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的規章制度
Ⅰ 麻醉科質控員職責是什麼謝謝
管理麻醉科工作質量、制度、工作流程。提高麻醉質量和安全性,改善病人的就醫質量。
Ⅱ 麻醉科在醫療質量管理方面有何舉措
醫院醫療質量管理是醫院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醫院要提升醫療管理水平,有以下十大措施可採取。
一 建立健全醫療質量管理體系
醫院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質量管理體系審核和管理評審,檢查醫院質量方針、目標實現情況,隨時協調醫院各部門、科室質量管理體系,保證醫院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
二 持續改進
不斷檢查完善醫院質量評價標准以及配套的實施方案或措施,適時修改醫院質量控制管理方案。
三 嚴格依法執業
無資質人員不得單獨上崗,不能簽發報告單,不能書寫相關醫療文書。剛畢業、新人院員工,在尚未取得執業資格的時候, 科室應指定高年資醫師(護師、技師)帶教,並對其醫療行為負責。嚴格進行手術分級管理,腫瘤診治、新技術、新項目准入管理。
四 加強基礎質量教育、培訓,為終末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由醫教部組織對全員進行"三基"教育,每年不少於2次,各臨床、醫技科室每季度對本科全員進行專科基本知識教育、培訓和考核。對新參加工作的員工要有明細詳盡的教育、培訓計劃。
五 加強質量控制教育,強化法律意識和質量意識
由質控部、醫教部組織進行質量控制教育,學習各項衛生法律、法規、診療規范、操作規范、工作流程。對違反醫療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技術操作規程的人員進行個別強化教育。特別是對新參加工作的人員進行專項崗前教育,樹立起良好的法律、質量意識。
六 以預防為主,實行全程質量控制
根據醫療質量形成的規律、特點以及影響醫療質量的因素和薄弱環節,採取預防性管理,對病人從人院到出院的整個醫療過程,實行全程質量控制。
七 明確責任,細化、分解指標,層層落實
將控制指標明確下達到各相關科室。將醫院重點監控的各項質量指標細化,分解到各個相關科室,科室可以落實到人,按月對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統計,未達標的及時通報;季度對各項指標進行考核。
八 質控部門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查、督導
(一)運行病歷:每月各科室質控小組對本科運行病歷進行檢查,數量不少於當月出院病歷總數的30%,將檢查結果認真記錄,對不規范的地方提出改進方法,保證不合格病歷不出科。每月由質控科對運行病歷進行抽查,對檢查中發現的不規范書寫進行及時反饋。終末病歷由病案管理醫師進行統一集中檢查、評分、記錄,確保不合格病歷不上架,並將各科室評分結果納入科室績效考核。
(二)病歷質量:每份病歷上架前由病案管理醫師進行初檢,每季度病案管理委員會組織臨床專家對各科終末病歷進行抽查,按照《住院病歷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分,將"病案甲級率"納人科室"績效考核成績",對優秀病歷和丙級病歷分別進行單項獎勵和處罰。質控科每季度撰寫病歷質量報告,並通報全院。對病歷檢查中多次不合格的或有重大缺陷的科室或個人,應及時反饋,限時糾正,並作為重點監控對象,實行重點檢查,必要時責成其接受醫教科安排的專項培訓。
(三)門診質量:門診部每月對門診質量進行評價,內容包括門診病歷質量,檢驗、影像報告單質量(包括時限性、准確率),門診處方質量, 病人滿意率。
(四)申請單質量:每月由質控科組織醫技部門對全院各類申請單進行檢查,統計各科室申請單合格率及存在的主要不合格問題上報質控部,按月反饋科室。
(五)處方質量:每月由質控科組織有關部門對全院處方進行檢查,對處方的規范書寫、合理用葯等進行點評,按科統計處方合格率,上報質控科,按月進行反饋。
(六)護理質量:護理部通過每月抽查、每季度集中檢査相結合的方式對基礎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文書、基礎操作、護理質量管理等方面進行檢查、考核,將考核成績與績效考核掛鉤。
(七)綜合檢査:每季度由醫療質量管理委員會組織對臨床、醫技科室的基礎質量、環節質量、終末質量進行全面檢查,將考核成績與科室績效考核掛鉤。
九 質量控制責任追究
把各種質量指標完成情況作為科室工作核心納入績效考核體系,並與個人述職、年終考核、職稱晉升掛鉤。對重點質量完成情況進行監控,對於不合格、不規范的行為進行相應的處罰,具體到科室及個人。已分解到科室、部門的各項醫療質量指標按季度進行統計, 根據完成情況得出相應成績,納人科室、部門的績效考核成績,與科室、個人的經濟收人掛鉤。
對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工作質量缺陷、隱患,應由存在安全隱患的科室、部門,分析其發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法,消除安全隱患,控制醫療風險,提高醫療質量。
十 推行臨床路徑管理
以"新農合"www.304wsjfm.com單病種控制為基本病種,逐步、分批推出常見病、多發病的單病種臨床路徑管理,在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同時,合理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提高效率,降低患者基本就醫費用。
Ⅲ 麻醉科醫療質控管理組職責
34r
Ⅳ 麻醉科危重患者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一. 臨床科室危重患者搶救應在科主任或副主任以上醫師統一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不在時由職稱最高的醫師(主治醫師資格及以上人員)主持搶救工作,但必須及時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做好危重疑難病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災難事故的請示報告工作。
二. 搶救過程中如需請他科會診或協助搶救,相關科室醫務人員應積極配合,全力支持,不得延誤或推諉。必要時搶救科室可指名要求有關科室正(副)主任醫師或主治醫師參加搶救。
三. 參加搶救醫務人員應做到嚴肅認真、服從指揮、分工明確、配合密切、分秒必爭、操作嫻熟、觀察嚴密。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和三查七對制度,注意採取保護性醫療措施,嚴防差錯事故和醫療糾紛的發生。
四. 搶救過程中應堅持告知同意原則,如需進行具有危險性或有可能造成意外傷害的檢查或治療時,應向患者或其家屬解釋說明,在徵得同意並簽字認可後方可實施。
五. 有搶救醫囑一定要有搶救紀錄。搶救記錄應詳實、准確、完整,保存完好,避免遺失。搶救過程中來不及記錄的,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應及時補記。搶救記錄嚴格按照《福建省病歷書寫規范(2003年修訂版)》的要求書寫。
六. 各臨床科室應做到搶救器材、設備、葯品定人管理、定點放置、定品種數量、定期檢修保養,及時消毒滅菌,及時整理補充,班班清點交接,確保齊全完備,隨時可用。
七. 搶救工作結束,科主任、護士長應及時組織科內討論,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危重病人搶救水平。
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1、危重患者搶救制度是執行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危重患者是指具有嚴重病理生理異常的患者。
2、危重患者的預後較差,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與患者的基礎疾病、器官或系統的功能狀況,對治療的反應等有關;同時,也與搶救是否及時、搶救措施是否得當等有關。
3、對於危重患者,醫師應當向其親屬報書面病危通知、告知病情,填寫病情告知書。同時,將危重患者的病危通知書報醫教科備案。
4、一級醫師(或值班醫師)給予危重患者基礎處理,同時通知上級醫師(二級或三級以上醫師)立即到搶救現場,涉及多學科危重患者的搶救,應當通知相關學科的上級醫師(二級或三級以上醫師) 立即到搶救現場。
5、二級或三級以上醫師是危重患者搶救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涉及多學科危重患者的搶救,由醫教科或總值班指揮。特殊情況下,應當請上級醫師的專家會診。
6、應當及時建立監護系統,特別時建立對呼吸、心臟、循環、腎臟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等的監護。應當及時了解其它相關臟器的功能情況。
7、應當及時制定危重患者的搶救方案。根據搶救中患者的病情,及時調整搶救方案,盡最大努力改善和/或維持其它相關臟器的功能。
8、應當做好危重患者搶救工作中的護理工作。加強巡迴,嚴密觀察。必要時,給予特級護理。
9、醫教科、護理部或總值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從相關科室調整人員、設備、葯品以及其它物品支援搶救科室。
10、應當做好危重患者搶救工作中的病歷記錄工作。特殊情況下,先進行搶救,條件允許時,及早據實補齊搶救記錄。
11、搶救工作結束後,搶救科室應當及時組織病歷討論。討論會由科主任或三級醫師主持,搶救科室的醫護人員參加討論。必要時,邀請相關科室的醫務人員參加,特殊情況下,醫教科參加討論組。將討論會記錄的全部或部分內容整理後另附頁抄寫,經二級或三級以上醫師簽字後,歸入病歷。
危重患者搶救制度
一、重危患者的搶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醫師負責組織並主持搶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不在時,由職稱最高的醫師搶救工作,但必需及時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醫師或本科二線班人員。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協同搶救的病人應及時報告醫務處、護理部和業務副院長,以便組織有關科室共同進行搶救工作。
二、對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遲搶救,必需全力以赴,分秒必爭,並做到嚴肅、認真、細致、准確,各種記錄及時全面。涉及到法律糾紛的,要報告有關部門。
三、參加危重病人搶救的醫護人員必須明確分工,緊密合作,各司其職,要無條件服從主持搶救工作者的醫囑,但對搶救病人有益的建議,可提請主持搶救人員認定後用於搶救病人,不得以口頭醫囑形式直接執行。
四、參加搶救工作的護理人員應在護士長領導下,執行主持搶救人員的醫囑,並嚴密觀察病情變化,隨時將醫囑執行情況和病情變化報告主持搶救者。執行口頭醫囑時應復誦一遍,並與醫師核對葯品後執行,防止發生差錯事故。
五、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對制度,日夜應有專人負責,對病情搶救經過及各種用葯要詳細交待,所用葯品的安空瓿經二人核對方可棄去。各種搶救物品、器材用後應及時清理、消毒、補充、物歸原處,以備再用。房間進行終末消毒。
六、及時向病員家屬或單位講明病情及預後,以期取得家屬或單位的配合。
七、需跨科搶救的重危病人,原則上由醫務處或業務副院長領導搶救工作,並指定主持搶救人員。參加跨科搶救病人的各科醫師應運用本科特長致力於病人的搶救工作。
八、不參加搶救工作的醫護人員不得進入搶救現場,但須做好搶救的後勤工作。
九、搶救工作期間,葯房、檢驗、放射或其他特檢科室,應滿足臨床搶救工作的需要,不以任何借口加以拒絕或推遲,總務後勤科室應保證水、電氣等之供應。
十、各科每日須留有機動床位,以備急、重症病人入院治療、搶救時使用。
Ⅳ 疼痛科規章制度是什麼
疼痛科一般在三甲醫院才設立,是和麻醉科再一起的!
麻醉科規章制度
一、麻醉記錄單管理制度:
1、麻醉記錄單是手術治療病人的醫療檔案,也是進行教學、科研工作的珍貴資料。因此,要求麻醉醫師必須認真填寫。
2、麻醉醫師應認真、如實把麻醉記錄單各項填寫完整清楚,要字跡清楚。
3、麻醉記錄單專人負責管理,每月按日期整理一次。每年做出統計,統一管理。
二、麻醉前疑難病例討論及會診制度:
1、對於疑難病例或具有教學意義的病例、少見病例,在科主任的主持下進行術前討論,對術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提出相應措施。
2、回顧性總結手術麻醉病例和重危病人的搶救過程及經驗教訓。
3、院外會診由副主任醫師以上或高年主治醫師擔任,院內會診由主治醫師以上擔任。
4、因病情或術前准備不足需停止麻醉應經主治醫師以上會診同意。
5、會診病例和疑難病例討論記錄在專用本上。
三、麻醉葯品管理制度:
1、專人負責管理,定期檢查、領取。
2、毒麻葯品除有專人保管外,麻醉醫師憑毒麻葯處方領取。
3、急救葯品定點放置,並有明顯標志,以利搶救急需。
4、麻醉中特殊用葯,需經負責麻醉的主治醫師同意後才可應用。
5、麻醉葯品(毒麻葯)不得外借,特殊需要時需經科主任批准並按時如數還清。
四、麻醉機和儀器管理制度:
1、麻醉前應認真檢查所用的麻醉用具和儀器。
2、麻醉後應關閉各種開關,取下各種銜接管,消毒螺紋管,呼吸囊等。
3、麻醉機、監護儀等貴重儀器由專人管理,定期檢查及維護,發現缺失或損壞立即報修,保證麻醉設備的完好率。
4、喉鏡等麻醉器械專人管理,經常檢修,以備隨時應用。
五、消毒制度:
1、麻醉器械:螺紋管、呼吸氣囊、舌鉗等每次用完後浸泡、清洗、消毒或熏蒸,以防交叉感染。
2、浸泡酒精等溶液的容器定期更換。
3、放置麻醉器械盤及蓋單一人一用一消毒。
4、一次性消耗材料用後,由使用者浸泡、毀型。
六、交接班制度:
1、主班醫師與夜班醫師交接日間麻醉工作及尚未結束的急診手術。
2、交接搶救箱、麻醉器具及毒麻葯品使用的情況。
3、主班負責日間急診手術病人的麻醉工作和科內院內搶救工作。
4、主班或護士負責請領補充當日使用的葯品。
七、麻醉恢復室工作制度:
1、麻醉恢復室是密切觀察麻醉病人蘇醒的場所,對手術、麻醉後危重病人進行監測治療,及時觀察病情變化,提高手術麻醉後病人的安全性。手術後由於麻醉葯、肌松葯和神經阻滯作用尚未消失,常易發生嘔吐、誤吸、缺氧、高碳酸血症、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常導致心血管功能與呼吸功能紊亂。因此,在麻醉恢復室內應進行密切的監測和治療,並及時記錄。
2、恢復室病人常規監測一般項目包括:血壓、呼吸、脈搏、血氧飽和度、心電圖、血常規、尿量、補液量及速度和引流量等。
3、恢復室內應給予病人充分鎮靜、鎮痛以減輕各種並發症。
4、病人離開恢復室應符合下列標准:
(1)全麻者需完全清醒,能正確回答問題,呼吸道通暢,循環功能穩定,血氧飽合度下降不超過術前的3-5%。
(2)椎管內麻醉病人通氣量滿意,一般狀況穩定。
5、恢復室在麻醉科領導下,由麻醉科醫師主持日常工作,其職責范圍同麻醉科三級醫師負責制。
八、疼痛治療制度:
1、疼痛門診除遵守門診部的一切規章制度外,強調病歷的書寫要規范化,保管及隨訪要常規化。
2、病人治療前應明確診斷,必要時請有關科室會診。
3、疑難病例應請上級醫師或請有關科室會診、研究治療方案。
4、治療後患者要觀察15--30分鍾方可離開。
5、備好急救葯品及器械。
6、應由主治醫師以上醫師出疼痛門診。
7、術後疼痛治療的病人要及時下醫囑,交待護士觀察病情,每天至少一次巡視病人,調整用葯劑量及速度。
九、人才培養制度:
1、科主任負責全科各級醫師的培養工作,須有計劃、明確任務,並有一定的檢查考核制度。
2、住院醫師應到循環及呼吸內科等科室輪轉學習半年至一年。每年寫1篇論文或譯文。
3、主治醫師除臨床工作外,應在科主任指導下承擔臨床科研項目,每年寫出1-2篇論文或文獻綜述。
4、爭取和創造條件對各級醫師分批選送學習外文和進修。
5、由科主任或高年主治醫師負責教學工作,擔任醫學生的授課任務,按統一教學大綱備課。在主治醫師指導下,由高年住院醫師指導醫學生見習和實習工作。
6、招收進修醫師,以臨床實踐為主,兼學理論。
十、業務學習和科研製度:
1、由科主任或一名高年醫師負責科內業務學習,內容有:交流臨床麻醉經驗、重要病例討論、讀書報告、文獻綜述、麻醉新葯和新技術介紹,科研課題報告會等。
2、病例討論主要是討論疑難病例或並發症病例。手術後24小時內死亡病例,應在一周內進行全科討論,以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不斷提高麻醉水平。
3、科研計劃由科主任同有關人員制訂,開始前應在本科內做開題報告。
4、科研成果應在科內報告並存入科研檔案。
1、麻醉醫師在術前一天到病房熟悉病人病例、各項檢查結果,詳細檢查病人,充分了解病人的思想情況和全身情況,作好病人思想工作,消除對麻醉和手術的顧慮。重大手術與術者一起參加術前討論,共同制定麻醉方案。
2、麻醉醫師應於麻醉前檢查麻醉葯品,必須做到三查(查葯物名稱、濃度、劑量),並檢查麻醉用具和急救設備。手術結束後,應及時清理麻醉器材,補充麻醉葯品,對麻醉器材、葯品應妥善保管,定期檢查,防止積壓、浪費變質,並建立帳目,嚴格交接手續。
3、麻醉時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密切觀察病情,按規定填寫麻醉記錄,如有異常情況,應立即與術者共同處理,在麻醉過程中,麻醉者不得擅離崗位、任意交談、閱讀書報或參觀其它手術。
4、手術結束後,待病情許可方能將病人送回病房。到病房後應向值班醫護人員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項。
5、易燃、易爆等危險葯物要妥善保管。葯櫃要加鎖。葯瓶標簽不明嚴禁使用。
6、麻醉醫師應於術後進行隨訪,並將有關情況填寫於麻醉記錄中,如有麻醉並發症,應協助臨床醫生處理,並詳細記錄發生經過、治療情況及效果。
7、夜班交班前清潔辦公室、值班室的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