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的法律法規

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的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3-13 18:01:21

A. 環境影響評價公司的資質等級是怎樣規定的

環境影響評價公司的資質等級分為兩類:甲級和乙級。
(1)甲級評價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各類所有制企業或事業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固定資產不少於1000萬元,其中企業法人工商注冊資金不少於300萬元;
2)能夠開展規劃、重大流域、跨省級行政區域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能夠獨立編制污染因子復雜或生態環境影響重大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能夠獨立完成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各環境要素和生態環境的現狀調查與預測評價以及環境保護措施的經濟技術論證;有能力分析、審核協作單位提供的技術報告和監測數據;
3)具備20名以上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10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其他人員應當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包括核工業類的,專職技術人員中還應當至少有3名注冊於該機構的核安全工程師;
4)配備工程分析、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生態、固體廢物、環境工程、規劃、環境經濟、工程概算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5)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內的每個類別應當配備至少3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且至少2人主持編制過相應類別省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環境影響報告表評價范圍內的特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類別,應當配備至少1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6)近三年內主持編制過至少5項省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7)具有健全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保證體系;
8)配備與評價范圍一致的專項儀器設備,具備文件和圖檔的數字化處理能力,有較完善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和檔案管理系統。

(2)乙級評價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各類所有制企業或事業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固定資產不少於200萬元,企業法人工商注冊資金不少於50萬元。其中,評價范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固定資產不少於100萬元,企業法人工商注冊資金不少於30萬元;
2)能夠獨立編制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能夠獨立完成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各環境要素和生態環境的現狀調查與預測評價以及環境保護措施的經濟技術論證;有能力分析、審核協作單位提供的技術報告和監測數據;
3)具備12名以上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6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其他人員應當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包括核工業類的,專職技術人員中還應當至少有2名注冊於該機構的核安全工程師。
評價范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應當具備8名以上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2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其他人員應當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
4)配備工程分析、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生態、固體廢物、環境工程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評價范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需配備工程分析、環境工程、生態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5)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內的每個類別應當配備至少2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且至少1人主持編制過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環境影響報告表評價范圍內的特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類別,應當配備至少1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6)具有健全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保證體系;
7)配備與評價范圍一致的專項儀器設備,具備文件和圖檔的數字化處理能力,有較完善的檔案管理系統。

B.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管理辦法》有哪些具體要求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提高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維護環境影響評價行業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接受委託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服務的機構(以下簡稱「評價機構」),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申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以下簡稱「評價資質」),經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審查合格,取得《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證書》(以下簡稱「資質證書」)後,方可在資質證書規定的資質等級和評價范圍內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

第三條評價資質分為甲、乙兩個等級。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確定評價資質等級的同時,根據評價機構專業特長和工作能力,確定相應的評價范圍。評價范圍分為環境影響報告書的11個小類和環境影響報告表的2個小類(附件一)。

第四條取得甲級評價資質的評價機構(以下簡稱「甲級評價機構」),可以在資質證書規定的評價范圍之內,承擔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和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工作。

取得乙級評價資質的評價機構(以下簡稱「乙級評價機構」),可以在資質證書規定的評價范圍之內,承擔省級以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工作。

第五條國家對甲級評價機構數量實行總量限制。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業務的需求等情況確定不同時期的限制數量,並對符合本辦法規定條件的申請機構,按照其提交完整申請材料的先後順序作出是否准予評價資質的決定。

第六條資質證書包括正本和副本,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統一印製並頒發。

資質證書在全國范圍內使用,有效期為4年。

第七條各行業的各級環境監測機構和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評估的機構,不得申請評價資質。

第八條國家鼓勵評價機構積極提升技術優勢,增強技術實力,採取多種形式改組改制,推進環境影響評價行業向專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

第二章評價機構的資質條件

第九條甲級評價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各類所有制企業或事業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固定資產不少於1000萬元,其中企業法人工商注冊資金不少於300萬元;

(二)能夠開展規劃、重大流域、跨省級行政區域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能夠獨立編制污染因子復雜或生態環境影響重大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能夠獨立完成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各環境要素和生態環境的現狀調查與預測評價以及環境保護措施的經濟技術論證;有能力分析、審核協作單位提供的技術報告和監測數據;

(三)具備20名以上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10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其他人員應當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包括核工業類的,專職技術人員中還應當至少有3名注冊於該機構的核安全工程師;

(四)配備工程分析、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生態、固體廢物、環境工程、規劃、環境經濟、工程概算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五)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內的每個類別應當配備至少3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且至少2人主持編制過相應類別省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環境影響報告表評價范圍內的特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類別,應當配備至少1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六)近三年內主持編制過至少5項省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七)具有健全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保證體系;

(八)配備與評價范圍一致的專項儀器設備,具備文件和圖檔的數字化處理能力,有較完善的計算機網路系統和檔案管理系統。

第十條乙級評價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登記的各類所有制企業或事業法人,具有固定的工作場所和工作條件,固定資產不少於200萬元,企業法人工商注冊資金不少於50萬元。其中,評價范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固定資產不少於100萬元,企業法人工商注冊資金不少於30萬元;

(二)能夠獨立編制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能夠獨立完成建設項目的工程分析、各環境要素和生態環境的現狀調查與預測評價以及環境保護措施的經濟技術論證;有能力分析、審核協作單位提供的技術報告和監測數據;

(三)具備12名以上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6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其他人員應當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包括核工業類的,專職技術人員中還應當至少有2名注冊於該機構的核安全工程師。

評價范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應當具備8名以上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其中至少有2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其他人員應當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

(四)配備工程分析、水環境、大氣環境、聲環境、生態、固體廢物、環境工程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評價范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需配備工程分析、環境工程、生態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

(五)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內的每個類別應當配備至少2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且至少1人主持編制過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環境影響報告表評價范圍內的特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類別,應當配備至少1名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

(六)具有健全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保證體系;

(七)配備與評價范圍一致的專項儀器設備,具備文件和圖檔的數字化處理能力,有較完善的檔案管理系統。

第三章評價資質的申請與審查

第十一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受理評價資質的申請。

第十二條申請評價資質的機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書面申請報告;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申請表(附件二);

(三)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副本復印件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正、副本復印件;

(四)工作場所、場地證明;

(五)本機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及身份證件復印件,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證復印件或擬登記於本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申請材料;申請核工業類環境影響報告書評價范圍的,還需提交本機構核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注冊證及身份證件復印件;

(六)環境影響評價相關工作業績證明;

(七)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復印件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保證體系的其他相關文件。

第十三條申請機構應當將申請材料一式三份報送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受理評價資質申請,應當出具受理回執。

第十四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織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並自受理申請之日起20日內,作出是否准予評價資質的決定。其中專家評審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內。

決定準予評價資質的,應當自作出准予評價資質的決定之日起10日內,向申請機構頒發資質證書;決定不予評價資質的,應當書面通知申請機構並說明理由。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作出是否准予評價資質的決定之前,可視具體情況徵求申請機構所屬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和所在地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意見。

第十五條評價機構申請評價范圍調整,除需提交本辦法第十二條(一)、(二)、(五)和(六)項規定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現有資質證書正、副本復印件。

第十六條乙級評價機構申請評價資質晉級,除需提交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材料外,還需提交現有資質證書正、副本復印件。

第十七條評價機構變更名稱的,應當自變更登記之日起60日內申請資質證書的評價機構名稱變更。申請時,除需提交本辦法第十二條(一)、(二)和(四)項規定的材料外,還需提交下列材料:

(一)名稱變更的有關證明文件;

(二)變更後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副本復印件或事業單位法人證書正、副本復印件;

(三)現有資質證書正、副本復印件。

評價機構因改制、分立或合並等原因申請名稱變更的,還需提交本辦法第十二條(五)項規定的材料。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受理名稱變更申請的同時,應當對申請材料進行全面審查,並根據其原評價資質情況以及改制、分立或合並後實際達到的資質條件,重新核定其評價資質等級和評價范圍,但不晉升其評價資質等級或擴大其評價范圍。

第十八條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評價機構需要繼續從事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的,應當於有效期屆滿90日前申請延續。

申請評價資質延續的機構,應當提交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的材料及現有資質證書正、副本原件。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織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屆滿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續的決定。

對符合相應評價資質條件和本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准予延續;對不符合相應評價資質條件或本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不予延續,書面通知申請機構並說明理由。

第十九條評價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注銷其評價資質:

(一)資質證書有效期滿未申請延續的;

(二)法人資格終止的。

第二十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定期公布評價機構名單。

第四章評價機構的管理

第二十一條評價機構應當對環境影響評價結論負責。

評價機構所主持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和特殊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須由登記於該機構的相應類別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主持;一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須由登記於該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主持。

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各章節和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各專題應當由本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主持。

第二十二條環境影響報告書和環境影響報告表中應當附編制人員名單表,列出主持該項目及各章節、各專題的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的姓名、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證或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編號,並附主持該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證復印件。編制人員應當在名單表中簽字,並承擔相應責任。

第二十三條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證中的評價機構名稱與其環境影響評價崗位證書中的評價機構名稱應當一致。

第二十四條評價機構主持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必須附有按原樣邊長三分之一縮印的資質證書正本縮印件。縮印件上應當註明所承擔項目的名稱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類型,並加蓋評價機構印章和法定代表人名章。

第二十五條評價機構應當堅持公正、科學、誠信的工作原則,遵守職業道德,講求專業信譽,對相關社會責任負責,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及有關管理要求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不得無任何正當理由拒絕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第二十六條評價機構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應當執行國家規定的收費標准。

第二十七條評價機構的經濟類型、法定代表人、工作場所和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等基本情況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備案。

第二十八條評價機構在領取新的資質證書時,應當將原資質證書交回國家環境保護總局。

遺失資質證書的,應當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指定的公眾媒體上聲明作廢後申請補發。

第二十九條甲級評價機構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內應當主持編制完成至少5項省級以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

乙級評價機構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內應當主持編制完成至少5項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其中,評價范圍為環境影響報告表的評價機構,在資質證書有效期內應當主持編制完成至少5項環境影響報告表。

第三十條評價機構每年須填寫「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年度業績報告表」(附件三),於次年3月底前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同時抄報所在地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第五章評價資質的考核與監督

第三十一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負責對評價機構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組織或委託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對評價機構進行抽查,並向社會公布有關情況。

第三十二條抽查主要對評價機構的資質條件、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和是否有違法違規行為等進行檢查。

在抽查中發現評價機構不符合相應資質條件規定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重新核定其評價資質;發現評價機構有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至第三十八條所列行為的,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按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三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在本轄區內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評價機構負有日常監督檢查的職責。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評價機構的業務指導,並結合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對評價機構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進行日常考核。

省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可組織對本轄區內評價機構的資質條件、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和是否有違法違規行為等進行定期考核。

第三十四條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日常監督檢查或考核中發現評價機構不符合相應資質條件或者有本辦法第三十五條至第三十八條所列行為的,應當及時向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有關情況,並提出處罰建議。

第六章罰則

第三十五條評價機構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弄虛作假,致使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失實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降低其評價資質等級或者吊銷其資質證書,並處所收費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同時依據有關規定對主持該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注銷登記。

第三十六條評價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取消其評價資質:

(一)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評價資質的;

(二)塗改、倒賣、出租、出借資質證書的;

(三)超越評價資質等級、評價范圍提供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服務的;

(四)達不到評價資質條件或本辦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業績要求的。

申請評價資質的機構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資料申請評價資質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評價資質,並給予警告,申請機構一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評價資質。

評價機構以欺騙、賄賂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評價資質的,除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取消其評價資質外,評價機構在三年內不得再次申請評價資質。

第三十七條評價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3至12個月、縮減評價范圍、降低資質等級或者取消評價資質,其中責令限期整改的,評價機構在限期整改期間,不得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一)不按規定接受抽查、考核或在抽查、考核中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的;

(二)不按規定填報或虛報「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年度業績報告表」的;

(三)未按本辦法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六條的要求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

(四)評價機構的經濟類型、法定代表人、工作場所和環境影響評價專職技術人員等基本情況發生變化,未及時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備案的。

第三十八條在審批、抽查或考核中發現評價機構主持完成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影響報告表質量較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視情節輕重,分別給予警告、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3至12個月、縮減評價范圍或者降低資質等級,其中責令限期整改的,評價機構在限期整改期間,不得承擔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一)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出現較大失誤的;

(二)環境現狀描述不清或環境現狀監測數據選用有明顯錯誤的;

(三)環境影響識別和評價因子篩選存在較大疏漏的;

(四)環境標准適用錯誤的;

(五)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方法不正確的;

(六)環境影響評價內容不全面、達不到相關技術要求或不足以支持環境影響評價結論的;

(七)所提出的環境保護措施建議不充分、不合理或不可行的;

(八)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不明確的。

評價機構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不負責任或者弄虛作假,致使環境影響評價結論錯誤的,按照本辦法第三十五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九條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及時向社會公告依據本辦法被吊銷資質證書、取消評價資質、降低資質等級和縮減評價范圍的評價機構。

第七章附則

第四十條評價機構依法承擔編制各級海洋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核準的海洋工程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取得相應資質等級和評價范圍;其所編制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可視為本辦法第九條、第十條和第二十九條規定的環境影響評價業績。

第四十一條本辦法自2006年1 月1日起施行。1999年3月30日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發布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即行廢止。

C. 環境影響評價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導則都有哪些!越全面越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 1.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2009-08-17】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2009修訂)【2009-01-16】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08-08-15】4.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2006-02-14】5.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程序規定【2005-11-23】6.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行為准則與廉政規定【2005-11-23】7.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規定【2005-11-23】8.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2005-08-15】9.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2005-02-23】10.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辦法【2003-10-08】11.環境影響評價審查專家庫管理辦法【2003-08-20】1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2002-10-28】1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失效]【2002-07-19】14.交通部關於發布《內河航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的通知【2001-09-05】1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失效]【1999-03-30】

D. 關於建築適用的法律法規有哪些啊

詳細名稱就不寫了,有建築法、消防法、安全生產法、合同法、招標投標法、質量管理條例、內安全生產管理條例、擔容保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會計法、審計法、環境保護法、刑法、城鄉規劃法、民事訴訟法、仲裁法等等

E. 注冊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有法律依據嗎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文件

環發[2005]24號

關於印發《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解放軍環境保護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辦公室:

為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加強環境影響評價行業管理,按照人事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國人部發〔2004〕13號),我局制定了《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現將該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二○○五年二月二十三日
主題詞:環保 環評 職業資格 辦法 通知
抄 送:人事部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保證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的實施,加強對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的登記管理,根據人事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頒布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是指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書》(以下簡稱「職業資格證書」),並經登記後,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調查等工作(以下簡稱「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
第三條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實行定期登記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須受聘並登記於一個有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資質(以下簡稱「資質」)的單位,並以該單位的名義接受委託業務。未經登記的人員,不得以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名義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
第四條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登記管理辦公室」)為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管理機構,負責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的登記及相關管理工作。
第五條 登記管理辦公室定期向社會公布經登記人員的情況。

第二章 登 記

第六條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應當在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後3年內向登記管理辦公室申請登記。登記有效期為3年。未在規定時間內申請登記的,其職業資格證書自動失效。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按設定的類別(附件1)進行登記。申請登記的類別不得超過兩個。
第七條 申請登記者應具備下列條件:
(一)取得《職業資格證書》,具備與登記類別相應的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能力;
(二)職業行為良好,無犯罪記錄;
(三)能夠堅持在本專業崗位工作,身體健康,年齡在70周歲以下;
(四)所在單位考核合格。
第八條 申請登記類別1者,須提交以下材料:
(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申請表(附件2);
(二)《職業資格證書》;
(三)身份證復印件及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3張;
(四)所在單位出具的勞動合同或人事關系證明;
(五)所在單位資質證書復印件。
申請登記類別2至16者除提供上述材料外,還需提供以下證明材料之一:
(一)國家環境保護總局頒發的相應類別環境影響評價項目負責人崗位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
(二)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成員受聘證明;
(三)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出具的相應類別業務考核合格證明(以下簡稱「業務考核合格證明」)。
第九條
登記管理辦公室應當自受理申請20日內為申請人辦理登記。辦理登記時,在《職業資格證書》中的「登記情況」欄目內加蓋登記專用印章,並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證》(以下簡稱「登記證」)。登記證按統一格式編號(附件3)。
第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登記:
(一)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申請之日前3年內,在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中有重大過失並受過行政處罰或撤職以上行政處分的;
(三)在申請登記過程中有弄虛作假行為的;
(四)未按規定辦理登記手續,以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名義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

第三章 再次登記和變更登記

第十一條
登記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以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名義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應當於有效期滿3個月前辦理再次登記。再次登記的有效期為3年。自登記有效期滿起6個月內仍未辦理再次登記的,其職業資格證書自動失效。
第十二條 再次登記者除符合本辦法第七條規定外,還應在登記期內具備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工作業績,並接受繼續教育。再次登記者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再次登記申請表(附件4);
(二)申請人在登記期內的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工作業績證明;
(三)申請人在登記期內接受的符合規定的繼續教育證明;
(四)《職業資格證書》和《登記證》。
第十三條
登記者的受聘單位名稱、資質等級發生變更或登記者單位調動時,應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辦公室申請單位變更登記。因登記者單位調動發生的變更登記,一年內只可申請一次。
第十四條 申請單位變更登記者,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變更登記申請表(附件5);
(二)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3張;
(三)《職業資格證書》和《登記證》。
因單位名稱變更申請變更登記者,還應提交所在單位變更後的法人證書復印件;
因單位資質變更申請變更登記者,還應提交所在單位變更後的資質證書復印件;
因單位調動申請變更登記者,還應提交原單位出具的調出證明、現聘用單位出具的勞動合同或人事關系證明及現聘用單位的資質證書復印件。
第十五條 已登記一個類別者可申請變更為兩個登記類別。
申請增加登記類別者,應符合本辦法第七條的規定,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變更登記申請表;
(二)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3張;
(三)與增加類別相應的業務考核合格證明;
(四)《職業資格證書》和《登記證》。
第十六條 再次登記同時可申請變更登記類別。每次只可申請變更一個登記類別。未獲准再次登記者不予變更登記類別。
申請變更登記類別者,在提交本辦法第十二條規定材料的同時,還應提交以下材料:
(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變更登記申請表;
(二)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3張;
(三)與變更類別相應的業務考核合格證明。
第十七條登記管理辦公室應當自受理申請20日內為申請人辦理再次登記或變更登記。辦理再次登記和變更登記時,在《職業資格證書》中的「登記情況」欄目內加蓋登記專用印章,《登記證》內容發生變化的,重新換發《登記證》。

第四章 監督管理

第十八條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主持的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業務領域應與登記類別一致,且不得超出所在單位資質等級及業務范圍的規定。
第十九條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應在主持編制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環境影響技術評估報告、環境保護竣工驗收監測(調查)報告(表)等技術文件(以下簡稱「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技術文件」)上簽字,並註明其登記證號。
第二十條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登記管理辦公室視情節輕重,予以通報批評或暫停業務三至十二個月:
(一)有效期滿未申請再次登記的;
(二)私自塗改、出借、出租和轉讓登記證的;
(三)未按規定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或變更登記後仍使用原登記證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
(四)以個人名義承攬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
(五)接受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委託後,未為委託人保守商務秘密的;
(六)主持編制的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技術文件質量較差的;
(七)超出登記類別所對應的業務領域或所在單位資質等級、業務范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
(八)在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活動中未執行法律、法規及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管理規定的。
第二十一條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登記管理辦公室予以注銷登記:
(一)不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二)有效期滿未獲准再次登記的;
(三)脫離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工作崗位3年以上的;
(四)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以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名義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
(五)以他人名義或允許他人以本人名義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
(六)以不正當手段取得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或登記的;
(七)在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活動中不負責任或弄虛作假,致使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技術文件失實的;
(八)因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工作失誤,造成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後果的;
(九)受刑事處罰的。
第二十二條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自被注銷登記之日起,不得再以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名義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其職業資格證書自動失效。因有本辦法第二十一條中第六至九款情形予以注銷登記者,自注銷之日起3年內,不得重新參加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
第二十三條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在本轄區內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及相關業務的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業務活動進行日常監督和檢查,發現有本辦法第二十、二十一條規定情形的,應及時向上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第五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對不予登記或注銷登記持有異議者,可在收到通知15日內向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申請復議。
第二十五條 登記證要妥善保管。登記證遺失,應及時向登記管理辦公室報告,在登記管理辦公室指定的報刊上刊登遺失聲明後,辦理補辦手續。
第二十六條申請人提供的接受繼續教育的證明應符合《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繼續教育管理暫行規定》的要求。《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繼續教育管理暫行規定》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另行頒布。
第二十七條登記管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在登記管理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按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附1-5

1、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登記類別設定
2、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申請表
3、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證編號格式
4、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再次登記申請表
5、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變更登記申請表

F.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的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概念
一、環境
二、環境質量
三、環境容量
四、環境影響評價
五、《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以下簡稱《環境影響評價法》)的立法目的。
第二節 環境影響評價的產生與發展
一、環境影響評價的由來
二、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發展沿革
第三節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一、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
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中各層次間的關系
第四節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體系
第二章 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范圍和要求
一、《環境影響評價法》的要求
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分為兩種類別,即環境影響的篇章 或者說明、環境影響報告書
三、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類別
四、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劃范圍
五、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
六、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主要內容
第二節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審查
一、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及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 或者說明的主要內容
二、專項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有關規定
三、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 或者說明的報送要求
四、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報審時限
五、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查程序和審查時限
六、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結論及審查意見採納的相關規定
第三節 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責任
一、對環境有重大影響的規劃實施後組織環境影響跟蹤評價的有關規定
二、規劃編制機關和審查機關在規劃環境影響評價中違反有關規定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三章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第一節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分類管理
一、關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的法律規定
二、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輕度影響或影響很小的建設項目具體劃分
三、分類管理中環境敏感區的含義
第二節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編制要求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法定內容
二、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填報要求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的有關規定
四、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應當避免、與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相重復的有關規定
第三節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審批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報批時限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報批過程及審批時限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重新報批和重新審核的有關規定
四、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級審批
第四節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的實施及後評價
一、建設項目實施環境保護對策措施的有關規定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後評價的有關規定
第五節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責任
一、建設單位未依法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或者未經重新審核同意,擅自開工建設,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二、編制區域性開發建設規劃時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規定
第四章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
第一節 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確立和沿革
一、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管理辦法(試行)》階段
二、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管理辦法》階段
三、實施《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格證書管理辦法》階段
第二節 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的法律法規規定
第三節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資質管理
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等級和評價范圍劃分
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資質條件的有關規定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管理、考核與監督的有關規定
第四節 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
一、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登記的有關規定
二、環境影響評價工程師的職責
第五章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第一節 「三同時」制度與環境保護驗收
一、「三同時」制度的由來
二、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
第六章 環境影響評價的其他法律法規規定
第七章 環境政策與產業政策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模擬試題一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模擬試題二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模擬試題一參考答案
環境影響評價相關法律法規模擬試題二參考答案

G.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三條
大氣、水、雜訊、放射性、固回廢等單行法
《中華答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
地方法規(省及省會、較大城市)
標准: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標准: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規范性文件

H. 為什麼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國家的那些法律法規有要求

我正好摘得有,你看一下行不
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限期整治法律法規摘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二十二號公布,自日起施行)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6頁
第二章第十三條 建設污染環境的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措施,經項目主管部門預審並依照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准後,計劃部門方可批准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第四章第二十六條 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污染的設施必須經原審批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防治污染的設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閑置,確有必要拆除或者閑置的,必須徵得所在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
第四章第二十九條 對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限期治理。
中央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市、縣或者市、縣以下人民政府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縣人民政府決定。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
第四章三十一條 因發生事故或者其他突然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單位,必須立即採取措施處理,及時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並向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接受調查處理。
可能發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採取措施,加強防範。
第五章三十六條 建設項目的防治污染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該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部門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可以並處罰款。
第五章第三十九條 對經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事業單位,除依照國家規定加收超標准排污費外,可以根據所造成的危害後果處以罰款,或者責令停業、關閉。
前款規定的罰款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責令停業、關閉,由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決定;責令中央直接管轄的企業事業單位停業、關閉,須報國務院批准。

《重慶市環境保護條例》
(1998年5月29日經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1998年月7日1日施行)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3頁。
第三章第十七條 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以及區域開發等建設項目必須執行環境保護申報登記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三同時」制度。
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管理和監督,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審批「三同時」審查和環境保護項目,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或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報告;計劃、經濟、規劃、土地、建設等部門不得批准立項、建設或投產使用。
第三章第二十一條 對排放污染物超過標准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事業單位的限期治理,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分別由市和區、縣(市)人民政府決定。
企業事業單位中超過標準的單個污染源的限期治理,按以下規定辦理:
(一)市屬以上單位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單個污染源,由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
(二)其他單位的單個污染源,由區、縣(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決定,市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也可以作出限期治理決定。
跨區、縣(市)的區域性污染的限期治理由我市人民政府決定。
本條所規定的限期治理,由當地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執行,被限期治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必須如期完成治理任務。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的,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辦理。
第四章第二十五條 三峽庫區的開發建設必須保護水資源和植被,實施生態經濟區發展戰略。城鎮搬遷、企業遷建和居民點建設等。應制定環境保護規劃,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
第七章第五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對下列違法行為之一的單位和個人,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並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有關責任人員視其情節輕重由其所在單位或上級主管部門、監察機關給予行政處分:
(一)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進行建設的;
(二)未經資質審查取得相應證書的專業單位,擅自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治理的由於環境影響評價、環境污染治理失誤造成環境污染的;
(三)不執行污染物排放申報登記制度或許可制度排放污染物的;
(四)不執行限期治理或取締、關閉、停業、轉產、搬遷決定的;
(五)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不履行環境治理和補償責任的;
(六)違反飲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其他特殊保護區的管理規定,造成污染危害的;
(七)違反雜訊管理規定,危害周圍生活環境的;
(八)違反引進設備或項目的有關規定,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
(九)違反國家或地方規定進口或轉移固體廢物的;
(十)向環境排放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以不正當的方式排放污染物的;
(十一)向水體排放、傾倒固體廢物、垃圾和其他廢物或在河道管理區范圍內堆放、存貯、傾倒、棄置固體廢物和垃圾的;
(十二)不按照規定繳納排污費或超標排污費的;
(十三)挪用、擠占、拖欠環境保護資金的;
(十四)擅自拆除或閑置污染防治設施的;
(十五)從事國家明令禁止或控制生產經營的劇毒物、強致癌物、嚴重污染環境產品的生產和經營的;
(十六)將產生嚴重污染的設備轉移給沒有污染防治能力的單位和個人使用的;
(十七)生產、銷售或使用達不到環境保護技術標準的產品的;
(十八)造成環境污染事故或發生環境污染事故後,不按規定報告和採取搶救措施的;
(十九)拒絕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保護監督管理權的部門現場檢查或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的;
(二十)其他違反國家或地方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行為。
以上行政處罰的種類和輻度的具體適用,由市人民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另行規定。
第七章第五十四條 當事人對環境保護行政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處理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依法向作出處理決定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原處罰機關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年5月1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根據1996年5月15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方《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修正,1996年5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六十六號公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35頁
第三章第十三條 新建、擴建、改建直接或者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和其他水上設施,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必須對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的水污染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作出評價,規定防治的措施,按照規定的程序經有關環境保護部門審查批准。在運河、渠道、水庫等水利工程內設置排污口,應當經過有關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同意。
建設項目中防治水污染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防治水污染的設施必須經過環境保護部門的檢驗,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準投入生產或使用。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三章第二十四條 對造成水體嚴重污染的排污單位,限期治理。

《重慶市長江三峽庫區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
(2001年11月30日重慶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通過,2005年5月27日重慶市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修正)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56頁。
第二章第十四條 建設直接或間接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項目,必須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污染防治設施與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制度。
環保行政部門在審批可以造成跨行政區域水環境污染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時,應徵求毗鄰下游區、縣(自治縣、市)環保行政部門的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報上級環保行政部門栽定。

《重慶市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管理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第23號令)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03頁。
第三章第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新建、擴建、改建項目的燃煤裝置,應按照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審查其對環境的影響,嚴格執行防治污染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
(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通過,1996年10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七號公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23頁。
第二章第十三條 新建、擴建、改建的建設項目,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的規定。
建設項目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建設單位必須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規定環境雜訊污染的防治措施,並按國家規定的程序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當有該建設項目所在地單位和居民的意見。
第二章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建設項目在投入生產或者使用之前,其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達不到國家規定要求的,該建設項目不得投入生產或者使用。

《重慶市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辦法》
(重慶市人民政府第126號令)《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133頁。
第二章第九條 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建設單位必須按照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制度的要求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報。可能產生環境雜訊污染的,必須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制定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措施,報環境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未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有關部門不得批准施工許可,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其中,需要辦理營業執照,建設單位應當在辦理營業執照前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環境影響登記表。
第二章第十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雜訊污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修訂)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43頁。
第二章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後,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對固全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的驗收應當與對主體工程的驗收同時進行。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2001年5月8日國家環保總局第9號令公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38頁。
第六條 新建、改建和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按建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辦理有關審批手續。
畜禽養殖場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中,應規定畜禽廢渣綜合利用方案和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77號發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43頁。
第三章第十六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評價實行分類管理。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並公布。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1998年11月18日國務院第10次常務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53號發布)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51頁。
第二章第七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實行分類管理: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說細的評價;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者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都專項評價;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訂並公布。

《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14號,2003年1月1日施行。文章來源:《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影響評價工作手冊》2003年版第12頁。
第一條 國家根據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按照下列規定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保護分類管理: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說細的評價。
1、原料、產品或生產過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或毒性大、難以在環境中降解的建設項目;
2、可能造成生態系統結構重大變化、重要生態功能改變、或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的建設項目;
3、可能對脆弱生態系統產生較大影響或可能引發和加劇自然災害的建設項目;
4、容易引起跨行政區環境影響糾紛的建設項目;
5、所有流域開發、開發區建設、城市新區建設和舊區改建等區域性開發活動或建設項目。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1、污染因素單一,而且污染物種類少、產生量小或毒性較低的建設項目;
2、對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有一定影響的,但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項目;
3、基本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項目。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1、基本不產生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惡臭、雜訊、震動、熱污染、放謝性、電磁波等不利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
2、基本不改變地形、地貌、水文、土壤、生物多樣性等,不改變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建設項目;
3、不對環境敏感區造成影響的小型建設項目。
詳見15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分類管理名錄》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第13號令)文章來源:《環境保護執法手冊》2005年8月版,第265頁。
第三條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是指建設項目竣工後,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本辦法規定,依據環境保護驗收監測或調查結果,並通過現場檢查等手段,考核建設項目是否達到環境保護要求的活動。
第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規范,指導並監督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並負責對其審批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或者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
第七條 建設項目試生產前,建設單位應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提出試生產申請。
第九條 建設項目竣工手,建設單位應當向有關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該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第十條 進行試生產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自試生產之日起3個月內,向有審批權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核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環境影響評價法》對政府、公民意味著什麼
文章來源:
http://www.chaonet.net/summer/design/14/5/new_page_1.htm
無論是建設項目還是發展規劃,都要先環評、後審批
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後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這是「預防為主」的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方針的具體體現,是避免「先污染、後治理;先破壞、後恢復」的有效武器。
1979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只規定對單個的建設項目進行環評。近幾十年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的某些經濟發展規劃,相對於具體的建設項目來說,實施後對環境的影響更巨大,范圍更廣泛。歷史的教訓如果不認真汲取,不從政府的經濟發展規劃和開發建設活動的源頭預防環境問題的產生,我們將會繼續陷於防不勝防、治不勝治的嚴峻局面,我國的現代化進程中還將付出更大的環境代價和經濟代價。
環境影響評價法則將環評的范圍從建設項目擴大到政府規劃。政府規劃分為指導性規劃和專項規劃兩大類。該法第七條明確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土地利用的有關規劃,區域、流域、海域的建設、開發利用規劃,應當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編寫該規劃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該法第八條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該法還明確指出,「未編寫有關環境影響的篇章或者說明的規劃草案,審批機關不予審批。」
國家環保總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李恆遠認為,環境影響評價法為落實環境保護參與政府綜合決策和防止因重大決策失誤而造成的環境破壞,提供了法律保障,將有效防止區域、布局性的污染失控和生態破壞。
「環境影響評價法最大的成功之處,是要求政府做環評。這對提高各級政府尤其是部長、省長、市長、縣長等各級領導幹部的環保意識,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國家環保總局監督管理司司長祝興祥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說,「環境影響評價法實施後,無論是國務院有關部門,還是設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如果不對所起草的規劃組織環評,都將是違法行為;無論是哪一級審批機關,如果審批了沒有組織環評的規劃,都要負法律責任--相信無論哪一級政府,哪一個政府部門,都不會對此視而不見。」
無論是專家還是普通居民,在環評中都有了發言權
國內外環境保護的經驗和教訓,都昭示了公眾參與的重要性。公眾參與是推進環境保護的巨大動力,其參與的廣度與深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環境保護的水平。在我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環境保護紛繁復雜的情勢下,公眾參與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就更加突出。而在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評階段就鼓勵公眾參與,其意義尤其重大。
令人可喜的是,環境影響評價法在歷史上首次對公眾參與環評做出了明確要求,並且對參與的方法、程序及參與意見的有效性,都做出了剛性規定。該法第十一條和第二十一條規定,除「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外,「專項規劃的編制機關對可能造成不良環境影響並直接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規劃,應當在該規劃草案報送審批前」,「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在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前,""舉行論證會、聽證會,或者採取其他形式,徵求有關單位、專家和公眾對環境影響報告書草案的意見。」該法還明確規定,無論是規劃還是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都要「附具對意見採納或者不採納的說明」。
環保界人士指出,這充分體現了公正、公開、科學、民主的精神,對保障公民知情權、讓公眾參與決策提供了法律依據。隨著法律的進一步實施,將大大增加環保審批的透明度、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最大限度地減少決策的盲目性、隨意性,最大限度地消除污染和破壞隱患。
關鍵在於落實
眾所周知,有法不依、執法不嚴是我國法治建設中的通病。如何才能把環境影響評價法落到實處?
首先是要盡快出台法律的實施細則。無論是政府組織規劃環評,還是公眾參與規劃環評,在我國歷史上都是首次,均無前例可循。因此,制定可操作的、科學的實施細則至關重要。據了解,國家環保總局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抓緊制定相關的配套規章和程序,力爭在明年6月31日以前出台有關實施細則。
毫無疑問,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是實施環境影響評價法的主體,他們對法律的認可、理解和掌握程度,決定著這部法律的落實情況。因此,有關機關要真正重視,認真學習、領會這部法律,提高認識,掌握相關知識,做好實施法律的准備工作。
與其他的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不同,環境影響評價法為公眾參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因此,認真學習環境影響評價法,並進行相關的技術、知識儲備,也是有關技術服務機構、專家和每一位關心生存質量的普通公民的當務之急。

I. 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有哪些以及最新的政治動向和發了新法規的修改。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指關於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和審批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內容和程序等方面的規定。美國在1969年制定了環境政策法,是全世界第一個把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用法律形式規定下來的國家。此後,瑞典、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加拿大、英國、德國、紐西蘭等國也相續建立了法定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如今無論是工業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均把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納入法律的軌道。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是預測和評估擬興建的工程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可能造成影響,提出防治或減少環境損失的方案,為工程的決策提供環境科學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一般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
案例補充:
中國環境保護法律的逐步建立
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制度開始於1979年。這一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簡稱《環保法(試行)》),其中第6條規定:一切企業、事業單位的選址、設計、建設和生產,都必須充份注意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在進行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時,必須提出對環境影響的報告書,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它有關部門審查批後才能進行設計。
《環保法(試行)》中的這一規定標志著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制度的開端。以後在1982年5月,由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國家經委和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聯合頒布了關於「基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1984年國務院國發(1984)135號文件「關於加強鄉鎮企業、街道企業環境管理的規定」指出,所有新建、改建、擴建或轉產的鄉鎮企業、街道企業,都必須填寫環境影響報告表。1988年,國家環保局發布了「關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問題的若干意見」,對「基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的一些問題作出解釋。1989年國家環保局修改和重新發表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證書管理辦法」。這樣,中國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制度正式確立。1989年《環境保護法》(簡稱《環保法》)正式頒布,1990年國家環保局在《環保法》的基礎上又發布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程序,可視為一種完善與補充。

熱點內容
肥東法院地址 發布:2025-05-21 11:45:53 瀏覽:938
怎麼可以得到法律援助 發布:2025-05-21 11:44:37 瀏覽:774
九台司法局 發布:2025-05-21 11:44:25 瀏覽:504
明商法學院 發布:2025-05-21 11:38:28 瀏覽:37
勤工儉學適用勞動法 發布:2025-05-21 11:29:11 瀏覽:258
庫房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範本 發布:2025-05-21 11:18:47 瀏覽:901
出借會計中級職稱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11:17:00 瀏覽:376
村河道管理條例 發布:2025-05-21 11:16:18 瀏覽:173
郭麗律師 發布:2025-05-21 11:07:48 瀏覽:421
小三懷孕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21 10:55:29 瀏覽: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