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靜脈給葯規章制度

靜脈給葯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3-19 11:09:51

1. 輸血管理制度

輸血管理制度
(1)輸血前由兩名醫護人員核對交叉配血報告單及血袋標簽各項內容,檢查血袋有無破損滲漏,血液顏色是否正常。准確無誤方可輸血。
(2)輸血時,由兩名醫護人員帶病歷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對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案號、病室/門急診、床號、血型等,確認與配血報告相符,再次核對血液後,用符合標準的輸血器進行輸血。
(3)取回的血應盡快輸用,不得自行儲血。輸血前將血袋內的成分輕輕混勻,避免劇烈震盪,血液內不得加入其它葯物,如需稀釋只能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
(4)輸血前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管道。連續輸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時,前一袋血輸盡後,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沖洗輸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繼續輸注。
(5)輸血過程中應先慢後快,再根據病情和年齡調整輸注速度,並嚴密觀察受血者有無輸血不良反應,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
1)減慢或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醫師和輸血科(血庫)值班人員,及時檢查、治療和搶救,並查找原因,做好記錄。
(6)疑為溶血性或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用靜脈注射生理鹽水維持靜脈通路,及時報告上級醫師,在積極治療搶救的同時,做以下核對檢查:
1)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簽、交叉配血試驗記入;
2)核對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於冰箱中的受血者與供血者血樣、血袋中血樣,重測ABO血型、RH(D)血型、不規則抗體篩選及交叉配血試驗(包括鹽水相和非鹽水相試驗);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劑,分離血漿,觀察血漿顏色,測定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檢測血清膽紅素含量、血漿游離血紅蛋白含量、血漿結合珠蛋白測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並檢測相關抗體效價,如發現特殊抗體,應作進一步鑒定;
5) 如懷疑細菌污染性輸血反應,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細菌學檢驗;
6)盡早檢測血常規、尿常規及尿血紅蛋白;
7)必要時,溶血反應發生後5-7小時測血清膽紅素含量。
(7)輸血完畢,醫護人員對有輸血反應的應逐項填寫患者輸血反應回報單,並返還輸血科(血庫)保存。輸血科(血庫)每月統計上報醫務處(科)。
(8)輸血完畢後,醫護人員將輸血記錄單(交叉配血報告單)貼在病歷中,並將血袋送回輸血科(血庫)至少保存一天。

2. 靜脈用葯集中調配中心的中心的規章制度

靜脈用葯調配中心應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人員崗位職責和標准操作規程。
1、各崗位的崗位職責
2、各工作環節的質量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
3、衛生清潔、人員健康、培訓及設備管理制度
4、質量檢查與監控制度
5、各項記錄與文件管理制度
6、差錯事故、安全管理制度
7、葯品、醫用耗材和物料的領取與驗收、儲存與養護、質量檢查、盤點、葯品報損等管理制度。

3. 靜脈輸液給葯原則

定量、定性、定速,先鹽後糖、先濃後淡、先快後慢,見尿補鉀、防驚給鈣!

4. 臨床護理工作規章制度

臨床護理的相關工作規章制度如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維護護士的合法權益,規范護理行為,促進護理事業發展,保障醫療安全和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護士,是指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

第三條:護士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護士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全社會應當尊重護士。

第四條:國務院有關部門、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以及鄉(鎮)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改善護士的工作條件,保障護士待遇,加強護士隊伍建設,促進護理事業健康發展。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護士到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第五條: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護士監督管理工作。

第六條: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傑出貢獻的護士,應當授予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或者頒發白求恩獎章,受到表彰、獎勵的護士享受省部級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待遇;對長期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應當頒發榮譽證書。

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做出突出貢獻的護士,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執業注冊

第七條:護士執業,應當經執業注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

申請護士執業注冊,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二)在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完成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助產專業課程學習,包括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並取得相應學歷證書;

(三)通過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四)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健康標准。

護士執業注冊申請,應當自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之日起3年內提出;逾期提出申請的,除應當具備前款第(一)項、第(二)項和第(四)項規定條件外,還應當在符合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接受3個月臨床護理培訓並考核合格。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人事部門制定。

第八條申請護士執業注冊的,應當向擬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收到申請的衛生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做出決定,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准予注冊,並發給護士執業證書;對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不予注冊,並書面說明理由。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為5年。

第九條:護士在其執業注冊有效期內變更執業地點的,應當向擬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報告。收到報告的衛生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報告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為其辦理變更手續。

護士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變更執業地點的,收到報告的衛生主管部門還應當向其原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通報。

第十條: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執業的,應當在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前30日向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申請延續注冊。

收到申請的衛生主管部門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准予延續,延續執業注冊有效期為5年;對不具備本條例規定條件的,不予延續,並書面說明理由。

護士有行政許可法規定的應當予以注銷執業注冊情形的,原注冊部門應當依照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注銷其執業注冊。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本行政區域的護士執業良好記錄和不良記錄,並將該記錄記入護士執業信息系統。

護士執業良好記錄包括護士受到的表彰、獎勵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務的情況等內容。護士執業不良記錄包括護士因違反本條例以及其他衛生管理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受到行政處罰、處分的情況等內容。

第三章:權利和義務

第十二條:護士執業,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取工資報酬、享受福利待遇、參加社會保險的權利。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剋扣護士工資,降低或者取消護士福利等待遇。

第十三條:護士執業,有獲得與其所從事的護理工作相適應的衛生防護、醫療保健服務的權利。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接受職業健康監護的權利;患職業病的,有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獲得賠償的權利。

第十四條:護士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獲得與本人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權利;有參加專業培訓、從事學術研究和交流、參加行業協會和專業學術團體的權利。

第十五條:護士有獲得疾病診療、護理相關信息的權利和其他與履行護理職責相關的權利,可以對醫療衛生機構和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六條:護士執業,應當遵守法律、法規、規章和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

第十七條:護士在執業活動中,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應當立即通知醫師;在緊急情況下為搶救垂危患者生命,應當先行實施必要的緊急救護。

護士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應當及時向開具醫囑的醫師提出;必要時,應當向該醫師所在科室的負責人或者醫療衛生機構負責醫療服務管理的人員報告。

第十八條:護士應當尊重、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

第十九條:護士有義務參與公共衛生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護士應當服從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或者所在醫療衛生機構的安排,參加醫療救護。

第四章: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責

第二十條: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護士的數量不得低於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

第二十一條:醫療衛生機構不得允許下列人員在本機構從事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護理活動:

(一)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

(二)未依照本條例第九條的規定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的護士;

(三)護士執業注冊有效期屆滿未延續執業注冊的護士。在教學、綜合醫院進行護理臨床實習的人員應當在護士指導下開展有關工作。

第二十二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並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

第二十三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福利待遇等規定,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在本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保障護士的合法權益。

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或者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

第二十四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制定、實施本機構護士在職培訓計劃,並保證護士接受培訓。

護士培訓應當注重新知識、新技術的應用;根據臨床專科護理發展和專科護理崗位的需要,開展對護士的專科護理培訓。

第二十五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專門機構或者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護理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條: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建立護士崗位責任制並進行監督檢查。

護士因不履行職責或者違反職業道德受到投訴的,其所在醫療衛生機構應當進行調查。經查證屬實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護士做出處理,並將調查處理情況告知投訴人。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衛生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職責,在護士監督管理工作中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或者有其他失職、瀆職行為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根據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護士配備標准和在醫療衛生機構合法執業的護士數量核減其診療科目。

或者暫停其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國家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的,還應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違反本條例規定,護士的配備數量低於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護士配備標準的;

(二)允許未取得護士執業證書的人員或者允許未依照本條例規定辦理執業地點變更手續、延續執業注冊有效期的護士在本機構從事診療技術規范規定的護理活動的。

第二十九條: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給予處罰;國家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的,還應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執行國家有關工資、福利待遇等規定的;

(二)對在本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護士,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

(三)未為護士提供衛生防護用品,或者未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醫療保健措施的;

(四)對在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或者從事直接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感染傳染病危險工作的護士,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津貼的。

第三十條:醫療衛生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警告:

(一)未制定、實施本機構護士在職培訓計劃或者未保證護士接受培訓的;

(二)未依照本條例規定履行護士管理職責的。

第三十一條:護士在執業活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依據職責分工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暫停其6個月以上1年以下執業活動,直至由原發證部門吊銷其護士執業證書:

(一)發現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醫師的;

(二)發現醫囑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診療技術規范的規定,未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提出或者報告的;

(三)泄露患者隱私的;

(四)發生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嚴重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突發事件,不服從安排參加醫療救護的。

護士在執業活動中造成醫療事故的,依照醫療事故處理的有關規定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二條:護士被吊銷執業證書的,自執業證書被吊銷之日起2年內不得申請執業注冊。

第三十三條:擾亂醫療秩序,阻礙護士依法開展執業活動,侮辱、威脅、毆打護士,或者有其他侵犯。護士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給予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本條例施行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經取得護士執業證書或者護理專業技術職稱、從事護理活動的人員,經執業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審核合格,換領護士執業證書。

本條例施行前,尚未達到護士配備標準的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規定的實施步驟,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3年內達到護士配備標准。

(4)靜脈給葯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一、對臨床護理的專業要求:

1、掌握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護理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掌握護理急、慢性和重症病人的護理原則、技術操作、專科護理和監護技能,並能夠應用護理程序對服務對象實施整體護理。

2、具有社區健康服務、護理管理和護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3、熟悉國家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護理學的學科發展方向與動態。

4、掌握醫學文獻檢索、資料調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二、臨床護理專業的就業前景: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

隨著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

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

在澳大利亞,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大利亞注冊護士的資格,等於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5. 急求三甲醫院復審關於腸外營養液和危害葯物靜脈用葯在病房(區)分散調配的管理制度規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患者信息:男 53歲 北京 西城區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症狀等):胃癌晚期,不能進食 只能靠營養液維持想得到怎樣的幫助:希望大家幫幫忙,北京哪家三甲醫院可以住院進行治療曾經治療情況及是否有過敏、遺傳病史:無

6.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印發《靜脈用葯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的通知的靜脈用葯集中調配操作規程

一、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工作流程
臨床醫師開具靜脈輸液治療處方或用葯醫囑→用葯醫囑信息傳遞→葯師審核→列印標簽→貼簽擺葯→核對→混合調配→輸液成品核對→輸液成品包裝→分病區放置於密閉容器中、加鎖或封條→由工人送至病區→病區葯療護士開鎖(或開封)核對簽收→給患者用葯前護士應當再次與病歷用葯醫囑核對→給患者靜脈輸注用葯。
二、臨床醫師開具處方或用葯醫囑
醫師依據對患者的診斷或治療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經濟的合理用葯原則,開具處方或用葯醫囑,其信息應當完整、清晰。
病區按規定時間將患者次日需要靜脈輸液的長期醫囑傳送至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臨時靜脈用葯醫囑調配模式由各醫療機構按實際情況自行規定。
三、審核處方或用葯醫囑操作規程
負責處方或用葯醫囑審核的葯師逐一審核患者靜脈輸液處方或醫囑,確認其正確性、合理性與完整性。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形式審查:處方或用葯醫囑內容應當符合《處方管理辦法》、《病例書寫基本規范》的有關規定,書寫正確、完整、清晰,無遺漏信息。
(二)分析鑒別臨床診斷與所選用葯品的相符性。
(三)確認遴選葯品品種、規格、給葯途徑、用法、用量的正確性與適宜性,防止重復給葯。
(四)確認靜脈葯物配伍的適宜性,分析葯物的相容性與穩定性。
(五)確認選用溶媒的適宜性。
(六)確認靜脈用葯與包裝材料的適宜性。
(七)確認葯物皮試結果和葯物嚴重或者特殊不良反應等重要信息。
(八)需與醫師進一步核實的任何疑點或未確定的內容。
對處方或用葯醫囑存在錯誤的,應當及時與處方醫師溝通,請其調整並簽名。因病情需要的超劑量等特殊用葯,醫師應當再次簽名確認。對用葯錯誤或者不能保證成品輸液質量的處方或醫囑應當拒絕調配。
四、列印標簽與標簽管理操作規程
(一)經葯師適宜性審核的處方或用葯醫囑,匯總數據後以病區為單位,將醫師用葯醫囑列印成輸液處方標簽(簡稱:輸液標簽)。核對輸液標簽上患者姓名、病區、床號、病歷號、日期,調配日期、時間、有效期,將輸液標簽按處方性質和用葯時間順序排列後,放置於不同顏色(區分批次)的容器內,以方便調配操作。
(二)輸液標簽由電腦系統自動生成編號,編號方法由各醫療機構自行確定。
(三)列印輸液標簽,應當按照《靜脈用葯集中調配質量管理規范》有關規定採用電子處方系統運作或者採用同時列印備份輸液標簽方式。輸液標簽貼於輸液袋(瓶)上,備份輸液標簽應當隨調配流程,並由各崗位操作人員簽名或蓋簽章後,保存1年備查。
(四)輸液標簽內容除應當符合相關的規定外,還應當註明需要特別提示的下列事項:
1.按規定應當做過敏性試驗或者某些特殊性質葯品的輸液標簽,應當有明顯標識;
2.葯師在擺葯准備或者調配時需特別注意的事項及提示性註解,如用葯濃度換算、非整瓶(支)使用葯品的實際用量等;
3.臨床用葯過程中需特別注意的事項,如特殊滴速、避光滴注、特殊用葯監護等。
五、貼簽擺葯與核對操作規程
(一)擺葯前葯師應當仔細閱讀、核查輸液標簽是否准確、完整,如有錯誤或不全,應當告知審方葯師校對糾正。
(二)按輸液標簽所列葯品順序擺葯,按其性質、不同用葯時間,分批次將葯品放置於不同顏色的容器內;按病區、按葯物性質不同放置於不同的混合調配區內。
(三)擺葯時需檢查葯品的品名、劑量、規格等是否符合標簽內容,同時應當注意葯品的完好性及有效期,並簽名或者蓋簽章。
(四)擺葯注意事項:
1.擺葯時,確認同一患者所用同一種葯品的批號相同;
2.擺好的葯品應當擦拭清潔後,方可傳遞入潔凈室,但不應當將粉針劑西林瓶蓋去掉;
3.每日應當對用過的容器按規定進行整理擦洗、消毒,以備下次使用。
(五)擺葯准備室補充葯品:
1.每日完成擺葯後,應當及時對擺葯准備室短缺的葯品進行補充,並應當校對;
2.補充的葯品應當在專門區域拆除外包裝,同時要核對葯品的有效期、生產批號等,嚴防錯位,如有塵埃,需擦拭清潔後方可上架;
3.補充葯品時,應當注意葯品有效期,按先進先用、近期先用的原則;
4.對氯化鉀注射液等高危葯品應當有特殊標識和固定位置。
(六)擺葯核對操作規程:
1.將輸液標簽整齊地貼在輸液袋(瓶)上,但不得將原始標簽覆蓋;
2.葯師擺葯應當雙人核對,並簽名或蓋簽章;
3.將擺有注射劑與貼有標簽的輸液袋(瓶)的容器通過傳遞窗送入潔凈區操作間,按病區碼放於葯架(車)上。
六、靜脈用葯混合調配操作規程
(一)調配操作前准備:
1.在調配操作前30分鍾,按操作規程啟動潔凈間和層流工作台凈化系統,並確認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操作間室溫控制於18℃~26℃、濕度40%~65%、室內外壓差符合規定,操作人員記錄並簽名;
2.接班工作人員應當先閱讀交接班記錄,對有關問題應當及時處理;
3.按更衣操作規程,進入潔凈區操作間,首先用蘸有75%乙醇的無紡布從上到下、從內到外擦拭層流潔凈台內部的各個部位。
(二)將擺好葯品容器的葯車推至層流潔凈操作台附近相應的位置。
(三)調配前的校對:調配葯學技術人員應當按輸液標簽核對葯品名稱、規格、數量、有效期等的准確性和葯品完好性,確認無誤後,進入加葯混合調配操作程序。
(四)調配操作程序:
1.選用適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裝,旋轉針頭連接注射器,確保針尖斜面與注射器刻度處於同一方向,將注射器垂直放置於層流潔凈台的內側;
2.用75%乙醇消毒輸液袋(瓶)的加葯處,放置於層流潔凈台的中央區域;
3.除去西林瓶蓋,用75%乙醇消毒安瓿瓶頸或西林瓶膠塞,並在層流潔凈台側壁打開安瓿,應當避免朝向高效過濾器方向打開,以防葯液噴濺到高效過濾器上;
4.抽取葯液時,注射器針尖斜面應當朝上,緊靠安瓿瓶頸口抽取葯液,然後注入輸液袋(瓶)中,輕輕搖勻;
5.溶解粉針劑,用注射器抽取適量靜脈注射用溶媒,注入於粉針劑的西林瓶內,必要時可輕輕搖動(或置震盪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勻後,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葯液,注入輸液袋(瓶)內,輕輕搖勻;
6.調配結束後,再次核對輸液標簽與所用葯品名稱、規格、用量,准確無誤後,調配操作人員在輸液標簽上簽名或者蓋簽章,標注調配時間,並將調配好的成品輸液和空西林瓶、安瓿與備份輸液標簽及其他相關信息一並放入筐內,以供檢查者核對;
7.通過傳遞窗將成品輸液送至成品核對區,進入成品核對包裝程序;
8.每完成一組輸液調配操作後,應當立即清場,用蘸有75%乙醇的無紡布擦拭檯面,除去殘留葯液,不得留有與下批輸液調配無關的葯物、余液、用過的注射器和其他物品。
(五)每天調配工作結束後,按本規范和操作規程的清潔消毒操作程序進行清潔消毒處理。
(六)靜脈用葯混合調配注意事項:
1.不得採用交叉調配流程;
2.靜脈用葯調配所用的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則必須將實際所用劑量在輸液標簽上明顯標識,以便校對;
3.若有兩種以上粉針劑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輸液時,應當嚴格按葯品說明書要求和葯品性質順序加入;對腸外營養液、高危葯品和某些特殊葯品的調配,應當制定相關的加葯順序調配操作規程;
4.調配過程中,輸液出現異常或對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點時應當停止調配,報告當班負責葯師查明原因,或與處方醫師協商調整用葯醫囑;發生調配錯誤應當及時糾正,重新調配並記錄;
5.調配操作危害葯品注意事項:
(1)危害葯品調配應當重視操作者的職業防護,調配時應當拉下生物安全櫃防護玻璃,前窗玻璃不可高於安全警戒線,以確保負壓;
(2)危害葯品調配完成後,必須將留有危害葯品的西林瓶、安瓿等單獨置於適宜的包裝中,與成品輸液及備份輸液標簽一並送出,以供核查;
(3)調配危害葯品用過的一次性注射器、手套、口罩及檢查後的西林瓶、安瓿等廢棄物,按規定由本醫療機構統一處理;
(4)危害葯品溢出處理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七、成品輸液的核對、包裝與發放操作規程
(一)成品輸液的檢查、核對操作規程:
1.檢查輸液袋(瓶)有無裂紋,輸液應無沉澱、變色、異物等;
2.進行擠壓試驗,觀察輸液袋有無滲漏現象,尤其是加葯處;
3.按輸液標簽內容逐項核對所用輸液和空西林瓶與安瓿的葯名、規格、用量等是否相符;
4.核檢非整瓶(支)用量的患者的用葯劑量和標識是否相符;
5.各崗位操作人員簽名是否齊全,確認無誤後核對者應當簽名或蓋簽章;
6.核查完成後,空安瓿等廢棄物按規定進行處理。
(二)經核對合格的成品輸液,用適宜的塑料袋包裝,按病區分別整齊放置於有病區標記的密閉容器內,送葯時間及數量記錄於送葯登記本。在危害葯品的外包裝上要有醒目的標記。
(三)將密閉容器加鎖或加封條,鑰匙由調配中心和病區各保存一把,配送工人及時送至各病區,由病區葯療護士開鎖或啟封後逐一清點核對,並註明交接時間,無誤後,在送葯登記本上簽名。
八、靜脈用葯調配所需葯品與物料領用管理規程
(一)葯品、物料的請領、保管與養護應當有專人負責。
(二)葯品的請領:
1.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葯品的請領應當根據每日消耗量,填寫葯品請領單,定期向葯庫請領,葯品請領單應當有負責人或指定人員簽名;
2.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不得調劑靜脈用葯調配以外的處方;
3.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不得直接對外采購葯品,所需的葯品一律由葯學部門葯品科(庫)統一采購供應。
(三)葯品的驗收:
1.負責二級葯庫管理的葯師應當依據葯品質量標准、請領單、發葯憑證與實物逐項核對,包括品名、規格、數量及有效期是否正確,葯品標簽與包裝是否整潔、完好,核對合格後,分類放置於相應的固定貨位,並在發葯憑證上簽名;
2.凡對葯品質量有質疑、葯品規格數量不符、葯品過期或有破損等,應當及時與葯品科(庫)溝通,退葯或更換,並做好記錄。
(四)葯品的儲存管理與養護:
1.葯庫應當干凈、整齊,地面平整、乾燥,門與通道的寬度應當便於搬運葯品和符合防火安全要求;葯品儲存應當按「分區分類、貨位編號」的方法進行定位存放,按葯品性質分類集中存放;對高危葯品應設置顯著的警示標志;並應當做好葯庫溫濕度的監測與記錄;
2.葯庫具備確保葯品與物料儲存要求的溫濕度條件:常溫區域10℃~30℃,陰涼區域不高於20℃,冷藏區域2℃~8℃,庫房相對濕度40%~65%;
3.葯品堆碼與散熱或者供暖設施的間距不小於30厘米,距離牆壁間距不少於20厘米,距離房頂及地面間距不小於10厘米;
4.規范葯品堆垛和搬運操作,遵守葯品外包裝圖示標志的要求,不得倒置存放;
5.每種葯品應當按批號及有效期遠近依次或分開堆碼並有明顯標志,遵循「先產先用」、「先進先用」、「近期先用」和按批號發葯使用的原則;
6.對不合格葯品的確認、報損、銷毀等應當有規范的制度和記錄。
(五)已建立醫院信息系統的醫療機構,應當建立電子葯品信息管理系統,葯品存量應當與一級庫建立電子網路傳遞聯系,加強葯品成本核算和賬務管理制度。
(六)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所用葯品應當做到每月清點,賬物相符,如有不符應當及時查明原因。
(七)注射器和注射針頭等物料的領用、管理應當按本規范的有關規定和參照葯品請領、驗收管理辦法實施,並應當與葯品分開存放。
九、電子信息系統調配靜脈用葯規程
(一)電子信息系統靜脈用葯調配流程:
1.由醫師按照《處方管理辦法》和《電子病歷基本規范(試行)》有關規定,負責將患者處方或用葯醫囑分組錄入電腦;
2.將靜脈輸液醫囑直接傳遞至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
3.經葯師審核處方或用葯醫囑的適宜性後,自動生成輸液標簽及備份輸液標簽或採用電子處方信息系統記錄,上述標簽或記錄均應當有各道工序操作人員的信息。
(二)建立電子葯品信息管理系統。處方或用葯醫囑列印成輸液標簽,並在完成調配操作流程後,自動減去處方組成葯品在二級庫所存葯品數量,做到賬物相符,並自動形成葯品月收支結存報表。
十、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人員更衣操作規程
(一)進出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更衣規程。進出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應當更換該中心(室)工作服、工作鞋並戴發帽。非本中心(室)人員未經中心(室)負責人同意,不得進入。
(二)進入十萬級潔凈區規程(一更):
1.換下普通工作服和工作鞋,按六步手清潔消毒法消毒手並烘乾;
2.穿好指定服裝並戴好發帽、口罩。
(三)進入萬級潔凈區規程(二更):
1.更換潔凈區專用鞋、潔凈隔離服;
2.手消毒,戴一次性手套。
(四)離開潔凈區規程:
1.臨時外出:在二更室脫下潔凈隔離服及帽子、口罩整齊放置,一次性手套丟入污物桶內;在一更室應當更換工作服和工作鞋;
2.重新進入潔凈區時,必須按以上更衣規定程序進入潔凈區;
3.當日調配結束時,脫下的潔凈區專用鞋、潔凈隔離服進行常規消毒,每周至少清洗2次;一次性口罩、手套一並丟入污物桶。
十一、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清潔、消毒操作規程
(一)地面消毒劑的選擇與制備:
1.次氯酸鈉,為5%的強鹼性溶液,用於地面消毒為1%溶液,本溶液須在使用前新鮮配製,處理/分裝高濃度5%次氯酸鈉溶液時,必須戴厚口罩和防護手套;
2.季銨類陽離子表面活性劑,有腐蝕性;禁與肥皂水及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聯合使用,應當在使用前新鮮配製;
3.甲酚皂溶液,有腐蝕性,用於地面消毒為5%溶液, 應當在使用前新鮮配製。
(二)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清潔與衛生管理其他規定:
1.各操作室不得存放與該室工作性質無關的物品,不準在靜脈用葯調配中心(室)用餐或放置食物;
2.每日工作結束後應當及時清場,各種廢棄物必須每天及時處理。
(三)非潔凈區的清潔、消毒操作程序:
1.每日工作結束後,用專用拖把擦洗地面,用常水擦拭工作台、凳椅、門框及門把手、塑料筐等;
2.每周消毒一次地面和污物桶:先用常水清潔,待干後,再用消毒液擦洗地面及污物桶內外,15分鍾以後再用常水擦去消毒液;
3.每周一次用75%乙醇擦拭消毒工作台、成品輸送密閉容器、葯車、不銹鋼設備、凳椅、門框及門把手。
(四)萬級潔凈區清潔、消毒程序:
1.每日的清潔、消毒:調配結束後,用常水清潔不銹鋼設備,層流操作檯面及兩側內壁,傳遞窗頂部、兩側內壁、把手及檯面,凳椅,照明燈開關等,待揮干後,用75%乙醇擦拭消毒;
2.每日按規定的操作程序進行地面清潔、消毒;
3.牆壁、頂棚每月進行一次清潔、消毒,操作程序同上。
(五)清潔、消毒注意事項:
1.消毒劑應當定期輪換使用;
2.潔凈區和一般輔助工作區的清潔工具必須嚴格分開,不得混用;
3.清潔、消毒過程中,不得將常水或消毒液噴淋到高效過濾器上;
4.清潔、消毒時,應當按從上到下、從里向外的程序擦拭,不得留有死角;
5.用常水清潔時,待揮干後,才能再用消毒劑擦拭,保證清潔、消毒效果。
十二、生物安全櫃的操作規程
生物安全櫃屬於垂直層流台,通過層流台頂部的高效過濾器,可以過濾99.99%的0.3μm以上的微粒,使操作台空間形成局部100級的潔凈環境,並且通過工作檯面四周的散流孔回風形成相對負壓,因此,不應當有任何物體阻擋散流孔,包括手臂等。用於調配危害葯品的生物安全櫃,應當加裝活性炭過濾器用於過濾排出的有害氣體。
(一)清潔與消毒:
1.每天在操作開始前,應當使用75%的乙醇擦拭工作區域的頂部、兩側及檯面,順序應當從上到下,從里向外;
2.在調配過程中,每完成一份成品輸液調配後,應當清理操作台上廢棄物,並用常水擦拭,必要時再用75%的乙醇消毒檯面;
3.每天操作結束後,應當徹底清場,先用常水清潔,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4.每天操作結束後應當打開回風槽道外蓋,先用蒸餾水清潔回風槽道,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二)生物安全櫃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1.有1至2位調配人員提前半小時先啟動生物櫃循環風機和紫外線燈,關閉前窗至安全線處,30分鍾後關閉紫外線燈,然後用75%乙醇擦拭生物安全櫃頂部、兩側及檯面,順序為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進行消毒,然後打開照明燈後方可進行調配;
2.紫外線燈啟動期間,不得進行調配,工作人員應當離開操作間;
3.紫外線燈應當定期檢測,如達不到滅菌效果時,應當及時更換燈管;
4.所有靜脈用葯調配必須在離工作台外沿20厘米,內沿8~10厘米,並離檯面至少10厘米區域內進行;
5.調配時前窗不可高過安全警戒線,否則,操作區域內不能保證負壓,可能會造成葯物氣霧外散,對工作人員造成傷害或污染潔凈間;
6.生物安全櫃的回風道應當定期用蒸餾水擦拭清潔後,再用75%乙醇消毒;
7.生物安全櫃每月應當做一次沉降菌監測,方法:將培養皿打開,放置在操作台上半小時,封蓋後進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
8.生物安全櫃應當根據自動監測指示,及時更換過濾器的活性炭。
(三)每年應當對生物安全櫃進行各項參數的檢測,以保證生物安全櫃運行質量,並保存檢測報告。
十三、水平層流潔凈台操作規程
(一)物品在水平層流潔凈台的正確放置與操作,是保證潔凈台工作質量的重要因素。從水平層流潔凈台吹出來的空氣是經過高效過濾器過濾,可除去99.99% 直徑0.3mm以上的微粒,並確保空氣的流向及流速。用於靜脈用葯調配操作的水平層流台的進風口應當處於工作台的頂部,這樣可保證最潔凈的空氣先進入工作台,工作台的下部支撐部分可確保空氣流通。此類層流潔凈台只能用於調配對工作人員無傷害的葯物,如電解質類葯物、腸外營養葯等。
(二)清潔與消毒:
1.每天在操作開始前,有1至2位調配人員提前啟動水平層流台循環風機和紫外線燈, 30分鍾後關閉紫外燈,再用75%乙醇擦拭層流潔凈台頂部、兩側及檯面,順序為從上到下,從里向外進行消毒;然後打開照明燈後方可進行調配;
2.在調配過程中,每完成一份成品輸液調配後,應當清理操作台上廢棄物,並用常水清潔,必要時再用75%的乙醇消毒檯面;
3.每天調配結束後,應當徹底清場,先用常水清潔,再用75%乙醇擦拭消毒。
(三)水平層流潔凈台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1.水平層流潔凈台啟動半小時後方可進行靜脈用葯調配;
2.應當盡量避免在操作台上擺放過多的物品,較大物品之間的擺放距離宜約為15厘米;小件物品之間的擺放距離約為5厘米;
3.潔凈工作台上的無菌物品應當保證第一時間潔凈的空氣從其流過,即物品與高效過濾器之間應當無任何物體阻礙,也稱「開放窗口」;
4.避免任何液體物質濺入高效過濾器,高效過濾器一旦被弄濕,很容易產生破損及滋生黴菌;
5.避免物體放置過於靠近高效過濾器,所有的操作應當在工作區內進行,不要把手腕或胳膊肘放置在潔凈工作台上,隨時保持「開放窗口」;
6.避免在潔凈間內劇烈的動作,避免大聲喧嘩,應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則;
7.水平層流潔凈台可劃分為3個區域:
(1)內區,最靠近高效過濾器的區域,距離高效過濾器10~15厘米,適宜放置已打開的安瓿和其他一些已開包裝的無菌物體;
(2)工作區,即工作台的中央部位,離潔凈台邊緣10~15厘米,所有的調配應當在此區域完成;
(3)外區,從台邊到15~20厘米距離的區域,可用來放置有外包裝的注射器和其他帶外包裝的物體(應盡量不放或少放)。
8.安瓿用砂輪切割和西林瓶的注射孔蓋子打開後,應當用75%乙醇仔細擦拭消毒,去除微粒,打開安瓿的方向應當遠離高效過濾器;
9.水平層流潔凈台每周應當做一次動態浮游菌監測,方法:將培養皿打開,放置在操作台上半小時,封蓋後進行細菌培養,菌落計數。
(四)每年應對水平層流潔凈台進行各項參數的檢測,以保證潔凈台運行質量,並保存檢測報告。
十四、其他
醫療機構開展其他集中或者分散的臨床靜脈用葯調配,參照以上各項有關操作規程執行,具體實施規程由各醫療機構負責制定。

7. 靜脈給葯和腹腔給葯有區別嗎

我覺得還是有區別,特別是在做長期毒性試驗時並准備申報時,為充分暴露可能的毒性反應,給葯途徑最好與臨床一致,否則應有充分的理由,怕靜脈打壞稱不上理由,否則專家可能會問為何不採用beagle狗,靜脈給葯幾個月都沒問題。 不知是否正確,請多指教。yanwenqiang(站內聯系TA)我認為這樣不可以的 1 小鼠的血管很細很難找,對於靜脈注射存在很大的困難; 2 再做毒理實驗時不要試圖嘗新,要按實驗設計來做的 ,首先要設計合理,科學,才可以實施實驗的 。 3 長毒實驗一個月太短,有些毒性的可逆 性,還有後遺症都無法判斷的 以上僅作參考 以後有時間我們在聊好嗎金戈銅馬(站內聯系TA)在臨床使用注射劑時,這兩種給葯途徑是絕對不同的.

8. 配好的液體能放幾小時有專業的規章制度嗎

沒有。不同的葯物會有不同失效機制,所以要看具體什麼葯物,像一些頭孢類,阿昔洛韋等,可在低溫下儲存8~24小時內必須使用,在常溫儲存環境下,通常也需4小時左右使用,所以還需結合具體葯物而定。

葯品儲存受溫度、濕度、光線、空氣、儲存時間以及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每種葯品的包裝上和說明書中都會有貯藏這一項,裡面會列出葯品的儲存條件,這些儲存條件都有其嚴格對應的要求。

(8)靜脈給葯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液體制劑特別是以水為溶劑的液體制劑在貯存期間極易水解和染菌,使其變質。流通性的液體制劑應注意採取有效的防腐措施並應密閉貯存於陰涼乾燥處。醫院液體制劑應盡量減小生產批量,縮短存放時間,有利於保證液體制劑的質量。

液體制劑包裝瓶上應貼有標簽。醫院液體制劑的投葯瓶上應貼不同顏色的標簽,習慣上內服液體制劑的標簽為白底藍字或黑字,外用液體制劑的標簽為白底紅字或黃字。

9. 求醫療機構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的內容~

《醫療機構規章制度》

一、門診工作制度
1.診所醫生在所長領導下開展工作,不斷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2.工作中要做到體貼關心病員,熱情主動、態度和藹,用文明語言熱心解答病員的詢問。
3.診斷、檢查疾病要認真細致並做好門診病人登記,做好疫情報告。
4.門診處方、觀察病例要嚴格按照處方和觀察病例的書寫要求與格式書寫。
5.對危重、疑難、手術等復雜疾病及時請上級(衛生院)醫生會診或提出轉診意見。
6.對高燒病員、極危重、老幼病人應優先安排就診。
7.門診應保持清潔整齊、不斷改善門診環境。宣傳衛生防病知識、健康教育、計劃生育等知識。
8.醫生要採取高效、經濟的治療方法,合理用葯,盡量減輕病員負擔。
二、治療室工作制度
1.保持室內清潔,每做完一項處理要隨時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醫生和被治療病人外,其他人員不許進入。
2.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清潔區、污染區嚴格分開。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進入治療室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
4.無菌持物鉗浸泡液每周更換兩次。
5.無菌物品必須註明滅菌日期、超過一周者必須重新消毒。
6.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做好消毒記錄及器械消毒液的配置、更換記錄,防止交叉感染。
7.注射、處置前必須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8.配葯前要檢查葯品質量,注意有無變質,針劑有無裂痕;有效期和批號,如不符合要求或標簽不清者,不得使用。
9.易過敏葯物,給葯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需作葯敏試驗者必須作葯敏試驗。特殊葯品要反復核對,給多種葯物時要注意配伍禁忌。
10.注射、處置時,病人如提出疑問,應及時查對,確認無誤後方可進行。

熱點內容
社團部門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19 23:25:57 瀏覽:884
根據民法典第一 發布:2025-05-19 23:21:16 瀏覽:950
美國立法禁止 發布:2025-05-19 23:15:45 瀏覽:499
找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發布:2025-05-19 22:58:32 瀏覽:385
經濟法對生活 發布:2025-05-19 22:57:30 瀏覽:110
外國的法官選任委員會 發布:2025-05-19 22:49:04 瀏覽:301
遼寧法律碩士考點 發布:2025-05-19 22:44:43 瀏覽:321
高安市人民法院官網 發布:2025-05-19 22:44:10 瀏覽:345
廚房管理規章制度18則 發布:2025-05-19 22:42:59 瀏覽:604
掛靠人承擔連帶責任法律依據 發布:2025-05-19 22:42:15 瀏覽: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