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協法規庫
⑴ 注冊會計師著名的違紀事件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蘭州三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T派神)是甘肅省蘭州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公司注冊及辦公地址是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因披露虛假利潤等違規行為,2008年4月14日接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決定書:對公司處以3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公司董事長張晨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的罰款;對時任公司財務總監金明喜給予警告並處以20萬元的罰款等。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原控股股東控制期間,原董事長張晨蓄意犯罪,隱瞞董事會,未按規定披露公司的外貿業務、與關聯股東的交易,特別是大額對外擔保等重大信息。為此形成的虛假利潤300多萬元,嚴重損害了中小股東的利益。
ST派神在2008年年報中的「公司治理結構」部分指出:「本屆董事會認真汲取教訓,深刻認識到問題的根源是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未發揮作用1形同虛設,致使犯罪分子再三侵害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
事實是這樣的嗎?ST派神幡然醒悟了?認真分析一下2008年年報,真相即刻揭曉。虛假利潤,就像幽靈一樣,繼續纏繞著ST派神。與以前不同的是,2008年的會計處理表象是合理的,但沒有如實反映交易的本質,不符合新會計准則的相關規定。
以資抵債的會計計量
在2008年年報中,ST派神的無形資產增加了一項土地使用權,該項土地使用權「系根據本公司與三毛集團簽訂以資抵債協議,三毛集團以其所持有的土地抵償欠付本公司的款項。該土地使用權的入賬價值44242500元系根據甘肅方家不動產評估咨詢有限公司甘方估字[2008091]號評估報告為依據確定,評估方法為市場比較法和成本逼近法。」三毛集團是ST派神的第一大股東。
根據上述信息,如果不存在債務重組的情況,會計處理比較容易,借記「無形資產」,貸記「應收賬款」;如果以前年度計提了壞賬准備,則借記「壞賬准備」,貸記「資產減值損失」。
回到年報,看一下這四個賬戶的明細賬,就可以看出會計處理是否恰當,會計信息披露是否如實反映交易事項的經濟實質。
1「資產減值准備」中的「壞賬准備」明細賬如表1所示。
表1說明,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在2008年大幅度減少,壞賬准備被巨額轉出。
2「資產減值損失」賬戶中的「壞賬損失」明細賬2008年度的余額為-31935873.38元,年報中沒有詳細披露這次以資抵債交易發生後,沖回資產減值損失的金額,但從表1和年報,可以判斷沖回的金額為3065.39(2019.94+1045.45=3065.39)萬元。
3應收賬款部分,年報中作了如下信息披露:「本公司應收三毛集團及所屬公司的款項共27066441.29元,在以前年度已計提壞賬准備20199394.79元,本年度三毛集團用土地償還,原估計計提比例是根據三毛集團償債能力作出的,原估計計提比例合理。」
其他應收款部分,年報中作了如下信息披露:「本公司對應收三毛集團及所屬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共計19366583.94元,在以前年度已計提壞賬准備10454539.15元,本年度三毛集團用土地償還,原估計計提比例是根據三毛集團償債能力作出的,原估計計提比例合理。」
4「無形資產」賬戶的「土地使用權」明細賬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2008年度新增44 242 500元的土地使用權,與前述吻合,即為三毛集團償債所轉讓給ST派神的土地使用權。
此外,在ST派神與三毛集團簽訂《以資抵債協議》中,雙方同意以評估值4 424.25萬元為依據,抵償三毛集團佔用ST派神的資金4 643.30萬元,不足部分219.05萬元採用現金方式一次性歸還。2008年年報中「公司治理結構」部分中披露「2008年12月16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12月17日三毛集團即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償還了219.05萬元欠款。」
通過各賬戶明細賬和《以資抵債協議》,可以看出,ST派神在以資抵債交易過程中的具體會計處理是:增加無形資產4 424.25萬元,增加庫存現金219.05萬元,減少應收賬款4 643.30萬元;轉出以前年度計提的壞賬准備3 065.39萬元,轉回資產減值損失3 065.39萬元。
以資抵債的會計確認
會計處理有兩個很重要的步驟,即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上述會計處理過程中,會計計量沒有問題,會計確認,尤其是無形資產的確認則需要進一步驗證。這里主要分析土地使用權這一無形資產的會計確認問題。
為了保證「以資抵債」的合法性和合理性,ST派神考慮得相當周全。在《蘭州三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股東蘭州三毛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資抵債的報告書(修正草案)》(2008年11月26日公布,以下簡稱「報告書」)作了詳盡的披露。無論是董事會、獨立董事,還是獨立財務顧問,都對該交易事項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發表了正面意見,這樣看來,以資抵債的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了。
至於合法性,該報告書中披露了律師結論意見:「甘肅正天合律師事務所經辦律師認為:本次資產置換所必備的協議、文件齊備,內容真實合法,且已經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符合《民法通則》、《合同法》和《證券法》及中國證監會規范性文件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應為有效。不存在違反國家法律和公共利益的情形,有利於保護上市公司股東的利益。」
由此看來,上述以資抵債交易的合理性,以及交易本身合法性,具有較高的可靠性。而且從會計計量上看,ST派神的會計處理是沒有瑕疵的。
但是,從交易事項的經濟實質上判斷,就不難發現,「以資抵債」的會計處理是站不住腳的。
百密一疏。ST派神在2008年報和報告書中都露出了以資抵債交易的瑕疵。
ST派神「公司治理結構」部分披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三毛集團立即按照甘肅省國土資源廳的批復,向蘭州市國土資源局申報土地使用權等相關手續,同時積極籌措資金繳納了土地使用權契稅,於2009年1月19日取得了蘭州市國土資源局的《土地登記通知書》,通知書下達給了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固分局。通知書明確指出三毛集團面積為37 592.39平方米的土地,已辦理土地使用權申請登記手續,通知西固分局接此通知後,完成土地登記注冊發證工作。三毛集團已按有關規定將申請和相關文件提交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固分局,蘭州市國土資源局西固分局答復,按照土地管理有關規定,三毛集團該宗土地在取得宗地圖四至單位蓋章同意後,將進入土地公示階段(一個月),在公示無異議後,方可取得土地證。」
報告書在「交易標的介紹」部分披露:「由於本次以資抵債的土地使用權均由三毛集團以劃撥方式取得,故就目前來說此宗土地使用權尚屬國家所有,沒有明確客觀的賬面價值。三毛集團必須取得此宗土地使用權後,才能進行本次以資抵債交易。三毛集團在因無力承擔土地出讓金而無法將此宗土地的使用權類型由劃撥變更為出讓,從而導致一直無法實施以資抵債方案的情況下,2008年4月提出將上述擬抵債的土地全額轉增國家資本金,取得土地使用權,然後由三毛集團抵頂給本公司的解決方案。2008年10月,該方案獲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2008年11月14日,蘭州市國土資源局出具了《關於給蘭州三毛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土地評估結果初審意見》,審查確認了該宗土地評估事項。2008年11月24日,三毛集團取得了甘肅省國土資源廳《關於蘭州三毛紡織(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深化改革土地資產處置的批復》,完成了土地使用權評估備案,並同意對上述擬抵債土地以作價出資方式進行處置。土地使用權變更和登記手續正在辦理當中。」
在年報「董事會公告」部分披露「2008年12月16日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後,三毛集團即以現金方式一次性償還了219.05萬元欠款。三毛集團用於抵債的土地產權證手續正在辦理中。」
由此看來,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三毛集團獲得以資抵債交易中被其轉出的土地使用權。換言之,三毛集團在沒有獲得該項土地使用權的情況下,把這一貌似已經歸屬自己的資產轉讓出去,償還自己的債務。更有甚者,ST派神在根本就沒有獲得該項土地使用權的控制權的情況下,將其確認為自己的無形資產,不僅如此,從表2可以看出,ST派神還對該項資產進行了攤銷;更讓人迷惑不解的是,ST派神堂而皇之、順理成章地將以前的壞賬損失沖回,金額與2008年利潤表中的營業利潤(3 365.92萬元)相差無幾,超過了利潤總額(2 929.17萬元)。
這樣,就不難推出:如果沒有前述的會計處理,ST派神2008年報中的凈利潤為負(不排除,其採用其他方法調節利潤),那麼2007年的盈利,對於脫帽來講,可謂是功虧一簣。
結論
2008年4月,ST派神剛被證監會行政處罰過,前車之鑒,後事之師,這一古訓在這兒失靈了,被ST派神擋在門外。ST派神的這一做法,發人深思。
關於資產的定義、確認條件,《企業會計准則——基本准則》第二十條明確規定,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者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第二十一條規定,符合第二十條規定的資產定義的資源,在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確認為資產:與該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資產的成本或者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
關於無形資產的定義和確認條件,《企業會計准則第6號——無形資產》第三條規定,無形資產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資產。第四條規定,無形資產同時滿足以下兩個確認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與該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該無形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的計量。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高頓網校是網路財經教育領導品牌,更多財會問題歡迎向高頓企業知道提問。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⑵ 會計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經濟管理和財務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第三條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賬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
第四條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第六條對認真執行本法,忠於職守,堅持原則,做出顯著成績的會計人員,給予精神的或者物質的獎勵。
第七條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會計工作。
第八條國家實行統一的會計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並公布。
國務院有關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對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或者補充規定,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審核批准。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可以依照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軍隊實施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具體辦法,報國務院財政部門備案。
第二章會計核算
第九條各單位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不得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或者資料進行會計核算。
第十條下列經濟業務事項,應當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
(一)款項和有價證券的收付;
(二)財物的收發、增減和使用;
(三)債權債務的發生和結算;
(四)資本、基金的增減;
(五)收入、支出、費用、成本的計算;
(六)財務成果的計算和處理;
(七)需要辦理會計手續、進行會計核算的其他事項。
第十一條會計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十二條會計核算以人民幣為記賬本位幣。
業務收支以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為主的單位,可以選定其中一種貨幣作為記賬本位幣,但是編報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折算為人民幣。
第十三條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軟體及其生成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也必須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及其他會計資料,不得提供虛假的財務會計報告。
第十四條會計憑證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
辦理本法第十條所列的經濟業務事項,必須填制或者取得原始憑證並及時送交會計機構。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必須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有權不予接受,並向單位負責人報告;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並要求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更正、補充。
原始憑證記載的各項內容均不得塗改;原始憑證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或者更正,更正處應當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有錯誤的,應當由出具單位重開,不得在原始憑證上更正。
記賬憑證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原始憑證及有關資料編制。
第十五條會計賬簿登記,必須以經過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並符合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會計賬簿包括總賬、明細賬、日記賬和其他輔助性賬簿。
會計賬簿應當按照連續編號的頁碼順序登記。會計賬簿記錄發生錯誤或者隔頁、缺號、跳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方法更正,並由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在更正處蓋章。
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會計核算的,其會計賬簿的登記、更正,應當符合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第十六條各單位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事項應當在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上統一登記、核算,不得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私設會計賬簿登記、核算。
第十七條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有關內容相符、會計賬簿之間相對應的記錄相符、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報表的有關內容相符。
第十八條各單位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一致,不得隨意變更;確有必要變更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變更,並將變更的原因、情況及影響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
第十九條單位提供的擔保、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第二十條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根據經過審核的會計賬簿記錄和有關資料編制,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關於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要求、提供對象和提供期限的規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其編制依據應當一致。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的,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應當隨同財務會計報告一並提供。
第二十一條財務會計報告應當由單位負責人和主管會計工作的負責人、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簽名並蓋章;設置總會計師的單位,還須由總會計師簽名並蓋章。
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真實、完整。
第二十二條會計記錄的文字應當使用中文。在民族自治地方,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民族文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和其他外國組織的會計記錄可以同時使用一種外國文字。
第二十三條各單位對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應當建立檔案,妥善保管。會計檔案的保管期限和銷毀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章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特別規定
第二十四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除應當遵守本法第二章的規定外,還應當遵守本章規定。
第二十五條公司、企業必須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確認、計量和記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成本和利潤。
第二十六條公司、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隨意改變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二)虛列或者隱瞞收入,推遲或者提前確認收入;
(三)隨意改變費用、成本的確認標准或者計量方法,虛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費用、成本;
(四)隨意調整利潤的計算、分配方法,編造虛假利潤或者隱瞞利潤;
(五)違反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行為。
第四章會計監督
第二十七條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二)重大對外投資、資產處置、資金調度和其他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決策和執行的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程序應當明確;
(三)財產清查的范圍、期限和組織程序應當明確;
(四)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辦法和程序應當明確。
第二十八條單位負責人應當保證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事項,有權拒絕辦理或者按照職權予以糾正。
第二十九條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發現會計賬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不相符的,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有權自行處理的,應當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立即向單位負責人報告,請求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第三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違反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行為,有權檢舉。收到檢舉的部門有權處理的,應當依法按照職責分工及時處理;無權處理的,應當及時移送有權處理的部門處理。收到檢舉的部門、負責處理的部門應當為檢舉人保密,不得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
第三十一條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須經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的單位,應當向受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冊會計師及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不實或者不當的審計報告。
財政部門有權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的程序和內容進行監督。
第三十二條財政部門對各單位的下列情況實施監督:
(一)是否依法設置會計賬簿;
(二)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
(三)會計核算是否符合本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四)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是否具備從業資格。
在對前款第(二)項所列事項實施監督,發現重大違法嫌疑時,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向與被監督單位有經濟業務往來的單位和被監督單位開立賬戶的金融機構查詢有關情況,有關單位和金融機構應當給予支持。
第三十三條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職責,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
前款所列監督檢查部門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依法實施監督檢查後,應當出具檢查結論。有關監督檢查部門已經作出的檢查結論能夠滿足其他監督檢查部門履行本部門職責需要的,其他監督檢查部門應當加以利用,避免重復查賬。
第三十四條依法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的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對在監督檢查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負有保密義務。
第三十五條各單位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有關監督檢查部門依法實施的監督檢查,如實提供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和其他會計資料以及有關情況,不得拒絕、隱匿、謊報。
第五章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
第三十六條各單位應當根據會計業務的需要,設置會計機構,或者在有關機構中設置會計人員並指定會計主管人員;不具備設置條件的,應當委託經批准設立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
國有的和國有資產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導地位的大、中型企業必須設置總會計師。總會計師的任職資格、任免程序、職責許可權由國務院規定。
第三十七條會計機構內部應當建立稽核制度。
出納人員不得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
第三十八條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擔任單位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的,除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外,還應當具備會計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者從事會計工作三年以上經歷。
會計人員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規定。
第三十九條會計人員應當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工作應當加強。
第四十條因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做假賬,隱匿或者故意銷毀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貪污,挪用公款,職務侵佔等與會計職務有關的違法行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者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除前款規定的人員外,因違法違紀行為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自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之日起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一條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者離職,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一般會計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監交;會計機構負責人(會計主管人員)辦理交接手續,由單位負責人監交,必要時主管單位可以派人會同監交。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二條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對單位並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依法設置會計賬簿的;
(二)私設會計賬簿的;
(三)未按照規定填制、取得原始憑證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憑證不符合規定的;
(四)以未經審核的會計憑證為依據登記會計賬簿或者登記會計賬簿不符合規定的;
(五)隨意變更會計處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會計資料使用者提供的財務會計報告編制依據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規定使用會計記錄文字或者記賬本位幣的;
(八)未按照規定保管會計資料,致使會計資料毀損、滅失的;
(九)未按照規定建立並實施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或者拒絕依法實施的監督或者不如實提供有關會計資料及有關情況的;
(十)任用會計人員不符合本法規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會計人員有第一款所列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有關法律對第一款所列行為的處罰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三條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四條隱匿或者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前款行為,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可以對單位並處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對其中的會計人員,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第四十五條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及其他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可以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還應當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行政處分。
第四十六條單位負責人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以降級、撤職、調離工作崗位、解聘或者開除等方式實行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受打擊報復的會計人員,應當恢復其名譽和原有職務、級別。
第四十七條財政部門及有關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監督管理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三十條規定,將檢舉人姓名和檢舉材料轉給被檢舉單位和被檢舉人個人的,由所在單位或者有關單位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同時違反其他法律規定的,由有關部門在各自職權范圍內依法進行處罰。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條本法下列用語的含義:
單位負責人,是指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代表單位行使職權的主要負責人。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制定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
第五十一條個體工商戶會計管理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另行規定。
第五十二條本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⑶ 報考注冊會計師,需要什麼條件
報名注冊ACCA考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即可:
1)凡具有教育部承認的大專以上學歷,即可報名成為ACCA的正式學員;
2)教育部認可的高等院校在校生,順利完成大一的課程考試,即可報名成為ACCA的正式學員;
3)未符合1、2項報名資格的16周歲以上的申請者,也可以先申請參加FIA(Foundations in Accountancy)基礎財務資格考試。在完成基礎商業會計(FAB)、基礎管理會計(FMA)、基礎財務會計(FFA)3門課程,並完成ACCA基礎職業模塊,可獲得ACCA商業會計師資格證書(Diploma in Accounting and Business),資格證書後可豁免ACCAF1-F3三門課程的考試,直接進入技能課程的考試。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⑷ 第一次考注冊會計師,怎樣登陸中國注冊會計師官網,官網上只有「登錄」沒有「注冊」二字。請問怎麼注冊
官網有注冊入口,要進入正確的官網進行注冊。官網如下: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和《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辦法》設立的專業技術人員准入類職業資格考試。
擔任注冊會計師和審計類崗位必須通過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通過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的人員,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統一頒發注冊會計師證書並可以從事相關工作。
報名方式
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報名通過「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系統」進行。報名分為網上預報名、資格審核、交費確認三個步驟。
登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點擊「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鏈接,進入「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網上報名系統」進行網上預報名。
首次報名參加專業階段考試的報名人員,須持預報名信息表、身份證件原件及復印件、學歷證書或中級以上職稱證書原件及復印件,到報名地現場辦理報名資格審核。
持有國外學歷證書的報名人員,還應當提供學歷證書原件以及經公證機關公證的該學歷已獲得國家教育部認可的中文證明。
非首次報名參加專業階段考試的報名人員,以及報名參加綜合階段考試的報名人員無需進行報名資格審核。
報名人員可以在一次考試中同時報考專業階段考試6個科目,也可以選擇報考部分科目。
⑸ 會計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會計法律制度一覽
一、會計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演算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實施條例
二、會計制度
1、企業會計制度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城市合作銀行會計制度
4、物業管理企業會計制度
5、醫院會計制度
6、保險公司會計制度
7、個體工商戶會計制度
8、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
9、行政單位會計制度
10、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11、科學事業單位會計制度
12、高等學校會計制度
13、中小學校會計制度
14、地質勘查單位會計制度
15、測繪單位會計制度
16、社會保險基金會計制度
三、財務制度
1、企業財務通則
2、金融企業財務制度
3、物業管理企業財務規定
4、證券公司財務制度
5、關於對《證券公司財務制度》有關內容進行修改和補充的通知
6、行政單位財務規則
7、事業單位財務規則
8、醫院財務制度
9、地質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0、地質勘察單位財務制度
11、工商行政管理單位財務管理辦法
12、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3、關於執行《科學事業單位財務制度》若干具體問題的通知
14、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5、文物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6、體育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7、農業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8、文化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19、高等學校財務制度
20、中小學校財務制度
21、廣播電視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22、測繪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國家物質儲備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四、會計准則
1、事業單位會計准則
2、企業會計准則
3、關於深化企業會計核算的制度改革、實施會計准則的意見
4、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5、企業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
6、企業會計准則——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7、企業會計准則——收入
8、企業會計准則——債務重組
9、企業會計准則——建造合同
10、企業會計准則——投資
11、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
12、企業會計准則——非貨幣性交易
13、企業會計准則——或有事項
14、企業會計准則——無形資產
15、企業會計准則——借款費用
16、企業會計准則——租賃
17、企業會計准則——中期財務報告
18、企業會計准則——存貨
19、企業會計准則——固定資產
五、審計准則
1、中國注冊會計師獨立審計准則序言
2、獨立審計基本准則
3、獨立審計具體准則(27條)
4、獨立審計實務公告(10條
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1、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
2、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
七、會計核算方法
1、汽車運輸企業內部單車承包租賃產權轉讓經營會計核算辦法
2、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3、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4、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會計核算辦法
5、職工醫療保險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6、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
7、事業單位住房基金和離退休經費會計核算規定
8、物業管理企業會計核算補充規定
9、住房公積金會計核算辦法補充規定
10、證券投資基金會計核算辦法
11、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核算辦法
八、會計處理規定
1、關於企業處理期初庫存納稅問題有關會計核算的通知
2、關於將撥改貸資金本息余額轉為國家資本金有關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3、關於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4、關於上市公司會計處理補充規定的通知
5、郵電通信企業市話初裝基金會計處理規定
6、郵電通信企業郵電附加費會計處理的規定
7、國有企業試行破產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
8、企業兼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
9、企業代國家儲備棉花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10、企業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
11、關於自產自用的產品視同銷售如何進行會計處理的復函
12、關於企業資產評估等有關會計處理通知
13、保險公司保險保障基金會計處理辦法
14、國有建設單位會計制度補充規定
15、企業基建業務會計處理辦法
16、企業探礦權采礦權會計處理規定
17、地質勘查單位探礦權采礦權會計處理規定
18、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抵償債務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19、就業機構就業經費會計處理規定
20、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補充規定問題解答
21、車輛購置稅會計處理規定
22、商品期貨業務會計處理暫行規定
23、公開發行證券的商業銀行有關業務會計處理補充規定
24、天然林保護工程財政資金會計處理規定
25、保險公司個人抵押貸款保險等業務會計處理規定
26、關於新增糧食財務掛賬和其他不合理佔用貸款會計處理問題的通知
27、關於下發民航國內航線客運收入聯營會計處理辦法的通知
28、關於改變應收款項壞賬准備計提比例和方法的會計處理規定
29、股份有限公司稅收返還等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30、外商投資企業采購國產設備退稅和接受捐贈有關會計處理規定
31、轉發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師事務所從事金融相關審計業務暫行辦法
33、關於印發《企業住房制度改革中有關會計處理問題的規定》的通知
34、財政部關於印發《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規定》的通知
35、關於執行《關聯方之間出售資產等有關會計問題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復函
九、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規定
1、《企業會計制度》實施范圍有關問題的規定
2、貫徹實施《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准則問題解答
3、實施《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准則問題解答
4、國有企業申請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程序及報送材料的規定
5、外商投資企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規定
6、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核算辦法
十、其他會計制度
1、財政部關於彩票發行與銷售機構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
2、財政部關於修改事業單位事業支出核算內容的通知
3、財政部關於印發《保險公司投資連結產品等業務會計處理規定》的通知
4、財政部關於印發《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稅務師事務所會計核算辦法》的通知
5、關於貫徹實施《會計法》加強會計監督的意見
6、會計專業職務試行條例
7、關於對契稅會計處理辦法請示的復函
8、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章程
9、國務院關於《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決定
10、關於短期投資收益核算問題的復函
11、關於社會保險基金暫收款等有關會計問題的復函。
⑹ 怎樣查詢注冊會計師信息
登錄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點擊「行業管理系統」進入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公眾查詢」欄目,可以查詢包括取得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會計師事務所在內的所有事務所及其注冊會計師的基本信息和誠信信息。
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會員主要包括執業會員(即注冊會計師)和非執業會員。此外還可能包括榮譽會員。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並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一定時間後,在注冊會計師協會注冊方可成為執業注冊會計師。只是通過考試,可以申請成為非執業會員。
規章制度:
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執行業務,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
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依法獨立、公正執行業務,受法律保護。
注冊會計師協會是由注冊會計師組成的社會團體。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是注冊會計師的全國組織,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是注冊會計師的地方組織。
⑺ 企業怎樣查詢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上報備的驗證碼
看你的是哪個省的,象廣東省的就在廣東省注冊會計師協會網站右側欄有防偽報備查詢,輸入防偽編號(一般是報告的第一頁,防偽條形碼下面)就可以查到報告的出具日期、出具事務所和簽字注師等。
⑻ 上市公司變更事務所如何到省級注協備案
根據財政部黨組關於理順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終止委託行政管理職能的決定,財政部條法司、會計司、監督檢查局、中注協等部門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對涉及注冊會計師行業的法規清理、終止委託行政職能及工作交接問題進行了認真研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制定了理順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體制的具體實施方案。一、會計師事務所(含相關機構)審批職能的交接(一)事務所設立審批的相關內容1.合夥會計師事務所設立審批;2.有限責任會計師事務所設立審批;3.會計師事務所分所設立審批;4.會計師事務所合並審批;5.會計師事務所終止事項;6.會計師事務所變更情況備案;7.會計師事務所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審批;8.會計師事務所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年檢;9.外國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境內臨時執行審計業務審批;10.港、澳、台地區會計師事務所來內地臨時執行審計業務審批;11.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常駐代表機構的設立、變更、延期審批;12.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境內發展多個成員所審批;13.中外合作會計師事務所及其分所審批;14.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金融類上市公司審計業務臨時許可證審批;15.其他審批事項。(二)需要交接的資料1.涉及上述審批及管理的各種法律、行政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審批程序及管理要求;2.已經批準的會計師事務所的相關資料:審批時的申請材料;注協辦理的批復文件或發放許可證的情況;對違法違規會計師事務所的處罰情況;未使用的事務所執業證書和《許可證》;相關的管理軟體及操作程序;全國現有會計師事務所綜合情況的統計匯總資料;3.省級注協(或財政部門)報送中注協備案的涉及會計師事務所審批及管理的有關資料;4.涉及證書發放的收費文件及標准;5.尚未辦理完畢的涉及上述審批及相關管理事項的有關資料;6.其他與會計師事務所設立等審批相關的資料。(三)工作協調1.財政部批准涉外機構及相關業務的情況應抄送中注協及相關省級財政部門和省級注協;2.財政部會計司代表財政部受理會計師事務所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的申請;3.財政部與證監會批准會計師事務所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批准決定抄送中注協、相關省級財政部門和省級注協;4.省級財政部門審批會計師事務所的批准決定報財政部備案,同時抄送省級注協和中注協。二、注冊會計師注冊備案、注冊會計師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審批職能的交接(一)涉及注冊會計師審批、備案等行政職能的內容1.注冊會計師的注冊備案;2.注冊會計師的年檢備案;3.注冊會計師證書的管理;4.注冊會計師執行證券、期貨相關業務許可證(以下簡稱「證券許可證」)的審批;5.證券許可證的年檢;6.其他相關內容。(二)需要交接的有關資料1.現行有效的涉及注冊會計師備案、年檢及證券許可證審批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2.省級注協向中注協備案的有關注冊會計師審批的資料;3.中注協批準的外籍中國注冊會計師的有關資料;4.已取得證券許可證注冊會計師的有關資料,包括批復文件、證券資格注冊會計師資料庫、申報材料、審批材料、年檢材料等;5.未使用的證券許可證書及相關表格、計算機管理軟體等;6.未了事項的移交,包括:未辦理完結的各省注冊會計師備案材料;正在申請取得、變更、恢復及准備收回證券許可證的注冊會計師及年檢的有關材料;7.其他與注冊會計師備案、證券許可證審批相關的資料。(三)工作協調1.注冊會計師的備案(1)省級注協受理並批准注冊後,將准予注冊人員有關資料報財政部會計司備案,同時抄報中注協、省級財政部門。(2)財政部會計司發現省級注協不符合《注冊會計師法》的注冊,通知有關的省級注協撤銷注冊,同時抄送省級財政部門和中注協。(3)省級注協應將年檢材料報財政部會計司備案,同時抄報中注協、省級財政部門。(4)財政部會計司和中注協可根據需要對省級注協的批准注冊及年檢工作進行抽查。2.注冊會計師證書的管理(1)注冊會計師證書管理辦法、樣式和具體管理,由財政部會計司統一負責。(2)注冊會計師證書的吊銷由省級財政部門作出決定,報財政部會計司備案,同時抄送中注協,省級注協負責收回。3.證券許可證的審批(1)財政部和有關部門共同負責證券許可證的審批。(2)注冊會計師申請證券許可證,應由會計師事務所向財政部及有關部門提出申請。(3)對於符合規定條件的注冊會計師,由財政部及有關部門批准授予證券許可證,抄送中注協和有關的省級財政部門、省級注協。(4)財政部和有關部門對申請證券許可證的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質量、職業道德和其他資格條件進行抽查。(5)注冊會計師證券許可證的吊銷由財政部會同中國證監會作出決定,同時抄送中注協和有關的省級財政部門、省級注協。三、審計准則(包括執業准則、規則,下同)審批職能的交接(一)需要交接的有關資料1.獨立審計准則組組成人員名單;2.獨立審計准則國內、國外、港澳台專家咨詢組人員名單;3.獨立審計准則制定規劃;4.已發布、正在制定中及以後准備制定的審計准則項目。(二)工作協調1.獨立審計准則專家咨詢組的具體組織工作由中注協承擔;2.中注協負責審計准則的制訂等,會計司負責審查和批准。四、注冊會計師、證券期貨資格考試職能的交接(一)需要提供的資料1.考試的政策性文件規定,包括注冊會計師考試、證券期貨業資格考試,港、澳、台居民及外國籍公民參加考試的政策規定;2.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的職責、組成人員名單及相關資料;3.以往考試的基本情況(基礎材料)。(二)工作協調1.《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辦法》等涉及考試政策性的規定由財政部會計司制訂、修汀,考試的具體組織工作由中注協承擔;2.為便於工作溝通協調,會計司有關人員參加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五、監督檢查職能的交接(一)需要交接的資料1.有關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管制度;2.已經辦結和尚未辦結案件的有關資料。(二)工作交接的程序1.對於已經作出行政處罰的有關案件的檔案資料,中注協負責按年度、分類封存,並提供封存清單,按檔案管理有關規定保管;2.對正在辦理的案件,由相關司局和中注協組成聯席會議,由中注協牽頭,提出辦理有關案件的工作計劃,進行調查取證,提出處理意見,監督檢查局負責行文下達行政處罰決定。(三)工作協調1.監督檢查局收到屬於行業自律范疇的投訴舉報等,轉中注協處理;中注協收到屬於行政監管范疇的投訴舉報等,轉監督檢查局處理;2.監督檢查局在行政監管中發現的尚不足以給予行政處罰的,移交中注協給予行業自律性懲戒;中注協在行業自律性監管中發現涉嫌重大虛假報告和其他嚴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行政處罰的案件,移交監督檢查局處理;3.監督檢查局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前,應當會簽條法司、會計司,有關行政處罰的告知、聽政、決定書等文件抄送中注協。六、其他要求(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部內建立由條法司、會計司、監督檢查局、中注協有關領導及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研究、溝通、協調工作交接及監管工作中的有關問題。(二)組建會計、審計等專家技術鑒定委員會。吸收具有社會公信力的會計、審計、法律、證券、稅務等專家成立專家庫,為加強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提供技術支持。(三)做好交接工作。有關部門應密切配合、相互協調共同做好注冊會計師行政職能交接工作。中注協向會計司介紹有關審批、備案及相關管理工作的程序、審查的重點和要求,發現問題的處理方法以及日常管理的情況及相關的意見和建議;向監督檢查局介紹涉及行政監管的有關情況。辦理交接手續時,詳細列明移交清單,交接雙方應在移交清單上簽字。
⑼ 注冊會計師行業法律法規庫試用過期怎麼辦
撥打對應電話問啊,我是事務所的,剛剛提交相關資料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