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保險條例
① 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是什麼
不同的航空公司對飛機延誤賠償標准有著不同的規定,有的航空公司對於飛機延誤會給予400元的經濟賠償有的則不給任何賠償。
一、給予經濟賠償的航空公司的賠償標準是這樣的:
延誤時間大於4小時小於8小時的(包含4與8)將給予每人200元(或等額積分)的補償,延誤時間超過8小時的將賠償每位旅客400元(或等額積分)。發生機上延誤大於兩個小時(包含)航空公司會為旅客提供食品與飲用水,若因延誤取消航班航空公司要協助旅客安排住宿但費用航空公司不報銷。
二、購買航空延誤險的保險公司賠償標准
不同的保險公司對航空延誤賠償規定的延誤時間也是不相同的,以人保的海南旅遊保險為例每八小時延誤賠償250元最高賠償600元。
理賠方法:
1、 出險報案:撥打人保財險熱線:95518
2、 形式索賠權:將相關資料提交理賠服務點
3、 核對賠款:接到付款通知後就可以查詢賠款到賬情況
飛機延誤賠償標准不盡相同,在購買時也好好斟酌,但是買肯定比沒買劃算。
② 飛機保險費能報銷嗎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這種情況是必須報銷的,因為這個是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聯合銷售的意外保險,按照國家規定航空公司和保險公司已經為這20元打過稅了,所以在公司財務上是合法的消費發票可以報銷。
③ 飛機遇事故造成人員傷亡,都賠償多少
一般情況下,國內民用航空運輸旅客傷亡賠償最高限額為40萬元人民幣,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最高賠償限額為3000元人民幣,旅客托運的行李的最高賠償限額為2000元人民幣,共計40.5萬元人民幣。但實際賠償往往都會高於40.5萬元。
根據《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
第三條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以下簡稱承運人)應當在下列規定的賠償責任限額內按照實際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民用航空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一)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萬元;
(二)對每名旅客隨身攜帶物品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3000元。
(三)對旅客托運的行李和對運輸的貨物的賠償責任限額,為每公斤人民幣100元。
例如河南航空有限公司「8·24」飛機墜毀事故考慮到2006年以來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累計增長幅度,賠償限額調增至59.23萬元;再加上為遇難旅客親屬作出的生活費補貼和撫慰金等賠償,航空公司對「8·24」飛機墜毀事故每位遇難旅客的賠償標准總共為96萬元人民幣。
(3)飛機保險條例擴展閱讀:
1、《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在第29條採用了「死亡賠償金」的稱謂,而在該司法解釋的第17條則用了「死亡補償費」的稱謂,在同一司法解釋中出現對同一事項用語不一致的問題。
2、死亡賠償金在我國的一些法律、法規中已經作出過規定,但由於不統一,致使相互之間存在不協調,既不利於對有關賠償權利人的保護,又導致了司法實踐中的混亂。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對死亡賠償金做出了新的規定,這必將產生重大影響,為此應當准確把握死亡賠償金。
3、「死亡賠償金」或撫慰金不是對死者生命本身的賠償,生命本身不可能也不必要用金錢進行計算,而是撫慰死者的近親屬。」 因此,在死亡賠償金的性質上尚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性質
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是指死亡賠償金究竟是對誰的何種損害的賠償,關繫到死亡賠償金的確定、計算、給付等。
在此問題上,世界各國法律存在共識,即死亡賠償金絕非對死者的財產損害的賠償,而是對與受害死者有關的一些親屬的賠償。但在立法例上有兩種,即「扶養喪失說」與「繼承喪失說」。
死亡賠償金的性質《民法通則》第119條規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國家賠償法》第34條規定: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造成死亡的,應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
由此可見,死亡賠償金是不法致人死亡時特有的財產損害項目,是對受害者近親屬的賠償,有以下特點:
1.死亡賠償金並非死者的遺產。遺產表現的財產權益系死者生前已經合法所有的,而死亡賠償金的形成及賠償金的實際取得均發生在死亡之後。
2.死亡賠償金不是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是指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或雙方所取得的合法財產。夫妻關系終結於離婚或一方死亡(包括宣告死亡),而死亡賠償金產生於夫妻關系終結之後。
3.死亡賠償金是對死者近親屬的賠償,並非對死者自身的賠償,是對受害人近親屬因受害人死亡導致的生活資源的減少和喪失的補償。
④ 飛機延誤險賠償標准
國內航班延誤險一般都是包含在意外險裡面的,延誤險費20塊。一般來說,就算真延誤了申請理賠也比較麻煩,因為這個要大部分是延誤超過4小時,而且沒有上飛機,才可以申請理賠的,而且理賠程序復雜。
需要提交各種資料(申請表、保險單、個人身份證明、延誤時間及原因的書面證明等等),資料遞交齊後,在10日內等保險公司批復。對於怕麻煩的人,一般不會為了賠得這200元而去走復雜程序辦理賠。不是保險公司不賠,而是絕大部分乘客怕麻煩自己放棄理賠。
(4)飛機保險條例擴展閱讀
責任范圍
乘客搭乘的航班因自然災害、惡劣天氣、機械故障等因素,造成的航班延誤、取消一般均在這類旅遊保險的賠付范圍內。不過,保險公司一般也會規定,如果惡劣天氣導致整個機場關閉的,屬於除外責任。
此外地震、海嘯等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取消,保險公司一般也不負責賠償。被保險人抵達機場時,已超過原定搭乘航班辦理登機的時間;被保險人因自身原因而未搭乘預定的航班。
⑤ 航班延誤險的理賠規定是什麼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航班延誤險,是指投保人(乘客)根據航班延誤保險合同規定,向保險人(保險公司)支付保險費,當合同約定的航班延誤情況發生時,保險人(保險公司)依約給付保險金的商業保險行為。
⑥ 航班延誤險的理賠規定是什麼
航班延誤險的理賠規定是:
航班沒有變動的話,被保險人必須乘坐投保航班且航班抵達目的地時延誤3小時及以上賠償300元.
若因天氣或其他原因,航班取消賠償100元.
返航或備降賠償300元(註:返航是指飛機飛到一半又返回去了。備降是指飛機飛到一半在其他機場停了)。
⑦ 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是什麼
一、飛機延誤險賠償標准
依據中國航協《航空運輸服務質量不正常航班承運人服務和補償規范(試行)》:
1、由於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誤、取消,客票的退、改、簽費用由航空公司承擔。延誤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還需要提供購票折扣、里程等值補償或現金補償。
2、航班延誤經濟補償適用於由於承運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承運人原因則指航班計劃、機務原因、航班調配、運輸服務、機組等原因;
3、非承運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指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旅客或公共安全等原因,非承運人原因不列入經濟補償范疇。
4、對於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誤、取消補償,各個航空公司是不同的。
目前,部分航空公司實行航班晚點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在原預定航班離站時間後4-8小時(含8小時)內成行,除了安排休息場外,所還要向旅客提供價值300-450元的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200元(也有直接補償人民幣300-400元的);在8小時以後成行的,除了安排休息場外,向旅客提供價值450元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直接補償人民幣300-450元的。
二、民航總局航班延誤的通知和指導意見
1993年我國民用航空總局(1993)110號文件規定,航班不正常時,要及時通知旅客,並向旅客表示道歉,航空公司或機場要積極為旅客提供服務,航班延誤兩小時以上要提供飲料,正值用餐時間要提供餐食,延誤使4小時以上要妥善安排旅客休息,向旅客提供的膳食標准要達到當地的中等水平。
2004年6月26日,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標准分為兩個,一個是延誤4小時以上、8小時以內;另一個是延誤超過8小時以上,對於這兩種情況,航空公司要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補償方式可以通過現金、購票折扣和返還里程等方式予以兌現;在航班延誤的情況下,為了不再造成新的延誤,經濟補償一般不在機場現場進行,航空公司可以採用登記、信函等方式進行;機場應該制止旅客在航班延誤後,採取「罷乘」、「占機」等方式影響航班的正常飛行。
這是民航改革發展過程中的一種嘗試,畢竟邁出了這一步,指導意見並不具有強制性,且比較中立,既不傾向航空運輸企業也不傾向消費者,這應該是政府部門的一種探索。實踐中要判明航班延誤的具體原因實屬不易,航空公司歷來都是在具體延誤情況下,針對具體情況予以補償。我國採用何種方法值得進一步探討,如果行政管理部門缺乏對此問題的長期有效的監督和宏觀管理,出台的規定或指導意見的涉及面太窄,往往注意一方面的問題同時又忽略本該注意的更深層次的問題。
在我國國內法和相關的國際法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指導意見的執行就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此外,媒體對民航總局的指導性意見進行廣泛的報道,側重的是有關延誤的補償問題。過度關注旅客的索賠權問題而忽略了旅客的其他兩項重要的權利-知情權和選擇權。這樣的局面對長期處理延誤問題並沒有好處,處理延誤的關鍵問題是知道發生了什麼並盡快完成旅行,而補償應當是一種無奈選擇,處於比較次要的地位。
⑧ 飛機空難的賠償標準是什麼
首先,國內空難賠償標准。一般情況下,國內空難家屬及受傷乘客可以得到兩部分賠償:一是承運人(航空公司)所承擔的賠償;二是保險公司所承擔的賠償,即航空意外險。
承運人的賠償又分為兩方面:一是飛機墜毀對地面或水面第三人造成的傷害而承擔的賠償責任。在航空運輸中,航空公司與旅客或者托運人以及收貨人是一種航空運輸合同關系,除合同當事人之外都是第三人;二是對乘坐該航班的乘客所造成的傷害所承擔的賠償責任。
另外,承運人承擔的對乘客賠償是強制的。中國對承運人的賠償金額也幾度調整。1951年,旅客意外傷害的保險金摺合人民幣1500元;1992年,賠償金總額提高到每名旅客5000元為限;1993年,該金額調為7萬元;2006年,《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將每名旅客的賠償限額再提高至40萬元。
但需要強調的是,實際賠償金額均大於法定限額。2000年武漢空難,每人賠償12.5萬元;2002年大連空難,每人賠償18.4萬元至19.4萬元;2004年包頭空難,每人賠償21.1萬元;2010年伊春空難,每人賠付96萬元,也創下中國民航史空難賠償的最高額。
航空意外險是保險人對乘坐航班的旅客,對在航空運輸中由於意外事故遭受的人身傷亡給予一次性賠償的保險。保險責任范圍是從被保險人踏入保險單上載明的航班(或等效班機)艙門時開始,飛抵目的港後走出艙門時為止,被保險人遭受意外傷害,自傷害發生日起180日內身故或殘疾,保險公司按所附給付比例表進行一次性給付。但保險公司的這部分賠償有一前提,即旅客需要在登機前由本人或旅行社代為購買航空意外傷害險。
而國際上的空難賠償標准則較高。
一般認為,美國與日本的空難賠償標准為全世界最高。
美國按照餘生價值計算。假設遇難公民能活到80歲,但遇難時年紀為40歲,那麼就按照40年的基本數額來賠償,主要根據收入及納稅等條件來確定。因此,不同申請者得到的賠償金額相差懸殊。
而日本的賠償原則是對生命的賠償金額無限。賠償金額的計算考慮受害者的受害程度、年齡、職業及正常收入情況、受害者家庭負擔、未來發展潛力等諸多綜合因素。
除不同國家賠償標准不同之外,國際運輸中發生的空難一般遵循《華沙公約》與《蒙特利爾公約》作為賠償標准。
⑨ 航班期限 保險賠償標准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航空公司應制定並對社會公布航班延誤經濟補償方案,方案中應明確是否對航班延誤進行補償、補償的范圍、條件、標准等內容。
航班延誤時,承運人應嚴格執行經濟補償方案。
航空公司應制定並對社會公布機坪長時間延誤應急預案,預案內容應包括機坪延誤時的信息告知、餐飲服務提供時間、下機的條件及限制。
航空公司、機場管理機構、地面服務代理人應在收到旅客投訴起7日內,向旅客作出具有實質性內容的回復。投訴記錄至少保留2年。
天氣等原因導致延誤,食宿費用自理
《規定》指出,從2017年1月1日起,由於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等非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承運人應協助旅客安排食宿,費用由旅客自理。
自身原因導致延誤,旅客食宿由航空公司負責
《規定》指出,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包括機務維護、航班調配、機組等造成航班在始發地延誤或取消,航空公司應當向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等服務。
航班在經停地延誤或取消,無論何種原因,航空公司均應負責向經停旅客提供餐食或住宿服務。
飛機延誤險怎麼理賠
機延誤險雖然是針對航班延誤給予賠付的一種保險,但是並非所有的延誤都可以獲得賠付的。乘客在購買飛機延誤險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延誤險的免責條款,比如有的保險公司規定,航班延誤5個小時以上可以獲得賠付,有的則是3個小時,各保險公司的飛機延誤險理賠條件也並不都一樣。
注意區分航空意外險和航班延誤險
實際上兩者是不同的保險產品。航空延誤險是一種財產保險,是對被保險人除自身原因之外,因將要搭乘的固定航班被取消或延誤達到一定時間所給予的經濟補償。航空意外險是一種人身保險,是對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限內因飛機意外事故遭到人身傷害導致身故或殘疾所作的經濟補償。如今不少保險公司已將延誤險與航意險搭配出售,但消費者在購買時仍需仔細確認所購險種,以免錯失賠償機會。
購買航班延誤險後,消費者應及時確認相關保單上的姓名、證件號、航班號、航班日期等信息是否完整、准確,以免事後理賠遇阻。投保的航班發生延誤或取消後,消費者要保留好乘機憑證,並向機場或航空公司索取蓋章的航班更改或取消證明,在相關保險規定期限內向保險公司提出理賠申請,以免被耽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