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法律法規
『壹』 芬蘭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
芬蘭何以成為當今世界最廉潔的國家;芬蘭一向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政府官員和公;有關專家認為,芬蘭之所以能成為當今世界上腐敗程度;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芬蘭法律專家認為,芬蘭腐敗案件少與公民的道德水準;芬蘭人說話算數守信用,朋友之間相互信賴程度相當高;良好的教育環境使芬蘭公民普遍具有法律常識,知法守;社會的透明與開放;透明和公開是芬蘭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
芬蘭何以成為當今世界最廉潔的國家
芬蘭一向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政府官員和公務員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現象極為少見。全國各地法院每年受理的行賄受賄案件不足10起,而且幾乎沒有大案。最近,總部設在柏林的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公布了2003度世界各國腐敗指數排名,芬蘭連續第四年被評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國家。
有關專家認為,芬蘭之所以能成為當今世界上腐敗程度最低、腐敗案件最少的國家,應歸因於以下幾個方面: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社會的透明與開放、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
芬蘭法律專家認為,芬蘭腐敗案件少與公民的道德水準以及民族的歷史傳統有著密切關系。長期以來,在北歐嚴酷自然環境中得以生存的芬蘭人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性格:堅韌不拔、內向自律、善良寬容、誠信忠厚。至今,芬蘭仍保持著純真古樸的道德准則和良好的社會風氣。例如,在芬蘭各地超市裡購買蔬菜、水果和糖果,普遍保留著自選、自稱、自貼價簽的自我服務購物方式,令初來乍到的外國人驚訝不已。人們在公共場所遺失的衣物幾乎不會被過路人拿走,而是被放在明顯之處等待失主自己來尋認。
芬蘭人說話算數守信用,朋友之間相互信賴程度相當高,在口頭上達成的君子協議如同正式簽訂的合同一樣有效,使許多事情運作起來既簡單又高效。長期生活在這種環境中,無形中會感到心靈得到凈化與升華。相比之下,在芬蘭,貪污受賄、侵吞社會財富等非勞動所得如同偷盜搶劫一般,被視為卑鄙骯臟的不義之舉。芬蘭公民歷來鄙視行賄受賄、以權謀私、貪污腐化等丑惡行為。人們不願投機取巧,通過歪門邪道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是習慣於通過腳踏實地的勞動和正當的努力去創造和獲得財富。芬蘭最高檢察院總檢察長馬蒂·庫西馬基認為,公民的自律是防止腐敗的最有效的手段。為達到某種目的向他人行賄,或替他人辦事而索取錢財,都不符合芬蘭人的思維方式。在他擔任法官的30年裡,沒有一個人以任何形式向他行賄。
良好的教育環境使芬蘭公民普遍具有法律常識,知法守法。芬蘭兒童在初級學校就學習社會學課程,在高中學習法律知識。這樣,青年人在步入社會之前就已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和遵紀守法的觀念。在芬蘭,具有法律知識是各級政府部門錄用工作人員的必要條件。所有進入政府部門工作的官員,一律要宣誓守法,並在任何時候都能清醒地意識到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並准確地把握社交和腐敗的界線。
社會的透明與開放
透明和公開是芬蘭政府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則。公共部門一切公開,接受市民和媒體的監督。政府檔案館以及公共部門的所有檔案材料不僅對專家和研究人員開放,而且也對新聞界和公眾開放。同時還提供資料查詢、借閱和復印等服務。芬蘭公民在需要時可以通過這一途徑了解政府部門的有關情況,從而有效地防止政府部門產生腐敗現象。
芬蘭國家雖小,但社會的透明程度很高。在芬蘭,不但不能開匿名賬戶,稅收當局還有權了解全國所有賬戶的情況。此外,每個芬蘭公民和團體的收入及財產(資產)每年都要在納稅表上加以公布。在公車管理方面,政府的透明度也相當高。芬蘭政府機構公車數目極少,除總統外,在政府各部,只有總理、外交部長、內務部長和國防部長4人享受配備專車的待遇,而且專車只限執行公務時使用。上下班用專車屬於額外待遇,等於增加了個人收入,要照章納稅。其他部長在執行公務時,由秘書向政府辦公廳申請用車。政府部門有義務定期如實地公布官員使用公車情況,媒體也有權查詢。如果某政府官員多次使用公車辦私事,將會被舉報或被媒體曝光。
完善健全的法律制度
制定法律、嚴格執法,是防止和消除腐敗的最有效手段。芬蘭有一套經過長期實踐而形成的嚴格的法律法規,並隨著形勢的變化不斷修訂和完善。2002年6月,芬蘭議會一致通過有關禁止議員接受賄賂的法律,該條款被納入芬蘭刑事法。如果議會議員接受他人賄賂,並答應按照行賄者的要求在議會中行事,就會被視為違法,並受到法律制裁,同時行賄者也將承擔法律責任。受賄者和行賄者將根據情節輕重處以罰款直至4年徒刑。
芬蘭的公務員法和刑事法中明確規定,政府官員不得接受賄賂,絕對禁止公務員利用職權謀取任何好處。如果公務員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和他人索取或接受賄賂和其他好處,將以受賄罪處以罰款直至兩年徒刑。其犯罪行為表明已不適合擔任原職務者將被解職。如果公務員接受的賄賂和好處價值很大,或因受賄而給行賄者很大好處、給他人造成嚴重損失和傷害,將以嚴重受賄罪判處4個月到4年的徒刑,並免除其職務。向公務員和公共團體工作人員行賄以達到某種目的、獲得很大好處者,根據情節輕重也將被處以罰款直至4年徒刑。所有行賄受賄的錢物和其他好處,不論數額大小一律上繳國家。
芬蘭的法律還禁止工商界在國內的經營活動中行賄和受賄,並同時禁止芬蘭公司在國外通過行賄來促進其產品出口。芬蘭公司在接待客戶時,通常只向客人贈送價值不高的小紀念品。這樣既可避免客人涉嫌受賄,自己也不會因行賄而違法。在某些腐敗成風的國家,芬蘭公司通常因不行賄而失掉許多項目和機會。即使如此,芬蘭人也不會因眼前利益因小失大觸犯法律。 但是,如果真要以身試法,芬蘭的法律也是鐵面無私的。2003年8月29日,芬蘭海運局3名高級官員因受賄罪被赫爾辛基上訴法院判刑。這是近年來發生在芬蘭的少有的嚴重腐敗案件。據報道,這3人在1993年至1999年間代表芬蘭海運局同挪威DSND船舶公司
簽訂出租多功能破冰船合同時,以極低費用出租兩艘芬蘭破冰船,使國家蒙受很大損失。而他們則在此期間接受對方賄賂,利用挪威DSND船舶公司提供的款項進行私人旅遊,總金額達到近10萬歐元。涉及此案的芬蘭海運局總經理屈厄斯蒂·韋斯特里寧和副經理埃羅佩卡·科伊武邁基分別被判處4個月的監禁,緩期執行,韋斯特里寧同時被開除公職;原海運局運輸部門負責人萊納特·哈蓋斯坦因接受賄賂情節較前兩人嚴重,被判處10個月的監禁,緩期執行。他們3人還必須將其所獲得的好處全部退給國家。
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
芬蘭的違法案件少,各種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起著重要作用。芬蘭對公職人員的監督體制主要體現在政府監督、新聞輿論監督和公眾監督三個方面。
政府監督:議會督察員和政府司法總監是芬蘭國家和政府機構中的最高監察官,一般由著名法學家擔任。主要工作是依據憲法監督總統、內閣成員以及政府官員是否遵守法律,履行職責。
根據憲法規定,政府司法總監有權出席內閣會議,監督總統和政府所作出的決定是否合法,同時對政府各級官員進行監督,並有權隨時要求政府官員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解釋。司法總監還接受和審理普通公民、團體對官員及公務員的舉報;對官員的不當行為提出警告;對嚴重違法的官員提出起訴。司法總監還可以根據輿論和媒體透露的有關情況立案調查。
新聞輿論監督:新聞媒體對政府官員的監督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由於芬蘭國家小,有一點小事很容易被新聞界抓住。如果政府官員有不體面的事被媒體曝光,就會威信掃地,甚至被起訴。2002年5月,芬蘭《晚報》披露,文化部長蘇維·林登利用職務之便批准向奧盧市一家高爾夫公司提供17萬歐元的政府贊助,幫助其擴建高爾夫球場,而她和她的丈夫及其數位親屬在該公司擁有股份。這種濫用職權、以權謀私的行為立即遭到公眾的強烈抨擊。芬蘭政府司法總監帕沃·尼庫拉聞訊立即責成有關部門就此事進行調查。一周之內,林登便被迫辭職。
公眾監督:在芬蘭,官員的行為皆在公眾的監督之下,任何公民都有權自由地檢舉和揭發違法的政府官員。芬蘭政府為公民提供了各種機會,讓每一個人都可以對政府官員的工作進行監督。如果有人發現政府官員有瀆職行為可向警方告發,或向其上司檢舉。如果這樣做仍不奏效,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另外,國家在采購物資和進行工程項目建設時盡可能公開招標,使行賄受賄的可能性減少到最低限度。
『貳』 西方發達國家關於贍養老人的法律法規
古羅馬時,虐待尊親屬、遺棄患精神病的卑親屬,分別構成剝奪卑、尊親屬繼承權的法定理由。甚至還有一種懲罰「精神遺棄」之不作為的規定「直系尊親屬下獄時,卑親屬能保釋而不為保釋者,喪失繼承權;卑親屬為俘虜時尊親屬有資力救贖而不為者,喪失繼承權。」
瑞典、芬蘭等北歐福利國家的法律中,都有有關子女對父母精神贍養的具體要求,以保證老人們晚年的幸福。這些要求以量化的方式具體規定了子女與父母的居住距離,每年、每月、每周甚至每日應當與父母接觸的時間和次數;連子女與父母談話的忌語都受到限制,從而最大限度地從立法上保證贍養行為的質量。
有些國家雖未採用專門條文規定精神贍養的問題,但在法律條文中均體現有這一精神。
《俄羅斯聯邦家庭法典》規定「有勞動能力的成年子女,應贍養其無勞動能力需要幫助的父母,並關心他們。」《法國民法典》第206條規定「女婿與兒媳也應當並且在相當的情形下對公、婆或岳父、母負相同義務,但是,在產生姻親關系的夫妻一方及其與另一方配偶的婚姻所生子女均已死亡時,此種義務即告停止。」第210條規定「如應當給予贍養費的人證明其不能支付的(1993年1曰8日93-22號法律),家事法官得在查明情形後,命令該人將其應負擔撫養的人接至家中,給予衣食、心靈感應。」
有些法律條文還加重了親屬間遺棄的懲罰力度。1994年《法國刑法典》第223-3條、227-1條、227-15條規定「常人拋棄因年齡、健康狀況或精神狀態無自救力之人於任何場合者,分別處五年監禁和七年監禁。」1968年《義大利刑法》第591條亦規定「對未滿十四歲或因精神身體疾病無自救力之人負有保護教養義務而遺棄者處六月至五年徒刑;如父母、子女、監護人、配偶或養父母子女犯之者加重其刑。」
巴西也是人口老齡化國家。各級政府和社會一直重視保障老年人權益。巴西憲法明確規定「家庭、社會和國家有義務贍養老年人,保障他們參與社會,捍衛他們的尊嚴和福祉,保證他們的生活權利。」1994年和1996年,巴西先後以法律形式頒布了《國家老年人政策》,對政府和公共部門應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和老年人應享有的權利作出了規定。為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法律規定政府應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詢,各級法院優先審理65歲以上老人提出的訴訟。每個公民都有義務投訴任何忽視和損害老年人權益的現象。
『叄』 在芬蘭結婚有法律什麼規定
我記得我之前看過一個報道,裡面是說在芬蘭結婚的時候,他們是沒有很大的年齡限制的,只要是兩個人夠了18歲,成年之後就全部都到了法定的結婚年齡。而且對於他們來說,結婚是一件兩家人的事情,只要是雙方父母同意,而且同時握個手就算是禮成了,只要是在訂婚的時候,雙方的父母全部同意,而且握過手之後就成為了親家了。
如果你真的愛你未來的妻子或者是丈夫,就去芬蘭舉行一個盛大的婚禮吧。他們那裡的人浪漫而且具有很高的幸福指數,希望你嫁給了愛情,而不是嫁給了生活。
『肆』 介紹一下芬蘭,挪威這兩個國家
1、芬蘭
芬蘭共和國(芬蘭語:Suomen tasavalta,瑞典語:Republiken Finland),簡稱芬蘭(芬蘭語:Suomi, 瑞典語:Finland),位於歐洲北部,北歐五國之一,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
國土總面積33.8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100公里,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芬蘭冬季嚴寒漫長,夏季溫和短暫,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
芬蘭是聖誕老人的故鄉,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芬蘭人遷入後,建立了芬蘭大公國。十二世紀後半期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並入俄羅斯帝國,成為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
2、挪威
挪威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簡稱「挪威」(挪威語:Norge 或Noreg),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歐五國之一,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
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屬地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
9世紀形成統一王國,8~11世紀進入維京時代的北歐海盜全盛時期。14世紀開始衰落,從1397年起是受丹麥控制的卡爾馬聯盟成員。1814年起成為瑞典屬國,1905年宣布獨立。
(4)芬蘭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經濟狀況:
1、芬蘭
芬蘭是一個高度工業化、自由化的市場經濟體,人均產出超過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德國等老牌強國,遠高於歐盟平均水平,與其鄰國瑞典相當。經濟的主要支柱是製造業,主要以木材、金屬、工程、電訊和電子工業為主。
芬蘭的通信產業以諾基亞為代表,芬蘭是號稱網際網路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機持有量最高的國家。貿易對芬蘭而言十分重要,GDP中大約三分之一來自出口。除了木材和少數礦產,芬蘭的原材料、能源和一些工業組件都倚賴進口。
2、挪威
挪威是全球最發達的福利國家之一。人均GDP達到81085美元(2010數據),2011年全球人均GDP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卡達和盧森堡。2013年人均GDP過10萬美元。挪威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是歐洲十大經濟國之一。
人均GDP是北歐之首。挪威90年代起油氣產量超過英國,成為一個新興的油氣生產國。北海油田生產的油、氣,除滿足本國自身消費外,還大量出口。在北海主要油田的集中海域,新建了許多新輸油管道、石油終點站和油港。深海採油技術發達。
『伍』 關於芬蘭
http://ke..com/view/20509.htm
『陸』 芬蘭的簡介
【國名】芬蘭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Finland,Suomen Tasavalta)。
【國名釋義】意為「湖沼之國」
【面積】33.8145萬平方公里。
【人口】523.66萬人(2004年底)。芬蘭有兩種官方語言:93%的人口所使用的芬蘭語和6%人口的母語瑞典語。少數人口包括了薩米人、俄羅斯人、猶太人等。 大多數芬蘭人(89%)信奉基督教路德宗,大約1%的人口則信奉東正教。其餘包括了少部分基督教新教其他教派的教徒、羅馬天主教徒、穆斯林和猶太教徒。冬季戰爭後大約有12%的人口需要被安置。戰爭賠款、失業問題以及對芬蘭保持獨立前景的不確定曾導致了大批的移民在1970年代離開芬蘭。而到了1990年代,芬蘭又開始接收大批難民與移民。
【首都】 赫爾辛基(Helsinki),人口55.9萬人(2004年底)。夏季平均氣溫16℃,冬季平均氣溫-5℃。
首都赫爾辛基素稱「波羅的海明珠」,是一座 花園般現代化都市,街道寬闊,商業繁榮,現代建築和中世紀建都具濃郁的民族特色,市內眾多的各種類型的博物館吸引著各地遊人。
【國家元首】 總統塔里婭·哈洛寧(Tarja Halonen,女,社民黨人),2000年3月1日就任。2006年3月1日連任。
【重要節日】獨立紀念日(12月6日)
【國旗】 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18∶11。旗地為白色。稍偏左側的十字形藍色寬條將旗面分為四個白色長方形。芬蘭以「千湖之國」著稱,西南臨波羅的海,旗上的藍色象徵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說象徵藍天。芬蘭有三分之一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徵白雪覆蓋著的國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蘭歷史上與北歐其他國家的密切關系。該國旗是1860年前後根據芬蘭詩人托查里斯·托佩利烏斯的建議製作的。
【國徽】 為紅色盾徽。盾面上為一隻頭戴王冠的金色獅子,前爪握著一把劍,後爪踩著一把彎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點綴在獅子周圍。獅子象徵芬蘭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蘭歷史上的九個省。
【國歌】 《祖國》
【國花】 鈴蘭(百合科)
【語言】 芬蘭語
【貨幣】 芬蘭馬克
【同北京時差】 -6.00
【國際電話碼】 358
【簡況】
[編輯本段]
位於歐洲北部。與瑞典、挪威、俄羅斯接壤,南臨芬蘭灣,西瀕波的尼亞灣。海岸線長1100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北部與東部有高地,其餘大部分地區為丘陵和平原。內陸水域面積佔全國面積的10%,有島嶼約17.9萬個,湖泊約18.8萬個,有「千湖之國」之稱。全國1/3的土地在北極圈內。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冬季寒冷,僅南部較溫和。從南至北,1月平均氣溫約-4--16℃;7月氣溫16-13℃。年降水量約400-600毫米(三分之一為霰和雪)。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71%,以松和雲杉為主。水力資源豐富。有銅、鋅、金、鉻、鈷、鈦、釩等礦藏。
芬蘭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以後芬蘭人遷入,建立了芬蘭大公國。十二世紀後半期被瑞典統治。1809年俄瑞戰爭後並入帝俄,成為大公國。1917年12月芬蘭共和國宣布獨立。
約9000年前冰河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方和東南方遷居至此。
在瑞典的埃里克國王(King Erik)1154年將基督教帶入芬蘭之後,兩國在700年間就一直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瑞典語一直是行政、教育機構的第一語言,而芬蘭語直到19世紀芬蘭民族主義高漲以及芬蘭的第一篇民族詩史《卡勒瓦拉》(Kalevala)發表後才受到重視。 1808年芬蘭被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的軍隊佔領,此後芬蘭就一直就是俄羅斯帝國內的自治大公國,直到1917年。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爾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布獨立。1918年這個國家經歷了一次簡短但卻刻骨銘心的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兩度交手:1939~1940年的冬季戰爭(這場戰爭中瑞典提供了芬蘭部分協助)以及1941~1944年的繼續戰爭(納粹德國對芬蘭提供了重要幫助)。1944年~1945年間的拉普蘭之戰中,芬蘭又將德國人趕出了芬蘭北部地區。1947年和1948年與蘇聯簽署的多份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與限制,芬蘭也在1940年和約的基礎上作出了更多的領土讓步。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終於可以自己決定命運,並且在1995年加入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