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規定的過失犯
A. 刑法中的過失犯罪罪名有哪些
您好!這個涉及很多。我國刑法關於過失犯罪的主要有以下內容:
第一百一十五條 【失火罪】【過失決水罪】 【過失爆炸罪】【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過失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九條 【過失損壞交通工具罪】【過失損壞交通設施罪】【過失損壞電力設備罪】【過失損壞易燃易爆設備罪】
第一百二十四條 【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過失破壞廣播電視設施、公用電信設施罪】
第一百三十一條 【重大飛行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二條 【鐵路運營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三條 【交通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四條 【重大責任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四條 【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
第一百三十五條 【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五條之一 【大型群眾性活動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六條 【危險物品肇事罪】
第一百三十七條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八條 【教育設施重大安全事故罪】
第一百三十九條 【消防責任事故罪】
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罪】
第二百三十五條 【過失致人重傷罪】
第三百二十四條 【過失損毀文物罪】
第三百六十九條 【過失破壞武器裝備、軍事設施、軍事通信罪】
第三百七十條 【過失提供不合格武器裝備、軍事設施罪】
第三百九十八條 【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
第四百三十二條 【過失泄露軍事秘密罪】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更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中有危險犯嗎
法律分析: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過失犯罪中是有危險犯的,例如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因過失行為構成放火罪、決水罪等,就是屬於危險犯。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條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過失犯前款罪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C. 刑法中過失犯罪是什麼意思
刑法的過失犯罪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過失犯罪是一定要有危害結果發生的,如果過失行為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就不會構成過失犯罪。
【法律依據】
《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D. 什麼是刑法中的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危害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E. 過失犯罪有什麼限制規定
法律分析:過失犯罪有下列限制規定:1、過失行為只有造成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才規定為犯罪;2、由於過失犯罪主觀惡性一般較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規定得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F. 刑法對過失犯罪如何規定
法律分析: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G. 刑法中過失犯罪是怎麼定義
法律上的故意與過失各自分兩種情況,共四種:
(一)直接故意:心態是希望結果的發生;
(二)間接故意:心態是放任結果的發生;比如張三要打鳥,其放槍的方向有人,不管他直接放,結果死傷人了,這是間接故意;
(三)過於自信的過失:不希望,反對結果的發生;因為過於自信了,出現了危害結果,違反了必要的注意義務。比如抱小孩在陽台上拋接,危險是顯而易見的,行為人說「沒事沒事,我技術高」,結果小孩摔下樓去了,行為人內疚不已。這是過於自信的過失。又比如醉酒駕車,帶著個親戚,出了交通事故,死傷了人。這也是過於自信的過失。
(四)疏忽大意的過失:不希望,反對結果的發生。因為疏忽大意了,出現了危害結果,違反了必要的注意義務。比如保安員按操作流程,每天要檢查一下防火設施,結果某晚玩忽職守,喝點小酒,少了那麼個流程,還湊巧在那晚失了火。
過於自信的過失,危險程度要大於疏忽大意的過失。
過於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的區別在於,對危害結果的態度。前面舉的拋接小孩的例子。有那黑幫老大說,我也玩玩這個,不用怕不用怕,我技術高。結果失手小孩摔下去了。黑幫老大拍拍手說,哎呀,不好意思。然後揚長而去,沒有任何內疚。這就不是過於自信的過失了,這是間接故意。
醉酒駕車出事的,如果心態上是過於自信的過失,那要定交通肇事罪。如果心態上是間接故意,那要定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美國刑法上也基本區分這四種主觀心態(Mensrea)。他們稱作:
故意
purposely/
on
purpose
of
罔顧
recklessly/
in
recklessness
of
明知
knowingly
疏忽
negligen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