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法規定犯罪
❶ 監察法規定監察委員會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將調查結果移送什麼依
按《監察法》,監察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履行監督、調查、處置職責:
1、對公職人員開展廉政教育,對其依法履職、秉公用權、廉潔從政從業以及道德操守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2、對涉嫌貪污賄賂、濫用職權、玩忽職守、權力尋租、利益輸送、徇私舞弊以及浪費國家資財等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進行調查;
3、對違法的公職人員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對履行職責不力、失職失責的領導人員進行問責;對涉嫌職務犯罪的,將調查結果移送人民檢察院依法審查、提起公訴;向監察對象所在單位提出監察建議。
(1)監管法規定犯罪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監察機關對下列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監察:
(一)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託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三)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四)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❷ 管制期間重新犯罪如何處置
人民法院判處管制後,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不會構成累犯,要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才會構成累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六十五條【一般累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分子,刑罰執行完畢或者赦免以後,在五年以內再犯應當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之罪的,是累犯,應當從重處罰,但是過失犯罪和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的除外。
前款規定的期限,對於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從假釋期滿之日起計算。
管制,是由人民法院判決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改造,但限制其人身自由,交由戶籍所在地公安機關監督改造的刑事處罰,是刑罰主刑中量刑最輕的一種。管制,是不剝奪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但依法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刑事處罰,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仍生活在原先的社會環境中,如仍與家人同住、同吃、有工作單位的,仍在原工作單位工作,領取勞動報酬,沒有工作單位,仍可從事原先的工作,如經商、出賣勞動力等。
需要注意的是,管制的期限為三個月以上二年以下。數罪並罰不得超過三年,即管制最長也不得超過三年。
管制一般適用情形:
1、罪行性質輕、危害小的人。我國刑法分則規定可以適用管制的犯罪主要集中在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妨害婚姻家庭罪中,這些犯罪的共同特點是罪行性質不十分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小。如初次打架、尋釁滋事,就可以判處管制。
2、人身危險性較小的人。管制並不剝奪犯罪人的人身自由,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人身自由,所以,適用管制刑的犯罪分子必須是人身危險性較小者,如果犯罪的人身危險性非常大,管制將難以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如搶劫犯、殺人犯等,人身威脅大的犯罪,就不可能判處管制。
❸ 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麼責任
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發現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移送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立案偵查。
公安機關在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偵查過程中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依法應當追究行政責任的,應當及時將案件移送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和監察機關,有關部門應當依法處理。
第一百四十九條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監管法規定犯罪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中規定:
第七十八條公安機關對發現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經審查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立案偵查後認為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但依法應當予以行政拘留的,應當及時作出行政拘留的處罰決定;不需要予以行政拘留但依法應當追究其他行政責任的,應當及時將案件及有關材料移送同級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
第八十條發布未依法取得資質認定的食品檢驗機構出具的食品檢驗信息,或者利用上述檢驗信息對食品、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等級評定,欺騙、誤導消費者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處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拒不改正的,處5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❹ 論述違反市場監管秩序的犯罪是怎樣的
擾亂市場秩序罪,是指違反國家對市場監督管理的法律、法規,進行不正當競爭,從事非法經營貿易或者中介服務活動,以及強行進行交易,擾亂和破壞等價有償、公平競爭和平等交易的市場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主要行為是:
(1) 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犯罪行為。主要是指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規定,實行不正當競爭,情節嚴重的行為。具體包括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行為,虛假廣告行為,串通投標行為。
(2) 擾亂市場交易秩序的犯罪行為。主要指違反國家對經濟貿易、有價證券以及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非法從事經營貿易活動,情節嚴重的行為。具體包括合同詐騙行為,非法經營行為,強迫交易行為,偽造、倒賣偽造的有價票證和倒賣車票、船票行為,非昧轉讓、倒賣土地使用權行為。
(3) 擾亂市場進入秩序的犯罪行為。主要指違反會計法、審計法以為進出口品檢驗法等的規定,提供不實的中介服務或者逃避商品檢驗,致使不具備企業法人條件和資格的企業、公司進人市_進行營或者使必須經法定檢驗的商品不進行檢驗而擅自進出口,情節嚴重的行為。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規定,對涉嫌職務犯罪的被調查人發生什麼的,不可從寬處罰
自動投案,真誠悔罪悔過的;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如實供述監察機關還未掌握版的違法犯罪行為權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涉嫌職務犯罪的被調查人主動認罪認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監察機關經領導人員集體研究,並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檢察院時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
自動投案,真誠悔罪悔過的;積極配合調查工作,如實供述監察機關還未掌握的違法犯罪行為的;積極退贓,減少損失的;具有重大立功表現或者案件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等情形的。
(5)監管法規定犯罪擴展閱讀:
職務犯罪的相關要求規定:
1、職務違法犯罪的涉案人員揭發有關被調查人職務違法犯罪行為,查證屬實的,或者提供重要線索,有助於調查其他案件的,監察機關經領導人員集體研究,並報上一級監察機關批准,可以在移送人民檢察院時提出從寬處罰的建議。
2、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審計機關等國家機關在工作中發現公職人員涉嫌貪污賄賂、失職瀆職等職務違法或者職務犯罪的問題線索,應當移送監察機關,由監察機關依法調查處置。
❻ 剝奪政治權利罪犯的監管規定
法律分析: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是指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必須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不得有違法行為。同時,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於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由公安機關執行,因此,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在執行期間還應遵守公安部有關對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監督管理的規定,自覺服從居住地公安機關及其公安機關委託的罪犯所在單位或者居住地的基層組織的監管、教育。
2.不得行使以下各項權利,即: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不得行使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得享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等自由的權利得享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得享有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刑法規定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在執行期間當然不能行使。只有在執行期滿,罪犯被恢復政治權利以後,才能享有法律賦予公民的政治權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十四條 剝奪政治權利是剝奪下列權利:
(一)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二)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自由的權利(三)擔任國家機關職務的權利(四)擔任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領導職務的權利。
第五十五條 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除本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外,為一年以上五年以下。
判處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與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時執行。
第五十六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應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於故意殺人、強奸、放火、爆炸、投毒、搶劫等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剝奪政治權利。
獨立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依照本法分則的規定。
第五十七條 對於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應當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在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的時候,應當把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改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第五十八條 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從徒刑、拘役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從假釋之日起計算奪政治權利的效力當然施用於主刑執行期間。
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公安部門有關監督管理的規定,服從監督得行使本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各項權利。
❼ 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什麼責任
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發現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移送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立案偵查。
第一百四十九條違反本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監管法規定犯罪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實施細則》中規定:
第六十七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至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百三十二條以及本條例第七十二條、第七十三條規定的情節嚴重情形:
第五點 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受到行政處罰後1年內又實施同一性質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或者因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受到刑事處罰後又實施食品安全違法行為。
第七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對有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條規定的違法情形且情節嚴重,可能需要行政拘留的,應當及時將案件及有關材料移送同級公安機關。公安機關認為需要補充材料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及時提供。公安機關經審查認為不符合行政拘留條件的,應當及時將案件及有關材料退回移送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部門。
❽ 五種監管犯罪對象是指什麼
五種監管犯罪對象分別是人民法院判處管制、宣告緩刑、裁定假釋、依法剝奪政治權利、交付公安機關監管的暫予監外執行的犯罪分子。犯罪行為所侵害的人或物。體現犯罪客體。相同的犯罪對象,可以體現不同的犯罪客體。犯罪對象的含義:
一、是具體的人或物。
二、是犯罪行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
三、是刑法規定的人或物。
(8)監管法規定犯罪擴展閱讀:
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刑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假釋在我國刑法中是一項重要的刑罰執行制度,正確地使用假釋,把那些經過一定服刑期間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必要繼續關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會上進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勵犯罪分子服從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復歸社會、有利於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❾ 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食品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涉嫌犯罪的,應當怎樣處置
縣級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在監督檢查中,發現食品經營者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涉嫌犯罪的,應當依據《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第五條、第六條的規定向公安機關辦理移交手續。
《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第五條行政執法機關對應當向公安機關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應當立即指定2名或者2名以上行政執法人員組成專案組專門負責,核實情況後提出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書面報告,報經本機關正職負責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負責人審批。
行政執法機關正職負責人或者主持工作的負責人應當自接到報告之日起3日內作出批准移送或者不批准移送的決定。決定批準的,應當在24小時內向同級公安機關移送;決定不批準的,應當將不予批準的理由記錄在案。
第六條行政執法機關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應當附有下列材料:
(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書;
(二)涉嫌犯罪案件情況的調查報告;
(三)涉案物品清單;
(四)有關檢驗報告或者鑒定結論;
(五)其他有關涉嫌犯罪的材料。
❿ 刑法中管制的規定有哪些
這個問題復問的比較寬泛制,簡單介紹一下吧!
管制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一種量刑種類。管制是對罪犯不予關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判處管制的罪犯仍然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工作或勞動,在勞動中應當同工同酬。管制的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並罰時不得超過3年。
管制是指對犯罪分子不實行關押,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罰方法。管制具有以下特徵:
1、對犯罪分子不予關押,不剝奪其人身自由。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間,不羈押在監獄、看守所等執行場所中,仍留在原工作單位或居住地,也不離開自己的家庭,不中斷與社會的正常交往。對罪犯不予關押,是管制刑與其他刑罰方法的重要區別。
2、被判處管制刑的罪犯須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限制罪犯自由主要表現在限制罪犯的政治自由、擔任領導職務、外出經商、遷居等自由。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謀生計,在勞動中與普通公民同工同酬。
以上回答希望能夠給你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