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歲之前不用負法律責任
⑴ 法律規定的十四歲、十六歲、十八歲主要區別在哪
一、14歲是刑事責任能力的界限,14歲以下的人觸犯刑法不承擔刑事責任。
二、14至16歲承擔部分罪名的刑事責任。
三、16歲以上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四、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中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
據此,在我國,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只對八種較為嚴重的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對所犯的所有罪行承擔刑事責任,因此我國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周歲而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的一部分,關押於少管所。
(1)十四歲之前不用負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自身預防
未成年人要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增加抵禦犯罪感染的能力,這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性措施。
二、家庭預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從家庭抓起。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子女樹好榜樣。其次,家長要與子女多溝通,建立起與自己孩子之間的相互理解、信任的柔情關系。
三、學校預防
堅持正面教育原則,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氛圍。突出重點,狠抓後進生轉化。完善學校法制教育機制,使其發揮作用。
四、社會預防
要加強文化市場、娛樂場所管理,消除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良文化和社會醜陋現象,凈化社會環境。
⑵ 法律上14歲意味著什麼
法律上14歲意味是需要承擔民事責任。
民事責任無年齡限制,全民都要承擔,而不滿14周歲的人違反治安管理的,不予處罰,但是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加管教。不滿14周歲的(含14周歲生日當天),對任何犯罪不負刑事責任。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的(14周歲生日的第二天到16周歲生日當天),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是指構成法律責任必須具備的各種條件或必須符合的標准,是國家機關要求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時進行分析、判斷的標准。
根據違法行為的一般特點,我們把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概括為,主體、過錯、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五個方面。具體包括:
1、主體,法律責任主體,是指違法主體或者承擔法律責任的主體。責任主體不完全等同於違法主體;
2、違法行為或違約行為,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所規定的義務、超越權利的界限行使權利以及侵權行為的總稱,一般認為違法行為包括犯罪行為和一般違法行為;
3、損害事實,損害事實即受到的損失和傷害的事實,包括對人身、對財產、對精神(或者三方面兼有的)的損失和傷害;
4、主觀過錯,過錯即承擔法律責任的主觀故意或者過失;
5、因果關系,因果關系即行為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是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的各種因果關系的特殊形式。
綜上所述是小編對法律上14歲意味著什麼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⑶ 未滿十四周歲的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不需要負刑事責任。以下是具體解釋:
- 刑事責任年齡劃分:我國刑法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其中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指未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 責任能力缺失:由於不滿14周歲的人尚處於幼年時期,他們的心智尚未成熟,通常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即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
- 法律處理:因此,對於不滿14周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在必要時,可以依法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強管教,以確保未成年人的行為得到適當的引導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