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古代條例

古代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1-16 05:25:43

① 如何解讀古代法典中這一條例

如果自由民把果園給種植者種,四年內種成,第五年成果平均分,自由民先選。維護了奴隸主的利益與特權的一部法典,對後世的法律法規的制定產生了深遠影響
體現了奴隸與奴隸主間的不平等

② 古代曾出現過民間禁止使用菜刀的條例么,為什麼

前兩年通過大火的穿越類題材電視劇,很多人都在圍繞著古代生活討論,我們都知道古代是冷兵器時代,沒有現在的坦克,也沒有現在的槍,打仗全靠刀,由此可見,刀具在古代是殺傷力比較強的,我們現代都是不允許持槍,那麼古代曾出現過民間禁止使用菜刀的條例么,為什麼?據歷史記載,在元朝時期曾禁止民間使用菜刀的,因為菜刀有時也是一把凶器。

我們自己也是應該吸取教訓,平時不管面對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學會理智地對待,不要讓憤怒控制住自己,讓自己成為憤怒的奴隸,不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毫無理智,只想著發泄,這會很容易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古代禁止民間使用菜刀也是為了防止這類事件。

③ 古代婚姻中關於禁止婚姻的條例

中國古代婚姻的標準是「門當戶對」。西周時禁止貴族跟平民通婚,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門第等級森嚴,士族與庶族之間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陽滿氏,被彈劾為「惟利是求」,並擬「禁錮終身」。

古代婚姻限制
士族制度在隋唐時逐漸消失,「門當戶對」逐漸成為古代婚姻的重要習俗。從封建社會早期的「門當戶對」制度演變而來了「良賤不婚」。「良賤不婚」是指在封建等級制度下,某類人的身份或是職業會受到歧視,戶籍上被編為「賤籍」,比如娼女、奴婢等,身家清白的良人是不能與「賤籍」人通婚的,否則會受到刑事處罰。古代婚姻制度中的「門當戶對」、「良賤不婚」都是指「娶妻」,而非指「納妾」。縱然是「秦淮八艷」的董小宛貌美如仙,也只能做妾。
古代婚姻娶妻的決提制度
古代婚姻制度承認妻的地位,必須經過「六禮」的程序娶進門的才為妻,所以叫做「娶妻」。納妾的形式等同於買賣交易。在家庭中,只有妻子與丈夫有相對平等的權利。如丈夫先亡,妻子便要守節。妻子早亡,丈夫在精神上守節。喪妻之後,男子再娶妻,稱作「繼室」或「續弦」。第一任妻子稱作「原配」。墓穴之中的棺木,祠堂之中的牌位,正位只能是丈夫和原配妻子,繼室只能居於偏位。

千年修得共枕眠的由來
「千年修得共枕眠」這句民間俗語說的是,男女之間要修千年的緣分,今生才有幸為夫妻。古人締結婚姻的程序自西周以來,都沿用「六禮」,首先是「納采」,就是媒妁之言,男方托媒人找到合適的女方求婚。第二步是「問名」,媒人會問女方的生辰,以及女方生母的姓氏,以確定女方是嫡出或庶出。第三步是「納吉」,西周時期是在家廟占卜定吉凶。如果相合吉利,就進「納征」,男方下聘禮到女方家,婚約既告完成。「請期」,是男方以占卜方式選出吉日,與女方家商定婚期。「親迎」,就是結婚的儀式,需男方到女方家親自迎娶。經過「六禮」,婚姻才算正式成立。

婚姻中最重要的東西
在聘娶的六禮中,雁是最重要的禮品。雁是候鳥,比喻男女婚前互守信約,婚後堅貞不渝。雁也是隨陽之鳥,比喻婦人出嫁從夫。一對男女,他們的姻緣要經過生辰八字批合吉凶,經過幾世的修緣後,在今生出生之時定下姻緣的,叫「姻緣天定」。
古代七出的由來
「夫妻本是同林鳥」,男女結為夫妻,就要白頭偕老。在封建社會,離婚主要依照「七出」。出妻即男子強制休妻,是我國古代社會最主要的離婚方式。我國古代的「禮」和「法」為男子休妻規定了七種理由,即「七出」。依據《大戴禮記·本命》中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不順父母,是指兒媳不孝順公婆,得不到公婆的歡心,即可成為出妻的理由。無子,即妻子不生兒子。淫,即指妻子與人通姦。妒忌,男子娶一個正妻外,還可以納妾。如果女子不準丈夫納妾,男子可以此為理由將她休掉。惡疾,指妻子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多言,指妻子多言多語,離間了夫家的親屬關系。竊盜,指妻子擅自動用家庭財產。
古代婚姻的3制度
古代婚姻制度規定了三種丈夫不得休妻的法定事由,這就是所謂的「三不去」,即使妻子有「七出」的理由,丈夫也不得將妻子休棄。《大戴禮》記載為:「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即:妻子無娘家可歸、無所依附的,不能休;和丈夫一起為公婆服過三年喪的,不能休;結婚時夫家貧賤,曾與夫同甘共苦,後來富貴了,不能休。

休妻的經過
和離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一種允許夫妻通過協議自願離異的法律制度。和離大多是協議休妻,這往往成為男方為掩蓋「出妻」的真正原因,以避免「家醜外揚」。
義絕制度是一種刑事案件附帶的民事法律後果。如果夫妻之間,夫妻一方與他方的一定親屬間,或者雙方的一定親屬間發生了法律所指明的相互侵害如毆斗、相殺等犯罪事件,在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夫妻關系必須解除。

中國古代學者無從知道達爾文和他的進化論,但某些記載卻與西方學者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淮南子.本經訓》:男女群居雜處無二別。《列子.湯問》:男女雜游,不聘不媒。游,乃是男女兩性間的自由結合,媒,乃是婚姻的中介人角色,聘,則是兩性結合所經過的社會程序。根據類似的表述,學者們推測說:原始群婚之早期階段,兄弟姐妹、上下輩之間的婚配是毫無限制的。但是,這只是一種推測,或者說想像。《呂氏春秋》雲:昔太古無嘗君矣,其民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管子.君巨篇》也雲: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離婚制度

我國古代社會實行許可離婚、專權離婚、限制離婚的制度。反映在離婚方式上,以「出妻」為主,以「義絕」、「和離」和一定條件下的「呈訴離婚」為補充。
出妻制度
出妻,即男子強制休妻,是我國古代社會最主要的離婚方式。我國古代的「禮」和「法」為男子休妻規定了七種理由,這就是所謂「七出」。《大戴禮記·本命》記載:「婦有七去: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不順父母,是指兒媳不孝順公婆,得不到公婆的歡心,盡管婦女沒有過錯,只要公婆不喜歡兒媳,即可成為出妻的理由。無子,即妻子不生兒子,封建時代的法律規定「四十九以下無子,不合出之」。淫,即指妻子與人通姦。妒忌,在古代社會,官宦豪紳除娶一個正妻外,還可以納妾。如果女子從思想、行為上不準丈夫納妾,男子可以此為理由將她休掉。惡疾,指妻子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據考證,這里的惡疾,主要指的是麻風病。多言,指妻子多言多語,離間了夫家的親屬關系。竊盜,指妻子擅自動用家庭財產。在古代社會,妻子對家庭財產沒有處理權,私自動用家財就被認為是盜竊。
為維護封建道德,古代婚姻制度又規定了三種丈夫不得休妻的法定事由,客觀上取得了保護女性權利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三不去」,即使妻子有「七出」的理由,丈夫也不得將其休棄。其內容,按照《大戴禮》所記載為:「有所取無所歸」、「與更三年喪」、「前貧賤後富貴」。即:
妻子無娘家可歸、無所依附的,不能休;
和丈夫一起為公婆服過三年喪的,不能休;
結婚時夫家貧賤,曾與夫同甘共苦,後來富貴了,不能休。
和離制度
和離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一種允許夫妻通過協議自願離異的法律制度。但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婦女受著傳統的「三從四德」和貞操觀念的嚴重束縛,很難真正實現其離婚的願望。所謂和離,大多是一種協議休妻或「放妻」,往往成為男方為掩蓋「出妻」原因,以避免「家醜外揚」而採取的一種變通形式。
義絕制度
義絕制度不是獨立的離婚制度,而是一種刑事案件附帶的民事法律後果。如果夫妻之間,夫妻一方與他方的一定親屬間,或者雙方的一定親屬間發生了法律所指明的相互侵害如毆斗、相殺等犯罪事件,在追究犯罪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夫妻關系必須解除。 義絕具有強制性,合當義絕而不絕者要受到處罰。
呈訴離婚制度
所謂呈訴離婚,即發生特定事由時由官司處斷的離婚。依封建法律規定,如果「妻背夫在逃」、「夫逃亡三年」、「夫逼妻為娼」、「翁欺奸男婦」等,男女雙方都可以呈訴要求解除婚姻關系。

④ 古代對訴訟有哪些規定

古代的訴訟制度規定,訴訟必須逐級告狀,一般不許越級告狀。但有重大冤情被壓制
無法申訴的,可以向皇帝直接告狀,但經常要冒承擔沖撞皇帝儀仗責任的危險。
為了防止乖戾之徒誣告別人,在告狀時,訴狀上要寫明事實,不許說自己不能確定的
事。同時,如果寫匿名信告別人的狀,要被流放兩千里。
古代社會的訴訟權受到很大限制,除了謀反、謀大逆、謀叛外,各朝代都規定,子孫不許控告父母和祖父母,奴婢不許告主人及主人的親屬。如果違反,要處絞刑。但是,如 果任何人犯了上述三種重罪,那麼任何人都必須向官府舉報。可見,封建社會法律是以維護皇權為第一目的的。對於民事訴訟一般是要在基層根據倫理道德進行調解,調解不成才可以到官府告狀,不經過調解私自到官府的,要被處罰,並被視為刁民。

⑤ 古代有什麼條例是讓相公休掉妻子的

一、「不順父母」亦即妻子不孝順丈夫的父母。大戴禮中所說的理由是「逆德」,在傳統中國,女性出嫁之後,丈夫的父母的重要性更勝過自身父母,因此違背孝順的道德被認為是很嚴重的事 二、「無子」亦即妻子生不出兒子來,理由是「絕世」,在傳統中國,家族的延續被認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無法生出兒子來便使得這段婚姻失去意義。以《唐律》為例:妻年五十以上無子,聽立庶以長。疏議據此認為四十九以下無子,未合出之。隨傳統中國「一夫一妻多妾制」的逐漸成熟,真正是以無子的原因而休妻的情形大為減少。三、「淫」 亦即妻子與丈夫之外的男性發生性關系。理由是「亂族」,也就是認為淫會造成妻所生之子女來路或輩分不明,造成家族血緣的混亂。四、「妒」  指妻子好忌妒。理由是「亂家」,亦即認為妻子的兇悍忌妒會造成家庭不和,以及「夫為妻綱」這樣的理想夫妻關系的混亂,而許多看法中,更認為妻子對丈夫納妾的忌嫉有害於家族的延續。 五、「有惡疾」 指妻子患了嚴重的疾病。理由是「不可共粢盛」,是指不能一起參與祭祀,在傳統中國,參與祖先祭祀是每個家族成員重要的職責,因此妻有惡疾所造成夫家的不便雖然必定不只是祭祀,但仍以此為主要的理由。六、「口多言」 指妻子太多話或說別人閑話。理由是「離親」,在傳統中國家庭中,女性尤其是輩分低的女性,被認為不應當多表示意見,而妻子作為一個從原本家族外進來的成員,多話就被認為有離間家族和睦的可能。 七、「竊盜」即偷東西。理由是「反義」,即不合乎應守的規矩。

⑥ 中國古代的刑法

你好,最殘酷的是一種叫檀香刑的,把人用一個檀香木經過特殊處理後從後門插入從後頸穿出,但卻用人參等高級補品維持著生命,要好幾天才折磨死,那種痛苦據說比地獄還慘.

⑦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低下,不過也有保護女子的條例,都是哪些

在中國古代,因為種種原因,女子的地位確實一度相對比較低下,但是這並不是說中國古代對女子就沒有保護條例。就拿古代婚姻來說,雖然有維護男子娶妻的「七出」條例,但是也有保護女子「三不去」條例。

「三不去」條例的出現是我國古人崇尚道德的體現,也真真切切接合了社會實際很好地保護了古代婦女的權利。

通俗來說「有所娶無所歸不去」這一條例就是規定,若娶妻時女子娘家有人,但休妻時女子娘家無人,男子就不能休妻。

⑧ 古代家法 因為我過幾天要寫一篇古代文.會設計的家法的 就是古代的大戶人家的家法條例有什麼. 例如愛

看看一些古言的小說找找靈感

⑨ 古代黃帝發布了什麼條例來阻止群婚

入洞房

人類從洞穴式居住過渡到今天的高樓大廈,但入洞房這一名詞至今仍未改變。人們把結婚仍然稱為「入洞房」,從來沒見過誰把「入洞房」改為「入樓房」。傳說,這是我們祖先軒轅黃帝規定下來的。黃帝改「群婚」為「一夫一妻制」黃帝戰敗蚩尤,平息了戰爭,建立起部落聯盟,制止了群婚,結束了野蠻里代,人類文明**最初就從此開始了。
過慣群婚的人類**,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場偉大的革命。這對剛剛統一了的部落聯盟來說,群婚制度 存在著極不利於團結的因素,經常發生搶婚事件,不光男搶女,也有女搶男。新聯盟的部落之間,經常為搶婚發生打架斗毆。時間一長,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間又 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黃帝為這件事經常愁眉不展。他找來身邊的大臣常先、大鴻、風後、力牧、倉頡等人。多次商議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誰都沒有 想出一個可行的辦法。
黃帝發明「洞房」來維持婚配秩序
有一天,黃帝隨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發現一家人住著 三個洞穴,為了防止野獸侵害,周圍用石頭壘起高高的圍牆,只留下一個人能出進的門口。這個發現立即引起黃帝的興趣。當天晚上他就召來身邊所有的大臣。黃帝 說:「我有個制止群婚的想法,說出來讓大家都議論一番,看行不行」。眾臣都叫黃帝快講。黃帝說:「今天咱們看了群民們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辦 法,就是今後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結婚時,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來祝賀,舉行儀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後,吃酒慶賀,載歌載舞,宣告兩人已經 正式結婚。然後,再將夫妻二人送進事前准備好的洞穴(房)里,周圍壘起高牆,出入只留一個門,吃飯喝水由男女雙方家裡親人送,長則三月,短則四十天,讓他 們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學會燒火做飯,學會怎麼過日子。今後,凡是部落人結婚入了洞房的男女,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許亂搶他人男女。為了區別已婚與未 婚,凡結了婚的女人,必須把蓬亂頭發挽個結。人們一看,知道這女人已結婚,其他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則就犯了部落法規。」
黃帝講完這個主張,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鴻,力牧等人的支持。眾群建議叫倉頡寫個法規,公布於眾,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各個部落群民的支持擁護。人們都爭著為自己兒女挖洞穴(房)、壘高牆,凡兒女們一婚配,舉行儀式後,就把他們送入洞房。群婚這一惡習就這樣逐漸消失了。

⑩ 古代軍事有哪些法規

春秋前期軍隊的成份仍以「寓兵於農」的國人為主,各諸侯國都沿襲西周時期的教育訓練方法,在農閑時對部隊進行整訓。魯國在公元前706年秋舉行盛大的閱兵式,檢查戰車和徒兵的戰備情況。晉國和楚國更把訓練和作戰緊密結合,如城濮之戰前夕,公元前633年秋,楚國在睽和地演習作戰,晉國則在被廬以狩獵方式演習作戰。四年之後的秋天晉又在清原進行軍事大演習。這些農閑時的閱兵和軍事演習,既檢閱了部隊的戰鬥力,又挑選了軍事將領,為實戰做好了充分准備。春秋中後期這一類軍事演習的規模更為龐大,如魯國曾出動兵車千輛,秋季在全國從東到西舉行軍事演習,可見這個時期各國都通過軍事演習加強軍隊的綜合性戰術訓練,從而提高部隊的實戰能力。

春秋中期以後,晉國對軍隊的訓練特別重視,悼公時建立了這方面的專門機構,負責培訓各種武裝人員。公族大夫荀家等主持貴族子弟的文化教育和軍事訓練,御戎弁糾負責全軍御者的教育和訓練,司馬籍偃主管車兵和步兵的協同作戰訓練,乘馬御負責管理和培訓全軍養馬人員。這種分科培養甲士、步卒和後勤人員的方法,注重抓好步兵和車兵協同作戰的戰術訓練,為大規模的綜合性實戰演習打好基礎。這樣就普遍提高了戰斗人員的素質和整體作戰能力,使部隊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春秋時期治軍有嚴格的軍事法規,一切行動都按「律」行事。上下必須堅決服從統帥的號令,主將根據作戰原則指揮打仗,如果有可能勝利,就要全力去爭取;若難以取得勝利,就要避敵鋒芒保存實力,否則主將就是違反軍律,要受軍紀處分。主將統帥大軍出征,要遵循行軍不宜過快,保持隊形整齊的規定。司馬是軍隊里執掌法令的官員,協助主將治軍,對於違犯軍紀的各級將領以及士卒有權實施制裁。如公元前570年晉悼公參加諸侯會盟,其弟楊乾的戰車在曲梁擾亂軍隊行進的行列,司馬魏絳冒著殺頭的危險,堅決維護軍隊的紀律,殺了楊乾的御者。而晉侯也出於維護國家利益、強調軍事紀律的立場,克服私人感情,理解了司馬魏絳的措施。另一件維護軍紀的例子是晉軍在攻打無終戎的戰役中,魏舒建議並執行放棄戰車編成徒兵的戰斗行列,荀吳的寵臣不肯棄車編入徒兵,違反軍令,而被斬殺示眾,全軍上下為之肅然,均嚴格按著步兵作戰方式與戎交戰,結果大獲全勝。由此可知,這個時期的軍事法規已比較周密,對從主帥到各級將領的職責,行軍打仗的原則以及士卒應該遵守的號令等,都作出了相應的規定,這是對軍隊建設和長期戰爭經驗的總結,是春秋時期軍隊發展的必然結果。

戰國形勢圖

熱點內容
電子版合同章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01 15:48:03 瀏覽:824
杭州市垃圾分類條例 發布:2025-07-01 15:47:16 瀏覽:522
行政訴訟法93條 發布:2025-07-01 15:45:26 瀏覽:625
電纜質量問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1 15:33:34 瀏覽:972
刑法殘酷美女 發布:2025-07-01 15:33:32 瀏覽:819
勞動法關於因公負傷工資的規定 發布:2025-07-01 15:20:09 瀏覽:658
2014司法考試真題解析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7-01 15:00:43 瀏覽:696
法治垣曲 發布:2025-07-01 14:57:26 瀏覽:171
三農政策法規 發布:2025-07-01 14:49:07 瀏覽:14
游戲抽獎概率的法規 發布:2025-07-01 14:48:57 瀏覽: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