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規章分類
A. 食品分類國家標准
是否需要制定標准,主要有四個前提:第一,膳食暴露量達到一定水平——如果這個東西我們都不吃,也從來沒見,定標准就沒有意義;第二,食品污染源於自然狀態,而非人為或事故;第三,生產經營行為符合規范要求;第四,兼顧實施能力,合理可行。
在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體系是這樣的,首先在頂層有制定原則、風險評估方法、食品分類、名詞術語,接下來還有基礎標准、產品標准、添加劑規格等,每一類里又包括很多具體標准。《食品安全法》中明確指出,「鼓勵企業制定嚴於國家標准和地方標準的企業標准」。也就是說,國家標準是底線,任何人不能突破這個底線,而在此前提下,企業自定的標准可以嚴於國家標准。
一旦超標,會不會造成健康損害?比如花生里有某一濃度的黃麴黴毒素,我們每天吃二兩,吃若干年,得癌症的概率到底有多大,這就需要風險評估。當然,科學評估針對人群,而不是個人。
比如食品添加劑,用最敏感的動物做實驗,找到不對其健康造成損害的劑量,然後降低10倍推導到人,再降低10倍作為個體差異,得到的就是全球公認的ADI值(每日人體每千克體重允許攝入的毫克數),也就是說在我們的一生種每天吃這個量都不會有危險。再考慮到上述100倍保險系數,超標和對健康造成損害實際仍有很大距離。最令人焦慮的是,科學家評估出的風險水平與公眾感知存在巨大差異,彌合這個鴻溝,要靠媒體將科學的聲音傳播給公眾。
目前認為,中國標准和國際標准在組織體系、標准架構、科學基礎等方面是求同的。那麼「存異」的又是什麼?主要是標准數量、標准數值和是否強制。比如我們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強制性的,而國際標準是推薦性的,這就涉及到風險管理的問題。事實上,標准就是風險管理的手段之一。風險評估基於科學,它適用於任何國家和人群;而風險管理基於評估,同時還要兼顧社會、經濟、文化因素。於是,差異就出現了。而標準的背後,往往是國與國之間食品貿易的角力。因此,我們看待食品安全不能一味向國際標准看齊,而是要回歸科學、強調風險評估、制定適合中國國情的標准。
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一個美國人寫的書,書名叫《叢林》,描寫的是芝加哥百年前的屠宰廠,裡面不少場景與我們的現狀頗為相似。食品安全問題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逐步產生的,也必然隨著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而逐步解決。但食品安全問題永遠不會消失,解決掉這個問題以後又會面臨新的問題,比如現在是小、散、亂,將來還會有規模化的問題。
B. 食品安全規章制度
一、進貨索證索票制度
(一)嚴格審驗供貨商(包括銷售商或者直接供貨的生產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
(二)對購入的食品,索取並仔細查驗供貨商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或者流通許可證、標注通過有關質量認證食品的相關質量認證證書、進口食品的有效商檢證明、國家規定應當經過檢驗檢疫食品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上述相關證明文件應當在有效期內首次購入該種食品時索驗。
(三)購入食品時,索取供貨商出具的正式銷售發票;或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索取有供貨商蓋章或者簽名的銷售憑證,並留具真實地址和聯系方式;銷售憑證應當記明食品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銷貨日期等內容。
(四)索取和查驗的營業執照(身份證明)、生產許可證、流通許可證、質量認證證書、商檢證明、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和銷售發票(憑證)應當按供貨商名稱或者食品種類整理建檔備查,相關檔案應當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一)每次購入食品,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二)採取賬簿登記、單據粘貼建檔等多種方式建立進貨台賬。食品進貨台賬應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定期查閱進貨台賬和檢查食品的保存與質量狀況,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作出醒目標注,並將食品集中陳列或者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對超過保質期或者腐敗、變質、質量不合格等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撤下櫃台銷毀或者報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食品的處理情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如實記錄。
三、 庫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不得與洗化用品、日雜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倉庫實行專用並設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並運轉正常。
(三)食品應分類,分架,隔牆隔地存放。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四)貯存散裝食品的,應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五) 建立倉庫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做到勤進勤出,先進先出,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
及時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食品倉庫應經常開窗通風,定期清掃,保持乾燥和整潔。
(七)工作人員應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保持個人衛生。
四、食品銷售衛生制度
(一)食品銷售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後上崗,銷售過程中禁止撓頭、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捂口。
(二)銷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須有完整的包裝或防塵容器盛放,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
(三)食品銷售應有專櫃,要有防塵、防蠅、防污染設施。
(四)銷售的預包裝及散裝食品應標明廠名、廠址、品名、生產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質期)等。
五、食品展示衛生制度
(一)展示食品的貨架必須在展示食品前進行清潔消毒。
(二)展示食品必須生、熟分離,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三)展示直接入口食品必須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保持食品新鮮衛生,不得超出保質期。
(四)展示櫃的玻璃、銷售用具、架子、燈罩、價格牌不得直接接觸食品,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貨架上。。
(五)展示食品的銷售人員必須持有有效健康證明上崗,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
六、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
(一)食品經營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
(三)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七、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
(一)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培訓以及操作技能培訓。
(二)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包括實習工、實習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
(三)建立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記錄歸檔,以備查驗。
八、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裝材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
(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食品用具要有專人保管、不混用不亂用。
(四)食品冷藏、冷凍工具應定期保潔、洗刷、消毒,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應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要求的用具及時更換。
九、衛生檢查制度
(一)制定定期或不定期衛生檢查計劃,將全面檢查與抽查、問查相結合,主要檢查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
(二)衛生管理人員負責各項衛生管理制度的落實,每天在營業後檢查一次衛生,檢查各崗是否有違反制度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改進,並做好衛生檢查記錄備查。每周1-2次全面現場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並提出限期改進意見,做好檢查記錄。
C. 食品分類標准
一般食品生產許可有個分類。許可的分類包括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調味品,肉製品,乳製品,飲料,方便食品,餅干,罐頭,冷凍飲品,速凍食品,薯類和膨化食品,糖果製品,茶葉及相關製品,酒類,蔬菜製品,水果製品,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蛋製品,可可及焙烤咖啡產品,食糖,水產製品,澱粉及澱粉製品,糕點,豆製品,蜂產品,保健食品等,沒有列全,具體可查看食品相關網站。
D.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哪些
和食品相關的所有法律法規有以下: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為了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促進技術進步,改進產品質量,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標准化工作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發展對外經濟關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
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0年07月08日發布,自1993年09月0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3、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乙類傳染病經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准後可以按甲類傳染病採取預防措施。非典、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這三種傳染病雖然只被納入乙類,但由於其傳染性強、危害大,如果先要報批、公布才能實施,難免貽誤時機,導致嚴重後果。
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是為保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行為,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已經2005年8月10日國務院第101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規定,制定本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主管全國進出口商品檢驗工作。
E. 國內食品標准規章里,開頭字母有所不同,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我們國家的標准體系總體分為強制性標准和非強制性標准。從標準的級別來分,分為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企業標准。GB就是國標的開頭拼音字母。有T的,就是推薦性標准。比方農業標准往往是NY開頭的。企業標准應該是Q字開頭,也就是企業的企的拼音。
比如說,北京市旺發食品廠的標准代號,應該是Q/BJWF001,後面的001就是第一號標准。當然還可以有002,003。
強制性標准相當於國外的技術法規,比如GB2760-2011就是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2011版。這個標准沒有T,自然是強制性標准,任何企業使用食品添加劑都必須執行這個標准,違反這個標準是要受到法律處罰的。
那麼帶T的標準是推薦性標准,比如GB/T 23330-2009 ,就是服裝 防雨性能要求 國家推薦性標准。這個標準是推薦性的,也就是說,企業可以使用,也可以不使用。但約定俗成的要求,如果你採用國標以外的標准,一般情況下,應該是比國標更加嚴格的標准要求,否則沒有必要使用其他標准。但是,如果你的產品使用了這個推薦性標准,那麼也就等於你明示你的產品使用此標准,那麼這個推薦性標准也就成了你自己必須遵守的標准,也等於強制性標准。
具體情況,你可以咨詢當地的質監部門。
F. 食品標準的分類
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葯材的物品,分類如下:1、糧食及製品:指各種原糧、成品糧以及各種糧食加工製品,包括方便麵等;2、食用油:指植物和動物性食用油料,如花生油、大豆油、動物油等;3、肉及其製品:指動物性生、熟食品及其製品,如生、熟畜肉和禽肉等;4、消毒鮮乳:指乳品廠(站)生產的經殺菌消毒的瓶裝或軟包裝消毒奶,以及零售的牛、羊、馬奶等;5、乳製品:指乳粉、酸奶及其他屬於乳製品類的食品;6、水產類:指供食用的魚類、甲殼類、貝類等鮮品及其加工製品;7、罐頭:將加工處理後的食品裝入金屬罐、玻璃瓶或軟質材料的容器內,經排氣、密封、 加熱殺菌、冷卻等工序達到商業無菌的食品;8、食糖:指各種原糖和成品糖,不包括糖果等製品;9、冷食:指固體冷凍的即食性食品,如冰棍、雪糕、冰激凌等;10、飲料:指液體和固體飲料,如碳酸飲料、汽水、果味水、酸梅湯、散裝低糖飲料、礦泉飲料、麥乳精等;11、蒸餾酒、配製酒:指以含糖或澱粉類原料,經糖化發酵蒸餾而製成的白酒(包括瓶裝和 散裝白酒)和以發酵酒或蒸餾酒作酒基,經添加可食用的輔料配製而成的酒,如果酒、白蘭 地、香檳、汽酒等;12、發酵酒;指以食糖或澱粉類原料經糖化發酵後未經蒸餾而製得的酒類,如葡萄酒、啤酒;13、調味品:指醬油、醬、食醋、味精、食鹽及其他復合調味料等;14、豆製品:指以各種豆類為原料,經發酵或未發酵製成的食品,如豆腐、豆粉、素雞、腐竹等;15、糕點:指以糧食、糖、食油、蛋、奶油及各種輔料為原料,經烘烤、油炸或冷加工等方式製成的食品,包括餅干、麵包、蛋糕等;16、糖果蜜餞:以果蔬或糖類的原料經加工製成的糖果、蜜餞、果脯、涼果和果糕等食品;17、醬腌菜:指用鹽、醬、糖等腌制的發酵或非發醇類蔬菜,如醬黃瓜等;18、保健食品:指依據《保健食品管理辦法》,稱之為保健食品的產品類別;19、新資源食品:指依據《新資源食品衛生管理辦法》,稱之為新資源食品的產品類別;20、其他食品:未列入上述范圍的食品或新制訂評價標準的食品類別。
G. 食品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4-2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2001年10月27日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年8月28日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2003年修訂
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2004年修訂
國務院關於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准化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檢定的工作計量器具檢定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
糧食流通管理條例
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食鹽專營辦法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
鹽業管理條例
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農葯管理條例
獸葯管理條例
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
種畜禽管理條例
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
H. 食品分類有哪些
在科學規范食品的分類體系中,有乳與乳製品類、冷凍飲品類、水果、蔬菜類、脂肪類、糧食和糧食製品類、蛋及蛋製品類、調味品類、酒類等共計16種。這十六種食品分類,每一種都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甜味類食品就是很多人相當喜歡的一種,像甜甜圈、蛋糕等,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非常喜歡。
再者酒類食品中,有果酒、紅酒、白酒、啤酒等。因此,在這個大大的世界裡,食品的種類也是極為豐富多彩的。
食品共有16個大分類,每個大分類下面又有很多小分類,而且一些小分類下面又會再次分一些小小分類,以至延續,大概有300多個小類。而這些大大小小的分類也是我國目前制定企業標准,食品安全認證的主要依據。
I. 我國食品規章根據制定主體不同分為
食品規章根據制定主體不同,分為不同分為很多,所以食品的規章制度是非常嚴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