計審查意見及匯總意見(原件):
(1)參加審查部門、單位書面審查意見;
(2)各專業專家審查意見和專家組審查意見。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歸檔資料。
第十二條 初步設計審查應當包括下列主要內容:
(一)初步設計的主要指標是否符合建設項目批准、核准或備案的總建築面積規模、總投資概算、城鄉規劃許可、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或劃撥決定書中規定的土地用途。法律法規規定類別、規模和范圍內的消防、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復或備案文件,初步設計是否執行並符合要求。
(二)民間資本、外資、非政府組織出資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的主要指標是否符合建設項目批准、核准或備案的總建築面積規模,城鄉規劃許可、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劃撥決定書中規定的土地用途。法律法規規定類別、規模和范圍內的消防、環境保護等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復或備案文件,初步設計是否執行並符合要求。
民間資本、外資出資的建設項目,不審查投資概預算、投資建設標准,主要對初步設計是否執行工程勘察設計國家強制性標准、規范進行安全、技術性審查。
(三)設計單位是否嚴格執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已審批、許可文件的具體要求。
(四)重點審查初步設計中抗震設防分類標准、結構安全、建築節能、無障礙建設標準的執行情況、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實施(示範)的落實情況;各有關專業工程技術規范和標準的執行情況,重點是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條文的執行情況;建設領域各專業有關規定、規范和標准執行情況。
屬於重點設防類的學校建築、醫療建築、體育場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商場、賓館、交通樞紐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築,地震後易產生嚴重次生災害的科學實驗建築等特殊設防類建築,應重點審查初步設計文件中規定的抗震設防烈度標準是否嚴格執行《建築工程抗震設防分類標准》中提高一度加強其抗震措施的強制性條文規定。
(五)是否滿足國家規定的有關初步設計階段的設計深度要求,是否滿足編制施工圖設計文件的需要。
(六)設計擬採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是否屬於國家鼓勵、支持、推廣應用的范圍,該項目類別、規模是否已應用的範例;根據項目的行業特點,審查初步設計中工藝和設備選型的合理性、先進性。
(七)有關專業重大技術方案是否進行了技術經濟分析比較分析,是否安全、可靠。
(八)工程概算編制是否按照國家和四川省現行工程造價有關規定進行編制,深度是否滿足要求。
第十三條 設計單位應當按照審查意見進行修改、完善後復函組織初步設計審查的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項目主管部門。對審查意見中不符合國家工程建設強制性標准及設計規范、相關技術標準的,存在不合理審查意見的,設計單位應當書面提出不予採納意見的相關技術標准、規范依據和理由。
施工圖審查機構應當根據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初步設計審查批復意見,對施工圖是否落實初步設計審查批復意見進行審查。
第十四條 省、市(州)、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單位報送的初步設計審查申請材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要求整改:
(一)設計依據明顯錯誤及設計依據的標准規范失效、不正確或不充分的;
(二)不符合國家現行建設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要求,有重要漏項、缺項的;
(三)不符合國家現行建設工程強制性標准,以及採用落後、淘汰技術、設備或材料等不符合現行技術產業政策和管理規定的;
(四)政府出資建設項目的初步設計存在嚴重超概算、預算等不合理問題的;
(五)違反法定基本建設程序的。
第十五條 初步設計文件一經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修改。依法、依標准需修改的,應由原設計單位修改,或經原設計單位同意,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修改。建設單位將修改後的初步設計文件報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重新審查。其中,涉及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投資規模、投資來源構成、建設規模、城鄉規劃許可等主要內容的修改,分別經發展改革、財政、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同意後,重新辦理修改調整後的初步設計審查。
第十六條 建設單位應對申請資料的合法性、真實性、准確性和時效性負責。
第十七條 建設單位對應報請各級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初步設計審查而未報審查的建設項目,不得委託進入施工圖審查程序。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核發施工許可證時,根據法律法規及本辦法規定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類別、規模和范圍,應當查驗依照法律法規及本通知規定的初步設計審批文件。凡未經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初步設計審查的,應當暫停受理施工許可申請,要求並告知其整改、補正。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及本辦法規定,對依法應當進行初步設計審查的建設項目未申報進行或審查未通過的,建設單位委託進行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時,施工圖審查機構應當要求並告知建設單位須先依法進行初步設計審查。施工圖審查機構違反規定接受委託的,依法記入不良誠信記錄。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第十八條 初步設計審查完成後,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要求建設單位將下列文件進行歸檔,列入工程竣工驗收檔案:
(一)初步設計審查批復文件;
(二)本辦法第十一條 「第(四)項」規定的歸檔資料。
第十九條 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全省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工程初步設計審查專家庫實行統一管理,建立統一的資料庫平台。初步設計審查專家應當從長期從事並精通勘察、設計、科研、教學和管理的專家中選任,並對初步設計審查意見承擔相應的審查責任。
省住房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專家庫實行動態管理,根據審查工作需要及時補充或調整入庫專家。
第二十條 涉密工程的初步設計,組織及參加審查的部門、專家、工作人員應當嚴格遵守保密法的規定。設計審查中涉及的相關文件、材料應當全部收回依法保存。
第二十一條 單位及個人在建設工程初步設計審查及相關活動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築法》、《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和《四川省建設工程勘察設計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從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附表: 1.四川省房屋建築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申請表(略)
2.四川省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初步設計審查申請表(略)

10. 成都對亂倒渣土的處罰條例有哪些

成都市人民政府令
第182號
《〈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已經2013 年12月26日市政府第2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市長 葛紅林
2014年1月10日
第一條 (目的依據)
為進一步規范建築垃圾處置管理,維護城鄉環境和道路交通安全,根據《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成都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適用范圍)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建築垃圾排放、運輸、消納等處置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辦法。
第三條 (監管職責)
市和區(市)縣有關部門按照下列分工對建築垃圾的處置活動實施監管:
(一)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城管部門)負責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及組織協調工作;
(二)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建築垃圾固定消納場設置規劃,並向社會公開建設項目規劃許可信息;
(三)建設、房管、國土、林業園林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建築工地、市政施工、房屋拆除、房屋裝飾裝修和園林工程等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
(四)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按照道路貨運相關要求,對建築垃圾運輸活動實施監督管理,並對交通工程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和公路撒漏污染實施監督管理;
(五)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以下簡稱公安交管部門)負責《建築垃圾處置(運輸)證》的核發和建築垃圾運輸車輛道路交通安全的監督管理;
(六)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建築垃圾處置活動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
(七)財政部門負責建築垃圾綜合利用和政府投資建設的建築垃圾消納場財政資金的監督管理;
(八)價格主管部門負責建築垃圾處置收費的監督管理;
(九)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將建築垃圾運輸企業經營行為納入信用體系實施監督管理;
(十)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建築垃圾固定消納場的環境評價監督管理。
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本轄區內建築垃圾處置活動的監督管理。
第四條 (排放證辦理)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的規定,持相關材料到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區(市)縣政務服務中心城管部門辦證窗口申請辦理《建築垃圾處置(排放)證》。
在申請辦理《建築垃圾處置(排放)證》時,應當提交消納地城管部門同意消納的意見。
第五條 (排放告知)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在辦理《建築垃圾處置(排放)證》後三日內,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運輸企業和建築垃圾處置(排放)管理員、(運輸)管理員姓名及聯系方式等相關信息告知項目所在地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並與其簽訂《建築垃圾排放管理承諾書》。
第六條 (「兩員」管理)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配置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排放)管理員。管理員負責監督施工現場使用《成都市建築垃圾運輸企業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內運輸企業的車輛,按規定裝載建築垃圾及車輛沖洗除塵等事項。
運輸企業應當配置裝載作業現場建築垃圾處置(運輸)管理員。管理員負責監督運輸車輛保持號牌清晰、證照齊全有效、車身符合技術標准,車載衛星定位系統正常運行等事項,嚴禁將泥土帶出工地。
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應當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設立建築垃圾處置公示牌,對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排放)管理員和運輸企業裝載作業現場建築垃圾處置(運輸)管理員的姓名、聯系電話和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運輸企業名稱等信息進行公示。
第七條 (委託執法)
按照 「分級審批、分類審查、授權監管、委託處罰」的原則,市和區(市)縣相關部門可以將下列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權和行政處罰權委託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行使:
(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房屋建築、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和其它重大工程項目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權和行政處罰權;
(二)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國有土地上房屋拆除工地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權和行政處罰權;
(三)城管部門負責的建築垃圾處置活動的監督管理權和行政處罰權;
(四)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交通工程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權和行政處罰權;
(五)林業園林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的園林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權和行政處罰權;
(六)其它施工現場建築垃圾處置的監督管理權和行政處罰權。
第八條 (運輸企業管理)
本市建築垃圾運輸實行公司化運營管理和企業名錄備案管理制度。符合《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相關規定,自有運輸車輛二十輛(含二十輛)以上的運輸企業,可在企業注冊所在地的區(市)縣城管部門備案,由市城管部門統一納入《名錄》進行管理。
《名錄》實行動態管理,由區(市)縣城管部門組織公安交管、交通運輸、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門及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定期對《名錄》內的運輸企業實施信用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從《名錄》中刪除。
運輸企業信用考核辦法由市城管部門牽頭制定。
第九條 (運輸管理)
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運輸建築垃圾應當在《名錄》內選擇運輸企業,並與其簽訂建築垃圾運輸合同 。
運輸企業應當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向建築垃圾運出地的公安交管部門申請辦理《建築垃圾處置(運輸)證》,實行持證運輸,一車一證。運出地的公安交管部門應當徵求消納地公安交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條 (消納場規劃)
按照 「全域成都、合理布局、資源利用、環保安全」的原則,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城管、環保、國土、建設、水務等行政主管部門,編制建築垃圾消納場設置規劃,確定點位,報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區(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第十一條 (消納場建設)
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全市建築垃圾消納場規劃,保障建築垃圾消納場用地需求,建設管理建築垃圾消納場。
建築垃圾消納場建設運營納入政府特許經營權管理。
區(市)縣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建築垃圾消納場的具體管理細則 。
第十二條 (處置收費)
產生建築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繳納建築垃圾處置費。
第十三條 (資源化利用)
本市鼓勵建築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相關設施建設。
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建築垃圾資源化生產企業處置用地;安排適當的財政資金投入,倡導優先使用合格的建築垃圾再生產品,努力提高建築垃圾無害化、資源化利用水平。
第十四條 (執法監管)
下列違法行為,可以由相關部門委託施工現場或違法行為所在地的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依法實施處罰:
(一)施工現場未按規定實施封閉施工、未採取防塵措施、未硬化出入口道路、未對駛出的車輛進行除泥除塵處理、施工現場及周邊道路未保持整潔的,依照《成都市建築施工現場監督管理規定》第二十八條規定,責令改正,視其情節對施工單位給予警告、停止施工,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二)未取得《建築垃圾處置(排放)證》擅自排放建築垃圾的;未按照《建築垃圾處置(排放)證》核定的期限和數量排放建築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責令限期整改,並對初次違反的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第二次違反的處五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款;第三次違反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八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三)塗改、出租、出借、轉讓、倒賣《建築垃圾處置(排放)證》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四)零星施工和市政維修活動中,業主或者施工單位未對施工區域實行有效隔離,造成建築垃圾污染周圍環境的;未在二十四小時內處置完建築垃圾的;零星裝修或者維修房屋活動中,排放建築垃圾未實行袋裝化收集的;未按規定委託他人統一處置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五)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擅自傾倒建築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責令限期整改,並對初次違反的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第二次違反的處五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款;第三次違反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八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六)運輸企業擅自傾倒建築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並對初次違反的處五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款;第二次違反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八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極其嚴重或造成惡劣影響的處十萬元罰款。
(七)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運輸企業之外的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擅自傾倒建築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並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
(八)建設單位或者施工單位將建築垃圾交由《名錄》以外的單位或個人運輸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一款規定,責令限期改正,並對初次違反的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第二次違反的處五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款;第三次違反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八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九)運輸企業僱用不符合要求的駕駛員從事建築垃圾運輸活動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條第二款規定,責令改正,並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十)運輸建築垃圾未保持車輪、車身外部整潔,帶泥行駛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並處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十一)運輸建築垃圾未按要求實行密閉運輸的;冒載或者沿途泄漏、遺撒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責令限期改正,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造成污染的並處二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污染特別嚴重的並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污染極其嚴重或造成惡劣影響的並處十萬元罰款。
(十二)未將建築垃圾運輸到核定消納場地,沿途傾倒建築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二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責令限期改正、清除污染,並對初次違反的處五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罰款,第二次違反或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八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極其嚴重或造成惡劣影響的處十萬元罰款。
(十三)擅自關閉建築垃圾固定消納場或者拒絕受納建築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責令改正,並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十四)建築垃圾固定消納場或臨時消納場受納工業垃圾、生活垃圾或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險廢物的;未採取有效措施防止建築垃圾污染周圍環境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第二款規定,責令改正,並處五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十五)未經許可擅自受納建築垃圾的,依照《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責令改正,對單位並處一萬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對個人並處二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罰款。
對違反《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規定的行為,應當做出撤銷許可證件或查封建築垃圾排放現場等決定的,仍由《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規定的部門實施。
第十五條 (交通執法監管)
對未取得道路運輸許可,擅自從事建築垃圾道路運輸經營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規定,由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經營;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或者違法所得不足二萬元的,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運輸企業擅自改裝已取得車輛營運證的車輛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規定,由區(市)縣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處一萬元以上兩萬元以下罰款。
第十六條 (其他執法監管)
建築垃圾處置過程中,違反國土、房管、環保、林業園林等方面法律、法規規定的,依照相關規定處理。
偽造《成都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條例》規定的許可證件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十七條 (不良行為監管)
對施工現場的建築垃圾處置違法行為,除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外,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還應當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不良行為計入行業信用系統,依法實施扣減信用分、責令停工整改、暫停工程投標資格、提請資質降級等處理。
第十八條 (信息平台)
市城管部門應當會同建設、交通、國土、規劃、房管、林業園林、公安交管等行政主管部門共同搭建建築垃圾處置管理綜合信息平台。
各區(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建築垃圾消納和資源綜合利用場地信息平台,向社會公開消納和綜合利用場地點位等信息,為建築垃圾排放、運輸、消納、利用提供信息服務。
第十九條 (責任追究)
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履行建築垃圾處置監管職責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條 (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熱點內容
民法書籍豆瓣 發布:2025-07-09 03:11:36 瀏覽:550
紅了容顏律師大少 發布:2025-07-09 03:08:11 瀏覽:340
青山法院地址 發布:2025-07-09 03:03:55 瀏覽:711
勞動法關於上班遲到罰款的條款 發布:2025-07-09 03:00:23 瀏覽:458
我國的合同法不適用於以下 發布:2025-07-09 02:45:08 瀏覽:552
會計部門規章在效率 發布:2025-07-09 02:40:07 瀏覽:957
兩個條例六個准則 發布:2025-07-09 02:39:13 瀏覽:827
為什麼勞動法不更新 發布:2025-07-09 02:37:41 瀏覽:563
法律服務所實習 發布:2025-07-09 02:29:01 瀏覽:597
德治法治國家 發布:2025-07-09 02:21:43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