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青島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青島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13 16:59:37

㈠ 青島市房屋拆遷補償的標準是什麼

青島市房屋拆遷不暢的標准以房屋所有權證記載的面積為准,分為貨幣補償和房屋補償。

根據《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第三條: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本市城市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市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市城市房屋拆遷的監督管理工作。

各縣級市和嶗山區、黃島區、城陽區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監督管理;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受市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的委託,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市房屋拆遷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四條:被拆遷房屋和補償房屋的面積以建築面積計算。

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私有房屋以房屋所有權證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公有房屋以房屋所有權證或者計租表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

無房屋所有權證或者計租表但建設合法的房屋和計租表上只載明使用面積的公有房屋,其建築面積以批准建設文件載明的房屋建築面積或者以房地產測繪機構實測的建築面積為准。

第二十五條:拆遷補償可以採用房屋補償方式,也可以採用貨幣補償方式。

除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的以外,由被拆遷人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第二十六條:拆遷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和建設工程的性質,實行就地或者異地補償。

第二十七條:拆遷住宅房屋實行就地房屋補償的,按照下列規定執行:

(一)按照被拆遷房屋面積補償;

(二)增加十平方米住房改善面積;

(三)被拆遷房屋面積不足二十五平方米的,按照二十五平方米計算;

(四)被拆遷房屋面積與住房改善面積之和不足四十五平方米的,按照四十五平方米補償,差額部分由被拆遷人按照拆遷區域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的百分之五十支付房款;

第二十八條:拆遷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按照本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的計算方法,被拆遷房屋面積與住房改善面積之和按照拆遷區域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結算拆遷補償金;

被拆遷房屋面積與住房改善面積之和不足四十五平方米的部分,以拆遷區域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的百分之五十結算(但不得低於同期經濟適用住房的平均銷售價格),計入拆遷補償金

(1)青島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拆遷住宅房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別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補償:

(一)公有出租住宅房屋的承租人選擇房屋補償且被拆遷人同意解除租賃關系的,由房屋承租人向被拆遷人支付按照住房制度改革有關規定購買被拆遷房屋所應當支付的價款,拆遷人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原房屋承租人進行房屋補償,補償房屋的產權歸原房屋承租人。

(二)公有出租住宅房屋的承租人選擇貨幣補償且被拆遷人同意的,由拆遷人將按照本條例規定計算的拆遷補償金扣除房屋承租人按照住房制度改革有關規定購買被拆遷房屋所應當支付的價款,餘款支付給房屋承租人,扣除款支付給被拆遷人。

(三)公有出租住宅房屋的承租人與被拆遷人對拆遷補償方式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補償。補償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再行訂立房屋租賃合同。

(四)私有出租住宅房屋的被拆遷人要求實行貨幣補償但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補償。

㈡ 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內容有什麼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務院《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山東省城市建設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第二條凡在青島市城市規劃區和各縣級市、嶗山區城市規劃區以及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國有土地上,因建設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適用本規定。第三條青島市房產管理局是市人民政府的城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青島市房屋拆遷管理辦公室負責市南、市北、台東、四方、滄口五區內的城市房屋拆遷行政管理工作。各縣級市(包括嶗山區、黃島區、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下同)房產行政管理部門負責本轄區內城市房屋拆遷行政管理工作。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領導。城建、規劃、土地、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門應按各自的職責,協同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作好工作,保證房屋拆遷工作的進行。第五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和有利於城市舊區改建。第六條本規定所稱拆遷當事人包括拆遷人和被拆遷人。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拆遷許可證的單位或個人。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合法所有人(以下簡稱為被拆遷所有人)和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合法使用人(以下簡稱為被拆遷使用人)。第七條拆遷人應依照本規定給被拆遷人以補償、安置。被拆遷人必須服從城市建設需要,在規定期限內完成搬遷。第二章拆遷管理一般規定第八條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由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實施。從事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人員須經業務培訓取得崗位合格證書。房屋拆遷資格證書和崗位合格證書,由青島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核發。第九條市或縣級市人民政府確定的拆遷建設項目,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實施拆遷。其它拆遷建設項目,拆遷人應委託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實施拆遷。委託拆遷的雙方應訂立拆遷委託合同。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拆遷人應交付委託拆遷費和拆遷管理費。第十條城市房屋拆遷應按下列程序進行:(一)抄錄核實戶口和辦理房屋估價;(二)制定拆遷計劃和拆遷安置補償方案;(三)核發拆遷許可證,發布拆遷通告;(四)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五)搬遷騰地,拆除舊房;(六)安置房屋定位;(七)辦理安置房屋產權登記或承租手續,房屋交付使用。第十一條拆遷人憑建設工程定點通知書,提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通知公安部門暫停辦理拆遷范圍內戶口遷入和分戶手續,並抄錄核實常住戶口。拆遷范圍內的戶口抄錄核實後,即應恢復辦理戶口遷入和分戶手續。拆遷人應在通知抄錄核實戶口之日起二十四個月內申領拆遷許可證。逾期應重新辦理抄錄核實戶口手續。第十二條拆遷人憑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可向有關單位或個人核查被拆遷房屋的產權歸屬、使用性質及承租情況,並辦理房屋估價手續。有關單位和個人應如實提供情況。拆遷涉及土地使用權屬變更的,必須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拆遷人憑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提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通知房屋所有人、出租人和有關部門停止拆遷范圍內的房屋新建、翻建、擴建、改建、大修、裝修,停辦拆遷范圍內的房產交易、房屋互換手續和臨時建築的延期手續,不得改變房屋的使用性質。第十三條拆遷人持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築施工圖紙、折遷計劃、拆遷安置補償方案,向拆遷行政管理部門領取拆遷許可證。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二十日內審定拆遷計劃和拆遷安置補償方案;對於符合規定的,發給拆遷許可證。未取得拆遷許可證的,城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予批准開工。第十四條拆遷計劃應包括拆遷范圍、方式,搬遷、回遷時限,工程開工、竣工時間。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應包括下列內容:(一)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狀況(房屋使用性質、產權歸屬、面積等);(二)被拆遷人情況;(三)臨時過渡方式及其具體措施;(四)安置意見;(五)拆遷補償形式;(六)作價補償數額;(七)調換產權房屋地點;(八)其他需要提交的資料。第十五條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在發放拆遷許可證之日起五日內發布拆遷通告,公布拆遷人、拆遷范圍,工程期限和搬遷騰地時限等。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和拆遷人應及時做好宣傳、動員、解釋工作。第十六條在拆遷通告規定的期限內,拆遷當事人應按本規定就拆遷安置、補償等問題簽訂協議。拆遷安置協議書應載明安置方式、安置地點、房屋的戶室型或間數、面積數量、臨時過渡方式、搬遷和回遷期限、違約責任等。拆遷補償協議應明確補償形式、作價補償數額或調換產權房屋地點、拆房騰地期限、違約責任等。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簽訂後,確需變更設計,對被拆遷人安置有影響的,應按規定辦理手續,重新簽訂協議。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簽訂後,拆遷人應將協議書副本送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備查。第十七條拆遷當事人在通告規定期限內達不成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由拆遷行政行政管理部門裁決。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接到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在訴訟期間如訴遷人已給被拆遷人作了安置或提供了周轉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在拆遷通告規定的或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裁決作出的拆遷期限內,被拆遷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搬遷的,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報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作出責令限期搬遷的決定,逾期仍不搬遷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十八條拆遷人實施拆遷不得擅自改變批準的拆遷范圍和期限。拆遷通告發布後,拆遷人又停止拆遷建設的,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責令其恢復原狀或限期恢復拆遷建設;給被拆遷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予補償。第十九條法律、法規對拆遷軍事設施、教堂寺廟、文物古跡等另有規定的,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第二十條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有權對各項拆遷活動進行檢查。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情況和資料。檢查者有責任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第二十一條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制度,加強對拆遷檔案資料的管理。第三章拆遷安置第二十二條被拆遷使用人是指具備下列條件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一)在拆遷范圍內使用一間或一間以上合法房屋的;(二)具有可以證實該房屋為合法使用的房屋所有權證或租賃合同等證明的;(三)具有同該房屋的使用性質和座落地址相一致的居民常住戶口簿、營業執照或正式辦公地證明的。第二十三條拆遷人應按本章規定對被拆遷使用人給予房屋安置。一次性安置有困難的,可先作臨時安置。臨時建築和非法建築的面積不作為被拆遷使用人的房屋面積。第二十四條對被拆遷使用人的安置房屋,根據建設工程的總體性質和規劃的要求可就地或易地安置。第二十五條對被拆遷使用人的住宅房屋就地安置的,按原使用面積安置,對住房確實困難的,可按如下標准安置:(一)三人戶以下(含三人戶)的,按人均使用面積不低於十平方米且人均居住面積不低於六平方米安置。(二)四人戶以上(含四人戶)的,按人均使用面積不低於八點五平方米且人均居住面積不低於五點五平方米安置。從區位好的地段遷入區位差的地段安置的,可按當地上年度平均住房水平酌情增加面積,或給予資金補助,但人均增加的面積最多不得超過當地上年度人均住房水平的百分之二十五。在區位相當的地段安置的,按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標准安置。第二十六條對被拆遷使用人的非住宅房屋按原建築面積安置。被拆遷使用人要求增加面積的,須經拆遷人同意,所增加的建築面積按商品房價格繳費。按商品房價格繳費增加的面積,必須具備單獨使用條件,其房屋產權歸繳款人所有,否則不予增加面積。兼用的房屋只按一種用途安置。第二十七條經人民法院裁判遷讓的房屋,遷讓期未滿或遷讓期已滿中止執行的,按原使用面積安置,由現使用者住用,被拆遷所有人要求保留產權的,可以參照本規定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辦理。第二十八條被拆遷使用人的拆遷安置人口應以抄錄核實的常住戶口為准;屬下列情況之一的,可作為拆遷安置人口:(一)原有常住戶口,已應征入伍的現役士兵;(二)在拆遷協議簽訂前,由部隊退役、復員、轉業的人員;(三)按規定戶口報在單位的船員;(四)戶口由拆遷地遷入托兒所、幼兒園或盲聾啞學校的兒童;(五)戶口由拆遷地遷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六)簽訂拆遷安置協議前出生的孩子且其母親為拆遷安置人口的;(七)按國家規定戶口遷入醫療單位的病人;(八)原有常住戶口的勞教和勞改人員。在拆遷范圍內雖有常住戶口,但在當地城市規劃區內另有住房的,原則上不計入拆遷安置人口。第二十九條拆除生產、營業用房,拆遷人付給被拆遷使用人搬家補助費作為設備搬遷的補助。拆除生產、營業用房造成被拆遷使用人停產、停業的,拆遷人應付給被拆遷使用人臨時安置補助費。在規定的過渡期限內的臨時安置補助費以被拆遷使用人在拆遷范圍內依法登記的從業人數,按上年度當地職工月人均基本工資額逐月計算,一次性付給;超過規定過渡期限的臨時安置補助費,按原標准增加百分之五十,逐月計發。被拆遷使用人停產、停業減少的利潤收入,不予補助。第三十條拆除住宅房屋,拆遷人應在被拆遷使用人搬遷時付給搬家補助費;被拆遷使用人自行過渡的,一並付給臨時安置補助費。超過規定過渡期限的臨時安置補助費,拆遷人應按原標准增加百分之五十,逐月計發。住宅房屋的被拆遷使用人及其共同居住人搬遷時,憑拆遷人出具的證明,由所在單位給公假兩天。第三十一條住宅房屋的被拆遷使用人原則上自行過渡。自行過渡確有困難的,拆遷人原則上按人均使用面積四平方米提供周轉房。被拆遷使用人使用周轉房應按月繳納水、電費。被拆遷使用人在新建房屋交付使用時,應騰退周轉房。第三十二條用新建住宅樓安置被拆遷使用人的,應合理搭配樓座,按單元立體切塊安置。對被拆遷使用人住宅房屋的安置,參照其原房屋情況和家庭成員情況合理安排樓層。第三十三條被拆遷使用人憑房屋承租證明或房屋所有權證遷入新房屋。有關部門應及時辦理居民戶口遷移、糧食和燃料供應、共同居住人轉學和就學等手續。第四章拆遷補償第三十四條被拆遷所有人包括公有房屋的管理人、私有房屋的所有人和對房屋實行職權代管的房產行政主管部門。第三十五條拆遷人應按本章規定給被拆遷所有人以補償。拆除違法建築或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被拆遷所有人在拆遷通告限定的時間內不拆除前列建築的,由拆遷人報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拆除,以料抵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已決定限期拆除的建築,拆遷時一並拆除,不再另行補償和安置。第三十六條拆遷補償實行產權調換、作價補償或者產權調換與作價補償相結合的形式。第三十七條被拆遷所有人要求對被拆除的房屋及其附屬設施作價補償的,拆遷人應報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市房屋拆遷估價標准評估拆遷房屋補償費,並一次性付給被拆遷所有人。第三十八條被拆遷所有人對自住私有房屋要求保留產權的,用安置房屋同被拆除房屋實行產權調換。安置房屋與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相等的部分,用安置房屋按住宅工程標准價計算的價款同被拆除房屋評估的價款兩相找差;超出原建築面積的部分,按住宅工程綜合造價結算價款。被拆遷所有人對出租私有住宅房屋要求保留產權的,用安置被拆遷使用人的房屋同被拆除房屋實行產權調換。安置房屋與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相等的部分,用安置房屋按住宅工程標准價計算的價款同被拆除房屋評估的價款兩相找差;超出原房屋建築面積的部分,按商品房價格結算價款。新房屋安置被拆遷使用人,租賃關系繼續保持。第三十九條拆除私有非住宅房屋,被拆遷所有人要求保留產權的,用安置被拆遷使用人的房屋同被拆除的房屋實行產權調換。安置房屋與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相等的部分,用安置房屋按非住宅工程標准價計算的價款同被拆除房屋評估的價款兩相找差;超出原建築面積部分,按商品房價格結算。第四十條拆除公有住宅房屋,拆遷人可用安置被拆遷使用人的房屋作為產權調換;拆除公有非住宅房屋按原建築面積調換產權,或按重置價格予以作價補償。第四十一條被拆遷所有人憑房屋所有權證辦理拆遷補償事宜。房產行政主管部門、土地管理部門應分別將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證收回注銷。第四十二條拆除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依職權代管的房屋,由拆遷人按本規定給予補償;產權調換的房屋或作價補償的價款,由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代管。拆遷補償、安置協議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證據保全。拆除所有人下落不明又無合法代理人的房屋,可比照拆除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依職權代管房屋的規定處理。第四十三條確定拆除的房屋存有產權糾紛的,由當事人自行解決。在拆遷通告限定的時間內未解決的,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可作出處理決定將房屋拆遷補償提存公證機關,舊房先行拆除。待糾紛解決後,由依法取得所有權者到公證機關按規定領取拆遷補償。對於被拆遷所有人拒絕辦理拆遷補償的,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有權作出決定,將拆遷補償提存公證機關並拆除舊房。第四十四條拆除公共設施,拆遷人應當按照其原性能、原規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價格予以補償。對拆遷范圍內的園林、綠地、樹木按有關規定辦理。第五章罰則第四十五條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停止拆遷的處理,並可處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的罰款:(一)未取得拆遷許可證,擅自拆遷的;(二)拆遷人擅自改變拆遷范圍和期限的;(三)拆遷人委託未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實施拆遷的;(四)未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擅自接受委託實施拆遷的。第四十六條對接受委託實施拆遷的單位超越許可權、侵犯拆遷當事人合法權益的,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責令賠償損失的處理,並可處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青島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吊銷其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第四十七條拆遷人擅自降低拆遷補償、安置標准,擴大或縮小拆遷補償、安置范圍及有其他損害被拆遷人合法權益行為的,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其停止拆遷、履行義務的處理,並可處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罰款。第四十八條拆遷人違反拆遷安置、補償協議規定,無適當房屋安置被拆遷使用人或無適當房屋進行產權調換的,或者依據規定對被拆遷人應予以安置而拒不履行安置義務的,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可責令其就近購買商品房安置被拆遷使用人或與被拆遷所有人作產權調換。第四十九條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給予警告、限期搬遷的處理:(一)在規定期限內拒不騰退周轉房的;(二)未辦理規定手續,強行遷入新建房屋的。第五十條被拆遷人或有義務提供證據者,在被拆遷人原房屋狀況和常住戶口等方面弄虛作假的,由拆遷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其改正;因弄虛作假取得的安置房屋或擴大的安置面積應予追回或變更安置房;對個人並處以五十元至二百元的罰款;對單位並處以一千元至五千元的罰款。第五十一條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作出處理、處罰決定,應製作處理、處罰決定書,並送達當事人。罰款收入上繳財政。第五十二條當事人對處理、處罰決定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理、處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青島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復議。青島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在接到申請書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理、處罰決定書後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復議或訴訟期間不停止處理、處罰決定的執行。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理、處罰決定的,由作出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當事人對青島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作出的吊銷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處理決定不服而申請復議的,應向青島市人民政府提出。第五十三條拒絕、阻礙拆遷工作人員或者其他國家有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拆遷公務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處罰。第五十四條與拆遷工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堅持原則,秉公辦事。對利用職權營私舞弊、貪污受賄、敲詐勒索或玩忽職守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六章附則第五十五條拆遷人應按規定公開城市房屋拆遷的有關情況,接受被拆遷人的監督。具體辦法,由青島市房產管理局制定,報青島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第五十六條委託拆遷費、拆遷管理費、搬家補助費和臨時安置補助費的收取發放辦法和標准及房屋拆遷估價標准,由青島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五十七條對住房安置超過原使用面積的部分應收取超面積安置費,具體收費時間和辦法由青島市人民政府制定。第五十八條建制鎮和工礦區居民點的城市房屋拆遷,參照本規定執行。第五十九條本規定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青島市房產管理局負責解釋。第六十條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過去青島市有關城市建設房屋拆遷的規定,同時廢止

㈢ 青島市企業房屋拆遷補償標准

法律分析:青島市企業拆遷補償標准:1、貨幣補償。按被徵收的房屋面積,每月每平方米補貼30元,一次性發放10個月的臨時過渡補助費;2、房屋補償。按被徵收房屋面積和約定的過渡期限,每月每平方米補貼30元,發放臨時過渡補助費,超出約定期限的,每月每平方米補貼60元;3、房屋面積在40平方米以下的,按40平方米算。

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八條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確需要徵收房屋的,由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徵收決定:

(一)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二)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三)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四)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五)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㈣ 青島市房屋拆遷政策

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的順利進行,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內的國有土地上,因建設需要拆除房屋,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的,適用本條例。

前款規定的區域內因土地使用權出讓或人民政府決定的其他搬遷項目需要遷讓房屋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青島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是本市城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

市、區(市)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轄區內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

第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領導。

發展與改革、財政、規劃、國土資源和房管、公安、工商、物價、文物等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和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做好房屋拆遷工作。

第五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遵循依法、公正、公開的原則,有利於城市舊區改造、城市化建設和生態環境改善,保護文物古跡。

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和改革、規劃等部門按國家有關規定組織編制房屋拆遷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

第六條 本條例所稱拆遷當事人包括拆遷人和被拆遷人。

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單位。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遷房屋(以下簡稱房屋)的合法所有人(包括房屋所有權人、行政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管理人,以下簡稱被拆遷所有人)和被拆遷房屋的合法使用人(包括公有房屋承租人和私有房屋承租人,以下簡稱被拆遷使用人)。

第七條 拆遷人必須依照本條例實施拆遷,按規定標准對被拆遷人進行拆遷補償、補貼住房改善費。

被拆遷人應當遵守本條例,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同被拆遷房屋有利害關系的其他單位和個人應當與被拆遷人處理好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配合做好房屋拆遷有關工作。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八條 實施房屋拆遷,應當符合當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拆遷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未列入年度計劃的,不得實施拆遷。

第九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由取得房屋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以下稱拆遷承辦人)實施。

從事城市房屋拆遷工作的人員必須經業務培訓考核,取得崗位合格證書。

房屋拆遷資格證書和崗位合格證書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核發。

第十條 拆遷人可以自行實施拆遷,也可以委託拆遷承辦人實施拆遷。拆遷人自行實施拆遷的,必須具有拆遷承辦人的資格;委託拆遷承辦人實施拆遷的,拆遷人和拆遷承辦人應訂立拆遷委託合同,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拆遷承辦人不得轉讓拆遷業務。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一條 城市房屋拆遷應當按下列順序實施:

(一)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劃定建設用地范圍(或政府確定土地出讓項目或其他搬遷項目的范圍);

(二)拆遷申請人核查房屋情況;

(三)拆遷申請人制定拆遷方案;

(四)拆遷申請人公示規劃方案、拆遷補償方案,徵求居民意見;

(五)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發布拆遷公告、拆遷通知;

(六)拆遷人與被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七)被拆遷人搬遷騰房。

第十二條 拆遷申請人憑規劃選址意見書或土地使用權出讓批准文件,或政府決定搬遷項目的有關批准文件,提請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發出通知,告知有關單位或個人核查被拆遷房屋的產權情況、使用情況及租賃情況,有關單位或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三條 已列入拆遷年度計劃的私有住宅房屋,當事人因交易、互換、析產、贈與、繼承等原因辦理產權登記手續時,必須保證分割後的房屋具備各自獨立使用條件(即房屋單獨成套、成間,下同)且建築面積不低於45平方米。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房管部門只能為多個權利人或多個繼承人辦理共有產權登記。

已列入拆遷年度計劃的公有住宅房屋,當事人申請辦理分立承租名義,必須保證分立承租後的房屋具備各自獨立使用條件且使用面積不低於33平方米。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房管部門不得辦理分立承租手續。成套公有住宅房屋,不予分立承租名義。

第十四條 拆遷申請人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應當向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拆遷方案;

(五)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資金證明。

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重大公共設施等重點建設項目和重大社會發展項目的拆遷以及政府決定的社會公益事業等項目的搬遷,拆遷申請人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當向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提交政府決定拆遷或搬遷的文件和前款第四、第五項資料。

因土地使用權出讓拆遷房屋的,出讓人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當向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提交土地使用權出讓批准文件和本條第二款第四、第五項資料。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材料之日起30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對符合規定的,發給房屋拆遷許可證。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發放拆遷許可證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向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未取得拆遷許可證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開工。

第十五條 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包括下列內容:

(一)擬拆遷范圍;

(二)被拆遷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狀況(房屋使用性質、產權歸屬、面積等);

(三)被拆遷人情況和公示的反饋意見;

(四)拆遷方式;

(五)拆遷補償方式;

(六)實施貨幣補償的具體方案;

(七)實施房屋補償的具體方案;

(八)拆遷補償協議簽訂的期限;

(九)被拆遷人搬遷騰房的期限;

(十)拆除房屋的期限;

(十一)回遷期限。

第十六條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發放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發布拆遷公告,公布拆遷人、拆遷承辦人、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期限、搬遷騰房期限、臨時過渡期限等。

第十七條 拆遷人必須按照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實施拆遷,不得擅自改變已經批準的拆遷范圍和期限。需要延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15日前,向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延期拆遷申請;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延期拆遷申請之日起10日內給予答復。

第十八條 拆遷人在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應當在拆遷現場公示拆遷工作流程、拆遷補償標准、拆遷補償方案、拆遷實施單位和評估單位資質證書、拆遷工作人員和評估工作人員名單及資格證書,接受監督。

拆遷工作人員應當持證上崗;未持證上崗的,被拆遷人有權拒絕與其協商。

拆遷補償協議簽訂後,拆遷人應在拆遷現場公示拆遷補償結果。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房屋拆遷實施情況實行監督檢查。

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情況和資料。檢查者有責任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第十九條 拆遷范圍確定後,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

(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交易、互換、析產、分割、贈與房屋;

(四)租賃房屋。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有關部門應當按通知要求做好相關工作。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必須經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暫停期限延長累計不得超過1年。

第二十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在拆遷公告規定的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期限內,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和補償金額、補償房屋面積和地點、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期限等事項,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被拆遷房屋由非所有權人使用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所有人、被拆遷使用人共同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拆遷人不得要求被拆遷人先搬遷,後訂立拆遷補償協議。嚴禁以停水、停電、停氣、停暖、阻斷交通、破壞相鄰公用設施、暴力脅迫等手段,強迫被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或搬遷。

第二十一條 拆遷當事人在拆遷公告規定的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期限內,未能協商一致簽訂拆遷補償協議的,經當事人申請,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裁決。被拆遷人是批准拆遷的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的,由同級人民政府或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裁決。

有權作出裁決的部門應當自接到裁決申請之日起7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的決定,是否受理裁決申請的決定應以書面形式作出,並說明理由。

決定受理裁決申請的,應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裁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以自裁決書送達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拆遷人已經按照裁決規定提供了被拆遷人貨幣補償或補償用房的,訴訟期間不停止拆遷的執行。

拆遷當事人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後,一方當事人反悔或拒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或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期間,拆遷人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

第二十二條 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決規定的搬遷期限內未搬遷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區(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二十三條 尚未完成拆遷補償的建設項目轉讓的,拆遷人應當持批准文件到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房屋拆遷許可證變更手續。建設項目轉讓之後,原拆遷補償協議中有關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項目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將轉讓有關事項書面通知被拆遷所有人和被拆遷使用人,並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予以公告。

第二十四條 拆遷房屋有權屬糾紛的,由當事人自行協商處理;在拆遷公告規定的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期限內糾紛未解決的,由拆遷人提出拆遷補償方案,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人應當依法辦理被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和拆遷貨幣補償金或補償房屋的公證。

第二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強占拆遷或補償房屋;對強占房屋的,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遷出;逾期不遷出的,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遷出。

第二十六條 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除前到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房屋拆除登記手續,並於房屋拆除後30日內辦理房屋產權注銷登記手續,繳銷原房屋權屬證書。

房屋拆遷涉及土地使用權屬變更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十七條 拆遷人和接受委託的拆遷承辦人應當加強對拆遷檔案和統計資料的管理,並定期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備案。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房屋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和統計報表制度。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定期將拆遷統計情況上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

第三章 拆遷補償

第二十八條 房屋拆遷補償面積的認定,以合法的被拆遷房屋建築面積為准。

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私有房屋以房屋所有權證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公有房屋以房屋所有權證或計租表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無房屋所有權證或計租表、但建設合法依法應予拆遷補償的房屋,或公有房屋計租表上載明的面積是使用面積的,其建築面積以建房批准文件載明的房屋建築面積或以房地產測繪部門實測的建築面積為准。

第二十九條 拆遷補償可以採用貨幣補償方式,也可以採用房屋補償方式。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協商確定拆遷補償方式。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第三十條 拆遷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拆遷補償金應當根據被拆遷房屋所在區位、用途、建築面積、建築結構、使用年限、樓層、朝向等因素,以房地產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拆遷住宅房屋的,拆遷人應按照本區域普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補貼被拆遷人10平方米的住房改善費。

以建築面積45平方米乘以區域普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計算的價款作為區域拆遷補償的最低保障總額,被拆遷房屋拆遷補償金和住房改善費總額低於最低保障總額的,拆遷人應按該保障總額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

第三十一條 公有出租住宅房屋的拆遷貨幣補償,應當將拆遷補償金扣除按房改有關規定購買原房屋產權須支付的價款,餘款作為給被拆遷使用人的拆遷補償,扣除款支付給被拆遷所有人。

公有出租住宅房屋按照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結算的住房改善費全部支付給被拆遷使用人。

第三十二條 私有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被拆遷人履行搬遷騰房義務後,拆遷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將結算的拆遷補償金、住房改善費全部支付給被拆遷所有人。

第三十三條 拆遷住宅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拆遷人應當按照貨幣補償方式結算的拆遷補償總額提供價款相當的房屋給被拆遷人,補償房屋的建築面積不應少於45平方米。拆遷補償總額與房屋價款存在差價的,雙方應互相結算差價款。

補償房屋的產權歸被拆遷人。

第三十四條 對被拆遷使用人補償房屋的地點,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對建設地區的要求和建設工程的性質,按照有利於實施城市規劃和城市舊區改建的原則確定。

第三十五條 採用房屋補償方式的,拆遷人提供的補償房屋,應當符合下列規定:(一)符合國家質量安全標准;(二)產權清晰且無權利限制。

補償房屋應以新建房屋為主;採用其他房屋補償的,須經被拆遷人同意。

第三十六條 住宅房屋拆遷屬下列情況之一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補償:(一)公有住宅房屋的被拆遷使用人要求實行房屋補償,或雖未要求實行房屋補償,但在拆遷公告規定的簽訂協議期限內拆遷當事人未能簽訂拆遷補償協議,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搬家騰房期限內未能騰交被拆遷房屋的。補償的房屋由被拆遷使用人繼續使用,被拆遷所有人應當與被拆遷使用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二)私有住宅房屋的被拆遷所有人要求實行房屋補償,或雖未要求實行房屋補償,但被拆遷所有人與被拆遷使用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未能按期騰交被拆遷房屋的。補償的房屋產權和使用權關系保持不變,被拆遷所有人應當與被拆遷使用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

第三十七條 公有住宅房屋的被拆遷使用人依照本條例第三十、三十一條規定實行拆遷補償解決住房確有困難,並且符合政府廉租住房有關規定的,經本人提出申請,可按有關規定承租廉租住房,其拆遷補償金和住房改善費由拆遷人支付給政府。

第三十八條 拆遷非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拆遷補償金按被拆遷房屋的市場評估單價和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結算,拆遷補償金全額支付給被拆遷所有人;實行房屋補償的,拆遷人應當按照貨幣補償方式結算的補償金提供價款相當的房屋給被拆遷人。房屋價款與補償金存在差價的,應當結算差價款,補償房屋的產權性質保持不變。造成停產、停業損失的,由拆遷人付給一定數額的經營性補助費。

拆遷住宅、非住宅兼用的房屋,按住宅房屋實行拆遷補償,並由拆遷人付給一定數額的經營性補助費。

第三十九條 拆遷依法實施行政代管的房屋,由拆遷人按本條例規定給予補償,拆遷補償金和住房改善費或補償的房屋由房產行政主管部門代管。拆遷補償協議須經公證機關公證,並辦理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

被拆遷所有人下落不明又無合法代理人的房屋,可以比照前款規定辦理。

第四十條 違法建築和逾期臨時建築不予補償,由當事人在限期內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拆遷人報請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拆除,以料抵工。

拆除在批准期限內的臨時建築,可給予適當補償,但批准臨時建築時規定不予補償的除外。

第四十一條 拆遷公共設施及非營利的公益事業房屋及其附屬物,拆遷人應當按照其原性質、原規模予以重建,或者按重置價格給予補償,或者根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規劃統籌安排。

拆遷非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第四十二條 拆遷軍事設施、宗教設施、文物古跡和園林綠地及樹木,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四十三條 被拆遷使用人在拆遷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搬遷騰房,拆遷人應當按有關規定付給搬遷補助費。

拆遷住宅房屋,被拆遷人需在外臨時過渡的,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支付臨時過渡費。

第四十四條 拆遷人實施拆遷計劃的拆遷補償金和住房改善費必須足額到位,專戶存入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核實並監督使用。其中,屬於財政投資項目的,按財政投資的規定管理和監督使用,拆遷人應將拆遷補償金及住房改善費的存儲、使用情況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簽訂後,拆遷人應當按協議約定,通知銀行向受補償的被拆遷人開具拆遷補償金和住房改善費專項存款憑證。

第四章 拆遷評估

第四十五條 被拆遷房屋的價格評估,應當由取得房產評估資質的機構進行。

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每年向社會公布拆遷評估機構的名錄,供拆遷當事人選擇。

第四十六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定期公布的拆遷評估機構中共同選定拆遷評估機構;拆遷人和被拆遷人不能共同選定的,由被拆遷房屋所在地的房屋拆遷管理部門組織抽簽確定。

拆遷人應當與選定的拆遷評估機構訂立拆遷評估委託合同,並自拆遷評估委託合同簽訂後15日內,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備案。

第四十七條 拆遷評估應當堅持獨立、客觀、公正、合法的原則。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干預拆遷評估活動和評估結果。

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制定房屋拆遷評估的相關規定。

第四十八條 拆遷人應當自評估結束後的5日內在拆遷地點公布評估結果,並送達被拆遷人。

第四十九條 拆遷當事人對評估結果有異議的,應當通過協商解決。

拆遷當事人經協商對拆遷評估爭議仍達不成一致意見的,提出異議的當事人可以另行委託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公布范圍內的房地產評估機構重新評估。重新評估結果與原評估結果的差異在允許誤差范圍之內的,原評估結果有效,重新評估費用由委託人承擔。重新評估結果與原評估結果的差異超出允許誤差范圍的,由市房屋拆遷評估專家鑒定小組進行鑒定,重新評估和鑒定費用由未被採用評估結果的評估機構及其委託人共同承擔。允許的誤差范圍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確定並公布執行。

鑒定費用標准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物價部門確定並公布。

拆遷評估專家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公示選定,組成專家庫,拆遷評估專家鑒定小組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組成。專家鑒定小組人員不得少於5人。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拆遷,可以並處拆遷補償金3%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

(一)委託非拆遷承辦人實施拆遷的;

(二)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的拆遷期限實施拆遷的,或者擅自改變拆遷范圍的。

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擅自實施拆遷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予以警告,並處已拆遷房屋建築面積每平方米50元的罰款。

第五十二條 拆遷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以欺騙手段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吊銷房屋拆遷許可證,並處拆遷補償金2%罰款。

第五十三條 拆遷人以停水、停電、停氣、停暖、阻斷交通、破壞相鄰公用設施、暴力脅迫等手段,強迫被拆遷人簽訂協議或搬遷的,或未與被拆遷人簽訂補償協議即擅自將房屋拆除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停止拆遷,恢復原狀;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四條 拆遷承辦人違反本條例的規定,轉讓拆遷業務的,由房屋拆遷管理部門責令改正,並處合同約定的委託費30%的罰款。

第五十五條 對於參與本條例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三條規定的違法行為的拆遷承辦人,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取消其拆遷承辦人資格;對該違法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拆遷承辦單位負責人,5年內不得從事拆遷承辦業務。

第五十六條 被拆遷人違反協議拒絕騰退周轉房的,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予以警告,或按周轉房使用面積處以每平方米50元的罰款,並按本條例第二十五條的規定處理。

第五十七條 拆遷公告發布後,拆遷人停止拆遷建設給被拆遷人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予以賠償。

第五十八條 具有房屋拆遷評估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在房屋拆遷評估中,違反房屋拆遷評估的有關規定和規范,損害拆遷當事人利益的,由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取消其房屋拆遷評估資格,並處3萬元的罰款;給拆遷當事人造成損失的,評估機構應當依法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房屋拆遷評估人員故意提供虛假證明文件或者出具的證明文件有重大過失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九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條 拒絕、阻礙拆遷行政管理人員執行公務,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應當予以處罰的,由公安機關依法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一條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 則

第六十二條 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四區搬遷補助費、臨時過渡補助費、經營性補助費的標准和收取、發放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其他區(市)的有關費用標准和收取、發放辦法由當地人民政府制定,報市房屋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六十三條 建制鎮和工礦區居民的城市房屋拆遷,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自年月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已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公告實施的房屋拆遷,按照原規定執行。

㈤ 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第六章 附 則

第五十二條 市南區、市北區、四方區、李滄區搬遷補助費、臨時過渡補助費、經營性補助費的標准和支付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其他區(市)的有關費用標准和支付辦法由當地人民政府制定,報市人民政府備案。
第五十三條 在城市規劃區外國有土地上實施房屋拆遷,並需要對被拆遷人補償的,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五十四條 本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條例施行前已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公告實施的房屋拆遷,按照原規定執行。

㈥ 青島拆遷有哪些法規和優待

第三章 拆遷補償與安置
第二十五條拆遷補償的方式可以實行貨幣補償,也可以實行房屋產權調換。
除本條例另有規定外,被拆遷人可以選擇拆遷補償方式。
第二十六條拆遷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貨幣補償的金額按照被拆遷房屋所處區位的新建普通商品房市場價格評估確定。拆遷當事人協商一致的,依照其約定。
拆遷房屋的最低貨幣補償價格標准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確定,報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七條被拆遷房屋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拆遷人應當以所提供的安置房屋與被拆遷人的被拆遷房屋進行產權調換。安置房屋和被拆遷房屋的價格均按本條例的規定進行評估確定。雙方結清差價後,安置房屋的產權歸被拆遷人所有。
拆遷非營利的公益事業房屋的附屬物,不作產權調換,由拆遷人給予貨幣補償。
第二十八條被拆遷人只有一套住宅房屋,且該房屋面積低於國家強制性標准規定的住宅設計最低套型面積的,拆遷人應當按照國家強制性標准規定的住宅設計最低套型面積標准對被拆遷人進行貨幣補償或者提供用於產權調換的安置房屋。國家強制性標准規定的住宅設計最低套型面積內增加面積所需的費用,由拆遷人承擔。
第二十九條被拆遷房屋和安置房屋的面積均按建築面積計算。
被拆遷房屋的建築面積,以房屋所有權證書載明的建築面積或者計租表載明的建築面積為准。無房屋所有權證書或者計租表但建設手續合法的房屋,或者計租表上只載明使用面積的房屋,其建築面積以批准建設文件載明的建築面積或者以房地產測繪機構實際測量的建築面積為准。
第三十條拆遷人提供的安置房屋,應當符合下列規定:
(一)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質量安全標准;
(二)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房屋建築設計技術規范和標准;
(三)產權清晰。
拆遷人提供的安置房屋應當是新建房屋;提供其他房屋的,應當經被拆遷人同意。
第三十一條被拆遷房屋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的地點,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對拆遷范圍的要求和建設工程項目的性質確定。
拆遷住宅房屋,拆遷范圍用於住宅房屋建設,被拆遷人要求就地實行房屋產權調換安置且按照批準的建設工程規劃能夠滿足被拆遷人房屋產權調換安置要求的,拆遷人應當就地安置。
拆遷住宅房屋,拆遷范圍用於社會公益性項目或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行異地安置。
第三十二條拆遷非營利的公益事業房屋,拆遷人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城市規劃的要求予以重建,或者給予貨幣補償。
第三十三條拆遷出租房屋,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解除租賃關系的,或者被拆遷人對房屋承租人進行安置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進行補償或者安置。
被拆遷人與房屋承租人對解除租賃關系達不成協議的,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實行房屋產權調換。產權調換的房屋由原房屋承租人承租,被拆遷人應當與原房屋承租人重新訂立房屋租賃合同。但是,原房屋租賃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拆遷非住宅房屋,其房屋所有人持有的房屋所有權證書用途欄內標明營業內容的,應當按照營業用房給予補償或者安置。
拆遷的住宅房屋用作營業用房,且符合下列條件的,應當適當提高補償標准:
(一)取得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並有納稅記錄;
(二)房屋所有權證書、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註明的營業地點一致。
第三十五條拆除違章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由當事人在拆遷期限內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拆遷人提請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城市綜合執法部門依法查處。
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可按照工程造價給予適當補償,但批准臨時建築時規定不予補償的除外。
第三十六條拆遷的房屋存在產權、債權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在拆遷期限內未解決的,由拆遷人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當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同意後可先行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糾紛解決後,拆遷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給予貨幣補償或者進行房屋產權調換。
第三十七條拆遷產權不明的房屋,拆遷人應當提出補償安置方案,報當地房屋拆遷管理部門審核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遷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第三十八條拆遷設有抵押權的房屋,按照國家有關擔保的法律、法規執行。
第三十九條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支付搬遷補助費。
第四十條被拆遷人或者房屋承租人選擇貨幣補償且自行尋找安置用房的,拆遷人應當支付臨時安置補助費。

㈦ 青島市企業拆遷職工補償條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保障城市建設順利進行,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凡在本市城市規劃區內國有土地上,因城市建設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拆遷當事人包括拆遷人和被拆遷人。
拆遷人是指依法取得拆遷許可證的建設單位和個人。
被拆遷人是指被拆除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包括代管人、國家授權的國有房屋及其附屬物的管理人)和使用人。
第四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符合城市規劃,有利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舊區改建、改善城市環境和居民居住條件。
第五條 城市房屋拆遷必須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給予補償或者安置;被拆遷人應當在規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
第六條 市人民政府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市城市建設拆遷管理工作。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委託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本行政區域內拆遷管理的具體工作。
規劃、土地、房管、物價、公安、工商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

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七條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需要拆遷房屋及其附屬物,應當向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拆遷立項。申請拆遷立項時應當根據不同項目提交下列相關材料:
(一)拆遷申請書;
(二)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及附圖、附件;
(四)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或者拆遷用地批准書;
(五)資信證明文件;
(六)拆遷計劃。
屬開發經營項目的,還應當提交房地產開發經營許可證。
第八條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拆遷立項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是否准予立項的決定。符合立項條件的,發給拆遷許可證;不符合條件的,應當出具不予立項決定書,退回申報材料。
第九條 城市房屋拆遷實行自行拆遷或者委託拆遷。
拆遷人自行拆遷屬其所有的房屋及其附屬物不需辦理拆遷資格證書;拆遷他人所有的房屋及其附屬物應當辦理拆遷資格證書。
拆遷人委託拆遷的,必須委託取得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並與其簽訂書面委託合同。拆遷人應當在合同簽訂後十日內向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接受拆遷委託。
第十條 符合下列條件的單位可以向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領取拆遷資格證書:
(一)有明確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固定的辦公場所;
(二)有與承擔拆遷業務相適應的資金;
(三)有六名以上持有拆遷上崗證的拆遷專職人員。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對提出申請的單位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的發給拆遷資格證書;不合格的,應當予以書面告知。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對拆遷資格證書實行年審制度。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塗改、偽造、轉借拆遷資格證書。
第十一條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從事拆遷的專職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考核合格的,發給拆遷上崗證。
第十二條 拆遷許可證一經發放,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發布拆遷公告,公布拆遷人、拆遷范圍、凍結起止時間等事項。凍結期限不得超過一年,因故需要延期的,拆遷人應當在期滿三十日前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延長凍結期限最長為六個月。逾期凍結自行解除。
第十三條 拆遷范圍確定後,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通知有關部門,在凍結期間停止辦理下列事項:
(一)公安機關辦理的居民遷入戶口或者分戶。但因出生、軍人復員、轉業、退伍、婚姻、大中專畢業、刑滿釋放等確需遷入戶口或者分戶的除外。
(二)房屋、土地管理部門辦理的房屋買賣、交換、贈與、租賃、抵押、析產等手續。但執行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生效的判決、裁決除外。
(三)規劃、建設部門辦理的房屋新建、改建、擴建等批准手續。但屬於危房的除外。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
第十四條 拆遷公告發布後,拆遷人應當提出實施拆遷的方案,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批准之日起二日內確定搬遷期限、發布搬遷通知。
第十五條 發布搬遷通知前,拆遷人用於被拆遷人的拆遷補償、安置資金必須足額到位,存入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的銀行帳戶,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核定、監督使用;拆遷人並應當提供可供被拆遷人選擇的經濟適用房屋和其他商品房屋的現房或者期房。
第十六條 拆遷人提供選擇的房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房屋建築質量標准,提供的住宅房屋還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建築設計標准。屬已建成的房屋,應當具有土地使用權證、房屋產權證;屬在建的房屋,應當具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設用地批准書。
拆遷人提供選擇房屋所在的區域應當具備城市規劃要求的配套設施。
第十七條 在搬遷期限內拆遷當事人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安置等事宜簽訂書面協議。簽訂協議時,對補償、安置房屋的,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出示市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補償房屋及所在區域的建設工程詳細規劃圖。
拆遷當事人根據不同情況在協議中應當明確下列事項:
(一)被拆除房屋的位置、面積、結構;
(二)拆遷補償方式;
(三)補償、安置房屋的位置、面積、結構;
(四)補償價款;
(五)搬遷補助費、職工生活補助費;
(六)搬遷過渡方式、期限及其補助金額;
(七)本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的設施安裝或者遷移補助金額;
(八)各種價款的支付方式、時間;
(九)拆遷人、被拆除房屋所有人、被拆除房屋使用人認為需要訂立的其他事項;
(十)違約責任。
第十八條 拆遷人應當在拆除房屋前到市房管部門辦理房屋拆除登記手續,並於房屋拆除後三個月內辦理房屋注銷登記手續,繳銷原房屋產權證。
第十九條 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由違法者在搬遷期限內自行拆除。
第二十條 拆遷范圍內的房屋及其附屬物,由拆遷人組織拆除,並負責因拆遷造成的房屋、道路、綠地等建(構)築物及設施殘缺的修復和市容環境衛生等事宜的處理。
第二十一條 拆遷人不得擅自改變批準的拆遷范圍。拆遷後,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建設項目性質。經批准變更的,不得有損害被拆遷人利益的設計變更,拆遷人並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對被拆遷人重新予以補償、安置。
第二十二條 法律、法規對拆除軍事設施、學校教學用房、人防工程、寺觀、教堂、文物古跡和華僑、歸僑、僑眷的房屋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十三條 拆遷人轉讓尚未對被遷人補償、安置完畢的建設項目,應當事先徵得被拆遷人同意。被拆遷人同意並經有關部門批准轉讓的,原拆遷協議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建設項目受讓人。轉讓、受讓雙方應當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十五日內到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並書面通知被拆遷人。
第二十四條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拆遷活動的檢查、驗收。被檢查者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資料,檢查者有義務為被檢查者保守技術和業務秘密。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拆遷檔案,保證拆遷檔案資料的安全、完整。
第二十五條 拆除代管房屋,其補償的房屋、貨幣補償的價款由代管人代管,並保存檔案資料。
第二十六條 拆遷人應當在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拆遷期限內完成拆遷工程,拆遷工程完成後向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拆遷工程驗收申請。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之日起七日內會同規劃、土地等部門驗收完畢。驗收合格的,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發給拆遷工程驗收合格證,驗收不合格的給予書面答復。
未取得拆遷工程驗收合格證的,建設管理部門不得辦理新建工程開工手續,土地管理部門不得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第三章 拆遷補償與安置

第二十七條 拆遷人應當對被拆除合法房屋及其附屬物的所有人給予貨幣補償或者房屋補償,具體補償方式由拆遷人和被拆除房屋所有人協商確定。
第二十八條 對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按照本條例的規定予以安置。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是指在拆遷范圍內具有常住戶口的公民和在拆遷范圍內具有營業執照或者作為正式辦公地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
第二十九條 拆除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築,不予補償和安置。拆除未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按被拆除房屋重置價格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六十給予補償,不予安置。未註明使用期限的臨時建築,使用期限為二年。
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的裝飾部分,按照裝飾工程定額折舊作價補償;裝飾工程定額未包括的項目,按照該項目基本材料市場價格的百分之八十作價補償。
第三十條 給予補償、安置房屋的地點,應當根據城市規劃對建設地區的要求和建設工程的性質,按照有利於實施城市規劃和城市舊區改建的原則確定。
第三十一條 拆除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應當按照被拆除房屋所在區位和原建築面積的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確定。
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前款規定製定補償標准,予以公布實施,並根據實際情況定期進行調整。國家、省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二條 拆除非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其補償價款應當按照被拆除房屋的市場評估價格確定。
第三十三條 拆遷人對被拆除房屋所有人實行房屋補償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確定被拆除房屋的補償價款,結合所補償房屋的價值,與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結清差價。本條例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被拆除房屋需要評估的,必須由依法成立的具有房地產評估資質的機構辦理。評估機構對拆除房屋的評估應當堅持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按照國家規定的技術標准和程序進行。
對被拆除房屋進行評估的評估機構的確定,由拆遷人與被拆除房屋所有人在被拆除房屋所有人接到搬遷通知之日起七日內協商選定;雙方達不成一致的,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指定。但新建工程屬國家投資建設的市政建設工程,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直接指定。
評估費用由拆遷人承擔。
第三十五條 拆除用於公益事業的房屋及其附屬物,拆遷人應當按照其原性質、原規模予以重建,或者按照重置價格給予補償,或者由市人民政府按照城市規劃統籌安排。
第三十六條 拆除房屋的,按照原建築面積補償、安置。
拆除住宅房屋易地補償、安置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八條的規定增加補償、安置面積。
拆除非標准住宅房屋補償、安置的建築面積按本條例附件《濟南市城市房屋拆遷非標准住宅房屋面積計算標准》計算確定。
第三十七條 因拆除出租的私有住宅房屋,屬落實私房政策返還其所有權的房屋,承租人無法自行安置的,由拆遷人按照本市住房解困政策的規定安置承租人。
第三十八條 拆除住宅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新建工程屬市政建設工程、非住宅建設工程的,給予易地補償房屋;新建工程屬住宅工程、住宅和非住宅混合單體建築工程、居民小區開發建設工程的,給予就地補償房屋,被拆遷人要求易地補償房屋的,可以易地補償。
就地補償房屋是指在以被拆除房屋為中心,半徑一點五公里相同土地級別的區域內補償房屋;在上述區域以外補償的,均為易地補償房屋。
給予就地補償房屋的建築面積,不得少於被拆除房屋的建築面積。給予易地補償房屋的建築面積,被拆除房屋屬平房、筒子樓房的,不得少於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的二點二倍;屬其他樓房的,不得少於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的一點六倍。
給予補償的房屋所在區域的土地級別低於被拆除房屋所在區域土地級別的,每降低一級應當在前款規定的基礎上再增加百分之十的建築面積;相同土地級別的不再增加。
第三十九條 拆除住宅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對被拆除房屋就地補償的房屋面積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最小產型設計面積標准,房屋所有人又無法與拆遷人結算的,實行易地補償房屋。
第四十條 拆遷人提供補償、安置的住宅房屋是樓房的,應當以建築單元為單位提供,供被拆遷人選擇。
被拆遷人對補償、安置房屋的選擇,應當在公證人員的監督下,以公開抽簽方式取得選擇補償房屋、安置房屋的順序。
抽簽選擇房屋的時間由拆遷人確定。拆遷人應當在抽簽選擇補償、安置房屋時間二日前書面通知被拆遷人,並按照不同房型分別組織實施,對烈屬、行走不便的殘疾人和年滿六十周歲以上的老年人給予樓層照顧。
未按通知時間參加抽簽的、或者抽簽後拒絕選擇房屋的,由拆遷人在已被選擇剩餘的房源中給予補償、安置。
第四十一條 拆除住宅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屬就地補償房屋的,補償房屋的面積與原建築面積相等的部分按住宅房屋上一年的建築造價結算,超過的部分按同一地域普通住宅商品房的平均價格的優惠價結算;屬易地補償房屋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應當補償房屋的建築面積部分按住宅房屋上一年的建築造價優惠價結算,超過的部分按住宅房屋上一年的建築造價結算。
在結算時,應當按照房屋的樓層系數調整計算價款:一、四層為百分之一百;二、三層增加百分之五;五層及其以上每增加一層遞減百分之五;頂層再減百分之五。設有電梯的樓房不實行樓層差價調整。
第四十二條 拆除的房屋存在產權、債務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在搬遷期限內未得到解決,拆遷人應當根據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對於屬房屋產權糾紛的,提出房屋補償方案;屬債務糾紛的,提出房屋補償方案或者貨幣補償方案。提出的方案報經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審查批准,將補償的房屋或者補償的金額,交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暫時代管,並辦理證據保全手續後,方可拆除。待糾紛解決後,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將代管的房屋、金額交付給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債權人。
補償金額的孳息,歸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所有。
第四十三條 拆除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設立抵押權或者由抵押人清償債務或者向當事人雙方約定的第三人提存後,方可給予補償。
對拆除設有抵押權的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由抵押權人和抵押人重新簽訂抵押協議。抵押權人和抵押人在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通知的搬遷期限內達不成抵押協議的,由拆遷人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實施拆遷。
第四十四條 被拆除的私有房屋確認為非住宅用房,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用途欄內標明為營業、生產、辦公等不屬住宅用途的內容;
(二)拆遷凍結時按非住宅用途使用。
被拆除的公有房屋確認為非住宅用房,除具備前款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具備按非住宅用途承租並按非住宅用途交納稅金。
被拆除的非住宅房屋確認為營業用房,還應當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及納稅記錄;
(二)房屋所有權證、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註明的營業地點、時間相一致。
第四十五條 拆除私有非住宅房屋,被拆除房屋所有人要求以住宅房屋給予補償的,經拆遷人同意,可以按照本條例規定的住宅房屋補償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十六條 被拆除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拆遷人與被拆除房屋所有人結清補償房屋的價款後,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房屋所有人出具產權調換證明。房屋所有人憑產權調換證明、房屋拆遷補償協議到市房產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產權手續,按照本條例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應當補償的房屋建築面積的部分只交納房屋產權登記費用,超出的部分按國家、省有關房產交易的規定交納稅、費。
第四十七條 拆除出租的住宅房屋實行房屋補償的,原租賃關系可以繼續保持。繼續保持租賃關系的,應當對原租賃合同條款作相應修改。
拆除出租公有住宅房屋的,原房屋使用人提出繼續保持房屋租賃關系的,房屋所有人應當將拆遷人補償的房屋安置原被拆除房屋使用人承租,並與其重新簽訂租賃合同。被拆除公有住宅房屋的所有人對拆遷人補償的房屋無力結清價款的,可由繼續保持租賃關系的原使用人墊付。使用人墊付的金額可以抵頂房屋租金,並可以按照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有關規定參加房改。
第四十八條 拆除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出租人與承租人應當解除房屋租賃合同。
拆除出租的公用住宅房屋實行貨幣補償的,由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按照本條例對被拆除房屋所有人給予房屋補償的有關規定,對原房屋使用人給予房屋安置。
第四十九條 拆除非住宅房屋造成停產、停業引起經濟損失的,由拆遷人付給職工生活補助費。
第五十條 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在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通知的搬遷期限內搬遷完畢的,拆遷人應當發給搬遷補助費。在搬過期限內未搬遷完畢的,不予發給搬遷補助費。
提前搬遷完畢的,由拆遷人根據提前的天數,每天按搬遷補助費的同等金額再計發搬遷獎勵費。
第五十一條 拆除出租的非住宅房屋,出租人與承租人應當解除房屋租賃合同,並由承租人自行安置。
對按照前款規定解除租賃合同的承租人,或者對被拆除房屋的所有人與使用人為同一人並實行貨幣補償、自行尋找安置用房的所有人,拆遷人應當付給承租人或者所有人三個月的臨時安置費。
第五十二條 拆遷人對房屋補償不能一次解決的,屬住宅房屋補償的,其過渡期限自簽訂拆遷協議之日起計算不得超過十八個月;屬非住宅房屋補償的,其過渡期限根據建設工程的合理工期確定。
在過渡期限內被拆除房屋使用人自行安排過渡安置用房的,每月由拆遷人按照搬遷補助費的標准計發過渡安置補助費;由拆遷人提供過渡安置用房的,不付給過渡安置補助費。過渡安置用房的水、電費由使用人承擔。被拆除房屋使用人在完成到位搬遷的同時,應當將過渡安置用房交還拆遷人。
非因被拆遷人的責任造成被拆遷人不能在拆遷協議規定的過渡期限內遷入補償、安置房屋的,由拆遷人對被拆遷人按六個月以內增加一倍、超過六個月以上的部分增加一點五倍計發過渡安置補助費。
逾期未向被拆遷人計發過渡安置補助費的,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按日支付千分之五的滯納金。
第五十三條 拆除被拆遷人自費安裝的電表、管道燃氣和有線電視、電話、暖氣等設施,新安置房不具備的,由拆遷人按拆遷時的安裝費用或者遷移費用給予補償。
第五十四條 拆除已購公有住宅房屋,以房改成本價購買的,按私房對待;以房改標准價購買的,被拆遷人按房改政策規定過渡為成本價後,按私房對待,未過渡為成本價的,按共有房屋對待。國家、省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章 拆遷裁決

第五十五條 拆遷當事人在搬遷期限內對拆遷補償方式,貨幣補償金額,房屋補償、安置地點、面積,搬遷過渡方式,過渡期限達不成協議的,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依照本條例進行裁決。拆遷人或者被拆遷人是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的,由市人民政府裁決。
第五十六條 申請裁決應當在搬遷期限屆滿之日起七日內提出。
第五十七條 申請裁決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有具體申請裁決的事由及其根據;
(二)符合本條例第五十五條規定的受理范圍。
拆遷人申請裁決,應當提交被拆遷人拆遷情況調查表,被拆除房屋的平面位置圖和補償、安置方案。
被拆遷人申請裁決應當提交土地使用權證、房屋所有權證或者房屋租賃證件、身份證及其他有關證件。
第五十八條 裁決申請書應當載明以下主要內容:
(一)申請人的名稱、工作單位、住址;
(二)被申請人的名稱、工作單位、住址;
(三)申請裁決的事由及其根據;
(四)申請人認為需要說明的其他問題。
第五十九條 裁決機關接到裁決申請書後,按下列程序辦理:
(一)自接到裁決申請書之日起七日內,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
(二)對決定受理的,應當在三日內將申請書副本送達被申請人;對決定不予受理的,退回申請書並書面告知理由。
(三)處理拆遷糾紛案件,可以在裁決前進行調解。裁決應當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
當事人對裁決不服的,可在裁決通知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期間拆遷人已給予被拆遷人補償、安置或者提供過渡用房的,不停止拆遷的執行。但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除外。
第六十條 在搬遷期限內或者本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的裁決作出的拆遷期限內,無正當理由拒絕搬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作出責令限期拆遷的決定:
(一)被拆遷人拒絕拆遷人員進戶摸底調查的;
(二)被拆遷人拒絕商談拆遷補償、安置事宜的;
(三)拒不自行拆除違法建築和超過批准期限的臨時建築的;
(四)其他無正當理由拒絕搬遷的。
逾責令期限不搬遷的,由市人民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遷,或者由作出裁決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拆遷。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塗改、偽造、轉借拆遷資格證書的,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二條 拆遷人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拆遷,予以警告,並可以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一)未取得拆遷許可證擅自拆遷的;
(二)擅自改變拆遷范圍或者搬遷期限的;
(三)委託未取得拆遷資格證書的單位進行拆遷的;
(四)轉讓建設項目未辦理拆遷變更手續的。
第六十三條 拆遷人無正當理由超過規定的拆遷期限或者擅自延長過渡期限的,由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對拆遷人予以警告,並可以處以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四條 對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辦理。
第六十五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復議,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十六條 拒絕、阻礙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拆遷公務,違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七條 市拆遷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章 附 則

第六十八條 在集體所有的土地上和集體所有土地已征為國有但仍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土地上的房屋拆遷,其補償、安置辦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六十九條 搬遷補助費、職工生活補助費的標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製定、調整,並公布。住宅房屋建築造價、房屋重置價格、本市規劃區內普通住宅商品房的平均價格、本市規劃區內非住宅商品房的平均價格等,由市物價部門根據國家、省有關規定確定、調整,並定期公布。
本條例所稱普通商品房的平均價格的優惠價、建築造價優惠價,分別為該價格的百分之七十。
第七十條 縣(市)在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拆遷,可以參照本條例規定的標准執行,也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制定具體的拆遷安置和補償標准,報市物價部門批准後執行。
第七十一條 本條例施行前發生的城市建設拆遷,按照原規定執行。
第七十二條 本條例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制定實施細則。1991年6月22日市人大常委會公布施行的《濟南市城市建設拆遷管理辦法》、1995年6月14日市人大常委會公布施行的《濟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濟南市城市建設拆遷管理辦法)的決定》和 1995年10月24日市人民政府發布施行的《濟南市城市建設拆遷管理實施細則》、1994年4月11日市人民政府發布施行的《濟南市城市建設拆遷糾紛裁決決定》同時廢止。

附件
濟南市房屋拆遷非標准住宅房屋建築面積計算標准
(一)平房、閣樓
(1)檐高(室內)2米以上接100%計算。
(2)檐高(室內)1.8米以上接80%計算。
(3)檐高(室內)1.4米以上按30%~60%計算。
(4)檐高(室內)1.4米以下不計為面積。
(二)地下室(室內地平低於室外地平1.2米以上)
(1)室內高度2米以上接100%計算。
(2)室內高度1.8米以上接80%計算。
(3)室內高度l.6米以上接40%~60%計算。
(4)室內高度1.6米以下不計為面積。

㈧ 青島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拆遷管理

第七條 拆遷房屋的單位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方可實施拆遷。
第八條 建設項目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確定的土地儲備項目以及其他搬遷項目涉及房屋拆遷的,建設單位憑規劃選址意見書或者有關批准文件,提請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發出通知,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核查擬拆遷范圍內房屋的產權情況、使用情況以及租賃情況,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九條 房屋拆遷年度計劃確定後,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列入年度計劃拆遷范圍內房屋的產權分割、分立承租名義手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通知要求執行。
暫停辦理相關手續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建設單位在暫停期限內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暫停期限順延至拆遷期限屆滿之日;暫停期限屆滿建設單位未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的,暫停期限終止。
第十條 拆遷房屋的單位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當向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提交下列資料:
(一)建設項目批准文件;
(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
(三)國有土地使用權批准文件;
(四)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
(五)用於房屋補償的房源證明;
(六)辦理存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出具的拆遷補償資金存儲證明。?屬政府確定的土地儲備項目以及其他搬遷項目的,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時,應當提交政府有關批准文件和前款第四項、第五項、第六項資料。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三十日內,對申請事項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對不符合條件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拆遷房屋的單位在申領房屋拆遷許可證前,應當在擬拆遷區域公示規劃方案、拆遷補償方案,徵求被拆遷人的意見。
第十一條 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包括下列內容:
(一)擬拆遷范圍;
(二)被拆遷房屋的狀況(包括房屋使用性質、產權歸屬、面積等);
(三)被拆遷人情況和公示方案的反饋意見;
(四)拆遷方式;
(五)拆遷補償方式;
(六)實施房屋補償的方案;
(七)實施貨幣補償的方案;
(八)拆遷補償協議簽訂的期限;
(九)被拆遷人搬遷騰房的期限;
(十)拆除房屋的期限;
(十一)補償房屋的交付期限。
第十二條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的同時發布拆遷公告,公布拆遷人、拆遷實施單位、拆遷范圍、拆遷期限、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期限、搬遷騰房期限、臨時過渡期限等。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拆遷人應當向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第十三條 拆遷人應當按照房屋拆遷許可證確定的拆遷范圍和拆遷期限實施拆遷。需要延長拆遷期限的,拆遷人應當在拆遷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向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延期申請;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日內給予答復。
第十四條 拆遷人取得房屋拆遷許可證後,應當在拆遷現場公示房屋拆遷許可證、拆遷工作流程、拆遷補償標准、拆遷補償方案、拆遷實施單位和評估單位資質證書、拆遷工作人員名單等,接受監督。
第十五條 自房屋拆遷公告發布之日起,拆遷范圍內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下列活動:
(一)新建、擴建、改建房屋;
(二)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租賃房屋。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就前款所列事項,書面通知有關部門暫停辦理相關手續,有關部門應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相關工作。暫停辦理的書面通知應當載明暫停期限。暫停期限最長不得超過一年;拆遷人需要延長暫停期限的,應當經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批准,暫停期限延長累計不得超過一年。
第十六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應當在拆遷公告規定的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期限內,就補償方式、房屋補償的面積和地點、貨幣補償金額、搬遷騰房期限、臨時過渡期限等事項,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拆遷公有出租房屋的,拆遷人應當與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共同簽訂拆遷補償協議。
拆遷人不得要求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先搬遷後訂立拆遷補償協議。
第十七條 拆遷期間,拆遷人不得改變尚未搬遷的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原有的供水、供電、供氣、供熱、交通等基本生活條件,不得拆除影響其房屋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建築物、構築物等。
嚴禁以暴力、脅迫等手段迫使和欺騙被拆遷人簽訂拆遷補償協議或者搬遷。
第十八條 拆遷補償協議簽訂後,拆遷人應當按照協議約定,通知儲存拆遷補償資金的金融機構向實行貨幣補償的被拆遷人、公有房屋承租人開具拆遷補償金專項存款憑證。
拆遷人實施拆遷計劃的拆遷補償資金應當足額到位,專戶儲存,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核實並監督使用。
第十九條 被拆遷房屋產權不明確的,由拆遷人提出拆遷補償意見,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同意後實施拆遷。拆遷人應當依法辦理被拆遷房屋的證據保全公證和拆遷補償金或者補償房屋的提存。
第二十條 對拆遷當事人之間有關房屋拆遷糾紛的裁決和處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一條 尚未完成拆遷補償的建設項目轉讓的,項目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到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辦理房屋拆遷許可證變更手續。建設項目轉讓後,原拆遷補償協議中項目轉讓人的有關權利、義務隨之轉移給受讓人。項目轉讓人和受讓人應當將轉讓有關事項書面通知被拆遷人,並自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公告。
第二十二條 拆遷人應當在房屋拆除後三十日內到房產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房屋產權注銷登記手續,繳銷原房屋權屬證書。
房屋拆遷涉及土地使用權屬變更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辦理相關手續。
第二十三條 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對房屋拆遷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建立、健全房屋拆遷檔案管理制度和統計資料報告制度,定期將拆遷統計情況報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
拆遷人、拆遷實施單位應當加強對拆遷檔案和統計資料的管理,並按照規定報房屋拆遷行政管理部門備案。

㈨ 求1999年青島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P1-6)(2001年6月)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達不成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就補償安置爭議提起民事訴訟人民法院應否受理問題的批復(P18)(2005年7月)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受理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等案件問題的批復(P18-19)(1996年) 4.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控制城鎮房屋拆遷規模嚴格拆遷管理的通知(P19-23)(2004年) 5.城市房屋拆遷行政裁決工作規程(P23-27)(2003年12月) 6.建設部關於城市房屋拆遷有關問題的復函(P27)(2001年10月) 7.建設部關於對請求解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裁決時間的復函(P27-28) (2000年8月) 8.房屋拆遷證據保全公證細則(P28-31)(1993年12月) 9.城市房屋拆遷估價指導意見(P31-34)(2003年) 10.建築業企業資質等級標准(節錄) 專業承包企業資質等級標准:十九、爆破與拆除工程專業承包企業資質等級標准(P34-37)(2001年4月20日) 11.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公證細則(P37-39)(1992年) 12.城市房屋拆遷單位管理規定(P40-42)(1991年7月) 13.建設部關於在房屋拆遷中涉及代管房產處理的幾點意見(P42-43)(1994年6月) 14.建設部《關於加強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工作的通知》(P43-45)(1995年7月) 15.建設部關於印製頒發《房屋拆遷許可證》的通知(P45-46)(1991年7月)

熱點內容
肥東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21 11:45:53 瀏覽:938
怎麼可以得到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1 11:44:37 瀏覽:774
九台司法局 發布:2025-05-21 11:44:25 瀏覽:504
明商法學院 發布:2025-05-21 11:38:28 瀏覽:37
勤工儉學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5-21 11:29:11 瀏覽:258
庫房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5-21 11:18:47 瀏覽:901
出借會計中級職稱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11:17:00 瀏覽:376
村河道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1 11:16:18 瀏覽:173
郭麗律師 發布:2025-05-21 11:07:48 瀏覽:421
小三懷孕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10:55:29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