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法規知識
⑴ 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內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中國民
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
(2)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原則:在中國.各少數民族
與漢族不僅都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大事和各級地方事務的管理.而
且少數民族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還會受到國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
殊保障。
(3)民族區域自治原則:一是民族區域自治必須以國家統一為原
則,任何實行民族區域白治的地方i都是國家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
分,各級自治機關,同時也是國家的——級基層政權機關;二是民族區域
自治及其自治機關,必須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規定享
有自治權、行使自治權利;於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僅是民族自
治,而且還是區域自治,是民族與區域相結合的自治。
(4)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政策: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優惠的
財政政策;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貿易,照顧少數民族用品生產;扶持
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擺脫貧閑;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力度。
(5)少數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規定:少數民族夫婦可以生育兩個
或三個孩子;邊境地區和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人口特別稀少地區的
少數民族夫婦,可以生育三個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區的藏族農牧民
夫婦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
(6)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政策:國家採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
支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
(7)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政策:少數民族的語言、文
字受到了普遍重視、尊重,並得到廣泛的應用。
(8)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9)保護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政策。
⑵ 關於民族團結方面的理論政策和法規知識有哪些
民族區域自治條例
⑶ 黨的民族政策基本內容
黨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內容
一、堅持民族平等團結
在中國,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處、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則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作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政策,在中國的憲法和有關法律中得到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
二、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政府解決民族問題採取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中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一樣,同為我國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民族區域自治是與中國的國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保障了少數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權利,極大地滿足了各少數民族積極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願望。
⑷ 民族政策常識有哪些
一、民族平等政策
1.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員,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
2.馬克思主義的民族平等觀
(1)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是指馬克思主義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總體看法和基本觀點,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制定民族綱領和民族政策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民族不論大小,發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
(2)民族平等是無產階級革命政黨解決民族問題、處理好民族關系的一個總原則。
3.黨和國家的民族平等政策
(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論人口多少,經濟社會發展程度高低,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異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國家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反對一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2)黨和國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權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幫助一切民族實現民族平等權利,對弱小民族的平等權利給予更多保護;④各民族履行相應的義務
4.我國民族平等的特徵
我國的民族平等具有權利的廣泛性、權利的真實性、權利的徹底性、權利的完整性、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等特徵。
5.民族平等是我國建立和諧社會、促進各民族繁榮發展的重要前提。
二、民族團結政策
1.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諧相處。它是處理我國民族關系的另一個總原則。
2.黨和國家的民族團結政策
民族團結作為我國民族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
(2)維護、促進各民族之間和民族內部的團結;
(3)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
(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一
3.各民族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各民族團結的意義)
(1)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也是各民族共同發展的基礎。(2)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新世紀新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
(3)各民族的團結合作,不僅推動了本民族的發展,而且促進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必由之路。
4.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三原則之間的關系?
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前提和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不會實現民族團結;
②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基礎,也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最終目的。
5、 應當怎樣維護民族團結;
政府方面: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地制宜、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地區差距,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②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③堅持依法治國,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和製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維護民族團結。
④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開放的心態,客觀、平等的態度尊重、珍惜、保護各民族優秀文化。
公民(青少年)方面:
①要熱愛祖國的民族大家庭,自覺擁護我國的民族政策;
②要維護民族團結,反對民族分裂,多做有利於民族團結的事;
③在學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學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和義務,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以實際行動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光榮義務:④積極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斗爭。
三、民族區域自治政策
1.地位: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必須長期堅持和不斷完善。
2.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
(1)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2)我國民族分布具有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
(3)從我國各民族分布的這一實際情況出發,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據人口的多少和分布范圍的大小,設立自治區、自治州和自治縣(旗)三級民族自治地方,最大限度地保證少數民族實行區域自治,充分行使自治權,以實現民族平等。
3.民族區域自治在我國的推行
民族區域自治在我國的推行經歷了實踐、確立和發展完善三個階段。
(1)實踐階段。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陝甘寧邊區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成立了一些自治政權,進行了具體的實踐。1947年5月1日,誕生了中國第一個省級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
(2)確立階段。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義制定的、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宣布了國家統一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則,這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指導原則和法律基礎。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又把民族區域自治作為國家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確定下來。
3、發展完善階段。到目前為止,我國已有44個少數民族實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共155個,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旗)120個。佔全國總面積的64.3%,總人口1.6億人。
4.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
第一,有助於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第二,有助於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特點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三,有助於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第四,有助於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
5.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內容
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設立自治機關和行使自治權,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內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行使自治權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問題。
6.關鍵:培養少數民族幹部
7.核心: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權
四、少數民族幹部政策
1.大力培養任用少數民族幹部包括各類專門人才,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是黨的民族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2.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的方針政策
(1)自治機關的主要領導人主要由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2)普遍且大量地培養少數民族幹部
3.培養和選拔少數民族幹部的重要性
(1)振興民族地區經濟的需要;
(2)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需要;
(3)鞏固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
五、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政策;
1.黨和國家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的方針政策;
(1)堅持自力更生與國家幫助相結合的原則;
(2)組織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地區的對口支援,加強橫向經濟聯系的方針;
(3)堅持因地制宜與優先照顧的政策;
2.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的重要意義
(1)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直接關繫到我國整個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2)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是消除各民族間發展上的差距,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根本途徑;
(3)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有助於充分開發和利用少數民族地區的自然資源,實現互利共贏;
(4)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是建設邊疆、鞏固國防的基本保證。
3.黨和國家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社會事業的政策與措施
(1)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技事業的政策和措施
①重點培訓、培養少數民族科技人員;
②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計劃地招收少數民族學生或舉辦民族班;
③在民族院校增設緊缺專業,加強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時採取有效措施和辦法培訓、提高現有的少數民族科技人員;
④幫助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引進人才和先進技術設備,改造傳統產業和傳統產品,提高經濟效益;
⑤建立和健全農村牧區的科技推廣體系,加強實用科技的普及、培訓和示範推廣;
⑥在工作條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在民族地區建功立業;
⑦加強發達地區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科技事業的支援。
(2)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政策和措施
①深化教育改革,增強辦學活力;
②加快「兩基」步伐,促進各級各類教育的協調發展;
③進一步增強對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
④加大對民族教育的投入;
⑤進一步加強對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
⑥大力推進民族中小學雙語教學;
⑦積極推進民族教育手段現代化進程;
⑧大力加強民族團結教育和德育工作。
(3)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的政策和措施
①抓住機遇,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區文化建設;
②採取措施,加強民族地區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③做好重點文化工程建設,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文化事業全面發展;
④繁榮少數民族文藝創作,豐富各族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⑤大力培養人才,加強民族地區文化隊伍建設;
⑥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利用,扶持優秀的少數民族文化;
⑦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增加民族地區文化建設的投入。
(4)發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政策和措施
①加強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衛生隊伍建設;②從實際出發,切實做好防病治病和婦幼衛生工作;③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城鄉基層衛生組織建設;④大力扶持發展民族醫葯事業;⑤搞好對口支援工作,把幫助培養當地的衛生技術人員擺在首位;⑥為民族衛生工作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六、民族語言文字政策
1.民族語言既是民族文化的構成工具之一,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創造活動的成果。我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具有多種少數民族語言。保障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我國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
我國55個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數量達80種以上,分別屬於漢藏、阿爾泰、南亞、南島、印歐等五個語系。
3.黨和國家的民族語言文字政策
黨和國家一貫堅持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堅持實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
4.保障少數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自由的措施;
(1)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規;
(2)設立專門的機構;
(3)為少數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創造條件;
5.國家在少數民族中推廣普通話
七、民族風俗習慣政策
1.民族風俗習慣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明確規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2.民族風俗習慣的特點:
(1)群眾性;
(2)民族性;
(3)區域性
3.黨和國家的民族風俗習慣政策
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尊重少數民族的飲食習慣;尊重和照顧少數民族年節習慣;尊重少數民族婚姻習慣;尊重少數民族喪葬習俗;在大眾傳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的事情發生;尊重少數民族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
⑸ 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包括哪些法律法規
(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原則: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2)各民族平等參與國家事務管理的原則:在中國.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不僅都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大事和各級地方事務的管理.而且少數民族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還會受到國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3)民族區域自治原則:一是民族區域自治必須以國家統一為原則,任何實行民族區域白治的地方i都是國家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各級自治機關,同時也是國家的——級基層政權機關;二是民族區域自治及其自治機關,必須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規定享有自治權、行使自治權利;於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僅是民族自治,而且還是區域自治,是民族與區域相結合的自治。(4)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發展的政策: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優惠的財政政策;鼓勵少數民族地區發展貿易,照顧少數民族用品生產;扶持少數民族貧困地區擺脫貧閑;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力度。(5)少數民族人口政策:一般規定:少數民族夫婦可以生育兩個或三個孩子;邊境地區和自然環境惡劣的地區、人口特別稀少地區的少數民族夫婦,可以生育三個以上的孩子;西藏自治區的藏族農牧民夫婦可以不受限制地生育子女。(6)發展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政策:國家採取了許多政策和措施支持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7)尊重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政策: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受到了普遍重視、尊重,並得到廣泛的應用。(8)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9)保護少數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政策。
⑹ 如何加強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法規宣傳
牢牢握各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襲共同繁榮發展主題緊緊圍繞民族工作任務力宣傳黨家民族政策取重要、力宣傳少數民族民族區經濟社快發展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社主義民族關系代風貌推黨家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深入積極營造利於維護祖統、民族團結睦相處輿論氛圍宣傳各要突民族工作主題創新宣傳載體種形式、搭建各族群眾樂於參與民族文化平台斷掀起民族工作宣傳高潮努力使各族群眾真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優越性受民族家庭溫暖全力推民族文化繁榮發展
⑺ 民族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
「德」實際上是沒有的東西,是封建時代的統治階級的需要。其實人類協作方式極其簡單,只要訂好對人人有利公平的游戲規則,然後都去遵守就好了,規則外就自由發展,根本不需要德不德那種把戲
⑻ 民族政策試題及答案
民族宗教政策法規知識競賽試題
一、單選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是根據( )制定的,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A、有關法律法規 B、黨的民族政策 C、憲法
2、( )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大貢獻。
A、民族區域自治 B、民族平等、團結 C、各民族共同富裕
3、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自治區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由( )擔任。
A、選舉產生的人員擔任 B、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擔任
4、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有( )民族。
A、50個B、55個C、56個
5、包頭市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城市,共有( )民族,近15萬少數民族人口。
A、40個 B、43個 C、50個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和實施的時間分別是( )。
A、1984年5月31日,1984年10月1日B、1985年5月31日,1985年10月1日 C、1984年5月31日 ,1985年5月31日
7、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
A、回族 B、壯族 C、滿族
8、在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 )。
A、赫哲族 B、高山族 C、珞巴族
9、包頭市於1999年獲得( )光榮稱號。
A、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市 B、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C、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市
10、我國共有( )個民族自治區、( )個自治州、( )個自治縣。
A、5、30、119 B、6、30、120 C、7、58、119
11、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的人民代表按照( )要求配置。
A、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應佔大多數 ; B、除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行政區域內的民族也應有適當代表名額。人口特少的民族至少要有一名代表 C、民族代表名額嚴格按人口比例分配
1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應擔任( )職務。
A、主任 B、副主任 C、主任或者副主任
13、《民族區域自治法》對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行使變通權的審批期限是()。A、30日 B、60日 C、90日
14、《民族區域自治法》對國家在民族自治地方開發資源、進行建設時對民族自治地方的照顧做了( )的規定。
A、產品留成 B、利潤分成
C、對自然資源輸出的民族自治地方給予一定的利益補償
15、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請( )批准。
A、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B、省級人民政府 C、國務院
16、《勞動法》在勞動就業上,對少數民族的特別規定是( )。
A、勞動就業,要優先照顧少數民族 B、勞動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C、要與漢族一視同仁,同工同酬
17、《刑法》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情節特別嚴重的,給予( )的處罰。
A、判處死刑 B、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 C、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D、判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18、個人的民族成分( )。
A、可依據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民族成分確定 B、只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確定 C、只要是直系親屬就可確定
19、為加快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我區在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工作中,對少數民族考生予以特殊照顧,具體政策是( )。
A、對主體民族考生加10分 B、對散居少數民族和自治縣考生加5分
C、對散居少數民族和自治縣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
20、負責全市清真食品的管理監督工作的主管部門是( )。
A、市工商局 B、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 C、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D 、旗縣區民宗局
21、在集貿市場、商場和超市,清真食品與清真禁忌食品的攤點必須保持一定距離( )。
A、可以混放經營 B、不可以混放經營 C、禁止將清真食品與清真禁忌食品混放經營。D、都可以
22、清真標志牌由( )統一監制。
A、 由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B、 由區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部門 C、 任意製作企業 D、蒙文翻譯中心
23、少數民族人口佔全鄉總人口( )的鄉,可以按照規定申請設立民族鄉;特殊情況的,可以略低於這個比例。
A、 百分之三十以上B、百分之三十以下C、百分之二十以下 D、百分之二十以上
24、民族鄉人民政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使用當地通用的( )。
A、語言文字 B、當地方言 C、普通話 D、自己的語言
25、民族鄉財政由( )按照優待民族鄉的原則確定。
A、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B、市人民政府 C、縣人民政府
D、民族鄉人民政府
26、城市人民政府對於發展適應當地少數民族需要的經濟、文化事業的資金,可以根據財力給予( )。
A、適當照顧 B、一般照顧C、盡量照顧D、必須照顧
27、城市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確定負責民族事務工作的部門或者配備( )管理民族事務。
A、專職幹部 B、一般幹部 C、特長幹部 D、技術幹部
28、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少數民族聚居的街道辦事處,以及直接為少數民族生產、生活服務的部門或者單位,應當配備( )的少數民族幹部。
A、適當數量 B、相當數量 C、按比例配備 D、一定數量
39、企業負責人中至少有( )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人員。
A、一名 B、一名以上 C、適量的 D、按比例配備
30、我區現行的《蒙古語言文字工作條例》是從()起施行的。
A、2005年5月1日 B、2006年5月1日
C、2007年5月1日 D、2008年5月1日
31、( )應當加強對蒙古語言文字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做好蒙古文古跡的搶救、搜集、整理、出版工作。
A、各地媒體 B、少數民族聚居地政府
C、各地政府 D、自治區文物管理處
32、( )應當加強蒙古語言文字跨地區間的協作和國際交流。
A、各級黨委 B、語言文字研究所
C、各級人民政府 D、國家文化交流所
33、民族學校的校長一般應由( )擔任。
A、不分民族,按規定考核決定B、不分民族,由當地政府選任的特定人士
C、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優秀教師D、少數民族公民
二、多項選擇題 (最少有兩個正確答案 )
1、「三個離不開」的內容是( )。
A、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B、漢族離不開漢族C、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
D、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2、城市民族工作應堅持的原則是( )。
A、民族平等 B、民族團結 C、民族進步
3、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共分( )。
A、自治區 B、自治州 C、自治縣
4、伊斯蘭教的重大節日是( )。
A、開齋節 B、古爾邦節 C、聖紀節
5、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除回族、維吾爾族外還有( )有禁豬習俗。
A、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B、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
C、東鄉族、保安族
6、中國公民的民族成分確定的依據是( )。
A、確定公民的民族成分必須以國家正式認定的民族族稱為准,不得以國家未確認的族稱為自己的民族成分;B、個人的民族成分,只能依據父或母的民族成分確定;C、公民年滿20周歲,不再更改民族成分;D、原來已確定為某一少數民族成分的,不得隨意變更為其他民族成分。
7、我國各民族是( )的關系。
A、同呼吸 B、共命運 C、心連心
8、民族問題的特點有 ( )。
A、長期性 B、復雜性 C、重要性 D、普遍性
9、內蒙古自治區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 )。
A、蒙古族公民,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子女B、蒙古族公民,夫妻雙方均為非城鎮戶籍且從事農牧業生產,已有兩個子女均為女孩的,經批准可以生育第三個子女C、全國總人口在一千萬以下的其他少數民族公民,一對夫妻可以生育兩個子女
10、( )是我黨處理同宗教界人士關系的原則。
A、政治上團結合作 B、信仰上互相尊重 C、形式上相互適應
11、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信教和不信教群眾在(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廣大信教群眾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
A、政治上 B、經濟上 C、文化上
1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要旨是( ),確保宗教活動有序進行。
A、保護合法 B、制止非法 C、抵禦滲透 D、打擊犯罪
13、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關繫到( )。
A、黨和國家工作的全局 B、社會和諧穩定
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14、宗教的基本特徵具有( )。
A、長期性 B、群眾性 C、特殊復雜性
15、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基本內涵是( )。
A、愛國 B、守法 C、團結 D、進步
16、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須維護( )。
A、法律尊嚴 B、人民利益 C、民族團結 D、國家統一
17、本市對生產經營清真食品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行核發( )。
A、清真食品准營證 B、清真標志牌
C、「清真」字樣 D、其他 「清真」圖標
18、清真餐飲業的采購、保管、烹飪等崗位,一般由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人員擔任,由漢族或者非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數民族人員擔任的,應當( )。
A、接受培訓 B、接受監督 C、特殊培訓 D、一般培訓
19、清真標志牌由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務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監制,( )清真標志牌。
A、禁止偽造 B、禁止轉讓 C、禁止租借 D、禁止買賣
20、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及稅收管理許可權,可以採取( )措施,扶持民族鄉經濟的發展。
A、減稅 B、免稅 C、適當減稅 D、適當免稅
21、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幫助民族鄉創辦( )漁業和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扶持民族鄉發展交通事業。
A、加強農業 B、加強林業 C、加強牧業 D、加強副業
22、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幫助民族鄉建立( )等文化設施,豐富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保護和繼承具有民族特點的優秀文化遺產。
A、廣播站 B、 文化館(站)C、 交通站 D、 飲水站
23、城市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並組織有關( )部門,加強同少數民族地區和農村散雜居少數民族開展橫向經濟技術協作。
A、經濟部門B、技術部門 C、電信部門 D、交通部門
24、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和條件,設立具有民族特點的( )。
A、衛生站 B、老年公寓 C、文化館(站) D、圖書館
25、少數民族職工參加本民族重大節日活動,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 )。
A、放假 B、照發工資 C、扣發工資 D、不放假
26、西藏自治區出產的名貴葯材有( )。
A、 麝香 B、鹿茸 C、 蟲草 D、貝母
27、國務院分別於( )在北京召開了三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
A、1988年 B、1992年 C、1994年 D、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