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人民警察撫恤條例

人民警察撫恤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01 12:10:43

Ⅰ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有哪些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做好人民警察的撫恤優待工作,激勵人民警察的奉獻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國家有關優撫法規、政策,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人民警察,是指公安機關(含鐵路、交通、民航、森林公安機關和海關緝私部門)、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
傷殘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烈士遺屬、因公犧牲人民警察遺屬、病故人民警察遺屬是本辦法規定的撫恤優待對象,依照本辦法的規定享受撫恤優待。
第三條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專款專用,接受財政部門、審計機關的監督。
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對人民警察撫恤優待事業提供捐助。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行現行優撫法規、政策,根據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質,准確、及時辦理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事宜。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和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各級政法機關)要做好撫恤優待政策的執行、宣傳工作,關心撫恤優待對象的工作和生活,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幫助解決困難和問題。
第六條 各級政法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負責辦理人民警察撫恤優待的具體工作。
各級政法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應當嚴格管理傷亡人民警察的有關材料,按烈士、因公犧牲、病故、傷殘分類建立檔案,長期保存。 [1-2]
第二章 死亡撫恤
第七條 人民警察死亡被評定為烈士、被確認為因公犧牲或者病故的,其遺屬依照本辦法規定享受撫恤。
第八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評定為烈士:
(一)在依法查處違法犯罪行為、執行國家安全工作任務、執行反恐怖任務和處置突發事件中犧牲的;
(二)搶險救災或者其他為了搶救、保護國家財產、集體財產、公民生命財產犧牲的;
(三)在執行外交任務或者國家派遣的對外援助、維持國際和平任務中犧牲的;
(四)在執行武器裝備科研試驗任務中犧牲的;
(五)其他犧牲情節特別突出,堪為楷模的。
人民警察在處置突發事件、執行邊海防執勤或者搶險救災任務中失蹤,經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烈士對待。
第九條 人民警察死亡後,申報烈士的,按照《烈士褒揚條例》有關規定辦理。
第十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確認為因公犧牲:
(一)在執行任務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於意外事件死亡的;
(二)被認定為因戰、因公致殘後因舊傷復發死亡的;
(三)因患職業病死亡的;
(四)在執行任務中或者在工作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醫療事故死亡的;
(五)其他因公死亡的。
人民警察在處置突發事件、執行邊海防執勤或者執行搶險救災以外的其他任務中失蹤,經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犧牲對待。
第十一條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政法機關審查確認,由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復核,實施監督。
國家安全機關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由省級以上國家安全機關審查確認,由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復核,實施監督。
省(自治區、直轄市)直屬監獄和司法行政戒毒場所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機關審查確認,由同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復核,實施監督。
第十二條 人民警察除第十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規定情形以外,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確認為病故。
人民警察非執行任務死亡,或者失蹤經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病故對待。
人民警察病故,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政法機關確認。
第十三條 對烈士遺屬,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烈士證明書》。對因公犧牲和病故人民警察的遺屬,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政法機關分別發給《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因公犧牲證明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病故證明書》。
證明書的持證人應由烈士、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協商確定,協商不通的,按照下列順序確定一名持證人:(一)父母(撫養人);(二)配偶;(三)子女。有多個子女的,發給長子女。無上述對象,發給兄弟姐妹,有多個兄弟姐妹的,發給其中的長者。沒有遺屬的,由證明書發放機關存檔。
確定持證遺屬後,原則上不再更改持證人和更換證明書。
第十四條 人民警察死亡被評定為烈士的,依照《烈士褒揚條例》的規定發給遺屬烈士褒揚金,其標准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
第十五條 人民警察死亡,根據其死亡性質和死亡時的月工資標准(基本工資和警銜津貼),發給其遺屬一次性撫恤金,標準是:
烈士、因公犧牲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
病故的,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40個月的工資。
第十六條 獲得榮譽稱號和立功(含死亡後追記、追認功勛)的人民警察死亡後,按以下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一)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35%;
(二)獲得中央政法機關及省級黨委、政府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30%;
(三)立一等功的,增發25%;
(四)立二等功的,增發15%;
(五)立三等功的,增發5%。
多次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按照其中最高等級獎勵的增發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離退休人民警察死亡,增發一次性撫恤金按上述規定執行。
第十七條 烈士的一次性撫恤金、增發一次性撫恤金,由頒發烈士證書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放;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一次性撫恤金、增發一次性撫恤金,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政法機關發放。
第十八條 一次性撫恤金發給烈士、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的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沒有父母(撫養人)、配偶、子女的,發給未滿18周歲的兄弟姐妹和已滿18周歲但無生活費來源且由該人民警察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
第十九條 對符合享受定期撫恤金條件的烈士遺屬,由遺屬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定期撫恤金。
對符合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條件的因公犧牲和病故人民警察遺屬,由人民警察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政法機關按照因公犧牲、病故軍人遺屬定期撫恤金標准發給生活困難補助費。
第二十條 享受定期撫恤金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的人員死亡,停發定期撫恤金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並由原發放單位另外增發6個月的定期撫恤金或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作為喪葬補助費。
第二十一條 對生前作出特殊貢獻的因公犧牲、病故人民警察,除按照本辦法規定發給其遺屬一次性撫恤金外,政法機關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發給其遺屬一次性特別撫恤金。
第二十二條 人民警察失蹤,經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在其被評定為烈士、確認為因公犧牲或者病故後,又經法定程序撤銷對其死亡宣告的,由原評定或者確認機關取消其烈士、因公犧牲人民警察或者病故人民警察資格,並由發證機關收回有關證件,終止其家屬原享受的撫恤優待待遇。
第二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烈士證明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因公犧牲證明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病故證明書》由民政部統一印製。證明書的管理,按照民政部的規定執行。 [1-2]
第三章 傷殘撫恤和優待
第二十四條 人民警察傷殘,按致殘性質分為:
(一)因戰致殘;
(二)因公致殘。
第二十五條 因第八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導致傷殘的,認定為因戰致殘;因第十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之一導致傷殘的,認定為因公致殘。
第二十六條 傷殘的等級,根據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確定,由重到輕分為一級至十級。傷殘等級的具體評定標准,參照《軍人殘疾等級評定標准》執行。
第二十七條 人民警察因戰、因公負傷,符合評定傷殘等級條件的,應當在因戰、因公負傷3年內提出申請。
傷殘人民警察的殘情醫學鑒定,由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指定的傷殘醫學鑒定機構作出;職業病的殘情醫學鑒定由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指定的鑒定機構作出。
第二十八條 人民警察傷殘等級評定程序按照《傷殘撫恤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辦理。
申請評殘的人民警察所在單位應把評殘情況逐級報至省級政法機關政治工作部門備案。
第二十九條 人民警察符合評殘條件,並經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通過的,由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並通過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發給本人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轉交本人。
第三十條 人民警察被評定傷殘等級後,傷殘情況發生明顯變化,原定傷殘等級與現傷殘情況明顯不符的,應按規定調整傷殘等級。
第三十一條 傷殘人民警察,按照傷殘等級享受傷殘撫恤金。傷殘撫恤金由發給其傷殘證件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其標准按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規定執行。
第三十二條 傷殘人民警察舊傷復發住院治療期間的伙食補助費、經批准到外地就醫的交通食宿費用,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所在單位負責解決。
傷殘人民警察需要配製假肢、輪椅等輔助器械的,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規定的標准,由其所在單位負責解決。
第三十三條 對符合相關規定的一級至四級傷殘人民警察按月發給護理費,護理費的標准為:
(一)一級、二級傷殘的,為上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
(二)三級、四級傷殘的,為上年度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的40%。
傷殘人民警察的護理費,已經參加工傷保險的,按照工傷保險有關規定執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所在單位負責解決。
第三十四條 傷殘撫恤優待關系轉移時,當年的傷殘撫恤金由遷出地民政部門發給,從第二年起,由遷入地民政部門發給。
第三十五條傷殘人民警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優先購票乘坐境內運行的火車、輪船、長途公共汽車以及民航班機,享受減收正常票價50%的優待。
傷殘人民警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傷殘人民警察證》免費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電車和軌道交通工具。
第三十六條傷殘人民警察本人、烈士子女、因公犧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級至四級傷殘人民警察子女按照有關規定享受教育優待。 [1-2]
第四章 附 則
第三十七條 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的撫恤優待,參照本辦法執行,其撫恤費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放。
第三十八條 公安機關邊防、消防、警衛等現役編制人民警察撫恤優待待遇,按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第三十九條 本辦法規定的撫恤優待對象被判處有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或者被通緝期間,中止其撫恤優待待遇;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取消其撫恤優待資格。
第四十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法機關可以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會同同級民政等部門制定對傷亡人民警察及其遺屬撫恤優待的具體辦法。
第四十一條 本辦法由民政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1996年11月19日公安部、民政部頒布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1997年8月20日國家安全部、民政部頒布的《國家安全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1998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民政部頒布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撫恤辦法》、1999年11月16日司法部、民政部頒布的《司法行政系統人民警察撫恤辦法》同時廢止。 [1-2]

撫恤補助標准
編輯 播報
2018年8月1日起,國家再次提高部分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撫恤補助標准。
傷殘人員(殘疾軍人、傷殘人民警察、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傷殘民兵民工)殘疾撫恤金標准、「三屬」(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定期撫恤金標准、「三紅」(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紅軍失散人員)生活補助標准,在現行基礎上提高10%,在鄉老復員軍人生活補助標准在現行基礎上每人每年提高1200元,烈士老年子女生活補助標准由現行每人每月390元提高至440元,以上提標經費由中央財政承擔。
帶病回鄉退伍軍人生活補助標准由現行每人每月500元提高至550元、參戰參試退役軍人生活補助標准由現行每人每月550元提高至600元,農村籍老義務兵每服一年義務兵役每月增加補助5元,達到每月35元。以上提標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比例承擔。
提高後,一級因戰、因公、因病殘疾軍人撫恤金標准分別為每人每年80140元、77610元、75060元,分別比2017年提高了7290元、7060元、6820元。
烈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定期撫恤金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25440元、21850元和20550元。在鄉退伍紅軍老戰士、在鄉西路軍紅軍老戰士和紅軍失散人員生活補助標准,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55570元、55570元和25070元。 [3]

解讀
編輯 播報
為進一步規范人民警察撫恤優待工作,2014年4月30日,民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教育部聯合制定下發了《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
新出台的《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分為總則、死亡撫恤、傷殘撫恤和優待、附則4章42條,主要參照近些年來國家優撫法規政策的發展變化,結合政法機關優撫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依據現行法律法規整合了各警種人民警察優撫政策,統一了人民警察優撫待遇,提高了有關撫恤標准、規范了傷亡撫恤辦理等程序。
該《辦法》的出台,對於確保人民警察優撫工作與國家優撫法規政策體系的銜接,提高人民警察優撫保障水平,激勵人民警察奉獻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Ⅱ 請幫我解釋下《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第三十七條「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指的是哪些人,急求!

一個從事復警察工作,而且有二十制多年,榮獲30多本警察榮譽證書,為警察事業獻出了自己的一生, 雖然是工勤編,屬於「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毫無疑問,應該享受撫恤優待的待遇。不給辦就是對警察的侮辱,是非人性的,應該給予崇高的待遇。

Ⅲ 民政部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傷亡撫恤如何辦理的通知

各省、抄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民政局 《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關於貫徹執行〈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若干具體問題的解釋》公布施行後,一些省、市來函來電詢問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如何辦理。現作如下通知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因戰因公負傷致殘,按照現行規定的審批許可權及評殘辦法予以評殘。其評殘條件與范圍、傷殘撫恤(保健)金標准、補辦評殘手續和傷殘憮恤關系轉移等,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其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犧牲,符合批准為革命烈士條件的,按照現行規定的審批許可權予以審批 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死亡性質的確定,參照《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及其解釋的有關規定辦理 死亡一次性撫恤金標准參照軍人死亡的撫恤標准發給(不享受現役軍人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者死亡時增發撫恤金的待遇),具體標準的計發,仍按照現行規定執行 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民警察因公犧牲,需經縣級以上單位的組織或人事部門批准和縣、市、市轄區民政部門審核同意,按照規定發給《革命工作人員因公犧牲證明書》和一次性撫恤金

Ⅳ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的廢止

關於印發《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的通知
民發〔2014〕1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教育廳(教委)、公安廳(局)、國家安全廳(局)、司法廳(局)、財政廳(局)、交通運輸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民政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檢察院、教育局、公安局、國家安全局、司法局、監獄管理局、財務局、交通運輸局,天津市、上海市交通運輸和港口管理局:
現將《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民政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教育部 公安部 國家安全部 司法部 財政部 交通運輸部
2014年4月30日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做好人民警察的撫恤優待工作,激勵人民警察的奉獻精神,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國家有關優撫法規、政策,制定本辦法。
…………。
第四章 附 則
…………。
第四十二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1996年11月19日公安部、民政部頒布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1997年8月20日國家安全部、民政部頒布的《國家安全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1998年5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民政部頒布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司法警察撫恤辦法》、1999年11月16日司法部、民政部頒布的《司法行政系統人民警察撫恤辦法》同時廢止。

Ⅳ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家屬無工作可享受哪些撫恤條件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的,可以要求申報烈士,按烈士家屬享受撫恤待遇。

《烈士褒揚條例》

第十三條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烈士遺屬,享受定期撫恤金:

(一)烈士的父母或者撫養人、配偶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或者收入水平低於當地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平的;

(二)烈士的子女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因殘疾或者正在上學而無生活來源的;

(三)由烈士生前供養的兄弟姐妹未滿18周歲,或者已滿18周歲但因正在上學而無生活來源的。

符合前款規定條件享受定期撫恤金的烈士遺屬,由其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發給定期撫恤金領取證,憑證領取定期撫恤金。

第十九條烈士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願,且符合徵兵條件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批准其服現役。烈士的子女符合公務員考錄條件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為公務員。

烈士子女接受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優待;在公辦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的,免交保教費。烈士子女報考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研究生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報考高等學校本、專科的,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在公辦學校就讀的,免交學費、雜費,並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助學政策。

烈士遺屬符合就業條件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優先提供就業服務。烈士遺屬已經就業,用人單位經濟性裁員時,應當優先留用。烈士遺屬從事個體經營的,工商、稅務等部門應當優先辦理證照,烈士遺屬在經營期間享受國家和當地人民政府規定的優惠政策。

(5)人民警察撫恤條例擴展閱讀:

因公犧牲的認定標准

一、因公犧牲、病故的認定

現役軍人(含武警指戰員)因公犧牲,因病死亡或因意外事故死亡不屬於因公犧牲范圍的,以及因人民內部矛盾問題自殺身亡的,經所在軍隊團級以上政治機關,按照民政部規定的條件審查認定,由發放一次性撫恤金的民政部門負責復核,實施監督。

二、因公犧牲證明書、病故證明書的制發

1981年解放軍總政治部制發了《革命軍人因公犧牲證明書》、《革命工作人員病故證明書》;民政部印發了《革命工作人員犧牲病故證明書》式樣,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統一印製。

1985年總政治部修改印製了《革命軍人因公犧牲證明書》、《革命軍人病故證明書》、《革命工作人員因公犧牲證明書》、《革命工作人員病故證明書》,其中革命工作人員犧牲、病故證明書使用范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編制序列內無軍籍正式職工。

1995年民政部為加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犧牲病故證明書的規范化管理,重新設計並統一印製了《人民警察因公犧牲證明書》、《人民警察病故證明書》、《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公犧牲證明書》、《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病故證明書》。

犧牲、病故證明書由死者所在縣團級以上單位填寫,發至家屬居住地的縣(市)人民政府轉給死者家屬。發證順序參照《革命烈士證明書》發放順序。

鑒別方法

因公犧牲,與「因公死亡」(又叫工傷死亡)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因公,不應爭議,同等概念,而犧牲和死亡,其本質屬性雖然相同(都是失去生命),犧牲的內涵和外延小於死亡。一般犧牲,場面壯烈而凝重,且有獻身者的主觀性,按照犧牲一詞原意,主觀性是非常重要的。

而因公死亡,有死亡者的非主觀性,既無意性。因公犧牲一定是因公死亡,而因公死亡不一定是因公犧牲。

譬如:某公務員在崗位中去衛生間摔倒致死,可以認定「因公死亡」(或工傷死亡),卻不應認定為「因公犧牲」;同理,某農民在閑暇時為搶救落水兒童而獻身,就應該認定為「因公犧牲」而不應認定為一般「死亡」。

尤其應該強調的是:在我國,「因公犧牲」者,按國務院頒發的《革命烈士褒揚條例》第三條第二款第(五)項,將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一俟獲得此稱號,犧牲者將依法享受相應的政治和經濟待遇。

因此,「因公犧牲」一詞不可濫用,尤其是在政府公文和輿論宣傳中。為保衛或搶救人民生命、國家財產和集體財產慷慨赴死獻出生命的行為,稱為「因公犧牲」。

Ⅵ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的解讀

為進一步規范人民警察撫恤優待工作,2014年4月30日,民政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教育部聯合制定下發了《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
新出台的《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分為總則、死亡撫恤、傷殘撫恤和優待、附則4章42條,主要參照近些年來國家優撫法規政策的發展變化,結合政法機關優撫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依據現行法律法規整合了各警種人民警察優撫政策,統一了人民警察優撫待遇,提高了有關撫恤標准、規范了傷亡撫恤辦理等程序。
該《辦法》的出台,對於確保人民警察優撫工作與國家優撫法規政策體系的銜接,提高人民警察優撫保障水平,激勵人民警察奉獻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Ⅶ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的辦法

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撫恤辦法 第一條 為做好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工作,激勵人民警察獻身公安事業,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和國家有關優撫法規、政策,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各級民政機關要充分發揮政府職能部門的作用,認真履行職責,嚴格執行現行優撫法規、政策,根據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質,准確、及時辦理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事宜。
第三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負責人民警察傷亡撫恤的具體工作。
第四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要做好傷亡撫恤的信訪接待和政策宣傳工作。關心傷亡人民警察及其家屬的工作和生活,依據國家有關規定,盡力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
第五條 各級公安機關的政治工作部門,對傷亡人民警察的有關材料,應當嚴格管理,詳細登記,按犧牲、病故、傷殘分類建立檔案,一人一檔,長期保存。 第六條 人民警察死亡,根據死亡性質確定為:
(一)革命烈士;
(二)因公犧牲;
(三)病故。
第七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批准為革命烈士:
(一)因偵查刑事案件,制止現行犯罪,逮捕、追捕、看管犯罪分子,平息暴亂、騷亂,緊急處置重大治安事件壯烈犧牲的;
(二)在(一)款行為中負傷後因傷死亡或負傷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後,一年內因傷口復發死亡的;
(三)因維護社會治安,被歹徒或犯罪分子殺害或報復殺害的;
(四)為保衛或搶救人民生命、國家和集體財產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財產而犧牲的;
(五)因執行其他公安任務或正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革命原則,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被犯罪分子殺害或被報復殺害的;
(六)死難情節特別突出,足為後人楷模的。
第八條 革命烈士的審批程序:
(一)由死者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查清死難情節,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並在徵求同級民政機關和上一級公安機關主管部門的意見後,向所在縣(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寫出申請報告;民政機關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要認真審核上報的材料,必要時可在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對死者的死難情節等進行核實。
(二)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經研究認為符合革命烈士條件的,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民政廳、局提出初審意見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應及時將當地縣(市、市轄區)人民政府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革命烈士審批材料抄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政治工作部門。
(三)死難情節特別突出的,由民政部審批。
(四)對死難情節特殊、疑難的,各級民政、公安機關要密切合作,共同做好調查取證、審查結論工作。對於不符合革命烈士條件的,民政機關應及時通知死者所在單位。
第九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批准為因公犧牲:
(一)在執行任務或上下班途中,遇到非本人責任或無法抗拒的意外事故而死亡的;
(二)因戰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一年後因傷口復發而死亡的;
(三)因公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後傷口復發而死亡的;
(四)因患職業病 (參照衛生部、勞動人事部、財政部、中華全國總工會修訂頒發的《職業病范圍和職業病患者處理辦法的規定》)死亡的;
(五)在執行任務中因病猝然死亡的。
因醫療事故死亡的,也按因公犧牲對待。
第十條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審查批准,由發放一次性撫恤金的民政機關復核,實施監督。
第十一條 人民警察病故,其死亡性質由所在單位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認定。
因人民內部矛盾自殺身亡,或非執行任務時遇意外事故死亡,按病故對待。
第十二條 人民警察死亡,根據死亡性質和本人死亡時的工資收入,由持證明書的死亡人民警察家屬戶口所在地的民政機關計發一次性撫恤金。一次性撫恤金的標准為:
(一)革命烈士,40個月工資;
(二)因公犧牲人民警察,20個月工資;
(三)病故人民警察,10個月工資。
第十三條 立功和獲得榮譽稱號(含死亡後追記、追認功勛)的人民警察死亡後,按以下比例增發一次性撫恤金:
(一)被國務院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 35%;
(二)被公安部授予英雄模範榮譽稱號的,增發 30%;
(三)立一等功的,增發25%;
(四)立二等功的,增發15%;
(五)立三等功的,增發5%。
第十四條 人民警察死亡後,被批准為革命烈士,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其家屬可享受定期撫恤金。
(一)父、母、撫養人、夫、妻無勞動能力和生活收入的,或雖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維持當地一般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滿18周歲,或雖滿18周歲但因讀書或傷殘而無生活來源的;
(三)弟、妹未滿18周歲,且必須是依靠其生前供養的。
第十五條 革命烈士家屬是孤老、孤兒的,應增發定期撫恤金,其增發比例原則上不低於應享受定期撫恤金的20%。
領取定期撫恤金的對象戶口遷移時,應同時辦理定期撫恤金轉移手續。戶口遷出地的民政機關負責發給當年的定期撫恤金。戶口遷入地的民政機關憑轉移手續,按本地規定的定期撫恤金標准,從第二年1月起發放。
享受定期撫恤金的人員死亡,停發定期撫恤金,另外加發半年的定期撫恤金,作為喪葬補助費。
第十六條 人民警察因公犧牲或病故,符合人事部、財政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死亡後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暫行規定》條件的,由所在單位發給其遺屬生活補助費。
第十七條 在公安工作中做出特殊貢獻的人民警察死亡後,除按規定享受以上撫恤外,可增發一次性特別撫恤金。
第十八條 《革命烈士證明書》、《人民警察因公犧牲證明書》、《人民警察病故證明書》由民政部統一印製。證明書的管理,按民政部的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人民警察傷殘,按致殘性質分為:
(一)因戰致殘;
(二)因公致殘。
第二十條 人民警察在制止、偵查犯罪活動中,拘捕、追捕、看管犯罪分子,平息騷亂、暴亂,緊急處置重大治安事件行動中被犯罪分子致殘的,屬因戰致殘。
第二十一條 人民警察因公致殘的具體范圍是:
(一)在從事訓練、值勤等任務或上下班途中,遭到非本人責任或無法抗拒的意外事故致殘;
(二)在維護社會治安,搶救、保護人民生命、國家和集體財產及其他公民的合法財產中致殘;
(三)因患職業病致殘。
因醫療事故致殘,也按因公致殘對待。
第二十二條 傷殘等級根據喪失勞動能力及影響生活能力的程度確定。因戰、因公致殘的傷殘等級,分為特等、一等、二等甲級、二等乙級、三等甲級、三等乙級。確定傷殘等級的具體條件,按《革命傷殘軍人評定傷殘等級的條件》執行。
第二十三條 傷殘人民警察的殘情醫學鑒定,須在醫療終結後,由縣級以上民政機關指定的傷殘醫學鑒定小組作出;職業病的殘情醫學鑒定由省級民政機關指定的職業病鑒定部門作出。
第二十四條 評殘審批程序:
(一)本人向所在單位提出書面申請,說明致殘經過和殘情等情況;申請人所在單位審查後寫出證明材料連同本人傷殘檔案材料(包括原始證明、病歷和現場證人提供的證明材料等)、書面申請和本人近期半身免冠照片(著制式服裝)等一並報送縣級以上民政機關審查。
(二)民政機關審查後認為具備評殘資格的,通知本人到指定傷殘醫學鑒定小組作出殘情鑒定,並根據殘情鑒定,寫出綜合報告,填寫《傷殘等級審批表》和傷殘證件,連同本人申請、單位證明等有關材料,一並逐級報送上一級民政機關審批。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審查後認為符合評殘條件的,在《傷殘等級審批表》上簽署審批意見,加蓋印章,填好傷殘證件,加蓋鋼印,並通過縣級民政機關將傷殘證件發給本人所在單位,由所在單位負責轉交本人。
不符合評殘條件的,民政機關應在《傷殘等級審批表》上註明理由,加蓋印章後,連同其他上報材料退回申請人戶口所在地的民政機關。
申請人所在單位應把評殘情況報告上一級公安機關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政治工作部門備案。
第二十五條 因戰、因公致殘,醫療終結三年內申請評殘的,有檔案記載和確切證明,殘情符合三等乙級(含)以上,可予評定傷殘等級;醫療終結三年後申請補辦評殘的,有檔案記載或確切證明,殘情符合二等乙級(含)以上,可予補辦評殘手續。
第二十六條 由於殘情變化,原傷殘等級與現殘情明顯不符的,應按規定調整傷殘等級。
第二十七條 傷殘證件的發放和管理:
(一)因戰、因公致殘的人民警察,經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評定傷殘等級後,發給由民政部統一印製的《人民警察傷殘撫恤證》。
(二)《人民警察傷殘撫恤證》是傷殘人民警察證明個人傷殘等級和享受撫恤的有效證件,要妥善保管,不得私自塗改、轉借或轉讓。
(三)傷殘證件因保管不善被損壞,當事人應及時報告發證的縣級民政機關。縣級民政機關審查後認為不能使用的,填寫《傷殘人員換證補證報批表》和新傷殘證件,連同本人申請及損壞的舊證一並逐級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換發。
(四)傷殘證件遺失,當事人應盡力查找,並及時報告發證的縣級民政機關。半年內查找不到,在本人登報聲明作廢後,由縣級民政機關填寫《傷殘人員換證補證報批表》和新傷殘證件,連同本人申請一並逐級上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經批准後,重新編號,發放新證。
第二十八條 傷殘人民警察的撫恤:
(一)傷殘人民警察從評殘批准之日起計發傷殘保健金,並享受有關公(工)傷和撫恤待遇。
(二)生活不能自理、飲食起居確需人扶助的離休、退休的特等、一等傷殘人民警察可以享受護理費。
護理費標准按民政部、財政部的規定執行,由發放工資或離退休費的單位發放。
(三)傷殘人民警察傷口復發住院治療期間的伙食費、因傷口復發需要到外地治療或安裝假肢的差旅食宿費等,由所在單位按公(工)傷待遇辦理。
因傷需要配製輔助器械的,按民政部或所在地區的具體規定執行。
第二十九條 傷殘人民警察死亡後,根據有關規定,停發傷殘保健金和護理費,同時注銷證件,其家屬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一)因戰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一年內因傷口復發死亡的,按照革命烈士的撫恤規定,由民政機關發給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其家屬符合享受定期撫恤金條件的,可按規定領取定期撫恤金,並享受革命烈士家屬待遇。
(二)因戰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一年後因傷口復發死亡和因公致殘醫療終結評殘發證後因傷口復發死亡的,民政機關按因公犧牲標准,發給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遺屬生活補助費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給。
(三)傷殘人民警察因病死亡的,按所在單位病故人員的規定辦理,民政機關按病故人員發給其家屬一次性撫恤金,遺屬生活補助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給。
第三十條 傷殘撫恤關系轉移時,當年的傷殘保健金由遷出地民政機關發給,從第二年1月起由遷入地的民政機關發給。
第三十一條 傷殘人民警察有下列情形之一,由縣級以上民政機關注銷其傷殘證件,停止撫恤,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民政廳、局備案。
(一)死亡;
(二)出國定居;
(三)被判處徒刑期間、被剝奪政治權利期間、被通緝期間。
第三十二條 犯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傷殘人民警察,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傷殘撫恤。 第三十三條 公安機關未列入行政編制的人民警察,鐵路、交通、民航、林業系統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傷亡撫恤,按本辦法執行,其撫恤費由所在單位按規定發放。
第三十四條 公安機關邊防、消防、警衛等現役編制人民警察傷亡撫恤待遇,按《軍人撫恤優待條例》和有關政策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 對傷亡人民警察及其家屬的優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辦法。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由民政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Ⅷ 最新人民警察憮恤優待辦法從什麼時候開始執行

根據最新《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第四十二條之規定,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而本辦法是在2014年4月30日印發的。因此,最新《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自2014年4月30日開始施行。

Ⅸ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是不是針對在職人民警察的

某些條款是針對傷殘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烈士遺屬、因公犧牲人民警察遺屬、病故人民警察遺屬的

Ⅹ 最新人民警察撫恤辦法第十條(四)在執行任務中或者在工作岡位因病猝然死亡,或

《人民警察撫恤優待辦法》
第十條 人民警察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內確認為因公犧牲:
容(一)在執行任務或者在上下班途中,由於意外事件死亡的;
(二)被認定為因戰、因公致殘後因舊傷復發死亡的;
(三)因患職業病死亡的;
(四)在執行任務中或者在工作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或者因醫療事故死亡的;
(五)其他因公死亡的。
人民警察在處置突發事件、執行邊海防執勤或者執行搶險救災以外的其他任務中失蹤,經法定程序宣告死亡的,按照因公犧牲對待。

熱點內容
司法島僵屍 發布:2025-05-29 06:40:39 瀏覽:61
國際經濟法的實務書籍 發布:2025-05-29 06:18:01 瀏覽:969
河源勞動法最低工資 發布:2025-05-29 05:55:42 瀏覽:196
道德健康認識 發布:2025-05-29 05:51:25 瀏覽:842
法律援助是以下哪一種主體的責任 發布:2025-05-29 05:41:20 瀏覽:943
黨建司法改革 發布:2025-05-29 05:41:19 瀏覽:531
司考刑事訴訟法左寧 發布:2025-05-29 05:36:53 瀏覽:64
專利申請技術實施許可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9 05:29:55 瀏覽:763
張榮芳國際經濟法指導老師 發布:2025-05-29 05:23:20 瀏覽:781
新蔡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5-29 05:22:49 瀏覽: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