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城鄉規劃法條例

城鄉規劃法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5-21 23:06:20

⑴ 杭州市城鄉規劃條例(2017修正)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浙江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市規劃、市域總體規劃、縣(市)域總體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條例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在有關城鄉規劃中劃定。第三條城鄉建設和發展,應當依法保護和合理利用風景名勝資源,統籌安排風景名勝區及周邊鄉、鎮、村莊的建設。
編制風景名勝區有關規劃和在風景名勝區內進行各項建設活動應當遵守有關風景名勝區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第四條城鄉規劃和建設應當尊重城鄉歷史和城鄉文化,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統風貌,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做好受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維護和使用工作。第五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鄉規劃確定的生態帶的保護,確保區域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生態綠帶、森林公園、濕地等關鍵性生態基礎設施的保護,妥善處理近期建設與長遠發展、自然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關系。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鄉規劃加強對重要水域及飲用水源、防洪排澇設施和水生態的保護,保障供水、防洪和水功能區的安全,積極發揮水系的城鄉生態調節、景觀美化、游覽觀光等作用。第七條城鄉規劃工作實行集中領導、統一規劃、統一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市、縣(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設立的派出機構按照規定職責承擔有關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縣(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業務上接受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指導與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城鄉規劃工作的需要加強規劃管理機構建設,並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九條各級人民政府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城鄉規劃工作的公眾參與制度。第十條鼓勵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增強城鄉規劃的科學性,提高城鄉規劃實施及監督管理的效能。
市、縣(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制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第十一條編制城鄉規劃應當按照計劃進行。城鄉規劃編制計劃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制定。
編制城鄉規劃,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技術規范的要求,並使用坐標系、高程系統一的地形圖。第十二條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省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國務院審批。
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在報省人民政府審批前,應當先經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市人民政府研究處理,研究處理情況應當及時報告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市人民政府報送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將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和根據審議意見修改規劃的情況一並報送。第十三條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市域總體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市)域總體規劃,經市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後,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縣(市)域總體規劃編制後,可以不再單獨編制城市總體規劃或者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第十四條縣(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鎮以外其他鎮的總體規劃,由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報縣(市)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五條城鄉規劃中交通、水利、電力、燃氣、通信、給排水、環境衛生、綠化、消防、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人民防空、醫療、教育、文化、體育及歷史建築保護、生態和水系保護等涉及空間布局與利用的專項規劃,由市、縣(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有關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 法律、行政法規對專項規劃的編制和審批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落實各類專項規劃的有關內容。

⑵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條例90年代有嗎

自2008年來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自鄉規劃法》第四十條:在城市、鎮規劃區內進行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其他工程建設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應當提交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設單位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建設項目,還應當提交修建性詳細規劃。對符合控制性詳細規劃和規劃條件的,由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城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的鎮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將經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予以公布。

⑶ 畢節市城鄉規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貴州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制定、修改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及對建設活動實施的監督管理,適用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的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寨規劃。第三條城鄉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規劃相銜接,符合畢節試驗區長遠發展的需要。第四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統籌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與鄉村振興戰略,體現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節約用地、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第五條市人民政府管理城鄉規劃工作的部門負責本市行政區域內相關規劃管理工作。縣級人民政府管理城鄉規劃工作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市人民政府管理城鄉規劃工作的部門負責中心城區規劃管理工作;市轄區人民政府管理城鄉規劃工作的部門負責中心城區范圍以外的規劃管理事項。
前款所稱中心城區,是指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城市主導功能的集中承載地區。第六條市、縣(區)成立城鄉規劃委員會,鎮、鄉成立城鄉規劃管理委員會,市、縣(區)成立城鄉規劃督察委員會。
城鄉規劃委員會、城鄉規劃管理委員會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轄區公眾代表及本級人民政府有關職能部門人員組成,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和公眾代表委員總和人數比例不得低於委員總數的二分之一。
城鄉規劃督察委員會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專門委員會有關人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城鄉規劃督察員、專家及轄區公眾代表組成,城鄉規劃督察委員會組成人員不得由城鄉規劃委員會、城鄉規劃管理委員會組成人員擔任。第七條市、縣(區)的城鄉規劃委員會負責審查評估本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制定和修改工作中涉及的重大事項。
鎮、鄉的城鄉規劃管理委員會應當執行城鄉規劃委員會議定的事項。
市、縣(區)的城鄉規劃督察委員會應當對城鄉規劃委員會議定事項的實施、城鄉規劃管理委員會的執行情況和相關單位執行與規劃有關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督察。第八條在城鄉規劃區內進行礦產資源開採的,不得影響城鄉規劃的實施。開采企業應當採取措施,依法對開采區以及塌陷區進行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十條鼓勵研究、推廣和應用城鄉規劃先進技術,推進城鄉規劃標准化、信息化建設,提高城鄉規劃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效能。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第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依法組織編制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寨規劃。第十二條城市規劃區內的鎮、鄉、村寨以及鎮、鄉規劃區內的村寨不再另行劃定規劃區。城市建設用地以外的鎮、鄉、村寨應當根據上位規劃的要求編制鎮、鄉、村寨規劃。
市級城市總體規劃建設用地以外的鎮、鄉、村寨規劃,由市轄區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經市人民政府管理城鄉規劃工作的部門審核,報市人民政府備案。第十三條城市規劃確定的重要片區、重要節點、主要景觀軸線、主要交通幹道以及特定區域應當開展城市設計,城市設計應當對城市空間的總體形態、風貌特色、開發強度、公共空間、視線通廊、建築高度、體量、色彩等內容提出規劃控制要求。城市設計的內容應當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指標體系,作為編制詳細規劃的依據。第十四條村寨規劃包括村域規劃和居民點建設規劃。行政村應當編制村域規劃,行政村范圍內30戶以上的村寨應當根據村域規劃編制居民點建設規劃,30戶以下的村寨可以結合實際提出管控要求。
村寨規劃的規劃期限一般為10年,鎮、鄉人民政府應當在村寨規劃到期前完成修編。第十五條鎮、鄉人民政府應當將村寨規劃草案予以公示,公示時間不得少於30日,村寨規劃草案經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後,由鎮、鄉人民政府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第十六條市人民政府管理城鄉規劃工作的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制定農村住房建築設計導則,編制農村住房設計通用圖冊,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⑷ 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下簡稱城鄉規劃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本省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在規劃區內的建設,以及對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的保護等活動。
本條例所稱城鄉規劃,是指對一定時期內城鄉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村莊規劃和特定地區規劃。城鎮體系規劃分為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特定地區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條例所稱特定地區,是指經國家或者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置的開發區、產業園區以及其他成片開發地區。第三條城鄉規劃的編制,應當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並體現主體功能區規劃的要求。
各類專項規劃,涉及土地利用和空間布局的,應當符合城鄉規劃。第四條鼓勵開展城市設計工作。城市設計應當注重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的保護,體現嶺南文化和地方特色。第五條省、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鄉規劃管理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的相關工作。
市轄區、特定地區設立的城鄉規劃管理機構,應當服從城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統一管理。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明確鎮人民政府辦事機構承擔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職責。第六條城鎮體系規劃,城市、鎮、特定地區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應當經城鄉規劃委員會審議。
省城鄉規劃委員會的產生、任期、議事規則等有關事項由省人民政府規定。城市、縣城鄉規劃委員會的產生、任期、議事規則等有關事項由本級人民政府規定,並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備案。第七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村莊規劃編制和管理經費應當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預算中安排。第八條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制定城鄉規劃編制和實施的技術規范,向社會公布後實施。
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國家和省的規定製定適用於本行政區域的實施性技術規定,向社會公布後實施。第九條城鄉規劃的編制和實施,應當遵循公開、公平和公正原則,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城鄉規劃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第十條省、城市和有條件的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城鄉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推進城鄉規劃管理信息共享。
城市、縣和有條件的鎮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城鄉規劃建設檔案館的建設和管理,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查閱城鄉規劃建設檔案提供便利。第二章城鄉規劃的制定和修改第十一條省人民政府根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組織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省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根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組織編制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報省人民政府審批。
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用於指導劃定區域內城市、鎮的開發邊界和編制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並確定由省實施規劃監控的區域。第十二條城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編制城市總體規劃,並依照法定程序報送審批。
城市總體規劃應當包含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
大、中城市可以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分區規劃,對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以及公共設施、城市基礎設施的配置作出進一步安排,對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提出指導性要求,其規劃期限應當與總體規劃相一致。
分區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報本級人民政府審批。第十三條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人民政府所在地鎮的總體規劃,同時對縣域城鎮、村莊的發展布局、資源保護和利用,重大設施布局等作出統籌安排。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的總體規劃報送審批前,應當先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常務委員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交由本級人民政府研究處理。

⑸ 武漢市城鄉規劃條例(2019修正)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科學制定和嚴格實施城鄉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湖北省城鄉規劃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全部為規劃區。
本市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監督檢查以及相關城鄉建設活動,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市城鄉規劃工作實行統一規劃、分級管理。
市人民政府負責本市城鄉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區人民政府(包括開發區、風景區、化工區管委會,下同)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轄區內城鄉規劃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按照規定職責負責本轄區內的規劃管理工作。第四條市人民政府設立市規劃委員會。市規劃委員會為議事協調機構,負責審議和協調城鄉規劃制定和實施中的重大事項,為市人民政府進行規劃決策提供依據。市規劃委員會的組成、議事規則等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新城區區人民政府和開發區、風景區、化工區管委會應當設立區規劃委員會,負責審議、協調本區規定許可權內的城鄉規劃制定和實施中的重大事項。第五條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負責本市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包括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的派出機構,下同)按照規定許可權,負責本轄區內城鄉規劃管理工作。
市、區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城鄉規劃管理相關工作。第六條本市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配備與城鄉規劃管理工作相適應的人員。第七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遵循城鄉統籌、合理布局、集約發展和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改善城市交通和市容景觀。第八條經依法批准拍輪的城鄉規劃,是進行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未經法定程序不得修改。第九條市、區人民政府建立公眾參與制度,依法公開城鄉規劃的制定、修改、實施、監督檢查等方面的信息,聽取公眾意見,接受公眾監督。第二章生態與城市特色的規劃保護第十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注重生態宜居和可持續發展,突出濱江、濱湖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第十一條本市構建由主城與六個新城組群組成的空間結構,建立三環線、外環線生態隔離帶和以大東湖、武湖、府河、後官湖、青菱湖、湯遜湖為核心的生態綠楔,保持聯系城市內外的生態廊道和城市風道的暢通,降低城市熱島效應,維護城市生態安全。第十二條市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全市生態框架保護規劃,確定基本生態控制線,劃定生態底線區和生態發展區,建立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工作協調機制,協調處理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前條規定的生態隔離帶、生態綠楔、生態廊道和城市風道應當納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因承擔生態保護責任而導致合法利益受到損失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補償。第十三條基本生態控制線內實行項目准入制度,禁止不符合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進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范圍。
生態底線區應當建立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調整生態底線區。確因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或者上位規劃調整,對生態底線區進行調整的,必須事先提請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
生態發展區在確保生態資源不受破壞的前提下,嚴格按照項目准入條件及相關建設要求,有限制地進行農村居民點還建、生態型休閑度假項目等低密度、低強度建設。
基本生態控制線內的建設項目,區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在核發選址意見書、提出規劃條件前,應當報經市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第十四條區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基本生態控制線內生態資源保護、生態功能建設以及綠道、郊野公園等生態型設施的規劃與建設,組織村莊整治搬遷和既有項目的清理與處置,組織協調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的查處工作,維護基本生態控制線的完整。第十五條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應當加團賀寬強對城市山水特色景觀的整體控制,保護沿長江和漢江、東西向山系的「十字型」景觀格局,科學規劃沿江、沿湖景觀和濱江、濱湖區域的城市天際輪廓線。
加強對湖泊和周邊景觀環境的整體規劃,劃定湖泊塌亮保護藍線、濱湖綠帶保護綠線和濱湖建設控制地帶灰線,因地制宜規劃濱湖綠道。

熱點內容
仲裁法律知識 發布:2025-05-22 05:40:09 瀏覽:966
什麼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發布:2025-05-22 05:34:17 瀏覽:517
孝感司法局 發布:2025-05-22 05:27:29 瀏覽:112
法人下委託書後有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5-22 05:25:29 瀏覽:361
合同法339 發布:2025-05-22 05:23:58 瀏覽:835
怎麼聯系社會與法欄目組 發布:2025-05-22 05:23:57 瀏覽:664
社會保障法和社會保障制度一樣嗎 發布:2025-05-22 05:23:51 瀏覽:585
中級會計考試經濟法 發布:2025-05-22 05:18:19 瀏覽:628
律師唐山 發布:2025-05-22 05:02:31 瀏覽:730
趙傑法院電視劇 發布:2025-05-22 04:42:15 瀏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