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管理條例
Ⅰ 無線電發射設備包括哪些
2019年1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發布了《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實施辦法(暫行)》,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無線電管理機構實施暫行辦法,旨在加強無線電發射設備管理,規范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的實施及監督,切實維護空中電波秩序。據工信部發布的政策解讀《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實施辦法(暫行)》一共15條,涵蓋了職責分工、實施方式、備案信息和辦理時限四個方面的內容,明確了實施銷售備案的內容,提出了建立全國統一的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信息平台,並規定了監督檢查要求。本《辦法》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
實施方式
銷售備案的申請、變更、注銷等全部通過網上信息平台辦理,無線電管理機構通過信息平台發放備案主體編號和所對應的二維碼。同時,《辦法》制定了備案主體編號的編碼規則,銷售備案信息平台按照編碼規則自動生成備案主體編號和所對應的二維碼。
備案信息
包括經營主體信息和銷售設備信息。經營主體信息包括經營主體名稱、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聯系人及聯系方式、實體經營場所地址或網路銷售平台名稱和網址以及相關證件等。銷售設備信息應包括設備類型、生產廠商名稱、設備型號、型號核准代碼等。為了避免各地隨意增設備案信息內容,《辦法》還指明只有地方法規和規章有明確規定的,才能對《辦法》規定的備案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進行備案。
對於首次申請備案的,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在收到備案材料後,對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通過信息平台向其發放備案主體編號和所對應的二維碼。
辦理時限
銷售應當取得型號核準的無線電發射設備的,應當在開始銷售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通過信息平台向其注冊地的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辦理銷售備案手續。設備型號的數量增加,或變更聯系人及聯系方式、經營場所地址等經營主體信息的,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相應手續。終止銷售某型號設備,或終止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業務的,應當及時辦理相關手續。
需辦理備案的市場經營主體
凡銷售應當取得型號核準的無線電發射設備的,都應當辦理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按照《條例》第四十四條規定:「除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外,生產或者進口在國內銷售、使用的其他無線電發射設備,應當向國家無線電管理機構申請型號核准。」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准目錄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行政許可結果公開系統中公布。
處理辦法
對於應辦理而未辦理銷售備案的,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第七十七條規定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的罰款;對於提供虛假備案材料且拒不改正的,由省級無線電管理機構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或逾期未改正的,通過信息平台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
關於銷售信息平台
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備案信息平台遵循高效、公開、便民的原則,兼顧了經營主體申報、無線電發射設備監管和社會公眾查詢等需求。市場經營主體在信息平台上進行申請、變更、新增、撤銷、注銷等快速填報,實現辦理銷售備案「一次不跑」。通過國家層面共享型號核准數據和公民身份、工商注冊登記信息,信息平台能自動核驗備案信息。無線電管理機構可以實時掌握各地無線電發射設備銷售情況,為事中事後監管提供重要依據。此外,社會公眾無需注冊登記就可以實時查詢附近已備案數據,為購買合規的無線電發射設備提供參考。
Ⅱ 航拍違法嗎 有沒明確法律規定 或者約束
對於航拍這項行為,目前法律法規沒有進行明確的限制,但是也應當遵循一般民事行為所遵循的法律法規,如不能侵犯他人隱私、不得違背公序良俗等。對於航拍的工具,如果是無人機拍攝,是有專門的法律法規的,交通局等相關部門也發布了一系列的管理規定。
法律分析
以何種方式航拍,實行航空管制,航空器起飛必須經過航空管制機關批准。如果是在民航或經過批准允許在特定空域特定航線飛行,航空管制機關批准之前應當已經做過國家秘密保密調查。情況變化導致無意拍攝了國家秘密,最佳的選擇是刪除所有涉密資料,如果不知道構不構成違法犯罪,那麼就要走法律程序進行控制,視情節對你進行處理。航拍圖之前建造的房屋視為合法,之後的則視同違章。是典型的以政策替代法律的於法無據的操作模式,是嚴重不合理的。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航拍圖可以作為認定違法建築的證據之一,但不能航拍圖片作為認定違法建築的唯一證據,還要看建築是否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合法證件。確定一個房屋是否合法,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而不應簡單地以某一年的航拍圖作為劃分界限。所有的房屋都是需要得到國家的批准才可以建造,但是在近幾年也是會有越來越多的公民會建造違章建築,那麼違章建築也是不僅會危害到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會不利於社會資源的有效管理,所以相關部門在發現了違章建築後也是會立即將其拆除,同時也是不需要為被拆遷方支付任何的賠償費用。
法律依據
《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 第五條 房屋徵收部門可以委託房屋徵收實施單位,承擔房屋徵收與補償的具體工作。房屋徵收實施單位不得以營利為目的。房屋徵收部門對房屋徵收實施單位在委託范圍內實施的房屋徵收與補償行為負責監督,並對其行為後果承擔法律責任。
Ⅲ 廣東省無線電管理條例(2019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加強無線電管理,維護空中電波秩序,有效開發、利用和保護無線電頻譜資源,保證各種無線電業務的正常進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在本省行政區域內使用無線電頻率,設置、使用無線電台(站),研製、生產、進口、銷售和維修無線電發射設備,使用輻射無線電波的非無線電設備,進行無線電監測以及相關管理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軍事系統的無線電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第三條無線電管理應當堅持科學管理、保護資源、保障安全、促進發展的原則。第四條省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全省無線電事業發展規劃,利用無線電頻譜資源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省人民政府會同軍隊有關方面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建立軍地無線電管理協調機制,推動無線電管理軍民融合體系建設,加強頻譜資源統籌協調,提升軍地無線電協同管理能力。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保障全省無線電事業發展規劃的實施,加強對無線電頻譜資源的保護,引導、鼓勵和支持提高無線電頻譜資源利用率的新技術、業務的應用。第六條省人民政府管理無線電工作的部門(以下稱無線電主管部門)負責本省行政區域內的無線電管理工作。
市、縣(區)人民政府確定的部門協助無線電主管部門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無線電管理工作。
民航、鐵路、海事、廣播電視、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生態環境、公安等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有關無線電管理工作。
無線電主管部門和民航、鐵路、海事、廣播電視、農業農村、市場監督管理、生態環境、公安等有關部門應當開放共享無線電管理相關的數據資源。第七條無線電主管部門、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加強無線電知識、電磁輻射知識的宣傳普及,增強公眾保護無線電電磁環境和電磁輻射環境的意識,引導公眾依法使用無線電頻譜資源。第二章無線電頻率、台(站)和設備管理第八條無線電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國家無線電頻率的統一劃分和頻譜資源規劃,以及全省無線電事業發展規劃,編制全省無線電頻譜資源規劃。
全省無線電頻譜資源規劃應當優先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頻率使用需求。第九條無線電主管部門依法採取招標、拍賣方式實施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的,應當統籌兼顧社會和經濟效益,合理規定並向社會公布招標、拍賣的准入條件、拍賣底價、競標拍賣規則和方式。第十條在技術條件允許、不發生有害干擾的前提下,無線電主管部門可以作出允許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在同一地域共用相同無線電頻率的許可決定。第十一條無線電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無線電頻率劃分和使用規定,可以分配面向公眾開放使用的無線電頻率,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並向社會公布。第十二條使用組網運行的無線電通信系統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無線電頻率使用許可證的要求,每年三月底前向作出許可決定的無線電主管部門報送上一年度無線電頻率使用情況,並對報送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第十三條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涉及大型無線電台(站)、地面公眾移動通信基站的無線電站址資源規劃,並依法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
無線電站址資源規劃的相關內容應當與國土空間規劃以及各類專項規劃相互銜接。第十四條無線電站址資源規劃應當符合資源共享的管理要求。
具備兼容條件的無線電台(站)站址,應當共享使用。
設計室內無線電信號覆蓋系統,應當滿足多套無線電通信系統的共享要求。第十五條設置、使用無線電台(站)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遵守國家和省有關環境保護的規定,採取必要措施防止無線電波發射產生的電磁輻射污染環境。
設置、使用廣播電視台(站)、雷達、衛星地球上行站等無線電台(站)的,還應當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並對無線電發射設備的電磁輻射進行監測,確保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的要求。
生態環境部門應當加強對電磁輻射的監測和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違法行為,保障公眾健康。第十六條設置、使用無線電台(站)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採取美化或者隱蔽等措施,使天線、鐵塔、支架和饋線等無線電台(站)的附屬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第十七條設置、使用無線電台(站)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發射設備和天線進行維護和管理,確保其性能指標符合國家標准和管理規定,避免對其他依法設置、使用的無線電台(站)產生有害干擾。
民航、鐵路、海事、廣播電視、漁業、公眾移動通信等設置、使用無線電台(站)較多的單位,應當定期自檢本單位無線電台(站)的工作狀態和設備技術指標,向作出無線電台(站)設置、使用許可決定的無線電主管部門報告台(站)自檢情況,並對報告的真實性負責。
Ⅳ 無人機使用管理規定
11月3日,工信部發布《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無線電管理暫行辦法(再次公開徵求意見稿)》(下稱《暫行辦法》),對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管理方面的政策進行細化明確。
《暫行辦法》旨在規范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發射設備的無線電頻率使用,無線電台設置、使用等工作。
《暫行辦法》明確了管理范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無線電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相關要求,進一步明確將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發射設備型號核准、無線電頻率使用、無線電台設置、使用納入無線電管理范疇,使管理政策與上位法保持一致。
在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發射設備管理方面,《暫行辦法》提出,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發射設備需要進行型號核準的情形,並對民用無人機寄遞、臨時進關、銷售備案等作出明確要求。
在民用無人機頻率使用管理方面,《暫行辦法》優化調整民用無人機可以使用的無線電頻率范圍,同時對民用無人機實現探測、自主避障等功能使用的雷達頻率也進行了規定。
在民用無人機無線電台管理方面,《暫行辦法》對需要辦理無線電台執照的民用無人機無線電台明確了辦理要求,並對民用無人機搭載其他無線電台(站)等事項作出規定。
同時,《暫行辦法》明確了民用無人機無線電台使用過程中無線電干擾處理原則、無線電管制、監督檢查、遵守其他部門規定以及相應法律責任等內容。同時,制定了民用無人機無線電管理相關過渡政策,保證既有民用無人機生產製造企業和用戶權益,同時也保障了民用無人機上下游產業鏈的韌性與穩定。
中商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民用無人機產業規范體系逐步完善 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和應用場景不斷完善,我國民用無人機產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對於民用無人機行業標準的完善和行業規范度的提高有急切需求。未來,隨著相關行業標準的進一步完善,民用無人機行業將會保持健康持續發展,同時運作規范的行業領先企業將抓住機會做大做強,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