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地稅罰款法規

地稅罰款法規

發布時間: 2022-05-18 07:37:23

1. 偷稅漏稅犯罪嗎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麼

一、偷稅漏稅犯罪嗎?“偷稅罪漏稅罪”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有關規定,納稅人進行偷稅活動,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並且偷稅數額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的百分之十以上的;
2、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准,但因偷稅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偷稅的。
二、“偷稅漏稅罪”的處罰標准
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及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對逃稅罪的處罰方式如下:
1、對自然人犯罪的處罰: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納稅人採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2、對單位犯罪的處罰:
第二百一十一條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三條、第二百零四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零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三、怎麼舉報?
可以向當地稅務機關舉報(國稅或地稅),可以匿名或者實名舉報,能提供相關證據最好;
第一條 為了鼓勵公民協稅護稅,打擊偷稅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稅收秩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凡公民舉報我省地方稅務機關管理的各種偷稅案件,並經地方稅務機關查實的,均適用本規定。
匿名舉報和稅務機關工作人員(包括已離、退休的稅務人員)以及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舉報或授意他人舉報的偷稅案件,不適用本規定。
涉嫌或參與所舉報偷稅案件的舉報人,不予獎勵。但在處理該案時可從輕或免予處罰。
第三條 本規定所稱偷稅,是指納稅人採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和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採取虛假的納稅申報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第四條 縣(市、區)以上地方稅務機關負責受理公民舉報偷稅案件和獎勵舉報有功人員工作。具體工作由地方稅務機關設立的舉報中心實施。
地方稅務機關應建立健全受理、查處、獎勵舉報偷稅案件的各種制度。
第五條 舉報人可以採取書信、電話和面談等形式舉報。舉報時應當向受理偷稅案件的地方稅務機關講明本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有關情況。如二人以上聯名舉報應分別講明各自的上述情況,以備查驗。
第六條 地方稅務機關受理舉報案件和獎勵舉報人時,必須為舉報人保密,保證舉報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及舉報內容等情況不被泄露。
第七條 地方稅務機關根據舉報人提供的線索查實被舉報人確屬偷稅行為後,應當在該案結案後10日內按本規定,確定應當獎勵的舉報人和獎勵金額。
第八條 同一偷稅案件被多人多次舉報,主要獎勵第一舉報人。如二人以上聯名舉報,同為第一舉報人。舉報順序以稅務機關受理舉報案件的登記為准。但其他舉報人提供的情況對查清該案確有直接作用的,可酌情給予獎勵。
第九條 對二人以上(含二人)聯名舉報同一案件,按一案進行獎勵,由聯名者統一簽字領取獎金。
第十條 獎勵舉報人的獎金,根據被舉報案件追繳稅款額度的大小確定:
(一)追繳稅款1萬元以下,在1000元以內發給獎金;
(二)追繳稅款1萬元以上(含1萬元)3萬元以下,獎金數額為1000元至3000元;
(三)追繳稅款3萬元以上(含3萬元)6萬元以下,獎金數額為3000元至6000元;
(四)追繳稅款6萬元以上(含6萬元)10萬元以下,獎金數額為6000元至1萬元;
(五)追繳稅款10萬元以上(含10萬元)30萬元以下,獎金數額為1萬元至3萬元;
(六)追繳稅款30萬元以上(含30萬元),在追繳稅款的10%以內給予適當獎勵,但最高獎金金額不超過10萬元。
第十一條 獎勵舉報人的獎金,經地方稅務機關審核後,報同級財政部門專項撥付。
第十二條 地方稅務機關決定獎勵舉報人及獎勵金額後,應及時通知舉報人本人。如獎勵的舉報人為二人以上的,應當分別通知。受獎勵的舉報人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的60日內持居民身份證到地方稅務機關指定的單位領獎,逾期未領者視為自動放棄。
第十三條 舉報人領取獎金時,應簽署本人姓名、登記居民身份證號碼,經縣(市、區)以上地方稅務機關主管領導確認後,即發給獎金。
獎金收據由省地方稅務局統一印製。
第十四條 地方稅務機關獎勵舉報人時,應嚴格核實,防止獎金被騙取。因稅務機關及工作人員玩忽職守,致使獎金被騙取的,對單位主要領導和直接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 對以非法手段騙取獎金的,應依法追回獎金;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 地方稅務機關及工作人員違反規定泄露舉報人有關情況致使舉報人受到打擊報復的,對泄露舉報人的稅務機關通報批評,並對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七條 舉報人因舉報偷稅案件受到打擊報復的,對打擊報復舉報人的責任者給予行政處分,並可處以2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十八條 舉報人舉報地方稅種的納稅人轉移或者隱匿財產,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納稅人欠繳稅款的行為,以及舉報納稅人騙取地方稅種的減稅、免稅和退稅行為,並查實的,可參照本規定獎勵舉報人。
第十九條 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2. 偷稅漏稅的處罰標准

法律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數額巨大並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曾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稅務、海關、銀行和其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本罪犯罪人相勾結,構成本罪共犯的,應當從重處罰;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後,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曾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法律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九條,扣繳義務人應扣未扣、應收而不收稅款的,由稅務機關向納稅人追繳稅款,對扣繳義務人處應扣未扣、應收未收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3. 稅務所行政處罰額度是多少

法律分析:稅務所行政處罰的額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七十四條規定,本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罰款額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稅務所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4. 稅務處罰標准

法律分析:1、偷稅:處以所偷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逃避追繳欠稅:處以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騙稅:處以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可以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4、抗稅:處以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5、阻撓稅務檢查: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6、非法印製發票:銷毀非法印製發票,沒收違法所得和作案工具,處以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編造虛假計稅依據: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8、不進行納稅申報:處以不繳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9、在規定期限內不繳少繳稅款,責令限繳逾期仍未繳:處以不繳少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10、違反發票管理法規的行為:沒收非法所得,處以一萬元以下的罰款,有多種行為的,分別處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5. 偷稅漏稅的罰款的相關規定有哪些

對偷稅漏稅的,稅務機關除補征稅款和滯納金外,還可以處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50%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六十三條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或者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對納稅人偷稅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扣繳義務人採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由稅務機關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六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62條規定:

納稅人未按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和報送納稅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處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是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而制定的法律。其具體內容包括:稅務管理、稅務登記、賬簿、憑證管理、納稅申報、稅款徵收、稅務檢查、法律責任、附則。

(6)地稅罰款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法》的具體內容列舉如下:

1、、第六十一條: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定設置、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帳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記帳憑證及有關資料的,由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二千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罰款。

2、第六十五條: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採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妨礙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欠繳的稅款、滯納金,並處欠繳稅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第六十六條: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騙取的退稅款,並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稅務機關可以在規定期間內停止為其辦理出口退稅。

7. 稅務行政處罰有哪些規定

稅務行政處罰是稅務機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依法對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以及其他與稅務行政處罰有直接利害關系的當事人(以下簡稱當事人)違反稅收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進行處罰的具體行政行為。包括各類罰款以及稅收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都屬於稅務行政處罰的范圍。
稅務行政處罰的種類有: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稅權以及吊銷稅務行政許可證件四種。
1、罰款
罰款是對違反稅收法律、法規,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當事人的一種經濟上的處罰。由於罰款既不影響被處罰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動,又能起到對違法行為的懲戒作用。因而是稅務行政處罰中應用最廣的一種。因此,運用這一處罰形式必須依法行使,嚴格遵循法律、法規規定的數額、幅度、許可權、程序及形式。

2、沒收違法所得
沒收違法所得是對行政管理相對一方當事人的財產權予以剝奪的處罰。具體有兩種情況:
(1)對相對人非法所得的財物的沒收。就性質而言,這些財物並非相對人所有,而是被其非法佔有。

(2)財物雖系相對人所有,但因其用於非法活動而被沒收。

3、停止出口退稅權
停止出口退稅權是停止出口退稅權是稅務機關對有騙稅或其他稅務違法行為的出口企業停止其一定時間的出口退稅權利的處罰形式。
4、吊銷稅務行政許可證件
對私自印製、偽造、變造發票,非法製造發票防偽專用品,偽造發票監制章的,由稅務機關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作案工具和非法物品,並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印製發票的企業,可以並處吊銷發票准印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8. 稅務行政處罰種類

法律分析:稅務違法行政處罰的種類包括罰款、沒收違法所得、停止出口退稅權以及吊銷稅務行政許可證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9. 稅務所作出行政處罰的罰款限額是多少

國家對於行政處罰最高罰款多少並沒有明確的規定,而且每個地方規定的行政處罰的數額本身就不一樣,行政處罰的數額是需要結合案件本身決定的,但是國家是規定行政罰款數額達到5千元以上的話,屬於較大數額的罰款。

至於罰款的上限,國家沒有統一的規定,比如有些公司違規的話,行政罰款從幾千元達幾十萬元不等。

(9)地稅罰款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

2001年4月30日以前發生的違法行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的規定,2001年5月1日以後發生的違法行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定,上述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開始之日起計算。

熱點內容
倫理提供道德 發布:2024-05-19 10:39:50 瀏覽:586
新勞動法社保 發布:2024-05-19 10:26:25 瀏覽:245
降薪是否違反勞動法 發布:2024-05-19 09:54:12 瀏覽:518
法院判決書和裁定書 發布:2024-05-19 09:25:36 瀏覽:944
省司法廳馬 發布:2024-05-19 09:08:13 瀏覽:799
貴陽白雲區律師事務所排名 發布:2024-05-19 04:16:28 瀏覽:833
日本書法學校 發布:2024-05-19 03:50:37 瀏覽:511
公司法47 發布:2024-05-19 03:40:58 瀏覽:939
企業法律顧問實務各章節考點指導 發布:2024-05-19 02:09:22 瀏覽:147
司法投訴案例 發布:2024-05-19 00:26:13 瀏覽:993