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科的規章制度
① 醫院規章制度包括那些
一、"燙火爐"原則與醫院制度建設:
制度規范是醫院的"法",是"燙火爐"。"燙火爐"的主要原則體現在:不碰不燙、一碰即燙、誰碰燙誰、哪碰燙哪這四個方面。
1、不碰不燙:不容忍一點點的疏忽,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2、一碰即燙:違背了規章制度,及時進行處罰。(降職、降薪、開除)
3、誰碰燙誰:絕對一視同仁,制度規范無差別對待。
4、哪碰燙哪:制度不搞誅連、遷怒、對事不對人、懲罰適度。
二、規章制度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行政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醫療工作制度
第三部分:崗位責任制
第一部分 行政管理制度(共19章)
第一章 工作人員行為准則
第二章 醫德規范要求
第三章 會議制度
第四章 請示報告制度
第五章 文書檔案、管理制度
第六章 硬體的使用管理
第七章 辦公用品的管理
第八章 微機、復印機、傳真機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第九章 葯品采購制度
第十章 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第十一章 物資、庫房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 員工的住宿、交通制度
第十三章 食堂的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車輛服務制度
第十五章 維修組的工作制度
第十六章 安全、保衛制度
第十七章 衛生、清潔制度
第十八章 洗衣房的管理制度
第十九章 咨詢中心的管理制度
工作人員的行為准則:
1、服務理念:患者的滿意是我們最大的追求,患者的健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用親情服務,用愛心施術。
2、儀表、儀容:美觀、整潔、大方、得體。
3、服務語言:
(1)稱謂:按職業、職位、統稱。
(2)要尊重患者和患者家屬;吐字准確(講普通話);要有情感性,快慢適中;要有保護性(注意患者的隱私、缺點)。
(3)常用的謙語。
(4)禁忌的語言:推理性的語言,頂撞性語言,傷害性語言。
4、行為規范:
(1)服從領導,聽從指揮。
(2)嚴於職守,認真工作。
(3)優質服務,禮貌待人。
(4)打電話時,要時間適宜,一般不得超過3分鍾,語言簡練。
5、勞動紀律:按時上崗,工作時不準干私活,不能串崗、換崗、離崗、聊天。
6、職業紀律:醫務人員書寫要符合要求,不能亂開證明文件,不能開展特殊醫療服務,不能隨便評價他人的醫療技術,不能私收財物,不能私自轉院,不能推薦葯品、生活用品、保健品、辦公用品等。
7、安全守則:嚴格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
第二部分 醫療工作制度(共44章)
第一章 行政總值班制度
第二章 病例書寫制度
第三章 查房制度
第四章 查對制度
第五章 醫囑制度
第六章 會診制度
第七章 轉院、轉科制度
第八章 病例討論制度
第九章 病房管理制度
第十章 護理工作制度
第十一章 分級護理制度
第十二章 護理文件書寫
第十三章 護理差錯事故登記
第十四章 值班、交接班制度
第十五章 消毒、隔離制度
第十六章 處方制度
第十七章 病案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差錯事故登記報告糾紛制度
第十九章 醫療登記統計制度
第二十章 探視陪伴制度
第二十一章 病人出入院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章 賠償制度
第二十三章 抗生素使用制度
第二十四章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登記報告制度
2、監控示意圖
第二十五章 門診工作制度
第二十六章 治療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七章 注射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八章 換葯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九章 腹瀉病門診工作制度
第三十章 掛號室收費工作制度
第三十一章 急診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二章 搶救室工作制度
第三十三章 麻醉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四章 理療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五章 檢驗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六章 功能檢查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七章 住院處工作制度
第三十八章 手術室工作制度
第三十九章 葯劑科工作制度
第四十章 供應室工作制度
第四十一章 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章 放射科工作制度
第四十三章 麻醉葯品的管理工作制度
第四十四章 精神葯品的管理工作制度
第三部分 崗位責任制(共52章)
第一章 院長的崗位職責
第二章 業務副院長的崗位職責
第三章 辦公室主任的崗位職責
第四章 首診醫師負責制
第五章 三級醫師責任制
第六章 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
第七章 掛號員、收費員崗位職責
第八章 臨床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九章 臨床主任或副主任醫師崗位職責
第十章 臨床主治醫師崗位職責
第十一章 葯劑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二章 中葯師崗位職責
第十三章 葯劑士崗位職責
第十四章 檢驗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五章 主管檢驗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六章 放射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七章 放射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八章 理療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九章 功能檢查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章 麻醉醫師崗位職責
第二十一章 住院醫師崗位職責
第二十二章 門診部護士長崗位職責
第二十三章 門診護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四章 門診注射室護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五章 手術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六章 治療室醫護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七章 病房護士長崗位職責
第二十八章 病房護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九章 供應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章 急診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一章 巡迴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二章 洗手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三章 器械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四章 病案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五章 計算機室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六章 後勤保障部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七章 汽車駕駛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八章 廚師崗位職責
第三十九章 洗衣工崗位職責
第四十章 維修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一章 保安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二章 導醫崗位職責
第四十三章 庫管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四章 醫療統計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五章 人事科科長崗位職責
第四十六章 人事科幹事崗位職責
第四十七章 醫院感染管理領導小組崗位職責
第四十八章 醫院感染管理兼職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九章 醫院質量管理小組崗位職責
第五十章 醫院醫療事故簽定小組崗位職責
第五十一章 咨詢中心工作人員守則
第五十二章 咨詢中心工作人員職責
② 3、簡述急診科義務人員的道德要求。
您好,
1、什麼是醫務人員的執業醫療義務?
醫務人員醫療義務的產生基於醫療會合同的成立和有關醫療法律法規。由於醫療服務關系的成立是一種醫療合同的關系,因此醫務人員應當代表醫療機構為就醫者提供醫療服務,即履行醫療義務,履行合同的規定與義務。在醫療法律、法規中也有關於執業醫療義務的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第24條規定,對急危患者,醫師應當採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治療。
醫務人員日常醫療服務行為中的執業醫療義務只有在醫療合同成立及其有效期間才是有效的。如患者住院治療出院後,還需要繼續門診治療、隨診觀察或進行康復治療等,則這種執業醫療義務仍然繼續存在。
醫務人員的執業醫療義務是最主要的義務,醫務人員的其他義務都是基於這項義務產生的,例如,緊急搶救義務、轉診轉醫義務等。如果醫務人員的這項義務消失,那麼其他義務也隨之消失。醫務人員的醫療義務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親自坐診問診的義務
患者進入醫療機構選擇科室與掛號,表明醫療合同的成立。現在醫院門診分為一般門診和專家門診。一般門診是醫療機構安排工作後,臨床醫師按照規定履行義務。但專家門診對於患者來說,更具有明確的指向性,現在這些指向性發展為患者選醫制度、患者選擇醫療小組制度等。這些指向性的掛號都是醫療機構向患者特別介紹和推薦,並得到患者的信任所產生的結果。因此無論是一般門診還是患者選醫師等,醫務人員均應履行這種合同義務,親自坐堂對患者問診、檢查、診斷。而不能採用假冒名醫之名等手段欺騙就醫者。
二、作出診斷的義務
診斷包括初步診斷是醫師在經過對患者的問診、檢查後,對患者的健康狀況作出的醫學專業判斷。因此,在這項義務的履行中,應做到:
(一)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患者疾病的疑難程度,作出會診或轉科的判斷。
(二)根據患者的檢查結果,獨自作出初步診斷和治療方案。
(三)根據本院的治療能力和患者疾病的疑難程度,作出轉院的判斷,並在轉院前和轉院過程中堅持對症治療。
三、實施治療措施的義務
本義務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狀態或維持健康的主要手段。但這項義務並不是醫務人員可以單方面決定或實施的,必須徵得患者的同意才能生效。因此,該項義務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一)針對患者的病情,制定治療方案,或診斷性治療方案。
(二)實施治療方案。在實施方案前應充分向患者解釋治療方案葯物、手術的選擇與利弊特點、以及患者必須高度注意的問題。在獲取患者同意後,交護理人員執行並叮囑注意事項。
(三)隨時調整治療方案。根據患者實施治療出現的特殊情況與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方案,將醫療損害降至最小程度。
2、什麼是醫務人員不加重患者病情義務?
不加重患者病情義務,是指醫方不能因治療護理問題使患者病情加重。否則,不僅有悖患者就醫治病的意願,損害了患者的利益,也違背醫療機構治病救人的宗旨,損害了組織的名譽和形象。
但認定醫療機構違反該義務不能僅憑治療結果進行評判,而應嚴格區分兩個關系:一是正常的治療行為與治療無效的關系。如果醫方採取的醫療措施符合常規,但由於患者疾病本身的不可救治性所導致的自然轉歸,醫方可免除責任。二是正常的治療行為與難以避免的並發症的關系。難以避免的並發症屬醫療風險,一般來說應由患者負擔,而不應由醫療機構負擔。只要醫方操作正當,對並發症採取了必要的防範措施而仍不能避免,則醫方不承擔責任。在目前法律法規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如果發生這種情形,而醫療機構又不能證明患者病情的加重系疾病的自然轉歸和難以避免並發症時,就能用過錯推定的形式推定醫療機構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存在哪些過錯,進而責令其承擔責任。
3、什麼是醫務人員為取得患者有效承諾的說明告知義務?
為取得患者有效承諾的說明告知義務,是指醫務人員在對患者實施醫療法律行為之前,為徵得患者有效同意,而對該醫療法律行為有關事項進行說明告知的義務。其對象是醫療過程中具有嚴重侵襲後果的行為,即該醫療法律行為可能帶來危及生命、損害身體機能及對身體外觀發生重大改變等後果時,醫師對患者就該醫療法律行為的侵襲范圍、程度以及危險發生的可能性等進行具體的說明告知。一般醫療過程中常常實施的沒有嚴重侵襲後果的醫療法律行為,可不作說明告知,如對症狀較輕的疾病的檢查、注射和用葯等。
在履行說明告知義務時,醫務人員一定要注意說明告知針對的對象,合法的說明告知對象包括:
一、法定代理人
按照《民法通則》第12條和第14條的規定,對於未成年人患者,醫務人員實施說明告知的對象應為其雙親;對於精神病患者、神志不明的患者,醫務人員實施說明告知的對象是其配偶、雙親、成年子女或其他近親;
二、委託代理人
《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公民、法人可以通過代理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在醫療服務中,常有患者通過口頭委託的形式委託所在單位幫助代理行使決定權。例如,請單位領導在手術單上簽名,請單位領導了解病情等;
三、成年患者本人
按照《民法通則》第11條規定原則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年滿18周歲、神志清醒的患者,以及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但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患者。
醫務人員在履行說明告知義務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一)不應過分強調對患者家屬的說明告知義務,輕視對患者本人的說明告知義務。
(二)醫務人員應為患者提供全面真實的信息。
目前的說明告知通常較為簡單,有的只是只言片語,或者盡量從最危險的結果立場告知患者和家屬,這就形成了一種恐嚇型告知。這些告知都明顯影響了患者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從而損害了患者的認識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致使患者對醫務人員產生依賴心理,對於醫務人員來說,這種情況是極其危險的,同時也是導致醫療糾紛的潛在因素,一旦患者對於治療結果不滿意,將會把責任全部推向醫療方。
(三)履行說明告知義務不可忽視履行法定程序。
目前的說明告知往往是口頭的。除手術之外,進行侵襲性檢查、診斷活動、探查手術中發現術前討論未預想到的疾病情況、開具特殊葯品和進行實驗性、教學性診療活動等情況時,一般缺乏全面、正確的告知,也缺乏能夠成為有效法律證據的告知文書。在管理制度方面,我國至今尚缺乏符合國際化要求的、統一標準的醫學檢查、診斷、手術、治療的告知文書樣式。但由於情況緊急、患者家屬的文化素質和理解能力可能較差,以及醫生口頭提供的情況可能缺乏真實性、准確性等因素,口頭告知經常受到質疑。特別是口頭告知後缺乏文字性材料、補充記錄說明告知以及患者的簽字證實,都將成為導致醫療糾紛的隱患。
(四)目前的手術告知往往是形式上的告知,並沒有將手術中發生的一些問題如實告訴患者,尤其一些醫師還極力將手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掩飾起來。
(五)醫務人員應以通俗的語言詳細解答患者的病情信息,告知疾病發展的規律,可能出現的預後情況及意外情況。
(六)醫務人員應客觀向患者告知病情,而非掩飾或誇大地告知。
(七)對於治療和方法,醫務人員應如實告知葯物治療的必要性、存在的毒副作用及葯物治療效果等。
為充分保護患者的知情權,醫療單位及醫務人員應當忠實地履行如下說明告知義務:
(一)如實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病情和診斷計劃、方案,但應注意避免對患者產生不利後果;
(二)詳細向患者告知在診療過程中其應當履行的配合的方式、方法;
(三)詳細向患者介紹醫院規章制度中與患者權益相關的內部;
(四)如實回答患者就其疾病的治療方法的利弊、臨床轉歸、預後等方面的咨詢;
(五)詳細告知病員出院後應注意的事項及院外治療的方法、復診時間和需攜帶的資料;
(六)如實告知不能為病員提供約定醫療服務的原因;
(七)詳細介紹葯品的服用方法及醫療器械的使用方法;
(八)如實告知診療措施和葯物的毒副作用;
(九)如實告知病員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並發症和意外情況,以及可以採取的預防、避免和補救的措施,術後的並發症及後遺症及預防、避免和補救的方法;
(十)如實告知患者可供選擇的治療方式及各自的利弊,以及選擇某種治療方式的理由;
(十一)在實施新的實驗性臨床醫療方法時,應如實告知該種方法的理論依據、成熟程度、風險幾率、其他臨床實驗的結果等信息;
(十二)詳細告知葯品的保存方法,避免誤服和失效。
醫療服務的告知義務是指那些可能對就醫者的生命、身體、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的醫療行為,如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激光療法以及某些療效尚未得到驗證的葯物療法帶來的危險,在實施前,醫師應當向就醫者進行全面、真實、有效的說明,在此基礎上取得就醫者的承諾。在實踐中,不能過分擴大告知義務的范圍,否則會使醫師事事「請示」,限制了醫師的積極性,使醫療進程煩瑣、效率低下,事實上對就醫者也不利。因此,對下列情形可以作為例外,免除醫務人員的告知義務:
(一)即使不告知,患者也能知悉的傳統醫療、常規性醫療的固有危險,如感冒葯服用後有嗜睡等副作用;
(二)病員自願放棄醫師的告知、說明義務;
(三)由於病員的體質特殊,無法預測病情變化或不能控制的意外情形所導致的各種危害後果,因其難以預料,所以不必告知。如患者對無過敏試驗要求或未註明、報道有過敏副作用的葯物過敏,發生過敏反應,即屬於患者體質特殊,事先無法預料,自不必告知;
(四)情況緊急,為搶救病員而無法先行告知;
(五)醫療行為的危險性極其輕微,而且發生的可能性極小,沒有告知的必要;
(六)病員本身非常清楚自己的症狀而不必說明告知;
(七)根據醫療目的,作出說明告知對病員不利的,如患者患有癌症,從穩定其情緒以利於治療的角度看,不宜告知實情,但仍應告知其家屬;
(八)法律法規特別規定,如法律規定的結核病防治、性病治療、預防接種等強制治療措施。
除了上述義務外,醫療學位服務人員還負的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的義務,好在發生重大災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況時,醫療學位及醫務人員必須服從有關行政部門的調遣。在診療過程中,發現傳染疫情、食物中毒、涉嫌傷害身體或非正常死亡,應當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
③ 三級醫院的急診科設置與管理規范
醫院急診科設置與管理規范(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醫療機構急診科的設置,加強管理,提高急診醫療水平,保證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根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和《護士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規范。
第二條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設置急診科,並按照本規范建設和管理。
第三條 醫院急診科是社會急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院內急症救治的首診場所。急診科負責24小時為來院的急診患者進行搶救生命、穩定病情和緩解病痛的處置,為患者及時獲得後續的專科診療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醫院急診科的指導和監督,醫院應加強急診科的建設和管理,提高急診救治水平,保障醫療安全。
第二章 設置與運行
第五條 急診科應具備與醫院級別、功能和任務相適應的場所、設施、設備和葯品等條件,以保障急診救治工作及時有效開展。
第六條 急診科應設在醫院內便於患者迅速到達的區域,並臨近各類輔助檢查部門。
急診科入口應通暢,設有無障礙通道,方便輪椅、平車出入,並設有救護車通道和專用停靠處;有條件的可分設急診患者和救護車出入通道。
第七條 急診科應設醫療區和支持區,醫療區包括分診處、就診室、治療室、處置室、搶救室和觀察室,有條件的可設急診手術室和急診監護室;支持區包括掛號、各類輔助檢查部門、葯房、收費和安全保衛等部門。
醫療區和支持區應合理布局,有利於縮短急診檢查和搶救半徑。
第八條 急診科應有明顯的路標和標識,以方便和引導患者就診。院內緊急救治綠色通道標識應清楚明顯,緊急救治相關科室的服務能夠保持連續與暢通。
第九條 急診科應明亮通風,候診區寬敞,就診流程便捷通暢,建築格局和設施應符合醫院感染管理的要求。兒科急診應根據兒童的特點,提供適合患兒的就診環境。
第十條 急診科搶救室應臨近急診入口,設置一定數量的搶救床,每床佔地面積以14-16平方米為宜。搶救室內應備有完好的急救葯品、器械及處於備用狀態的心肺復甦、監護等搶救設備,並應具有必要時施行緊急外科處理的功能。
第十一條 急診科應根據患者流量和專業特點設置觀察床,收住需要留院觀察的患者,觀察床數量以醫院床位數2-3%為宜。患者留觀時間原則上不超過72小時。
第十二條 急診科應設有專門傳呼(電話、傳呼、對講機)裝置。有條件的醫院可建立急診臨床信息系統,為醫療、護理、感染控制、醫技、保障等部門及時提供信息。
第三章 人員配備
第十三條 急診科應配備足夠數量、受過專門訓練、掌握急診醫學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備獨立工作能力的醫護人員。
第十四條 急診科應有相對固定的急診醫師,且不少於在崗醫師的75%,醫師結構梯隊合理。
急診醫師應具有2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能夠獨立掌握內、外科常見急診處理的基本能力,熟練掌握心肺復甦、氣管插管、深靜脈穿刺、動脈穿刺、電除顫、呼吸機使用及創傷急救等基本技能,並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訓,間期以2年為宜。
第十五條 急診科應有相對固定的急診護士,且不少於在崗護士的75%,護士結構梯隊合理。
急診護士應具有2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經規范化培訓考核合格,掌握急診、危重症患者的急救護理技能,常見急救操作技術的配合及急診護理工作內涵與流程,並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繼續培訓,間期以2年為宜。
第十六條 急診科以急診醫師及急診護士為主,急診患者較多的醫院,還應安排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醫師、護士參加急診。
第十七條 急診科主任應由具備急診醫學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並應具有5年以上急診臨床工作經歷的醫師擔任;三級醫院急診科主任應由具備急診醫學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並應具有8年以上急診臨床工作經歷的醫師擔任。
急診科主任負責本科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和行政管理工作,是本科診療質量與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續改進第一責任人。
第十八條 急診科護士長應由具備護師以上任職資格並至少從事急診臨床護理工作5年以上人員擔任;三級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應由具備護師以上任職資格並至少從事急診臨床護理工作8年以上人員擔任。
護士長負責本科的護理管理工作,是本科護理質量的第一責任人。
第十九條 急診科可根據實際需要配置行政管理、保安和其它人員。
第四章 科室管理
第二十條 急診科應當建立健全並嚴格遵守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和相關診療技術規范、操作規程,保證醫療服務質量及醫療安全。
第二十一條 急診實行首診負責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或推諉急診患者。
第二十二條 醫院應建立制度,保證相關人員及時參加急診搶救和會診。
第二十三條 急診科應根據急診醫療工作制度與診療規范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急救診療工作,確保急診救治及時。
第二十四條 急診實行預檢分診制,建立分診程序及分診原則,按症狀鑒別分診,對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的患者優先。
(一)需要心肺復甦或生命垂危患者:立即復甦和搶救;
(二)急診危重患者:應在5~10分鍾內接受病情評估和急救;
(三)生命體征相對穩定的急診患者:應在30分鍾至1小時內給予急診處理。
第二十五條 醫院應制定主要常見急危重症的搶救流程和處置預案,做到急診科搶救關鍵措施及相關醫技等科室支持配合有章可循。
第二十六條 急診醫護人員必須應按病歷書寫有關規定書寫急診、留觀患者的醫療文書,確保每一位急診患者都有病歷,記錄診療全過程和患者去向。
第二十七條 醫院應建立制度與機制,保證急診處置後需住院治療的患者,優先及時收入病房,相關臨床科室不得拒絕推諉。
第二十八條 醫院應建立制度與機制,加強對急診科的質量控制和管理,急診科指定專(兼)職人員負責本科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
第二十九條 急診科在重大搶救時,特別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群體災害事件的重大搶救,應按規定及時報告醫院相關部門,醫院根據情況啟動相應的處置程序。
第三十條 急診科應遵循《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醫院感染管理,嚴格執行標准預防及手衛生規范並對特殊感染病人的隔離。
第三十一條 醫院及醫務管理部門應指定專兼職人負責急診科管理,指揮與協調重大搶救和急診患者出口問題。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衛生行政部門可以設置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或者有關其他組織對轄區內醫療機構的急診科進行質量評估與檢查指導。
第三十三條 醫療機構應當對衛生行政部門及其委託的急診醫學質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組織開展的對急診科的檢查和指導予以配合,不得拒絕和阻撓,不得提供虛假材料。
第三十四條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應當及時將醫療機構急診科的質量、安全管理等情況進行通報或公告。
第六章 附則
第三十五條 不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設置急診室,參照本規范設置和管理。
第三十六條 本規范由衛生部負責解釋。
第三十七條 本規范自發布之日起實行。
附件1
急診科儀器設備及葯品配置標准
一、儀器設備:心電圖機、心臟起搏/除顫器、心臟復甦機;呼吸機、攜帶型超聲儀、心電監護儀、吸引器、給氧設備、洗胃機;床旁X線機等。
二、急救器械:一般急救搬動、轉運器械,各種基本手術器械。
三、急救葯品:中樞神經興奮劑;升壓、降壓葯、強心葯、利尿及脫水葯;抗心律失常葯;血管擴張葯;鎮靜劑;止痛、解熱劑;止血劑;解毒葯、止喘葯、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類葯、各種靜脈補液液體、局部麻醉葯、抗菌素類葯、激素類葯物,各類敷料、包紮固定用材等。
附件2
急診科醫護人員配置表
急診量(日平均人次) 搶救量(日平均人次) 觀察床位數 日觀察人次 醫師(人) 護士長(人) 護士(人) 護工(人)
≤100 4 10 12 12~14 1 25~30 2
101~200 8 15~20 20 18~21 2 40~50 2
201~300 12 21~30 25 24~26 2 50~60 3
301~400 16 31~40 30 27~28 3 60~70 3
401~500 20 31~40 30 29~30 3 70~80 4
≥500 20 31~40 30 31~40 3 80以上 4
附件3
急診科醫師和護士技術和技能要求
一、 急診科醫師應掌握的急救技術和技能
1.獨立處理各種急症(如高熱、胸痛、呼吸困難、咯血、急腹症、上消化道出血、黃疸、血尿、抽搐、眩暈、頭痛等);
2.掌握通過心電圖判斷室顫、寬QRS心動過速、房室傳導阻滯、嚴重的心動過緩等;
3.掌握心肺腦復甦術、昏迷、各種休克的搶救治療;
4.掌握創傷的初步診斷和處理原則;
5.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診斷和處理;
6.對暫時未明確診斷的急危重症給予適當的搶救治療;
7.能開展氣道開放技術、電除顫、急診起搏、溶栓術、深靜脈置管、動脈穿刺、胸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胸腔閉式引流、導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
8.熟練使用輸液泵、呼吸器、多種生理監護儀、血糖儀及分析血氣報告等
二、急診護士應掌握的急救技術和技能
1.掌握急診護理工作內涵及流程,急診分診;
2.掌握急診室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原則;
3.掌握常見危重症的急救護理;
4.掌握創傷患者的急救護理;
5.掌握急診危重症患者的監護技術及急救護理操作技術;
6.掌握急診各種搶救設備、物品及葯品的管理;
7.掌握急診患者心理護理要點及溝通技巧;
8.掌握突發事件和群傷的急診急救。
④ 急診護理工作制度要做到哪三點
1、工作人員必須遵守抄各項規章制度,用醫護人員行為規范要求自己。
2、對患者具有高度責任心,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嚴格無菌操作,掌握配伍禁忌,根據醫囑合理用葯。工作中做到迅速、准確,就即要減少患者等侯時間,又要防止差錯發生。
3、急診護士應當熟練掌握各種搶救技術及各項基礎護理操作技能,隨時做好搶救患者的准備工作。
4、不遲到早退,准時交接班,堅守崗位。
5、儀表端莊,著裝整齊,對工作認真負責,態度和藹可親。
6、能夠運用整齊護理的觀點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牢記急診科的宗旨:高速度,高效率,高度責任感,一切為患者。
⑤ 醫院的規章制度
一、"燙火爐"原則與醫院制度建設:
制度規范是醫院的"法",是"燙火爐"。"燙火爐"的主要原則體現在:不碰不燙、一碰即燙、誰碰燙誰、哪碰燙哪這四個方面。
1、不碰不燙:不容忍一點點的疏忽,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2、一碰即燙:違背了規章制度,及時進行處罰。(降職、降薪、開除)
3、誰碰燙誰:絕對一視同仁,制度規范無差別對待。
4、哪碰燙哪:制度不搞誅連、遷怒、對事不對人、懲罰適度。
二、規章制度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行政管理制度
第二部分:醫療工作制度
第三部分:崗位責任制
第一部分 行政管理制度(共19章)
第一章 工作人員行為准則
第二章 醫德規范要求
第三章 會議制度
第四章 請示報告制度
第五章 文書檔案、管理制度
第六章 硬體的使用管理
第七章 辦公用品的管理
第八章 微機、復印機、傳真機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第九章 葯品采購制度
第十章 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
第十一章 物資、庫房管理制度
第十二章 員工的住宿、交通制度
第十三章 食堂的管理制度
第十四章 車輛服務制度
第十五章 維修組的工作制度
第十六章 安全、保衛制度
第十七章 衛生、清潔制度
第十八章 洗衣房的管理制度
第十九章 咨詢中心的管理制度
工作人員的行為准則:
1、服務理念:患者的滿意是我們最大的追求,患者的健康是我們共同的心願,用親情服務,用愛心施術。
2、儀表、儀容:美觀、整潔、大方、得體。
3、服務語言:
(1)稱謂:按職業、職位、統稱。
(2)要尊重患者和患者家屬;吐字准確(講普通話);要有情感性,快慢適中;要有保護性(注意患者的隱私、缺點)。
(3)常用的謙語。
(4)禁忌的語言:推理性的語言,頂撞性語言,傷害性語言。
4、行為規范:
(1)服從領導,聽從指揮。
(2)嚴於職守,認真工作。
(3)優質服務,禮貌待人。
(4)打電話時,要時間適宜,一般不得超過3分鍾,語言簡練。
5、勞動紀律:按時上崗,工作時不準干私活,不能串崗、換崗、離崗、聊天。
6、職業紀律:醫務人員書寫要符合要求,不能亂開證明文件,不能開展特殊醫療服務,不能隨便評價他人的醫療技術,不能私收財物,不能私自轉院,不能推薦葯品、生活用品、保健品、辦公用品等。
7、安全守則:嚴格遵守醫院各項規章制度。
第二部分 醫療工作制度(共44章)
第一章 行政總值班制度
第二章 病例書寫制度
第三章 查房制度
第四章 查對制度
第五章 醫囑制度
第六章 會診制度
第七章 轉院、轉科制度
第八章 病例討論制度
第九章 病房管理制度
第十章 護理工作制度
第十一章 分級護理制度
第十二章 護理文件書寫
第十三章 護理差錯事故登記
第十四章 值班、交接班制度
第十五章 消毒、隔離制度
第十六章 處方制度
第十七章 病案管理制度
第十八章 差錯事故登記報告糾紛制度
第十九章 醫療登記統計制度
第二十章 探視陪伴制度
第二十一章 病人出入院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章 賠償制度
第二十三章 抗生素使用制度
第二十四章 醫院感染管理制度
1、醫院感染登記報告制度
2、監控示意圖
第二十五章 門診工作制度
第二十六章 治療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七章 注射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八章 換葯室工作制度
第二十九章 腹瀉病門診工作制度
第三十章 掛號室收費工作制度
第三十一章 急診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二章 搶救室工作制度
第三十三章 麻醉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四章 理療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五章 檢驗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六章 功能檢查科工作制度
第三十七章 住院處工作制度
第三十八章 手術室工作制度
第三十九章 葯劑科工作制度
第四十章 供應室工作制度
第四十一章 一次性醫療衛生用品管理制度
第四十二章 放射科工作制度
第四十三章 麻醉葯品的管理工作制度
第四十四章 精神葯品的管理工作制度
第三部分 崗位責任制(共52章)
第一章 院長的崗位職責
第二章 業務副院長的崗位職責
第三章 辦公室主任的崗位職責
第四章 首診醫師負責制
第五章 三級醫師責任制
第六章 各級護理人員的崗位職責
第七章 掛號員、收費員崗位職責
第八章 臨床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九章 臨床主任或副主任醫師崗位職責
第十章 臨床主治醫師崗位職責
第十一章 葯劑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二章 中葯師崗位職責
第十三章 葯劑士崗位職責
第十四章 檢驗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五章 主管檢驗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六章 放射科主任崗位職責
第十七章 放射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八章 理療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十九章 功能檢查科醫師、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章 麻醉醫師崗位職責
第二十一章 住院醫師崗位職責
第二十二章 門診部護士長崗位職責
第二十三章 門診護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四章 門診注射室護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五章 手術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六章 治療室醫護人員崗位職責
第二十七章 病房護士長崗位職責
第二十八章 病房護士崗位職責
第二十九章 供應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章 急診室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一章 巡迴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二章 洗手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三章 器械護士崗位職責
第三十四章 病案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五章 計算機室工作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六章 後勤保障部人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七章 汽車駕駛員崗位職責
第三十八章 廚師崗位職責
第三十九章 洗衣工崗位職責
第四十章 維修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一章 保安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二章 導醫崗位職責
第四十三章 庫管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四章 醫療統計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五章 人事科科長崗位職責
第四十六章 人事科幹事崗位職責
第四十七章 醫院感染管理領導小組崗位職責
第四十八章 醫院感染管理兼職人員崗位職責
第四十九章 醫院質量管理小組崗位職責
第五十章 醫院醫療事故簽定小組崗位職責
第五十一章 咨詢中心工作人員守則
第五十二章 咨詢中心工作人員職責
⑥ 急診科工作特點包括
急診科(室)的工作特點
1.急診科(室)的工作特點是,急、危、重病症多,工傷事故多,發病急驟、病情凶險、變化迅速。
2.急診科(室)的規章制度、操作常規、搶救程序、人員配備、醫療儀器、器械敷料、葯品供應及科室位置、布局設施等各項工作,均應圍繞「急」字要求,嚴格落實「穩、准、快」,以分秒必爭,力求提高急診醫療質量和搶救能力。
3.急診科(室)人員配備,醫護人員應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跨學科的知識、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基礎知識牢固、訓練有素、搶救操作熟練並具有愛傷觀念。
急診科(室)的醫護人員要分別掌握主要急、危、重症和生命支持治療的基本功,包括心血管危重病症、張力氣胸、腦血管意外、各種急性大出血、高熱驚厥、急性中毒、燒傷、顱腦外傷、脊髓損傷、昏迷、休克、急性胸痛、急性頭痛、急性腹痛等臨床急症的診治搶救技術。全體醫護人員應熟悉或掌握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心臟除顫起搏、深靜脈穿刺、動脈穿刺、呼吸機的應用、血液凈化、溶栓術、中心靜脈壓監測、三腔二囊管放置技術、胸腔閉式引流技術、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及各類創傷的急救等急救技術操作。熟知常用葯品的葯名、葯理、用法、劑量、禁忌證及注意事項。掌握急診常用化驗正常值、各種治療、無菌技術操作,掌握急診分診原則和技術,鑒別、分診快而准,為縮短病人候診及診療時間,急診分診護士可依據病情協助代開三大常規化驗單。在搶救病人時,按院長規定,有權調動院內有關人員來急診科參加搶救。
4.急診科(室)內各部門的診療工作應達到標准化、程序化,井井有條,忙而不亂。
5.急症葯品和搶救設備必須齊全、到位,做到4固定(定品種、定數量、定位置、定專人管理),物品完好率達到100%。
6.建立行之有效的呼叫系統,以保障重大搶救情況下,及時調集有關部門或人員到搶救室共同協作完成搶救任務。
7.急診醫護人員要隨時為院前急救做好准備,一旦招呼即赴災害現場。能正確完成創傷、出血、休克以及重要臟器衰竭的急救和運送,能熟練應用四大技術(止血、包紮、固定、搬運)和徒手心肺復甦術。
8.急診病人常涉及治安、交通等法律事宜,醫院應與有關部門建立聯系。
9.急診醫護人員應具有良好的素質和服務態度,急病人所急,體貼、關心傷病員,還應針對病人進行心理治療,使其感到安慰、放心,配合診治。
⑦ 醫院里衛生人員的規章制度
為了加強醫院的衛生管理,給廣大傷病員和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醫、工作、生活環境,特製定如下管理制度:
一.醫護人員個人衛生:
要求:
⑴服裝統一,內外衣干凈整齊;
⑵做到五不:不留(染)指甲、不染(燙)發、不化妝、不帶飾物、男的不留長發;
⑶做到四勤:勤洗手(飯前便後用流動水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換衣服。
各科室主任按照上述要求監督本科室人員的日常個人衛生,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總務科、辦公室、護理部每周聯合對各科室的個人衛生進行檢查,並做檢查記錄。
二.病區衛生:
范圍:病區內外牆壁(屋頂)、地面、門窗(窗簾)、桌椅、黑板、燈管、三角台及室內設施等。
標准:按照醫院衛生檢查考核標準的內容進行檢查考評。
要求:①每天病區要開窗通風(冬季每天不少於三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②每天由值日工友打掃衛生(不少於三次)。
三.環境衛生(公共場所):
責任劃分:
⑴院廊、操場周邊、廁所的衛生由陳亞棟負責;
⑵外科、ICU、手術室由工友 負責;
⑶內二區、保健科、口腔科、病理室由工友 負責;
⑷圖書館、閱覽室由鄭玉林負責;
⑸計算機室、多媒體會議室由總務科及陳雪紅負責;
⑹廣華堂及病案室由葉慧蓉負責;
⑺門診、急診科由工友 負責;
⑻檢驗科、B超室、胃鏡室由工友 負責;
⑼婦兒科大樓及周邊由工友 負責;
⑽洗衣房由工友 負責;
⑾太平間由工友李玉明負責;
⑿醫院保潔區由各科室按劃分范圍負責;
⒀宿舍由居住在本寢室的人員負責;
⒁辦公室由本室醫務人員及工友負責;
⒂醫院綠化場所由工友黃亞美負責。
要求:
責任人要在上述范圍內做到:
⑴要保持本責任區內干凈、整齊,地面、牆壁、黑板無污漬、無痰跡、無紙屑、無廢棄物;
⑵窗明己凈,經常開窗通風換氣;
⑶洗手池、便池、污水池每天刷洗,每周要進行消毒;
⑷病房、醫生辦公室、值班室、護理站等要保持整潔,在每周中午進行大掃除並根據使用情況進行消毒;
⑸病房內在護士長監督下搞好衛生,保持床上、地下物品碼放整齊,無塵土、無污漬,經常換洗床單、被罩、枕巾等,經常晾曬被褥,並經常對其環境進行消毒。
四.食堂衛生:
建立健全食堂衛生管理工作制度(包括:衛生、安全、崗位責任等),做到制度上牆,人人皆知。
炊事人員需持有有效健康證,經培訓後上崗,健康證到期應及時續辦。
要搞好個人衛生,每周洗澡、換衣服、剪指甲。
進入操作間之前要洗手消毒,穿好工作服、帶好工作帽。
食品容器、冰箱、案板、刀具要生熟分開並有標識。
醫院實行分餐制,每餐後要對餐具進行消毒清洗,每日對案板、炊具、食品容器等也要進行消毒清洗。
對腐爛變質食品要及時處理,絕不可繼續食用,以免發生食物中毒。
把好食品購進關,購買蔬菜、肉(禽)類、糧食及其它食品地點、場所要相對固定,並索有許可證備查。
備有滅蟑螂、老鼠、蚊蠅的葯品、設備,隨時消滅。
操作間、成品間、分餐間、餐廳的衛生要每天小搞,每周大搞,定時做環境消毒。
五.衛生檢查:
每周一下午總務科、辦公室、護理部聯合對醫護人員的個人衛生情況進行檢查,凡個人衛生不合格的每人扣1分,檢查記錄情況在院務公開欄公布,予以點名批評;對無衛生不合格人的科室給予加分、表揚。
每周對各科室內和保潔區的衛生進行檢查或抽查,按照衛生檢查考評標准進行檢查和記錄,根據各科室總評的得分情況排出名次,在院務公開欄上進行講評,對衛生好的提出表揚,頒發流動紅旗,對衛生差的提出批評督促其改進。
定期或不定期對食堂炊事員的個人衛生、食品衛生、環境衛生等進行檢查或抽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於屢次糾正不見明顯改進的,醫院將對負責人和責任人進行通報批評及相應的處罰。
對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隨時進行檢查。每周五下午課後由總務科、辦公室及護理部聯合衛生大檢查,並做檢查記錄,問題嚴重的在院務公開欄上點名批評,給予扣科室分的懲罰。
六.衛生宣傳:
辦公室、總務科、護理部共同配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做好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根據疾病的發生和傳染病的流行趨勢,適時採用板報、簡報、傷病員生活會、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宣傳衛生防病知識。
建立衛生檢查宣傳網路,定期召開各科室生活例會,貫徹衛生工作的要求,講評衛生情況,宣傳防病知識,組織開展活動。
七.疾病的預防與控制:
根據衛生防疫部門的有關規定,每年組織醫務人員進行身體檢查。
按照國家計劃免疫的要求醫務、勤雜等人員進行各類疫苗的預防接種。
堅持對在在院病人每天進行晨、午檢。各科室組織人員每天觀察本科室人員體溫變化,如有不適及時採取措施,凡是體溫高於37.5 C的均就醫診治。
對因病缺勤的人員進行登記,跟蹤治療情況,每周進行一次匯總。
發現病(疫)情實行層層報告制度:病人——科室主任——醫務科——院領導、區衛生防控辦、地區醫院保健科——區疾控中心。
出現疫情要在衛生防疫部門的指導,下根據疫情的程度和范圍採取及時、有效的消毒措施,切斷傳染源。
發現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例,要及時進行篩診排查,若高熱並伴嚴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要院120送往指定病區診治。
醫院設立隔離室,對傳染病和傳染病疑似患者以及體溫超過38 C並伴有感染症狀的人員實行隔離觀察,以防傳染他人造成疫情擴散。
儲備至少足夠一周用的消毒葯品以及常用應急葯品。
保證信息渠道暢通,設立24小時值班電話。
八.衛生防病工作的組織領導:
為了加強對醫院衛生防病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全方位協調,醫院成立衛生防病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⑧ 急診科的任務都有哪些
1、在分管院長領導下及醫務科指導下,負責科內的醫療、教學、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
2、制訂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經常督促檢查,按期總結報告。
3、定期查房,領導並參加危重、疑難病例的搶救與診治。主持各種疑難、危重、死亡病例討論會。
4、組織全科人員學習和運用國內外醫學先進經驗開展臨床急救和新的診治方法及臨床教學、科研工作,及時總結經驗。
5、確定科內醫師輪換、值班、會診,安排科內人員外出進修、培養深造,不斷提高本科人員的業務水平,及時進行技術考核。
6、督促本科人員認真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技術操作常規,嚴防差錯事故發生。
(8)急診科的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急診科首要任務是醫療,急診科收治疾病的范圍一般包括:各種急性外傷;突發急性腹痛;突發性高熱(T)38.5℃);腹瀉、嘔吐、嚴重脫水;各類休克;特發咯血/嘔血/便血/有內出血徵象;臨產/流產/或突發大量陰道出血;急性心、肺、腦、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
有抽搐症狀或各種原因的昏迷;額面青紫、呼吸困難;耳道、鼻道、咽部、眼內、氣道、或食道內有異物;眼睛急性疼痛、紅腫或急性視力障礙。
各種意外傷害,如中毒、中暑、自殺、淹溺、電擊傷、燒傷、蛇(蟲)咬(蟄)傷;急性尿閉、尿濱留、腎絞痛;慢性病急性發作;急性過敏性疾病;可疑有烈性傳染病;其他醫生認為符合急診條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