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下載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下載

發布時間: 2022-01-23 09:18:54

⑴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還有效。《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制定目的是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已經處理結案的醫療事故爭議,不再重新處理。
【法律依據】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條
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
第六十三條
本條例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國務院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同時廢止。本條例施行前已經處理結案的醫療事故爭議,不再重新處理。

⑵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21

摘要 第二十四條發生醫療糾紛需要封存、啟封病歷資料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進行。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原件,也可以是復製件,由醫療機構保管。病歷尚未完成需要封存的,對已完成病歷先行封存;病歷按照規定完成後,再對後續完成部分進行封存。醫療機構應當對封存的病歷開列封存清單,由醫患雙方簽字或者蓋章,各執一份。

⑶ 哪裡可以下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配套規定(使用註解版)

衛生部網站

⑷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為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
根據相關規定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醫療事故分為四級:
1、一級醫療事故是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
2、二級醫療事故是造成患者中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功能障礙的;
3、三級醫療事故是造成患者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一般功能障礙的;
4、四級醫療事故是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的。
具體分級標准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醫療事故是指醫療機構的主要醫務工作人員因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在接診運輸、登記檢查、護理治療診療等活動程序中,未盡到應有的措施和治療水平或措施不當、治療態度消極、延誤時機,告知錯誤,誤診漏診、弄虛作假錯誤干預等不良行為,以致病員智力、身體發生了不應有的損害或延誤了治療時機造成了病情加重或死亡所產生的生命財產有額外損失的情況。
法律法規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三條 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第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復印件,由醫療機構保管。

⑸ 最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好像是09年的)的全文找不到,求

最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仍然是2002年9月1日施行的條例,如果你說的是包含有「醫療損害責任」的《侵權責任法》,那麼該法確實是在2009年12月通過的,施行時間是2010年7月1日。該法的具體法條內容可以看此鏈接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305260。

⑹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還有效嗎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其屬於有效條例。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全文


⑺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21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21年最新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如下三種:
1、首先考慮雙方進行和解,發生醫療事故後醫患雙方可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達成和解協議;
2、和解不成的話,接著可以通過衛生行政部門,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
3、如果和解與調解不成,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並且在訴訟之前,當事人可以進行醫療事故鑒定或者醫療過錯鑒定。
根據相關規定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引起醫療事故的醫療過失行為或者發生醫療事故爭議的,應當立即向所在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本醫療機構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控的部門或者專兼職人員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進行調查、核實,將有關情況如實向本醫療機構的負責人報告,並向患者通報、解釋。
法律法規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十四條 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發生下列重大醫療過失行為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一)導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二)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後果;
(三)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條 發生或者發現醫療過失行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立即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輕對患者身體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第十六條 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死亡病例討論記錄、疑難病例討論記錄、上級醫師查房記錄、會診意見、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和啟封。封存的病歷資料可以是復印件,由醫療機構保管。

⑻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有效

法律分析: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具有法律效力。《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為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2002年4月4日發布,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一條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⑼ 求1987年國務院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全文!是1978年的!

1987年的是《醫療事故處理辦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2002年的。全文如下: 醫療事故處理辦法 【頒布單位】 國務院 【頒布日期】 19870629 【實施日期】 19870629 【章名】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障病員和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 維護醫療單位的工作秩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的醫療事故,是指在診療護理工作中,因醫務人 員診療護理過失,直接造成病員死亡、殘廢、組織器官損傷導致功能障礙 的。 第三條 在診療護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屬於醫療事故: (一)雖有診療護理錯誤,但未造成病員死亡、殘廢、功能障礙的; (二)由於病情或病員體質特殊而發生難以預料和防範的不良後果的 ; (三)發生難以避免的並發症的; (四)以病員及其家屬不配合診治為主要原因而造成不良後果的。 第四條 醫療單位和衛生行政部門對發生的醫療事故或可能是醫療事 故的事件(以下簡稱醫療事故或事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及時、認真地做好調查研究和分析、鑒定工作,做到事實清楚、定性准確 、責任明確、處理得當。 病員、家屬及其所在單位和有關部門應當與醫療單位和衛生行政部門 合作,共同做好醫療事故的善後處理工作。 【章名】 第二章 醫療事故的分類與等級 第五條 醫療事故分責任事故和技術事故。責任事故是指醫務人員因 違反規章制度、診療護理常規等失職行為所致的事故;技術事故是指醫務 人員因技術過失所致的事故。 第六條 根據給病員直接造成損害的程度,醫療事故分為三級: 一級醫療事故:造成病員死亡的; 二級醫療事故:造成病員嚴重殘廢或者嚴重功能障礙的; 三級醫療事故:造成病員殘廢或者功能障礙的。 前款醫療事故等級的醫學鑒定標准,由衛生部制定。 【章名】 第三章 醫療事故的處理程序 第七條 凡發生醫療事故或事件,當事的醫務人員應立即向本醫療單 位的科室負責人報告,科室負責人應隨即向本醫療單位負責人報告。個體 開業的醫務人員應立即向當地的衛生行政部門報告。 第八條 發生醫療事故或事件的醫療單位,應指派專人妥善保管有關 的各種原始資料。嚴禁塗改、偽造、隱匿、銷毀。 因輸液、輸血、注射、服葯等引起不良後果的,要對現場實物暫時封 存保留,以備檢驗。 第九條 醫療單位對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應立即進行調查、處理 ,並報告上級衛生行政部門。 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發生的醫療事故或事件,由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組 織調查、處理。 病員及其家屬也可以向醫療單位提出查處要求。 第十條 凡發生醫療事故或事件、臨床診斷不能明確死亡原因的,在 有條件的地方必須進行屍檢。屍檢應在死後四十八小時以內,由衛生行政 部門指定醫院病理解剖技術人員進行,有條件的應當請當地法醫參加。醫 療單位或者病員家屬拒絕進行屍檢,或者拖延屍檢時間超過四十八小時、 影響對死因的判定的,由拒絕或拖延的一方負責。 第十一條 病員及其家屬和醫療單位對醫療事故或事件的確認和處理 有爭議時,可提請當地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由衛生行政部 門處理。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所作的結論或者對衛生行政部門所作 的處理不服的,病員及其家屬和醫療單位均可在接到結論或者處理通知書 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向 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 【章名】 第四章 醫療事故的鑒定 第十二條 省(自治區)分別成立省(自治區)、地區(自治州、市 )、縣(市、市轄區)三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直轄市分別成立市 、區(縣)二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以下簡稱鑒定委員會)由有臨床經驗、有 權威、作風正派的主治醫師、主管護師以上醫務人員和衛生行政管理幹部 若幹人組成。省、自治區、直轄市級鑒定委員會可以吸收法醫參加。 鑒定委員會人選,由衛生行政部門提名,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條 鑒定委員會負責本地區醫療單位的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工 作。省、自治區、直轄市級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為最終鑒定。它的鑒定,為 處理醫療事故的依據。地區(自治州、市)、縣(市、市轄區)鑒定委員 會的鑒定,在沒有爭議的情況下,也是處理醫療事故的依據。 中國人民解放軍所屬的向地方開放的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也可以提請 當地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 第十四條 鑒定委員會接到申請或者委託後,應當做好調查研究工作 ,認真審閱有關資料,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慎重作出鑒定。如材料不全 或情節不清,有權要求醫療單位補充材料或者對有關事實情節進行復查。 鑒定應當以事實為依據,符合醫學科學原理,並以書面形式作出。 第十五條 非鑒定委員會成員和未經鑒定委員會邀請的其他人員,不 得參加鑒定工作。鑒定委員會成員中,是醫療事故或事件的當事人或者與 醫療事故或事件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十六條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干擾鑒定委員會的工作,不得對鑒定 委員會成員進行威脅、利誘、辱罵、毆打。 第十七條 鑒定可以適當收取鑒定費。經鑒定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 費由醫療單位支付;不屬於醫療事故的,鑒定費由提出鑒定的一方負擔。 鑒定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規定。 【章名】 第五章 醫療事故的處理 第十八條 確定為醫療事故的,可根據事故等級、情節和病員的情況 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補償費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 醫療事故補償費,由醫療單位支付給病員或其家屬。病員及其家屬所 在單位不得因給予了醫療事故補償費而削減病員或其家屬依法應該享受的 福利待遇和生活補貼。 病員由於醫療事故所增加的醫療費用,由醫療單位支付。 第十九條 因醫療事故致殘的病員不需要繼續住院治療的,產婦死亡 留有活嬰的,由其家屬接受出院;無家屬的,由其所在單位接受出院。 病員在醫療單位死亡後,屍體應立即移放太平間。死者屍體存放時間 一般不得超過一周。逾期不處理的屍體,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批准,並報 公安部門備案後,由醫療單位處理,火化後的骨灰應通知家屬領回。 第二十條 對造成醫療責任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當根據 其事故等級、情節輕重、本人態度和一貫表現,分別給予以下行政處分: 一級醫療事故: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開除留用察看、開除; 二級醫療事故: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撤職; 三級醫療事故: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降職。 第二十一條 對造成醫療技術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員,醫療單位應責令 其作出書面檢查,吸取教訓,一般可免予行政處分;對情節嚴重的,也應 當依照本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酌情給予行政處分。 第二十二條 個體開業的醫務人員所造成的醫療事故,由當地衛生行 政部門根據事故等級、情節、本人態度,除責令其給病員或其家屬一次性 經濟補償外,還可以處一年以內的停業或者吊銷其開業執照。 第二十三條 發生醫療事故或者事件後,丟失、塗改、隱匿、偽造、 銷毀病案和有關資料,情節較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其行政責任;情 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四條 醫務人員由於極端不負責任,致使病員死亡、情節惡劣 已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責任人員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五條 醫療單位的財產和工作秩序,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民 主權利和工作權利,受法律保護。任何人不得借口醫療單位發生醫療事故 尋釁滋事,擾亂醫療工作正常秩序。違者,由公安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 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予以處罰;對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由 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章名】 第六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適用於各級各類醫療單位以及個體開業的醫務人 員發生的醫療事故的處理。 第二十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根據本辦法,結合當地 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在此之前已處理結案的醫療 事故不再重新 處理。

⑽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自何時起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 2002 年 4 月 4 日特發布國務院第 351 號令,公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並於 2002 年 9 月 1 日起實施, 目的 正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下簡稱《條例》)第一條所述「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維護醫療秩序,保障醫療安全,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制定本條例。」

據新華社訊第351號國務院令公布了《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新華社今天受權全文播發。這個條例分總則、醫療事故的預防與處置、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醫療事故的行政處理與監督、醫療事故的賠償、罰則、附則共7章、63條。這個條例將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1987年6月29日國務院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同時廢止。條例施行前已經處理結案的醫療事故爭議,不再重新處理。

新條例重在預防

衛生部負責人表示,國務院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重點之一,是突出了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及降低醫療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條例規定了醫療機構應當制定防範、處理醫療事故的預案,預防醫療事故的發生。條例要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常規,恪守職業道德。醫療機構要設立質量監控部門或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監督醫療服務工作,檢查執業情況,受理患者投訴,提供咨詢服務。條例對醫療機構書寫和保管病案也作出了詳細規定。

增加醫療事故賠償

新條例同現行辦法相比,整整增加了一章內容:醫療事故賠償。條例規定發生醫療事故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當事人可以自願選擇雙方協商、申請行政調解或者提出民事訴訟三種方式解決。具體的賠償數額由各地依照條例的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確定。

醫學會負責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新條例與現行的《醫療事故處理辦法》相比,進行重大調整的一條是,今後醫療事故的技術鑒定工作不再由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改由醫學會負責。根據新條例規定,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分為兩級:設區的市級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直接管轄的縣級地方醫學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醫學會。必要時,中華醫學會可以對疑難、復雜並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醫療事故爭議組織技術鑒定工作。

加大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責任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今天對新華社記者表示,新條例擴大了現行《醫療事故處理辦法》中關於醫療事故的內涵,同時加大了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責任。新條例中,將醫療事故明確定義為「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違反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過失造成的患者人身損害的事故」;明確醫療事故的過錯原則,並根據對患者人身造成的損害程度,將醫療事故分為四級,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殘疾的為一級醫療事故,其他三級醫療事故分別造成患者中度、輕度殘疾,器官組織損傷導致嚴重、一般功能障礙,或造成患者明顯人身損害的其他後果。條例取消了技術事故和責任事故的劃分。

患者有權復印及復制病歷等資料

對醫療事故鑒定所必須的證據材料——病歷及相關材料,新條例給了患者明確的說法:患者有權復印及復制病歷等資料,醫療機構應當提供復印或者復制服務,並在復印的病歷資料上加蓋證明印記,復印的過程應當有患者在場。

法醫也參加患者死因傷殘等級鑒定

衛生部負責人近日就國務院發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有關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回答了新華社記者的問題。這位負責人說,涉及患者死因、傷殘等級鑒定的,除醫學專家外,還要抽取法醫參加鑒定。

熱點內容
東南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6-28 16:31:11 瀏覽:639
行政立法的制定機關 發布:2025-06-28 16:28:36 瀏覽:805
浙江法院電話 發布:2025-06-28 16:28:27 瀏覽:601
司法所糾正 發布:2025-06-28 16:27:41 瀏覽:651
張智霖法官律師 發布:2025-06-28 16:27:39 瀏覽:660
鶴壁有法律援助中心 發布:2025-06-28 16:18:19 瀏覽:419
常德市武陵區法院 發布:2025-06-28 16:18:11 瀏覽:837
准格爾旗人民法院地址 發布:2025-06-28 16:18:10 瀏覽:271
金融行業法律知識 發布:2025-06-28 16:15:47 瀏覽:942
2015消防法規 發布:2025-06-28 16:01:24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