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強製法實施條例
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的情形有()。
根據《行政強製法》,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的情形有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與違法行為無關 ;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查封、扣押期限已經屆滿。
這是根據《行政強製法》第二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二)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與違法行為無關;
(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解除查封、扣押應當立即退還財物;已將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財物拍賣或者變賣的,退還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變賣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1)行政強製法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行政強製法》:
第二十九條凍結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凍結存款、匯款。
凍結存款、匯款的數額應當與違法行為涉及的金額相當;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凍結的,不得重復凍結。
第三十條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決定實施凍結存款、匯款的,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七項規定的程序,並向金融機構交付凍結通知書。
金融機構接到行政機關依法作出的凍結通知書後,應當立即予以凍結,不得拖延,不得在凍結前向當事人泄露信息。
法律規定以外的行政機關或者組織要求凍結當事人存款、匯款的,金融機構應當拒絕。
第三十一條依照法律規定凍結存款、匯款的,作出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三日內向當事人交付凍結決定書。凍結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地址;
(二)凍結的理由、依據和期限;
(三)凍結的賬號和數額;
(四)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行政機關的名稱、印章和日期。
Ⅱ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哪些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八條 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
(二)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三)出示執法身份證件;
(四)通知當事人到場;
(五)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
(六)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
(七)製作現場筆錄;
(八)現場筆錄由當事人和行政執法人員簽名或者蓋章,當事人拒絕的,在筆錄中予以註明;
(九)當事人不到場的,邀請見證人到場,由見證人和行政執法人員在現場筆錄上簽名或者蓋章;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程序。
第十九條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第二十條依照法律規定實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除應當履行本法第十八條規定的程序外,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
(二)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後,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程序。
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
(2)行政強製法實施條例擴展閱讀:
案例:
未告知當事人享有陳述申辯權 行政強制被撤銷
2016年10月10日 20:31 來源:廣西新聞網
平果縣水利局在對平果某供水公司採取行政強制停水措施時,未依法告知該公司享有陳述權和申辯權。近日,平果縣人民法院作出宣判,判決撤銷該行政行為。
多年前,平果某供水有限公司與那馬供水公司簽訂《平果縣那馬供水項目租賃經營合同書》,約定將那馬供水公司的供水設施、設備等出租給該公司經營自來水供水業務。平果縣水利局書面同意平果某供水公司按那馬供水公司《取水許可證》的許可范圍取水。
因平果縣水利局頒發的《取水許可證》有效期至2013年10月31日止,平果某供水公司在期限屆滿後,未取得新的取水許可證和延續取水審批手續的情況下繼續取水,平果縣水利局即作出《責令停止在那馬水庫取水通知書》,並於2016年1月17日採取強制停止取水措施。
此後,原告平果某供水公司將平果縣水利局訴至法庭,請求法院撤銷此行政行為。
本案中,被告平果縣水利局作出《責令停止在那馬水庫取水通知書》以及在採取行政強制停水措施時,沒有依法告知原告享有陳述權和申辯權,剝奪了原告平果某供水有限公司應當享有的權利。
據此,法院判決確認被告平果縣水利局對原告平果某供水有限公司採取強制停水措施的行政行為違法,撤銷其作出的《責令停止在那馬水庫取水通知書》。
Ⅲ 《行政強製法》規定的行政強制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行政強製法 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答:本法主要確立了三大基本原則,
第一是合法專性原則。行政強屬製作為一項重要的行政權力,其設定和實施都應當依照法定的許可權、范圍、條件和程序。
第二是適當性原則。在行政強制領域中也稱為比例原則,是指行政機關在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某一行政目的的情況下,應當採用對當事人權益損害最小的方式,這樣做才是適當和合理的。
第三是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法律是讓人們遵守而不是讓人們違反的,因此,懲罰不是目的,教育和引導公民守法才是最終目的。行政強制是一類負擔性行政行為,實施結果是對公民人身權、財產權的限制和剝奪,因此不僅不能濫用,還應當從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強調少用、善用和慎用,絕不能形成無強制不行政、無強制不管理的思維定式。
希望能幫助到你~請採納~~~
Ⅳ 拆除違章建築的行政強製法規定是怎樣的
城管局隸屬於市容管理辦公室的一個下屬部門,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事業單位
根據憲法制定的行政強製法草案日前首次提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草案規定,實施強制執行應當事先進行督促催告,強制拆除違章建築,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行政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執行。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信春鷹在向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作行政強製法草案的說明時表示,行政強制制度涉及行政管理的效率,也涉及對公民的人身
權和財產權的處分或者限制。目前,由於沒有統一的法律規范,一些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既存在對某些嚴重違法行為因為缺少強制手段處理不力的情況,也存在行政強制手段濫用的情況。
來源金華律師網頁鏈接
行政強製法草案規定了實施強制應當遵循的原則包括:法定原則、適當原則、不得濫用原則、和解原則。同時強調,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聽取當事人的陳述與申辯;實施強制執行,應當事先進行督促催告;實施行政強制必須嚴格依法進行,文明執法。
Ⅳ 行政強製法 有哪些新規定
公權當有界 強制需謹慎--聚焦行政強製法六大亮點
1.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否可以設定行政強制措施,是規范行政強制的首要問題。規范行政強制權的設定是主要立法目的之一。行政強製法第九條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的種類:(一)限制公民人身自由;(二)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三)扣押財物;(四)凍結存款、匯款;(五)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設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屬於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事項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且屬於地方性事務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本法第九條第二項、第三項的行政強制措施。法律、法規以外的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
行政強製法還規定,法律對行政強制措施的對象、條件、種類作了規定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作出擴大規定。法律中未設定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不得設定行政強制措施。但是,法律規定特定事項由行政法規規定具體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本法第九條第一項、第四項和應當由法律規定和行政強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
2.行政強制權不得委託
為治理行政執法主體「多」「亂」的問題,使得如城管、文化執法大隊等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的部門應運而生。
行政強製法規定,行政強制措施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權不得委託。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同時,行政強製法還規定,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凍結存款、匯款應當由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不得委託給其他行政機關或者組織;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凍結存款、匯款。
3.實施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不得超期限
規范行政強制措施的實施程序,用一道道嚴密的程序來約束行政機關,是這部法律的重要內容。
行政強製法規定,實施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得超過法定期限。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目的已經達到或者條件已經消失,應當立即解除。當場告知或者實施行政強制措施後立即通知當事人家屬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機關、地點和期限。
法律規定,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在緊急情況下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在返回行政機關後,立即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
行政強製法第十八條規定了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遵守的規定,如實施前須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經批准;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出示執法身份證件;通知當事人到場;當場告知當事人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理由、依據以及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救濟途徑等。
4.實施強制執行不得「夜襲」
綜觀行政強製法,很多條文採用禁止性規定體現以人為本的立法理念。
法律規定,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與違法行為無關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不得查封、扣押公民個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當事人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已被其他國家機關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復查封。
法律規定,行政機關不得在夜間或者法定節假日實施行政強制執行。但是,情況緊急的除外。行政機關不得對居民生活採取停止供水、供電、供熱、供燃氣等方式迫使當事人履行相關行政決定。
5.堅持教育與強制相結合原則
「行政強制立法的目的不是強化行政強制,而是減少行政強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行政強製法在程序設計上,始終貫徹教育與強制相結合的原則。」
法律規定,違法行為情節顯著輕微或者沒有明顯社會危害的,可以不採取行政強制措施。行政機關作出強制執行決定前,應當事先催告當事人履行義務。
法律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執行,行政機關可以在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下,與當事人達成執行協議。執行協議應當履行。當事人不履行執行協議的,行政機關應當恢復強制執行。
法律也為違法建築當事人自行拆除違建提供了時機和餘地。法律規定,對違法的建築物、構築物、設施等需要強制拆除的,應當由行政機關予以公告,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6.為受害人提供全面的權利救濟途徑
行政強製法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受到行政強制權侵害時,規定了全面的救濟途徑。
法律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利用行政強制權為單位或者個人謀取利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因行政機關違法實施行政強制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要求賠償。
行政機關強制執行,法律規定,在執行中或者執行完畢後,據以執行的行政決定被撤銷、變更,或者執行錯誤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不能恢復原狀或者退還財物的,依法給予賠償。
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製法》的規定,哪些屬於行政強制執行
根據《中華人民共抄和國行政強製法》第十二條 行政強制執行的方式:
一,加處罰款或者滯納金;
二,劃撥存款、匯款;
三,拍賣或者依法處理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
四,排除妨礙、恢復原狀;
五,代履行;
六,其他強制執行方式。
Ⅶ 行政強製法關於查封,扣押實施主體是如何規定
《行政強製法》第二十二條規定,查封、扣押應當由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實施,其他任何行政機關或者組織不得實施。
此外跟行政強制措施的施行主體相關的條文還有:
第十六條第一款行政機關履行行政管理職責,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行政強制措施。
第十七條第三款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行政機關具備資格的行政執法人員實施,其他人員不得實施。
第十八條第二項行政機關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應當由兩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實施。
Ⅷ 行政強製法規定的一般行政強制措施實施程序是什麼
實施行政強制措施一般程序
1、行政執法主體的程序:內部審批程序,兩人執法程序,表明身份程序。
2、保障當事人程序權利:當事人有到場權、知情權、陳述申辯權。
3、製作現場筆錄的程序。
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Ⅸ 《行政強製法》出台後限制人身自由權力由誰實施
法律規定的限制人身自由的種類
1、約束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12條規定:「醉酒的人在醉酒狀態中,對本人有危險或者對他人的安全有威脅的,應當將其約束到酒醒。」《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14條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嚴重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他人人身安全的精神病人,可以採取保護性約束措施。」
2、留置盤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9條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符合法定情形時,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留置至四十八小時,進行繼續盤問。
3、強行驅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8條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秩序或者危脅公共安全的人員,可以強行帶離現場、依法予以扣留;第15條規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和時間限制人員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時可以實行交通管制;第17條規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經批准對嚴重的突發性事件可以實行現場管制,人民警察可以強行驅散,並對拒不服從的人員強行帶離現場。
4、海關扣留:《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4條第1款第4項規定,在海關監管區和海關附近沿海沿邊規定地區,海關有權檢查走私嫌疑人的身體;對走私罪嫌疑人,經關長批准,可以扣留移送司法機關,扣留時間最長可至48小時。
5、戒嚴扣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第4條規定:「戒嚴期間,為保證戒嚴的實施和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國家可以依照本法在戒嚴地區內,對憲法、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利和自由的行使作出特別規定。」根據該法第23條規定,戒嚴執勤人員有權對違反宵禁規定的人予以扣留,直至清晨宵禁結束,並有權對其人身進行檢查。另外,根據該法規定,戒嚴執勤人員可以採取強行驅散、交通管制和現場管制等措施。
6、強行遣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第33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第26條的規定,公民在本人居住地以外的城市發動、組織當地公民的集會、遊行、示威的,公安機關有權予以強行遣回原地,由居住地的公安機關依法處理。
7、緊急拘留: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拘留」二字的含義極為復雜,除了上文提到的常見的三種即作為刑事強制措施的拘留、作為民事強制措施的拘留、作為治安行政處罰的拘留以外,還有一種較少使用的拘留即緊急拘留,由於這種拘留很少使用,所以,人們經常忽視它的存在,或者把它與作為治安行政處罰的拘留混為一談。事實上,緊急拘留屬於行政強制措施,與其他三種拘留是有很大區別的。創設這一行政強制措施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該法第27條規定,舉行集會遊行示威有違法情形時人民警察應當予以制止,不聽制止的,人民警察現場負責人有權命令解散,拒不解散的,人民警察現場負責人有權對拒不服從的人立即予以拘留;第33條規定,公民在本人居住地以外的城市發動、組織當地公民的集會遊行示威的,公安機關有權予以拘留。以上兩種情況下的拘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集會遊行示威法實施條例》第26條、第28條的規定,均不屬於行政處罰。比如,《實施條例》第28條規定:對於依照《集會遊行示威法》第27條的規定立即予以拘留的,公安機關應當在24小時內進行訊問,不需追究法律責任的,可以令其具結悔過後釋放;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辦理。這一規定表明,拘留本身還不屬於「追究法律責任」,僅僅是為了追究法律責任而採取的緊急行政強制措施,故它不是行政處罰。另外,從《集會遊行示威法》第31條、《實施條例》第27條規定的行政處罰申請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的精神看,緊急拘留也被排除在「治安管理處罰」之外即對緊急拘留不能像對治安拘留那樣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Ⅹ 行政強製法的查封和扣押解除有哪些規定
情況緊急,需要當場實施行政強制措施的,行政執法人員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向行政機關負責人報告,並補辦批准手續。行政機關負責人認為不應當採取行政強制措施的,應當立即解除
行政機關採取查封、扣押措施後,應當及時查清事實,在規定的期限內作出處理決定。對違法事實清楚,依法應當沒收的非法財物予以沒收;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銷毀的,依法銷毀;應當解除查封、扣押的,作出解除查封、扣押的決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解除查封、扣押決定:
(一)當事人沒有違法行為;
(二)查封、扣押的場所、設施或者財物與違法行為無關;
(三)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處理決定,不再需要查封、扣押;
(四)查封、扣押期限已經屆滿;
(五)其他不再需要採取查封、扣押措施的情形。
解除查封、扣押應當立即退還財物;已將鮮活物品或者其他不易保管的財物拍賣或者變賣的,退還拍賣或者變賣所得款項。變賣價格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補償
未依法及時解除查封、扣押的,由上級行政機關或者有關部門責令改正,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