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app服務條例

app服務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28 10:08:16

① 關於軟體授權,法律上有什麼規定沒

一般情況下授權都是授權給個人的不是授權給電腦的,但是你又要看看當時你在購買過程中有沒有特殊的規定(關於這個注冊碼提供的問題)。如果沒有的話當然是可以要求他在提供一個注冊碼的。

② 如何評價8月1日實施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評價如下
目的:無非是要加強監管,也就是萬物實名制。
方法:所有app里注冊時均要你提供手機號收驗證碼或直接用手機號登錄,這就完成實名制了。
執行:感覺這個 也不是那麼好執行,但是規則上有一條,「記錄用戶日誌信息,並保存六十日。」,現在就怕所謂的強制執行,不注冊手機號,不留 60 天日誌就查處或要求下架。
疑惑:關於 條款中的「後台實名、前台自願」,個人認為指的是,實名注冊,後台資料庫的記錄必須為實名,但app前端顯示可以不限(昵稱、網名、匿名或實名均可)
這種方法無非是能更好的控制屁民的網路行為,以保證在任何渠道的任何不恰當言論均能追其源頭,但由此帶來的隱私泄露真的非常令人擔憂,隨便一個小站、小app,資料庫真的隨便爆的,各種實名的信息,手機號滿天飛,不敢細想。

③ 你好,蘋果手機服務條款改變了,彈出了不到一秒然後就返回了,而且清理後台重新開機也沒辦法弄怎麼辦

退出賬號重新登錄一下再接受一下服務條款試試 設置-iTunes store 與app store里退出

④ 蘋果手機彈不出條例與服務的頁面 沒有辦法去點我同意下載不了應用怎麼辦

那是蘋果的服務條款有所改變了,通知你而已,因為少操作了一個步驟,所以無法下載或者更新軟體。
點擊「好」,會轉入另一個界面,裡面有各種服務條款的細則,很長很長的,不用去看,一直往上把這些條款往上滑,到最後會看見一個「同意」按鈕,點擊它,會繼續彈出一個確認提示,再次點擊「同意」就可以了。

⑤ APP不得因用戶不提供個人信息拒絕服務,這一規定發布後有哪些好處

APP不得因用戶不提供個人信息拒絕服務,這是一個新規定解釋一下,就是你下載了某個軟體之後進入頁面,它會要求獲取相應許可權,或者說你要提供個人的實名認證之類的,有些軟體你不實名認證是沒有辦法享受完全的功能的,就專門針對這個東西。

用戶提供的個人信息就是關於實名認證的問題,有些軟體你必須得登錄,你不登錄的話它就一直卡在登錄界面,你沒有辦法進入正常的功能界面,這些是要受到嚴格的限制的,因為我願意登錄就登錄不願意登錄我就以一個路人的身份去使用某些功能,它並不涉及到我個人信息的問題,除非說某些特定的功能必須要精確到公民個人信息的,所以如何界定這個程度,這就是新的問題了。

⑥ 國家標准APP按規定收集個人信息,這對保護個人隱私有什麼幫助

連12306買票都需要授權訪問相冊才能使用。去年11月2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100款App個人信息收集與隱私政策測評報告》,報告顯示,100款App中,超過九成App列出的許可權存在涉嫌「越界」,即存在過度收集用戶個人信息的問題。


• App不得收集與所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 對外共享、轉讓個人信息前,App應事先徵得用戶明示同意。當用戶不同意,則不得對外共享、轉讓用戶個人信息。

• App不得收集不可變更的設備唯一標識(如IMEI號、MAC地址等),用於保障網路安全或運營安全的除外。• 用戶明確拒絕使用某服務類型後,App不得頻繁(如每48小時超過一次)徵求用戶同意使用該類型服務,並保證其他服務類型正常使用。

• App應對其使用的第三方代碼、插件的個人信息收集行為負責。第三方代碼、插件收集個人信息視同App收集,App應防止第三方代碼、插件收集無關的個人信息。如第三方代碼、插件自行向用戶明示其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圍,並徵得用戶同意,則第三方代碼、插件獨立對其個人信息收集行為承擔責任。

也就是說,公司再用戶的同意下收集了用戶信息,如果公司因管理不善或被黑客攻擊導致用戶數據泄露,公司要為此承擔責任。

⑦ 小紅書等38款APP被通報,這些APP違反了哪些規定

手機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物品,幾乎是到了一睜開眼睛就要摸索的尋找手機,看看自己是否有錯過的信息存在,對於網路世界內的內容是十分著迷的,一旦沉迷在了網路世界當中以後,也會由此引發了不少的事故,而APP的下載也成為了最重要的舉動,手機內的各種功能都需要手機軟體進行支持,只要點開了某一個手機軟體以後,就會有相對於的服務出現,可以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不少的便利,也引導了眾多消費者會自覺的下載手機軟體來使用。


⑧ APP在哪些國家強制身份認證規定

每一款的實名認證方法都試差不多的,找到我的帳戶,綁定相關的認證信息就可以。
其他的i也可以通過微信城市服務這個平台去查詢一些功能,比如說,話費的充值,旅遊,都有的,主要吧現在這微信城市服務的投訴系統也有了,可以對服務有一個反饋了

⑨ 最新規定APP不得因用戶不提供個人信息拒絕服務,對此你怎麼看

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印發最新規定,APP不得因為用戶不提供個人信息,而拒絕提供服務。這樣一個規定雖好,但還需要落到實處才行,應該加強對於違規APP監管和處罰。

智能手機發展壯大之後,各類APP如同雨後春筍般林立。我們在使用APP時候,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安全隱患。

現實情況下,很多APP使用時候,都需要獲得用戶授權,才能夠正常使用。如果我們不授權,將無法正常使用APP。

新規實施以後,相信APP這一霸王行為,必然會有所收斂。到時候我們使用APP時候,也就能夠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是否授權,以及給予APP哪些許可權。

要想讓新規,真正落到實處,給廣大用戶提供方便。還需要建立相應監管和舉報機制,這樣才能更好約束APP開發商。

⑩ 如何評價《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近年來,智能手機廣泛普及,移動互聯網發展迅速,通過移動端隨時隨地接入互聯網獲取網路信息、享受網路應用信息服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們的生活方式。截止到 2015 年底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數已經超過 6 億,占上網用戶總數的 90% 以上。為蘋果操作系統開發 APP 的中國程序人員就超過百萬,很多年輕人將 APP 開發作為創業的起點,希望以一款應用實現創業夢想; APP 更成為廣大手機用戶享受網上服務的必然選擇。
但是,在 APP 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也亂象頻生,泥沙俱下,從群眾反映強烈的惡意吸費、消費陷阱,到較為普遍的過度信息採集、盜取或濫用個人信息,乃至傳播病毒軟體,甚至違法開展信息服務活動、非法經營等等,越來越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
然而缺乏對 APP 應用各環節主體權利責任的性質界定,不僅使得行政監管無處著力,更會在缺乏質量保障體系和市場監管機制的環境下對開發者和消費者的權益造成損害。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出台的《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范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明確了網民在使用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中的合法權益,為構建移動互聯網的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明確區分應用程序提供者和應用商店服務提供者的責任,為分類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
《規定》明確將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聯網應用商店進行界定,並區分不同的責任。《規定》指出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就是應用程序的所有者或者運營者,應用商店則是提供軟體瀏覽、搜索、下載或者開發工具和產品發布服務的平台。《規定》明確了應用商店作為平台的管理責任,進一步健全了我國現有法律體系中對互聯網平台的責任規定;不僅兼顧了互聯網應用商店商業發展的需要,更從法律上明確了其對應用程序提供者的管理責任,從源頭上為保護用戶權益築起了第一道防線。
二、以人為本,更加註重保護用戶權益
《規定》在保護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市場發展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保護用戶權益的根本思路和原則。《規定》指出 APP 提供者需對注冊用戶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和信息內容審核管理機制、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尊重用戶知識產權以及日誌留存等義務。最為重要的是,針對目前有些軟體隨意讀取手機用戶的位置信息、通訊錄、簡訊息和通話記錄,甚至調取攝像頭、讀取用戶隱私信息等過度採集和濫用行為,《規定》明確要求 APP 提供者應保障用戶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這是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基礎上的一次細化和明確,是從立法層面加強用戶權益保護的一大進步。
三、明確的處置權利、措施和流程,使《規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規定》明確了應用商店提供者對 APP 提供者的管理責任,指出應用商店提供者對違反規定的 APP 提供者,可以視情節採取警示、暫停發布、下架應用程序等措施,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這是首次在立法中對平台的監管處置措施進行明確規定,一方面通過發揮平台的優勢和作用,更好的推動行業有序發展;另一方面通過細化的措施和流程設計,使得規定的可操作性大為提升。同時,這樣細化的制度設計,也使得行政執法部門在履行監管責任時可以更為准確地界定平台責任。
四、社會監督、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網路空間亂象成為本規定另一特徵
全社會共同參與互聯網治理已經成為共識。《北京市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公眾信息服務自律公約》、《維護 APP 信息服務秩序、發揮 APP 積極社會作用承諾書》等行業自律手段對移動互聯網的有序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國家網信辦發布的《規定》進一步明確應用商店服務提供者和 APP 應用提供者應當配合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接受社會監督,設置便捷的投訴舉報入口,及時處理公眾的投訴舉報。這已經不是首次在立法中明確社會監督的手段,充分說明國家已經將社會監督和舉報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並不斷通過法律方式向社會宣示,讓更多的民眾意識到自己的權利,也有利於督促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更好地接受社會監督,提升服務質量。
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多方參與、共同治理、建章立制、依法依規的治理理念,有效促進了網路空間的凈化和發展。

熱點內容
司法業務考試 發布:2025-05-17 16:04:53 瀏覽:307
中美法官 發布:2025-05-17 15:57:43 瀏覽:868
刑法的私塾丁 發布:2025-05-17 15:53:05 瀏覽:709
2017厚大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5-17 15:48:41 瀏覽:887
民法典地鄰 發布:2025-05-17 15:47:16 瀏覽:896
青島司法考試 發布:2025-05-17 15:45:51 瀏覽:186
刑法已滿 發布:2025-05-17 15:36:32 瀏覽:771
西渡司法局 發布:2025-05-17 15:32:31 瀏覽:729
仙游法律咨詢 發布:2025-05-17 15:29:46 瀏覽:288
司法改革團隊 發布:2025-05-17 15:29:38 瀏覽: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