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規與法規
⑴ 如何帶頭遵守黨紀黨規,國家法律法規和企業制度
黨的性質決定了黨規黨紀必須嚴於國家法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它專賦予了黨治屬國理政的責任和使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特色、最本質特徵就是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只有把黨建設好,國家才能治理好。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這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鋒隊性質決定的。黨是肩負神聖使命的政治組織,黨員是有著特殊政治職責的公民,必須接受更加嚴格的紀律約束。黨只有以更嚴的標准、更嚴的紀律要求和約束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
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或修訂黨內法規具體超50部法規有哪些
1、《廉潔自律准則》是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的簡稱。由黨中央根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新的實踐需要,在2010年《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基礎上修訂而成。全文共8條、281字,包括導語、黨員廉潔自律規范和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范。
(2)黨規與法規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出台或修訂的黨內法規超過50部,標志著全面從嚴治黨由重點治標走向了重點治本,管黨治黨由寬松軟走向嚴實硬。」遼寧省錦州市委書記王明玉代表說,如《關於防止幹部「帶病提拔」的意見》,為我們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遵循。
加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長遠之策、根本之策。山西省運城市委書記王宇燕代表指出,一部部黨內法規的接連出台,為管黨治黨提供了強有力的「抓手」。「如《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出台後,運城用好這一『利器』,2016年全市共有161名黨員領導幹部因落實主體責任不力被嚴肅問責,其中一把手的比例顯著上升,有力地推動了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王宇燕說。
⑶ 黨內法規與依法治國的法與治
一、黨內法規的含義及黨規與國法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對黨內法規所下的定義是: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由此定義可知,其一,黨內法規的制定主體包括中央、中央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其二,黨內法規的具體調整范圍包括:黨的組織建設、黨的工作與活動;黨員的行為;對黨組織和黨員、黨的領導幹部的監督和問責。
黨內法規屬於廣義層面上的「法」,即「法」是調整社會關系和規范人們行為的一種規則,並非必然與「國家」相聯系。黨內法規既具有軟法的性質也具有硬法的性質。黨內法規與國法之間的關系具體表現為五個方面:其一,黨規在憲法、法律之下,不能與憲法、法律抵觸。這是黨規與國法關系的基本定位。其二,某些黨規可先於國法,其在實施一段時間之後可轉化為國法。其三,某些黨規可嚴於國法。「嚴於」是指黨規對黨員提出比法律更高的要求,但是「嚴於」也是有一定的法律界限的,即黨員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黨規不能減損黨員作為公民的基本權利,不能增加黨員作為公民的義務。其四,一般黨規只適用於黨內而不適用黨外。其五,某些黨規既適用於黨內也適用於黨外。因為由於中國共產黨不是一般的政黨,也不是一般的執政黨,而是領導整個國家事務的執政黨,所以它不僅運用黨規規范黨內事務,它有時也會運用黨規同時調整國家事務。
二、黨內法規在依法治國中作用的領域
黨內法規作用於依法治國的領域主要有三:一是執政黨自身領域;二是執政黨直接行使相關國家公權力的領域;三是執政黨領導國家的領域。
具體而言,黨內法規在依法治國中作用的領域包括:其一,規范執政黨的行為,建設法治執政黨,通過法治執政黨領導依法治國,推進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建設。其二,規范執政黨直接行使相關國家公權力,為執政黨黨管幹部、黨管軍隊、黨管意識形態等執政行為直接提供「法」的依據,保證執政黨依法執政。其三,為實現執政黨領導國家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對一定國家事務作出規定,或以與政府聯合發文的形式就一定國家事務作出規定,推動國家相應事業的改革、創新和發展。
因此,黨內法規對於依法治國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作用的發揮並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有賴於一定條件的保障。具體而言,黨內法規作用正確發揮的保障條件包括:其一,確保黨內法規制定的民主性、科學性和規范性。其二,確保黨規與國法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其三,健全黨內法規的實施和監督機制。其四,提高黨的各級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能力。
⑷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主要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主要有:《黨章》、《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回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答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規則》、《縣以上黨和國家機關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若干規定》等。
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目的是為了規范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工作,建立健全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
拓展資料: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它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和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
⑸ 黨內法規的法規分類
根據《中來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源條例》規定,黨內法規分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等7類,這7類名稱,反映黨內法規的基本內容、適用范圍和效力等級,對於黨內法規的制定、執行和遵守具有重要意義。
⑹ 黨規黨紀與國家法律的關系是怎樣的
黨的先鋒隊性質和先進性要求決定了,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國法是所有公民的行為底線,黨紀是對黨組織和黨員立的規矩
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憲法作為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黨紀與國法是統一於憲法之下的制度規范。我國憲法規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黨紀就是保障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忠實履行法定職責,有效抵禦腐敗風險,鞏固黨的執 政地位的黨內法規。國法主要通過對犯罪的懲治,對人權的保障,實現社會的長治久安。黨紀與國法都是貫徹實施憲法的基本規范,是依法治國的基本依據。兩者的基本內涵與相互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黨紀嚴於國法,黨紀保障國法實施。《中國共產黨章程》開宗明義指出,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既然是先鋒隊,理所當然應該接受比普通人更嚴格的約束。對於黨員而言,這一身份決定了其不能等同於普通群眾,不僅要遵守國法,更要遵守黨紀。國家法律所規定的一些可由公民自由選擇的任意性規范,在黨的紀律中,卻被定為命令性、禁止性的義務規范。如中央紀委監察部通報各地黨員幹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大操大辦婚喪嫁娶等案例,從法律角度來說,大操大辦並不違法,但對黨員幹部來說,僅做到不違法還不夠,還要嚴格遵從黨的規定,受到黨紀的約束。這正是黨紀與國法的區別所在。黨紀與國法的深層次關系,不僅止於前者嚴於後者,而是二者之間的互動。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沒有黨規黨法,國法就很難保障」。黨紀不僅用來規范黨自身的內部行為,更是為了保障國法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
國法高於黨紀,國法強化黨紀效能。黨紀嚴於國法,並不是說黨紀可以凌駕於國法之上。相反,黨紀是限制在黨內的,適用范圍要小。如對腐敗分子的懲治,就充分體現了黨紀國法的辯證關系。一般而言,處理程序有兩個階段:黨內處理和司法程序。雖然大多是「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但也有的僅做免職處理,還有的僅是受到黨紀處理,其原因就在於他們還未達到違法的標准。所以,有些人受黨紀處分不受國法處理。而那些既受黨紀處分又受國法處理的人,其行為觸犯了社會中每個人都要遵守的法律。這種情況下,在適用黨紀之後,必須還要適用國家法律,才能實現罰當其罪。從這個意義上說,國法是對黨紀懲治功能的有力強化。
黨紀與國法共同構成法治防線。在我們國家,黨內法規制度也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我們較之西方國家更有特色的部分。黨紀作為對全體黨員的要求,很多地方比法律的要求更嚴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努力形成國家法律法規和黨內法規制度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互保障的格局。黨紀主要對違反道德和紀律的不廉潔或腐敗行為進行查處,通過適用黨內警告直至開除黨籍處分,剝奪違紀者一定時期內黨內任職甚至黨員資格,促進全體黨員道德品質的培育和自律機制的完善。充分發揮黨紀的約束作用,對引領全社會守法護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國法是對全體公民的要求,主要對構成犯罪的腐敗行為進行查處,通過對犯罪人人身自由乃至生命的剝奪,實現罰當其罪。在反腐敗斗爭中,只有充分發揮黨紀的先導、核心和主體作用,才能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確保正確有效地適用法律,不斷提高反腐敗斗爭的法治化水平。
⑺ 中國共產黨黨規黨紀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黨紀條規有:
《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
1、《黨章》
黨章即黨的章程,它是一個政黨為實現黨的綱領、開展正規活動、規定黨內事務所規定的根本法規,是黨賴以建立和活動的法規體系的基礎,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基本准則和規定,具有最高黨法、根本大法的效力。
黨章一般由黨的代表大會制定和通過,它的內容上要是規定黨綱、組織機構、組織制度、黨員條件、黨員的權利義務、黨的紀律等。黨章的內容,隨著形勢的發展、任務的變化、斗爭的需要和黨員的情況,定期進行修改。
2、《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簡稱:紀律處分條例,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制定的黨內法規。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制定,旨在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嚴肅黨的紀律,純潔黨的組織,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教育黨員遵紀守法,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決議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
(7)黨規與法規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紀律監督執行條例》
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審議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行工作規則(試行)》。大家一致認為,黨中央高度重視紀檢幹部建設,對紀檢機關寄予厚望。制定紀律監督執行細則,是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實施《全面從嚴治黨規劃》的重要內容。
我們要帶頭加強自我約束,把監督和紀律執行權關在制度的籠子里,以實際行動先正人君子,充分體現自覺自律的責任和決心。全會指出,這些規定緊緊圍繞監督執法工作流程,明確了請示報告、線索處置、初審、備案審查、案件審理、涉案財物管理等工作規則。定義通信和談話的工作程序。
紀律檢查的審批許可權、調查采訪和證據收集的具體要求;完善有效務實措施,形成制度規范。把紀律檢查委員會自我監督與接受黨內和社會監督結合起來,確保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不被濫用。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應該帶頭執行規則,加強領導、管理和監督監督執法紀律,和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要切實履行自己的責任的主體建設,嚴肅處理違反紀律和玩忽職守。
⑻ 黨內法規和國家法律的區別 法宣在線
1、黨內法規只對黨的成員或組織具有規范、調整作用與產生約束力,具有適用回的限定性;而國家法律是答對所有的社會成員,組織或機關具有規范、調整作用與產生約束力,國家法律的適用具有普遍性。2、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進組織和先鋒隊伍,對其成員的要求要高於一般社會成員與組織,所以從立法立規的層面上要高於普通的法律,黨內法規的規范力與約束力要嚴於國家的普通法律。
⑼ 黨章,黨規,黨紀,准則有什麼不同
黨章是《中國共產黨章程》的簡稱,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和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黨章的地位相當於憲法的地位。
黨規是指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 黨規的范圍最大,包括黨章、黨紀、准則等都屬於黨規。
黨紀是指黨的紀律,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
准則對全黨政治生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作出基本規定。如《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
相關參考:
《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
第二條 黨內法規是黨的中央組織以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規范黨組織的工作、活動和黨員行為的黨內規章制度的總稱。
黨章是最根本的黨內法規,是制定其他黨內法規的基礎和依據。
第四條 黨內法規的名稱為黨章、准則、條例、規則、規定、辦法、細則。
黨章對黨的性質和宗旨、路線和綱領、指導思想和奮斗目標、組織原則和組織機構、黨員義務和權利以及黨的紀律等作出根本規定。
准則對全黨政治生活、組織生活和全體黨員行為作出基本規定。
條例對黨的某一領域重要關系或者某一方面重要工作作出全面規定。
規則、規定、辦法、細則對黨的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或者事項作出具體規定。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稱為規則、規定、辦法、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