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中對工服收費的

勞動法中對工服收費的

發布時間: 2025-07-09 02:09:22

勞動法對工作服的規定

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工作服屬於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應當由用人單位免費為勞動者提供。
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承擔服裝費違法,工作服是為了用人單位的經營需要,應該用人單位承擔。企業給職工發放工作服,其服裝費計入「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科目。應付職工薪酬是企業根據有關規定應付給職工的各種薪酬,按照「工資,獎金,津貼,補貼」、「職工福利」、「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解除職工勞動關系補償」、"非貨幣性福利"、"其它與獲得職工提供的服務相關的支出"等應付職工薪酬項目進行簡戚明細核算。
法律依據
《勞動法》第四十八條
國家攔仿陵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大畝
《勞動法》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四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扣押勞動者居民身份證等證件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依照有關法律規定給予處罰。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以擔保或者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退還勞動者本人,並以每人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的標准處以罰款;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扣押勞動者檔案或者其他物品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罰。

② 工服收費違反勞動法嗎

工作服扣錢不合法。用人單位扣取勞動者工作服費用是不合法的,工作服應當屬於勞保用品,並不屬於企業福利,用人單位應當有發放的標准,它是勞動用工單位為勞動者提供的必要勞動保護措施。勞動者可以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工作服不是企業福利,而是勞保用品,公司應該制定明確的工作服發放標准。工作服一般是單位為員工提供的必要勞動保護措施。勞動者辦理離職手續後,如果用人單位要求歸還工作服,但勞動者已損壞工作服,單位可以要求賠償。但單位不因為這樣就隨意扣除勞動者的工資。
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勞動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勞動法》的首要目的是保護勞動者。基本原則是:既是權利又是義務;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是勞動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其構成要素包括:勞動法律關系主體、勞動法律關系對象、勞動行政法律關系。勞工法明確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擇業、獲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等權利。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③ 勞動法對工作服的規定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工作服屬於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應當由用人單位免費為勞動者提供。

一、工作服扣錢合法嗎
工作服收費不合法,可到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工作服應屬於勞保用品,不屬企業福利,公司應有發放標准,它是勞動用工單位為員工提供的必要勞動保護措施。
勞動防護用品分為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和一般勞動防護用品。
二、法律依據
《勞動法》、《職業病防治法》、《企業最低工資規定》有規定。勞動者在離開工作崗位後,用人單位可要求其歸還工作服,造成損失的可要求賠償,但不能以此為由扣除職工工資。如果用人單位以各種名義扣除工資,應當無條件退還給勞動者本人,否則,勞動者可憑被扣錢的收據等證物,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舉報,或者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勞動法》第五十四條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對從事有職業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應當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④ 工服收費違反勞動法嗎

1. 工作服收費是否合法
工作服屬於勞動保護用品,根據《勞動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必須為勞動者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勞動安全衛生條件和必要的勞動防護用品。因此,工作服的費用不應作為員工的額外負擔,而應由用人單位承擔。如果用人單位要求員工支付工作服費用,可能違反了勞動法規定。
2. 員工工服扣款違法嗎
如果公司規定員工需支付工作服費用,這可能違反了勞動法規定。員工可以向當地的勞動監察部門投訴,要求恢復自己的權益。根據《勞動法》規定,勞動防護用品應由用人單位提供,而不是從員工工資中扣除。
3. 勞動爭議的解決途徑
勞動爭議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解決,包括協商、調解、申請勞動仲裁以及提起訴訟。根據《勞動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當事人可以依法選擇上述任何一種方式解決勞動爭議。
4. 不簽訂勞動合同的法律後果
未簽訂勞動合同可能給雙方帶來不同的法律後果。對勞動者而言,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則可能享有雙倍工資的權利,並且在試用期內可能更容易解除與用人單位的關系。對用人單位來說,未簽訂勞動合同可能導致被視為已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以及無法以試用不合格為由辭退員工等不利後果。此外,用人單位仍需履行社會保險費繳納等法律義務。
5. 勞動者權益保護
勞動者有權獲得完整的工資,不應有任何不合理扣除。如果用人單位以任何名義扣除工資,勞動者可以要求退還,並有權向勞動監察大隊舉報。總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用人單位不應收取工作服費用,或從員工工資中扣除相關費用。

熱點內容
人事管理相關政策法規 發布:2025-07-09 07:08:33 瀏覽:928
勞動合同法關於離職賠償 發布:2025-07-09 07:08:25 瀏覽:922
呼和浩特市法院書記員與法官助理 發布:2025-07-09 07:07:05 瀏覽:314
勞動法不保障 發布:2025-07-09 06:58:48 瀏覽:664
道德雲創系 發布:2025-07-09 06:54:08 瀏覽:921
海商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試卷 發布:2025-07-09 06:45:40 瀏覽:144
上海司法考試報名條件 發布:2025-07-09 06:30:28 瀏覽:705
葯事法律責任名解 發布:2025-07-09 06:26:06 瀏覽:613
邵陽黑法官 發布:2025-07-09 06:21:46 瀏覽:852
驚雷和道德經 發布:2025-07-09 06:21:44 瀏覽: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