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和規章是什麼
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具特點,相互區別。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分為基本法律與非基本法律,效力次於憲法。廣義上的法律概念則包括狹義法律、法規與規章,覆蓋所有有約束力的規范。
法規則進一步細分為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自治法規與經濟特區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效力僅次於法律。地方法規由省級、市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效力次於行政法規,省級法規高於市級,人大法規優於常委會法規。自治法規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包括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針對經濟特區。
規章包括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是法律體系中效力層級最低的規范。
至於制度,其定義相對模糊,但通常指社會的游戲規則,涉及正式規則、非正式約束及其實施特徵。制度是人為設定的規則,旨在決定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簡而言之,制度涵蓋了法律、法規與規章等正式規則,以及非正式的約束與實施方式,共同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
B.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有什麼區別
1. 制定機構的級別不同: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屬於最高立法機關的產物。法規包括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地方性法規則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而規章則是由國務院各部門或者地方政府在各自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 法律效力的層次不同:法律的效力層次最高,是制定其他法規、規章的依據。行政法規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是行政法規的具體化,其效力層次低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在地方區域內具有法律效力,其效力層次通常高於同區域內的部門規章。
3. 定義和內容特點不同: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統治階級為了實現統治和管理國家目的而制定的,它包含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規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文件,包括法令、條例、規則和章程等。規章則是各類機關、團體和單位為了實施管理、規范行為而制定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件。
C. 法律、法規、規章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法律、法規、規章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法律、法規和規章都屬於廣義上的法律,但是法律≠法磨老早規≠規章,它們之間在制定機關和法律效力上存在明顯的差別。
一、法律
從狹義上講,法律僅指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立法機關是哪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一般都會用「法」字來命名,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
二、法規
法規包括兩種: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頒布,行政法規往往會用「條例」、「規則」、「辦法」、「細則」等來命名,比如《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等。
2、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有立法權的地方國家機關依法制定與發布的規范性文件,也就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所制定。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地方性法規往往也會用「條例」、「辦法」等來命名,比如《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等。
三、規章瞎雀
規章包括兩種: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1、國務院部門規章
國務院部門規章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制定。國務院部門規章通常也會用「辦法」、「決定」等來命名,比如《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
2、地方政府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較大的市(如省會)的人民政府在職權范圍內制定。地方政府規章一般用「辦法」、「規定」來命名,不能用「條例」。
這些規范性文件之間的效力等級是怎樣的?
1、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2、含激國務院部門規章VS地方性法規 二者效力無高下之分
3、地方性法規>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4、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VS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 二者效力無高下之分 。
D. 法律法規與規章的區別
法律法規與規章在法律體系中有著不同的定義、制定程序以及法律效力。
法律法規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而規章則是由行政機關制定的,主要用於執行法律或管理特定事務。
一、法律法規的概述
法律法規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它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是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權益的重要工具。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通常比較嚴格,需要經過多個環節的審議和批准。在法律體系中,法律法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進行執法和司法的依據。
二、規章的概述
規章是由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主要用於執行法律或管理特定事務。規章的制定程序相對靈活,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規章的法律效力低於法律法規,但在其適用范圍內具有約束力。規章的制定和實施,有助於細化法律規定,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三、法律法規與規章的區別
1.制定主體不同:法律法規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而規章由行政機關制定。
2.法律效力不同:法律法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進行執法和司法的依據;而規章的法律效力低於法律法規,但在其適用范圍內具有約束力。
3.制定程序不同: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通常比較嚴格,需要經過多個環節的審議和批准;而規章的制定程序相對靈活,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定程序。
4.內容與功能不同:法律法規通常涉及國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與義務等重大問題;而規章則更多地關注於執行法律或管理特定事務的細節性問題。
綜上所述:
法律法規與規章在法律體系中有著不同的定義、制定程序以及法律效力。法律法規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而規章由行政機關制定,主要用於執行法律或管理特定事務。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規范性文件作為依據,以確保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七條規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條規定: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於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