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立法禁止
1. 美國、日本有立法禁止吃味精嗎
在日美,味精類的食品添加劑都是合法的。
味精是日本發明的,現在在日本的超市裡,有各種類似味精的添加劑。如鰹魚熬制的味精,當然也有雞精等。
味精(MSG)是調味料的一種,是以糧食為原料經發酵提純的谷氨酸鈉結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屬於天然的最豐富的非必需氨基酸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在中國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於湯和調味汁。
味精又稱味素,是調味料的一種,主要成分為谷氨酸鈉。要注意的是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溫中使用味精,經科學家證明,味精在100℃時加熱半小時,只有0.3%的谷氨酸鈉生成焦谷氨酸鈉,對人體影響甚微。文獻報道,焦谷氨酸鈉對人體無害。還有如果在鹼性環境中,味精會起化學反應產生一種叫谷氨酸二鈉的物質。
所以要適當地使用和存放。谷氨酸鈉是一種氨基酸的鈉鹽。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晶體,在232°C時解體熔化。谷氨酸鈉的水溶性很好,20℃時的溶解度為74克(即20℃時,在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74克谷氨酸鈉)。
味精,又名「味之素」,學名「谷氨酸鈉」。成品為白色柱狀結晶體或結晶性粉末,是國內外廣泛使用的增鮮調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為谷氨酸和食鹽。
我們每天吃的食鹽用水沖淡400 倍,已感覺不出鹹味,普通蔗糖用水沖淡200 倍,也感覺不出甜味了,但谷氨酸鈉鹽,用於水稀釋3000倍,仍能感覺到鮮味,因而得名「味精」。谷氨酸鈉(C5H8NO4Na),又叫麩氨酸鈉。谷氨酸是氨基酸的一種,也是蛋白質的最後分解產物。
味精是採用微生物發酵的方法由糧食製成的現代調味品。
2. 美國中立法中立法
1935年的美國中立法,即1935年中立法案,規定美國公民不得向交戰國出售軍火,間接導致了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的入侵。然而,這一法案並未禁止原材料交易,如鋼鐵和石油的供應。
1936年的中立法在1936年2月出台,進一步強化了1935年的措施,禁止了戰爭原材料交易,並且嚴禁向交戰國提供貸款和信貸支持。
1937年,面對西班牙內戰的現實,羅斯福總統推動修改中立法。美國國會於1月和5月通過了兩條法案,將中立法的適用范圍擴大到內戰,限制美國企業和個人對交戰國的援助,甚至禁止美國公民乘坐交戰國船隻出海。同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開始,這促使美國宣戰,中立法的效力隨之失效,以支持中國的抵抗。
1939年的中立法在納粹威脅歐洲民主的背景下進行修訂,允許以現購自運的方式向所有參戰國供應物資,但由於英國和法國控制著海上通道,法案主要惠及了它們。然而,該法案嚴格限制美軍艦只進入戰區,並延續了禁止美國公民乘坐參戰國船隻的規定。1941年,隨著租借法案的實施,這些限制被部分解除。
(2)美國立法禁止擴展閱讀
美國中立法(NeutralityActs)是美國政府於1930年代所通過一系列法案的總稱。這些法案是用以回應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和亞洲日益混亂的局面。美國的積極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損失慘重。這間接導致美國本土孤立主義的興起,希望美國不牽涉在國際的斗爭中,從而促成了中立法的制定。中立法的影響通常是負面的。因為條文不分侵略國和受害國,單純以「交戰國(belligerents)」平等地對待她們。這些法例亦限制了美國政府協助英國對抗納粹德國的力度。1941年美國正式向軸心國宣戰使法案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