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農業部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農業部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

發布時間: 2025-05-23 16:03:07

1. 農業部農葯管理條例

農業部農葯管理條例

為了保證《農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貫徹實施,加強對農葯登記、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促進農葯工業技術進步,保證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據《條例》的有關規定,農業部制定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是關於農業部農葯管理條例全文!

農業部農葯管理條例全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證《農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貫徹實施,加強對農葯登記、經營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促進農葯工業技術進步,保證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畜安全,根據《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農業部負責全國農葯登記、使用和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制定或參與制定農葯安全使用、農葯產品質量及農葯殘留的國家或行業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協助農業部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登記,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葯研製者和生產者申請農葯田間試驗和臨時登記資料的初審,並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縣和設區的市、自治州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條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負責全國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協助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葯具體登記工作。

第四條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必要時可以依法委託符合法定條件的機構實施農葯監督管理工作。受委託單位不得從事農葯經營活動。

第二章 農葯登記

第五條 對農葯登記試驗單位實行認證制度。

農業部負責組織對農葯登記葯效試驗單位、農葯登記殘留試驗單位、農葯登記毒理學試驗單位和農葯登記環境影響試驗單位的認證,並發放認證證書。

經認證的農葯登記試驗單位應當接受省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第六條 農業部制定並發布《農葯登記資料要求》。

農葯研製者和生產者申請農葯田間試驗和農葯登記,應當按照《農葯登記資料要求》提供有關資料。

第七條 新農葯應申請田間試驗、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

(一)田間試驗

農葯研製者在我國進行田間試驗,應當經其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初審後,向農業部提出申請,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對申請資料進行審查。經審查批准後,農葯研製者持農葯田間試驗批准證書與取得認證資格的農葯登記葯效試驗單位簽訂試驗合同,試驗應當按照《農葯田間葯效試驗准則》實施。

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對田間試驗的初審,應當在農葯研製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農葯研製者的田間試驗申請,申請資料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審查。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應當自農葯研製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三個月內組織完成田間試驗資料審查。

(二) 臨時登記

田間試驗後,需要進行示範試驗(面積超過10公頃)、試銷以及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的農葯,其生產者須申請原葯和制劑臨時登記。其申請登記資料應當經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初審後,向農業部提出臨時登記申請,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對申請資料進行綜合評價,經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評審,符合條件的,由農業部發給原葯和制劑農葯臨時登記證。

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對臨時登記資料的初審,應當在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一個月內完成。

境外及港、澳、台農葯生產者向農業部提出臨時登記申請的,申請資料由農葯檢定所審查。

農業部組織成立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一至二個月召開一次全體會議。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承擔。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應當自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三個月內組織完成臨時登記評審。

農葯臨時登記證有效期為一年,可以續展,累積有效期不得超過三年。

(三) 正式登記

經過示範試驗、試銷可以作為正式商品流通的農葯,其生產者須向農業部提出原葯和制劑正式登記申請,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對申請資料進行審查,經國務院農業、化工、衛生、環境保護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審查並簽署意見後,由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進行綜合評價,符合條件的,由農業部發給原葯和制劑農葯登記證。

農葯生產者申請農葯正式登記,應當提供兩個以上不同自然條件地區的示範試驗結果。示範試驗由省級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技術推廣部門承擔。

農業部組織成立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下設農業、毒理、環保、工業等專業組。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和一至二次主任委員會議。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承擔。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應當自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一年內組織完成正式登記評審。

農葯登記證有效期為五年,可以續展。

第八條 經正式登記和臨時登記的農葯,在登記有效期限內,同一廠家或者不同廠家改變劑型、含量(配比)或者使用范圍、使用方法的,農葯生產者應當申請田間試驗、變更登記。

田間試驗、變更登記的申請和審批程序同本《實施辦法》第七條第(一)、第(二)項。

變更登記包括臨時登記變更和正式登記變更,分別發放農葯臨時登記證和農葯登記證。

第九條 生產其他廠家已經登記的相同農葯的,農葯生產者應當申請田間試驗、變更登記,其申請和審批程序同本《實施辦法》第七條第(一)、第(二)項。

對獲得首次登記的,含新化合物的農葯登記申請人提交的數據,按照《農葯管理條例》第十條的規定予以保護。

申請登記的農葯產品質量和首家登記產品無明顯差異的,在首家取得正式登記之日起6年內,經首家登記廠家同意,農葯生產者可使用其原葯資料和部分制劑資料;在首家取得正式登記之日起6年後,農葯生產者可免交原葯資料和部分制劑資料。

第十條 生產者分裝農葯應當申請辦理農葯分裝登記,分裝農葯的原包裝農葯必須是在我國已經登記過的。農葯分裝登記的申請,應當經農葯生產者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初審後,向農業部提出,由農葯檢定所對申請資料進行審查。經審查批准後,由農業部發給農葯臨時登記證,登記證有效期為一年,可隨原包裝廠家產品登記有效期續展。

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應當自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之日起三個月內組織完成分裝登記評審。

第十一條 經審查合格的農葯登記申請,農業部應當在評審結束後10日內決定是否頒發農葯臨時登記證或農葯正式登記證。

第十二條 農葯登記證、農葯臨時登記證和農葯田間試驗批准證書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葯審批專用章」。

第十三條 農葯名稱是指農葯的通用名稱或簡化通用名稱,直接使用的衛生農葯以功能描述詞語和劑型作為產品名稱。農葯名稱登記核准和使用管理的具體規定另行制定。

農葯的通用名稱和簡化通用名稱不得申請作為注冊商標。

第十四條 農葯臨時登記證需續展的,應當在登記證有效期滿一個月前提出續展登記申請;農葯登記證需續展的,應當在登記證有效期滿三個月前提出續展登記申請。逾期提出申請的,應當重新辦理登記手續。對所受理的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續展申請,農業部在二十個工作日內決定是否予以登記續展,但專家評審時間不計算在內。

第十五條 取得農葯登記證或農葯臨時登記證的農葯生產廠家因故關閉的,應當在企業關閉後一個月內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交回農葯登記證或農葯臨時登記證。逾期不交的,由農業部宣布撤銷登記。

第十六條 如遇緊急需要,對某些未經登記的農葯、某些已禁用或限用的農葯,農業部可以與有關部門協商批准在一定范圍、一定期限內使用和臨時進口。

第十七條 農葯登記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責任為申請者提供的資料和樣品保守技術秘密。

第十八條 農業部定期發布農葯登記公告。

第十九條 農葯生產者應當指定專業部門或人員負責農葯登記工作。省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應當對申請登記人員進行相應的業務指導。

第二十條 進行農葯登記試驗(葯效、殘留、毒性、環境)應當提供有代表性的樣品,並支付試驗費。試驗樣品須經法定質量檢測機構檢測確認樣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與標明值相符,方可進行試驗。

第三章 農葯經營

第二十一條 供銷合作社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植物保護站,土壤肥料站,農業、林業技術推廣機構,森林病蟲害防治機構,農葯生產企業,以及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單位可以經營農葯。

農墾系統的農業生產資料經營單位、農業技術推廣單位,按照直供的原則,可以經營農葯;糧食系統的儲運貿易公司、倉儲公司等專門供應糧庫、糧站所需農葯的經營單位,可以經營儲糧用農葯。

日用百貨、日用雜品、超級市場或者專門商店可以經營家庭用防治衛生害蟲和衣料害蟲的殺蟲劑。

第二十二條 農葯經營單位應當具備《條例》第十八條規定的條件,經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合格後,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營業執照,方可經營農葯。

本《實施辦法》第二十條所列經營家庭用防治衛生害蟲和衣料害蟲殺蟲劑的單位,可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辦理營業執照。

第二十三條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葯經營單位提出的經營條件審查申請,應當在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給予答復。

第二十四條 農葯經營單位不得經營下列農葯:

(一)無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無農葯生產許可證或者生產批准文件、無產品質量標準的國產農葯;

(二)無農葯登記證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的進口農葯;

(三)無產品質量合格證和檢驗不合格的農葯;

(四)過期而無使用效能的`農葯;

(五)沒有標簽或者標簽殘缺不清的農葯;

(六)撤銷登記的農葯。

第二十五條 農葯經營單位對所經營農葯應當進行或委託進行質量檢驗。

第二十六條 農葯經營單位向農民銷售農葯時,應當提供農葯使用技術和安全使用注意事項等服務。

第四章 農葯使用

第二十七條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所屬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根據本行政區域內的病、蟲、草、鼠害發生情況,提出農葯年度需求計劃,為國家有關部門進行農葯產銷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第二十八條 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指導農民按照《農葯安全使用規定》和《農葯合理使用准則》等有關規定使用農葯,防止農葯中毒和葯害事故發生。

第二十九條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所屬的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做好農葯科學使用技術和安全防護知識培訓工作。

第三十條 農葯使用者應當確認農葯標簽清晰,農葯登記證號或者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生產批准文件號齊全後,方可使用農葯。

農葯使用者應當嚴格按照產品標簽規定的劑量、防治對象、使用方法、施葯適期、注意事項施用農葯,不得隨意改變。

第三十一條 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大力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瓜類、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葯材等。

第三十二條 為了有計劃地輪換使用農葯,減緩病、蟲、草、鼠的抗葯性,提高防治效果,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農業部審查同意後,可以在一定區域內限制使用某些農葯。

第五章 農葯監督

第三十三條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配備一定數量的農葯執法人員。農葯執法人員應當是具有相應的專業學歷、並從事農葯工作三年以上的技術人員或者管理人員,經有關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執法證,持證上崗。

第三十四條 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有權按照規定對轄區內的農葯生產、經營和使用單位的農葯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監督、檢查,必要時按照規定抽取樣品和索取有關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和隱瞞。

農葯執法人員對農葯生產、經營單位提供的保密技術資料,應當承擔保密責任。

第三十五條 對假農葯、劣質農葯需進行銷毀處理的,必須嚴格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按照農葯廢棄物的安全處理規程進行,防止污染環境;對有使用價值的,應當經省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檢驗,必要時要經過田間試驗,制訂使用方法和用量。

第三十六條 禁止銷售農葯殘留量超過標準的農副產品。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做好農副產品農葯殘留量的檢測工作。

第三十七條 農葯廣告內容必須與農葯登記的內容一致,農葯廣告經過審查批准後方可發布。農葯廣告的審查按照《廣告法》和《農葯廣告審查辦法》執行。

通過重點媒介發布的農葯廣告和境外及港、澳、台地區農葯產品的廣告,由農業部負責審查。其他廣告,由廣告主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查。廣告審查具體工作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和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承擔。

第三十八條 地方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向上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發生在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農葯案件的有關情況。

第六章 罰 則

第三十九條 對未取得農葯臨時登記證而擅自分裝農葯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分裝生產,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條 對生產、經營假農葯、劣質農葯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按以下規定給予處罰:

(一)生產、經營假農葯的,劣質農葯有效成分總含量低於產品質量標准30%(含30%)或者混有導致葯害等有害成分的,沒收假農葯、劣質農葯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生產、經營劣質農葯有效成分總含量低於產品質量標准70%(含70%)但高於30%的,或者產品標准中乳液穩定性、懸浮率等重要輔助指標嚴重不合格的,沒收劣質農葯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

(三)生產、經營劣質農葯有效成分總含量高於產品質量標准70%的,或者按產品標准要求有一項重要輔助指標或者二項以上一般輔助指標不合格的,沒收劣質農葯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3萬元以下罰款。

(四)生產、經營的農葯產品凈重(容)量低於標明值,且超過允許負偏差的,沒收不合格產品和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5萬元以下罰款。

生產、經營假農葯、劣質農葯的單位,在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有關部門的監督下,負責處理被沒收的假農葯、劣質農葯,拖延處理造成的經濟損失由生產、經營假農葯和劣質農葯的單位承擔。

第四十一條 對經營未註明「過期農葯」字樣的超過產品質量保證期的農葯產品的,由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違法所得3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並處3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四十二條 收繳或者吊銷農葯登記證或農葯臨時登記證的決定由農業部作出。

第四十三條 本《實施辦法》所稱「違法所得」,是指違法生產、經營農葯的銷售收入。

第四十四條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應當按照《行政處罰法》、《農業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等法律和部門規章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五條 農葯管理工作人員濫用權力、玩忽職守、舞弊、索賄賄賂,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對《條例》第二條所稱農葯解釋如下:

(一)《條例》第二條(一)預防、消滅或者控制危害農業、林業的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是指農、林、牧、漁業中的種植業用於防治植物病、蟲(包括昆蟲、蜱、蟎)、草和鼠、軟體動物等有害生物的。

(二)《條例》第二條(三)調節植物生長的是指對植物生長發育(包括萌發、生長、開花、受精、座果、成熟及脫落等過程)具有抑制、刺激和促進等作用的生物或者化學制劑;通過提供植物養分促進植物生長的適用其他規定。

(三)《條例》第二條(五)預防、消滅或者控制蚊、蠅、蜚蠊、鼠和其他有害生物的是指用於防治人生活環境和農林業中養殖業用於防治動物生活環境衛生害蟲的。

(四)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引入抗病、蟲、草害的外源基因改變基因組構成的農業生物,適用《條例》和本《實施辦法》。

(五)用於防治《條例》第二條所述有害生物的商業化天敵生物,適用《條例》和本《實施辦法》。

(六)農葯與肥料等物質的混合物,適用《條例》和本《實施辦法》。

第四十七條 本《實施辦法》下列用語定義為:

(一)新農葯是指含有的有效成分尚未在我國批准登記的國內外農葯原葯和制劑。

(二)新制劑是指含有的有效成分與已經登記過的相同,而劑型、含量(配比)尚未在我國登記過的制劑。

(三)新登記使用范圍和方法是指有效成分和制劑與已經登記過的相同,而使用范圍和方法是尚未在我國登記過的。

第四十八條 種子加工企業不得應用未經登記或者假、劣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對違反規定的,按違法經營農葯行為處理。

第四十九條 我國作為農葯事先知情同意程序國際公約(PIC)成員國,承擔承諾的國際義務,有關具體事宜由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承辦。

第五十條 本《實施辦法》由農業部負責解釋。

第五十一條 本《實施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凡與《條例》和本《實施辦法》相抵觸的規定,一律以《條例》和本《實施辦法》為准。


;

2. 在公安辦理農葯經營許可證要什麼條件

《農葯經營許可管理辦法》(農業部令2017年第5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農葯經營行為,加強農葯經營許可管理,根據《農葯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農葯經營許可的申請、審查、核發和監督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農葯的,應當取得農葯經營許可證。

第四條農業部負責監督指導全國農葯經營許可管理工作。

限制使用農葯經營許可由省級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省級農業部門)核發;其他農葯經營許可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主管部門(以下簡稱縣級以上地方農業部門)根據農葯經營者的申請分別核發。

第五條農葯經營許可實行一企一證管理,一個農葯經營者只核發一個農葯經營許可證。

第六條縣級以上地方農業部門應當加強農葯經營許可信息化管理,及時將農葯經營許可、監督管理等信息上傳至農業部規定的農葯管理信息平台。

第二章申請與受理

第七條農葯經營者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農學、植保、農葯等相關專業中專以上學歷或者專業教育培訓機構五十六學時以上的學習經歷,熟悉農葯管理規定,掌握農葯和病蟲害防治專業知識,能夠指導安全合理使用農葯的經營人員;

(二)有不少於三十平方米的營業場所、不少於五十平方米的倉儲場所,並與其他商品、生活區域、飲用水源有效隔離;兼營其他農業投入品的,應當具有相對獨立的農葯經營區域;

(三)營業場所和倉儲場所應當配備通風、消防、預防中毒等設施,有與所經營農葯品種、類別相適應的貨架、櫃台等展示、陳列的設施設備;

(四)有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掃描識別設備和用於記載農葯購進、儲存、銷售等電子台賬的計算機管理系統;

(五)有進貨查驗、台賬記錄、安全管理、安全防護、應急處置、倉儲管理、農葯廢棄物回收與處置、使用指導等管理制度和崗位操作規程;

(六)農業部規定的其他條件。

經營限制使用農葯的,還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熟悉限制使用農葯相關專業知識和病蟲害防治的專業技術人員,並有兩年以上從事農學、植保、農葯相關工作的經歷;

(二)有明顯標識的銷售專櫃、倉儲場所及其配套的安全保障設施、設備;

(三)符合省級農業部門制定的限制使用農葯的定點經營布局。

農葯經營者的分支機構也應當符合本條第一款、第二款的相關規定。限制使用農葯經營者的分支機構經營限制使用農葯的,應當符合限制使用農葯定點經營規定。

第八條申請農葯經營許可證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農業部門提交以下材料:

(一)農葯經營許可證申請表;

(二)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身份證明復印件;

(三)經營人員的學歷或者培訓證明;

(四)營業場所和倉儲場所地址、面積、平面圖等說明材料及照片;

(五)計算機管理系統、可追溯電子信息碼掃描設備、安全防護、倉儲設施等清單及照片;

(六)有關管理制度目錄及文本;

(七)申請材料真實性、合法性聲明;

(八)農業部規定的其他材料。

申請材料應當同時提交紙質文件和電子文檔。

第九條縣級以上地方農業部門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應當根據下列情況分別作出處理:

(一)不需要農葯經營許可的,即時告知申請者不予受理;

(二)申請材料存在錯誤的,允許申請者當場更正;

(三)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當場或者在五個工作日內一次告知申請者需要補正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請材料之日起即為受理;

(四)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請者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補正材料的,予以受理。

3. 請問蔬菜中禁用「水胺硫磷」的法規條文出自何文件,有全文嗎

1、蔬菜復中禁用「水胺硫磷」制沒有法規條文依據,是通過相關行政法規、規章規定推理出來的。
2、蔬菜中禁用「水胺硫磷」理由如下:第一,《農葯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和《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二十九條都規定「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材」。第二,農業部將水胺硫磷登記為高毒農葯。
3、法律依據:
(1)《農葯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
使用農葯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農葯安全、合理使用的規定,按照規定的用葯量、用葯次數、用葯方法和安全間隔期施葯,防止污染農副產品。
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材。
(2)《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二十九條
各級農業技術推廣部門應當大力推廣使用安全、高效、經濟的農葯。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防治衛生害蟲,不得用於瓜類、蔬菜、果樹、茶葉、中草葯材等。

4. 農葯標簽和說明書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規范農葯標簽和說明書管理,完善農葯登記制度,根據《農葯管理條例》、《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的農葯產品,其標簽和說明書應當符合本辦法的規定。第三條本辦法所稱標簽和說明書,是指農葯包裝物上或附於農葯包裝物的,以文字、圖形、符號說明農葯內容的一切說明物。

農葯產品應當在包裝物表面印製或貼有標簽。產品包裝尺寸過小、標簽無法標注本辦法規定內容的,應當附具相應的說明書。第四條農葯標簽和說明書由農業部在農葯登記時審查核准。申請農葯登記應當提交農葯產品的標簽樣張。說明書與標簽內容不一致的,應當同時提交說明書樣張。申請者應當對標簽和說明書內容的真實性、科學性、准確性負責。

農業部在作出准予農葯登記決定的同時,公布該農葯的標簽和說明書內容。標簽和說明書樣張上標注核准日期,加蓋「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葯登記審批專用章」。第五條標簽和說明書的內容應當真實、規范、准確,其文字、符號、圖案應當易於辨認和閱讀,不得擅自以粘貼、剪切、塗改等方式進行修改或者補充。第六條標簽和說明書應當使用國家公布的規范化漢字,可以同時使用漢語拼音或其他文字。其他文字表述的含義應當與漢字一致。第二章標注內容第七條標簽應當註明農葯名稱、有效成分及含量、劑型、農葯登記證號或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產品標准號、企業名稱及聯系方式、生產日期、產品批號、有效期、重量、產品性能、用途、使用技術和使用方法、毒性及標識、注意事項、中毒急救措施、貯存和運輸方法、農葯類別、像形圖及其他經農業部核准要求標注的內容。

產品附具說明書的,說明書應當標注前款規定的全部內容;標簽至少應當標注農葯名稱、劑型、農葯登記證號或農葯臨時登記證號、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產品標准號、重量、生產日期、產品批號、有效期、企業名稱及聯系方式、毒性及標識,並註明「詳見說明書」字樣。

殺鼠劑產品標簽還應當印有或貼有規定的殺鼠劑圖案和防偽標識。

分裝的農葯產品,其標簽應當與生產企業所使用的標簽一致,並同時標注分裝企業名稱及聯系方式、分裝登記證號、分裝農葯的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分裝日期,有效期自生產日期起計算。第八條農葯名稱應當使用通用名稱或簡化通用名稱,直接使用的衛生農葯以功能描述詞語和劑型作為產品名稱。農葯名稱命名規范和名錄另行規定。

對尚未列入名錄的農葯制劑,申請者應當按照農葯名稱命名規范向農業部提出農葯名稱的建議,經農業部核准後方可使用。第九條進口農葯產品直接銷售的,可以不標注農葯生產許可證號或者農葯生產批准文件號、產品標准號。第十條企業名稱是指生產企業的名稱,聯系方式包括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

進口農葯產品應當用中文註明原產國(或地區)名稱、生產者名稱以及在我國辦事機構或代理機構的名稱、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

除本辦法規定的機構名稱外,標簽不得標注其他任何機構的名稱。第十一條生產日期應當按照年、月、日的順序標注,年份用四位數字表示,月、日分別用兩位數表示。第十二條有效期以產品質量保證期限、有效日期或失效日期表示。第十三條重量應當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表示。液體農葯產品也可以體積表示;特殊農葯產品,可根據其特性以適當方式表示。第十四條產品性能主要包括產品的基本性質、主要功能、作用特點等,對農葯產品性能的描述不得與農葯登記核準的使用范圍和防治對象不符。第十五條用途、使用技術和使用方法主要包括適用作物或使用范圍、防治對象以及施用時期、劑量、次數和方法等。

用於大田作物時,使用劑量採用每公頃使用該產品的制劑量表示,並以括弧註明畝用制劑量或稀釋倍數。用於樹木等作物時,使用劑量採用總有效成分量的濃度值表示,並以括弧註明制劑稀釋倍數;種子處理劑的使用劑量採用農葯與種子質量比表示。特殊用途的農葯,使用劑量的表述應與農葯登記批準的內容一致。第十六條毒性分為劇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五個級別,分別用(圖略)標識和「劇毒」字樣、(圖略)標識和「高毒」字樣、(圖略)標識和「中等毒」字樣、(圖略)標識、「微毒」字樣標注。標識應當為黑色,描述文字應當為紅色。

由劇毒、高毒農葯原葯加工的制劑產品,其毒性級別與原葯的最高毒性級別不一致時,應當同時以括弧標明其所使用的原葯的最高毒性級別。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七條有哪些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葯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第七條主要內容如下:

新農葯應申請田間試驗、臨時登記和正式登記。新農葯研製者在我國進行田間試驗,需經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初審後,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申請。試驗應按照《農葯田間葯效試驗准則》實施,省級農葯檢定機構應在農葯研製者交齊資料後一個月內完成初審。境外及港、澳、台農葯研製者直接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申請。

臨時登記需在田間試驗後進行示範試驗、試銷或在特殊情況下需使用農葯,其生產者需申請原葯和制劑臨時登記。申請資料應經所在地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農葯檢定機構初審後,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提出申請。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對符合條件的申請進行評審,農業部發給原葯和制劑農葯臨時登記證。省級農葯檢定機構應在農葯生產者交齊資料後一個月內完成初審。境外及港、澳、台農葯生產者直接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申請。農葯臨時登記評審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每月召開一次全體會議。

正式登記需在示範試驗、試銷後,生產者需向農業部農葯檢定所提出原葯和制劑正式登記申請。申請需由國務院農業、化工、衛生、環境保護部門和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審查簽署意見後,由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進行綜合評價。符合條件的,農業部發給原葯和制劑農葯登記證。農葯生產者申請農葯正式登記需提供兩個以上不同自然條件地區的示範試驗結果。示範試驗由省級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技術推廣部門承擔。農葯登記評審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每年召開一次全體會議和一至二次主任委員會議。農葯登記證有效期為五年,可續展。

熱點內容
房屋入住協議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23:38:06 瀏覽:899
轉賬收訖章有法律效力 發布:2025-05-23 23:20:36 瀏覽:653
工資收入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23 23:17:45 瀏覽:117
經濟法考研視頻 發布:2025-05-23 23:17:44 瀏覽:210
司法部李靜 發布:2025-05-23 23:15:08 瀏覽:599
律師所宣傳 發布:2025-05-23 22:47:05 瀏覽:582
吉新浪法院 發布:2025-05-23 22:46:56 瀏覽:482
勞動法員工福利待遇 發布:2025-05-23 22:46:06 瀏覽:913
大連法律碩士院校 發布:2025-05-23 22:18:42 瀏覽:424
道德法律化例子 發布:2025-05-23 22:10:24 瀏覽: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