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法規
『壹』 12月新出台法規有哪些
http://law.lawtime.cn/p1m200712.html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 [2007年12月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辦公廳 文號:國辦發〔2007〕72號 國務院關於永定河幹流水量分配方案的批復 [2007年12月31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 文號:國函〔2007〕135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2007年12月31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辦公廳 文號:國辦發〔2007〕73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 [2007年12月31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辦公廳 文號:國辦發〔2007〕73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執行有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2007年12月30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 文號:國辦發〔2007〕71號 土地登記辦法 [2007年12月30日]
頒布單位:國土資源部 文號:第 40 號 晉城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晉城市重點工程項目管理辦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山西省晉城市人民政府 文號:晉市政發[2008]1號 河北省經營利用陸生野生動物或者其產品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號:冀法審[2007]76號 河北省第二類疫苗預防接種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號:冀法審[2007]72號 河北省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號:冀法審[2007]65號 河北省城鎮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號:冀法審[2007]66號 河北省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號:冀法審[2007]67號 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交通業的若干意見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交通部 文號:交科教發[2007]761號 關於降低畜牧業生產建設項目環評咨詢收費加強環評管理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通知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環保總局 文號:發改價格[2008]8號 河北省放射診療許可證發放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號:冀法審[2007]85號 關於印發宿州市城市集中供熱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安徽省宿州市人民政府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關於降低畜牧業生產建設項目環評咨詢收費加強環評管理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通知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 環保總局 文號:發改價格[2008]8號 關於公布《民用核安全設備目錄(第一批)》的通知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國家核安全局 文號:國核安發〔2007〕168號 關於印發《關於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文號:國資發研究〔2008〕1號 關於實施《2008年關稅實施方案》 [2007年12月29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年12月頒布的法律法規共查到 255 條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耕地佔用稅平均稅額和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問題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文號:財稅〔2007〕176號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令第11號--人口計生委決定廢止《計劃生育系統宣傳品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文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令第11號 河北省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許可實施細則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人民政府 文號:冀法審[2007]40號 安全生產事故隱患排查治理暫行規定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文號:第 16 號 關於開展2008年國內水路運輸業及水路運輸服務業核查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交通部 文號:交水發[2007]755號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於印發注冊安全工程師繼續教育大綱(試行)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國家安全監管總局 文號:安監總培訓〔2007〕266號 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做好2008年我部主辦的境內對外經濟技術展覽會招商招展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商務部辦公廳 文號:商辦貿函【2007】246號 關於組織開展對全部28大類食品無證查處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文號:國質檢執〔2007〕644號 關於組織開展對全部28大類食品無證查處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文號:國質檢執〔2007〕644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中央預算內投資對中西部財政困難地區新建廉租住房項目的支持辦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文號:發改投資[2007]3676號 關於2008年海關統計數據發布時間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關於公布《〈亞太貿易協定〉原產地證書簽發與核查操作程序》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商務部 國家質檢總局聯 關於調整部分實施反傾銷措施進出口貨物商品編碼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足浴保健經營技術規范》等15項國內貿易行業標准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商務部 2008年中國海關統計數據發布時間表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文號:海關總署公告2007年第78號 廣電總局關於加強互聯網傳播影視劇管理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關於2008年中國旅遊主題年及宣傳口號的通知 [2007年12月28日]
頒布單位:國家旅遊局辦公室 文號:旅辦發〔2007〕192號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印發《國家獎學金評審辦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27日]
頒布單位:教育部 財政部 文號:教財〔2007〕24號 關於做好2008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申報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7日]
頒布單位:信息產業部 關於加強和改進對奶業金融支持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7日]
頒布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文號:銀發[2007]492號
關於免徵進口磷酸氫二銨進口環節增值稅 [2007年12月27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進口磷酸氫二銨免徵進口環節增值稅執行中有關問題公告 [2007年12月27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文號:2007年第75號 關於印發《生態縣、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修訂稿)》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文號:環發〔2007〕195號 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鼓勵海外留學人才來晉創業和工作的暫行規定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文號:晉政辦發〔2007〕137號 關於開展農村社區紅十字服務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民政部 文號:紅總字〔2007〕67號 關於印發《保險業內涉嫌非法集資活動預警和查處工作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文號:保監發〔2007〕127號 關於落實內地與香港、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補充協議四》中有關醫療服務事項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衛生部 文號:衛醫發〔2007〕303號 廣電總局關於發布《廣播電視播音(演播)室混響時間測量規范》 等3項行業標準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 國務院關於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 國務院關於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新設立高新技術企業實行過渡性稅收優惠的通知 [2007年12月26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 文號:國發〔2007〕40號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教科書免費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書循環使用工作的意見 [2007年12月25日]
頒布單位:教育部 財政部 農產品地理標志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5日]
頒布單位:農業部 關於開展音像製品「低俗之風」專項治理活動的通知 [2007年12月25日]
頒布單位:新聞出版總 文號:新出音[2007]1683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於重新核定蜂窩公眾通信網路頻率佔用費收費標准及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年12月25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文號:發改價格[2007]3643號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公布小麥免耕播種機等農業機械試驗選型結果的通知 [2007年12月25日]
頒布單位:農業部辦公廳 文號:農辦機〔2007〕40號 商務部關於做好2008年元旦春節期間市場供應有關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5日]
頒布單位:商務部 農業部關於切實保障元旦和春節期間農產品市場供應和質量安全的緊急通知 [2007年12月25日]
頒布單位:農業部 文號:農明字[2007]第160號 紅河州實施《雲南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害補償辦法》細則(試行)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文號:第 10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銀行業機構監管費和業務監管費收費標准等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財政部 文號:發改價格[2007]3626號 關於調整部分化肥及制肥原料出口關稅稅率 [2007年12月24日]
財政部、民政部、國家體育總局關於彩票機構利用互聯網銷售彩票有關問題的通知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財政部 民政部 國家體育總局 文號:財綜〔2007〕84號 關於申請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試點信息大篷車有關事項的通知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信息產業部 文號:信信簡函[2007]34號 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請組織申報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高技術產業化專項的通知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廳 文號:發改辦高技[2007]3177號 公布《2008年進口許可證管理貨物目錄》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商務部 海關總署 文號:商務部、海關總署公告2007年第100號 關於做好近期交通建設領域預防拖欠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交通部 文號:交公路發[2007]741號 對部分化肥及制肥原料調整出口關稅稅率 [2007年12月24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文號:2007年第74號 關於印發顧秀蓮副委員長在首屆中國專利周全國中小企業專利技術產業化投融資對接會上的講話的通知 [2007年12月23日]
頒布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 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襄樊市市區經營性建設用地規劃容積率指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22日]
頒布單位:湖北省襄樊市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信息公開暫行辦法》的通知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 關於反傾銷措施執行中有關單證提交事宜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海關總署 關於印發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考核證書和監督人員資格證書式樣的通知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建設部 邯鄲市醫療機構葯品使用質量監督管理辦法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邯鄲市人民政府 邯鄲市營業性演出管理暫行規定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邯鄲市人民政府 邯鄲市政務公開辦法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河北省邯鄲市人民政府 2007年第二批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禁止出口)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商務部 海關總署 文號:商務部 海關總署公告2007年第110號 國家糧食局關於開展全國糧食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檢查驗收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國家糧食局 文號:國糧檢〔2007〕255號 關於加強農用薄膜生產經營管理的通知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等 文號:發改運行[2007]3549號 2007年第二批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禁止出口)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商務部 海關總署 文號:商務部 海關總署公告2007年第110號 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於做好重特大事故責任追究落實工作的通知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國家安全生產委員會 文號:安委辦〔2007〕38號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防範大霧天氣影響交通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 [2007年12月21日]
頒布單位:國務院辦公廳 文號:國辦發明電〔2007〕54號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法規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或國家出版行政機關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有關出版管理的條例、章程、決定、命令、通知等。
『叄』 限制出境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的;(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條,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的;(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
『肆』 誰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出法規案
法規挺多,沒人執行,都是樣子貨,給老姓訂的,對有權有錢的人來說,根夲沒用。
『伍』 關於進出口的法規都有哪些
國內的有對外貿易法,還有一些外貿相關管理機構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規,稅務、外管、銀行、商檢都有。期待有高人把之前有的搞個歸納。
『陸』 加急!游戲情侶出法規!!
<<如果對方犯規了怎麼懲罰>>
1.在游戲廣告中道歉,並承認她(他)對你的喜愛
2.誰輸了誰給對方一件他(她)最想要的裝備
3.要求視頻(如果不是現實中的情侶,而且是真女性),加唱一首歌.
4.每次上線,如果他(她)在線就要第一時間過來!
5.每次上線,女的都要說」老公親親」
嘿嘿嘿嘿^-^
『柒』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法規的法律文獻
中國已頒布的出版法規,包括綜合性或專題性的法規超過1000件, 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出版法規體系。如有關出版工作指導方針方面,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出版工作的決定》(1983);有關出版社工作方面,有《出版社工作暫行條例》(1980);有關教材出版工作方面,有《關於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教材出版發行問題的通知》(1981);關於對外合作出版方面,有《國務院批轉國家出版局關於頒發〈加強對外合作出版管理的暫行規定〉的報告的通知》(1981);關於稿酬方面,有《書籍稿酬試行規定》(1984);關於版權工作方面,有《關於頒發〈圖書、期刊版權保護試行條例〉的通知》(1984);關於加強出版管理方面,有《國務院關於嚴禁淫穢物品的規定》(1985)、《關於重申嚴禁淫穢出版物的規定》、《關於出版物封面、插圖和出版物廣告管理的暫行規定》(1988)、《國務院關於嚴厲打擊非法出版活動的通知》(1987)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法規適用於居住在中國境內的中國公民和要求從事出版活動的外籍人士。已經政府批准頒布的出版法規,除非另有規定,不因出版行政機構的變動而失效。出版行政法規必須以憲法、法律為依據,不得與之相抵觸,否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有權予以撤銷。
國家和地方出版行政機關同時具有立法和執法兩種職能,對違反出版法規的行為,有裁定權和處罰權,可依法進行行政處理。此項懲戒可由出版行政機關單獨執行,也可由政府授權的其他機關共同執行。
『捌』 保監最新出台法規內容
一、我國保險監管體系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隨著我國保險業的發展,保險監管體制機制也幾度變更。1950年1月,保險業明確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管理。1952年,保險業劃歸財政部管理。1959年,保險業再度被劃歸中國人民銀行領導。1965年,人民銀行、財政部明確國內保險業務由財政部管理,國際保險業務由人民銀行管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民銀行統一負責保險監管。1998年11月,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業「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方針,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依法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標志著我國保險監管走向了專業化、規范化的新階段,我國保險監管制度體系不斷發展完善。
(一)監管法規不斷健全。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相關法律為核心、行政法規為支撐、部門規章為主幹、規范性文件為補充等四個層次構成的保險監管法規體系。一是法律層面。1995年《保險法》正式頒布,並分別於2002年、2009年兩次進行修訂,完善了保險經營行為基本規范和保險監管主體框架。《海商法》和《刑法》中也分別對海
上保險和保險犯罪進行了規定。二是行政法規層面。國務院曾於1983年頒布《財產保險合同條例》,1985年頒布《保險企業管理暫行條例》。加入WTO後,國務院分別於2001年出台了《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06年出台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年出台了《農業保險條例》,對保險經營管理的一些重點領域進行了專門規范。三是部門規章層面.保監會現行有效的部門規章共50部,大體分為經營主體、產品費率、資金運用、專業人員、償付能力、依法行政等六個方面,夯實了保險監管的制度基礎。四是規范性文件層面。保監會及各派出機構針對監管實際,制定了大量的規范性文件,為加強和改進監管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監管體系初步形成。認真落實國家金融監管部署,保險監管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一是監管框架逐步完善。改革開放初期,保險監管以市場行為監管為主。1995年頒布的《保險法》首次提出償付能力概念,1998年保監會成立後,提出市場行為監管和償付能力監管並重。隨著國有保險公司實施股份制改革,2003年保監會發布指標規定,償付能力監管實質性起步。隨著保險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上市,2006年保監會發布指導意見,正式引入公司治理監管,探索建立償付能力、公司治理、市場行為為支柱的監管框架,並於2009年設立償付能力監管委員會、公司治理監管委員會。新形勢下,保監會於2012年啟動了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建設。根據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監管改革趨勢,強化公司治理監管。二是監管組織逐步健全。保監會目前設置16個職能部門和2個事業單位。從2000年開始,保監會陸續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平行設立了36個保監局。為加強基層市場監管,保監會於2010年在蘇州、煙台、汕頭、溫州、唐山五個地級市試點設立區域保監分局。三是監管格局逐步建立。加強與黨政部門、司法機關、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等的溝通合作,推動社團組織發揮自律、維權、協調等作用,支持新聞媒體、會計審計、評級機構、消費者等發揮監督作用,初步形成了專業監管、部門辦作、行業規范、社會監督的大監管格局。
(三)監管手段日益豐富。不斷創新和豐富監管方式方法監管的執行力和有效性得到提升。一,是分類監管。從償付能力、公司治理、內控合規、財務、資金運用,業務經營等方面對保險公司實分類監管,提高了監管效率。二是非現場監管。建立保險監管統計制度體系,積累保險數據資產,加強市場運行和保險風險的監測、分析、預警,提高非現場監管效力。推動保險業和保險監管信息化建設,建立「三網一庫」,基礎架構,開發保險統計信息系統等25個應用系統,設立保險信息平台公司,推進監管電子政務建設。三是現場檢查。制定現場檢查規程和手冊,規范檢查流程和標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現場檢查效率。組織開展綜合性、系統性和專項檢查,提高現場檢查的針對性。加大違法違規處罰力度,對保險機構和高管人員實施「雙罰」,提高監管威懾力。四是信息公開。建立保險信息披露制度,發揮保監會官網、新聞發布會、微博微信、行業網站等平台作用,及時發布保險新聞、統計數據、行政許可和處罰等信息。五是其他手段。逐步建立保險保障基金等制度,率先在我國金融業創建了市場化的風險自救機制,為保護消費者權益提供了堅實屏障。
一、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基本
思路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是一項復雜系統工程。必須立足中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深化改革理念,加強頂
(一)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順應保險業發展趨勢,遵循監管規律,立:足我國實際,借鑒國際經驗,落實「抓服務、嚴監管、防風險、促發展」要求,深化保險監管改革,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保險監管制度,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市場在保險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監管作用,推動保險業發揮風險管理和財富管理功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徵的現代保險業,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二)總體要求。一是遵循基本規律。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最基本的要求是借鑒國內外保險監管的歷史經驗和有效做法,深刻把握保險發展和監管規律。要堅持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保險監管與保險業發展相適應,監管制度與保險監管需要相適應。要發揮市場配置保險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市場激勵和約束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市場運行效率。要健全法律法規,依法嚴格監管,維護市場秩序,防範保險風險,彌補市場不足和解決市場失靈。要從保險市場實際出發,把握階段性特徵,科學確定監管目標、原則和支柱。
二是體現中國特色。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最核心的要求是立足國情,符合我國保險業發展和監管實際。要圍繞國家全面深化改革戰略及總目標,推進保險監管制度現代化。要把握我國保險業處於發展初級階段、保險深度和密度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保險服務能力不強的特徵,堅持在加強監管中促進行業發展,推動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要把握我國保險消費者還不理性、經營主體還不成熟、市場機制還不健全的特徵,完善市場規則,強化公司治理和市場行為監管,營造良好市場環境。要把握我國保險業基礎薄弱、發展迅速、正在轉型升級和成為全球主要保險市場的特徵,兼顧審慎性與經濟性,合理確定監管約束特別是償付能力和資本約束的標准。
三是順應時代趨勢。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最鮮明的要求是把握國際金融改革的最新動向,順應當今國際保險監管的變革趨勢。要把握國際保險監管趨於統一的趨勢,在形成監管框架、制定監管制度、完善監管規則中,更加註重保護消費者權益,注重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注重公司治理、保險集團、償付能力和資本約束監管。要把握國際保險監管強調自主的趨勢,結合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實情和自身利益訴求,匯集各家之長,積極推進我國保險監管改革,在國際保險市場和保險監管改革中爭取更大話語權。
(三)主體框架。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要立足我國經濟社會和保險發展實際,總結保險監管實踐,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努力構建中國特色的「3-4-3」保險監管主體框,即三個監管目標、四項監管原則、三大監管支柱。
1.監管目標。一是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險產品服務相對復雜,保險市場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要通過保險監管,加強對保險供給者行為的約束,防止保險消費者權益受到惡意侵害。消費者權利保護是理性消費行為的重要保障,要通過保險監管,加強對消費者安全、知情、選擇、求償、公平交易、監督等權利的保護,促進合理消費,優化保險資源配置,提升保險市場運行效率。我國保險業服務廣度、深度還十分有限,要通過保險監管,推動保險業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險產品和服務。
二是防範市場風險。保險市場的持續健康穩定運行與消費者權益息息相關,與國家金融安全和社會穩定直接相關。要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建立健全涵蓋承保、信用、市場、操作、流動性、信譽等各類風險的全方位風險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囊括風險識別、評估、計量、監測、控制、處置等各環節的全流程風險防範機制。要強化保險市場主體的自我約束和風險管控,加強保險監管的外部約束和風險防範,築牢防範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三是促進市場繁榮。只有繁榮發展的保險業,才能為消費者和經濟社會提供更加全面豐富的風險保障。要完善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各類市場主體有序競爭。要完善市場體系,優化市場結構,推動市場主體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綜合競爭力。要爭取政策法規支持,推動保險業發揮功能作用,在現代金融、社會保障、災害救助、社會管理和農業保障等五大體系建設中發揮支柱作用。
2.監管原則。一是維護公平與促進效率相統一。正確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堅持使市場在保險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推動保險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堅持更好發揮監管作用兼顧效率和公平,營造競爭環境,規范市場行為,維護保險市場穩定運行。
二是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相統一。建立有效的保險監管治理機制,統籌協調功能監管與機構監管。順應保險創新趨勢,強化功能監管和全流程監管,加強跨產品、跨機構、跨市場監管協調,推進監管的統一性和連續性,避免監管「真空」和監管重疊。注重整體風險防範,改進機構監管,加強保險集團和法人機構監管。
三是宏觀審慎與微觀審慎相統一。在注重防範單一保險機構風險的同時,分析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對保險業的整體影響。關注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的風險狀況,重視金融風險的跨境與跨行業傳遞,重視逆周期監管,防範順周期對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放大效應。
四是原則監管與規則監管相統一。完善保險監管法規,制定標准明確、程序規范的具體規則,提高監管的一致性和可操作性。注重運用原則監管,提高監管的指導性、靈活性、適應性,為鼓勵創新、增強市場活力創造空間。
3.監管支柱。一是公司治理監管。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現代保險企業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強化市場主體自我約束的內生機制,也是加強保險監管的微觀基礎。要強化公司治理監管理念,完善制度機制,深化股權監管,突出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要強化公司章程約束,提高董事、監事和管理層專業水平,完善制衡機制,強化公司治理的剛性約束。要推動公司治理從「形式規范」向「治理實效」轉變,防範治理僵局、管控薄弱、資產安全、高管瀆職等風險,從保險市場源頭保護消費者權益。
二是償付能力監管。償付能力監管是保險監管的重要內容,是風險監管的主要手段和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最終防線。要借鑒吸收國際上償付能力監管的最新成果,結合我國保險市場實際,按照風險導向、中國特色、國際可比的原則,加快建設我國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要強化定量資本、定性監管、市場約束等三方面要求,完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體系的整體架構和具體規則。要嚴格落實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強化償付能力監管的剛性約束。
三是市場行為監管。市場行為監管是確保市場健康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直接方式。要明確市場行為監管的邊界和內容,發揮好市場機制和政府監管的作用。要加強市場行為監管的統籌規劃和系統管理,建立市場行為監管與公司治理監管、償付能力監管等制度的聯動與觸發機制,形成有效銜接、相互協調的市場風險防範體系。
三、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著力點
現在我國保險監管改革既面臨著難得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重大的歷史考驗,推進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任務很重,必須在一些重點領域和環節不斷取得突破。
(一)加強保險公司治理和內控監管。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是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基石,也是防範化解保險風險的第一道防線。要全面提升公司治理監管水平,強化市場主體自我激勵約束的這一內生機制,夯實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制度保障。一是強化董事會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落實董事會的全面與首要責任及履職要求,加強董事資格審查,完善董事培訓機制,建立健全董事會及成員的履職評價與問責機制,增強董事的盡責履職能力,提高董事會專業、高效、勤勉水平。二是強化內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基礎地位。制定保險公司內部控制評價辦法,引導保險公司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完善內部控制機制,提高內控執行力。強化保險總公司對分支機構的管控責任。三是強化集團監管在公司治理中的突出地位。完善保險集團防火牆制度,規范保險集團內部資源整合和關聯交易。制定保險集團並表監管辦法。建立保險集團風險控制標准。強化系統重要性保險機構監管。四是強化高管和關鍵崗位人員在公司治理中的關鍵地位。健全保險機構高管人員任職資格管理和關鍵崗位專業人員資質管理制度。加強董事會秘書管理,強化總精算師、合規責任人、審計責任人等關鍵崗位職責,增強經營管理層的執行力。加強對司高管層高管層的穩健薪酬和執業行為監管。
(二)改進市場行為監管。市場行為監管是對保險業務全流程監管的重要內容,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直接手段。要注重標本兼治,制定科學規則,明確監管重點,抓好制度落實,提高市場行為監管的有效性。一是加強市場監測檢查。堅持非現場監管與現場檢查相結合,不斷豐富保險監管工具箱。構建涵蓋各類風險的風險模型和監管指標體系,加強對風險的識別、評估、預警、控制和處置。改進現場檢查方法,規范檢查流程和標准,提高現場檢查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改進保險產品監管c積極推進費率市場化改革和條款標准化、通俗化,探索建立產品創新保護機制,鼓勵行業產品創新和結構調整。完善監管規則,改進保險產品審批和備案標准,建立科學的費率形成、條款執行、事後評估、產品糾正等全過程監管機制。三是強化保險中介監管。完善保險專業中介機構准人退出制度,強化公司法人治理和內控建設。穩妥推進保險營銷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保險兼業代理監管制度,探索兼業代理法人機構集中管理模式。加強保險中介從業人員資質管理。四是建立健全互聯網保險監管制度。制定互聯網保險監管辦法。建立互聯網保險的經營行為、數據信息、信息安全等技術標准,健全數據獲取、電子簽名、隱私保護等法規制度,促進互聯網保險規范運行。五是加強反保險欺詐工作。構建政府主導、執法聯動、公司為主、行業協作四位一體的反保險欺詐工作體系。
(三)完善償付能力監管制度。建設以風險為導向、符合我國實際、具有國際可比性的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提升保險業風險管理能力,是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的重要任務。一是完善資本約束機制。科學把握我國保險公司實際風險狀況,按照共同而有差別的原則,建立與風險緊密掛鉤的資本要求。建立定量風險和定性風險相結合的綜合評級機制,科學評價操作風險、戰略風險、聲譽風險、流動生風險,全面反映公司風險狀況。完善逆周期資本監管制度。二是強化全過程風險監管。充分運用定量監管、定性監管和市場約束等手段,形成對風險的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過程監管。建立和完善保險公司流動性風險監管體系。完善償付能力壓力測試體系,健全償付能力J預測分析和風險預警系統。三是完善資本補充機制。建立健全多層次和多元化的資本補充機制,支持保險公司創新和豐富資本補充工具,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利用國內外金融市場和各種社會資本,增強保險業資本實力。
(四)完善保險法規體系。法規制度具有長遠性和根本性的特徵。完善保險監管法規制度,必須抓好三項工作。一是做好「一法兩條例」的相關工作。積極推動《保險法》和《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修訂,加快研究制定《巨災保險條例》。二是加快制度的「廢改立」工作。本著急用先建的原則,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准人退出、治理理賠難和銷售誤導、網路保險、資金運用等關鍵監管環節的規章制定工作。探索負面清單模式下的監管方式,擬定保險業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方案。三是推動相關領域保險立法工作。加強保險宣傳和溝通協調,推動相關立法工作,進一步明確商業保險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全商業保險參與現代金融、社會保障、農業保障、防災減災、社會管理等五大體系建設的制度安排。
(五)積極推進監管信息化建設。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加快構建「兩地三中心」的數據管理架構。完善信息化建設標准體系,搭建一體化的保險信息監管應用平台。推進保險信息共享平台的公司化、專業化運營,深化保險數據開發利用,建設全國統一規范的行業運行和風險數據採集研究中心,構建「一站式、智能化」的保險監管信息
公共服務系統。研究探索保單登記、通賠通付、第三方支付、數據託管等服務領域,不斷開發數據衍生應用領域。探索保險業首席信息官制度。加強監管政策引導和制度約束,從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的戰略高度,提升全行業信息安全意識,抓住信息設備購置、軟體應用、維護維修、日常保障等重點領域,全面加強網路和信息安全管理。
(六)充分發揮保險行業協會等自律組織的作用。行業自律是實現金融穩定的重要力量,要加強各級保險行業協會建設,發揮自律、維權、協調、交流、宣傳等功能作用,防範化解保險風險,提升服務、協調和專業能力。建立覆蓋全行業的自律體系,增強自律公約束力,依法維護行業合法權益,維護市場公開、公平、公正,促進行業科學發展。
(七)充分利用保險監管派出機構資源,加強基層保險監管工作、、加強監管自身建設,是提高監管科學性有效性的內在要求,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組織、機制和隊伍等建設,提高監管能力,提升監管質量與效率。修訂《派出機構監管職責規定》,進一步明確派出機構監管職責,完善派出機構內設部門設置。堅持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統一,完善保監會機關內部協作機制,促進監管的統籌協調、溝通會商相信息共享。完善保監會機關部門與派出機構之間的縱向聯動機制,促進監管的統一規范、協作有力。逐步擴大法人機構屬地監管試點,有序推進屬地監管常態化。建立健全監管績效評價機制。積極探索因地制宜的差異化監管。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玖』 婚內出軌法律規定
婚內出軌法律規定禁止重婚。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認定婚內出軌:
1、夫妻其中一方因為嫖娼而被公安部門予以行政處罰的記錄;
2、夫妻其中一方因為出軌,而自行拍攝的不雅視頻、照片又或者是通話錄音等;
3、夫妻其中一方因為出軌,自己書寫的保證書、承諾書又或者是認錯書等。除此之外,婚外生子事實、婚外租房證據以及銀行轉賬記錄等都可作為出軌證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九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
(二)與他人同居;
(三)實施家庭暴力;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五)有其他重大過錯。第一千零八十二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者終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但是,女方提出離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