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規規章規范的區別
一、區別:
1、概念含義不同:
(1)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3)規章,是指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依照法定程序決定並以法定方式對外公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一般是指屬於法律范疇(即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的立法性文件和除此以外的由國家機關和其他團體、組織制定的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的總和。
狹義一般是指法律范疇以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制定主體不同:
(1)法律一般是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如民法、刑法等;
(2)法規,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4)規范性文件一般指狹義的規范性文件,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的,具有普遍適用效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3、效力等級不同:
(1)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3)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4)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5)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互有交叉,無法比較。
二、不能直接寫成"衛政法發[2006]228號 《衛生標准管理辦法》",因為黨政機關公文寫作,標題的格式應為XX(發文機關)關於XX(事項)的XX(文種)。
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貳』 請問「法」「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區別相關定義和解釋
1.法的廣義解釋,包含後幾種含義,而且還包括法律制度或法律文化等內其他內容。狹義容就是下面所說的狹義法律。
2.法律的廣義解釋和法相同,狹義指所有的法律規范,最狹義(在我國就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3.法規(在我國)一般是指【行政法規 由國務院制定並修改】【地方法規 由省、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並修改、也有部分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行政法規】
4.規章(在我國)一般指指國務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稱為部門行政規章,其餘的稱為地方行政規章。
5.規范性法律文件指表現法的內容的形式或者載體,它是普遍、多次和反復適用的法律文件,即通常所謂的法律,有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等淵源形式。(也就是立法機關制定修改或認可的法律規范,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叄』 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區別
(一)概念區別
1. 法規,即法律的規范,是由國家或地方立法機關、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依據其職權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強制執行性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2. 規章,即規章制度,則是由各級領導機關及其職能部門、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制定的,旨在實施管理、規范工作與行為,依據法律和法規,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具有行政約束力和道德行為准則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
(二)類別和文種不同
1. 法規根據制發主體的不同,分為全國法規、行政法規和地方法規三類,常用的文種包括條例、規定、辦法。
2. 規章根據性質和內容的不同,分為行政規章、組織規章、業務規章和一般規章四類,常用的文種包括規定、辦法、細則等。
(三)制發主體不同
1.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規稱為全國法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省會所在市和計劃單列市人大制定的法規稱為地方法規;國務院制定的法規稱為行政法規。
2. 行政規章由國務院各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省會所在市和計劃單列市人民政府制定;組織規章由黨的各級領導機關、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制定;企業可制定業務規章;所有機關、團體、單位均可制定一般規章。
(四)制發程序不同
1. 全國性法規必須經過全國人大及常委會會議的討論通過,才能發布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法規,需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市及計劃單列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法規,須經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批准,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2. 行政法規必須經過國務院常委會議審議或國務院總理的審批,由國務院或國務院授權各主管部門發布。行政規章須經行政會議討論通過,報主管部門審批後方能發布實施;組織規章、業務規章、一般規章也要經會議討論通過,由主管領導審核簽發。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
『肆』 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有什麼區別
法律、法規、規章和制度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具特點,相互區別。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分為基本法律與非基本法律,效力次於憲法。廣義上的法律概念則包括狹義法律、法規與規章,覆蓋所有有約束力的規范。
法規則進一步細分為行政法規、地方法規、自治法規與經濟特區法規。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效力僅次於法律。地方法規由省級、市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效力次於行政法規,省級法規高於市級,人大法規優於常委會法規。自治法規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制定,包括自治條例與單行條例。經濟特區法規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針對經濟特區。
規章包括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是法律體系中效力層級最低的規范。
至於制度,其定義相對模糊,但通常指社會的游戲規則,涉及正式規則、非正式約束及其實施特徵。制度是人為設定的規則,旨在決定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簡而言之,制度涵蓋了法律、法規與規章等正式規則,以及非正式的約束與實施方式,共同構成了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
『伍』 請問「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區別
1、法律有廣義、狹抄義兩種襲理解。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在與法規等一起談時,法律是指狹義上的法律。
2、法規,在法律體系中,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及經濟特區法規等。法規即指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3、規章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之所以是規章,是從其制定機關進行劃分的。規章主要指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區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為執行法律、法規,需要制定的事項或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法律和法規的區別,主要在於制定機關的不同,一個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一個是國務院或地方人大等機構。再次,其效力層次也是不同的,法律的效力大過法規的效力。
『陸』 法律,法規,規章的區別
法律、法規與規章之間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概念含義的差異:
- 法律:在廣義上,指的是所有規范性文件;而在狹義上,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 法規:主要指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法規以及經濟特區法規等。
- 規章:指由有規章制定權的行政機關制定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規范性文件。
- 規范性文件:廣義上包括法律范疇內的立法性文件和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狹義上則專指法律范疇外的其他具有約束力的非立法性文件。
2. 制定主體的區分:
- 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例如民法、刑法等。
- 法規:由國務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民族自治機關和經濟特區人大制定。
- 規章:主要由國務院組成部門及直屬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制定。
- 規范性文件:由各級黨組織、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工作部門、人民團體、社團組織、企事業單位、法院、檢察院等制定,具有普遍適用效力,屬於非立法性文件。
以上內容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條制定,確保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規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並要求所有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對任何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
『柒』 法律、法規、規章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法律、法規、規章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
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法律、法規和規章都屬於廣義上的法律,但是法律≠法磨老早規≠規章,它們之間在制定機關和法律效力上存在明顯的差別。
一、法律
從狹義上講,法律僅指立法機關制定的法律文件。立法機關是哪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律一般都會用「法」字來命名,比如《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等。
二、法規
法規包括兩種: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
1、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頒布,行政法規往往會用「條例」、「規則」、「辦法」、「細則」等來命名,比如《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等。
2、地方性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有立法權的地方國家機關依法制定與發布的規范性文件,也就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所制定。地方性法規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效。地方性法規往往也會用「條例」、「辦法」等來命名,比如《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等。
三、規章瞎雀
規章包括兩種:國務院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
1、國務院部門規章
國務院部門規章由國務院的組成部門和直屬機構在它們的職權范圍內制定。國務院部門規章通常也會用「辦法」、「決定」等來命名,比如《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快遞市場管理辦法》等。
2、地方政府規章
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較大的市(如省會)的人民政府在職權范圍內制定。地方政府規章一般用「辦法」、「規定」來命名,不能用「條例」。
這些規范性文件之間的效力等級是怎樣的?
1、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2、含激國務院部門規章VS地方性法規 二者效力無高下之分
3、地方性法規>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4、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VS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 二者效力無高下之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