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三個文件一個條例

三個文件一個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3-28 15:59:00

『壹』 黨的廉潔建設中一個黨章三個准則七個條例是什麼

一個黨章,兩個條例,分別是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條例和廉潔自律准則。三個條例,分別是問責條例,紀律處分條例和黨內監督條例。

『貳』 三個規定是什麼

第一條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要求,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根據憲法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帶頭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司法權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領導幹部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處理案件,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做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

第三條

對司法工作負有領導職責的機關,因履行職責需要,可以依照工作程序了解案件情況,組織研究司法政策,統籌協調依法處理工作,督促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為司法機關創造公正司法的環境,但不得對案件的證據採信、事實認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體決定。

第四條

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不得執行任何領導幹部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

第五條

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司法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以組織名義向司法機關發文發函對案件處理提出要求的,或者領導幹部身邊工作人員、親屬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司法人員均應當如實記錄並留存相關材料。

第六條

司法人員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行為,受法律和組織保護。領導幹部不得對司法人員打擊報復。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司法人員免職、調離、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

第七條

司法機關應當每季度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報送同級黨委政法委和上級司法機關。必要時,可以立即報告。 黨委政法委應當及時研究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報告同級黨委,同時抄送紀檢監察機關、黨委組織部門。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領導幹部屬於上級黨委或者其他黨組織管理的,應當向上級黨委報告或者向其他黨組織通報情況。

第八條

領導幹部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違法干預司法活動,黨委政法委按程序報經批准後予以通報,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 (一)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二)要求辦案人員或辦案單位負責人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 (三)授意、縱容身邊工作人員或者親屬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四)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門利益,以聽取匯報、開協調會、發文件等形式,超越職權對案件處理提出傾向性意見或者具體要求的; (五)其他違法干預司法活動、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

第九條

領導幹部有本規定第八條所列行為之一,造成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依照《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領導幹部對司法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條

司法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予以警告、通報批評;有兩次以上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情形的,依照《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紀依法追究主管領導責任。

第十一條

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應當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第十二條

本規定所稱領導幹部,是指在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以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領導幹部。

『叄』 學習"三個條例規定"心得體會

1、對《黨內監督條例》的認識
黨內監督不是一個新問題,黨內制定一個黨內監督的規范性文件,是黨的建設的迫切需要,也是黨內外強烈的呼聲。首先,制定這個條例是全面推進黨建工作的需要。十六大精神指出,要把我們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這個條例的制定,表明我們黨在制度建設上有了新的進展和新的成果。其次,制定這個條例是我們嚴肅黨的紀律、強化監督制約體制的需要。在我們黨的建設中,要提高全黨的整體素質,要規范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的領導行為,要保持黨的先進性,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實現黨的自覺性和組織的監督制約相統一,要在全黨提高自身自覺性的基礎上,依法治黨。第三,制定黨內監督條例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們黨內黨風建設和廉政建設的形勢還很嚴峻,黨風不正和腐敗現象的蔓延,原因不外乎體制上的弊端、監督不力和紀律鬆弛這些方面。這個文件的出台,是我們黨風建設的需要,是制度建設的需要,是反腐倡廉的需要。
黨內監督不是一個新問題,黨內監督條例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建設、領導機制和執政方式有了新的進展的情況下,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深化黨的執政效率的歷史性和必然性的產物。從我黨來講,特別是執政以後,重視黨內監督問題是我們黨一貫的思想,各代黨的領導人十分重視這個問題,指出要加強黨內思想教育,從國家制度和黨的制度上做出適當規定,便於對黨組織和黨員進行嚴格的監督。黨的十屆四中全會做出了加強黨的建設的重大問題、提高完善黨內監督和制定黨內監督條例的決定。監督條例的出台,順應新時期下黨的建設的新形勢和新情況,對加強黨的建設和執政能力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2、對《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經過修訂以後,內容更加全面和具體,本著「三個代表」思想與時俱進的精神,結合了新的形勢,堅決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把我們黨以往紀律處分方面的一些規定進一步條例化、規范化、具體化。
新的條例經過實踐並修改以後,對違紀的界限更加清晰,違紀的定性更加准確。明確指出了作為一個黨員,一個黨員領導幹部,應該知道什麼是可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如果做了不該做的,將會受到什麼樣的處罰。新條例中,很多條款注意了和法律法規的銜接,避免在操作中出現矛盾和抵觸。如涉及到「巨額財產來源不明」、對失職、瀆職人員的認定,都考慮到國家法律的規定,並具體明確了違反黨紀後接受處分的流程以及紀律處分和法律制裁之間的界限和操作規程,使紀律處分條例條例在實踐中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條例堅持了從嚴治黨,黨員在黨紀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針對社會反響嚴懲的一些違紀行為,如黨員從事有償服務、重婚、包養情婦等行為,從嚴從重處理。但條例同時注重保護每一個普通黨員的權利,強調在定性量紀上對黨員的處理要定性准確、證據充實,從事實出發,辦成鐵案,強調在程序上保護受處分黨員的民主權利,不允許任何個人或者少數人決定和批准,對於擴大黨內民主生活具有深遠的意義。

『肆』 試比較「條例」,「規定」,「辦法」三個文種的異同

條例、規定、辦法的異同:
區別:(1)含義不同:條例是為調整國家生活某個方面的准則回而制定的、需要答長期實行的、較為原則和規范的立法性文件。規定(原則一些,要求照章執行)是對某項工作或活動的進行做出具體規范的文件。辦法(具體一些,可參照辦理)是對某項工作或活動的進行做出具體規范的文件。(2)許可權不同:條例和規定一般是在黨的機關中運用,而辦法一般是在企事業單位中運用。(3)適用范圍不同:條例適用於國家權力機關規定國家有關政策、法律制定並批准、頒發和實行。規定是對特定范圍內的工作和事務指定具有約束力的行為規范。辦法是對本單位的工作或活動的進行做出具體行為規范和要求。
聯系:條例、規定、辦法性質相同都是規范性和法規性文件。(如有參考價值請採納)

『伍』 一個講話 兩個黨內法規 三個文件 是指什麼

第一條為了規范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工作,保證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同黨章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同憲法和法律相一致,維護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的統一性和權威性,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適用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制定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備案工作。
本規定所稱規范性文件,是指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普遍約束力、可以反復適用的決議、決定、意見、通知等文件,包括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指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文件。
下列文件不屬於備案范圍:
(一)人事調整、內部機構設置、表彰決定方面的文件;
(二)請示、報告、會議活動通知、會議紀要、領導講話、情況通報、工作要點、工作總結;
(三)機關內部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
(四)其他不具有普遍約束力、不可反復適用的文件。
第三條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應當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
第四條依照本規定應當備案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自發布之日起30日內由制定機關報送中央備案,聯合發布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由主辦機關報送中央備案。具體工作由制定機關或者主辦機關所屬負責法規工作的機構承擔。
第五條中央辦公廳承辦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工作,具體事務由中央辦公廳法規工作機構辦理。
依照本規定應當備案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直接送中央辦公廳法規工作機構。
第六條報送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應當提交備案報告、正式文本和制定說明,並裝訂成冊,一式3份,同時通過黨內法規專網報送電子文本。
對於不報送或者不按時報送應當備案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由中央辦公廳責令其限期補報。
第七條中央辦公廳對報送中央備案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進行審查。主要審查以下內容:
(一)是否同黨章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相抵觸;
(二)是否同憲法和法律不一致;
(三)是否同上位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相抵觸;
(四)是否與其他同位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對同一事項的規定相沖突;
(五)規定的內容是否明顯不當;
(六)是否符合制定許可權和程序。
第八條中央辦公廳法規工作機構在辦理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事宜時,需要報送機構說明有關情況的,報送機構應當在規定期限內予以說明。
第九條中央辦公廳法規工作機構應當在收到報送備案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後30日內完成備案審查。
第十條審查中發現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存在第七條所列問題的,中央辦公廳法規工作機構經批准可以建議制定機關自行糾正,制定機關應當在30日內作出處理並反饋處理情況,逾期不作出處理的,中央辦公廳提出予以糾正或者撤銷的建議,報請中央決定。
第十一條經審查符合備案條件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由中央辦公廳法規工作機構存檔備查,並及時將備案情況通報報送機構,同時公布已備案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目錄。
第十二條建立備案工作考核評價制度,對備案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彰。
對備案審查中發現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存在的突出問題,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通報。
第十三條每年1月31日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應當將上一年度發布的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目錄,送中央辦公廳法規工作機構備查。
第十四條建立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與國家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
第十五條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應當依照本規定精神建立相應的備案制度,按照下備一級原則開展備案工作。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各部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依照本規定精神建立本系統備案制度。
第十六條中央軍事委員會及其總政治部依照本規定精神開展軍隊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備案工作。
第十七條本規定由中央辦公廳負責解釋。
第十八條本規定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陸』 三個規定的具體內容

《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

第一條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有關要求,防止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確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根據憲法法律規定,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各級領導幹部應當帶頭遵守憲法法律,維護司法權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任何領導幹部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處理案件,都不得要求司法機關做有礙司法公正的事情。

第三條對司法工作負有領導職責的機關,因履行職責需要,可以依照工作 程序了解案件情況,組織研究司法政策,統籌協調依法處理工作,督促司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為司法機關創造公正司法的環境,但不得對案件的證據採信、事實認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體決定。

第四條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不得執行任何領導幹部違反法定職責或法定程序、有礙司法公正的要求。

第五條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司法人員應當全面、如實記錄,做到全程留痕,有據可查。

以組織名義向司法機關發文發函對案件處理提出要求的,或者領導幹部身邊工作人員、親屬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司法人員均應當如實記錄並留存相關材料。

第六條司法人員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行為,受法律和組織保護。領導幹部不得對司法人員打擊報復。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將司法人員免職、調離、辭退或者作出降級、撤職、開除等處分。

第七條司法機關應當每季度對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報送同級黨委政法委和上級司法機關。必要時,可以立即報告。

黨委政法委應當及時研究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報告同級黨委,同時抄送紀檢監察機關、黨委組織部門。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領導幹部屬於上級黨委或者其他黨組織管理的,應當向上級黨委報告或者向其他黨組織通報情況。

第八條領導幹部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於違法干預司法活動,黨委政法委按程序報經批准後予以通報,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

(一)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二)要求辦案人員或辦案單位負責人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

(三)授意、縱容身邊工作人員或者親屬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

(四)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門利益,以聽取匯報、開協調會、發文件等形式,超越職權對案件處理提出傾向性意見或者具體要求的;

(五)其他違法干預司法活動、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

第九條領導幹部有本規定第八條所列行為之一,造成後果或者惡劣影響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

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領導幹部對司法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條司法人員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情況的,予以警告、通報批評;

有兩次以上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情形的,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主管領導授意不記錄或者不如實記錄的,依紀依法追究主管領導責任。

第十一條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應當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作為考核幹部是否遵守法律、依法辦事、廉潔自律的重要依據。

第十二條本規定所稱領導幹部,是指在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以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領導幹部。

第十三條本規定自2015年3月18日起施行。

《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接觸、交往行為,保證公正司法,根據有關法律和紀律規定,結合司法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應當符合法律紀律規定,防止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以不正當方式對案件辦理進行干涉或者施加影響。

第三條各級司法機關應當建立公正、高效、廉潔的辦案機制,確保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無不正當接觸、交往行為,切實防止利益輸送,保障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第四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在訴訟活動中,有法律規定的迴避情形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依法按程序批准後執行。

第五條嚴禁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有下列接觸交往行為:

(一)泄露司法機關辦案工作秘密或者其他依法依規不得泄露的情況;

(二)為當事人推薦、介紹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中介組織介紹案件,要求、建議或者暗示當事人更換符合代理條件的律師;

(三)接受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請客送禮或者其他利益;

(四)向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借款、租借房屋,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

(五)在委託評估、拍賣等活動中徇私舞弊,與相關中介組織和人員惡意串通、弄虛作假、違規操作等行為;

(六)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其他不正當接觸交往行為。

第六條司法人員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應當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接待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因辦案需要,確需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在非工作場所、非工作時間接觸的,應依照相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獲批准。

第七條司法人員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因不明情況或者其他原因在非工作時間或非工作場所接觸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應當在三日內向本單位紀檢監察部門報告有關情況。

第八條司法人員從司法機關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單位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第九條司法人員有違反本規定行為的,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和其他任何組織和個人可以向有關司法機關反映情況或者舉報。

第十條對反映或者舉報司法人員違反本規定的線索,司法機關紀檢監察部門應當及時受理,全面、如實記錄,認真進行核查。對實名舉報的,自受理之日起一個月內進行核查並將查核結果向舉報人反饋。

不屬於本單位紀檢監察部門管轄的司法人員違反本規定的,將有關線索移送有管轄權的紀檢監察部門處理。

第十一條司法人員違反本規定,依照《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檢察人員紀律處分條例(試行)》、《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等規定給予紀律處分,並按程序報經批准後予以通報,必要時可以向社會公開;

造成冤假錯案或者其他嚴重後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二條司法機關應當將司法人員執行本規定的情況記入個人廉政檔案。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將執行本規定情況作為司法人員年度考核和晉職晉級的重要依據。

第十三條司法機關應當每季度對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的不正當接觸、交往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報告同級黨委政法委和上級司法機關。

第十四條本規定所稱「司法人員」,是指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審判、執行、檢察、偵查、監管職責的人員。

本規定所稱「特殊關系人」,是指當事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和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其他人。

本規定所稱「中介組織」,是指依法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術服務,向委託人提供代理性、信息技術服務性等中介服務的機構,主要包括受案件當事人委託從事審計、評估、拍賣、變賣、檢驗或者破產管理等服務的中介機構。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參照「中介組織」適用本規定。

第十五條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柒』 三個規定是指哪三個

三個規來定指:

1、2015年3月,源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簡稱《領導幹部干預插手規定》)。

2、2015年3月,中央政法委印發《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簡稱《內部人員過問規定》)。

3、2015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印發《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簡稱《司法人員接觸交往規定》)。

(7)三個文件一個條例擴展閱讀:

2020年5月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以「狠抓 『三個規定』落實,築牢廉潔司法『防火牆』」為主題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公布檢察機關落實「三個規定」工作情況,並通報相關典型案例。

為持續做好執行「三個規定」工作,最高檢針對記錄報告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制定印發《關於執行「三個規定」等重大事項記錄報告制度若干問題的工作細則》,進一步規范了重大事項填報工作,最大程度消除檢察人員的思想顧慮;進一步明確了抽查督察、成果運用、責任追究等規定。

『捌』 三個規定的具體內容解讀

法律分析:規定一:《領導幹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規定》。適用范圍:在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 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軍事機關以及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領導幹部。1 .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2.要求辦案人員或辦案單位負責人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3.授意、縱容身邊工作人員或者親屬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4.為了地方利益或者部門利益,以聽取匯報、開協調會、發文件等形式,超越職權對案件處理提出傾向性意見或者具體要求的;5.其他違法干預司法活動、妨礙司法公正的行為。規定二:《 司法機關內部人員過問案件的記錄和責任追究規定》。適用范圍: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工作的人員。司法機關離退休人員違反規定干預辦案的,適用本規定。1.在線索核查、立案、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執行等環節為案件當事人請托說情的;2.邀請辦案人員私下會見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以及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3.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或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親屬轉遞涉案材料的;4.違反規定為案件當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親屬打探案情、通風報信的;5.其他影響司法人員依法公正處理案件的行為。規定三: 《關於進一步規范司法人員與當事人、律師、特殊關系人、中介組織接觸交往行為的若干規定》。適用范圍:司法人員,是指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司法行政機關依法履行審判、執行、檢察、偵查、監管職責的人員。特殊關系人,是指當事人的父母、配偶、子女、同胞兄弟姊妹和與案件有利害關系或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其他人。中介組織,是指依法通過專業知識和技術服務,向委託人提供代理性、信息技術服務性等中介服務的機構,主要包括受案件當事人委託從事審計、評估、拍賣、變賣、檢驗或者破產管理等服務的中介機構。公證機構、司法鑒定機構參照「中介組織」適用本規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二十三條?國家培養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各種專業人才,擴大知識分子的隊伍,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他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

『玖』 什麼是一法、一綱要、三條例、十一個法規性文件

一法 就是一部法律,即《公務員法》,這是一部帶有幹部人事管理總章程性質的重專要法律;
一綱要 即《深化干屬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標志著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進入了全面規劃、整體推進的新階段;
三條例,即《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
十一個法規性文件 就是2004年4月集中出台的「5+1」法規性文件和去年底以來頒布的5個法規文件,即《公開選拔黨政領導幹部工作暫行規定》、《黨政機關競爭上崗工作暫行規定》、《黨的地方委員會全體會議對下一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正職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表決辦法》、《黨政領導幹部辭職暫行規定》、《關於黨政領導幹部辭職從事經營活動有關問題的意見》、《關於對黨政領導幹部在企業兼職進行清理的通知》、《關於對黨員領導幹部進行誡勉談話和函詢的暫行辦法》、《關於黨員領導幹部述職述廉的暫行規定》、《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暫行規定》、《黨政領導幹部交流工作規定》、《黨政領導幹部任職迴避暫行規定》。

熱點內容
美國律師比例 發布:2025-05-17 16:22:51 瀏覽:931
2014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郭守傑 發布:2025-05-17 16:20:56 瀏覽:498
司法業務考試 發布:2025-05-17 16:04:53 瀏覽:307
中美法官 發布:2025-05-17 15:57:43 瀏覽:868
刑法的私塾丁 發布:2025-05-17 15:53:05 瀏覽:709
2017厚大行政法真題 發布:2025-05-17 15:48:41 瀏覽:887
民法典地鄰 發布:2025-05-17 15:47:16 瀏覽:896
青島司法考試 發布:2025-05-17 15:45:51 瀏覽:186
刑法已滿 發布:2025-05-17 15:36:32 瀏覽:771
西渡司法局 發布:2025-05-17 15:32:31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