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
㈠ 法律上消費者定義
關於消費者的概念,在各國法律中,以及一國各部門法中不盡相同。按不同的確認標准,大體分為三種:
1、以經濟領域為主要標准:
認為凡是在消費領域中,為生產或生活目的消耗物質資料的人,不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不論是生活消費還是生產消費,也不論是生活資料類消費者還是生產資料消費者, 都屬於消費者之列。
2、以消費目的為主要標准:
認為消費者僅指因非商業性目的而購買商品、使用商品的人。所謂非商業性目的就是僅限於購買者自己的消費,而不是用於轉賣或營業。
如中國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規定:消費者是「有償獲得商品和接受服務用於生活需要的社會成員」,江蘇省《保護消費者權益條例》把消費者定義為「有償獲得商品和服務用於生活需要的單位和個人」。顯然,這種定義並未明確排除法人等社會組織。
3、以自然人為主要標准:
這種劃分不以或不惟一以消費目的為標准,而特別強調消費者的自然人屬性。
如美國的《布萊克法律詞典》認為,「消費者是那些購買、使用、持有、處理產品或服務的個人」。1978年國際標准化組織消費者政策委員會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年會上,將「消費者」定義為「為個人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服務的個體成員」。
關於商品的消費,即購買和使用商品,既包括消費者購買商品用於自身的消費,也包括購買商品供他人使用或使用他人購買的商品。
關於服務的消費,不僅包括自己付費自己接受服務,而且也包括他人付費自己接受服務。不論是商品的消費還是服務的消費,只要其有償獲得的商品和接受的服務是用於生活消費,就屬於消費者。
因此你所問的問題答案,應該是你和你的朋友都是消費者。
(1)江蘇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消費者范疇
1、消費者應當是公民為生活目的而進行的消費,如果消費的目的是用於生產,則不屬於消費者范疇;
2、消費者應當是商品或服務的受用者;
3、消費的客體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務;
4、消費者主要是指個人消費。但是也有例外,如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並沒有明確規定,消費者是指消費者個人,實質上就是即包括了消費者個人,也包括了單位或集體,只要是用於生活消費的,都屬於消費者范疇。
㈡ 南京一餐廳違規收取2元餐具費被罰9千,它違反了什麼
南京一餐廳違規收取2元餐具費被罰9千,違反了《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三十五條。
雨花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賽虹橋分局局長王曉偉表示,根據《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第三十五條:餐飲業經營者應當以顯著方式向消費者明示所提供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數量和規格。未事先明示告知的,不得收取費用。餐飲業經營者應當提供符合衛生標準的餐具,使用集中消毒套裝收費餐具的經營者應當同時提供免費餐具供消費者選擇。
最終,雨花台區市場監管局責令該商家立即整改,同時沒收違法所得4212元。此外,根據《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對商家處以5000元罰款,罰沒合計9212元。
入店就餐使用餐具前做到三件事
看:看外面的塑封膜是否干凈,如果膜上雜質很多,則有可能是廢塑料重復使用,還要看生產信息(廠址、聯系電話、消毒日期等)是否齊全。
聞:打開塑封後,聞聞是否有刺鼻氣味,如果是用洗衣粉等清潔液清洗的,會有較強的氣味殘留,如果油脂殘留也會有不良氣味。
摸:用手摸一下餐具,如果有水、澀的情況,則可能是油污沒洗干凈。
㈢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し辦法》是哪一年開始施行
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江蘇工商網 點擊數:1012
更新時間:2012/8/30 15:23:21
江蘇省人大常委會1996年10月18日頒布 1996年10月18日實施
㈣ 江蘇省的鞋類三包規定,可以參照的法律條文規定是什麼,請專業人士指教
參照的就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里關於消費者權益保護和產品質量三包的規定。
㈤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消費者指的是什麼人
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雖未直接明確消費者的定義,但第二條將「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行為界定為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根據這一規定,所謂消費者,是指為滿足生活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由國家專門法律確認其主體地位和保護其消費權益的個人。
消費者的范疇:
1、消費者應當是公民為生活目的而進行的消費,如果消費的目的是用於生產,則不屬於消費者范疇。
2、消費者應當是商品或服務的受用者。
3、消費的客體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務。
4、消費者主要是指個人消費。但是也有例外,如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並沒有明確規定,消費者是指消費者個人,實質上就是即包括了消費者個人,也包括了單位或集體,只要是用於生活消費的,都屬於消費者范疇。
(5)江蘇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關於消費者的概念,在各國法律中,以及一國各部門法中不盡相同。按不同的確認標准,大體分為三種:
1、以經濟領域為主要標准
認為凡是在消費領域中,為生產或生活目的消耗物質資料的人,不論是自然人還是法人,不論是生活消費還是生產消費,也不論是生活資料類消費者還是生產資料消費者, 都屬於消費者之列。
如《泰國消費者保護法》規定:「所謂消費者,是指買主或從事業者那裡接受服務的人,包括為了購進商品和享受服務而接受事業者的提議和說明的人。」
2、以消費目的為主要標准
認為消費者僅指因非商業性目的而購買商品、使用商品的人。所謂非商業性目的就是僅限於購買者自己的消費,而不是用於轉賣或營業。
如中國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規定:消費者是「有償獲得商品和接受服務用於生活需要的社會成員」,江蘇省《保護消費者權益條例》把消費者定義為「有償獲得商品和服務用於生活需要的單位和個人」。顯然,這種定義並未明確排除法人等社會組織。
3、以自然人為主要標准
這種劃分不以或不惟一以消費目的為標准,而特別強調消費者的自然人屬性。
如美國的《布萊克法律詞典》認為,「消費者是那些購買、使用、持有、處理產品或服務的個人」。
1978年國際標准化組織消費者政策委員會在日內瓦召開的第一屆年會上,將「消費者」定義為「為個人目的購買或使用商品和服務的個體成員」。俄羅斯聯邦《消費者權利保護法》將「消費者」定義為「使用、取得、定作或者具有取得或定作商品(工作、勞務)的意圖以供個人生活需要的公民。」
關於商品的消費,即購買和使用商品,既包括消費者購買商品用於自身的消費,也包括購買商品供他人使用或使用他人購買的商品。
關於服務的消費,不僅包括自己付費自己接受服務,而且也包括他人付費自己接受服務。不論是商品的消費還是服務的消費,只要其有償獲得的商品和接受的服務是用於生活消費,就屬於消費者。
㈥ 江蘇315消費者投訴 江蘇消費者投訴電話是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㈦ 江蘇省消費者協會和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是什麼關系
在我國,國來家工商總局消費者權自益保護局(12315)、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消費者報,並稱「三消」,是專門從事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
12315屬於工商系統,消費者協會是民間組織,但是,兩者有著密切的聯系。
消費者協會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基本功能是一樣的,是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組織,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原來都是叫消費者協會,只不過,有些地區後來改稱了,主要原因是其由政府相關人員擔任了負責人,例如,上海、蘇州等地,人員組織結構上有所改變,應該說,其維權的力量更大了。
㈧ 消費者權益保護投訴電話是多少
消費者權益保護投訴電話是12315。
1999年3月15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原國家信息產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決定在全國設立的專門受理消費者投訴舉報的專用電話號碼。
全國12315互聯網平台於2017年3月15日正式上線。這是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又一重大舉措,標志著我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的消費維權工作跨入互聯網+時代。
2019年2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發布《市場監管總局關於整合建設12315行政執法體系更好服務市場監管執法的意見》。2020年底前市場監管投訴電話統一為12315。
(8)江蘇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擴展閱讀
12315投訴須知:
1、投訴由被投訴人實際經營地或者住所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對電子商務平台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他網路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經營者的投訴,由其住所地縣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理。
2、投訴事項一事一單,請勿就同一事項重復投訴,請勿在一個投訴單中對不同被投訴人提出訴求。由於投訴、舉報的處理程序不同,請勿在投訴中含有舉報內容。
3、12315平台接收的投訴,是指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與經營者產生消費者權益爭議後,向市場監管部門請求解決該爭議的行為。
㈨ 江蘇消保委對百度提起公益訴訟違法獲取個人信息的內容有啥
針對網路公司涉嫌違法獲取消費者個人信息等相關問題,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下簡稱「省消保委」)已「出手」,提起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該公益訴訟是2017年12月11日提起的,2018年1月2日南京市中級法院已正式立案。
2017年7月,江蘇省消保委結合手機應用市場上侵犯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情況,對涉及視聽應用、圖文閱讀、金融支付、旅遊出行等用戶較多且具有一定行業代表性的27家手機APP所屬企業進行了調查和約談。
江蘇省消保委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就手機應用程序侵害個人信息安全,運用公益訴訟這一利器,旨在保護包括但不限於江蘇的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此次公益訴訟的提起,不僅是要網路停止相關違法侵權行為,更是要促進整個手機app行業高度重視和自覺保護消費者的信息安全。「只有安全的便捷,才符合廣大消費者的切實需要」,也才能促進手機app行業的健康發展。
㈩ 《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自(那一年幾月幾號)起施行
該條例共八章六十九條 ,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