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違約條例
1. 土地流轉違約責任規定有哪些
土地流轉違約責任有:承包方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用於非農建設;承包方進行破壞性、掠奪性經營,給土地造成永久性損害;發包方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發包方剝奪、侵害婦女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方未依合同約定交付承包標的;發包方非法變更、解除合同。
【法律依據】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農村土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
第六條
農村土地承包,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權利。承包中應當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侵害婦女應當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2. 土地轉讓違約金不超過多少受法律保護
對於這個土地轉讓的違約金,不超過多少受法律保護,這個可以雙方去協商。這個沒有什麼標準的。
3. 農村土地流轉相關法律規定
第三十二條 通過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依法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
第三十三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平等協商、自願、有償,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強迫或者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
(二)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的性質和土地的農業用途;
(三)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期的剩餘期限;
(四)受讓方須有農業經營能力;
(五)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第三十四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體是承包方。承包方有權依法自主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流轉和流轉的方式。
第三十五條 承包期內,發包方不得單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數服從多數強迫承包方放棄或者變更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以劃分「口糧田」和「責任田」等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標承包,不得將承包地收回抵頂欠款。
第三十六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轉包費、租金、轉讓費等,應當由當事人雙方協商確定。流轉的收益歸承包方所有,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繳。
第三十七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轉包、出租、互換、轉讓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當事人雙方應當簽訂書面合同。採取轉讓方式流轉的,應當經發包方同意;採取轉包、出租、互換或者其他方式流轉的,應當報發包方備案。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一)雙方當事人的姓名、住所;
(二)流轉土地的名稱、坐落、面積、質量等級;
(三)流轉的期限和起止日期;
(四)流轉土地的用途;
(五)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六)流轉價款及支付方式;
(七)違約責任。
第三十八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採取互換、轉讓方式流轉,當事人要求登記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請登記。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
第三十九條 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將部分或者全部土地承包經營權轉包或者出租給第三方,承包方與發包方的承包關系不變。
承包方將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過一年的,可以不簽訂書面合同。
第四十條 承包方之間為方便耕種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對屬於同一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
第四十一條 承包方有穩定的非農職業或者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的,經發包方同意,可以將全部或者部分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由該農戶同發包方確立新的承包關系,原承包方與發包方在該土地上的承包關系即行終止。
4. 土地合同法的違約金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八條規定: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
第十條還規定:「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於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於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已經屬於鄉(鎮)農民集體所有的,由鄉(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管理你們村的土地的主體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而不是鎮政府。
第四十六條 國家徵收土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後,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公告並組織實施。
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應當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第四十七條 徵收土地的,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
徵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徵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徵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徵收單位平均每人佔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准,為該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徵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根據以上法律規定,承租戶與本村簽訂二十年的土地承包合同是合法有效的,是受到法律保護的,除縣級人民政府可以依法進行徵收外,包刮鎮政府在內的其它任何單位或組織都是沒有權利撤消或解除承租戶與本村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的。國家徵收土地的必須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九條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對問題補充的回答:
第一個問題:
你的問題就涉及到《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土地管理法》 《合同法》
第二個問題:
鄉政府要征地,必須依照法制規定的以下征地程序征地:
1:首先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這就是法律規定的「告知程序」。
2:由國土資源部門擬確認被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 這就是法律中規定的「確認征地調查結果」
3: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准、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這是法律中規定的「 組織征地聽證」的程序。
4: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在公告規定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當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任何沒有通過以上程序的都屬於違法征地,根據2008年10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第三段的第二段落「耕地實行先補後占」的規定,鄉鎮給與的終止合同通知是無效的,是違反《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鄉鎮應當承擔本條法律規定的一切責任。《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規定的原文如下: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六十一條 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利用職權干涉農村土地承包,變更、解除承包合同,干涉承包方依法享有的生產經營自主權,或者強迫、阻礙承包方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侵害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行為,給承包方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等責任;情節嚴重的,由上級機關或者所在單位給予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 土地流轉中違約甲方如何請求賠償
可以依法依據土地流轉合同的相關條款,要求賠償。
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三十三條規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發生爭議或者糾紛,當事人應當依法協商解決。
當事人協商不成的,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鎮)人民政府調解。
當事人不願協商或者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6. 土地流轉有關法律法規國家有哪些法律法規
國家推行土地流轉,必然要保護農民的權益,也要保證土地流轉合法適專宜,適度經營屬。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管理辦法》等,各地方政府也根據中央的政策,會因地制宜的提出一些地方性的政策通知,可以去地方的國土資源局或者農經局等相關政府公開信息網站查詢。
7. 請問農村土地轉讓協議上違約條款怎樣寫
網路下載一個
8. 民間土地永久流轉協議反悔按本金的違約金多少合法
民間土地流轉協議不合法 是無效合同。所以根本談不上違約的事。違反國家法律強制性的合同是無效合同 至始無效
9. 土地流轉合同 違約責任怎麼約定 土地流轉
違約責任應當按照流出方(通常是村委會或農戶)與流入方(通常是承租人)簽訂的流轉協議回是規定的違約責答任去處理,
如果涉及到土地使用范圍的可以參照《土地管理法》相關條款執行,通常是不可以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
如果涉及到租金支付的可以參照《合同法》相關條款執行,通常是提前一年支付,
原則是公平、合理、不損害雙方利益。
希望回答能讓你滿意!
10. 土地流轉可以違約嗎
原則上不行,尤其是和企業還有集體。流轉給個人,可以協商,或者再付給對方一點違約費用
網路知道 很高興為你解答!資料來源網路,轉載僅供參考,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