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司機和行人都來遵守交通法規的公民

司機和行人都來遵守交通法規的公民

發布時間: 2022-01-16 21:48:59

① 實際上許多汽車司機,行人是知道交通法規的,為什麼還會違章行駛和違章過馬路呢

1、為省事包括時間和路程;2、從重心理;3、最主要的是受社會大環境影響人的修養和素質不高。

② 每個市民都應自覺遵守交通法規.(observe)___.

Every citizen must observe the traffics rules/regulations consciously/of his own free will.
這是對市民行為規范的一種要求,所以用一般現在時.
本句可使用一主謂賓結構的簡單句表達.observe the traffics rules/regulations遵守交通法規;consciously自覺地,自願地;of one's own free will出於自願.

③ 交通法規對駕駛員有些什麼基本規定拜託了各位 謝謝

1,樹立"三個意識" ⑴服務意識.駕駛員的工作,是通過車輛運送乘客和貨物,包括運送本單位的人員和貨物,從某種角度來講也是一種服務性工作,需要講究服務意識.對駕駛員來講,樹立服務意識就是尊客愛貨,把乘客或乘坐人當親人,視貨物為家珍. ⑵安全意識.安全是第一位的,作為機動車駕駛員來說,安全行車是頭等大事,它關繫到社會的安定,也關繫到他人和自己家庭的幸福.要做到行車安全,就必須牢固樹立安全意識,保養好自己駕駛的車輛,不開故障車,行車中要謹慎駕駛,時時刻刻注意安全,不辜負社會和家庭對你的期望. ⑶守法意識.遵守交通管理法規和各種規章,是維護駕駛員職業活動下常開展的重要保證.駕駛員要學法,懂法,守法,用道路交通管理法規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道路交通管理法規,自覺接受交通管理部門的依法管理.這是機動車駕駛員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安全行車的重要保證. 2,弘揚"三種精神" ⑴敬業精神.機動車駕駛員擔負著國民經濟建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交通往來的重任.不論是專職駕駛員還是非專職駕駛員,都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勤勤懇懇,認真負責. ⑵見義勇為精神.當今社會存在各種各樣的不穩定因素,違法犯罪現象還時有發生,道路上的各類意外事故也經常可見.當國家和人民群眾安全受到威脅,社會公共利益受到危害時,機動車駕駛員應該挺身而出,伸張正義,不畏強暴,敢於斗爭和善於斗爭. ⑶救死扶傷精神.救死扶傷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機動車駕駛員在駕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突發性的傷病員,如交通事故中的受傷者,急需救助的病人和孕婦,遇到這種情況,駕駛員應急群眾之所急,將傷,病者盡快送往醫院救治. (二)違反機動車駕駛員職業道德規范的主要表現 機動車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必須遵守各項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同時還要遵守職業道德行為.列舉如下不良行為,希望駕駛員自我對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肇事逃逸 交通事故誰都不希望發生,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一般是一種過失行為.發生交通事故後,駕駛員必須立即停車,保護現象,搶救傷者和財產,迅速報告公安機關或者執勤的交通警察,聽候處理.這是駕駛員法定的義務.但是極少數駕駛員在發生交通事故,特別是在夜間或人煙稀少的地方撞傷,撞死人時,不是立即停車積極搶救傷者,保護現場,及時報案,而是置傷亡者於不顧,抱僥幸心理,駕車或棄車逃跑,甚至將傷者帶離事故現場隱藏和拋棄,致使受傷者傷勢加重,以至延識搶救時機而死亡.這種行為是一種極不道德的行為,後果嚴重的是一種犯罪行為,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 2,開故障車 有些駕駛員缺乏安全責任感,平時忽視對車輛的例行保養,不能保持車況良好,在明知方向,制動等安全裝置存在嚴重故障的情況下,也不及時修理.開著這樣的病車上路,對自己,也對其他車輛或行人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甚至會釀成車毀人亡的慘禍. 3,酒後駕車 酒後開車對安全行車危害極大,酒後不準駕駛車輛,這是每個駕駛員都知道的.可是有些駕駛員就是喜歡明知故犯.有的駕駛員酒後顯得十分興奮,開快車,開冒險車,左超右鑽,橫沖直撞;有的駕駛員酒後極易發怒,一不順心就產生報復心理,你不讓,我也不讓,甚至故意擠逼其他車輛和行人;有的駕駛員酒後迷迷糊糊,反應能力下降,操縱車頻失識險象環生.如此種種,難免事故會發生. 4,疲勞駕車 引起疲勞駕車的情況是多種的.有的駕駛員為了多賺錢,不分晝夜,連續駕車,長時間得不到休息;有的駕駛員玩興重,搓麻將,打撲克,進舞廳,唱卡拉OK,不到天亮不罷休;有的駕駛員因單位或者家庭矛盾,得不到好好休息,睡眠不足,精神恍惚等等.在這種情況下駕車,精神不振,頭腦發昏,甚至邊開車邊打瞌睡,危及他人和自身的安全. 5,嚴重超載 機動車裝載不準超過行駛證上核定的載重量.但有些駕駛員或者車主受經濟利益的驅使,一切向錢看,車輛嚴重超載,有的客運大客車裝載100多人,有的貨車超重1倍甚至2倍.這種嚴重超載的車輛不但影響車輛的使用壽命,還會損壞道路路面,降低制動效能,威脅安全,一旦發生事故就會造成群死群傷的特大事故,對社會的危害十分明顯. 6,長時間佔用超車道 在高等級公路和高速公路上,為了確保超車安全,都設有專門的超車道,供機動車超車時使用,超車完成後應立即駛回行車道.但有些駕駛員只顧自己方便,長時間在超車道上行駛,使後面來的車無所適從,影響其他車輛的正常行駛. 7,夜間行車交會不關閉遠光燈 夜間行車,在沒有路燈或照明不良的道路上,須在距對面來車150米以外互閉遠光燈,改用近光燈,使交會雙方都能看清前方道路情況,安全交會.而有相當數量的駕駛員夜間會車不關閉遠光燈,比誰的燈亮.這種行為看起來事很小,但危害極大;由於看不清前方道路情況,難以判斷交會雙方車輛所處的位置,容易引起交會撞車或碰撞路邊的非機動車,行人. 8,違章超車,交會 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超車,交會是經常性的事,要確保超車,交會的安全,一定要嚴懲遵守交通法規對超車,交會的規定.但是有駕駛員左邊超不過右邊超,對面方向來車照樣超,前方不讓強行超,彎道上冒險超.交會時該讓不讓,該慢的不慢,該靠邊的不靠邊.這些行為不但影響自己的安全,也嚴重威脅著其他車輛的安全.由於違章駕車,交會引發了許許多多的交通事故,後果都十分嚴重. 9,不講社會公德 有的駕駛員自身素質差,又缺管必要的公德意識,認為開車只要不違反交通法規就可以了,因此,在行車中往往會發生各種不道德行為.有的駕駛員遇到交通事故,路人或傷員救救時不理不睬,揚長而去;有的駕駛員遇到違法亂紀行為置之不理,不敢制止;有的駕駛員在居民區內肆意鳴喇叭,影響居民休息;有的駕駛員雨天開行車過漫水路面不減速,濺濕行人和騎車人;有的駕駛員故意捉弄,驚嚇行人或騎車人並以此取樂;還有的朝車窗外吐痰,拋雜物等等. 三,駕駛員安全行車規程 (一)出車准備 1,攜法定證件,即機動車行駛證,車輛購置附加費憑證公路養路費證,機動車駕駛證,准駕出租汽車證,出租汽車司機治安備案證和居民身份證等. 2,檢查車輛,確保機件靈敏有效,確認車門和車廂關實. (二)通常行駛 1,專心駕駛,遵規守法. 2,謹慎駕駛,消除隱患. 3,精熟駕駛,措施果斷. (三)超車行駛 1,超車前,開左轉向燈,細察前後,鳴笛或燈光示意,方可超車. 2,超車時,保持安全橫距. 3,超車後,開右轉向燈,駛回原道. (四)會車行駛 1,通常路段會車,三先禮讓. 2,障礙路段會車,減速禮讓. 3,狹窄坡路會車,下坡禮讓. (五)路口行駛 1,慢,精神集中,提前減速. 2,看,觀察左右,注意人車. 3,過,確認安全,順利通過. (六)坡路行駛 1,保持車距,預防追尾 2,剎車及時,防止後滑 3,適速行駛,安全禮讓 (七)窄路行駛 1,降低車速,注意查看 2,安全避讓,防止堵塞 3,觀察人車,及時避讓 (八)雨雪霧泥 1,低速行駛,保持車距 2,措施得力,預防側滑 (九)夜間行駛 1,精神集中,謹防突變 2,遠近光燈,正確使用 (十)倒車停車 1,明察四周,謹防麻痹 2,適時停靠,保證交通 (十一)收車離崗 1,停車合規,關窗鎖門 2,清潔車輛,及時保養

④ 怎樣做一個遵守交通法律法規的公民

聯想起平常看到行人無視紅燈的警示大搖大擺地橫穿公路,甚至為少走些路冒險跨過隔離欄柵,都是違反道路交通法律法規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一是非文明市民所為,妨礙道路暢通,有損城市文明形象;二是有時還可能為自已的一念之差釀成悲劇,於人於已都留下遺憾。
建議我們每位市民,即使是在步行,也要有交通法制意識,自覺遵守交道道路法律法規,讓南平的路更加暢通無阻。

⑤ 為什麼中國的司機與行人矛盾如此激烈

在中國,司機總是開的很快,行人也是一樣,匆匆忙忙,趕著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所以司機會搶道,行人會亂竄。這種情況下,當然會產生矛盾了。我認為產生矛盾有以下幾個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富裕了,對物質方面的追求越來越高,希望出行方便,於是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佔用非機動車道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行人難免會和司機產生矛盾。
車很多,司機素質不高,交通法規更新速度不夠快,無法約束司機,於是他們越來越肆無忌憚了。在馬路上橫行霸道,和行人搶道,馬路殺手也越來越多,行人在路上無法保證自己的安全,矛盾自然會來。
所有人一心撲在經濟上,大家只想著如何致富,最後經濟基礎鞏固了,精神發展卻很落後,大部分人的素質亟待提高。於是不看紅綠燈,亂翻欄桿,在馬路中間嬉戲……各種陋習,讓行人展現的淋漓盡致。有時候,行人也是自找,這些行為這么危險,司機也怕撞人呀。
而且由於現代人與人之間信任的缺失,如果司機撞上人,就是不嚴重,也很可能被訛,所以肇事逃逸很多,這很容易繼續路人的憤怒。
產生矛盾,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副作用,目前無法消除這種矛盾。司機和行人都需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共同維護自身安全。期待在未來,可以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⑥ 結合自身的個性心理,從機動車駕駛者和行人兩個角度談談如何防範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

1.出行前(後)的有效避險知識

行車前,要認真做好車輛的檢查工作,特別是對輪胎、轉向、制動、燈光、安全帶等的檢查。

輪胎--氣壓與泄漏,防範行駛中突然爆胎而釀成翻車、跑偏等意外車禍。

轉向--零部件情況,防範行駛中機構因振動松脫而釀成轉向失控最終導致傷亡。

制動--管路零部件,防範行駛中漏氣、漏油等而釀成追尾、跑偏直至重大車禍。

車燈--有無損壞等,防範行駛中無法明確自車的行進目標而極易釀成追尾、刮擦等險情。

裝備--有無遺忘等,防範行駛中出現意想不到的險情時自救,如著火用的滅火器、備胎、破窗小錘等。

裝載--有無超載超限、超員等,始終是車輛行駛過程中最大的「天敵」,防範行駛途中出現剎車失靈、軸承端裂、壓塌公路橋梁等情況出現。

作為駕駛員,對以上項目的檢查,並非要求我們每位駕駛員都會去做,但必須懂得這些項目檢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學會留意自車狀況,發現隱患所在。例如,最易被忽視的「輪胎檢查」,恰恰是重中之重、生命攸關的項目,平時一定要學會注意到在正常狀態下,輪胎與地面接觸時是如何形狀,偶然發現輪胎有些變形了,就應馬上意識到,輪胎是不是被扎了?氣壓是否不足了?等等,發現問題,自己又無法解決時,應當及時到維修企業進行檢查和修理。

起動車輛前,駕駛員首先要系好安全帶。安全帶,可謂駕駛員的「生命帶」,正確使用安全帶,在發生正面撞車時,死亡率可減少57%,側面撞車時可減少44%,翻車時可減少80%。安全駕駛首先從系好安全帶做起。

2.行車中的有效避險知識

行車中的事故防範比起出行前(後)的情況要復雜得多。當前,公路歷程不斷延伸、交通量與日劇增、交通行為千差萬別,如何在行車中有效防範意外事故,需要駕駛員特別強化和提高預見性駕駛、應急駕駛和特殊環境駕駛三方面的能力。

(一)預見性駕駛

許多交通事故都是由於駕駛員對險情確認遲緩或判斷失誤所致。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預測在什麼的場合會有怎樣的險情,對於安全駕駛非常重要。

學會判斷--不要因錯誤判斷或盲目自信導致事故;及時確認--對復雜的交通環境中可能出現的險情進行及時確認;有效操作--根據險情的程度,理智的採取相應駕駛操作。

預見可能發生的行車危險

可能的危險信號
應預測到的危險

看得見的危險
前方有玩耍、上學或放學的兒童 跑到行車道上、突然改變奔跑方向
前方車輛要在道路右側停車 行人搶行跑上主路的危險、開車門的危險
在優先道路上行駛時,有車輛從左(右)交叉路口行駛 從自己車輛前面橫穿的危險
看不見的危險
前方有停放的車輛 行人會從停止車輛前面突然跑出的危險
對面有大型汽車左轉時 車輛會從大車背後駛來的危險
行駛在交叉路口前,從右後方有摩托車駛來 颳倒摩托車的危險

(二)應急駕駛

很多交通事故往往是因為一些突然情況所致,比如:爆胎、轉向失控、制動失靈、火災、碰撞、天災(地震、發大水等)。駕駛員一旦遇上這些緊急情況,一定要採取必要的應急技術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或化解事故帶來的損失和傷亡。

行駛中的應急情況

造成的因素
應急駕駛措施

輪胎漏氣
氣門心漏氣、車輪被扎 1、緊握轉向盤,慢慢制動減速,極力控制方向,駛離行車道;2、不要採取緊急制動,避免翻車或他車追尾
輪胎爆裂
超載、氣壓不足(輪胎側壁彎曲折斷)、氣壓過高、銳利物傷及、過度磨損等而導致車輛在持續高速行駛中,其薄弱部位突然破裂 1、後輪爆胎時,車輪搖擺,但不會失控,只要雙手握緊轉向盤,車輛還能保持直線行駛;2、前輪爆胎時,危險較大,但一定要極力控制轉向盤,迅速搶掛低檔
轉向失控
方向柱等零部件松動、脫落等故障 1、若能保持直線行駛狀態時,切勿緊急制動;2、手要輕捏制動握把;3、若車輛偏離直行方向時,應果斷制動
制動失靈
制動鼓、回位彈簧、制動摩擦片等故障 1、握緊轉向盤,搶掛低檔;2、避讓障礙物,避讓中要掌握「先避人,後避物」的原則

(三)特殊環境駕駛

在惡劣條件下駕駛,行車視線受阻,道路狀況變差,往往出現平時道路上從未出現過的、不可預見的異常情況。為了確保在各種惡劣條件下安全行車,駕駛員應對下列各種惡劣條件下的駕駛予以充分了解。

雨天駕駛:車輛在潮濕的路面上行駛時,車輪的附著力隨車速的增加而急劇變小,很容易發生「水滑」現象,因此,駕駛員不能急踩制動踏板或猛打轉向盤。

霧天駕駛:霧天能見度降低,視野變窄,視線模糊。要防範行駛中行過晚發現前方交通狀況(行人、慢行車、故障車、事故車、凹坑等),並防範其他駕駛員未發現自車而導致事故,因此,必須及時開啟防霧燈、減速,並保持安全車距。

冰雪路駕駛:融雪在零度以下時凝結成薄冰,路面極滑。要防範行駛中因緊急制動而側滑、與其他車輛發生接觸等,必須降低車速、加大安全距離緩慢行車。

泥濘路駕駛:因路面松軟粘稠,行駛阻力大。要防範行駛中車輛側滑而引發交通車禍,駕駛員必須停車察看、控制車速,並掌握勻速一次性通過等技能。

涉水駕駛:因水流作用,路橋可能受到損壞,此時事故隱患極大。要防範因冒險涉水行駛而釀成重大車禍,駕駛員必須預先對險情調查,並掌握一定的涉水駕駛要領。

山路駕駛:因山區道路地形復雜,路面崎嶇不平、坡陡彎急和氣候變化無常,比較平路駕駛,其駕駛特點與危險性均非同一般。要防範山路行駛中的不測,駕駛員必須充分做好進入山區道路前的准備(物品、車檢、氣候調查、路線、休息),進入山區道路要注意主動避讓、適時鳴喇叭,以取保山路行車安全。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一直以來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之一,但近年來,在社會經濟建設日益強盛、人均收入逐年增高、全國道路通車里程逐漸增長、特別是農村公路通車里程快速增長的情況下,機動車擁有量也在逐年遞增,而車輛的交通違章和行人交通安全知識的匱乏,導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屢屢發生,令人扼腕的同時,也對公安機關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借「蝴蝶效應」就行人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和危害進行思考的同時,提出幾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共勉。

行人:
一、「蝴蝶效應」的簡述

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茲於1963年提出「蝴蝶效應」,其大意為: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龍卷風。廣義的「蝴蝶效應」已不限於當初洛倫茲的蝴蝶效應僅對天氣預報而言,延伸到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就是指:在整過交通活動中,行人、車輛微小的違法行為,就會導致巨大後果的發生。

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的主要原因

每年,雖然公安交通管理、安監等相關部門都針對行人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形式各樣的、不計其數的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活動,行人也大都具備了較強的安全防範意識,但行人發生交通事故數仍未明顯減少。就拿我縣今年上半年的死亡事故來說,行人死亡數占交通事故總死亡數的48.57%,在行人死亡數中,50周歲以上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總數的0.59%,18周歲以上50周歲以下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總數的1.76%,18周歲以下的行人占死亡的行人總數的17.65%,且全是14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此筆者認為,此類事故源於行人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年齡的原因。就我縣發生的死亡事故中,行人死亡的年齡特徵主要集中在年齡較大的老人和較小的孩子。老人由於年齡較大,身體反應較慢,甚至因身體的器官退化,如:耳背、腿腳不利索等造成避讓不及而發生事故。小孩則是由於年齡較小,沒有危險意識,不懂交通規則而導致事故的發生。

二是不善於運用交通安全知識的原因。老年人在接受交通安全知識方面的能力較為緩慢,且運用能力也較差;兒童在接受交通安全知識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使用交通安全知識來保護自身安全的能力也就較弱,年齡在7周歲以下的兒童更是無法靈活運用安全知識來保護自己,再小一些的孩子在危險來臨時也許還沒有意識到。

三是監護不力的原因。老年人在出行時,家屬一般都沒有專門陪同,即使一同外出,都未在意老人在參與交通活動時,由於年老體弱且在思維方面、身體反應方面較慢,由此存在的安全隱患未引起足夠重視。小孩由於活潑好動,但危險意識較差甚至沒有危險意識,家長輕視或忽視了安全隱患的存在,特別是公路沿線的居民,自認孩子打從一出生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日常生活中也教育不少,因此輕信危險能夠避免,而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

三、事故發生後的危害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後,行人參與交通活動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凸顯出來,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由「蝴蝶效應」看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即在社會學界來說: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的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戲稱為「龍卷風」或「風暴」。據觀察,往往行人發生交通事故後,家屬的第一反應就是抓住車方駕駛員和車主,輕則辱罵,重則出手毆打。又由於行人一般都是發生交通事故地點附近的居民或是事故地點附近居民的親屬,因此,在發生事故後,勢必會迅速的集結一定數量的群眾,形成圍觀,甚至造成交通阻塞。作為交通民警,在處理此類事故中如果方式方法不當,就會加劇此類事故的惡性發展,進而將矛盾引到公安機關甚至政府頭上,引起群體性事件。今年3月12日,在我縣309省道202KM+800M處陳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無號牌摩托車將行人陳某某(男,7歲,家中獨子)撞死的交通事故,事故地點是死者家屬門口,又是場鎮邊,在事故發生後約10分鍾,現場就匯集了死者親屬、圍觀群眾近200人,死者親屬情緒相當激動,在事故發生時由於又有一輛軍車經過,事故摩托車駕駛員及死者親屬都曾一度稱:是軍車再次撞擊陳某某才致其死亡的。由此,我隊民警專門成立了專案組,開展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最後將是軍車再次撞擊致陳某某死亡的可能性排除。而事故摩托車既無保險,駕駛員陳某家庭經濟又相當困難,最後,駕駛員在其親屬處東拼西湊才湊足安葬費,在當地的鎮、村、組幹部開展了大量工作後,家屬才將屍體埋葬。試想,一個失去孩子的不幸家庭,長期積郁導致嚴重的精神問題,極有可能由仇恨社會轉而報復社會以尋求心理平衡,從而對社會造成隱性威脅,甚至引發社會「風暴」。

四、防範對策

在明白了「蝴蝶效應」後,我們不難發現,小的付出可以換得未來的巨大「福果」,歸結於一句眾所周知的話:「細節決定成敗」。即關注細節,防微杜漸,注重關聯,控制全局。筆者認為公安機關應從「嚴」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以達到預防行人發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目的。

(一)嚴格落實道路交通安全知識宣傳工作,確保群眾提高自身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識。

一是積極推進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社會化進程。交通安全宣傳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僅靠交警一家唱獨角戲顯得勢單力薄,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要讓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由「一家管」變為「大家管」。為推進交通安全宣傳的社會化進程,全方位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各級公安機關要積極建議地方政府將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列入精神文明建設范疇,明確各職能部門在宣教工作中的職責,建立社會化的宣傳教育網路,要求各社會團體、機關、學校、企業、街道和鄉、村等單位對所屬群眾履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和管理的義務,並把交通安全工作作為評定精神文明建設達標的一項內容,形成強大的宣傳教育聲勢;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加強協調與合作,充分藉助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辦好宣傳教育欄目,擴大社會影響。以此帶動全社會人人關心交通安全,人人學習交通法規,人人遵守交通法規,使全民族的交通法制觀念、交通安全意識和交通文明意識普遍提高。

二是建立科學、合理的交通安全教育考核指標,明確獎懲措施,確保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取得實效。長期以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缺乏科學的考核指標,一般以宣傳工作信息數量為考核指標,筆者以為這一指標很難保證宣傳教育工作的實效,必須堅持工作數量與工作質量相結合,既考慮工作完成數量,又考慮工作質量(包括人們對交通法規的知曉率和守法率),建立科學的考核指標,明確獎懲措施,充分調動廣大民警的工作積極性。

三是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科學研究,不斷改進宣傳教育的方式、方法,深化宣傳教育的內涵。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涉及法學、心理學、工程學等多學科知識,必須加強對交通宣傳教育的科學研究,充分挖掘交通安全的人文內涵,創新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思路,創造適合現代社會生活的宣傳教育方式、方法,潛移默化地提升群眾的交通道德水平和現代公民意識。要人們明白我們每一個人的行為是否規范不僅僅是我們一個人的事情,而是整個社會的事情。遵守交通規則,是一種社會責任。要在宣傳教育中融入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培養具有較高交通道德素質的文明公民,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交通文明素質比較低的現狀,進而創造出和諧、文明、安全的交通環境。

(二)嚴厲打擊道路交通違章行為,減少因交通違章對行人生命造成的危害。

一是加大對貨運車輛超載行為的查處力度。貨運車輛由於體型龐大,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較大的視線盲區,加之超載造成的機件、制動等隱患,在路面行駛過程中,由於行人躲避不及,或是因視線盲區而造成對行人生命的危害。

二是加大對摩托車違章行為的處罰力度。由於摩托車經濟實惠,是縣級以下鄉鎮及農村居民出行代步的首要選擇,但結合近年來發生的交通事故致行人死亡事故分析,摩托車駕駛人交通安全知識欠缺,加之駕駛技術差,在行車過程中超速、超員等交通違章行為造成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傷、死亡的事故屢屢發生,加大對摩托車違章行為的查處力度,嚴禁無牌、無證車輛上路行駛,提高駕駛員交通安全意識,減少因摩托車違章致行人死亡的交通事故發生。

三是加大「酒駕」查處力度,確保不因「酒駕」而致行人死亡的事故發生。由於酒後駕駛機動車時,駕駛員在思維反應、行為操作上較之未飲酒時都要緩慢,當行人在正常行走時,可能都會碰上因「酒駕」失控的車輛而無辜的丟掉生命。

四是加大對超速車輛的處罰力度。在交通事故統計中有這樣一種概述:十起事故九起快。意思是在發生的交通事故中,以車速快慢來統計分析:十起交通事故就有九起是因車速過快造成的。雖然這樣的統計說法感覺有些誇大,但不難看出,車速過快是引發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車速過快,當駕駛人判斷出危險情況發生後將信息傳到大腦,並由大腦發出信號對車輛進行避險操作的這一過程常人至少要500毫秒,而如果時速在60公里的車輛在正常行駛過程中,當發現危險到採取措施這個反應過程,車輛至少行駛了8.33米以上,因此,當車行速度過快時,遇到緊急情況發生事故就是必然的結果。

(三)做嚴、做細死者家屬的心裡引導,確保不因事故的發生給社會、政府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

行人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後,家屬是最難接受現實的,特別是死者系青壯年或是未成年人的,對家庭造成的危害就會更為劇烈,甚至會使家庭成員精神崩潰,使一個家庭重新返貧、解體,這是作為政府最不願看到的一幕。對於死者家屬,要從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最好是民政、婦聯、基層村、社,在轄區群眾家庭發生了類似不幸後,主動介入,積極開導,並定期不定期的進行慰問、交談,征對死者是未成年人且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計生、村、社等部門應積極幫助辦理准予生育證明,讓這類家庭盡快增添孩子,幫助其親屬早日走出失去孩子的心理陰影。

另外,往往行人在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後,家屬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到肇事的駕駛員討要說法,特別是一些公路沿線的居民,性格原本就很急躁,加之親屬的突然死亡,可能就會對肇事駕駛員輕則辱罵,重則就會拳腳相交或要求駕駛員背屍、磕頭、頂孝,並將屍體上的血液摸在肇事駕駛員的臉上、身上等較為極端的行為。而民警在事故處理過程中,如果稍有不慎,就會將矛盾指向公安部門,進而直指政府。因此,民警在處理類似事故時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以及在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解釋上都要慎重,不因事故處理過程中的過失造成與死者家屬形成矛盾甚至處於對立面。

⑦ 如何讓司機廣泛知曉並自覺遵守禮讓行人這條新交規

只有加強交通法規教育,提高駕駛人員的素質和安全駕駛意識,同時嚴格執行、嚴厲處罰違反交通規則,不禮讓行人的行為。雙管齊下,才能收到成效。

⑧ 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人行人和司機,如何進行勸阻和處理

如果你有耐心的話,就記住不遵守規則的人和司機,因為有時候不遵守的往往就是那幾個人,可能他們是出於習慣沒養好,可能他們是覺得沒什麼大不了!
只要你又耐心,每次見到他們,都面帶微笑的勸住,告訴他們的危險性和危害,總有一天他們會明白的!

⑨ 遵守交通法規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違反交通法規不僅僅是不文明的行為,而且會對人身

解:
(1)甲車的速度v甲=36km/h=10m/s,
自行車頭與甲車尾部相撞:
甲車走的路程:
s甲=s1+L1=10.5m+4.5m=15m,
甲車用的時間:
t甲=1.5s
s甲 =15m
v甲=10m/s
自行車在這段時間內(t自行車=t甲=1.5s)走的路程s乙=0.6m
v乙=0.4m/s;
s乙 = 0.6m
t乙 = 1.5s
自行車尾與甲車頭部相撞:
甲車走的路程:
s甲=s1=10.5m,
甲車用的時間:
t甲==1.05s,
s甲=10.5m
v甲=10m/s
=1.05s,
自行車在這段時間內(t自行車=t甲=1.05s)走的路程s自行車=0.6m+1.8m+1.8m=4.2m,
v自行車=4m/s;
s自行車 = 4.2m
t自行車 = 1.05s
當自行車車速在0.4m/s~4m/s范圍內將與甲車相撞;
(2)乙車的速度v乙=54km/h=15m/s,
自行車頭與乙車尾部相撞:
乙車走的路程:
s乙=s1+s2+2L1=10.5m+3m+2×4.5m=22.5m,
乙車用的時間:
s乙=22.5m
t乙 =1.5s,
v乙 = 15m/s
自行車在這段時間內(t自行車=t乙=1.5s)走的路程s乙=0.6m+3m=3.6m
v自行車=2.4m/s;
s自行車 = 3.6m
t自行車 =1.5s
自行車尾與乙車頭部相撞:
乙車走的路程:
s乙=s1+s2+L1=10.5m+3m+4.5m=18m,
乙車用的時間:
t乙=1.2s,
s乙 = 18m
v乙 = 15m/s
自行車在這段時間內(t自行車=t乙=1.2s)走的路程s自行車=3×0.6m+3×1.8m=7.2m
v自行車=6m/s;
s自行車 =7.2m
t自行車 =1.2s
當自行車車速在2.4m/s~6m/s范圍內將與乙車相撞;
但是被乙車撞的前提是不能被甲車撞,因此要把2.4m/s至4m/s剔除出去,因此被乙車撞的條件是自行車速度在4m/s至6m/s之間.
故答案為:0.4m/s~4m/s;4m/s~6m/s.
求採納 謝謝

熱點內容
自融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01 10:26:20 瀏覽:673
2018年勞動法婚喪假 發布:2025-07-01 10:26:16 瀏覽:373
防騷擾條例 發布:2025-07-01 10:16:13 瀏覽:640
司法局打電話是幹嘛的 發布:2025-07-01 10:13:52 瀏覽:596
誦道德經 發布:2025-07-01 10:04:33 瀏覽:848
如何查詢違章條例 發布:2025-07-01 09:59:19 瀏覽:587
民事訴訟法58條司法解釋 發布:2025-07-01 09:58:02 瀏覽:615
廣西壯族自治區計劃生育條例實施細則 發布:2025-07-01 09:57:58 瀏覽:688
南方醫科大學法學 發布:2025-07-01 09:30:08 瀏覽:729
最高法院案例匯編 發布:2025-07-01 09:25:47 瀏覽: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